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30601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格式.docx

《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格式.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格式.docx

一、必修课程教学要求

课程目标

1. 

学习常见的化学物质,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知道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和化学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 

学习必要的化学实验技能,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3. 

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化学1

主题1认识化学科学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

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可引导学生收集20世纪化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的资料,撰写小论文或制成PPT文稿,展示交流。

2.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关注现代化学发展的新成就。

2.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3.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关于原子结构只要知道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暂不作要求。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等内容在《化学2》主题1和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主题1中学习。

4.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5.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3.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6.认识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

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作要求。

7.了解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涵义。

8.了解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9.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4.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10.学习实验研究方法,了解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11.学习假说、模型等科学方法,认识假说、模型等科学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

12.学习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知道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是化学研究和学习的常用方法。

5.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13.认识化学与人类衣、食、住、行的密切关系,关注化学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意义。

14.认识化学在研制新材料、开发新能源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15.赞赏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主题2化学实验基础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1.创设自主活动和积极探究的情境,激发探究欲望,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建议设计易产生认知冲突的实验情境进行探究。

2.通过离子反应发生条件、金属和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等有关实验,初步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

3.初步学会常见物质的检验。

以了解实验操作步骤和训练实验操作技能为主。

相关内容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过程中逐步提高。

4.初步学会使用过滤、蒸发等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

5.初步学习蒸馏、萃取等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6.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3.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7.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知道基本的安全措施和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

8.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4.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9.在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过程中,感受获得成功的愉悦,学会合作与分享。

10.能够根据实验目的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5.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1.通过必修课程中有关化学实验内容的学习,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有关加深和拓展的实验内容在选修模块《实验化学》主题2中继续学习。

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时要注意初、高中的衔接,并在后续学习中逐步完善。

2.了解常见物质及变化的分类方法。

3.认同分类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4.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5.知道胶体的丁达尔现象。

了解胶体的重要应用。

渗析、凝聚、布朗运动和电泳现象不作要求。

3.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6.关注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通过对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性质的实验探究,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过氧化钠与水、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可在过氧化钠特殊用途中列举。

CO32-与酸的分步反应,CO32-、HCO3-、Al3+、AlO2-等离子的水解反应等内容在选修模块中学习(见《化学反应原理》主题3内容标准第4点)。

7.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

8.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与氧气、水、酸、碱、盐溶液的反应情况,了解其共性和个性。

9.了解氧化钠、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与水、酸、碱溶液反应的情况。

10.了解氢氧化铝、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方法,了解氢氧化铝的两性,了解氢氧化铝、氢氧化铁的受热分解。

11.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溶解性(在水中)、热稳定性、与酸的反应,掌握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

CO32-与酸的分步反应暂不作要求,CO32-、HCO3-、Al3+、AlO2-等离子的水解反应暂不作要求。

12.了解Fe3+的氧化性,认识Fe3+和Fe2+之间的相互转化,了解Fe3+的检验。

Fe3+和Fe2+之间的相互转化仅限于Fe3+分别与Fe、Cu的反应,以及Fe2+与Cl2的反应。

13.了解钠、钾的焰色反应。

14.能列举钢、铝合金等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15.通过对钠、铝、铁及其化合物之间转化关系的比较和归纳,逐步体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4.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16.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

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相关知识暂不作要求。

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相关知识等内容在选修模块中学习(见《化学反应原理》主题3内容标准第1点)。

17.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较复杂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暂不作要求。

18.了解Cl-、SO42-、CO32-、Al3+、Fe3+、NH4+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5.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19.能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概念及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电子得失守恒原理在化学计算等方面的应用等内容在选修模块中学习(见《化学反应原理》主题1)。

20.能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逐步理解物质被氧化、被还原的概念。

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概念、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暂不作要求。

21.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22.能配平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学会用单线桥、双线桥表示其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电子得失守恒原理在化学计算等方面的应用暂不作要求。

23.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6.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4.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

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及操作,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及装置,几种硅酸盐制品的制备方法,在相关选修模块中逐步补充。

对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一般暂不作结构上的分析,相关内容在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中学习。

25.了解氯气的氧化性(与氢气、钠、铁、某些盐等的反应)及与水、碱的反应,知道氯水的消毒和漂白原理。

了解硫的可燃性和氮气的稳定性。

知道硅在自然界以SiO2及硅酸盐的形式存在,知道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能说出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单质的主要用途。

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及操作暂不作要求。

26.了解二氧化硫与氧气、与水的反应,认识亚硫酸的不稳定性,认识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与次氯酸漂白作用的区别,了解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了解二氧化硅与氢氟酸、与碱性氧化物、与强碱的反应。

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及装置暂不作要求,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在氧气作用下与水反应转化为硝酸的定量关系暂不作要求。

27.了解氨气与水、与酸的反应,了解氨水的成分以及氨水的不稳定性。

了解铵盐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与碱反应等性质。

28.了解次氯酸、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了解浓硫酸、硝酸分别与Cu、C的反应。

了解常温下铁、铝在浓硫酸、浓硝酸中的钝化现象。

认识工业上生产硫酸、硝酸的反应原理。

29.了解陶瓷、玻璃、水泥等硅酸盐产品的用途。

几种硅酸盐制品的制备方法暂不作要求。

30.认识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了解氮循环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了解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来源、性质和危害,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31.通过对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有关知识进行归纳与整理,逐步体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学生实验教学要求

本模块至少应安排以下内容作为学生分组实验:

1.粗盐的提纯

2.蒸馏水的制取

3.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中的溴(或碘水中的碘)

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5.常见物质的检验

6.探究金属钠和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

7.探究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8.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9.探究氯气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0.探究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性质

11.探究氨及铵盐的性质

化学2

主题1物质结构基础

1.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

1.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质量数的涵义。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电子排布式暂不作要求。

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电子排布式等内容在相关选修模块学习(见《物质结构与性质》主题1)。

3.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4.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等)认识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电负性、电离能的概念及变化规律等暂不作要求。

元素的电负性、电离能的概念及变化规律等内容在相关选修模块学习(见《物质结构与性质》主题1)。

5.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4.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6.知道周期与族的概念,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认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关系。

7.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8.感受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在化学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5.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9.认识化学键的涵义。

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键长、键角以及金属键、分子极性等内容在相关选修模块学习(见《物质结构与性质》主题2)。

10.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键长、键角以及金属键、分子极性等暂不作要求。

11.了解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12.能写出结构简单的常见原子、离子、分子、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能够用电子式表示结构简单的常见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

13.能从化学键变化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

6.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14.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7.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15.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限于含5个碳原子以下的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

主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

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2.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涵义。

反应热与焓变的涵义、盖斯定律等暂不作要求。

反应热与焓变的涵义、盖斯定律等内容在相关选修模块学习(见《化学反应原理》主题1)。

3.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3.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4.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等内容在相关选修模块学习(见《化学反应原理》主题1)。

5.通过制作简易原电池的实验,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等暂不作要求。

4.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6.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5.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7.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

化学平衡的特征、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移动等内容在相关选修模块学习(见《化学反应原理》主题2)。

8.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限度。

化学平衡的特征、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移动等暂不作要求。

9.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主题3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1.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甲烷、乙烯、苯等的主要性质,认识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1.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

乙炔、苯的同系物的性质等内容在相关选修模块学习(见《有机化学基础》主题2)。

2.知道甲烷的分子结构,了解甲烷的来源,了解甲烷的可燃性、取代反应等性质及主要用途。

3.知道乙烯的分子结构,了解乙烯的工业制法和物理性质,了解乙烯的可燃性、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等化学性质及主要用途。

乙炔的性质暂不作要求。

4.知道苯的分子结构,了解苯的来源和物理性质,了解苯的可燃性、稳定性、取代反应等化学性质及主要用途。

苯的同系物的性质暂不作要求。

5.认识氯乙烯、苯的衍生物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6.知道乙醇的分子结构,了解乙醇的可燃性、与金属钠的反应、催化氧化等性质及主要用途。

卤代烃、酚暂不作要求。

卤代烃、酚等内容在相关选修模块学习(见《有机化学基础》主题2)。

7.知道乙酸的分子结构,了解乙酸的酸性、酯化反应等性质及主要用途。

8.认识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主要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

9.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

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暂不作要求。

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在相关选修模块学习(见《有机化学基础》主题4)。

10.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

4.以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

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

11.以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

可引导学生收集海洋资源及其利用方面的资料,撰写从海洋资源中提取镁、溴、碘等物质的小论文或制成PPT文稿,展示交流。

12.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

5.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13.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6.能说明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讨论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14.能说明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5.讨论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本模块至少应安排以下内容作为学生分组实验:

1.碱金属元素的性质递变

2.卤族元素的性质递变

3.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4.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

5.温度、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6.设计实验证明某些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7.探究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

8.探究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9.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

二、选修课程教学要求

1.化学与生活

1.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提供生活材料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能应用所学化学知识对生活中有关化学问题做出判断和解释。

3.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主题1化学与健康

1.认识食品中对人类健康有重要意义的常见有机物。

1.了解食品中的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几种常见的有机物,知道它们对人体健康的意义。

可讨论食品中各类营养有机物对人体健康的意义。

2.说明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能列举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2.说明氨基酸、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特点。

3.知道人体必需的几种常见的氨基酸。

4.知道哪些常见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

3.通过实例了解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及其摄入途径。

了解维生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5.知道常见的几种维生素及其主要来源、摄入途径。

可进行实验探究或讨论:

为什么维生素C可作抗氧化剂?

6.知道维生素C的组成、结构和重要性质。

7.了解常见的维生素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4.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8.了解人体中几种常见的微量元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可进行社会调查:

矿泉水中的微量元素和作用,或人体缺乏某微量元素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9.知道几种常见微量元素的主要来源和摄入途径。

5.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认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10.认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可让学生排列一周健康食谱。

讨论营养缺失会造成哪些危害?

11.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

6.了解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某些生化反应。

12.了解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某些生化反应。

如:

淀粉、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等的消化和吸收,人体细胞中的一些重要的酸碱平衡。

7.知道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13.知道几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作用和恰当使用。

查阅某些食品的标签,了解其中的营养成分和所含的添加剂。

8.通过实例了解某些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

14.了解某些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

组织学生查阅常用药物的成分、结构与疗效的关系。

15.知道安全用药常识,认识医疗保健的重要性。

主题2生活中的材料

1.列举生活中的常用材料,能通过实例认识化学在发展生活用材料中的重要作用。

1.知道生活中的常用材料及其主要类别。

调查和讨论化学科学发展对材料科学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积极意义。

2.知道化学是生活中常用材料发展的基础,以及化学科学对提高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

2.了解居室装修材料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3.了解居室装修材料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装修材料。

4.知道居室装修材料可能对居室环境的影响。

3.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5.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查阅资料,了解新型合金的应用。

6.知道生活中几种常见合金的组成。

4.描述金属腐蚀的化学原理,知道金属防腐的常用方法,认识防止金属腐蚀的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