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课例研究的实践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2221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学科课例研究的实践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理学科课例研究的实践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理学科课例研究的实践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理学科课例研究的实践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理学科课例研究的实践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地理学科课例研究的实践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地理学科课例研究的实践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地理学科课例研究的实践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学科课例研究的实践4.docx

《地理学科课例研究的实践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学科课例研究的实践4.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学科课例研究的实践4.docx

地理学科课例研究的实践4

地理学科课例研究的实践

宋颢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北京100035

摘要:

中学地理课例研究实践通过组建团队、确立主题、行为跟进和教学反思四个步骤展开。

通过研究发现,课例研究与以往的研修活动在研究主题、活动目的和活动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课例研究更能做到教、学、做相互融合,期待将这种方式推广深入,以促进中学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

课例研究;地理学科;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对课堂的研究是永恒的课题。

课例研究是研究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它以课例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手段,以行为跟进为目标,专家、研修员和教师组成研究团队,通过课例研究,试图有主题、有目标、有方法、有基点地研究一堂课如何改进[1],而且此过程对于改进其他课堂教学有所启发,是传统研究课的精致化研究。

课例研究的目的是落实课标要求,改进教学行为;通过同伴互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本文通过西城区中学地理课例研究实践,对研修步骤、研修主题、活动目的与内容等进行探讨,以期为地理学科开展和推广课例研究,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参考。

1课例研究的步骤

组建团队是课例研究的起点。

组建团队后,要选好课例内容和研究主题,尤其研究主题的确定十分关键。

围绕主题选择、调整教学内容和策略,予以行为跟进是课例研究的核心。

教学反思成为课例研究的生长点。

1.1组建团队

组建团队是课例研究的起点。

课例研究需要专业研究机构与学校的组织协调,形成研究团队,参与组建团队的成员来源具有多元性。

在市级层次上,外请本领域专家、相关专业的大学教授作为专家引领和指导;在区县级层次上,区研修员作为具体组织研究、引领和指导,并负责组建研究项目组;在学校层次上,学校领导协调和管理,地理教研组支持和参与;在教师层次上,地理专业一线教师是课例研究具体实践和主体授课者。

基于上述思路形成的研究团队,整合了不同层次的优势资源,有利于研究成员之间优势互补,为有序和高效地开展课例研究提供了组织保障。

1.2确立主题

组建团队后,需要选好课例内容和研究主题,特别要明确研究主题。

主题的确定,既要依据课标要求、学科特点和具体内容等,又要让一线教师感到研究的可操作性并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

更为重要的是,主题应当反映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遇到的困惑并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一般地,任课教师和研修员组成研究项目组,共同拟定项目组的研究方案,所有组员一起反复研讨,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最终确定课例研究的主题(表1。

表1西城区六期地理课例研究的主题

Table1Thethemeofsix-sessionlessonstudyingeographyinXichengdistrict

期次教学内容研究主题

1

高中必修模块地理2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2

高中必修模块地理3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探索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3初中地理八年级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初中地理统计图表读图能力有效性研究

4高中必修模块地理3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高中地理课堂设问有效性研究

5高中地理选修模块

区域地理复习课——云南省旅游和旱灾

高中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有效性研究6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

西北地区

初中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有效性研究

课例研究主题确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例研究的主题可预设、可调整。

研究主题具有多样性,根据教学内容和研究团队的讨论,可以预设某一主题。

在研讨过程中,可以进行补充、完善和调整。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预设和调整须在研讨具体教学内容和课标要求时,由研究团队共同确定。

(2研究主题要有可研究的空间和价值。

如何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和应用地理原理的能力是新课程的核心任务之一[2]

课例研究要围绕这一任务,着力突出研究的空间和价值。

什么是案例教学?

案例选取是否合理?

案例使用是否充分?

如何针对案例展开探究活动?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读图能力培养是地理学科能力的重中之重,统计图表都有哪些类型?

读图方法是什么?

如何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学会表达?

什么样的课堂设问层层递进,有思考力度和思维价值?

诸如此类的每期课例研究主题,都具有研究的空间和价值。

(3围绕课例研究主题确定观察点是重要的环节。

在课例研究主题不明朗时,许多任课教师关注点很多,包括如何将课标细化为教学目标?

如何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突出学科主干知识?

如何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章节具体内容来确立重、难点?

如何渗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如何培养地理分析能力?

而确立了研究主题后,课堂观察则围绕主题进行展开,设计有效的观察量表,开始行为跟进。

1.3行为跟进

明确主题后,围绕主题调整教学内容和策略,予以行为跟进是课例研究的核心。

通常依据项目活动方案召开课前会议,选择教学内容,确立研究主题,设计课堂观察量表。

通过授课、课后反思,实施行为跟进,是课例研究有别于一般听评课的关键所在。

具体实施策略如图1[3]

所示。

图1课例研究的具体实施策略

Fig.1Thestrategyoflessonstudy

如第一期课例研究中,实施和经历了三次研讨、三次改进教学的过程。

(1案例选取从覆盖知识到典型深刻。

地理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案例的选择与评价[4]

课堂时间有限,容量有度,面面俱到地覆盖知识点,可能导致每个案例分配时间均衡,容易导致如蜻蜓点水,眼花缭乱,不够深入。

因此,根据教学目标,删减了案例“全球变暖和北京奥运”及“臭氧空洞”,选取了案例“会哭的树”,能较好将地理知识、

原行为阶段

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教学行为新设计阶段关注新理念、新经验的

课例设计

新行为阶段关注学生获得的行为

调整

课例为载体/教师与研究者的合作平台:

理论学习、教学设计、行为反省

改善行为

反思2:

寻找设计与现实

的差距

更新理念

反思1:

寻找自身与他人

的差距

原理应用与思维方法恰当的迁移,可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保留了贴近学生生活,能印证地理原理的案例“大气污染和酸雨”。

(2案例呈现从文字罗列到纲要突出。

第二次课案例呈现,学生们看到的是一份叙述式的案例文字资料,听到的是老师的娓娓道来。

但案例未能引起讨论达到预期效果,讨论深度稍许欠缺。

第三次课案例呈现,学生看到是纲要式的案例资料,所有关键词一目了然,听到的是老师的循循善诱,讨论的深度有所提高(表2。

表2案例“会哭的树”呈现方式对比

Table2Comparisonpresentofthecase“Cryingtree”

时间案例:

“会哭的树”呈现方式

2008.5.13第二次课

中国西双版纳地区位于热带,亚洲的边缘,属热带季风气候,是我国主要的雨林分布地区,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几十年前,这里的原始雨林密密层层,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大肆垦伐雨林种植橡胶,森林被砍伐、烧尽,土壤要深挖、重翻,被烧得黑漆漆的大地被彻底清除,当橡胶种上以后……

2008.5.15第三次课

✧橡胶喜温怕寒,西双版纳属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配合极好,且日照充足。

这里的橡胶亩产、株产都很高。

✧橡胶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国和进口国。

✧近10年来,国际市场橡胶价格直线攀升。

……

(3案例使用从分析现象到探究问题。

从两次课案例设问不难看出:

第二次课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第三次课教师请学生讨论“西双版纳该不该种植橡胶?

”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案例设问体现了必修1自然地理整体性的思路(表3,注重前后知识的衔接和融会贯通[5]

表3案例“会哭的树”设问对比

Table3Comparsionontheraisingquestionofthecase“Cryingtree”

时间案例设问

2008.5.13第二次课

小组探究:

从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的角度,分析西双版纳地区生态破坏的发生及带来的后果。

2008.5.15第三次课

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尝试用结构图体现环境问题的产生:

再如,第三期课例研究纳入了研修活动,注重学校分层(示范校和普通校结合,教师分层(年龄,每个人通过三课两反思做课例研究。

每人开放一次授课过程,欢迎全区同行听评课,反思改进共同组成区级课例研究(表4。

课题是初二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研究主题是初中地理统计图表读图能力有效性研究。

课后反思围绕读图的有效性和观察量表的实用性研讨、评议。

表4柱状统计图设问改进

Table4Improvingondesigningquestionofcolumnarstatisticalfigure

授课时间与学校

课堂设问

人类活动

2009.4.213中1.本区各国主要出口的商品是工业原料,还是工业制成品?

2.各国主要出口的商品是什么,主要出口商品占出口总额的百分比?

3.出口商品构成上的共同点?

2009.4.9四中1.如何读这幅图?

2.这些产品的共同点?

3.这些国家出口商品构成的共同点?

4.请把刚才分析的特点总结一下。

2009.4.1631中1.这些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是什么?

它们各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的百分比是多少?

2.图中各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有几种?

他们在加工程度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3.这些产品出口最多(最少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的百分比是多少?

归纳这些国家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4.这些国家现在这种经济模式我们就叫单一商品经济。

那你知道什么是单一商品经济吗?

5.这个地区为什么会形成单一商品经济,你能从其它学科的角度来说一说吗?

1.4教学反思

每一期的课例研究,通过不断研讨、行为跟进,无论是研究者、授课者、组织者、参与者还是旁观者,每个人都有所获。

如前两期研究团队对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有了深入认识,

什么是好的案例?

什么是有效的讨论?

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及作用?

三期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如何设计有效的观察量表?

如何实施前测、后测?

什么样图表有效?

如何指导学生读图等。

教学反思具有多元性。

参与者不仅可以围绕研究主题不断反思,而且还会有额外的收获。

特别是在不断地讨论过程中,团队的参与者表述各自的见解,多种思想火花的碰撞,能出现不少创新性的真知灼见。

另外,教师在职学习的形式不断革新与多样化,课例研究的教学反思也是教师在职学习和专业发展的宝贵机会。

2对课例研究的认识与思考

课例研究的过程是问题不断聚焦、不断细化的过程,同时也是转变观念、落实课标、反思教学的过程。

课堂观察和评价始终关注学生的视角[6],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开展的课例研究,也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7]。

因而也是关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真正习得、以学定教的过程。

同时,对一位教师教学行为的跟进过程,也是整个团队共同提高实践智慧的过程。

通过实践探索和提炼,课例研究与以往的传统研究课存在诸多差异(表5。

表5课例研究与传统研究课对比

Table5Comparsionontraditionalresearchclassandlessonstudy

比较项目课例研究传统研究课

研究主题明确不明确

活动目的改进课堂教与学、追求内在价值示范或评比

活动内容就课论道就课论课

活动形式课堂观察听评课

组织形式团队合作授课教师“单兵作战”

活动时间较长、连续追踪较短、单次活动

评课特点将师生活动分解为一个个观察点进行有

效观察,围绕主题评价

整体观察、综合评价

关注对象学生“学”的状态教师“教”的行为

判断依据定量与定性的观察量表基于印象和以往经验

利益关系研究者与被研究者是平等互利、互相学

习的以双赢为目的共同体评课者与授课教师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关系

通过归纳和剖析上述课例研究,可以发现课例研究的突出特点有:

(1明确研究主题。

从研究过程来讲,课例研究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研究主题开展,环环相扣。

首先,抓住教学设计中的关键性事件,确立研究主题;其次,围绕主题,根据课例预设的目标和策略,通过专家引领及同伴互助,进行课前研讨说课;第三,授课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听课者依据主题选用恰当的课堂观察技术,有针对性地观课;最后,通过比较课例的预设与教学的生成,以及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效果,围绕主题进行自我反思,并组织同行和专家评课,通过行为跟进,完善课例。

与传统研究课注重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相比,课例研究更注重专题深化,围绕研究主题,开展课例研究。

(2形成团队合力。

从参与人员来讲,课例研究强调组建合理、高效的研究团队。

研究团队基本上由三部分人员组成:

专家(高校研究人员等、学科研修员和一线教师。

这种团队构成模式,充分发挥了三方各自的优势,打破了专业研究人员与教师之间的鸿沟,实现了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个人反思的有效结合,避免了教师同水平的简单重复。

(3重视PCK研究。

从研究内容来讲,课例研究重视对PCK(学科教学知识的研究。

21世纪以来,课例研究更加关注研究过程。

课例研究从原行为阶段(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教学行为,到新设计阶段(关注新理念、新经验的课例设计,再到新行为阶段(关注学生获得的行为调整的行为跟进过程,研究的主体正是PCK的完整过程。

(4多元评价课堂。

从课堂评价来讲,课例研究在关注教师教的同时,更为关注学生习得。

常规课堂教学评价虽然力图基于学生的学习来评价课堂教学,但是由于教育技术的缺乏而难以实现[8]。

课例研究中采用课堂观察技术,使用课堂观察量表,通过对师生活动有效的观察而改进教学行为。

(5实现研修一体。

从研修角度来讲,课例研究将日常教学与教研、培训融于一体,倡导平等、民主的研修文化。

常规教研方式重实践经验,欠理论提升。

课例研究关注教师的实践经验,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契合。

常规教研方式中教师被动地表面参与居多,而课例研究则非常重视教师主动地深度参与。

在课例研究中,研究团队成员为了教学行为的改进而研究,在真实的课堂上开展研究,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学的过程,也是培训的过程。

教师既是被培训者,也是培训者。

教师自身参与研究,成为主要研究者,外来研究者是合作伙伴。

培训的内容是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下动态生成的,可能无法准确预设。

培训的过程不是培训者对被培训者的单向传授,而是依赖于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之间的互动。

研究结果的获得,不仅取决于专家水平,更需要团队形成合力,共同得出最终成果。

因而形成平等、民主的研修文化。

3结论

课例研究是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集体备课选择主题、实践探索课堂观察、评课分析与行为改进的过程,包括组建团队、确立主题、行为跟进、教学反思等环节。

课例研究明显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研修活动。

在课例研究中,研究者、授课者、组织者、参与者、旁观者细于留心,勤于反思,勇于探究,善于积累,乐于交流,共同成长,做中教,做中学,更在做中改进。

教、学、做三者的有机融合,学中悟,学有所获,做而不求。

期待这种研修方式能够不断推广深入,成为区县、学校、教研组工作的常态研修,促使学校和教研组成为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

主要参考文献

[1]杨玉东.课例研究的国际动向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7(3.

[2]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王洁,顾泠沅.行动教育——教师在职学习的范式革新[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陈澄.地理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

江苏教育出版,2005.

*致谢:

衷心感谢张素娟、齐渝华、周卫、王民、丁博敏、夏芳、李京燕、康星、澳琳、胡静、祁伟、赵丽娟、李晓冉、张维四、孙丽雯、曹彤、孙晶、相玉德、蒋芸、朱海燕等老师。

[6][7][8]陈瑶.课堂观察指导[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CleaFernandez,MakotoYoshida著;马晓梅,邓小玲译.课例研究[M].河北:

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段玉山.地理新课课程教学方法[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searchonPracticeofLessonStudyinGeographyTeachingSONGHao100034(EducationandTrainingInstituteofXichengDistrict,BeijingAbstract:

Thelessonstudyingeographywasconductedthroughorganizingteam,determiningtheme,followingactivities,rethinkingeducation.Itfindsthattherearedifferencesbetweenthelessoncaseandpre-existingresearch&teachingactivitiesintheaspectssuchastheme,object,contentandsoon.Itsuggeststhatthelessoncasehasbetterperformanceofunifyingteaching,learningandpractice.Inordertoimprovetheteachers’professionskill,thisstudyshouldbepopularized.Keywords:

Lessonstudy;Geography;Curriculumrefor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