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全程检测二秦汉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31939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二秦汉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二秦汉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二秦汉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二秦汉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二秦汉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二秦汉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二秦汉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二秦汉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二秦汉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二秦汉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二秦汉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全程检测二秦汉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二秦汉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

  5“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诗中提到秦朝的历史事件是()

  A.政治改革,平定山东

  B.统一六国,焚书坑儒

  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农民起义,刘项文盲

  6焚书坑儒反映了()

  ①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矛盾

  ②郡县制度和分封制的矛盾

  ③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④统一和分裂的矛盾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7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原因的分析,最接近事实的是()

  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C.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

  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两汉基本上沿袭秦朝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

但是,汉朝在废除秦苛法的前提下,对这些制度又有所损益变化。

据此回答8-11题。

  8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比较()

  A.都是中央集权制

  B.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

  C.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

  9西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除察举外,还有()

  A.皇帝征召B.辟除

  C.大臣举荐D.考试

  10汉代实行编户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控制人口增长

  B.组织人民进行训练

  C.控制剥削平民

  D.维持地方治安

  11汉代税收中较重的是()

  A.田租和更赋B.人口税和更赋

  C.人口税和附加税D.人口税和田租

  两汉时期,边疆地区各民族发展较快,他们与中原有着不同形式的交往和联系,既有刀光剑影,也有和亲与友爱。

对外交往开始并增多。

据此回答12-17题。

  12张骞与班超出使西域,历史作用的共同点是()

  ①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束缚和奴役

  ②促进了西域和内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③促进了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友好往来

  ④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13汉代“丝绸之路”兴盛的根本原因是()

  A.张骞通西域,使中西交通畅通

  B.西域都护的设置,保护了商旅往来

  C.汉代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14秦汉时期尚未使用铁农具的地区是()

  A.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居住区

  B.西域少数民族居住区

  C.珠江流域少数民族居住区

  D.黄河流域少数民族居住区

  15对秦灭六国的正确评价是()

  A.是新兴地主阶级夺权斗争的胜利

  B.是历史的停滞

  C.是历史的进步

  D.是历史的倒退

  16汉朝中外交往频繁,主要表现在()

  ①张骞通西域

  ②甘英出使大秦

  ③倭奴国遣使来汉

  ④安敦王朝遣使来汉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17两汉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从外国输入中国的物品以奢侈品为主,最能说明这一问题的是()

  A.汉代社会经济发达,重视经济交流

  B.中国受自然条件限制缺乏某些产品

  C.汉朝统治者奢侈腐化

  D.汉朝在对外贸易中不以经济为目的

  秦汉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

这种大发展,是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与升华,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此回答18-20题。

  18下列历史事件不可能被司马迁写入《史记》的是()

  A.晋楚城濮大战

  B.秦始皇巡游天下

  C.汉武帝泰山封禅

  D.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19秦汉时期,我国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①国家的统一

  ②生产的发展

  ③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④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

  C.①②③D.①②④

  20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的重大改进使纸的产量大为增加。

这一改进主要是()

  A.便于携带,使用方便

  B.利用水力,节省人工

  C.器械简单,制作容易

  D.原料易寻,造价低廉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21题13分,22题11分,23题8分,24题8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共13分)

  公元前2世纪前后秦皇、汉武时期汉族王朝统一不久,经济发达,国势强盛,为了保持和巩固已有农耕区的统治范围,向四周开疆拓土,蒙恬、卫青、霍去病数次出兵,远征匈奴,匈奴远遁。

汉族王朝的疆土北面到了河套、阴山,西面到了河西走廊、青海湖边,包括有原为匈奴民族畜牧区的鄂尔多斯高原。

这些地区自然条件属干旱半干旱区,可耕可牧,适宜于半耕半牧。

汉族政权占有这一大片空旷地区以后,大量移民,屯垦戍边,多达数十万、上百万,大大超过原有的匈奴人口。

大批汉民一到便将可耕地尽辟为农耕地。

……自此以后,河套、银川平原、河西走廊的绿洲便成为传统的农耕区。

汉武帝时还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远征大宛,西域诸国纷纷来朝,西汉王朝的势力进拓至新疆地区。

  与此同时汉王朝势力南下,据有了闽、浙、粤原先越人居住的沿海地区,西南控制了西南夷族聚居地,开拓至云贵高原……

  摘自邹逸麟《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

  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征》

  回答:

  

(1)据材料,指出秦汉时期领土开拓的方位和范围,并归纳领土开拓的方式。

  

  

(2)举例说明秦汉如何加强对新拓边疆地区管理。

  (3)秦汉开拓边疆有何积极意义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高帝(汉高祖)自将兵往击之……冒顿纵精兵三十余万围高帝于白登,七日……冒顿遂引兵去。

汉亦引兵罢,使刘敬结和亲之约,……秦宗室翁主(汉代储王之女称翁主),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食物各有数,约为兄弟以和亲,冒顿乃稍止。

  ——引自《汉书》卷94

  材料二至孝文(汉文帝)即位,复修和亲。

……文帝遣宗人女翁主为单于阏氏……孝文十四年,匈奴单于十四万骑入朝那、萧关(均为今甘肃省的古代地名)杀北地都尉印,虏人民畜产甚多,遂兔彭阳(今甘肃镇原),使骑兵烧回中宫,候骑(负责侦察的小股骑兵)至雍甘泉(地名,在今陕西省)。

  材料三(按:

汉武帝时,有人献计伏兵袭击匈奴)汉武帝与大臣商议,韩安国曰:

“高帝围(于)平城七日,乃返位。

无忿怒之心,圣人以天下为度也。

故结和亲,至今为五世利,臣窃以为勿击便。

  ——引自《史纲评要》卷7

  请回答:

  

(1)汉高祖对匈奴采取怎样的政策?

  

(2)汉文帝对匈奴采取怎样的政策?

为什么采取这种政策?

  (3)韩安国怎样认识汉高祖对匈奴的政策的?

他的认识正确吗?

为什么?

  (4)从汉武帝时期西汉的社会状况看,韩安国的建议是否正确?

  (5)有人说: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而二者的基础是经济。

”对吗?

试谈谈你的理解。

  2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剖海内而宗子,封功臣……郡国剧半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据此回答:

汉初设置的地方行政制度与秦朝的有什么不同?

柳宗元的评论是否正确?

请结合史实并从制度的继承性方面谈谈你的认识。

  24司马迁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下编著《史记》的?

《史记》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D3D4B5C6A7D8B9A10C11B12B13C14A15C16C17D18D19A20D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

  

(1)北方:

河套、阴山;

西方:

河西走廊、西域;

东南沿海;

西南云贵高原。

(3分)

  方式:

远征;

移民;

屯垦;

出使交流;

政治控制。

(3分。

答出其中4点即可)

  

(2)秦:

设桂林、南海、象郡管理越族人地区。

  西汉:

设西域都护管理西域地区,保护商旅;

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郡县。

  (3)保护中原农耕文化(或农耕区);

促进边地经济发展;

打通与中亚、西方的陆路交通;

巩固和扩大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4分)22答案:

  

(1)与匈奴和亲,向匈奴贵族奉送物品。

(1分)

  

(2)继续实行和亲政策,因为汉文帝时汉朝国力不强。

  (3)韩安国认为是汉高祖的宽宏大量,这是错误的。

因为汉高祖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是因为战乱之后,汉初经济残破,国力衰弱,无力与匈奴抗衡。

(2分)

  (4)不正确。

到汉武帝时,已粮食丰积,钱财充足,战马众多,战士训练有素,国内政局稳定,具备了大规模反击匈奴的条件。

  (5)正确。

汉初社会十分贫困,汉高祖和汉文帝为缓和与匈奴贵族的矛盾,采取和亲政策。

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

为解决与匈奴的矛盾,汉武帝对匈奴三次大规模用兵,从而安定了北部边郡,巩固了封建国家,因此,“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而二者的基础又是经济。

”(4分)

  23答案:

  

(1)西汉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而秦朝是实行单一的郡县制,这是西汉与秦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主要不同。

  

(2)①柳宗元评述基本正确:

秦朝建立包括郡县制在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基本适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

秦朝之所以很快灭亡,其原因不在制度而在于统治政策即秦的暴政。

刘邦不能全面正确地分析秦亡的原因,把秦朝没有实行分封制也视为秦朝来亡的重要原因,因而他分封同姓王,以保刘家天下。

②汉承秦制,封国制只是一个补充,但它削弱了中央集权,不利于“家天下”的统治。

事实证明,郡县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此后历代主要封建王朝吸取了汉初的教训,基本上没有再实行分封制。

柳宗元充分肯定郡县制维护中央集权的作用,指出“秦制之得亦以明矣”,其观点是正确的。

(8分)

  24答案:

  背景和条件:

适应当时政治的需要。

汉武帝时期实现了大统一以后,需要加强思想统治,以前史书因时间、空间的限制,无法满足当时的要求。

统治者希望在前朝统治者失败的基础上获取经验教训,也希望把自己的政绩让史书留给后世。

(4分)

  特点:

(1)地位突出。

开创了纪传体史书体例、通史体例写史模式。

(2)秉笔直书原则。

敢于揭露暴君、酷吏罪行;

肯定陈胜、吴广起义的作用等。

(3)具有文学性,是传纪文学典范作品。

(4)影响深远,成为历朝编写史书的典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