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100周年党史新中国史学习材料模板下载Word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3125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9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党100周年党史新中国史学习材料模板下载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建党100周年党史新中国史学习材料模板下载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建党100周年党史新中国史学习材料模板下载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建党100周年党史新中国史学习材料模板下载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建党100周年党史新中国史学习材料模板下载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建党100周年党史新中国史学习材料模板下载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建党100周年党史新中国史学习材料模板下载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建党100周年党史新中国史学习材料模板下载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建党100周年党史新中国史学习材料模板下载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建党100周年党史新中国史学习材料模板下载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建党100周年党史新中国史学习材料模板下载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建党100周年党史新中国史学习材料模板下载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建党100周年党史新中国史学习材料模板下载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建党100周年党史新中国史学习材料模板下载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建党100周年党史新中国史学习材料模板下载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建党100周年党史新中国史学习材料模板下载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建党100周年党史新中国史学习材料模板下载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建党100周年党史新中国史学习材料模板下载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建党100周年党史新中国史学习材料模板下载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建党100周年党史新中国史学习材料模板下载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党100周年党史新中国史学习材料模板下载Word下载.docx

《建党100周年党史新中国史学习材料模板下载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党100周年党史新中国史学习材料模板下载Word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党100周年党史新中国史学习材料模板下载Word下载.docx

1843. 中英《虎门条约》

1844. 中美《望厦条约》

1844.中法《黄埔条约》

1858.中英《天津条约》

1858.中法《天津条约》

1858.中俄《珲璋条约》

1858.中俄《天津条约》

1858.中美《天津条约》

1860.中英《北京条约》

1860.中法《北京条约》

1860.中俄《北京条约》

1868.中美《蒲安臣条约》

1887.中葡《天津条约》

1881.中俄《伊犁条约》

1876.中英《烟台条约》

1884. 中法《李福协定》

1885. 中法《巾法新约》

1895.中日《马关条约》

1895.中日《辽南条约》

1901.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十一国签订《辛丑和约》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清朝政府对外赔款总数1000亿两白银

中国清朝政府被割让的国土面积

从1858年到1860年间,在仅只两年半的时间里,俄国侵略者马不停蹄地强迫中国连续签订《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三个不平等条约,共从中国抢夺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超过14个浙江省的面积,成为对中国最大的侵略者;

从中国掠夺最多的一个侵略国;

欠中国债最大的一个侵略国。

俄国成了世界历史上强占领土最多记录的一个国家。

社会各阶级展开的救亡图存运动

1921年,五四运动之后,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2016年7月1日)

“南陈北李'

'

相约建党:

地方组织相继成立

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参加者有李汉俊、李达、陈望道、俞秀松等,陈独秀任书记。

1920年10月,由李大钊、张申府、张国3人发起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李大钊为负责人。

罗章龙、刘仁静、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缪伯英、范鸿劫、张太雷等先后加入,成员大多为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骨干。

1920年秋,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昌秘密召开会议,正式成立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0年秋,施存统、周佛海等在日本东京建立旅日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0年秋冬之际,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以新民学会骨干为核心秘密组建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0年至1921年初,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春,在与无政府主义者组织的“共产党"

分道扬镰后,陈独秀等重新组建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有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等,陈独秀、谭平山先后任书记。

1921年,张申府、周恩来、赵世炎、刘清扬等在法国巴黎也建立了由留学生中先进分子组成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张申府为负责人。

2、中国共产党“一大"

的召开

1921年7月230-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1年7月30日晚,一密探突然闯入正在上海召开的党的一大会议上,使出席会议的代表立即分别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最后一天的会议。

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13名代表,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毛泽东作为湖南代表出席大会,会议选举陈独秀、张国春、李达3人组成中央局。

具有大学学历的有9人,其中有6人曾留学日本

李大钊(1889〜1927),留学日本,北京大学教授、图书馆馆长。

陈独秀(1879〜1942),留学日本,曾任北大文科学长(即文学院院长)一职,著名学者。

李汉俊(1890〜1927),留学日本,大学教授。

李达(1890〜1966),留学日本,大学教授。

董必武(1886〜1975),留学日本,律师。

周佛海(1897〜1948),留学日本,大学教授。

在国内获得大学学历的4人中,就读于北京大学的有3人

陈公博(1892〜1946),北京大学哲学系

张国表(1897〜1979),北京大学理学院

刘仁静(1902〜1987),北京大学外语系学习

陈潭秋(1896〜1943),

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

具有中师学历的有4人毛泽东(1893〜1976),何叔衡(1876〜1935),王尽美(1898〜1925),包惠僧(1894〜1979),中学学历一人

邓恩铭(1901〜1931),中共创始人的价值观

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山东省立第一中学

救国救民、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担当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主要依靠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

1921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就其社会成分而言均属于知识分子,他们代表着当时全国的50多名党员,而这50多名党员也都是知识分子。

中共的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是大学教授,而13名中共一大代表都是教师或学生。

3、中共“二大"

和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7月16日至230,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南成路辅德里625号召

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讨论和通过了第一部比较完整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3年2月4日,张国春、项英、罗章龙、林育南等领导了京汉铁路大罢工,2月7日,遭到吴佩孚的残酷镇压。

“二七"

罢工的失败,使党逐步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

4、中共三大、统一战线和国民大革命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了大会。

陈独秀代表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在会上作报告。

大会的主要议程是讨论中国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问题。

三大正确地确定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中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

1924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下,广东革命政府在广州黄埔长州岛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

周恩来于1924年H月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北伐战争

1926年5月上旬,广东革命政府派遣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和第七军一部为北伐先遣队,从广东肇庆出发,挺进湖南,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

1925年秋,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决定以党掌握的铁甲车队为基础,抽调部分优秀党员干部,在两广军事要冲肇庆组建一支新的革命军队。

同年11月210,部队正式成立,团部驻在肇庆阅江楼内,初时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1926年1月改为第四军独立团,因团长是叶挺,故称叶挺独立团。

1926年7月1日,广东革命政府在广州誓师北伐,北伐战争目的是打倒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完成国民革命,实现国家的独立和统一。

中国共产党并积极投身于北伐战争之中。

北伐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先后击溃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从根本上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国共分裂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共产党员有300多人被杀,500多人被捕,5000多人失踪。

著名共产党人汪寿华、陈延年、赵世炎等亦遇害。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

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万多人,一些同志和不坚定分子离开党的队伍,党员数量急剧减少到1万多人。

(二)斗争中成长(1927—1937)

1、 南昌起义和人民革命军队的建立

192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北伐军3万多人,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2、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在汉口举行紧急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在湘、鄂、赣、粤四省发动秋收起义。

毛泽东在发言中,强调了军事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论断。

8月9日,在临时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上,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三人被选为政治局常委,确定由翟秋白主持中央领导工作。

3、 秋收起义与转兵井冈

1927年9月毛泽东赶赴湖南,组织领导秋收起义,但起义军在进攻长沙时受挫,毛泽东决定改变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井冈山进军。

1927年9月2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起义部队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三湾改编,确立了“党指挥枪"

的原则,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0月抵达井冈山,创建了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开辟了新的道路。

4、 广州起义

1927年12月11日,在张太雷、叶挺、悍代英、叶剑英、杨殷、周文

雍、聂荣臻等领导下,举行广州起义。

井冈山会师,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分队伍,来到了湘南地区。

在中共湘南特委和当地农军的组织领导和配合下,发动了湘南武装起义。

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于4月中旬抵达江西省宁冈县的碧市,与毛泽东统率的井冈山部队胜利会师。

5、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集中重兵,向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发动大规模的“围剿"

1931年1月,在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下,按照“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的作战方针,中央红军大退国民党第一次围剿第一次反围剿。

我敌兵力对比为约4万:

约10余万,歼敌1.2万。

1931年5月,毛泽东、朱德领导,粉碎敌人第二次围剿;

我敌兵力对比为3万:

20万,歼敌3万。

1931年9月,在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下,诱敌深入,避敌主力,集中力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粉碎敌人第三次围剿;

我敌兵力对比为3万余人:

30万,歼敌3万。

1931年H月7日至20日,在瑞金举行的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毛泽东被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1932年3月,在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下,大兵团优击敌人,粉碎敌人

第4次围剿;

我敌兵力对比为7万:

近40万,歼万余人。

6、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由于“左"

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未能打破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从瑞金、于都等地出发,被迫开始长征。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0,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结束了王明“左"

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7、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

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

中央红军行程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的长征胜利结束,终于实现了战略大转移。

(三)抗日先锋队(1937—1945)

1、国共二次合作和抗日统一战线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0,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迅速占领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

九一八事变后,整个华北局势日益危在旦夕。

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北平学生悲愤地喊出: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

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北平学生在1935年12月9日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

由此开始的一二九运动迅速波及全国。

瓦窑堡会议

1935年7月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提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问题。

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起草了通常被称为“八一宣言"

的《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不久公开发表。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明确提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扣押了蒋介石。

张、杨并向全国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通电。

中共中央经过认真研究,派遣周恩来于12月17日到达西安,确定了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根据这一方针,周恩来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努力,经过谈判,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红抗日"

等六项承诺。

2、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方针

1937年8中共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日的路线,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问题。

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

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的22次大会战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南京保卫战:

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太原会战:

1937年9月13日——11月

徐州会战:

1938年1月——5月21日

兰封会战:

1938年5月21日——6月

武汉会战:

1938年6月——10月

随枣会战:

1939年5月1日——200

第一次长沙会战:

1939年9月14日——10月

桂南会战:

1939年H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枣宜会战:

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豫南会战:

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3、抗日斗争

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等人的率领下,在平型关歼灭日军1000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歼灭战的第一个胜利。

百团大战。

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百团大战。

此役严重打击了日军,增强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威望,对于克服国民党顽固派投降危险,争取时局好转具有重要意义。

延安整风

1941年一1943年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通过整风运动,广大的党员干部首先是党的高级干部,才分清了路线是非,彻底清算了教条主义的危害,极大地解放了思想,从根本上转变了学习态度和方法,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党风、文风,党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

邓小平说:

“从延安整风以后,无论前方后方的人,真是生气勃勃,生动活泼,心情舒畅,团结一致。

5、党的七大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

表大会。

这次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全党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空前团结,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共产党的核心竞争力: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

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

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

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党的七大:

确定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党的七大正式确定群众路线为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工作路线和组织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6、抗日战争胜利

1945年8月,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四)解放全中国(1945—1949)

1、重庆谈判和内战爆发

抗战胜利后,党力图通过和平的途径实现中国的社会政治改革。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组成的中共代表团抵达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这次谈判揭露了国民党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真和平的决心,从而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入被动。

1946年6月26日,得到美国支持和援助的军队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从此发动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挑起了全面内战。

中国共产党以大无畏的精神领导解放区军民,实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的作战原则,经过8个月的自卫战争,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然后,又在打破国民党对山东、陕北两个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中取得重大胜利。

2、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挺进中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于1947年10月10日发表宣言,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的口号,中国人民革命发展到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

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国民党反动集团从此陷入土崩瓦解之中。

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

中国革命已处于胜利的前夜。

3、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在中国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夜,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举行。

会议确定了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任务;

规定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毛泽东在全会提出了加强共产党的思想建设,警惕资产阶级用糖衣炮弹的攻击,全党同志务必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这次会议解决了革命胜利以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为新中国成立做了理论和路线、方针准备,开创了建设新中国的伟业。

4、 解放南京

1949年4月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4月23日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22年的反动统治结束了。

5、 新中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新中国的建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历史,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6):

建设

(五)建设新世界(1950—1956)

1、巩固政权

党在建国之初,先后进行了抗美援朝、三反五反、土地改革运动和镇压反革命运动,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通过三年的努力,调整了旧中国的经济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

三大改造,1952年,现代工业在我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占35.5%o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

它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

“一五”计划所确定的基本任务是:

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这标志着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六)历史的考验(1956—1976)

1、 中国共产党“八大"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大会指出:

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满足人民的经济文化需要。

2、 十年探索

1957年以后,党的领导曾在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速度问题上发生“左"

的偏差,如:

反右斗争扩大化,“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社会发展主义建设事业遭到严重挫折,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

3、十年“文化大革命"

1966年发动“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党终于依靠自身的力量,战胜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克服动乱,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迎来了新时期。

发展成效:

建立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

据《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1994年出版)提供的资料,从1952年到1978年的26年的时间里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达6.5%;

而同期世界的增长速度是3%,美国是4.3%,日本是6.7%,远远高于英、法、意。

从主要产品的产量看,50年代初中国都排在世界工业国家的最后面,到了1978年钢产量就超过了英、法、意,成为继美、苏、日之后的第四位国家;

石油由过去有名的“贫油大国"

而一跃成为基本上自给的世界“第八产油大国"

原煤跃居第三位;

棉纱产量跃居第一位,发电量跃居第七位,粮食产量跃居第二位,棉花产量跃居第三位等。

从50年代以来的中国的一直是迅速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而关键性的建设大都在文革期间。

中国科技和经济发展,以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一、二百年的路程。

科技成就

1964年10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我国氢弹成功试爆。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在1968年。

我国的研制人造卫星是早在1957年就提出来的,1958年正式列为重点攻关项目,1970年发射成功。

(七)改革开放路(1976—1990)

1、 粉碎“四人帮"

,结束文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