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包含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30519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包含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三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包含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三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包含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三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包含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三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包含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高三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包含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高三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包含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高三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包含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高三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包含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高三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包含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高三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包含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高三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包含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高三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包含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高三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包含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高三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包含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高三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包含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高三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包含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高三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包含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高三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包含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高三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包含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包含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三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包含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包含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二轮复习土壤专题包含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气候

主要是温度和降水。

气候为土壤形成提供水分和热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矿物质风化、物质迁移,也影响着植物、动物、微生物的活动,是土壤形成的动力因素。

影响岩石风化和成土过程,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及其产物的迁移,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

3、生物

生物是土壤形成的决定因素,它为土壤提供有机物从而改变了土壤的结构,形成肥力。

在生物因素中,植物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绿色植物有选择地吸收成土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部分,通过光合作用用制造有机物,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给土壤。

不同的植被类型,归还土壤的养分数量及形式不同,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不同。

森林下面发育的土壤比草地下面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草类的生命周期短,每年死亡的大量地上茎叶和底下根系,提供了相当数量腐质化的有机质;

另外草类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向下则根系的集中程度递减,从而为土壤表层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质。

树木的生命周期长,大量的有机质储存在活的植物组织内,每年的残落物归还量并不很大;

树木的根系分布很深,直接提供给土壤表层的有机质不多,主要是以落叶的形式将有机质归还到地表。

动物以排泄物、分泌物和残体的形式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并通过啃食和搬运促进有机残体的转化外,有些动物如蚯蚓、白蚁还可通过对土体的搅动,改变土壤结构、孔隙度和土层排列等。

微生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主要功能是有机残体的分解、转化和腐殖质的合成。

生物对土壤的影响具体如下:

4、地形

主要起再分配作用,使水热条件重新分配,从而使地表物质再分配。

不同地形形成的土壤类型不同,其性质和肥力不同。

高度、坡度、坡向等地形因素影响着光照、热量和水分等条件,同时还影响物质的转换,进而影响土壤的发育。

山区气温、降水随高度而变化,形成不同的气候和植被,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分异;

陡峭的山坡,重力作用和地表径流会加速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不同坡向的温度、水分、光照不同,植被也不同,导致土壤的发育程度与性状不同;

地势低洼的山麓低地或者谷地,常常因沉积物的堆积形成较厚的土层。

具体分析如下图:

5、时间

决定土壤形成发展的程度和阶段,影响土壤中物质的淋溶和聚积。

6、人类活动

除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人类的耕作活动,将自然土壤改造成各种耕作土壤如水稻土等,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与性状,提高土壤的生产力。

当然一些违反自然成土过程的人类活动,则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退化、肥力下降,如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大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

人类改造合理改造土壤

酸性土壤—撒石灰中和

盐碱化土壤—排水、洗盐、置换客土

改善粘性土壤—添加沙子

施肥(化肥、有机肥、种植绿肥)—改变土壤营养元素组成、数量和微生物活动

休耕—保护土地的墒情

覆盖地膜、表面铺设鹅卵石—保温、保水、保土

作物轮作—防治病、虫、草害;

均衡利用土壤养分

违反自然成土的改造

砍伐森林、陡坡开梯田——水土流失(土壤侵蚀),肥力下降

开垦草地——荒漠化,土地退化,甚至失去生产能力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大水漫灌——土地盐碱化

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土壤板结,污染土壤

四、土壤的组成

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通过光照抑菌灭菌后得到的养料等。

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

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

按容积说矿物质38%、有机质12%;

按重量说矿物质45%、有机质5%。

它们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1、土壤中腐殖质的作用

(1)作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腐殖质既含有氮、磷、钾、硫、钙等大量元素,还有微量元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以释放出来供作物吸收利用。

(2)增强土壤的吸水、保肥能力

腐殖质是一种有机胶体,吸水保肥能力很强,一般粘粒的吸水率为50-60%,而腐殖质的吸水率高达400-600%;

保肥能力是粘粒的6一10倍。

(3)改良土壤物理性质

腐殖质是形成团粒结构的良好胶结剂,可以提高粘重土壤的疏松度和通气性,改变砂土的松散状态。

同时,由于它的颜色较深,有利吸收阳光,提高土壤温度。

(4)促进土壤植物的生长

腐殖质为植物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和能量,土壤酸碱适宜,因而有利植物生长,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

(5)作物生长发育

腐殖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腐殖酸、有机酸、维生素及一些激素,对作物生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增强呼吸和对养分的吸收,促进细胞分裂,从而加速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

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施用的有机肥料和残留的根茬。

农民采用柴草垫圈、秸秆还田、割青沤肥、草田轮作、粮肥间套、扩种绿肥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使土壤越种越肥,产量越来越高,应当因地制宜加以推广。

2、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

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很多,只有抑制有害菌,利用这些菌产生的植物需要的一些养料。

如进行有效的阳光照射后,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被有效的杀灭,腐体可作养料。

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很大,1克土壤中就有几亿到几百亿个。

1亩地耕层土壤中,微生物的重量有几百斤到上千斤。

(1)分解有机质

作物的残根败叶和施入土壤中的有机肥料,只有经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才能腐烂分解,释放出营养元素,供作物利用;

并且形成腐殖质,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2)分解矿物质

例如磷细菌能分解出磷矿石中的磷,钾细菌能分解出钾矿石中的钾,以利作物吸收利用。

(3)固定氮素

氮气在空气的组成中占4/5,数量很大,但植物不能直接利用。

土壤中有一类叫做固氮菌的微生物,能利用空气中的氮素作食物,在它们死亡和分解后,这些氮素就能被作物吸收利用。

固氮菌分两种,一种是生长在豆科植物根瘤内的,叫根瘤菌,种豆能够肥田,就是因为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增加了土壤里的氮素;

另一类单独生活在土壤里就能固定氮气,叫自生固氮菌。

另外,有些微生物在土壤中会产生有害的作用。

例如反硝化细菌,能把硝酸盐还原成氮气,放到空气里去,使土壤中的氮素受到损失。

实行深耕、增施有机肥料、给过酸的土壤施石灰、合理灌溉和排水等措施,可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发挥微生物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五、土壤的种类

实际的土壤几乎不可能由某种粒组的颗粒单独组成,绝大部分都是由各个粒组的颗粒混合而成。

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三类

2、沙质土

沙质土以砂粒为主的土壤,砂粒含量在70%以上。

砂土空隙大,排水和通气条件好。

但保水蓄肥能力弱,抗旱能力弱,土壤养分少。

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如新疆、甘肃、宁夏、内蒙、青海的山前平原以及各地河流两岸、滨海平原一带。

3、黏质土

黏质土以黏粒为主的土壤,黏粒含量不低于40%。

黏土空隙小,排水和通气条件不佳,但保水蓄肥能力强,有较强的黏结性和可塑性,胀缩幅度大。

黏质土适合种植荷花、金银花、芦苇、香蒲、千屈菜、榕树、紫薇、柳树、水稻、慈姑、小麦、蚕豆等。

4、壤质土

壤质土是砂粒、粉粒和黏粒三者在比例上均不占绝对优势的一类混合土壤物理性质介于砂土和黏土之间,农业价值高。

六、土壤的分层

土壤有一定的分层结构。

发育成熟的土壤,从地面向下有明显的垂直差异,一般可分为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和成土母质层。

1、腐殖质层

富含腐殖质的土壤表层,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腐殖质是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的胶体物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

2、淋溶层

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质地较松,酸性,肥力较低,颜色较浅。

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

3、淀积层

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4、成土母质层

疏松风化碎屑物,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被矿物养分元素(除氮外)的最初来源。

5、基岩

基岩是位于土壤的最下层坚硬的岩石。

6、枯枝落叶层

由植物基本未分解的残体所形成的层次。

枯枝落叶层只在森林里才有。

七、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1、土壤的功能

(1)土壤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2)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

(3)土壤本身也是许多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的场所和营养来源。

(4)土壤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

(5)人类种植农作物是以土壤为物质基础;

人类饲养动物,也主要以植物为饲料。

2、土壤的养护

(1)对不能满足耕作需求的土壤进行改良或改造土壤

我国:

改良盐碱土和红壤。

(2)注重种养结合

常用方法:

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等

八、土壤的颜色

土壤的颜色是观察者直接获得的最早和最强烈的土壤信息。

土壤颜色是许多土壤性质的直接反映。

土壤颜色与土壤的矿物质成分、有机质含量、排水条件、通气状况以及当地的气候和植被密切相关。

(铁离子和有机质是染色效果特别强的物质。

1、世界土壤分布图

2、我国土壤分布

土壤类型

分布

形成条件

特点

砖红壤

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

以南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

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

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赤红壤

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

至25°

之间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

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红壤和黄壤

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

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黄棕壤

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亚热带季风区北缘。

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

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

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

棕壤

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

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钾、钠、钙、镁都被淋失,粘粒向下淀积。

土层较厚,质地比较粘重,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微酸性反应

暗棕壤

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

中温带湿润气候。

年平均气温-1-5℃,冬季寒冷而漫长,年降水量600-1100毫米。

是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

土壤呈酸性反应,它与棕壤比较,表层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腐殖质的积累量多,是比较肥沃的森林土壤

寒棕壤

(漂灰土)

大兴安岭北段山地上部,北面宽南面窄

寒温带湿润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5℃,年降水量450-550毫米。

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

土壤经漂灰作用(氧化铁被还原随水流失的漂洗作用和铁、铝氧化物与腐殖酸形成螯合物向下淋溶并淀积的灰化作用)。

土壤酸性大,土层薄,有机质分解慢,有效养分少

褐土

山西、河北、辽宁三省连接的丘陵低山地区,陕西关中平原

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1-14℃,年降水量500-700毫米,一半以上都集中在夏季,冬季干旱。

植被以中生和旱生森林灌木为主

淋溶程度不很强烈,有少量碳酸钙淀积。

土壤呈中性、微碱性反应,矿物质、有机质积累较多,腐殖质层较厚,肥力较高

黑钙土

大兴安岭中南段山地的东西两侧,东北松嫩平原的中部和松花江、辽河的分水岭地区

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3-3℃,年降水量350-500毫米。

植被为产草量最高的温带草原和草甸草原

腐殖质含量最为丰富,腐殖质层厚度大,土壤颜色以黑色为主,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钙、镁、钾、钠等无机养分也较多,土壤肥力高

栗钙土

内蒙古高原东部和中部的广大草原地区,是钙层土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土类

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2-6℃,年降水量250-350毫米。

草场为典型的干草原,生长不如黑钙土区茂密

腐殖质积累程度比黑钙土弱些,但也相当丰富,厚度也较大,土壤颜色为栗色。

土层呈弱碱性反应,局部地区有碱化现象。

土壤质地以细沙和粉沙为主,区内沙化现象比较严重

棕钙土

内蒙古高原的中西部,鄂尔多斯高原,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北部,塔里木盆地的外缘

气候比栗钙土地区更干,大陆性更强。

年平均气温2-7℃,年降水量150-250毫米,没有灌溉就不能种植庄稼。

植被为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

腐殖质的积累和腐殖质层厚度是钙层土中最少的,土壤颜色以棕色为主,土壤呈碱性反应,地面普遍多砾石和沙,并逐渐向荒漠土过渡

黑垆土

陕西北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等黄土高原上土壤侵蚀较轻,地形较平坦的黄土源区

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

年平均气温8-10℃,年降水量300-500毫米,与黑钙土地区差不多,但由于气温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由黄土母质形成。

植被与栗钙土地区相似

绝大部分都已被开垦为农田。

腐殖质的积累和有机质含量不高,腐殖质层的颜色上下差别比较大,上半段为黄棕灰色,下半段为灰带褐色,好像黑垆土是被埋在下边的古土壤

荒漠土

内蒙古、甘肃的西部,新疆的大部,青海的柴达木盆地等地区

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不到100毫米。

植被稀少,以非常耐旱的肉汁半灌木为主

土壤基本上没有明显的腐殖质层,土质疏松,缺少水分,土壤剖面几乎全是砂砾,碳酸钙表聚、石膏和盐分聚积多,土壤发育程度差

高山草甸土

青藏高原东部和东南部,在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以西山地和天山山脉

气候温凉而较湿润,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

高山草甸植被

剖面由草皮层、腐殖质层、过渡层和母质层组成。

土层薄,土壤冻结期长,通气不良,土壤呈中性反应

高山漠土

藏北高原的西北部,昆仑山脉和帕米尔高原

气候干燥而寒冷,年平均气温-10℃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可达-40℃,年降水低于100毫米。

植被的覆盖度不足10%

土层薄,石砾多,细土少,有机质含量很低,土壤发育程度差,碱性反应

九、练习题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人参果喜光热,不耐高温,光照不足会延迟成熟;

根系发达,并能分泌酸性物质;

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口感甜润、皮薄汁多,是国际公认的优质保健水果。

 

云南石林县石漠化严重,这里的石漠化土地属于成土母质(岩石被风化后形成的疏松风化物,是形成土壤的原始物质),从没有长过庄稼。

这样的石漠土质,却成为最适宜人参果生长的“沃土肥田”,出产的人参果品质好,并且经过三到五年的连续种植后,能够适合其他农作物的种植。

为提高经济效益,当地人参果示范基地采用单枝吊蔓技术种植,即在大棚顶部拉上铁丝,将吊绳绑在铁丝上,另一端绑在植株基部,将植株绕在吊绳上(图a)。

图b为人参果常规种植。

(1)分析石漠土质对人参果品质的有利影响。

(6分) 

(2)说明采用单枝吊蔓种植的原因。

(3)分析人参果种植对改造当地石漠化土地的作用。

(4)请对当地人参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6分)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东北地区俗称黑土地,主要原因是分布着典型的黑土,人们常说黑土地上是“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

黑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

世界上仅有三块黑土平原:

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欧洲的乌克兰平原、亚洲的东北平原。

(1)黑土肥沃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黑土是在什么样的气候环境中发育形成的?

(3)我国南方的湿热地区植被茂密,但发育的土壤反而有机质含量较低,比较贫瘠,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我国东北黑土分布区目前都存在着黑土肥力降低的现象,我们对其应该如何进行养护?

答案:

(1)黑土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肥力高。

(2)黑土都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地区,说明是在冷湿的环境中发育形成的。

(3)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降水较多,枯枝落叶分解释放出的养分被地表径流带走,释放到土壤中的养分少;

土壤因淋溶作用而流失养分;

土壤养分供生物生长,土壤中积累和补充养分少。

(4)可以采取休耕、轮作、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手段进行养护。

福建省南安市山地上分布大面积的铁芒萁,地带性土壤为红壤,比较贫瘠,但农民经过长年累月改良后,不少成为肥沃的水稻土。

南安亦产花生,花生适宜种植在色泽浅,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土。

读图文,完成3~5题。

3.铁芒萁的生长反映了其生长地理环境:

A.水湿环境B.干旱环境

C.酸性土壤D.盐碱土壤

4.试分析南安农民较少用排干低洼的水稻田来种植花生的最可能原因:

A.水稻土肥力高,不适合花生的生长

B.生长期土壤过湿,难伸根

C.水稻土土质粘重,不能种植花生

D.成熟期土壤过湿,易烂果

5.早期南安当地农民把晒干的花生藤踩在水稻田里,以提高水稻产量。

这种措施主要是:

A.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B.增加土壤矿物质含量

C.提升土壤空气含量D.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3、C4、D5、A

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

据此完成/6-7题。

6、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

A.耐湿B.耐旱C.耐盐D.抗倒伏

7、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

A.化肥B.农家肥C.农药D.淡水

6、C7、D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读图,回答8--9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层是淋溶层B.乙层是腐殖质层

C.丙层是淀积层D.丁层是基岩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富含腐殖质的土壤表层,颜色较深

B.淋溶层肥力较高,颜色较浅

C.淀积层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D.成土母质层最初来源于疏松风化碎屑物

8、C9、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