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32010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三)可燃物多,火灾荷载大。

如可燃材料吊顶、塑料墙布、墙纸、窗帘、地毯、壁毯、挂画及生活用品等,火灾荷载密度一般为35-60kg/m2;

高级宾馆达45-60kg/m2。

(四)消防设施较完善。

绝大部分高层建筑内都设有较完善的消防设施。

如防火分隔设施、安全疏散设施、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消防给水系统、防排烟设备等,为扑救高层建筑火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一)火灾发展速度快。

由于冷热空气温差大,密度差也大,高层建筑又比较高,在“烟囱效应”的作用下,致使烟火、热气流迅速向上升腾,蔓延迅速。

(二)容易形成立体火灾。

房间起火后,烟火先沿吊顶向水平方向扩散,然后下沉向起火楼层的其他房间蔓延。

烟火还沿着各种竖井向上蔓延。

形成趋向水平方向、垂直方向、沿着窗口外墙向上升腾、辐射热通过窗口向邻近建筑物蔓延的立体火灾。

(三)疏散困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一是人员密集,发生火灾时往往人员惊慌、拥挤,易造成踩伤踩死,甚至出现人员跳楼事故;

二是高温、烟气充满建筑物内,能见度降低,易造成被困人员恐慌,增大了安全疏散的难度;

三是烟气、毒气等燃烧产物极易造成人员窒息、中毒死亡。

(四)易形成“玻璃雨”。

有玻璃墙的高层建筑受高温或火焰作用,易造成玻璃幕墙碎裂下落,甚至形成“玻璃雨”,影响战斗行动,破坏水带器材,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四、应急响应机制

(一)辖区力量调度:

灾情发生后,辖区支、大队按照制定的《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调集辖区灭火力量赶赴现场,并提请政府启动重特大灾害事故处置联动预案,调集公安、环保、卫生、气象、供水、供电、城建、武警等相关联动单位参与救援。

(二)协作区域力量调度:

当辖区灭火力量难以扑灭火灾时,支、大队119指挥中心立即请求总队灭火抢险救援指挥中心启动协作区域救援机制。

总队灭火抢险救援指挥中心迅速启动总队《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调集协作区域力量进行增援,并向省政府报告,提请启动海南省重特大灾害事故处置联预案。

(三)跨区域力量调度:

当灾情不断扩大,协作区域增援力量不能控制灾害事故,火场总指挥部立即命令总队灭火救援指挥中心启动《海南省消防部队跨区域增援应急救援预案》,调集跨区域力量进行增援。

(四)跨省增援力量调度:

当跨区域增援力量还不能控制并消灭灾害事故,并有可能扩大灾害事故规模时,由总队灭火救援指挥中心向公安部消防局请求增援。

五、指挥机构

当发生重特大高层建筑火灾时,应成立现场总指挥部,对灾害事故实施统一指挥。

现场总指挥部下设灭火救援组、现场警戒组、通信指挥组、宣传报道组、技术专家组、医疗救护组。

(一)现场总指挥部

总指挥员一人,由到现场的省政府最高领导担任。

副总指挥由省政府秘书长、省公安厅长、省消防总队总队长、市(县)政府领导组成。

其职责是:

1、审批总体灭火救援方案;

2、调动各种灭火救援力量;

3、调动各种灭火救援保障物资和交通工具;

4、发布现场信息。

(二)灭火救援组

组长由消防总队参谋长担任,成员由总队战训处长、增援支队、属地支、大队领导、特勤大队及属地供水、供电、煤气、急救等有关负责同志组成,其职责是:

1、组织进行侦察、营救、灭火等战斗行动的落实;

2、拟定灭火救援实施方案;

3、组织指挥供水、供电、急救等部门的协同作战;

4、发布战斗行动命令。

(三)现场警戒组:

组长由属地市(县)公安局领导担任,成员由交警、巡警、武警支队的领导组成。

主要职责是负责现场的警戒、车辆疏通、治安秩序的维护和保证总指挥部领导的安全。

(四)通信指挥组:

组长由消防总队调度指挥中心主任担任。

成员由电信局有关部门领导、属地通信科科长、参谋组成,其职责是负责现场有线、无线联络,并保障通信畅通。

1、各级指挥部及各救援组织通信器材的配备

现场总指挥部──综合通信指挥车一部,车载通信器材(手提计算机一台、350兆车载转信台一部、手持台五部、传真机一台、备用电源线300米、手提扩音机二台)。

灭火救援组──手持台四部,手提扩音器一部。

属地基地调度室──传真机一台,电话机三部,基地台一部。

现场各工作组──手持台二部。

2、无线通信频率使用规定

现场总指挥部、灭火救援组、增援支(大)队、属地基地调度室之间使用CH1──355.075/365.075(由通信指挥车载转信台提供异频转信)。

现场总指挥部指挥现场各工作组(灭火救援组除外)以及参战的特勤大队用CH2──355.200/365.200

增援支队移动指挥部指挥本部力量,使用本支队频率CHX,其指挥机构设一部电台并入总指挥部CH1。

3、通信的组织

在首长和增援力量未到达救援现场前,通信工作由属地支队负责,调度室的两部电台一部用于与现场联络,一部用于与途中的本部车辆联络。

总队首长和增援力量陆续到达现场,通信工作由总队负责组织,属地支队协助。

增援支、大队的指挥员直接加入CH2通信网。

4、各自的通信任务

(1)与上级指挥部(首长)的通信

除使用有线电话外,还可以用上级配属的电台加入指挥部的网路(如:

公安厅的同频同播网)进行通信。

(2)与所属支、大、中队的通信,组建消防三级网:

一级网(CH1)主要用于保障现场总指挥部与城市消防中心与所属消防支队、大队、中队的固定台之间的联络。

少数各支、大队指挥人员的手持电台也可加入该网。

二级网(CH2)各灭火作战中火场指挥员手持电台之间的联络。

三级网(CH4—CH12)各参战消防中队内部的所有通话。

附:

消防部队350MHZ无线频点使用表

频点

接收(RX)

发送(TX)

CH1

365.075

355.075

CH2

365.200

355.200

CH3(备用)

365.250

355.250

CH4

358.900

CH5

359.100

CH6

359.200

CH7

360.450

CH8

360.700

CH9

359.500

CH10

359.750

CH11

360.750

CH12

361.000

(五)宣传报道组:

组长由总队宣传处处长担任。

成员由属地支队政治处主任及当地新闻、宣传部门的人员组成。

其职责是搞好战前动员,掌握、收集情况,组织现场宣传、鼓动,做好宣传报道。

(六)技术专家组:

组长由总队防火监督部部长担任。

成员由消防、建设设计院和有关方面的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组成。

职责是负责对灭火救援方案进行论证审查,及时解决处理灭火救援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为总指挥部定下决心和实现决心提供科学依据。

(七)医疗救护组:

组长由省卫生局的领导担任。

成员由省卫生局医疗专家、省消防总队门诊部、支队卫生队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

职责是负责现场中毒人员救护、处置等工作。

六、勤务保障

勤务保障由总队、辖区支、大队后勤部门和当地政府组织。

主要任务:

(一)做好灭火器材装备、工具的保障。

(二)火场物资的保障。

(三)灭火剂、油料的保障。

(四)参战人员食宿的保障。

当需要急调用其他省(市、县)的救援物资时,由总队向公安部消防局请示。

七、处置对策

(一)坚持“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救人与其他灭火救援行动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救人与灭火应同步实施,即采用水枪射流扑灭被困人员周围及疏散通道上的火势,驱散烟雾,打通疏散救人通道。

(二)确定进攻起点层。

进攻起点层一般选择在着火层下一层或下二层;

进攻起点层既是进攻的起点,又是前沿指挥所,还是人员、器材集结处。

(三)内攻为主,内外夹攻,上下合击,堵截火势。

首先是充分利用固定消防设施内攻;

其次用水炮消防车、举高消防车等出水,堵截控制从外部窗口、阳台窜出的火焰以及飞火。

力量部署的顺序是先着火层,其次是着火层上层,后是着火层下层。

力量部署数量应是着火层大于着火层上层,着火上层大于着火层下层。

水枪阵地要依托防火、防烟分区,且靠近火点或各种竖向管井开口部位。

八、处置程序

(一)启动固定消防设施,实施自防自救

火灾发生后,单位消防控制室立即启动声光报警信号,提醒有关人员及时疏散,并及时关闭有关部位的防火门、防火卷帘,启动消防泵,开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切断有关部位的非消防电源,接通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灯。

并利用室内消火栓对火灾实施初步控制。

(二)火情侦察

1、主战中队力量到场后:

a.先通过外部观察和询问知情人,迅速了解起火的楼层、被困人员情况;

有无易燃,易爆及贵重物品以及起火单位员工的初战的基本情况。

b.向消防控制室了解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防火门、防火卷帘,火灾事故照明疏散指示灯,以及消防电梯和非消防电梯等设施的运作情况。

及时将侦察情况向指挥员报告。

2、在了解基本情况后,指挥员命令战斗预先展开:

由责任区中队指挥员(增援中队火场指挥员)、战斗班长和火场通信员组成2个侦察小组(每组3人),佩戴空气呼吸器等个人防护装备和侦察器材,在喷雾水枪的掩护下,深入内部进行火场侦察,确定被困人员情况、所处位置及疏散抢救路线和方式;

火势蔓延的途径、燃烧物质性质、火灾范围及进攻路线和堵截阵地。

3、在实施火灾扑救过程中,保持对建筑物进行不间断侦察,防止建筑物因长时间受高温烘烤瘫塌或局部瘫塌造成人员伤亡。

特别是增援部队到场,战斗力量充足的情况下,采取多组侦察小组多角度、全方位进行侦察,确定危险情况下,人员撤离现场路线及相互间联系方式,并用导向绳或其它方式将撤离路线进行准确标示。

(三)现场警戒

责任区中队到达现场后,在进行火情侦察的同时,指挥员根据火灾燃烧情况、所需灭火战斗空间、救援车辆行驶路线等情况及时划分警戒范围(公安交警力量到场后由其负责组织实施),引导疏散受害人员和围观群众,实施车辆管制,维护现场秩序,以保证外围人员安全和灭火救援行动的顺利进行。

(四)营救被困人员

1、稳定被困人员情绪。

主战中队达到现场后,按照“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疏散营救被困人员。

在救援力量不足,人员一时无法全部疏散营救时,可通过应急的广播系统对被困人员喊话、悬挂“不要跳楼,等待救援”标语等方法,稳定被困人员的情绪,防止惊慌、拥挤和跳楼。

2、及时进行疏散营救。

疏散小组佩戴个人防护装备进入火场,在喷雾水枪的掩护下,按照侦察小组所作被困人员所在位置标志,按照先着火层,其次是着火层上层,而后是着火层下层的顺序将被困人员从疏散通道(走廊)、安全出口,经消防电梯、防烟楼梯或者室外疏散楼梯安全疏散至地面;

在条件充许的情况下,可直接利用举高车辆进行营救;

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可铺上救生气垫,防止因跳楼造成人员死亡。

在增援部队到场后,力量充足的情况下,可组织各楼层人员疏散与灭火行动同时进行。

3、在疏散通道已被火势封锁无法打通时,被困人员可暂时进入避难层(间),等待救援。

(五)火场排烟

在消防控制室启动有关部位的防烟、排烟风机和排烟阀等防排烟设施的同时,还应开启着火部位上风方向的下窗和下风方向的上窗,利用风力加速横向排烟。

当在火场烟雾太大,严重影响灭火行动时,应迅速利用喷雾水流、移动排烟设备和破拆排烟等方法加速排烟,以帮助降低火场温度,同时有利于灭火行动的展开。

(六)火场供水

责任区中队到场后,命令单位消防控制室给消防水泵并连接水泵结合器加压,同时通知供水部门加大火灾地区供水管网供水流量和压力,确保火场用水充足;

当利用室内固定给水设施和水泵结合器不能满足火场供水需要时,可通过消防车或消防水泵直接耦合串联供水;

增援车辆应结合现场实际,合理利用附近水源资源,作好参战车辆的供水保障工作,确保整个火场供水不间断。

(七)火灾扑救

1、充分利用高层建筑固定灭火设施进行火灾扑救。

在消防控制室启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同时,战斗人员可乘消防电梯到达着火层上层和下层,通过疏散楼梯至火着层,充分利用室内消火栓进行上下合击,堵截火势,扑救火灾。

2、利用消防车直接供水进行灭火。

利用大功率消防车作为主战车,连接消防水泵或消防车进行耦合供水,沿楼层垂直铺设水带进行灭火。

高喷车到场后,指挥员根据火场风向、火灾燃烧部位、火势大小、交通道路、火场地形等情况,确保停车距离(一般情况下不宜小于25米),迅速确立停车位置,举高喷射水流,堵截控制从外部窗口、阳台窜出的火焰以及飞火,喷射水流尽量选择在火势蔓延方向的前方和两侧。

3、分水器及水枪阵地设置:

当火势只处于某一层时,应将分水器设置于接近燃烧层的楼梯间,当火势发展到几层同时燃烧时,担负下层进攻的战斗小组将分水器设置于下层楼梯间,担负上层进攻的战斗小组将分水器设置于上层楼梯间;

水枪阵地的设置应依托门(窗)口、承重墙、吊顶内外及其它有利地形、地物,在有效保护战斗员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灭火剂的效能。

(八)力量收束

火灾扑灭后,灭火人员对起火部位和构件进行全面细致地检查,消除残火,排除险情和隐患,防止复燃。

火场总指挥员根据火场情况,确定是否有必要留下一部分力量清除阴燃或继续监视火场,并命令部队清点人数和收拾整理器材装备,进行总结讲评后将火场移交有关部门或单位负责人,命令部队归队。

九、火场灭火剂供应

(一)火场可利用的水源:

一是消防栓;

二是消防水箱。

(二)用于火场供水的方式:

1、利用消防水箱供水;

2、利用建筑内部消防水泵向竖管供水;

3、利用水泵接合器向室内管网补充供水;

4、利用登高装置供水;

5、消防车直接供水。

十、注意事项:

(一)消防车辆停靠要避开燃烧部位的正面下方和下风,以防下玻璃等高空坠落物对人员儿装备造成伤害。

(二)所有参战人员均应按各自的分工和任务,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携带好器材和工具,方能投入战斗。

(三)现场指挥部应有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为灭火抢险救援提供技术指导。

(四)进行消防控制室和水泵房时,应向值班人员或工程技术人员了解情况并由他们操作设备。

(五)登高和疏散、抢救人员时应首先使用消防电梯和消防楼梯。

(六)对抢救出来的人员进行登记,做好备案,对受伤人员要及时移交给医疗部门。

(七)利用举高车辆进行救人时,应摸清地面荷载,确保停靠和支腿伸展定位时安全。

(八)垂直供水外墙处水带和分水器必须进行固定和双保险,确保供水安全

(九)扑救带玻璃幕墙的高层建筑火灾时,应防止玻璃幕墙在火焰、高温和水冲击作用下,爆裂,溅落伤人。

(十)初中期火灾室内门窗开启要防止轰燃伤害,在尚未完成人员疏散任务的情况下,决不容许向喷火窗口射水。

(十一)从形成立体式燃烧局面起,两小时后,应充分考虑结构的稳定性,以决定进攻或撤离的总体策略。

(十二)要做好长时间连续作战的准备,疏散救人、灭火、供水等环节都要优先使用固定消防设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