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三).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731451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三).docx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三).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三).docx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

  (三)

  一、填空题(本大题20小题.每题1.0分,共20.0分。

)第1题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______和______。

  【正确答案】:

  答案: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第2题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包括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答案:

人体内部的统一性人与自然的统一性第3题温病学派创立了以______和______为核心的温病病机传变理论和辨证论治方法。

  【正确答案】:

  答案:

卫气营血三焦第4题根据阴阳的属性与可分性,昼夜之中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是______,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是。

  【正确答案】:

  答案:

前半夜下午第5题阴阳偏盛偏衰,除了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外,还有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答案:

阴虚则热阳虚则寒第6题心火之气有余,既可乘袭______,又可反侮______。

  【正确答案】:

  答案:

肺金肾水第7题用五行学说,说明脏腑之间的病理关系,脾病传肾是______,影响心是______。

  【正确答案】:

  答案:

土乘水子病及母第8题“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______病变,此种治法即《内经》所谓______。

  【正确答案】:

  答案:

阳虚阴病治阳第9题五味的五行归类,其中属于“金”的是______味,属于“水”的是______味。

  【正确答案】:

  答案:

辛咸第10题滋水涵木法又称______法、______法。

  【正确答案】:

  答案:

滋肾养肝乙癸同源第11题根据阴阳基本内容,“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属于______;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属于阴阳______。

  【正确答案】:

  答案:

朋阳转化互根第12题“肝火犯肺”属于五行学说中的______关系,又称“______”。

  【正确答案】:

  答案:

相侮木火刑金第13题用五行学说,说明脏腑之间的病理关系:

脾病影响肝是______;影响肺是______。

  【正确答案】:

  答案:

相侮母病及子第14题《内经》认为,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______,即______而不能实。

  【正确答案】:

  答案:

藏而不泄满第15题五脏之中,______为生气之源,______为主气之枢。

  【正确答案】:

  答案:

脾肺第16题肺与肾之间的关系,除水液代谢相关外,还有______和______相关。

  【正确答案】:

  答案:

呼吸阴液第17题五脏与五体的关系:

心主______,脾主______。

  【正确答案】:

  答案:

脉肌肉第18题五脏开窍是:

脾开窍于______,肾开窍于______。

  【正确答案】:

  答案:

口耳与二阴第19题“魂之居”为______,“精之处”为______。

  【正确答案】:

  答案:

肝肾第20题脏与腑构成表里关系的主要根据,除位置和经脉两因素外,还有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答案:

气化相通病理相关二、简答题(本大题10小题.每题5.0分,共50.0分。

)第1题精气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简述之。

  【正确答案】:

精气学说的基本观点有:

①精气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

精气是无形的,可分为阴陌二气,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天地阴阳二气相互交感(即相互作用)而产生万物。

②精气是不断运动的,变化不止的,从而维持了自然界是日新月异的变化。

  ③精气是自然界万物之间的中介性物质,从而将自然界万物联成一个整体,并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

④精气又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第2题何谓阴阳互根互用?

  【正确答案】:

阴阳的互根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

  其中“互根”即相互依存,是说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即阳依阴而存,阴依阳而在。

  “互用”即相互为用,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还存在着不断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

如气与血、物质与功能以及兴奋与抑制之间,都存在这种相互为用的关系。

  第3题用阴阳学说概括的人体病理变化的总纲是什么?

  【正确答案】:

阴阳失调是疾病的基本病机之一,包括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亡失等多种病理变化。

  但临床上最常见的是阴阳的偏胜与偏衰,因而将“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称为中医学的病理总纲。

即阳偏胜导致实热证;阴偏盛引起实寒证;阳偏衰导致虚寒证;阴偏衰导致虚热证。

  第4题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法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

阴中求阳与阳中求阴,都是根据阴阳互根互用原理所设的治法。

  阴中求阳,是指对阳虚证以及阳损及阴所致的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证,采用补阳为主兼以补阴的方法治疗,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阳中求阴,是指对阴虚证以及阴损及阳所致的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证,采用补阴为主兼以补阳的方法治之,使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第5题五行各自的特性是什么?

  【正确答案】:

五行各自的特性是:

  “木曰曲直”,即木有升发、生长、能屈能伸、喜条达舒畅的特性;

  “火曰炎上”,即火有温热,光明,向上的特性;

  “土爱稼穑”,即土有受纳、承载、生化、长养的特性;

  “金曰从革”,即金有肃杀、潜降、收敛的特性;

  “水曰润下”,即水有寒凉、滋润、向下、静藏的特性。

  第6题五行相乘与相侮有何区别与联系?

  【正确答案】:

五行相乘与相侮的区别在于:

相乘与相侮虽都是不正常的相克现象,但相乘是按五行相克次序的克制太过,相侮则是与相克次序相反方向的克制异常。

两者的联系在于:

因都属于相克异常,因而发生相乘时,有时也常出现相

  侮;发生相侮时,有时又可伴有相乘。

如木气过亢,既可乘土,又可侮金;若木气过于虚弱,则既可被金乘,又可被土侮。

  第7题根据五行生克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是: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是抑强扶弱。

  第8题为什么说“脾主四肢”?

  【正确答案】:

这是因为脾气的升清和散精作用将其运化的水谷精微输送至人体的四肢,四肢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如脾气健运,精微四布,则四肢得以营养,则活动轻劲有力;若脾失健运,清阳不布,四肢营养不足,则倦怠乏力,甚则萎废不用。

  第9题肺朝百脉的含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汇聚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通过肺的宣降作用将含有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

  第10题胆为什么既为六腑之一,又属于奇恒之腑?

  【正确答案】:

这是因为胆排泄的胆汁,注入小肠,直接有助于饮食物的消化,所以为六腑之一;但胆本身没有受盛和传化水谷之功能,而且胆藏胆汁,而胆汁是精气所化,为“精汁”,与五脏贮藏精气类似,而有别于六腑“泻而不藏”之特点,故胆又归属奇恒之腑。

  三、论述题(本大题2小题.每题10.0分,共20.0分。

)第1题为什么说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

  【正确答案】:

事物的阴阳属性,是根据事物的不同性质,通过相互比较之后归纳出来的。

若一事物的总体属性未变,或比较的层次及对象未变,它的阴阳属性是确定不变的。

  但若事物的总体属性发生了改变,或比较的层次及对象发生了改变,其阴阳屑性亦随之改变。

之所以说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主要基于以下三条理由:

①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各自向其相反方面转化,即事物的总体属性发生了根本变化,其阴阳属性亦随之改变;②阴阳当中可再分阴阳,即比较的层次变了,其原有的阴阳属性亦被淡化了;③事物的比较对象的改变亦导致其阴阳属性的改变。

  第2题脾与胃在生理上如何配合?

病理上如何相互影响?

  【正确答案】:

脾与胃在生理功能上紧密配合,相互协调。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二是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三是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

两者纳运协调,升降平衡,燥湿相济,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精微的输布。

故合称为“气血生化之源”

  “后天之本”。

在病理上,两者可相互影响,如脾为湿困,运化失职,可影响胃之受纳和降;反之饮食失节,食滞胃脘,胃气不降,也可影响脾之升清和运化。

故临床上恶心、呕吐、纳呆常与腹胀、泄泻等同时出现。

  四、D型题(本大题20小题.每题1.0分,共20.0分。

)第1题五脏化五液,心与脾的液分别是A泪B唾

  C汗D津E涎

  【正确答案】:

C,E

  【本题分数】:

1.0分第2题脾主升清的内涵是A脾将水谷精微上输心肺头目B防止水液在体内停聚C维持内脏位置恒定D防止血逸出脉外E为胃行其津液

  【正确答案】:

A,C

  【本题分数】:

1.0分第3题与心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是A血府B血海C血液D津液E肾精

  【正确答案】:

A,C

  【本题分数】:

1.0分第4题与血液生成及运行都密切相关的两脏是A心

  B脾C肝D肺E肾

  【正确答案】:

A,B

  【本题分数】:

1.0分第5题自然界万物生成的机理是气的A升降B出入C聚合D散失E交感

  【正确答案】:

C,E

  【本题分数】:

1.0分第6题与气生成密切相关的两脏是A脾B心C肝D肺E三焦

  【正确答案】:

A,D

  【本题分数】:

1.0分第7题通过经脉相互络属,且病理相关的是

  A膀胱B小肠C三焦D心E肺

  【正确答案】:

B,D

  【本题分数】:

1.0分第8题五脏分阴阳,属于阳者为A肝B心C脾D肺E肾

  【正确答案】:

B,D

  【本题分数】:

1.0分第9题下列说明辨证论治比辨病论治更为重要的是A同病异治B异病同治C对症施治D审因论治E标本同治

  【正确答案】:

A,B

  【本题分数】:

1.0分第10题

  血液运行于脉道中,不逸于脉外,其相关的是A肝主藏血B肺朝百脉C脾气统摄D肝主疏泄E肾气固摄

  【正确答案】:

A,C

  【本题分数】:

1.0分第11题成书于春秋至东汉之际,反映了中医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状况的重要医学著作有A《本草纲目》B《难经》C《诸病源候论》D《黄帝内经》E《伤寒杂病论》

  【正确答案】:

B,D,E

  【本题分数】:

1.0分第12题按五行生克规律,针对肺、肝、脾三脏瘸变的相互影响而制定的相关治法有A佐金平木B滋水涵木C培土生金D益火补土E抑木扶土

  【正确答案】:

A,C,E

  【本题分数】:

1.0分

  第13题推动血行的生理功能是A心主血脉B肝主疏泄C肾主气化D肺朝百脉E脾主统血

  【正确答案】:

A,B,D

  【本题分数】:

1.0分第14题下列脏腑组织中,与女子胞功能密切相关的是A肝B肺C脾D肾E冲脉

  【正确答案】:

A,C,D,E

  【本题分数】:

1.0分第15题按五行生克规律,针对肺肝脾三脏病变的相互影响而制定的相关治法有A佐金平木B滋水涵木C培土生金D益火补土E抑木扶土

  【正确答案】:

A,C,E

  【本题分数】:

1.0分第16题阴阳偏衰的治疗方法是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C阳中求阴D阴病治阳E阳病治阴

  【正确答案】:

C,D,E

  【本题分数】:

1.0分第17题与心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有A血海B血府C血液D汗E味觉

  【正确答案】:

B,C,D,E

  【本题分数】:

1.0分第18题与漳液输布障碍有关的是A肝B三焦C肺D脾

  E肾

  【正确答案】:

A,B,C,D,E

  【本题分数】:

1.0分第19题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A阴阳交感B阴阳对立C阴阳盛衰D阴阳消长E阴阳互损

  【正确答案】:

A,B,D

  【本题分数】:

1.0分第20题肺主肃降,包括A输津至肾B司毛窍开合C吸入清气D下输水谷精微E清洁呼吸道

  【正确答案】:

A,C,D,E

  【本题分数】:

1.0分五、名词解释(本大题9小题.每题2.0分,共18.0分。

)第1题阴阳消长

  【正确答案】:

是指运动着的阴阳双方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处于“阴消阳长”或“阳消阴长”的互为消长之中,以维持在一定限度内的相对动态平衡,保证事物的正常发展变化。

  第2题阳病治阴

  【正确答案】:

即补阴。

  是指阴液亏损不能制阳而阳相对亢奋的虚热证(即阳病),治当滋阴壮水(即治阴),以抑制阳热之亢的一种治法,亦即王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说。

  第3题抑木扶土

  【正确答案】:

是按照五行相克规律确立的治法之一。

即以疏肝健脾药物治疗肝旺脾虚之证。

  第4题泻南补北

  【正确答案】:

所谓“泻南补北”是指泻心火滋肾水的一种治法,又称泻心补肾法,滋阴降火法。

  第5题脾主升清

  【正确答案】:

  “清”指精微物质;

  “升”指脾气的运动特点是以上升为主。

脾能将水谷精微吸收并上输于心肺,化生气血营养全身。

同时也是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相对恒定的重要因素。

  第6题封藏之本

  【正确答案】:

肾内藏真阴真阳,肾阴充则化源足,肾阳旺则生命力强。

故肾之真阴宜藏而不宜泄;肾之真阳,宜潜而不宜露。

肾的封藏作用主要体现在藏精、纳气、司二阴开合及固胎等方面。

  第7题喜燥恶湿

  【正确答案】:

脾主运化水湿,为“太阴湿土”脾虚失运则易于生湿,湿盛则又易困脾而阻碍运化,因湿得燥则能化,所以说脾喜燥。

而湿邪过盛又最易伤及脾阳,使脾失健运,故说脾恶湿。

  第8题奇恒之腑

  【正确答案】: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总称奇恒之腑。

这些器官形态似腑,而功能主藏阴精似脏。

似脏非脏,似腑非腑,且藏而不泄,不同一般之六腑,故称奇恒之腑。

  第9题水火既济

  【正确答案】:

心在五行属火,位居于上而属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居于下而属阴。

心阳下济于肾,与肾阳共同温煦肾水;肾阴上济于心,使心阳不亢,这种上下心肾之间的阴阳水火平衡协调关系,称“水火既济”,又称“心肾相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