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员培训讲义.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30774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验员培训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化验员培训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化验员培训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化验员培训讲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化验员培训讲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化验员培训讲义.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化验员培训讲义.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化验员培训讲义.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化验员培训讲义.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化验员培训讲义.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化验员培训讲义.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化验员培训讲义.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化验员培训讲义.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化验员培训讲义.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化验员培训讲义.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化验员培训讲义.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化验员培训讲义.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化验员培训讲义.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化验员培训讲义.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化验员培训讲义.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验员培训讲义.doc

《化验员培训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验员培训讲义.doc(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验员培训讲义.doc

第一部分:

实验室安全

一、实验室安全准则。

1)、实验室应配备足够的安全用具

2)、实验室分析人员应认真遵守实验操作规范、了解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故。

知道事故的处理方法。

3)、实验人员进行危险性操作时,例:

易燃易爆品的处理、危险废液的处理、危险品的取样分析等,应穿有防护服并有第二人员陪伴,陪伴者应能清晰并完整地观察操作的全过程。

4)、玻璃管与胶管、胶塞拆离时,应先用水润湿,戴上工作手套,以免玻璃管折断扎伤。

5)、打开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试剂瓶时应带防护用具,开前用冷水冷却,瓶口不得对人。

6)、稀释浓硫酸、浓硝酸时是放热的过程,必要时应及时用冷水冷却。

只能将浓硫酸缓缓倒入水中,不能倒反。

倒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7)、蒸馏易燃液体时严禁明火。

蒸馏过程人不得离开,以防温度过高或冷却水突然中断。

8)、每个试剂瓶内应贴有与内容物相符的显著的标签,严禁标签乱贴。

9)、操作中不可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必须离开时应有有处理能力的人负责看管。

10)、实验室严禁进食(吸烟公司已经禁止),不可用实验器皿放置、处理食物。

离室前应用洗手液(洗洁精)洗手。

11)、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长发不可披肩,应扎起,不可在食堂等公共场所穿工作服。

进行危险性工作时应穿戴防护用具。

实验操作时建议戴上眼镜。

12)、微生物检验室操作人员在开紫外灯杀菌前,应确认无菌室无人后方可开紫外灯杀菌,开紫外灯顺序为:

先打开操作台紫外灯后立即离开无菌室缓冲间,再打开无菌室紫外灯。

在紫外灯杀菌灯关闭半小时后方可进入缓冲无菌室。

13)、使用高压杀菌锅杀菌前,应查看杀菌锅内的水是否充分(应至少没过杀菌锅底的几个棱角1cm),在确认杀菌锅各组件安装正确后,方可开始杀菌,杀菌完成后,应关闭电源开关、安全阀、放气阀,待其压力自然下降至压力表指至零位后,方可打开杀菌锅,切勿打开放汽阀及强行打开杀菌锅盖。

14)、每天下班离开公司前应检查水电气窗,检查完毕后方可锁门离开。

二、实验室安全。

一切劳动工作以人为本。

保证实验人员的安全与健康、防止污染环境、保证实验室工作安全而有效的进行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实验室安全包括防火、防爆、防毒、防腐蚀、电气安全和防止污染环境等方面。

(一)、防止中毒、化学灼伤、割伤

一切药品和试剂要有与其内容物相符的标签。

剧毒药品应严格单独上锁保管。

剧毒试剂用毕应做解毒处理。

严禁试剂入口以及用鼻子直接接近瓶口进行鉴别。

鉴别时应将试剂瓶远离鼻子,用手轻轻煽动,稍闻即止。

取用带腐蚀性的药品,如强酸、强碱、浓氨水、冰乙酸等,建议戴上防护手套,不要以为自己是超人。

拿比较重的瓶子时,应一手托住底部,一手拿住瓶口。

处理有毒有害的气体、有挥发性的药品及有毒有机试剂时(如氮氧化物、溴、氯、硫化物、汞、砷化物、乙晴、吡啶等),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没有通风橱也要站在上风口。

稀释稀硫酸时,处理得容器必须耐热,玻璃棒必须不断地搅拌,必须将酸缓缓倒入水中。

溶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药品时,因其会大量放热,故也必须用耐热容器处理。

浓酸浓碱必须在各自稀释后再中和。

沸腾的液体不可马上取下。

如果必须立马取下时,需用烧杯夹等工具夹住摇动后再取下,以防液体突然爆沸溅出伤人。

玻璃管插拔时应戴工作手套。

玻璃管套橡皮管前,应用水润湿。

(二)、防火、防爆(本公司内严禁任何明火)

实验室内必须具备灭火用具。

实验人员必须知道如何使用。

操作易燃物时必须远离火源,瓶塞打不开时,切忌用火加热或用力敲打。

倾倒易燃液体时还必须谨防静电。

加热可燃易燃物时,必须在水浴或者严密的电热板上缓慢进行,严禁用明火或电炉加热。

蒸馏液体时,如果需要补充液体时,应先等其冷却后再补充。

蒸馏易燃物时应先通水再通电加热。

身上或手上沾有易燃物时,应立即清洗干净。

不是所有的易燃物都是可以用水清洗的。

烘箱、电炉周围严禁放有易燃物或带挥发性的易燃液体。

(三)、灭火

发生火灾时不得大呼小叫、到处乱跑,应及时灭火。

发生大规模火灾时,首先应快速从安全通道离开失火场所,安全后拨打119,不可单独冲入火灾现场灭火。

(抢救公司财产的精神值得肯定,但此行为只会招致不必要的损失。

)发生局部火灾时,应立即切断电源,选择使用合适的灭火器灭火。

灭火器

灭火剂

适用范围

二氧化碳灭火器

二氧化碳液体

适用于扑灭油类、易燃烧、气体和电气设备的火灾

1211灭火器

二氟一氯一溴甲烷

用于油类、档案资料、电气设备、精密仪器的灭火

合成泡沫

发泡剂为蛋白、氟碳表面活性剂

扑救非水溶性可燃液体、油类和一般固体物的火灾

干粉灭火器

分为ABC型BC型。

前者为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后者为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剂。

用于扑救油类、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和电气设备的火灾

身上的衣物着火时不可跑动。

应迅速脱去衣物,或在地上打滚扑灭。

灭火器不可对人脸。

(四)、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处理

无机酸类:

将废酸慢慢倒入过量的含碳酸钠或氢氧化钙的水溶液中或用废碱相互中和。

中和后用大量水冲洗。

氢氧化钠、氨水:

用盐酸水溶液中和后,再用大量水冲洗。

含氰废液:

加入氢氧化钠使PH大于10,加入过量的3%的高锰酸钾溶液,使CN-氧化分解。

含氟废液:

加入石灰使生成氟化钙沉淀。

可燃有机物:

焚烧炉焚烧。

(五)、化验室用电安全

化验室用电要根据设备及房间用电总功率配备电源。

化验室电源电压要稳定。

化验室照明和设备用电要分开各项电源要匹配好。

精密仪器需要有稳压。

化验室电源要和生产车间用电量大的设备电源分开。

化验室电源要有地线.三相五线制。

三、常见化学药品中毒与救治行为。

1.化学药品中毒时的应急处理方法

1.1一般的应急处理方法

1.1.1吞食时的应急处理方法

患者因吞食药品中毒而发生痉挛或昏迷时,非专业医务人员不可随便进行处理。

除此以外的其它情形,则可采取下述方法处理。

毫无疑问,进行应急处理的同时,要立刻找医生治疗,并告知其引起中毒的化学药品的种类、数量、中毒情况(包括吞食、吸入或沾到皮肤等)以及发生时间等有关情况。

1).为了降低胃中药品的浓度,缓延毒物被人体吸收的速度并保护胃粘膜,可饮食下述任一种东西:

如牛奶;打溶的蛋;面粉;淀粉;或土豆泥的悬浮液以及水等。

2).如果一时弄不到上述东西,可于500毫升蒸馏水中,加入约50克活性炭。

用前再添加400毫升蒸馏水,并把它充分摇动润湿,然后,给患者分次少量吞服。

一般10~15克活性炭,大约可吸收1克毒物。

3).用手指或匙子的柄摩擦患者的喉头或舌根,使其呕吐。

若用这个方法还不能催吐时,可于半酒杯水中,加入15毫升吐根糖浆(催吐剂之一),或在80毫升热水中,溶解一茶匙食盐,给予饮服(但吞食酸、碱之类腐蚀性药品或烃类液体时,因有胃穿孔或胃中的食物一旦吐出而进入气管的危险,因而,遇到此类情况不可催吐)。

绝大部份毒物于四小时内,即从胃转移到肠。

4).用毛巾之类东西,盖上患者身体进行保温,避免从外部升温取暖。

(注:

把二份活性炭、一份氧化镁和一份丹宁酸混合均匀而成的东西,称为万能解毒剂。

用时可将2~3茶匙此药剂,加入一酒杯水做成糊状,即可服用)。

1.1.2吸入时的应急处理方法

1).立刻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解开衣服,放松身体。

2).呼吸能力减弱时,要马上进行人工呼吸。

1.1.3沾着皮肤时的应急处理方法

1).用自来水不断淋湿皮肤。

2).一面脱去衣服,一面在皮肤上浇水。

3).不要使用化学解毒剂。

1.1.4进入眼睛时的应急处理方法

1).撑开眼睑,用水洗涤5分钟。

2).不要使用化学解毒剂。

1.2无机化学药品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1.2.1强酸(致命剂量1毫升)

1).吞服时立刻饮服200毫升氧化镁悬浮液,或者氢氧化铝凝胶、牛奶及水等东西,迅速把毒物稀释。

然后,至少再食10多个打溶的蛋作缓和剂。

因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不要使用。

2).沾着皮肤时用大量水冲洗15分钟。

如果立刻进行中和,因会产生中和热,而有进一步扩大伤害的危险。

因此,经充分水洗后,再用碳酸氢钠之类稀碱液或肥皂液进行洗涤。

但是,当沾着草酸时,若用碳酸氢钠中和,因为由碱而产生很强的刺激物,故不宜使用。

此外,也可以用镁盐和钙盐中和。

3).进入眼睛时撑开眼睑,用水洗涤15分钟。

1.2.2强碱(致命剂量1克)

1).吞食时立刻用食道镜观察,直接用1%的醋酸水溶液将患部洗至中性。

然后,迅速饮服500毫升稀的食用醋(1份食用醋加4份水)或鲜橘子汁将其稀释。

2).沾着皮肤时立刻脱去衣服,尽快用水冲洗至皮肤不滑止。

接着用经水稀释的醋酸或柠檬汁等进行中和。

但是,若沾着生石灰时,则用油之类东西,先除去生石灰。

3).进入眼睛时撑开眼睑,用水连续洗涤15分钟。

1.2.3氨气

立刻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然后,给其输氧。

进入眼睛时,将患者躺下,用水洗涤角膜至少5分钟。

其后,再用稀醋酸或稀硼酸溶液洗涤。

1.2.4卤素气

把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保持安静。

吸入氯气时,给患者嗅1∶1的乙醚与乙醇的混合蒸气;若吸入溴气时,则给其嗅稀氨水。

1.2.5氰(致命剂量0.05克)

不管怎样要立刻处理。

每隔两分钟,给患者吸入亚硝酸异戊酯15~30秒钟。

这样氰基与高铁血红蛋白结合,生成无毒的氰络高铁血红蛋白。

接着给其饮服硫代硫酸盐溶液。

使其与氰络高铁血红蛋白解离的氰化物相结合,生成硫氰酸盐。

1).吸入时把患者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使其横卧着。

然后,脱去沾有氰化物的衣服,马上进行人工呼吸。

2).吞食时用手指摩擦患者的喉头,使之立刻呕吐。

决不要等待洗胃用具到来才处理。

因为患者在数分钟内,即有死亡的危险。

1.2.6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硫化氢气体

把患者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保持安静。

进入眼睛时,用大量水洗涤,并要洗漱咽喉。

1.2.7砷(致命剂量0.1克)

吞食时,使患者立刻呕吐,然后饮食500毫升牛奶。

再用2~4升温水洗胃,每次用200毫升。

1.2.8汞(致命剂量70毫克(HgCl2))

饮食打溶的蛋白,用水及脱脂奶粉作沉淀剂。

立刻饮服二巯基丙醇溶液及于200毫升水中溶解30克硫酸钠制成的溶液作泻剂。

1.2.9铅(致命剂量0.5克)

保持患者每分钟排尿量0.5~1毫升,至连续1~2小时以上。

饮服10%的右旋醣酐水溶液(按每公斤体重10~20毫升计)。

或者,以每分钟1毫升的速度,静脉注射20%的甘露醇水溶液,至每公斤体重达10毫升为止。

1.2.10镉(致命剂量10毫克)、锑(致命剂量100毫克)

吞食时,使患者呕吐。

1.2.11钡(致命剂量1克)

将30克硫酸钠溶解于200毫升水中,然后从口饮服,或用洗胃导管加入胃中。

1.2.12硝酸银

将3~4茶匙食盐溶解于一酒杯水中饮服。

然后,服用催吐剂,或者进行洗胃或饮牛奶。

接着用大量水吞服30克硫酸镁泻药。

1.2.13硫酸铜

将0.3~1.0克亚铁氰化钾溶解于一酒杯水中,后饮服。

也可饮服适量肥皂水或碳酸钠溶液。

1.2.14利用重金属螯合化而解毒

如上各项所述,当吞食重金属时,可饮服牛奶、蛋白或丹宁酸等,使其吸附胃中的重金属。

但是,用螯合物除去重金属也很有效。

重金属的毒性,主要由于它与人体内酶的SH基结合而产生。

因而,加入的螯合剂争先与重金属—SH中的重金属相结合,故能有效的消除由重金属而引起的中毒。

重金属与螯合剂形成的络合物,易溶于水,所以容易从肾脏完全排出。

再者,服用螯合物的同时,还可利用输液(10%的右旋醣酐溶液,或20%的甘露醇溶液)的方法,促使其利尿。

此外,活性炭加水,充分摇动制成润湿的活性炭,或者温水,对任何毒物中毒,均可使用。

1.3有机化学药品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1.3.1烃类化合物(致命剂量10~50毫升)

把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

因为如果呕吐物一进入呼吸道,则会发生严重的危险事故,所以,除非平均每公斤体重吞食

超过1毫升的烃类物质,否则,应尽量避免洗胃或用催吐剂催吐。

1.3.2甲醇(致命剂量30~60毫升)

用1~2%的碳酸氢钠溶液充分洗胃。

然后,把患者转移到暗房,以抑制二氧化碳的结合能力。

为了防止酸中毒,每隔2~3

小时,经口每次吞服5~15克碳酸氢钠。

同时为了阻止甲醇的代谢,在3~4日内,每隔2小时,以平均每公斤体重0.5毫升的数量

,从口饮服50%的乙醇溶液。

1.3.3乙醇(致命剂量300毫升)

用自来水洗胃,除去未吸收的乙醇。

然后,一点点地吞服4克碳酸氢钠。

1.3.4酚类化合物(致命剂量2克)

1).吞食的场合马上给患者饮自来水、牛奶或吞食活性炭,以减缓毒物被吸收的程度。

接着反复洗胃或催吐。

然后,再饮服

60毫升蓖麻油及于200毫升水中溶解30克硫酸钠制成的溶液。

不可饮服矿物油或用乙醇洗胃。

2).烧伤皮肤的场合先用乙醇擦去酚类物质,然后用肥皂水及水洗涤。

脱去沾有酚类物质的衣服。

1.3.5乙二醇

用洗胃、服催吐剂或泻药等方法,除去吞食的乙二醇。

然后,静脉注射10毫升10%的葡萄糖酸钙,使其生成草酸钙沉淀。

时,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

聚乙二醇及丙二醇均为无害物质。

1.3.6乙醛(致命剂量5克)、丙酮

用洗胃或服催吐剂等方法,除去吞食的药品。

随后服下泻药。

呼吸困难时要输氧。

丙酮不会引起严重中毒。

1.3.7草酸(致命剂量4克)

立刻饮服下列溶液,使其生成草酸钙沉淀:

i).在200毫升水中,溶解30克丁酸钙或其它钙盐制成的溶液;ii).大量牛奶。

可饮食用牛奶打溶的蛋白作镇痛剂。

1.3.8氯代烃(致命剂量CCl4:

3毫升;Cl2HCCHCl2:

1克;Cl2C=CHCl:

5毫升)

把患者转移,远离药品处,并使其躺下、保暖。

若吞食时,用自来水充分洗胃,然后饮服于200毫升水中溶解30克硫酸钠制

成的溶液。

不要喝咖啡之类兴奋剂。

吸入氯仿时,把患者的头降低,使其伸出舌头,以确保呼吸道畅通。

1.3.9苯胺(致命剂量1克)

如果苯胺沾到皮肤时,用肥皂和水把其洗擦除净。

若吞食时,用催吐剂、洗胃及服泻药等方法把它除去。

1.3.10三硝基甲苯(致命剂量1克)

沾到皮肤时,用肥皂和水,尽量把它彻底洗去。

若吞食时,可进行洗胃或用催吐剂催吐,将其大部份排除之后,才服泻药。

1.3.11有机磷(致命剂量0.02~1克)

使患者确保呼吸道畅通,并进行人工呼吸。

万一吞食时,用催吐剂催吐,或用自来水洗胃等方法将其除去。

沾在皮肤、头发或指甲等地方的有机磷,要彻底把它洗去。

1.3.12甲醛(致命剂量60毫升)

吞食时,立刻饮食大量牛奶,接着用洗胃或催吐等方法,使吞食的甲醛排出体外,然后服下泻药。

有可能的话,可服用1%的碳酸铵水溶液。

1.3.13二硫化碳

吞食时,给患者洗胃或用催吐剂催吐。

将患者躺下并加保暖,保持通风良好。

1.3.14一氧化碳(致命剂量1克)

清除火源。

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使其躺下并加保暖。

为了使其减少氧气的消耗量,要保持安静。

若呕吐时,要及时清除呕吐物,以确保呼吸道畅通,同时充分的进行输氧。

2.烧伤

造成烧伤的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其处理原则基本相同。

2.1烧伤程度的判断

为了确定处理方法,必须首先判断烧伤程度。

其判断方法,可根据烧伤面积及烧伤深度两项以及有无并发症等,综合的加以判断。

a).烧伤面积

烧伤面积的计算:

b).烧伤深度:

2.1.2休克症状

1).手、脚变冷;2).脸色苍白;3).出冷汗;4).想吐,呕吐;5).脉搏次数增加;6).情绪不安、心情烦燥。

(1)一次性休克

在受伤后1~2小时内发生。

多数情况,由于得到安静,于受伤后约2小时即复原,很少死亡。

一般认为是由于副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所致。

(2)二次性休克

在受伤后,早则于6~8小时内发生,通常经过2~3天才发生。

一般认为是由于从大面积烧伤部位失去大量液体所致。

此时,若不立刻施行适当的治疗,则往往发生死亡。

2.2烧伤应急处理方法

2.2.1冷却

烧伤时,作为急救处理措施,将其进行冷却是最为重要的。

此一措施要在受伤现场立刻进行。

烧着衣服时,立即浇水灭火,

然后用自来水洗去烧坏的衣服,并慢慢切除或脱去没有烧坏的部分,注意避免碰伤烧伤面。

至少连续冷却30分钟至2小时左右。

冷却水的温度在10~15℃为合适,最好不要低于这个温度。

为了防止发生疼痛和损伤细胞,受伤后采用迅速冷却的方法,在6小时内有较好的效果。

对不便洗涤冷却的脸及身躯等部位,可用经自来水润湿的2~3条毛巾包上冰片,把它敷于烧伤面上。

要十分注意经常移动毛巾,以防同一部位过冷。

若患者口腔疼痛时,可给其含冰块。

即使是小面积烧伤,如果只冷却5~10分钟,则效果甚微。

因此,烧伤时,必须进行长时间的冷却。

但是,大面积烧伤时,要将其进行冷却在技术上较难处理。

同时,还应考虑到有发生休克的危险以及“尽快入医院”这一原则。

因此,严重烧伤时,应用清洁的毛巾或被单盖上烧伤面,如果可能则一面冷却,一面立刻送医院治疗。

2.2.2治疗烧伤应注意的事项

如果在烧伤面上涂油或硫酸锌油之类东西,则容易被细菌感染,因而决不可使用。

用酱油涂擦是荒谬的。

消毒时要用洗必泰或硫柳汞溶液,不可用红汞溶液,因涂红汞后,很难观察伤面。

3.由冷冻剂等引起的冻伤

轻度冻伤时,虽然皮肤发红并有不舒服感觉,但经数小时后即会恢复正常。

中等程度冻伤时,产生水疱;严重冻伤时,则会溃烂。

3.1应急处理方法

把冻伤部位放入40℃(不要超过此温度)的热水中浸20~30分钟。

即便恢复到正常温度后,仍需把冻伤部位抬高,在常温下,不包扎任何东西,也不要绷带,保持安静。

没有热水或者冻伤部位不便浸水,如耳朵等部位,可用体温(手、腋下)将其暖和。

要脱去湿衣服。

也可饮适量酒精饮料暖和身体。

但香烟会使血管收缩,故要严禁吸烟。

4.由玻璃等东西造成的外伤

作为紧急处理,首先要止血。

大量流血时,有发生休克的危险。

4.1紧急止血法

原则上可直接压迫损伤部位进行止血。

即使损伤动脉,也可用手指或纱布直接压迫损伤部位,即可止血。

由玻璃碎片造成的外伤,必须先除去碎片。

若不除去,当压迫止血时,即会把它压深。

损伤四肢的血管时,可用手巾等东西将其捆扎止血,以前有用止血带止血。

但其操作麻烦,仅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例如残留

有玻璃碎片时,才使用它。

一般情况下,手巾完全可以代用。

用手巾止血,要把它用力捆扎靠近损伤部位关键的地方。

但长时间压迫,末稍部位产生非常疼痛时,可平均5分钟放松毛巾

一次,约经过一分钟再捆扎起来。

4.2特殊的外伤部位

4.2.1头部

头部受伤时,虽然因其血管多而容易出血,但同时不易化脓。

其头部皮下血管,纵然被切断也不能收缩,因此,即使小伤

也会引起大出血。

头部受伤出血时,最好用手指压迫靠近耳朵附近触及脉搏的地方。

其后,用包头布把头部周围紧紧包扎起来。

4.2.2脸部

同头部一样,血管很多,容易出血,但也容易痊愈。

此部位因有鼻、嘴等器官,因此当脸部外伤出血时,有堵塞呼吸道的危险。

要使患者俯伏着,这样容易排出分泌物或流出的血,也可防止舌头下坠堵塞气管。

4.2.3颈部

此部位因密布着重要的内脏器官、血管和神经,故颈部受伤时,必须进行恰当的处理。

大量出血时,可压迫颈部稍后的颈总

动脉。

但要注意防止窒息。

出现休克症状时,要把下肢抬高。

4.3刺入异物

摘除刺入的异物,虽然容易认为是件很简单的事情,但实际上,常是一项相当麻烦的手术。

不疼或不妨碍运动时,完全没有什么危害,可以不摘除。

5.电击

直流电比交流电的危险性小,而高频率的高压交流电比低频率的低压交流电的危险程度要小。

但是,即使是3伏特的低压直流

电,也曾发生过烧伤的事例。

5.1应急处理方法

救护人员一面注意防止自身触电,一面迅速将触电者拉离电源。

其方法是:

切断电源;用木柄斧头切断电线;使电流流向别

的回路;或者用干燥的布带、皮带,把触电者从电线上拉开。

如果触电者停止呼吸或脉搏停跳时,要立刻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脏按摩

6.复苏法

所谓复苏法,是对处于假死状态的患者施行人工操作,以抢救将要失去的生命为目的的急救方法之一。

吹入呼出气的人工呼吸法,比历来用手进行的人工呼吸法效果更好,且操作容易。

再者从体外进行压迫心脏的心脏按摩法,

现在也重新推广使用。

这里所叙述的苏生法,不仅与医疗工作者有关,而且,对一般人也是应予普及的知识。

6.1确保呼吸道畅通的方法

患者失去知觉时,舌头往往向后下坠而堵塞呼吸道。

开通呼吸道,确保输送空气的道路畅通,是极为重要的急救措施。

其操作方法是,首先将患者仰卧着。

若口中有异物或呕吐物,要把它除去。

然后,将头部尽量往后弯,则呼吸道就畅通了。

为此,用两手将患者的下腭用力拉着即可达到目的。

6.2人工呼吸法

6.2.1口→鼻法

这是用于患者停止呼吸时进行的人工呼吸法。

据说,用此法10岁的小孩也能够使摔跤选手复苏。

其方法是,首先按照上述的要领确保呼吸道畅通。

然后救护者充分吸气,把嘴张开,从患者的鼻孔吹气。

此时要用拇指闭合

患者的嘴。

待患者的胸部涨起,即停止吹气。

其后,放开患者的嘴,这样患者即自行呼气。

若患者不吸气,救

护者可用游自由泳时的要领,横着脸进行吸气。

救护时,开始的头10次要快速地用力吹,如果有脉搏后,可每5秒钟吹一次。

四、实验室事故举例

1.蒸馏甲苯的过程中,忘记加入沸石,发生爆沸而引起其火。

2.将还剩有有机溶剂的容器进行玻璃加工时,引起着火爆炸而受伤。

3.把沾有废汽油的东西投入火中焚烧时,产生意想不到的猛烈火燃而烧伤。

4.用丙酮洗涤烧瓶,然后置于干燥箱中进行干燥时,残留的丙酮气化而引起爆炸。

干燥箱的门被炸坏飞至远处。

5.对着火的油浴覆盖四氯化碳进行灭火时,结果它在油中沸腾,致使着火的油飞溅反而使火势扩大。

6.当拔出30%浓度的过氧化氢试剂瓶的塞子时,常会发生爆炸。

7.误认为充有氯气的钢瓶空了,但当打开阀门时,喷出大量氯气而中毒。

8.直接闻到溶解在反应生成物中未起反应的氨的臭味而摔倒、受伤。

9.长时间吸入氯气、硫化氢及二氧化硫等的低浓度气体后,心情烦燥,并感到头痛、恶心。

10.用干燥的手接触电压较低的通电设备没有什么感觉,而用湿手按时,受到猛烈的电击(因湿皮肤与干燥皮肤的电阻不同之故)。

11.因设备发生故障,切断电源开关进行修理时,其它人不了解情况,合上开关致使触电。

12.使用放置六个月以上的氯气钢瓶时,发生漏气事故。

13.将玻璃管插入橡皮塞、或者把橡皮管套入玻璃管,以及于试管上塞橡皮塞时,强行操作而受伤的例子很多。

14.未按实验室要求扎起长发,发生头发被点燃的事故也很多。

15.在实验室吃东西,中毒。

16.危险品未按要求管理,造成危险品失窃,被人用于谋杀。

第二部分:

实验室管理

一、各种化学药品的管理。

化验室的化学药品及试剂溶液品种很多,化学药品大多具有一定的毒性及危险性,对其加强管理不仅是保证分析数据质量的需要,也是确保安全的需要。

化验室只宜存放少量短期内需用的药品。

化学药品建议按无机物、有机物、生物培养剂分类存放,无机物按酸、碱、盐分类存放,盐类中按金属活跃性顺序分类存放,生物培养剂按培养菌群不同分类存放,其中属于危险化学药品中的剧毒品应锁在专门的毒品柜中,由专人加锁保管、实行领用经申请、审批、双人登记签字的制度。

(一)、哪些是属于危险品的化学药品:

1、易爆和不稳定物质。

如浓过氧化氢、有机过氧化物等。

2、氧化性物质。

如氧化性酸,过氧化氢也属此类。

3、可燃性物质。

除易燃的气体、液体、固体外,还包括在潮气中会产生可燃物的物质。

如碱金属的氢化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