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基础考试重点期末复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6244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基础考试重点期末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康复基础考试重点期末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康复基础考试重点期末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康复基础考试重点期末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康复基础考试重点期末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康复基础考试重点期末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康复基础考试重点期末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康复基础考试重点期末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康复基础考试重点期末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康复基础考试重点期末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康复基础考试重点期末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康复基础考试重点期末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康复基础考试重点期末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康复基础考试重点期末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康复基础考试重点期末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康复基础考试重点期末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康复基础考试重点期末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康复基础考试重点期末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康复基础考试重点期末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康复基础考试重点期末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康复基础考试重点期末复习.docx

《康复基础考试重点期末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基础考试重点期末复习.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康复基础考试重点期末复习.docx

康复基础考试重点期末复习

康复基础期末复习

1.康复:

是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减少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以发挥其身体、解剖的最高潜能,使病伤残者能重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2.运动再学习疗法:

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训练视为一种再学习或再训练的过程

3.残疾:

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一种状态。

4.康复评定学:

是用客观量化的方法有效和准确地评定残疾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方法,最后形成障碍学诊断。

5.康复评定的三个层次:

单项评定(器官水平):

包括运动、感觉、步行、心理和语言、心肺、电生理等项目;

个体评定(个体水平):

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职业能力等;

全面评定(社会水平):

包括个体和社会功能状况的评定、社会适应能力、环境等。

6.康复评定的目的:

①确定障碍的层面,明确障碍情况

②判断患者的代偿能力

③拟定治疗目标和治疗计划

④确定治疗的效果,并拟定进一步的

治疗方案

⑤帮助判断预后,加强医患合作

⑥预防继发障碍的发生

7.运动功能障碍:

随意运动兴奋、抑制或不能由意志控制的现象,常见于神经系统疾病、精神障碍、外伤等。

8.康复工程:

康复工程学是一门为残疾者康复服务的工程技术科学。

是生物医学工程的一个分支

9.产品分类:

康复检查、评价、训练、治疗设备

残疾人用品用具

10.矫形器:

定义:

又称支具,通常采用塑料或金属材料制作,是用于治疗和预防肢体和躯体畸形、代偿肌肉或关节功能障碍的体外装置

基本作用:

①稳定和支持

②固定和保护

③减轻轴向承重

④预防、矫正畸形

⑤改善功能

应用原则:

①实用性②性价比③耐久性④外观

11.侧弯角度测量方法:

科布角(Cobb)

12.截肢的康复程序:

①截肢前的诊断、训练、心理治疗

②截肢手术

③残肢护理体位保持床上训练心理治疗

④体疗、理疗、临时假肢

⑤正式假肢

⑥穿戴训练、功能训练、职业训练

⑦功能评价

⑧回归社会

13.理想残端:

①残肢长度要适当,确保足够的杠杆力控制假肢

②残肢皮肤应耐压、耐磨,感觉正常,切口瘢痕呈线状且与骨骼无粘连

③残肢皮下组织保留适当,使残端有较好承重能力

④残肢局部无压痛

⑤残肢的残存关节无畸形并有良好功能和肌力

⑥残肢定型

14.假肢的基本结构和类型:

结构分类:

①壳式假肢;②骨骼式假肢

作用分类:

①装饰用假肢;②作业用假肢

力源分类:

①体内力源(自力假肢);②体外

力源(动力假肢);③电脑控制(智能化假肢)

临床使用分类:

①临时假肢;②正式假肢

部位分类:

①上肢假肢;②下肢假肢

15.残肢长短:

极短:

残长<35%

短残肢:

残长35%-55%

中等残肢:

残长55%-80%

长残肢:

残长80%

16.脑卒中的康复(病例):

急性期:

(1)床上体位正确摆放

(2)床上体位变换:

1)被动向健侧翻身

2)被动向患侧翻身

(3)被动活动关节

(4)床上主动活动:

1)双手交叉上举训练

2)双手交叉摆动训练

3)利用健侧下肢辅助抬腿训练

4)向健侧翻身

5)向患侧翻身

6)其他疗法:

针灸、推拿、理疗

恢复期:

①运动疗法:

(1)床上活动:

1)上肢分离运动及控制能力训练

2)下肢屈曲分离训练

3)下肢伸展分离训练

4)下肢内收、外展训练

5)髋控制能力训练

6)踝背屈训练

7)“桥”式运动

8)手膝四点站立(全跪位)的训练

(2)坐位训练:

1)坐起训练

2)坐位平衡训练

3)坐位时身体重心向患侧转移训练

(3)立位训练:

1)站起训练

2)站位平衡训练

3)患侧下肢负重训练

(4)步行训练:

1)步行前准备

2)扶持步行

3)改善步态训练

4)复杂步行训练

5)上、下楼梯训练

(5)转移训练

②作业疗法:

(1)功能性作业治疗:

1)肩、肘、腕的训练

2)前臂旋前或旋后训练

3)手指精细活动

4)改善协调平衡功能训练

5)认知功能的作业训练

(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③物理因子治疗: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热疗

④言语治疗

⑤心理疗法

⑥康复工程

⑦中医治疗:

(1)中药治疗:

补阳还五汤、镇肝熄风汤等等

(2)针灸治疗:

头针、体针

(3)推拿疗法

后遗症期(发病后一年以上):

(1)利用健侧代偿

(2)适时使用辅助器具,改善周围环境,争取最大限度的生活自理

(3)重视职业、社会、心理康复,使患者尽可能回归社会

17.作业治疗:

协助功能障碍者选择、参与、应用有目的性和有意义的活动,预防、治疗与生活有关的躯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功能障碍,增进健康,预防残损,残障及残疾

18.PEO:

Person人:

身体:

例如关节活动度、肌力、抓握、肌肉和心血管的耐力

认知:

例如思维、感知、认识、记忆、判断、学习、了解、专注和解决问题

情感:

例如主观感觉、内在的经验、价值、动机、情绪、意欲/欲望

精神:

人的本质、“生存”的基本核心

Environment环境:

制度:

例如法律、经济和政治

文化:

例如传统、仪式、庆典、食物、习俗、态度和信仰

社会:

例如与个人、家庭、朋友和人群的关系

物理:

例如天气、建筑、地形、温度、物件

Occupation作业活动:

自理:

个人自理(穿衣)、功能性的行走(转移)和社区的管理(购物)

生产活动:

受薪/不受薪、工作(教师/义工)、家务管理(清洁)、玩耍/上学

休闲:

静态的娱乐(阅读)、动态的娱乐(徒步旅行)、社交(探访朋友)

19任务分析和活动分析:

行为构成:

活动的基本要素,步骤、功能等

行为场景:

外界条件,时间、空间、环境

任务分析:

分析活动与行为构成、行为场景的关系

活动分析:

分析活动的基本构成

20.ADL: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定义:

狭义:

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最具有共性的生活活动

广义:

人们在家庭、工作和社区中的一切活动

常用评定量表(了解):

Katz指数:

也称ADL指数

6个方面:

洗澡、穿衣、入厕、床-轮椅转移、大小便控制、进餐

A~G7个功能等级:

A为完全独立

G为完全依赖

PULSES评定:

身体状况、上肢功能、下肢功能、感觉功能、排泄功能、心理社会状况

结果判断:

每一项分为4个功能等级

正常:

1分

轻度异常:

2分

中度异常:

3分

重度异常:

4分

6分最好:

各项功能均正常

24分最差:

各项功能均为重度异常

临床应用:

慢性病人、老年病人、住院病人

Barthel指数:

内容:

进食、洗澡、修饰(洗脸、梳头、刷牙、刮脸)、穿衣(包括系鞋带等)、控制大便、控制小便、用厕所(包括擦、穿衣、冲洗)、床椅转移、平地走45米、上下楼梯

功能独立性评定:

内容:

自我护理、大小便控制、体位转移、行走、交流、社会及认知功能

每个方面又分为2~6项,总共18项,分为7个功能等级(1~7分)各项均能完成为126分,完全依赖为18分

Barthel量表(要求会结合此量表打分)

ADL项目

自理

较小帮助

较大帮助

完全依赖

进食

10

5

0

0

洗澡

5

0

修饰

5

0

穿衣

10

5

0

控制大便

10

5(偶能控制)

0

控制小便

10

5

0

用厕所

10

5

0

床椅转移

15

10

5

0

平地走45米

15

10

5(用轮椅)

0

上下楼梯

10

5

0

21.等长收缩:

是指肌肉在收缩过程中肌肉长度不变,不产生关节运动,但肌肉内部的张力增加。

俗话说的肌肉“绷劲”。

22.等张收缩:

就是肌肉收缩的过程中张力保持不变,但长度缩短(或者延长),引起关节活动。

23.徒手肌力评定:

徒手肌力评定是在特定体位下让患者做标准动作,通过触摸肌腹、观察肌肉克服自身重力或对抗阻力完成动作的能力,从而对患者肌肉主动收缩的能力进行评定。

24.徒手肌力评定的Lovett分级法评定标准:

级别

名称

标准

相当于正常的%

0

零(zero,Z)

无肌肉收缩

0

1

微弱(trace,T)

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

10

2

差(poor,P)

在减重状态下能作关节全范围活动

25

3

尚可(fair,F)

能抗重力作关节全范围运动,但不能抗阻力

50

4

良好(good,G)

能抗重力以及一定阻力作关节全范围运动

75

5

正常(normal,N)

能抗重力以及充分阻力作关节全范围运动

100

25.肩关节活动的主要肌肉:

屈曲:

三角肌、喙肱肌

后伸:

背阔肌、大圆肌

外展:

三角肌、冈上肌

水平外展:

三角肌后部

水平内收:

胸大肌

外旋:

冈下肌、小圆肌

内旋:

肩胛下肌、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

26.失语症:

概念:

正常获得语言后,由于脑部疾病外伤等原因损害了大脑皮层或皮层下结构特定区域,造成应用语言符号系统进行表达与理解能力的减退或丧失的一种症状。

分类:

典型:

流畅型:

Wernicke失语

经皮质感觉性失语

传导性失语

命名性失语

非流畅:

Broca失语

经皮质运动性失语

经皮质混合性失语

全失语

非典型:

皮质下性失语、交叉性失语、小儿失语

四种常见失语症:

名称

Broca失语

经皮质运动性失语

经皮质感觉性失语

Wernicke失语

定位

优势半球额下回后1/3的Broca区

Broca区的前方及上方的区域

优势半球颞顶分水岭区

优势半球颞上回后1/3

表现

不能言语、可以理解、复述障碍

自发言语少

可以理解

可以复述

自发语言流畅、理解障碍、复述好

自发语言流畅

理解障碍、复述障碍

预后

较其他类型好

较好

不佳

不佳

27.步行训练:

步行训练是以矫治异常步态,促进步行转移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的的训练方法之一。

28.步行分解训练:

①单腿负重

②靠墙伸髋→离墙站立

③患腿上下台阶

④患腿支撑伸髋站立,健腿跨越障碍

⑤靠墙伸髋踏步

⑥侧方迈步、原地迈步

29.Bobath疗法:

临床应用:

成人偏瘫、小儿脑瘫(主要)

基本概念:

促进姿势反射

反射性抑制

控制关键点

感觉刺激

整体治疗

促进技术

30.肌力:

肌肉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

31.肌力训练:

根据超量负荷(overload)的原理,通过肌肉的主动收缩来改善或增强肌肉力量

肌力训练的基本原则:

①抗阻训练原则:

训练中施加阻力是增强肌力的重要因素

②超量恢复原则:

超量恢复是指肌肉或肌群经过适当的训练后,产生适度的疲劳。

③肌肉收缩的疲劳度原则:

训练时使肌肉感到疲劳但不应过度疲劳,也是控制超常负荷不至于过度的一个主观限制指标。

出现过度疲劳,应立即停止训练。

32.肌力训练方法的分类:

按照不同训练目的:

增强肌力训练

增强肌肉耐力训练

按照不同肌力大小:

传递神经冲动训练

助力训练

主动训练

抗阻力训练

渐进抗阻训练

按照肌肉收缩的方式:

等长训练

等张训练

等速训练

肌力训练的基本方法:

根据手法(徒手)肌力评定分级分类:

(1)传递神经冲动训练:

适应证:

肌力0~1级

训练方法:

引导患者作主观努力,以尽力引起瘫痪肌肉的主动收缩。

(2)助力训练:

适应证:

肌力1~3级时

训练方法:

①徒手辅助主动运动

②滑面上辅助主动运动

③滑车重锤的主动运动

④浮力辅助主动运动

(3)悬吊训练

适应证:

肌力1~3级

训练方法:

①将运动的肢体悬吊起来

②减轻肢体的自身重量

③在水平面上进行训练

(4)主动训练

适应证:

肌力达3级以上

训练方法:

①取正确的体位和姿势

②肢体置于抗重力位

③防止代偿运动

(5)抗阻训练:

患者在肌肉收缩过程中,需要克服外来阻力才能完成的训练。

适应证:

4级以上肌力

训练方法:

利用徒手、滑车、重锤、弹簧、重物、摩擦力、流体阻力

阻力作用的方向与主动运动方向相反

按照肌肉收缩的方式分类:

(1)等长训练:

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的长度没有改变,也不产生关节活动,但肌肉能产生相当大的张力,又称静力性训练。

动作不复杂、易掌握,能在关节活动受限时进行。

适应证:

2~5级肌力

训练方法:

①徒手等长运动

②肌肉固定练习

③利用器具

(2)等张训练:

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的张力保持不变,而肌纤维的长度发生改变,并产生关节活动的一种训练方法。

分为离心性收缩和向心性收缩。

适应证:

3~5级肌力

训练方法:

①基本方法

②渐进性抗阻练习法

③向心练习

④离心练习

(3)短暂最大负荷练习:

适应证:

同等张训练

训练方法:

等张收缩和等长收缩相结合

(4)等速运动:

适应证:

根据肌力恢复的程度,选择不同的训练模式。

训练方法:

①等速向心肌力训练

②等速离心肌力训练:

向心收缩/离心收缩

离心收缩/离心收缩

③短弧等速肌力训练

33.肌张力:

是指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紧张度,表现为肌肉组织微小而持续不断的收缩,临床表现为肌肉被动拉长或牵伸时的阻力

肌张力评定:

①挛缩的评定量表:

a.被动关节活动范围检查法:

痉挛程度

评定标准

轻度

在关节被动活动范围的后1/4时出现阻力

中度

在关节被动活动范围的1/2时出现阻力

重度

在关节被动活动范围的前1/4时出现阻力,使被动关节活动难以完成

b.改良Ashworth分级评定法

痉挛级别

肌张力程度

评定标准

0级

无痉挛

无肌张力增高

1级

轻度增加

在关节被动活动范围之末呈现最小的阻力或突然卡住或释放

1+级

轻度增加

关节动活动范围前50%内突然卡住,后1/2呈现最小的阻力

2级

明显增加

通过关节活动的范围内大部分时肌张力明显增加,但仍可以较容易的进行关节的被动活动

3级

严重增加

被动活动困难

4级

僵直

不能活动

②肌张力底下的评定量表

级别

评定标准

轻度

肌张力降低,肌力低下,肢体放在下垂的位置上只有短暂的抗重力能力,能完成一定的功能性动作

中度到重度

肌张力明显下降或消失,MMT检查为0级或1级,将肢体放在抗重力的位置上,肢体迅速下落,不能完成功能性运动

34.关节活动训练:

概念:

指通过患者的主动和被动运动,以及治疗者的牵引和手法治疗,改善和维持关节活动范围的治疗方法。

影响关节活动的主要因素:

生理因素:

①拮抗肌的肌张力

②软组织相接触

③关节的韧带张力

④关节周围组织的弹性情况

⑤骨组织的限制

病理因素:

①关节周围软组织疼痛

②周围软组织挛缩、粘连或痉挛

③肌力降低

④关节本身病变

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①缓慢、轻柔的关节活动

②固定区域的肌肉进行等长收缩

③局部按摩

④关节持续性被动活动

改善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①主动或助力运动

②持续性关节功能牵引

③牵拉技术

④关节松动术

⑤间隙固定

⑥麻醉下手法松动关节

⑦理疗

35.关节评定角度(正常)

肩关节:

屈伸:

屈0-180°

伸0-60°

展收:

展:

0-180°

收:

0-75°

内外旋:

外旋0-90°

内旋0-70°

肘关节:

屈伸:

0-150°

前臂:

旋前旋后:

0-90°

腕关节:

屈伸:

屈:

0-90°

伸:

0-70°

尺桡偏:

桡偏0-25

尺偏0-30°

掌指关节:

屈伸:

屈0-90°

伸0-10°

髋关节:

屈伸:

屈0-90°0-125°

伸0-30°

展收:

外展0-45°

内收0-30°

内外旋:

0-45°

膝关节:

屈伸:

屈0-135°

伸0°

踝关节:

屈伸:

伸0-20°

屈0-50°

内外翻:

外翻0-20°

内翻0-30°

颈:

屈伸:

屈0-45°

伸0-45°

侧屈:

0-45°

旋转:

0-60°

躯干:

屈伸:

屈0-80°

伸0-30°

侧屈:

0-35°

旋转:

0-45°

36.步行周期:

概念:

从一侧足跟着地起,到此侧足跟再次着地为止称为一个步行周期。

分期:

站立相-支撑相

迈步相-摆动相

周期:

①首次着地期:

站立相的起点,足跟着地的瞬间

参与肌肉:

骶棘肌、臀大肌、腘绳肌、股四头肌、胫前肌

髋关节旋前5°,髋关节关节屈曲30°,膝、踝关节中立位

②承重反应期:

足跟着地至足底着地的一段时间,是重心由足跟至足底的过程,是双支撑期

参与肌肉:

股四头肌、臀中肌、小腿三头肌

③站立中期:

对侧下肢离地到躯干位于支撑腿正上方的一段时间单腿支撑期

参与肌肉:

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离心收缩控制小腿前倾)

④站立末期:

从支撑腿足跟离地到对侧下肢足跟着地的一段时间单腿支撑期

参与肌肉:

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股四头肌

⑤迈步前期:

从对侧下肢足跟着地到支撑腿足趾离地之间的一段时间,是第二个双撑期

参与肌肉:

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向心收缩蹬离地面)

⑥迈步初期:

支撑腿离地至该腿膝关节屈曲达到最大的一段时间

参与肌肉:

胫前肌、股二头肌短头、缝匠肌、髂腰肌、股直肌

此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足廓清

⑦迈步中期:

膝关节屈曲达到最大到小腿与地面垂直的一段时间

参与肌肉:

胫前肌(使踝关节背伸以保持足与地面的距离)髂腰肌

此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保持足与地面间的距离

⑧迈步末期:

与地面垂直的小腿向前摆动至该侧足跟再次着地之间一段时间

参与肌肉:

胫前肌、腘绳肌、臀大肌、股四头肌

该期小腿向前摆动的速度减慢并调整足的位置

37.异常步态(可能出选择,或简答说出几种异常步态):

(1)臀大肌步态

(2)臀中肌步态

(3)胫前肌无力

(4)屈髋肌无力

(5)股四头肌步态

(6)腓肠肌无力

(7)减痛步态

(8)帕金森步态

(9)偏瘫步态

(10)剪刀步态

(11)小脑共济失调步态

(12)下肢长短不等

38.桥式运动:

单桥:

患者病腿屈曲,伸直健腿,然后伸髋、抬臀,并保持

双桥:

患者仰卧,双腿屈曲,然后伸髋、抬臀,并保持

39.关节松动术:

概念:

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完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

分级:

Ⅰ、Ⅱ级治疗因疼痛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

Ⅲ级治疗关节疼痛并伴有僵硬;

Ⅳ级治疗关节因周围组织粘连、挛缩而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

注:

手法分级范围随着关节可动范围的大小而变化。

治疗作用:

①缓解疼痛②改善关节活动范围③增加本体反馈

40.吞咽障碍:

定义:

吞咽障碍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由于摄食-吞咽过程中一个或多个阶段受损而导致吞咽困难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吞咽生理—摄食-吞咽阶段:

①对食物的认识(认知期、先行期)

②进食

③咀嚼及食块形成

④食物入咽(口腔相)、

⑤食块通过咽部(咽相)、

⑥食块通过食道(食道相)。

评定方法(了解):

摄食-吞咽过程评价:

①先行期(对食物的认识):

意识状态、脑高级功能障碍(注意力、语言、知觉、记忆、运用、情感、智力)、食欲。

②准备期(进食和咀嚼/食块形成):

牙齿状态、口部开合、口唇闭锁、食物从口中洒落、舌部运动(前后、上下、左右)、下颌(上下、旋转)、咀嚼运动、进食方式、有无流涎变化。

③口腔期:

口腔内知觉、味觉、吞送(量、方式、所需时间)、口腔内残留。

④咽部期:

喉部运动、噎食、咽部不适感、咽部残留感、声音变化(开鼻声:

软腭麻痹;湿性嘶哑:

声带上部有唾液等残留)、痰量有无增加。

⑤食管期:

胸口憋闷、吞入食物逆流(喉部酸液回流)。

其他方法:

“反复唾液吞咽测试”、“饮水试验”(洼田氏)、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

41.认知功能的评定:

认知功能:

认知是对事物认识和知晓的过程,即知识的获得、组织和应用过程。

失认症:

指大脑损伤后,在没有感觉障碍、智力障碍或语言障碍的情况下对先前已知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途径获得的信息辨认能力损害。

视觉失认、听觉失认、触觉失认、一侧空间失认

失用症:

指脑损害者不是由于运动瘫痪、感觉丧失、共济失调或记忆、理解障碍等原因,不能做已习得的有目的或熟练的技巧性动作。

又称运用障碍。

意念运动性失用、运动性失用、意念性失用、结构性失用

注意力评定:

视觉注意:

视跟踪、形态辨认、删字母等。

听觉注意:

听认字母、重复数字、词辨认、声辨认等。

记忆力评定:

韦氏记忆测试(7岁以上儿童及成人)

临床记忆测试(成人)

物理因子治疗(了解):

概念:

利用各种物理因子如光、电、声、热、冷、磁、机械能等作用于人体,引起一定反应,以防病治病,促进病体康复的治疗学科

种类:

①电疗:

低频:

TENS、FES、感应电、电睡眠治疗等

中频:

干扰电、脉冲中频电疗、音频电疗等

高频:

共鸣火花电疗、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

直流电及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

②光疗:

红外、紫外、激光、红光、蓝光、血管内照射

③超声:

单纯、超声间动电、超声药物透入、超声雾化

④磁疗:

静磁、脉动磁、低频交变磁、中频磁、高频磁、磁化水、脉冲磁、磁性治疗用具

⑤传导热疗:

蜡疗、泥疗、沙疗、蒸汽疗、热敷

⑥冷疗:

冰敷、冷水敷、冷冻

⑦水疗:

淋浴、盆浴、药浴、涡流浴、水中运动

⑧生物反馈疗法

治疗作用:

①消炎②镇痛③镇静、安眠④兴奋作用⑤改善血液循环⑥调节植物神经及内脏功能⑦松解粘连及软化瘢痕⑧杀菌⑨治疗癌症

42.电疗的频率(了解):

低频电流<1000Hz

中频电流1000-100000Hz

高频电流100-300KHz

43.冷疗法:

概念:

是应用比人体温度低的物理因子(冷水、冰等)刺激皮肤或黏膜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

生物作用(填选):

瞬间的冷作用→兴奋性增高

持续的冷作用→兴奋性降低

适应症:

①疼痛和痉挛性疾病

②软组织损伤

③内脏出血

④烧伤烫伤的急救治疗

⑤早期蛇咬伤的辅助治疗

44.增强心肺功能的技术:

①放松性运动(relaxation):

以放松肌肉和精神为主要目的的运动

如医疗步行、医疗体操、保健按摩、太极拳等

适合于:

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

精神紧张者

老年人及体弱者

②耐力性运动(endurancetraining):

以增加心肺功能为主要目的

如医疗步行、骑自行车、游泳

适合于:

心肺疾患及需要增加耐力的体弱患者

45.神经生理治疗技术:

①Bobath技术

②Brunnstrom技术

③Rood技术

④Kabat-Knott-Voss技术(又称为PNF技术)

⑤运动再学习疗法(motorrelearningprogram,MRP)

46.平衡功能评定:

定义:

人体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直立姿势的能力。

平衡就是维持人体重心(COG)于支撑面上方的能力

分类:

静态平衡:

又称一级平衡,指人体在无外力作用下,在睁眼和闭眼时维持某姿势稳定的过程,

自我动态平衡:

又称二级平衡,指在无外力作用下从一种姿势调整到另外一种姿势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平衡状态,

他人动态平衡:

又称三级平衡,指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当身体重心发生改变时,迅速调整重心和姿势,保持身体平衡的过程。

平衡反应:

指平衡状态改变时,人体恢复原有平衡或建立新平衡的过程。

包括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