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0005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8 大小:9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8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8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8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8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8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8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8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8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8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8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8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8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8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8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8页
亲,该文档总共1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docx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docx(1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docx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

教材分析

一 全册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下册共安排八个单元,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等四个领域的内容和单元安排是:

(一)数与代数(共6个单元)

第一单元——厘米分米米

第二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第三单元——认识1000以内的数

第四单元——千克和克

第六单元——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第七单元——时、分、秒

(二)空间与图形(共1个单元)

第五单元——四边形的认识

(三)统计与概率(共1个单元)

第八单元——探索乐园

(四)实践活动(全册共安排3个主题活动)。

实践活动一:

我们的测量

实践活动二:

掷点写数

实践活动三:

参观爱国教育基地

二全册教学目标:

1、体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会计算用口诀算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认识1000以内的数,会用不同的方法数数,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认识千位,知道各数位上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3、认识千克和克,知道1千克=1000克

4、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三位数的竖式和脱式计算。

5、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特征,辨认平行四边形,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6、在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

7、认识米、厘米,知道分米,知道1米=100厘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品的长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全册重难点:

1、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2、理解1000以内数所表示含义,认识1000以内数。

3、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5、掌握并会计算1000以内简单加减法。

第一单元厘米分米米

单元内容:

长度单位的认识(厘米、分米、米)及他们之间的单位换算,认识线段,会画线段,测量物体和一段距离的长度。

单元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会自己选择测量工具测量物

体的长度;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实际意义,知道分米,了解厘米、米、分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会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计意识和习惯,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体会测量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单元重难点:

(1)结合生活经验,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结合简单的单位换算,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教学内容:

认识厘米

教学目标;

1、认识厘米,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体会厘米的含义。

2、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3、感受与同学合作学习的乐趣,了解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教学重点:

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含义,以厘米为单位正确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

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资源开发:

铅笔、蜡笔、直尺、曲别针、同样长的小棒一包(电教)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与过程

学情预设

应对策略

修改反思

一、创设情景

1、师生谈话:

同学们

今天我们做个猜谜游戏,猜

猜老师手中信封里是

什么笔?

2、出示:

一支铅笔和

一支蜡笔,请同学们估

计一支铅笔的长度大

约等于几支蜡笔的长度

3、师:

要知道估计的

是否准确,我们量一量

 

二、测量活动

1、下面我们一起测量

一下课桌面的长,首先

我们认识一下哪里是课

桌面的长?

用手指一指。

2、请同桌合作,选用一

件物品作工具,测量一

下课桌面有多长。

同桌先商量你们准备

选用什么物品作工具?

 

3、为什么同样的课桌面

测量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4、下面我们用同样的

小棒去量,看结果怎样

学生自测汇报结果

为什么这次测量的结

果一样呢?

三、认识厘米

1、看来要知道物品的长度,就要使用统一的工具和长度单位来测量。

现在我们认识测量工具直尺

请大家都拿出直尺,认真观察一下,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师:

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

“厘米”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

2、师:

1厘米有多长呢?

3、师:

用手比一比1cm有多长呢?

先空比,再对直尺比

4、师:

请同学们找出几

种长是1厘米的物品

5、师:

我们已经认识

了1厘米,2厘米有

多长呢?

请大家在直

尺上找到2厘米长度。

四、直尺测量

1、师:

用直尺测量橡皮

的长度是几厘米?

2、师:

拿出一支铅笔,

估测一下大约多长?

估测的准不准呢?

们来测量一下?

五、课堂练习

生1:

铅笔

生2:

粉笔

 

学生估计并发言

生1:

一支铅笔的长度

大约等于三支蜡笔

的长度。

生2:

一支铅笔的长度

大约等于三支蜡笔的

长度多一些。

生指

 

生1:

铅笔量—4支铅

笔长;

生2:

铅笔盒量—3个

铅笔盒长;。

生3:

用拃量—大约

有6拃长;。

生:

因为所用的工具不同。

生1:

因为用的都是

小棒

生2:

因为小棒都一样

长…

直尺上有“厘米”;有小格;有数字0、1、2、3、4……还有㎝等

 

:

1:

直尺上从“0”到“1这一段长度就是1厘米。

生2:

直尺从3到4这段长度是1厘米

生1:

手指的宽度

生2:

图钉的长度

生3:

订书钉的长度

 

生操作

为什么猜是粉笔?

生说理由,师比一比,粉笔是看不见,但不

是粉笔,继续猜。

 

拿出一支铅笔和蜡

笔量一量,看你估计

的准不准?

 

关注学生指的是否正确。

 

师问:

怎样才能使得到的结果一样呢?

 

请大家在直尺上找到1厘米长度,启发学生找一找,说一说

 

用手比一比2cm有多长呢?

先比再说

 

师巡视关注测量方法是否

正确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要准确的表示物体的长度,就要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

1厘米(cm)1-20-17-8

2厘米(cm)0-23-54-6

补充练习:

判断:

1、用直尺测量物体一定要从0刻度测量才准确。

()

思考:

2、将3根长6厘米的木条钉成一根长木条,每两根木条的重叠部分都是2厘米。

钉成的这根长木条长多少厘米?

 

教学内容:

认识线段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物体的长度,初步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基本特征,构建线段的模型。

2、通过实践操作,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度,冰并学会画线段(限整厘米)

3、培养观察、想象。

操作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线段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化画线段的方法。

资源开发:

直尺、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与过程

学情预设

应对策略

修改反思

一、教学导入

我们学习了什么长度单位?

今天我们继续用直尺来测量。

用直尺测量。

二、用直尺测量

1、请同学们用直尺测量一下你们手中彩条的长度,说说你是怎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2、请大家再来直尺测量一下你们毛线的长度,说说你是怎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3、毛线被拉伸后,可以看做一条线段。

线段是有长度的,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线段?

4、观察线段有哪些特点?

 

5、请同学们自己试着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试一试)

6、线段的测量方法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是一样的。

三、线段的画法

1、你能试着画一条5厘米的线段吗?

2、全班交流,你能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吗?

3、同学们认真的看老师画一条5厘米的线段:

献先画一个端点,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这个端点,从0刻度开始画到5刻度的地方,标出右端点,在线段下面标5cm.

四、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第一题,全班订正

2、学生读第二题,理解题的要求再完成。

3、第4题,学生先判断再测量。

 

生:

厘米

 

生:

我把彩条的左边对准0刻度,彩条的长度是8厘米。

生:

把毛线拉直再测量,毛线长7厘米。

 

生1:

数学书的边就是线段。

生2:

桌子的边就是线段。

生3:

黑板的边可以看做线段。

生1:

线段是直直的。

生2:

线段有两个点。

生3:

线段是物体的直边。

生测量

 

生画

生1:

我从0刻度开始画到5厘米处。

生2:

我从0刻度开始画到5厘米处,再两边画两个端点。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测量,并能够会从其他刻度测量,计算结果。

因为毛线的拉伸可能结果会有误差,教师要让学生取整厘米数。

教师认真听学生的回答,适时给予纠正。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线段的特征:

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

要与直线进行区别。

 

教师巡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得出画线段的正确方法,并规范的画一条线段。

 

4题后,教师指出线段的位置不同,只用眼睛判断长短有时是不准确的,要进行测量。

 

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5cm

特征:

直直的两个端点可以测量长度

补充练习:

1、下面的图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

2、画一条比9厘米短6厘米的线段。

 

教学内容:

认识米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测量中,经历认识长度单位“米”的过程。

2、经历亲自测量的过程,体验1米到底有多长,并会估计物体的长度。

3、在活动中感受测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认识长度单位“米”的过程,体验1米到底有多长。

教学难点:

体验1米到底有多长,并会估计物体的长度

资源开发:

直尺米尺1米长的绳子(电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与过程

学情预设

应对策略

修改反思

一、创设情景

1、谈话导入:

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已

经学会用尺子测量物

体的长度了,现在呀,

请你们用尺子来测量

一下课桌面有多长?

2、师:

把你们测量的方

法和结果介绍给大家。

 

3、我们用不同的工具测量课桌面有多长,你们有什么感受?

4、现在,我们认识一个

新的测量工具——米尺

用它来测量一下课桌

面的长。

二、认识1米

1、师:

在测量比较长的

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

“米”做单位。

米”是

国际上通用的一个长

度单位,用字母表示

“m”。

2、老师手中的就是一把米尺,这把米尺的实际长度是“1米”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来描述1米有多长吗?

3、师:

同学们仔细观察

1米有多少个1厘米?

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4、师:

同学们,你能找

出几种长度大约是1米

的物体吗?

三、实际测量

1、出示绳子:

你估计这

条绳子有多长?

2、师:

请同学们再估

计一下,1米大约等于

几支铅笔的长度?

 

3、师:

你知道黑板的长

和宽各是多长吗?

大家先估计,然后指

名测量,演示。

4、师:

我们再来估计教

室门的高和宽,再测量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

生测量

 

生1:

我们用直尺测量,

0刻度对着课桌面边

的一角…

生2:

我们用三角板

测量,先测量17厘米

再移动三角板…

生:

用直尺、三角板测量比较麻烦

 

生用两手比划自己的

身高等等。

 

生1:

一格一格地数,1

米是100厘米。

生2:

从1到10之间

有10个小格,是10

厘米,10厘米、10

厘米地数。

生1;日光灯的长度

生2:

课桌的长

生3:

弟弟的身高…

 

生1:

拿铅笔和米尺

比,1米大约是6支

铅笔的长。

生2:

把1米长的绳子

对折,再对折,然后

与铅笔比…

生3:

测量每支铅笔

大约是20厘米,5支

铅笔大约是1米…

同桌合作

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关注测量方法是否

正确。

 

师生共测课桌面的长

感受用米尺量比直

尺量简便、准确。

 

师:

通过大家数,发

现米尺上有100个

1厘米,那就是说

1米=100厘米(板书)

1m=100cm

 

指名测量演示

同桌合作测量,交流

方法。

 

 

板书设计:

认识米

米(m)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

1米=100厘米

1m=100cm

补充练习:

一、在()填上“米”或“厘米”

大树高8()橡皮长4()

一根跳绳长2()小华身高115()

二、算一算

100厘米=()米()米=500厘米

34米+2米=()米1米-30厘米=()厘米

 

教学内容:

认识分米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探究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2、认识长度单位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米=10分米=100厘米。

3、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体会在合作学习中获得与同伴解决问题的经验,了解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米=10分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

经历小组合作,探究厘米、米、分米之间的关系。

资源开发:

米尺、直尺、线绳、电脑课件、长纸条(电教)

教学环节与过程

学情预设

应对策略

修改反思

一、创设情景

1、师:

我们已经认识

厘米、米两个长度单位

并能估计一些物品的长

度,老师这有两根线绳

(一根长1米,1根长

8厘米):

现在老师要考

考你们的眼力,看一看

老师手里的绳子大约有

多长?

先估计再测量。

2、老师这还有一根线绳(师拿出60厘米的线绳)。

请同学们观察:

这根线绳与刚才拿出来的这两根线绳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3、大家测量出这根线

绳长60厘米,今天我

们再学习一个比厘米大、

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分

米”,用分米表示这根

线绳长的长度更简便,

用字母“dm”表示。

二、认识分米

1、出示直尺:

1厘米1

厘米地数,数

到10厘米,看看10厘

米有多长?

用手比一比

2、师:

这10厘米长度

就是1分米板书:

1分米=10厘米

1dm=10cm

3、请同学们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再用手比一比1分米有多长

4、现在我们大家找一找

,看一看,在你熟悉的

物品中,哪些物品的

长度大约是1分米?

三、探究活动

1、我们学习了米、分米、厘米这些长度单位,知道

1分米=10厘米,那么1米等于多少分米?

我们

从米尺上来观察。

板书:

1米=10分米

2、我们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那么1米等于多少厘米?

你自己能推算出来吗?

板书:

1米=100厘米

四、实践应用

1、我们已经知道米、

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那么60厘米的线绳等

于多少分米?

说说你是

怎样想的吗?

2、同桌合作测量一下

课桌面的长和宽各是多

少?

生估计

 

生:

这根线绳比60厘米的线绳长,比1米的线绳短。

 

生数、交流

 

生1:

开关盒的边长

生2:

手掌的宽

生3:

粉笔盒的宽…

生1:

1厘米1厘米地数,数到10厘米就是1分

米…

生2:

1分米=10厘米,10厘米10厘米地数…

生3:

只看米尺上的整十数,几十就是几分米.

生:

10个10就是100

 

生:

10厘米是1分米,60厘米里面有6个10,就是6分米。

生测量

在估测、测量的活动

中,巩固已有知识和

经验。

 

生先估计再测量

 

结合学生熟悉的直尺和10厘米,学生在此基础上认识“分米”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生合作探究师巡

视指导。

 

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主探究,米与厘米的关系。

 

重点指导不是整分米的结果。

 

板书设计:

认识分米(dm)

1分米=10厘米1dm=10cm

1米=10分米1m=10dm

1米=100厘米1m=100cm

补充练习:

一、填一填

()分米=1米6分米=()厘米80分米=()米

4米30厘米=()米()分米

6米1分米=()米()厘米

2米-4分米=1米2分米+4米8分米=

二、连一连

大树高约3厘米

曲别针长约12米

数学书长约1米22厘米

小明的身高是2分米

第二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单元内容: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

认识余数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知道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单元目标:

1、了解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剩余的部分,这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

2、掌握在除法算式中余数要小于除数。

3、正确用竖式计算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

4、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生活中问题。

单元重点:

1、掌握在除法算式中余数要小于除数。

2、正确用竖式计算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

单元难点:

1、掌握在除法算式中余数要小于除数。

2、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生活中问题。

 

教学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通过具体情景,体会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把一些物品平均分以后还有余数的情况。

会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把一些物品平均分以后还有余数的情况。

会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资源开发:

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与过程

学情预设

应对策略

修改反思

一、问题情境

1、师:

请同学们把12个苹果放在盘子里,你打算怎么放?

一共可以放几个盘子?

请你们用12根小棒试着摆一摆。

2、师:

谁愿意把你怎么放的,结果怎么样,给大家说说?

 

3、师:

观察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你还能不能举一些不能平均分的

二、学习新知

1、师:

请同学们看书上13页情景图,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在说什么事情。

2、你会用算式表达吗?

3、把21张画片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列式:

21÷5,因为四五二十,所以每人4张,分了20张还剩1张,所以算式是

21÷5=4(个)……1(张)

4、算式中的“1”表示什么?

三、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2、第2题,请同学们读算式,边读边想算式中每个数代表什么。

 

学生动手摆

 

生1:

每盘放3个可以放4盘

生2:

每盘放4个可以放3盘

生3:

每盘放2个可以放6盘

生4:

每盘放6个可以放2盘

生5:

每盘放5个可以放2盘,还剩2个

生:

有21张画片,分给每个小朋友5张

 

生读算式

 

生1:

余数

生2:

平均分后剩下的。

了解题意后在书上把算式填完整。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如果没出现有余数的方法,师做提示。

 

最后一种不能平均分,生举例子。

 

若果学生说出算式,则教师问:

你是怎么列出的?

 

师介绍有余数除法算式的书写和读法及各数所表示的意义。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读,说算式中各数的意义。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21÷5=4(个)……1(张)

余数

读作:

21除以5商4余1

补充练习:

1、老师把21朵花平均分给小红和她的6个同学,每个同学可以分到几朵花?

2、幼儿园阿姨拿来26块饼干,每个小朋友分的4块,还剩2块,有多少个小朋友分到饼干?

 

教学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余数比除数小)

教学目标:

1、经历操作、观察、讨论的过程,体会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2、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会口算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

3、在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经历操作、观察、讨论的过程,体会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难点:

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会口算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

资源开发:

投影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与过程

学情预设

应对策略

修改反思

一、创设情景

1、师:

请把17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

根据自己摆的结果列式。

2、师:

谁来说你的结果和算式?

“5”和“2”分别代表什么?

 

3、师:

请把17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结果会是什么样?

请同学们继续摆一摆。

4、师:

如果把17根小棒平均分5份,6份,7份等,请同学们动手分一分,写出算式。

5、师: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各题除数与余数,比较它们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6、师小结:

对呀。

只有剩下的根数比分的份数少了,才不能再分。

所以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二、计算归纳

1、现在看书35页算一算,请你把计算后的结果填在方框里。

2、师: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算式中的除数和余数,你发现了什么?

3、师:

你们观察的很仔细。

现在请大家讨论一下,一个数除以6,它的余数可能是哪几个数?

最大是几?

最小是几?

4、师:

如果一个数除以7,余数可能都是几?

最大是几?

最小是几?

三.完成练习

1、练一练的1题学生独立完成。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用除法。

生:

17÷3=5(根)……2(根)

 

生1:

17÷3=5(根)……2(根)

生2:

5是商,表示每份5根,2是余数,表示还剩2根。

生:

17÷4=4(根)……1(根)

生:

4是商,代表每份4根,1是余数,表示还剩1根。

 

生:

发现所有题余数都比除数小。

生:

因为剩下的不够每份一根,所以比除数小。

 

学生计算

 

生:

我发现余数是1、2、3、4、5;余数都比除数小;除数都是6。

生1:

余数可能是1-5

生2:

最大是5,最小是1.

 

生:

余数比7小,最大是6,最小是1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补充。

 

师:

说结果和算式?

“4”和“1”分别代表什么?

 

师追问:

这是为什么?

 

教师巡视,关注学困生。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当点拨。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余数为什么不能是0,最大是6行吗?

 

师:

余数为什么和除数有关?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17÷3=5(根)……2(根)

17÷4=4(根)……1(根)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

补充练习:

一、判断

1、除数一定小于余数。

()

2、()÷4=8……(),余数一定是3.()

3、()÷6=7……(),被除数最大是47()

 

教学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景,会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理解除法的意义。

2、学习用竖式计算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掌握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位置。

3、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竖式正确计算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会用竖式正确计算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

资源开发:

投影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与过程

学情预设

应对策略

修改反思

一、复习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4÷6=72÷8=

二、学习新知

1、请同学们看情景图,你知道了什么?

2、可以怎样列算式?

3、如果每7只穿一串,能穿几串?

谁来说一说你的方法和结果?

说算式的意义

4、有余数的除法可以用竖式计算,你能试着写一写吗?

5、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我们以前学的除法竖式是一样的,我们先写除号,被除数和除数。

想:

30除以7可以商几?

写在哪一位上面?

4乘7等于28写在被除数下面,再用30减28等于2,2就是余数。

6、请同学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