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第二单元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31566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第二单元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二政治第二单元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二政治第二单元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二政治第二单元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二政治第二单元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二政治第二单元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二政治第二单元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二政治第二单元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二政治第二单元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二政治第二单元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二政治第二单元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二政治第二单元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二政治第二单元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二政治第二单元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二政治第二单元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二政治第二单元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二政治第二单元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二政治第二单元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二政治第二单元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二政治第二单元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第二单元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二政治第二单元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第二单元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政治第二单元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在实践中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第一,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第二,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而产生的

a.认识来源于实践;

b.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两种途径。

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一、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

第二、实践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第三、实践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第一,认识本身无法成为判断标准;

第二,客观事物本身无法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

第三,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只有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

通过实践,人们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两者对照,从而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和归宿。

脱离实践,认识就失去了意义。

二、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与谬误:

对客观事物相符合的认识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是谬误。

①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第一、真理是客观的,是因为其反映的内容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第二、真理是客观的,是因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实践本身也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a.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个真理。

b.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它不因权力、地位而改变)。

②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离开这一特定的过程,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这里的特定过程是从时间上讲的,即任何真理都只是对事物发展过程中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的正确认识。

③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阅读:

这里的条件和范围是从空间上讲的,即任何真理都只是对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层面的正确认识。

三、认识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①认识的主体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因素等条件的限制)。

②认识的客体的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因此,对某一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的无限性①认识的对象(客体)即物质世界是无限变化的。

②认识的主体即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③认识的基础即实践是无限发展的。

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追求真理的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的过程。

4方法论: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综合探究:

(1)党的思想路线: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事实求实,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统一的:

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同客观相符合。

与时俱进,就是我们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

认识论部分易错易混知识点

1、认识既源于直接经验,也源于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都源于实践)

2、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3、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4、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实践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5、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6、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真理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7、物质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物质是意识的来源

8、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作用。

(正确的认识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认识起消极作用)

9、真理之所以是真理,是因为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颠倒因果关系)

10、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可能不止一个。

(对同一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

1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所以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12、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的无限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注意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区别。

13、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客观世界。

(改造客观世界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主观世界。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

【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或者实践决定认识原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

【运用及判断方法】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⑴首先要能在材料中找到相关性的动词,如:

深入(实际),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

⑵其次再在材料中找如下内容:

在实际中得到了什么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认识进一步提高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结果得到证实“对与错”(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认识应用到了实际中去(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⑶以上四点不一定能找齐,可以是其中之一

(2)

【原理内容】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原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坚持正确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

(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3、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

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典型例题

1、位于广州北部山区的某村,是一条具有800多年历史、具有典型岭南风格的古村落,曾获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保护奖。

但过去很长时期内,该村的保护和发展面临“无人看管、自生自灭、干部对古村落漠视、群众对国家政策不理解不支持、资金缺乏、旅游设施落后”等问题。

这几年,全国兴起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热潮。

当地政府意识到,必须本着高度的文化自觉,大力开展对古村落的抢救性保护和活态传承,防止过度开发。

他们在农民群众中开展“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在学校进行乡土民俗教育,增强了民众的保护意识。

同时从政策和投入上加大力度,把古村落保护的内容列入新农村建设日程。

在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古村落一梁一柱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正绽放新的活力。

问题:

该古村落的前后遭遇如何体现了实践的观点?

答案:

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当地对古村落的态度从自生自灭到主动保护的转变体现了这一点。

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该古村落前后遭遇,以及当地干部和村民的不同态度,体现了人们实践的历史性和局限性。

③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古村落和传统文化的态度的变化。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和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在“唯GDP论”的发展思路下,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和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的形势下,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问题进一步凸显,“唯GDP论”的发展思路已难以为继。

在“十一五”规划中,节能减排的限制性指标与官员的政绩紧密挂钩,“十二五”规划调低了经济增速目标,更加重视民生和社会目标。

不片面追求GDP数据,以实践、人民、历史三把尺子为标准,把着力点转向利长远、打基础、促民生的工作,正在逐步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共识和行动。

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思路的转变过程。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使我们逐渐认识到转变经济发展思路的重要性。

(4分)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的实践证明,“唯GDP论”的发展思路难以为继,必须把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统一起来。

(4分)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我们要更加重视民生和社会目标,不片面追求GDP数据,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分)

3、从1999年深秋到2011年深秋,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八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完成了从一飞冲天到空间交会对接的跨越。

迈向空间站时代,中国将直面一系列如航天测控通信网的新要求、载人生保等技术的新突破等挑战。

而航天事业的高风险,世界航天史已有众多的先驱用生命代价做出了注解。

这意味着中国载人航天之路绝非坦途。

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角度分析,中国载人航天之路为什么“绝非坦途”?

(10分)

答: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1分)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一定的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2分)在向太空进军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可能难以解决,这必然会给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带来困难。

(2分)②认识具有反复性。

(1分)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具体的实践水平的制约,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2分)这就决定了我们对太空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使得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2

4、材料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广泛收集民意和征求各党派意见的基础上,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和伟大成就,深刻把握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科学概括和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决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结合材料,从“求索真理的历程”角度谈谈出台上述《决定》的方法论依据。

(12分)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决定》的出台是基于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的实践的要求。

②真理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坚持真理,深刻把握文化发展的现状与规律。

③真理是具体的,要求我们坚持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深入调研我国文化发展特点和文化产业现状,科学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

5、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组织数百位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测、调查、实验和分析探讨,先后发布了四个“气候评估报告”。

1990年报告称“近百年气候变化可能是自然波动,或人为活动,或者共同影响的结果”;

1995年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和气候系统的影响已经可以“被检测出来”;

2001年报告认为,“新的更强证据表明,过去50年观测到的大部分气候变暖可能归因于人类活动”;

2007年报告强调,“人类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并将这种可能性从2001年的约66%提升到90%以上。

结合“气候评估报告”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描述,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

(1)追求和发展真理以实践为基础。

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研究课题来源于人类社会实践,“气候评估报告”是科学家在长期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形成并由实践检验而不断发展的,反映了人类解决气候变暖问题、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

(4分)

(2)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在不同观点争鸣中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反复过程。

人类对地球气候变暖原因的真理性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的。

(4分)(3)追求和发展真理没有止境。

目前人类获得的关于地球气候变暖原因的真理性认识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随着实践的继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气候变暖原因的认识必然会不断扩展和深化。

高二政治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唯物论)复习提纲

学习目标:

(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学习重点难点: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知识点突破:

1、自然界的物质性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②方法论要求: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人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应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思考:

从唯物论角度分析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①自然界具有客观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②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尊重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①从产生看: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其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全面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

3、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物质性。

人的意识也是社会的产物。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

世界的物质性要求我们想问题、做事情要立足客观物质世界,尊重世界的物质性,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4.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要明确“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唯一特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

2)“能为人的意识反映”指物质具有可知性。

(3)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具体物质形态有生有灭,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和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也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①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②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

③如果离开物质的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

可见物质只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而万事万物即物质的具体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③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④世界统一于物质。

⑤世界是物质的。

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

区分物质的唯一特性和物质的固有属性

(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物质的本质。

这个唯一特性是在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中规定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

(2)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样的,是怎样存在的,或者说“客观实在”本身有哪些属性,运动这个属性是物质本身固有的,而不是外部强加的。

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6.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运动是绝对的。

运动的绝对性是指一切事物都在运动,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2)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不显著的运动,因而是相对的。

静止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其一,就特定的运动形式而言,某种事物在一定的空问之内,不具有某一特定的运动形式便是静止。

其二,就事物的性质而言,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虽然仍处于量变阶段,但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暂时具有质的相对稳定性,从而就显示出静止状态。

(3)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7.规律

科学内涵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特点

(1)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2)规律具有客观性

①规律的客观性就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还意味着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③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违抗的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方法论意义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要遭到规律的惩罚。

(2)在客观规律目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高二政治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唯物论)复习提纲

1)物质决定意识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4)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5)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学习重点难点意识的能动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知识点突破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劳动促进了人脑的生成,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本质、内容):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不管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还是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宗教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以上三点可说明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的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能动作用首先表现)。

③意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们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能动作用最突出的体现):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积极的反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5.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是什么?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凋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噫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为什么?

①哲学依据:

第一,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一协从实际出发;

第二.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这要求我们实事求是。

②现实意义:

第一,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

第二,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第三,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3)怎么样?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

和发展真理。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