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化放疗精准治疗指南甲类精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1669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乳腺癌化放疗精准治疗指南甲类精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乳腺癌化放疗精准治疗指南甲类精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乳腺癌化放疗精准治疗指南甲类精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乳腺癌化放疗精准治疗指南甲类精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乳腺癌化放疗精准治疗指南甲类精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乳腺癌化放疗精准治疗指南甲类精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乳腺癌化放疗精准治疗指南甲类精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乳腺癌化放疗精准治疗指南甲类精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乳腺癌化放疗精准治疗指南甲类精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乳腺癌化放疗精准治疗指南甲类精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乳腺癌化放疗精准治疗指南甲类精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乳腺癌化放疗精准治疗指南甲类精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乳腺癌化放疗精准治疗指南甲类精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乳腺癌化放疗精准治疗指南甲类精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乳腺癌化放疗精准治疗指南甲类精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乳腺癌化放疗精准治疗指南甲类精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乳腺癌化放疗精准治疗指南甲类精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乳腺癌化放疗精准治疗指南甲类精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乳腺癌化放疗精准治疗指南甲类精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乳腺癌化放疗精准治疗指南甲类精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乳腺癌化放疗精准治疗指南甲类精制.docx

《乳腺癌化放疗精准治疗指南甲类精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乳腺癌化放疗精准治疗指南甲类精制.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乳腺癌化放疗精准治疗指南甲类精制.docx

乳腺癌化放疗精准治疗指南甲类精制

乳腺癌化放疗精准治疗指南

中日友好医院精准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精准医学中心

2016年3月8日

本指南,结合《NCCN2015乳腺癌治疗指南》、PharmGKB及其他资料制定。

综合考虑了如何精准地增加辅助内分泌治疗、辅助化疗和辅助放疗的疗效,及如何尽量避免和干预治疗中的毒副作用。

乳腺癌精准治疗基因检测内容,分为:

辅助内分泌治疗基因检测组套、辅助化疗基因检测、辅助放疗基因组套。

在实际应用中,尚可从这些组套中,选测拟用药物对应的基因,以降低患者费用负担。

一、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基因检测组套:

6、8、10、33、243、244、245

药物

基因

基因中文名

编码

临床意义

他莫昔芬

06CYP2D6(2850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

6

乳腺癌,PM者,抗雌激素效果最差,预后差;IM者,抗雌激素效果较差,预后也较差。

EM者,抗雌激素效果好,预后好。

08CYP2D6(100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

8

10CYP2D6(1758G>A)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

10

33SULT1A1(638G>A)

磺基转移酶1A1的638位点,代谢酶

33

乳腺癌,AA基因型的患者,代谢药物活性只有GG型的15%,药物易蓄积,代谢活性成分4-OH-他莫西芬的活性下降,患者总体生存率较GG型高。

GA基因型也比GG型高。

GG基因型者总体生存率最低。

阿那曲唑、来曲唑

244ESR1(454-397T>C)

雌激素受体基因

244

绝经后乳腺癌患者,使用来曲唑和阿那曲唑时,出现疼痛(includingjointpain,musclepain,bonepain,arthritis,diminishedjointfunction,orothermusculoskeletalproblems),244位点的CC和245位点的AA为风险基因型。

当244/245为(TT/AA,CT/AA,CC/GG,CC/AGandCC/AA)时,OR为3.151

245ESR1(453-351A>G)

雌激素受体基因

245

阿那曲唑

依西美坦

243MAP4K4(T>C)

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4

243

ER或P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243的T碱基者、242的T碱基者,,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或依西美坦,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增加。

二、乳腺癌辅助化疗,基因检测组套:

13、14、18、21、29、46、58、62、68、91、93、153、154、191、230、246

药物

基因

基因中文名

编码

临床意义

曲妥珠单抗(赫赛汀)

246FCGR3A(175A>C)

CD16a,靶点

246

AA、AC基因型者,使用赫赛汀,治疗应答下降,无进展生存期更短。

CC基因型者,治疗应答高,无进展生存期长。

紫杉醇、多西他赛

62ABCB1(3435T>C)

多耐药基因1的3435位点,药物转运体

62

TT和CT基因型,紫杉醇类治疗,血液毒性和神经毒性发生率高,疾病控制率和总的生存率,较CC基因型低。

13ABCB1(2677T>G)

多耐药基因1的2677位点,药物转运体

13

GG型,较TG和TT型,紫杉醇类治疗,抵抗风险增加。

14CYP1B1*3(C>G)

细胞色素氧化酶1B1的*3型,代谢酶

14

用于评估紫杉醇治疗后存活期。

野生型(Leu)CC型无进展生存率比CG和GG型高,突变纯和型(Val)GG型的预后较差。

(注:

14号基因,2通道是野生型,CC型;1通道是突变型,GG型)

58CYP3A5*3(G>A)

细胞色素氧化酶3A5的*3型

58

GG基因型,神经毒性的风险比AA基因型低50%。

GA型的神经毒性风险,也比AA型低。

91CYP2C8*3(7225G>A)

细胞色素氧化酶2C8的*3型

91

AA型神经毒性(22%)风险比GG型(8%)高(OR3.13)。

AA型临床完全应答率(55%)比GG型(23%)高(OR3.16)。

阿霉素/多柔比星

62ABCB1(3435T>C)

多耐药基因1的3435位点,药物转运体

62

TT/TC型比CC型,代谢产物浓度升高,生存率提高

191CYP2B6*9(516G>T)

细胞色素氧化酶2B6

191

TT基因型,五年生存率约55%,TG和GG型五年生存率约90%。

表阿霉素/表柔比星

21GSTP1(313A>G)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1,代谢酶

21

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治疗乳腺癌,AA、AG型,与GG型比,应答好,毒副作用轻

14CYP1B1*3(C>G)

细胞色素氧化酶1B1的*3型,代谢酶

14

突变纯和型(Val)GG型和杂合CG型,应答比野生型(Leu)CC型好,但神经毒性的风险也较高。

(注:

14号基因,2通道是野生型,CC型;1通道是突变型,GG型)

62ABCB1(3435T>C)

多耐药基因1的3435位点,药物转运体

62

TT/TC型比CC型,代谢产物浓度升高,生存率提高

环磷酰胺

21GSTP1(313A>G)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1,代谢酶

21

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治疗乳腺癌,AA、AG型,与GG型比,应答好,毒副作用轻

230SOD(Val9AlaT>C)

超氧化物歧化酶

230

环磷酰胺治疗乳腺癌,TT基因型,10年生存率高达69%;CT型为60%;CC型仅为45%。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68

TT基因型粘膜毒性和ADR比CT和CC型高;CT型毒性较低;CC型,副作用风险低。

TT、CT型的副作用风险,比CC型高7.1倍。

14CYP1B1*3(C>G)

细胞色素氧化酶1B1的*3型,代谢酶

14

CC基因型与GG基因型比,应答弱,神经毒性较低。

CT居中。

环磷酰胺+表柔比星+5-FU治疗乳腺癌。

5-FU、卡培他滨

18DPYD*2A(476002G>A)

二氢嘧啶脱氢酶*2A型,代谢酶

18

1、*2A的GG基因型、*13的TT基因型、2846的TT基因型:

DPD活性正常,5-FU、卡培他滨、替加氟使用标准剂量

2、*2A的GA基因型、*13的GT基因型、2846的AT基因型:

DPD活性减少30%-70%,易出现氟嘧啶药物中毒,5-FU、卡培他滨、替加氟起始剂量至少减少50%

3、*2A的AA基因型、*13的GG基因型、2846的AA基因型:

DPD完全失活,禁用5-FU类药物,换用其他药物

(注:

154基因,1通道为A,突变基因;2通道为T,正常基因)

153DPYD*13(1679T>G)

二氢嘧啶脱氢酶*13型,代谢酶

153

154DPYD(2846T>A)

二氢嘧啶脱氢酶2835位点,代谢酶

154

93MTHFR(1298A>C)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1298位点,代谢酶

93

CC基因型与AA型比,粘膜毒性、肝毒性风险更高。

CA基因型毒性风险也比AA型的高。

AA基因型毒性风险最低。

风险高者,疗效也高。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68

TT基因型粘膜、肝毒性毒性和ADR比CT和CC型高;CT型毒性较低;CC型,副作用风险低。

TT、CT型的副作用风险,比CC型高7.1倍。

风险高者,疗效也高。

综合677和1298判断5-FU的应答。

21GSTP1(313A>G)

rs1695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1,代谢酶

21

AA基因型,治疗应答差,毒副作用大。

AG基因型,居中。

GG基因型,治疗应答好,毒副作用低。

卡铂、顺铂

29XRCC1(1196T>C)

X射线修复缺陷基因1

29

CC:

增加生存率和应答,增加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但神经毒性风险降低。

CT、TT:

降低生存率,粒细胞减少风险低。

46ERCC1(18191871A>G)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46

AA、AG:

增加肾毒性,降低生存率,弱应答

GG:

肾毒性低,生存率高,应答较好

21GSTP1(313A>G)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1,代谢酶

21

GG型血液毒性风险最低、疗效最好

AG型其次,有一定血液毒性

AA基因型,血液毒性风险最高,铂类治疗,应答最差

62ABCB1(3435T>C)

多耐药基因1的3435位点,药物转运体

62

TT基因型者,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较低,生存率较高,

CT型较CC型转移风险低,生存率较高。

CC型,转移风险最高,生存率最低。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68

TT基因型,治疗应答和粘膜毒性等ADR比CT和CC型高;(应同时使用VB12、含蛋氨酸的复方氨基酸、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等,保护口腔粘膜。

若有腹泻,对应处理)

CT型应答和毒副作用较低;

CC型,治疗应答和副作用风险均低。

甲氨蝶呤

62ABCB1(3435T>C)

多耐药基因1的3435位点,药物转运体

62

CC型,MTX浓度相对较低,肝毒性、血液毒性风险较低。

初始剂量:

正常。

然后,根据患者反应,进一步调整

CT型,MTX浓度较高,肝毒性风险增加4.32倍,粘膜毒性风险高1.16倍。

初始剂量:

减少~20%。

然后,根据患者反应,进一步调整

TT型,MTX浓度较高,肝毒性风险增加8.62倍,血液毒性风险增加1.88倍,粘膜毒性风险高1.3倍。

初始剂量:

减少~40%。

然后,根据患者反应,进一步调整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68

TT基因型粘膜毒性和ADR比CT和CC型高;CT型毒性较低;CC型,副作用风险低,可用较高剂量。

93MTHFR(1298A>C)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93

CC基因型,粘膜毒性和ADR比AC和AA型高。

AC型毒性较低。

AA型毒性低,患者甚至可使用较高剂量,以获得较好疗效。

需要将677与1298位点结合起来综合判断

三、乳腺癌辅助放疗,基因检测组套:

21、29、94

治疗

基因

基因中文名

临床意义

乳腺癌放疗

21GSTP1(>G)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1

AG、GG,纤维化的风险OR比AA型高2.75倍。

AG、GG型,2-3级纤维化的发生率68.3%。

AA型,2-3级纤维化的发生率31.7%。

94TNF-α(308G>A)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308位点

A基因型,与AG和GG型相比,放疗后纤维化及其他损伤的OR为2.6-4.0。

2036例乳腺癌患者,放疗后纤维化评分:

GG–0.054、GA0.108、AA0.421

29XRCC1(1196T>C)

X射线修复缺陷基因1

乳房纤维化发生率,CC型比AA型,HR高2.03倍

四、乳腺癌简介

乳腺癌是妇女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患乳腺癌。

乳腺癌的生长发展与雌激素的关系早被临床所重视,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是与乳腺癌密切相关的二种激素受体,了解ER、PR具有以下意义:

1、估计乳腺癌的预后。

任何组织分化均包括了形态与功能两个方面,ER与PR为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分化高或差功能亦高或差,此即提示ER、PR阳性者预后较好,阴性者预后较差的理论依据。

文献报告高分化乳腺癌96.9%ER阳性,即低分化的仅17.7%阳性,腋窝淋巴结无转移者ER阳性占66.7%,而腋窝淋巴结有转移者ER阳性46.6%,一般认为ER阳性者复发率低,生存率高。

同时测定乳腺癌ER与PR,凡ER阳性者约2/3PR阳性,PR阳性的乳腺癌较阴性者复发率低3.6倍,临床Ⅲ期乳腺癌淋巴结转移≥4个者,其ER与PR阳性率均低于I期及II期伴淋巴结转移少于三个者(P<0.01),同时ER、PR与5年生存率有关,二者均阳性者高于阴性者。

在晚期乳腺癌患者,ER、PR均阳性者化疗反应率为77%,而两者均阴性者仅11%。

有人作大样本PR连续测定9个月随访发现,PR始终阳性者预后明显优于始终阴性者,比较与预后有关的诸因素中,腋窝淋巴结转移数(P<0.0001)及PR阳性率(P=0.008)为主要的二项指标。

2、有助于合理安排综合治疗方案。

乳腺癌的治疗效果较其它癌肿的治疗效果为好,普查发现的病人,5年生存率可达80%左右,一般病人亦有53.1%—71.1%,但仍有20%—50%左右的病人治疗失败,主要由于扩散与转移,故综合性治疗在乳腺癌确为重要,ER、PR状况是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标志,ER与PR阴性者化疗敏感性高于阳性者。

据报道老人乳腺癌中以5—Fu或CTX化疗(3天)前后对比,ER阳性率升高,显示ER阴性细胞减少,阳性细胞相对增加,而以人工合成抗此清激素药物他莫西芬治疗后ER阳性率降低,尤以治疗10天后更明显;ER葡聚糖活性炭饮食分析法测定≥100fmol/mg者,三苯氧胺治疗有效率可达81%,故受体测定为临床选择综合治疗提供了有意义的指标。

由于乳腺癌并无绝对ER阴性或阳性,综合化疗与抗受体治疗的综合应用是合理的,ER、PR状况对药物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

1

一期乳腺癌的5年治愈率90%―95%以上,二期70%―80%,三期是50%―60%左右,四期就是10%以下。

所以期别越早越好,应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五、乳腺癌所用化疗药物

1、化疗药物:

赫赛汀(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贝伐单抗、多柔比星、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多西他赛、紫杉醇、5-FU、MTX、卡铂、顺铂、卡培他滨、吉西他滨、长春瑞滨、艾日布林(非紫杉类微管抑制剂)、伊沙匹隆(微管抑制剂)、拉帕替尼

2、内分泌治疗药物:

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来曲唑)、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依西美坦)、依维莫司、帕布昔利布、氟维司群、他莫西芬、托瑞米芬、甲地孕酮、甲睾酮、炔雌醇

1、辅助治疗药物:

(1)内分泌治疗后,骨质疏松:

denosumab狄诺塞麦、唑来膦酸、帕米膦酸二钠。

(2)化疗后神经损伤:

A、铂类所致神经损伤:

文拉法辛、度洛西汀

B、紫杉醇所致神经损伤:

度洛西汀、锂和异丁司特。

(注:

锂和异丁司特,仅动物实验。

在给紫杉醇前1小时,提前给一剂(腹腔注射),预防紫杉醇神经毒性的发生。

碳酸锂片是很有效的抗躁狂药,口服。

成人用量按体重20~25mg/kg计算,躁狂症治疗剂量为一日600~2000mg(2.5片~8片),分2~3次服用,宜在饭后服。

碳酸锂的剂量,更适合,动物实验注射12.8mg/KG。

异丁司特,人用,10mg/片,一日两次,每次一片;动物实验注射12.8mg/KG)

C、奥卡西平,氨磷汀(副作用太大)、神经节苷脂GM1、谷胱甘肽,左卡尼汀,VB6、VB12、腺苷钴胺,保护所有化疗所致的神经损伤,但结果不太确定。

(注:

1、左卡尼丁用于乳腺癌紫杉醇治疗,会加重神经损伤;2、钙、镁对抗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损伤,结果不一致。

六、化疗毒副作用的预防和干预

1、神经毒性跟药物累计剂量有关

2、一些给药技巧能降低化疗神经损伤:

A、避免峰浓度过高:

降低单次给药剂量、延长单次给药时的输液时间

B、避免药物蓄积:

在治疗过程中,采取“暂停-复用”的策略,

3、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关注骨骼损伤和血栓风险:

若有可能,综合判断27PAI-1、62ABCB1、68MTHFR677、93MTHFR1298基因,结合其他生理生化指标,判断患者易栓、骨质疏松和骨坏死的风险,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七、NCCN2015乳腺癌治疗指南

(一)小叶原位癌lobularcarcinomainsitu

诊断:

LICS(lobularcarcinomainsitu),stage0,Tis,N0,M0→病理检查、手术切除等→仅LICS(观察);DICS(转入DICS路径);浸润性乳腺癌(转入浸润性乳腺癌路径)

(二)导管原位癌ductalcarcinomainsitu(用药前须测基因)

1、诊断:

DICS(ductalcarcinomainsitu),stage0,Tis,N0,M0→病理检查、手术切除等→仅DICS(观察);LICS(转入LICS路径);浸润性乳腺癌(转入浸润性乳腺癌路径)

2、诊断:

DICS(ductalcarcinomainsitu),stage0,Tis,N0,M0→病理检查、肿瘤雌激素受体ER状态、遗传性肿瘤相关基因检查等→(1肿块切除(未切除淋巴结)+全乳放疗;

(2)全乳切除±前哨淋巴结活检±乳房重建;(3)肿块切除(无腋窝淋巴结处理、无放疗)→术后治疗,药物相关基因检查:

ER+的DICS,他莫西芬治疗五年。

ER-者,使用他莫西芬治疗,受益不确定→每6-12个月随访体检。

(三)浸润性乳腺癌inversivebreastcancer(用药前须测基因)

1、局部治疗:

stageI(T1N0M0)、stageIIA(T0N1M0、T1NIM0、T2N0M0)、stageIIB(T2N1M0、T3N0M0)、stageIIIA(T3N1M0)→全身检查,雌孕激素受体ER、PR及HER2检测→局部治疗(乳房肿瘤切除术、乳房切除术,加外科腋窝分期)±乳房重建→药物相关基因检查,放疗,或化疗后放疗→全身辅助治疗。

T2、T3,除肿瘤大小外,符合保乳手术标准→药物相关基因检查,术前化疗

3、全身辅助治疗一:

导管癌(ductual,50-80%,包括髓样癌1-7%和微乳头状癌2%,)、小叶癌(lobular,5-15%)、混合型癌(mix)、化生性癌(metaplastic,∠1%):

药物相关基因检查

(1)ER+and/orPR+:

A、HER2+:

辅助内分泌治疗±辅助化疗+曲妥珠单抗

B、HER2-:

辅助内分泌治疗±辅助化疗

(2)ER-、PR-:

A、HER2+:

辅助化疗+曲妥珠单抗

B、HER2-:

辅助化疗

4、全身辅助治疗二:

小管癌(tubular,9-19%)、粘液癌(mucinous,2%):

小管癌、粘液癌:

,药物相关基因检查

(1)ER+and/orPR+:

N0、N1mi:

辅助内分泌治疗,辅助内分泌治疗±辅助化疗

(2)ER-、PR-:

A、HER2+:

辅助化疗+曲妥珠单抗

B、HER2-:

辅助化疗

(四)辅助内分泌治疗方案:

(用药前须测基因)

1、诊断时绝经前:

药物相关基因检查,他莫西芬治疗5年±卵巢抑制或切除→

(1)绝经前,考虑再行他莫西芬治疗5年,达10年;也可停内分泌治疗。

(2)绝经后,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5年;或考虑再行他莫西芬治疗5年,达10年。

2、诊断时已绝经:

药物相关基因检查

(1)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5年;

(2)他莫西芬治疗2-3年,然后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到第5年。

(3)他莫西芬治疗2-3年,然后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再治疗5年。

(4)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2-3年,然后用他莫西芬治疗,共完成5年的内分泌治疗期。

(5)他莫西芬治疗4.5-6年,然后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5年。

(6)他莫西芬治疗10年。

(7)有芳香化酶抑制剂用药禁忌者(如快代谢或不耐受),则他莫西芬治疗5或10年。

注:

1、NCCN2015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阿那曲唑、依西美坦,具有类似的抗癌活性及毒副作用

2、专家组建议对于实施他莫西芬治疗的妇女实施CYP2D6检测。

3、以化疗和内分泌治疗进行辅助治疗时,应按照先化疗后内分泌治疗的顺序进行。

获益可相互叠加,但单纯化疗的获益可能很小。

是否在内分泌基础上加化疗,应个体化考虑,尤其对于内分泌治疗预后好的患者,因为她们加用化疗的益处更小。

4、内分泌治疗加放疗,序贯或同时应用,都是可行的。

5、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利用手术或放疗进行卵巢切除的获益,与单用CMF方案一致。

早期证据显示,卵巢抑制(使用LHRH激动剂或拮抗剂)的益处与卵巢切除相同。

卵巢切除/抑制加内分泌治疗的益处,可能优于单用卵巢切除/抑制。

在已接受过辅助化疗的绝经前患者中,卵巢切除/抑制的益处尚不确定。

6、可参考澳大利亚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原则

(五)新辅助/辅助化疗(用药前须测基因):

药物相关基因检查

1、HER2阴性者

(1)HER2阴性者优选方案:

a)剂量密集AC(多柔比星+环磷酰胺)→紫杉醇。

2周疗方案

b)剂量密集AC(多柔比星+环磷酰胺)→每周一次紫杉醇

c)TC(多西他赛+环磷酰胺)

(2)HER2阴性者其他方案:

a)剂量密集AC(多柔比星+环磷酰胺)

b)AC(多柔比星+环磷酰胺),3周疗方案。

c)FAC/CAF(5-FU+多柔比星+环磷酰胺)

d)FEC/CEF(5-FU+表柔比星+环磷酰胺)

e)CMF(5-FU+MTX+环磷酰胺))

f)AC→多西他赛。

3周疗。

g)AC(多柔比星+环磷酰胺)→每周一次紫杉醇

h)EC(表柔比星+环磷酰胺)

i)FEC/CEF→T:

(5-FU+表柔比星+环磷酰胺),然后多西他赛;或(5-FU+表柔比星+环磷酰胺),然后每周紫杉醇。

j)FAC→T:

(5-FU+多柔比星+环磷酰胺),然后每周紫杉醇。

k)TAC(多西他赛+多柔比星+环磷酰胺)

2、HER2阳性者

(1)HER2阳性者优选方案:

a)AC→T(多柔比星+环磷酰胺),然后多西他赛,+曲妥珠单抗。

b)TCH(多西他赛+卡铂+曲妥珠单抗)

(2)HER2阳性者其他方案:

a)AC→多西他赛,+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

b)多西他赛+环磷酰胺+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

c)FEC/CEF→T:

(5-FU+表柔比星+环磷酰胺),然后多西他赛,+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

d)FEC/CEF→T:

(5-FU+表柔比星+环磷酰胺),然后紫杉醇,+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

e)紫杉醇+曲妥珠单抗

f)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紫杉醇或多西他赛,然后FEC。

注:

1、曲妥珠单抗与蒽环类药物合用,会有明显的心脏毒性。

因此,不能将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与蒽环类药物同时使用。

2、amifostine、神经节苷脂GM1、谷胱甘肽,保护紫杉醇所致的神经损伤。

乙酰左旋肉碱、左卡尼丁(L-肉碱L-酒石酸盐)也可以。

3、有限的资料支持70岁以上的患者接受化疗。

应根据患者的合并症情况,实施个体化治疗。

(六)复发性或转移性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用药前须测基因)

限绝经后患者使用,绝经前患者在切除双侧卵巢或卵巢抑制治疗后可用。

药物相关基因检查。

1、阿那曲唑、来曲唑、依西美坦

2、依西美坦+依维莫司:

用于来曲唑和阿那曲唑治疗失败后。

3、氟维司群

4、他莫西芬或托瑞米芬

5、甲地孕酮

6、甲睾酮

7、炔雌醇

(七)复发性或转移性乳腺癌的化疗方案(用药前须测基因)

药物相关基因检查

1、优先单药治疗:

多柔比星、紫杉醇、卡培他滨、吉西他滨、长春瑞滨、艾日布林(非紫杉类微管动力抑制剂)

2、其他单药治疗:

环磷酰胺、卡铂、多西他赛、白蛋白-紫杉醇、顺铂、表柔比星、伊沙匹隆(微管抑制剂)

3、联合化疗:

(1)FAC/CAF(5-FU+多柔比星+环磷酰胺)

(2)FEC/CEF(5-FU+表柔比星+环磷酰胺)

(3)AC(多柔比星+环磷酰胺)

(4)EC(表柔比星+环磷酰胺)

(5)CMF(5-FU+MTX+环磷酰胺)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