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教案1岳麓版必修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2223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教案1岳麓版必修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教案1岳麓版必修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教案1岳麓版必修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教案1岳麓版必修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教案1岳麓版必修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教案1岳麓版必修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教案1岳麓版必修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教案1岳麓版必修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教案1岳麓版必修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教案1岳麓版必修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教案1岳麓版必修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教案1岳麓版必修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教案1岳麓版必修一.docx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教案1岳麓版必修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教案1岳麓版必修一.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教案1岳麓版必修一.docx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教案1岳麓版必修一

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的学习要点是“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宗源于夏、商,分封起自西周。

本课故此从夏、商讲起,但重点在西周。

第一目重点介绍商朝以“服”为核心的“内外服联盟”政治制度的建立;第二目“封邦建国”,讲西周在商朝“服”,制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分封制度”;第三目“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讲西周以血缘为纽带并与分封制密切结合的宗法制度。

本单元 内容以中央集权制度为核心,介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变。

即:

一、以血缘纽带维系的宗法分封制向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转变;二、中央集权和专制皇制权的不断强化。

其中第1课主要进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这两种制度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生分析

 本课程是在高一年级开设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一些相关内容,对教材中的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建构能力,思维活跃,表现欲强。

但对模块式教学比较生疏,对问题的探究尚缺乏系统认识,对问题的理解有时容易偏激。

教学目标 

一、基本知识:

熟悉商、周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

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

1.归纳商代内服、外服制度的内容,以及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作用与影响,初步了解阅读与归纳历史材料的方法。

2.简要比较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与商朝的内服、外服制度的不同及其利弊,学习研究历史问题的方法。

3.组成学习小组,分别收集夏商周的建立及三个朝代,创建人的故事、考古勘察的报道等,培养对历史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夏、商、周三个朝代政治体制的变化情况,认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应用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上政治体制的变革。

2.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的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力,自豪感。

认识到分封制的实行不仅是国家统治的需要,也是古人政治智慧的体现,;认识到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源源流长的文明古国,并且正确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难点:

商代的内服、外服制度;周礼与周朝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式

  学生自主学习一发现问题一自主或小组合作探究问题一教师引导、解决问题一延伸问题一课下探究、研讨。

教学用具

  采用制作POWERPO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1.各学习小组通过在网络、书籍、报刊、杂志、光盘、电视等媒体上的搜索和浏览,找到与夏、商、周有关的特别是与这一时期政治制度有关的资料。

  2.阅读本课教材的内容

3.分类和整理搜集到有关史实。

  4.思考课后解析与探究。

(二)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导入1:

在四大文明古国里,中国是唯一五千年文明传承没有中断的,但是对于远古的历史,我们只是从史书上得来,在以前,中国历史上最早有确切纪年是在公元前841年的国人暴动,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那么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的建立到前841年这一千多年是怎样更替的?

中华文明五千年是否有足够的证据来说明?

这对中国史学界是一个考验,甚至有外国史学家不承认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我们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1996年开始,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和测年技术等领域的4名首席科学家,带领44个课题组的200多名专家,经过4年多的时间,使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多学科联合攻关的研究项目——夏、商、周断代史研究工程取得重大成果,什么叫“夏商周断代工程”呢?

简而言之,即把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每朝每代帝王的年代断清楚。

同学们知道这项伟大工程使我国确切的历史年代往前推了多少年吗?

从2800多年推到4000多年前。

这项工程进一步证实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解决了历史的悬疑问题。

历史的发展也是与科学技术发展相关的,例如在民国初年,我国考古学的严重落后,至使华夏文明的起源都有东来说,西进说等众说纷纭。

你想了解夏商周的具体年代吗?

你想知道四千多年年我国国家机器是怎样运作的吗?

可以说,中国古代国家机器运作的制度——政治制度的核心是中央集权制。

那么夏商周的国家运作机制是什么呢?

著名的史学家钱穆说我们中国人是政治的天才,“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

直到今天,我们得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品,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有许多优良的部分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我们不能一谈到封建制度就觉得不如西方的民主制度,其实中国的考试选官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后传入西方各国;户口调查制度,中国自周代以下,直到清代初期,都有户口调查一项;文武分职,军人不干政的制度,在中国又是古已有之,亦属中国旧制中一项优良的传统;宗教信仰,政教分离,又是自古已然,并亦极少有因民间信仰冲突而酿成宗教战争的。

导入2:

同学们,你们的回老家的时候有没有去过祠堂,清明节有没有在祠堂参加过祭祖活动,如果有同学参加过请你介绍一下有关的情况。

(同学介绍)那么皇帝祭祖则是在课本上见到的插图太庙。

那从什么时候中国开始有这样的活动呢?

(夏商周)那我们今天就是要学习有关的政治制度。

导入3:

师: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遗产继承吗?

有谁知道遗产继承的一般顺序是什么?

 

生:

(略)

师:

一般而言,除了遗嘱外,遗产继承的顺序是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来进行的。

那为什么一定要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决定继承顺序?

这与历史有没有关系?

此外,既然个人财产可以作为遗产来继承,那么当国家成为财产后可不可以继承呢?

这样的继承关系又是怎样的?

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古代中国是何时开始“家天下”?

一代又一代的君主又是如何统治和管理属于自己的“天下”?

通过探讨,不是仅仅希望各位同学记住书本上的知识点,而是要通过探讨来研究一下为什么会形成如此特点的政治制度?

这种政治制度是否又适应社会发展潮流?

不过,今天这节课我们探讨的问题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内容和特点,即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导言4:

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我国早期的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形成夏、商、周三代政治格局。

随着秦朝统一的完成,宗法制、分封制又被中央集权制度所取代。

事实证明,一个旧制度的破坏和一个新制度的确立,都需要经过许多的坎坷和曲折。

那么我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演变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呢?

(三)教学结构

  一、夏商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

 1.夏朝的政治制度

 2.商朝的内外服联盟

 3.王权与神权

  二、封邦建国

 1.西周的建立

 2.分封制的确立与结果

  三、以嫡长了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1.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2.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礼乐制度

(四)师生互动

一、夏商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

课堂设问一:

相传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是通过民主推选产生的。

这种方式被称做什么?

提示:

古代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方法称做禅让。

•(演示)“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含义,老子以“水”喻道,“上善若水”。

治水与政治在中国远古时期甚至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不同地域的人类因水而发生了普遍联系,至今在全国各地很多地方都流传着大禹治水的故事。

图1:

大禹治水图;图2:

戴冠冕的夏禹;读图,请思考:

根据图1、图2,大禹的身份和地位发生了哪些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呢?

这些变化对后来启的王位有无影响呢?

•(演示)禹死后,启及其支持者杀死益,启建立夏朝。

早在原始宗教时期,古代中国就有了一次政治干预宗教发展的先例,部落联盟首长成为最高祭司,垄断了祭天神的特权。

由此我们看出,在神话、宗教、哲学、政治四大结构在整个民族文化所占有份量的比较中,古代希腊是众神的天空,古代印度是宗教的天空,古代中国却是政治的天空。

  课堂设问二:

夏、商两代各建立于什么时期?

其政治制度各有什么特点?

  提示:

夏代约建立一公元闪2070年,已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公共权力一般是指由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先例的权力),但还保留着氏族社会的许多特点,如最高统治者称为“后”(当初的意思是生育,亦有祖先的意思),以祖宗的身份来行使统治权力、号令各个部族,表明它刚刚从氏族社会组织中脱胎出来,还带有氏族社会组织的痕迹。

  商王朝大约建立于公元前1600年,是一个以商部落为中心的方国联盟,主要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

  课堂设问三:

什么是方国联盟?

什么是内服、外服?

商王靠什么来强化自己的权力?

  提示:

远古时期,人们把活动在一定区域、血缘纽带牢固的部族集团称为方国,若干个方国联合起来组成方国联盟。

  “服”的本意是指服事天子,内服、外服是指不同部族活动的区域。

这里的所谓内服,是指聚集在国王周围的官吏;外服的指臣服于王朝的地方诸侯。

在某种程度上,“外服具有一定的地方行政区划的性质,与王朝直接控制的地区共同构成国家的地方政权,这种地方行政区划体制称为“服制”。

地方诸侯根据与王朝关系的远近,形成不太牢固的臣服和贡纳关系。

“外服”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不完全相同的,臣服于商族的部落,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商王的中心地位。

臣服只是在商王强大的军事征服下才结成的一种臣属关系。

  另外,商王还依靠神权来强化王权。

  正因为方国只是在商五强大的军事征服下才与之结成臣属关系,方国的服从与否随着中央力量的强弱而变化的,所以商王还不得不依靠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以此加强控制方国联盟的能力。

夏、商两代政治制度如此,周代又如何呢?

 也可以随堂灵活多样提问题:

僻如请考虑几个问题:

 

1、 假设你是商朝国王,你对本族部落和对其它部落小方国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维护自己的王权?

(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就是商内部区域的管理制度,外服就是其他方国的管理制度。

 2、 商与其他方国是什么关系?

(从殷卜辞反映的情况看,殷王国与其他方国之间的关系具有两重特征:

一方面是相互平等关系“比”,另一方面殷王国又凌驾于其他方国之上“令”,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方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商王可以要其他方国交贡物,巡狩盟国,促裁争端,惩罚方国。

控制力是有限的,方国有很大的自主权,有时还会发生战争。

 3、 为什么商朝充满神权色彩?

(体现了当时人们对自然征服的有限。

殷人在当时是一个进步的氏族,其他方国还在图腾信仰的时候,殷人就有了祖先的宗教,依靠这种信仰的主观因素,殷人全族出征,常战胜了方、土方、马方等部落,因此,祖先神显然比动植物图腾的旗帜是更有力的观念武器。

殷王是占卜的主体,也是庙祭活动的主体。

王既是人,也是神,是方国联盟的首领,又是群巫之长。

以神支配人,以神权强化王权,神权和王权合二为一就是商朝的政治制度的特点。

 4、 现在让时间老人把我们带回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假如当时河水泛滥,良田被毁,饥民如潮,商王心急如焚,而你又是当时的一名官员,请你设计一句在早朝时的对白或一个动作。

由学生各抒已见

、   

   二、封邦建国

  1.西周的建立

  情境营造:

用西周镐京沪京遗址的照片和周公的画像等图像营造下种情境。

  课堂设问一:

西周由何人建立于何时?

都城在哪里?

提示: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了殷商,建立周朝,都镐京,史称西周。

课堂设问二:

西周的政治制度系由何人制定?

由哪几部分组成?

提示:

西周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分封制、宗法制和起维系作用的礼乐制度。

它是执政的周公修改了商王朝的内外服制度而制定的。

课堂设问三:

大家有没有看过《封神榜》,在这部小说或者说电视剧中讲述的是周灭商的故事,那一个强大的周朝建立以后,如果让你来治理怎么进行?

当时没有先进的联系和交通工具,你可以做什么?

2.分封制的确立与结果

课堂设问:

什么是分封制?

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西周都分封哪些人去做诸侯?

西周的诸侯国与商王朝的方国有何不同?

提示:

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周王室将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封赐给臣下,广建子国,用以拱卫周王室。

受封的主要是亲族、功臣、先代贵族等。

西周的封国与王室的关系 比商代方国密切,臣属关系更加明确,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统治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巩固了统治,但没有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为解决矛盾,西周又实行了分封与宗法相结合的制度。

设计意图:

关于西周的分封制的内容是本课的重点,可将问题分解细化,使学生对分封制能有一较完整的了解。

后一个问题是教材自我测评里有的,在这里让学生进行比较,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接受。

 也可以随堂灵活多样提问题:

僻如请考虑几个问题:

1、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分封的目的是巩固周王室的权力,一是要“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二是要防止商的遗族叛乱,三是要适应人口不断发展、疆域不断扩大的需求。

 2、如果我是周王,我该怎样进行分封呢?

受分封者的获得的好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是什么?

(周邦取得“共主”地位之后,迅即与既存的方国确立了联盟关系,后人将此一过程称为“褒封”。

《史记·周本纪》说: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当时,这样的方国极多,可见,所谓“褒封”不过是周王以天下共主的名义,与既存的异姓方国建立一种名分关系,组成新的方国联盟。

分封异性功臣贵族是为了奖赏其功勋,并使其继续为巩固统治效力;分封先代帝王后裔是利用先代帝王的名望维护社会稳定。

如果周王只分封异姓邦国,那便与商代没有两样了,他们的区别在于,与此同时,周王还“封建”了一批同姓邦国。

周人为什么分封同姓方国?

传统的说法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分封也与部族人口的不断衍生相关。

)(内容:

周王授予一定的土地和人民;诸侯要要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交纳贡赋,朝觐述职;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要继续分封。

3、 分封制的作用有哪些?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开疆拓土,开成对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

 4、 (选择)分封制有哪些局限性?

(在分封制下,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对大的独立性。

诸侯掌握了封疆内的用人、行政、军事、财政大权,使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壮大。

随着诸侯与周王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转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是必然结果。

 看图阅读“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回答问题:

烽火台是古代战时传递战报、调兵的军事设施。

史载西周末年,周幽王娶了一位貌若天仙的女子名曰褒姒(sì)。

可遗憾的是褒姒自进宫以后从未开言一笑,于是周幽王便采纳了奸臣虢(guó)石父的计谋,无故点燃烽火台狼烟,引得四方诸侯前来救驾。

当众诸侯汗流浃背赶来时,见到的却是烽火台上的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于是愤然离去。

这时,褒姒看见众臣属的狼狈样,果真“扑哧”一声笑了。

为此,周幽王大大奖励了虢石父。

公元前771年,犬戎入侵西周。

当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企图招集兵马时,却无人来救,都城镐(hào)京沦陷,周幽王被杀于骊山(陕西临潼附近)。

自此,历时长达二百七十多年的西周灭亡了,从而留下一个“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

请回答:

①周幽王为何知道烽火点燃,诸侯必至?

②上述现象反映了西周社会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

③你认为西周的灭亡与其政治制度间存在何种关系?

参考提示:

①因为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王政令,必须对周王承担各种义务——如派兵戍守王畿或随王出征,交纳各种贡赋等。

②反映了西周分封制具有的权利与义务统一的特点。

③西周的灭亡与其政治制度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西周末年,王室的衰微与诸侯势力的膨胀;但根本原因是周幽王的政治腐败。

三、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1.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课堂设问:

什么是宗法制?

什么是大宗、小宗?

宗法制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呢?

提示:

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至周代逐渐完备。

周王自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称为大宗。

其余庶子有的被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职位亦由嫡长子继承。

后世地主阶级长期利用这种制度,以巩固政权、神权、夫权。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的核心。

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为了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周朝还制定了礼乐制度,称为周礼。

2.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礼乐制度

课堂设问一:

什么是礼乐制度?

它是由谁制定的?

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

礼泛指宗法等级制度的各种典章、规则、礼节、仪式;乐指音乐、舞蹈、歌咏等。

它是由周公制定的。

前者的意义与作用在于使贵贱有等,各安其分;后者的作用在于上下“和同”。

不同等级、身份的人要遵循不同的礼乐制度,但可以共同欣赏,以使上下“和同”。

课堂设问二:

西周的分封制度、宗法制度和乐制度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提示:

分封制是西周巩固政权的重大政治措施,它将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分封至各地,建立侯国,目的是“封邦建国,以屏宗周”;受封者必须对周王尽各种义务,并受周王控制。

宗法制是与分封制紧紧糅合在一起的以血缘、姻亲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嫡长子继承制使周天子世代皆为大宗,为所有诸侯国政治上的共主。

宗法和政权实际合二为一。

为维系宗法分封制度,周公又制定一套完整、严格的等级礼仪制度,作为各级贵族必须遵从的生活准则,谁也不得逾越。

分封制度、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三者互为表里,紧密相连,显示了周朝政治制度的成熟。

也可以随堂灵活多样提问题:

僻如请考虑几个问题:

1、西周为什么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

(解决贵族之间的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宗法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嫡长子继承制)

3、结合课本11页的大宗小宗树状示意图解释大宗、小宗。

4、宗法制度的作用是什么?

(确立一整套分配与继承制度,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强化王权,家国一体。

5、归纳说明宗法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什么关系?

(在周代,周天子(周王)为天下共主(中央最高领导人),王位(最高权力)由嫡长子继承,世为天下大宗,是同姓族的最高家长。

其庶子被封为诸侯,爵位亦由嫡长子继承,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以国名等为氏。

诸侯之庶子被封为大夫,亦由嫡长子继承其位,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族内为大宗,以官名、辈份、采邑名为氏。

大夫与士的宗法关系同上。

各级嫡长子都称为本家族的宗子,掌管全族的财权和祭祀,管理本族成员,统治领地内人民。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6、 宗法制怎样来维护?

(贡赋与礼乐制度。

 7、讨论:

西周的封国和商代的方国有何不同?

 最后通过学习这些早期的政治制度,请同学们归纳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早期的政治制度既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又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同时早期的政治制度有继承性和发展性)

考一考:

西周时期,一个诸侯王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他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

数十年后,这位诸侯王死去,请问他的王位和家业应该由谁继承?

如果是现在,这位诸侯王的遗产又该怎样划分?

(答案:

小儿子)

对宗法制度的评价:

1、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2、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3、但是,宗法血缘关系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央与地方的隶属关系,血缘关系经几代后就会逐渐疏远,封国的实力一旦强大起来,中央的控制效果必然减弱。

课后探究:

材料1:

2003年,一位教授在一次讲座时说:

“德国教师来到会场,都大大方方先往前排和中间坐,中国教师到会场大多畏缩地先往偏僻角落。

”请从宗法礼乐制度等方面解释这一现象。

材料2(图片)海归人士情钟汉婚周制婚礼尽显高贵;一场汉族传统周制风格婚礼在北京举行。

周制婚礼以神圣典雅为基调,传统的玄纁色系布景、恢弘的编钟古乐、古朴别致的铜灯门楼,令在场的三百多名宾客深深为之吸引。

材料3(图片)展示北京奥运会开幕典礼:

图景1先秦礼乐文明经历代沿革,具体内容有变而主旨不变。

摒弃旧礼中的贵贱之分,汲取礼乐文明的秩序、和谐理念,对于中国,对于世界,都具有现实意义。

图景2周公与孔子以礼乐为解说对象,着力彰显礼乐文明的精义,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

中国礼乐文明的秩序与和谐理念,是通过人文奥运奉献给世界的一份富有价值的思想,它将展示中华文化的东方神韵,并向世界传递中国人民维护和平,与各国人民共同发展的美好心愿。

图景3缶为中国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

图为2008名演员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击缶而歌,欢迎来自全世界的朋友。

图景4礼乐中的乐舞则类似现在的体操,人们在音乐中且歌且舞,行进跳跃,从而追求躯体与灵魂的和谐,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

图景5礼乐的表达需要有一定的形式,古代的“乐”是歌乐舞三位一体的,欣赏盛美的仪式并不只是为了满足耳目之欢,更重要的是要体会礼乐文明引领人向善的本义。

图景6乐教有陶冶心性,使人快乐安宁,生命长久之功。

因此,孔子要求人们要听雅乐,远淫音。

“礼”、“乐”相提并论,就是因二者之结合,能起到平衡与调和的作用。

问答:

看了上述图景你对待中国传统的礼乐制度有什么样新认识?

课后探究答案:

历史发展至今,宗法制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观念依然浓厚。

宗法制在历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

结合材料,请你分析一下它在当今社会现实中的积极和消极表现。

教学总结

西周的地分封制度,在当时对巩固国家政权、扩大经济范围,都起子重大作用,发挥了显著效能。

但作为早期政治制度,它其无法避免的弱点和弊端。

到西周末年,这套制度就出现了问题。

下一节课我们再研究有关内容。

巩固训练

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主要原因是(C  )

A.家天下局面的出现   B.国家机器的发展需要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历史人物的个人能力

2.商朝初年的伊尹辅佐商汤灭夏,拥有参与商王决策的权力,商朝末年的姬昌是西部方国首领,请问伊尹和周文王最可能被商王赐予什么官名( C )

A.师、侯   B.卿士、王

C.相、伯   D.师、伯

3.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D)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敌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4、下列对分封制表述不准确的是

①收封者有王族、功臣两类

②受封者获得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③周武王实行分封制,周公旦继续推行分封

④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在分封

A、①B、①③C、①④D、②③

5.下列对“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理解正确的表述是(  B)

A.西周采取分封诸侯的办法建立了封建制度

B.实行分封制是为了建立军事屏障拱卫王室

C.分封的对象局限在周王室的宗族姻亲范围

D.分封诸侯削弱了西周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权

6.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C)

A.周天子失去军事力量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

C.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

9、对于春秋时期发生的“楚王问鼎”事件,正确的认识是:

A

①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②春秋时期,周王的权威地位日益衰微

③春秋时期,分封制受到冲击,难以维系④春秋时期,社会统治秩序发生动荡变化

A、①②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