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向东谁迷恋权力就会葬送未来 包括俞敏洪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30266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向东谁迷恋权力就会葬送未来 包括俞敏洪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陈向东谁迷恋权力就会葬送未来 包括俞敏洪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陈向东谁迷恋权力就会葬送未来 包括俞敏洪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陈向东谁迷恋权力就会葬送未来 包括俞敏洪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陈向东谁迷恋权力就会葬送未来 包括俞敏洪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陈向东谁迷恋权力就会葬送未来 包括俞敏洪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陈向东谁迷恋权力就会葬送未来 包括俞敏洪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陈向东谁迷恋权力就会葬送未来 包括俞敏洪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陈向东谁迷恋权力就会葬送未来 包括俞敏洪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陈向东谁迷恋权力就会葬送未来 包括俞敏洪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陈向东谁迷恋权力就会葬送未来 包括俞敏洪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陈向东谁迷恋权力就会葬送未来 包括俞敏洪Word下载.docx

《陈向东谁迷恋权力就会葬送未来 包括俞敏洪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向东谁迷恋权力就会葬送未来 包括俞敏洪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陈向东谁迷恋权力就会葬送未来 包括俞敏洪Word下载.docx

关于自己在新东方这么多年的工作,陈向东用“毫无遗憾”来评价。

即使是外界认为新东方推进不力的在线教育,陈向东的态度显得远比俞敏洪要乐观。

  只是在回击外界对自己离职的流言时,陈向东的词锋才锐利起来:

“记住:

不管是谁,包括俞敏洪,如果迷恋权力的话,实际上就是在葬送自己的未来。

  离开新东方,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

  CE:

你为什么选择离开新东方?

  陈向东:

新东方处于发展得最好的时候,我在里面工作了这么多年,情感之深,超越一般人想象。

  我到新东方这么多年,2003年做集团副总裁到现在,基本上没休过假,有时十一也不过,大年三十都在慰问学生,那时北京有住宿部,我们一帮人给学生唱歌、跳舞,回到家老人孩子都睡着了。

但是很开心呀。

2012年12月和2013年3月,我去哈佛商学院学了两次领导力的课程。

一次是哈佛非常经典的“真诚领导力”项目,这个教授叫BillGeorge,他以前是一家医药公司董事长,十年时间把公司从10亿美金做到600亿美金,后来不做了,他说他生命中有别的意义和价值。

他问我们,假定你有5000万美金,还会选择目前的工作吗?

我们班上86个人都是大企业过来的,没想到80%以上的人都举手,不会再选择这个工作。

  我没有举手。

但回去以后,我很难平静,我想这都是精英级的人物,他们都说要离开目前服务的公司去重新选择工作,这给了我很多思考。

  我经常到半夜喝酒两三点回去处理邮件,第二天早上六点起床,当年做武汉新东方学校校长的时候,每天晚上睡几个小时,第二天跟发单的人员一块去发单,晚上下课十点一帮老师去蹦迪,创造一种磁场,让每个老师都很自信的站到新东方的讲台上。

我说我在新东方的每一天都是充实的,有一天有点什么事没处理邮件,心里特别慌。

我老婆有次跟我说,真的很佩服[F2]你,十几年每天都这样,趴在电脑前处理邮件,不停工作,你不累不烦呀。

我说我是真的热爱它。

  这么多年来我真的没有停下来陪家庭和孩子,我儿子今年七岁,去年圣诞节的时候,我休了6天假,带他去坐迪斯尼的那个火车,第一次坐的时候他闭上眼睛很害怕的样子。

  然后我说再坐第二次?

我说你刚才真棒——其实他是很恐惧的,许多比他小的孩子都坐过好多次,他却没坐过。

我说:

“咱们一块坐第二次,刚才太怕了,第二次找到方法再坐就没什么怕了,这次你的手可以伸起来,可以尖叫。

”,他说:

“爸爸这次太好了!

  他的力量、他的自信其实很多时候(源自)爸爸妈妈,关键时候如果忽略了(他),就真的忽略了,所以我想,如果继续做新东方执行总裁,我是不可能有属于我自己的时间的。

  我想得很简单,现在是个变革的时代,我一直都没有停下来过,我内心在说,我是不是该停下来,好好给自己放个假,然后再想一想,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再发挥你另外的价值,尝试不同的人生。

  所以,有人问我,你是不是想好了要做什么?

我说我绝对没想好。

在新东方执行总裁的位置上,天天琢磨自己的事,我觉得道义上过不去。

所以之前没有人知道我要走,我每天充满精力地工作,每天全力以赴,别人认为我不可能走,实际上我去年6月份就跟俞老师谈了。

  CE:

你是不是觉得在执行总裁这个位置上已经没有什么挑战了?

也不能说没有挑战,我觉得挑战无时不在。

但是想接受不同的挑战,因为这种挑战(已经习惯了),相对来说还是想挑战新鲜的。

  后来俞老师写那封信,我相信肯定是他内心真实的情感和想法。

我最早做他的助理,后来做他的高管,再到这个位置,我们无话不说。

有事第一个商量,多少次对话沟通。

昨天下午公司开20个部门的老总的会议,我刚进去时看大家表情都很凝重,我说谁谁你讲个段子。

后来他们让我聊为什么(离开)。

我说,我在检讨自身的领导力。

你在邮件里说,发现自己在人生的路径设计方面与自己的领导力并不完全匹配,具体是哪些方面不匹配?

其实很简单。

什么叫领导力?

它是指领导企业进行变革、整合的时候有6个要素。

一个是商业模式的设计,第二个是战略顶层设计,第三,人才团队打造,第四,文化精神打造,第五,绩效奖惩体系,最后是执行和协同。

在这6个要素当中,我发现我更多是在执行层面上。

后来想想,其实领导力的内核是真我。

领导力是外在的,人们说这个人很有决断力,有魅力,有眼光,这个背后是基于内心的,这个内心指引它往哪儿走。

现在你更多地是执行层面?

对,执行层面的。

其实你内心是想做战略层面的工作?

是,这样就会纠结,中间就会冲突。

冲突之后,那你得问问内心。

我想这很简单的。

俞老师的信写得很清楚了。

在新东方,战略层面的设计应该更多是俞敏洪的工作?

倒不仅仅是这样。

新东方这个品牌出来是不容易的。

三年前,我们做过统计,这一年,我们在全国做了多少讲座,结果一查6980场,平均每天有几十场,都是顶级名师。

新东方这个30000人的公司深入人心,它有很多厚重的东西,而这些厚重的东西会使这家企业有内涵,但变革起来就不那么容易。

  在推动变革上,俞老师是毫无疑问肯定是最好。

我在中间执行也没问题,只是我自己想,能不能有另外的方式让自己的生命更加有价值呢?

这话说的有点大了,但内心真这么想的。

  另外,新东方现在处于最好的时候,我们走出浑水的冲击,运营效益急剧提升,20周年也刚刚度过,我这时候离开对公司影响不大。

要不,我可以更早一点走。

其实我想选择一种新的生活,就这么简单。

我想给自己休个假,真是发自内心的,他们很多人不相信。

我说人生最大的幸福,不就是内心的平静嘛。

那天我的老乡,他也是搞媒体的,非要见我,他说你这么高兴、乐观?

我说我当然高兴,我的愿望实现了为什么不高兴?

俞老师都理解我。

理解,懂你,这就够了。

你才43岁,应该是往上拼最好的时候。

所以最好的时候离开呀,(难道)到不好的时候离开吗?

未来准备往哪方面转?

没想好。

  谁迷恋权力,就是在葬送自己的未来

这两天网上关于你的离开也有很多解读……

我没怎么细看,因为没意义嘛。

我想过我下台之后,不同的八卦,说你什么权力啊,阴谋啊,帮派啊,我是嗤之以鼻的。

你想想我要在我的位置上,我做这个执行总裁,并且我2003年就做副总裁,假如我要谋私的话,要愿意布我的局的话,那绝对不是今天的样子,但那不是陈向东。

做一个领导者,做一个一把手,心里要公正,这是企业文化。

  什么叫企业文化?

就是五个字:

一把手文化。

一把手他小心眼,下面的人心眼也大不了,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其实,我的位置是个重要角色,前面是老俞的。

老俞心中也会这么想,我坐这个位置,价值观肯定跟他是接近的,必须是一致的。

  肯定要以公正无私作为榜样,这是最基本的,这也是新东方为什么能做到今天的重要原因。

如果我天天跟他们搞那东西,自己都变得阴暗起来了,就毫无意义。

你当执行总裁不是直接对学校,具体落实的时候,在调动学校资源这方面有没有困难?

我之前管过学校,后来管学校的人换过两次,是周成刚和另一位同事,我们都是共事十多年的好朋友,关系之好,超越想象,我要做什么事跟他们说一声就可以。

我和周成刚他们,高度一致。

新东方的重要校长的任命是我们一块讨论的。

外面说的完全是揣测。

  第二,现在新东方的资深校长、老校长当年我都直接带过,那沟通就更加直接了。

  第三,执行总裁发个话,(底下人)不执行的话,他还混不混,这可能吗?

有新东方内部人士接受采访时说,你升任执行总裁,其实权力在缩小,是明升暗降,你怎么看?

我觉得这是一个政治化的解读。

以前我只管学校,后来集团里的各个部门各位老总向我汇报。

新东方的高级管理干部,校长和非常重要岗位的干部,比如营收1个亿以上的老总有140位。

1个人不可能管140位,只能分解。

我做执行总裁,直接向我汇报的人有20个,非常之累。

我每天6点半起床,7点吃早餐,7点20出发到公司,一天不停地谈话,各种会,不停地签字,所有的审批,文件下发,那个责任、压力是很大的。

真正做一个优秀的企业家,要日复一日、简单的、单调的、重复的工作。

冯仑说过,企业家很光鲜,其实背后没有看到他做的大量、琐碎、重复的工作。

恰恰是对这种简单工作的狂热,成就了大事业。

  有人说“明升暗降”,挺有意思的。

我出过一本书叫《做最好的团队》,讲了团队构建的九大法则,第八是给予,给予别人荣誉、认可。

荣誉都是你的,谁还跟你玩啊。

所以,anyway,荣誉是别人的。

  我做执行总裁的位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

我不知道什么人讲的,但我觉得公司大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很正常。

但是我怀疑,这是不是内部人讲的。

你说的这些八卦式的报道,是不是来自于我们内部的分析,但我想无风不起浪嘛,总的说明我们可以在文化建设上可以做的更好些。

有分析说,你担任执行总裁这三年,您当年的部下,很多校长离职率达到70%,是这样吗?

我不知道这个数据是怎么出来的,我听完之后觉得挺可笑的,我不知道这个说法。

  但是我觉得这个是非常狭隘的思维,我在新东方工作了14年,我们现在人力资源的老总是我招聘来的,市场部老总是我招聘来的,现在的信息部管理老总也是我招聘来的,都还在呀。

  什么叫我的部下,我当了执行总裁之后每个人都是我的部下。

这个说法我觉得很愚蠢,这完全是为了制造噱头,无稽之谈,假如还有这种区分,谁是我的部下(谁不是),那这么多年我为什么不培养新部下呢?

分析说,这些校长离职了,你的权力就给架空了。

这个是很愚蠢的,(和我离职)一点关系都没有。

记住:

你看俞老师这封信写的很清楚的,他其实没必要写这个来描述我们的关系。

作为我而言,我要觉得不舒服的话其实我也会以另外比较极端的方式离开。

  在新东方没有任何遗憾

你当时和俞老师聊起辞职的时候,他是什么反应?

俞老师和我认识年数太多了,我们在公司一起度过的很多时间,整天整天开会,彼此太了解了。

我了解他,他也了解我,所以他说他懂的,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

他提到你的离开就像他当年离开北大那种心情一样。

对呀,他肯定认为我是有才华的人,没有才华也不可能把我推到这个位置对不对,所以非常简单,也不会说新东方是不是找了一个人,(然后老俞)把我给……,不是这么回事嘛。

  在他内心深处肯定是希望你留下的,他舍不得呀。

我也非常非常的纠结,但是我想还是要跟他聊一聊,我觉得从一个企业规律来讲,每个人都是要离开的,只不过你什么时候离开,对吧,然后我选择在新东方最好的时候离开。

算是功成身退?

不叫功成身退,新东方变革没完成就不一定叫功成身退,所谓的功成身退是说这个事已经定了,而新东方要做百年企业的话,还有无数的挑战,当然也有无数的机遇,其实每个人都是惊鸿一瞥。

你当执行总裁之后,和俞老师之间配合是怎么样的?

是一样的,差不多,以前是很多人向他汇报。

以后……是这样的,公司越来越大,事情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你都想象一下,3千人和3万人完全是不同的。

我们06年上市时,新东方7个亿,现在70多个亿。

  员工人数增长十倍,管理的复杂度和挑战度远远超过十倍。

这时候就要有分工,俞老师主要对外,他的公众活动多呀!

用他自己话说,去年一年只有五分之一在公司,其实五分之一我看有时候也不一定会有。

对外方面,是不是俞老师做的更多?

是的,因为他是superstar嘛,他会更多地参与。

在外界来看,您接任执行总裁之后,俞老师好像在从公司层面往后退,去年感觉他好像在回归。

对,去年6月份跟他聊了我想退出,所以有些地方能不去我尽量就不去了。

他希望我20周年可以一起度过,从心里面我也是希望见证20年的辉煌,也是自己很骄傲的一件事情,我做到了自己能够做到的最好的状态。

但是我不知道媒体能不能这么来解读。

过去三年你有没有遗憾的地方?

这个还真是没有遗憾,道理非常简单,因为我们是一个团队,我们在那个点上做到了最好的状态,所以没有什么遗憾。

  我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新东方2013财年的第二财季亏损比较厉害,大家都认为是不是执行总裁出问题了,其实他们没有明白,很多东西需要时间才能把它说的明白。

但是在那个点上,你会发现中国基本上周边所有的机构都处于扩张状态,包括学而思、巨人、龙文,大家都在扩张。

市场疯狂过后,退潮的话一些企业倒掉了,市场慢慢开始回归。

  第二个是亏损的1580万美金,实事求是得讲,中间有一千万美金是浑水事件所发生的相关费用。

  第三个就是新东方第二季度在做历史上的第二次布局。

要么亏损要么赚,那就是你要布局,你说我是多布局还是少布局。

另外,这个季度本来就挣钱少,因为新东方最赚钱的时候是寒暑假,你这个点不是你挣钱最高的点了。

外界反响还是很大的,新东方4年来首次亏损那么多。

那个时候我们也受到一点影响,包括奥数。

当然我们现在看,当时扩张的速度可能确实快了点。

  新东方即使真的有问题也不会很快死掉

2010年和现在整个大的教育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互联网也在冲击教育,新东方在是怎么应对的?

表象上讲是移动互联网在冲击中国的教育培训市场,但是坦率地讲,目前来看,没有看到正在赚大钱的教育公司,除了正保现在开始赚钱了。

  实质上,教育市场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的火热了,很多投资进来,以前教育行业的人都不是那么聪明,你很聪明就不干那个了,现在是更多聪明人进入这个市场,包括IT人士。

这样竞争就变得加剧了,谁的运营水平高,谁能够更加的去贴近用户的需求和痛点。

谁能够专注快速迭代,谁就能够胜出。

  第二,中国现在是一个创业的时代。

以前大家觉得,我在一个企业里工作,中国多少年前铁饭碗,嫁个老公牛啊,我想想我自己当年要是不出来,我在县城,现在估计也能做个什么级别的干部了。

我出来了才有今天。

今天中国是一个伟大创业时代,有人看完《中国合伙人》之后直接创业去了,包括新东方里的一些主管也说是不是我应该出去创业了。

以前没有眉目,现在是机会太多,因为市场需求那么大,创业承载率高嘛。

我相信未来这个市场很好,会有更多人进入。

新东方线下教育非常强,但俞老师之前讲过谁将来占住了网络教育的市场谁就是新东方真正的对手。

他的话我觉得更精确的理解是这样的:

未来必然是线下有非常牛的公司,但是线下再牛的公司你必须有线上部分,换句话就说混合式学习,就是说学生们学习一部分在线下,一部分在线上,两者融合,线上免费,线下收费。

但这两块就有一个问题,就像左手打右手。

不不不,你理解错了。

一方面是说有一种公司线下做的很牛,然后线上作为补充,然后线上也不错;

第二种公司就是把线上做到极致,线下就是个见面会,线下做补充,这是两个不同的事。

新东方属于哪种?

新东方整体来讲,太大了,它确实有一部分就我们说的线下做到极致,线上做补充。

这就是我们说的新东方的学校和新东方在线来结合做,当然有的是线上做到极致,就是新东方在线,这中间当然品牌需要重新定位.

你们线上的营收占整个新东方营收的比例是多少?

不到2%,百分之一点几。

因为俞老师好像不止一次谈到他的互联网焦虑,包括BAT,像XX、腾讯都在进入这一块。

焦虑说明他还没有弄太清楚,正在做,没法讲,你问他就行了,这是后期的故事我就不谈了。

去年11月份,俞敏洪在新东方20周年庆典的3天后表示,“宁可在改革的路上死掉,也不死在原来的基因里。

首先,我觉得俞老师说的变革,不仅仅代表他本人,还代表着新东方总裁办公会、新东方人的共同认知。

  第二,过去20年,新东方一直在变,只不过突然到了20周年这样一个节点上,加上线上教育、移动互联、开放互联被大家热捧,国外一些在线教育机构都在进入中国市场,还有国内很多人做的不同网站,大家都谈到信息化,在这个大的背景下,俞老师提到的变革就被放大了。

  第三,新东方以前就是国外考试业务产品,现在还有留学产品、中小学产品等很多产品。

20年前,新东方只有英语培训,现在英语之外的全科也都在做,包括图书、咨询。

20年前,新东方只有大班教学,现在有小班,精英班、个性班都有。

你想企业不变革,哪能活到今天。

只不过(被)媒体夸大了,抓了一个噱头。

  作为一个企业家,一个行业领袖,老俞至少向自己证明,20年,他把新东方做成一个新的企业了,要有变革的勇气,要在新的起点上发生变化,这很正常。

后来我们还批评他了,说你看这话讲的不是特别合适。

因为新东方整体面非常好,提供的服务、产品,运营非常好,但越是好的状态,越需要担忧。

(俞敏洪的话)没问题,但是被媒体解读为新东方出现很多问题,不改革马上就会死掉。

  我觉得新东方即使真正有问题,(死掉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因为毕竟它每年培训几百万学生。

今天我们谈到线上教育,谈到移动教育、开放教育,谈到免费资源,但人们往往忽略了:

现在的家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天生的状况就是情感孤独。

既解决他们的情感孤独,又能让他们很好成长的最好方式,就是要兼顾面对面的班级教学和一对一教学。

新东方的业务中,70%都是中小学,我们的学生当中70%、80%来自中小学,那就意味着百分七八十的业务未来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所以,不要一谈到网络线上教育就是狼来了。

真的完全丢掉自己的优势就完蛋了。

作为一个即将离开的领导者,俞老师的亲密战友,你对他有什么建议?

俞老师已经说了嘛,他要变革,最大的变革,是自我变革,这句话我觉得是发自他内心的。

其实,刚才我讲的领导力,新东方里面真正的领导力天花板,按照俞老师的说法,那肯定是老大一把手。

俞老师讲的非常清楚,他也在做很多的自我变革,让人非常的敬佩。

  刚才说做百年企业一定要有文化,30000人的公司朝一个方向走,文化太重要了。

现在很多新东方的管理干部都奔向40岁,他们都希望在事业上有新高度,也希望有更多的荣誉和成就感。

俞老师在自我变革中,就要充分考虑怎么来搭架构,怎么来搭品牌,怎么来设计战略,怎么来进行激励、分配、共享。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