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基础与写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2289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词的基础与写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词的基础与写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词的基础与写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词的基础与写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词的基础与写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词的基础与写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词的基础与写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词的基础与写法.docx

《词的基础与写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词的基础与写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词的基础与写法.docx

词的基础与写法

词的基础与写法

词的基础与写法

梦江南

诗词格律

作者:

王力

词的押韵,平仄,对仗,与词谱等(总结为词的基础)和词的写法。

要提醒大家,学习古典诗词关键还是在于自己去努力,丰富自己的内涵。

我给大家讲的都是一些比较基础性的东西,和一些我自己写诗词的一些经验。

道路是人走出来的,要想学有所获,不管有多难,必须要走自己的路。

大家不要把一切希望都寄托于老师身上,老师的学识也是有限的。

秋风一直以来都在说:

“友亦为师,师亦为友”,你们应该把“大众”作为你们的老师,取长补短,完善自己。

秋风老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关键在于你们自己去探索自己的“道路”。

闲话少说,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词的基础与写法》。

一,词的“基础”

之所以把“基础”打栓引号,是因为它并不是完整的。

上周的上周我们讲了词的入门基础,也属于基础一类,今晚算是补充也算延伸扩展吧。

1,词的押韵

词韵历来没有正式规定。

宋人一般根据当时的实际语音用韵,后人归纳编纂成书,就成为了词韵,其中比较通行的是戈载的《词林正韵》。

 

《词林正韵》分词韵19部,其中舒声(包括平上去)14部,入声5部,大致根据《平水韵》106部归并而成。

从诗韵106部到词韵的19部,可见词韵要比诗韵宽的多。

词韵与诗韵有很大不同,即平上去可以通押,而这并不意味填词是平上去可以随意而互押,具体怎样互押当然要根据词调来定。

词的押韵方式大概有三种:

一是一韵到底,比如《沁园春》、《木兰花》、《喝火令》等等,这种押韵方式是词中最常见的,秋风认为也是写一首好比较好的押韵方式

二是同部平仄互押,比如《西江月》等,这种押韵方式词中也比较少见;三是平仄换韵,比如《菩萨满》、《减字木兰花》、《清平乐》、《更漏子》等,这种押韵方式是比较常见的。

2,词的平仄

与近体诗相比,词的平仄有两点不一样:

第一是,有些地方,词的平仄比近体诗更加严格。

近体诗中有些地方可平可仄,比如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的第一、第三字,但是在同样的句式当中有的词牌确实不通的,比如柳永《雨霖铃》下片“多情自古伤离别”。

此外词的仄声有时还分上声、去声,这也比近体诗更严格。

第二是,近体诗一句之内总是平仄两两相间的,符合这样的规则的句子叫律句。

但是词中除了用这种平仄相间的句子外,还有很多不符合规则的叠平或叠仄的句子,比如“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等等,这样的句子叫拗句。

从这一点看词的平仄又不如近体诗规整了。

词的平仄格式不容易记住,大家要学习只能靠熟读一些前人的名作(有条件者可以根据词谱填词),按照格式填词。

3,词的对仗

词的对仗与近体诗不尽相同。

(1)近体诗的对仗是诗律要求,而词的对仗有相对固定的,也有可以用对仗的,可以不用对仗的。

相对固定的对仗,比如苏轼的《西江月》上下片两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又如《浣溪沙》下片前两句(晏殊的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回来”,秦观的词“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一类较为固定的对仗不多见到。

可以用对仗的,可以不用对仗的。

例如水调歌头上下片头两句(苏轼的词《中秋》“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没有用对仗;而张孝祥《金山观月》“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河摇动”,用对仗。

又如《沁园春》上片2,3句毛主席的《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对仗的;而他的《长沙》在同一位置则是“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没有用到对仗。

又如《红楼梦》第七十回薛宝钗的你《临江仙》柳絮词,上片末两句做”几曾随水逝,岂必委芳尘”,是对仗的;下片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又没有用对仗。

毛泽东赠丁玲的《临江仙》恰好相反。

上片“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下片末两句“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又用了对仗。

尽管如此,词的对仗还是有一定的习惯的。

一般说来,上下片起首两句如果字数相同,那么常常要用对仗。

比如秦观《踏沙行.郴州旅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又如梅晓臣《苏幕遮》的“露堤平,烟野杳”和“接长亭,迷远道”。

(2)近体诗的对仗要求平仄相对,词却不一定。

词的对仗有两种:

一是律诗形式,即平仄相对,如上面所举《西江月》《临江仙》《踏沙行》中的例子。

另一种是非律诗形式的,即平仄不完全相对,甚至完全相同。

比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是“平仄平平,仄仄仄平”。

又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左牵黄,右擒苍”,上下片都是“仄平平”;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上下都是“仄(或平)仄平平平仄”。

(3)近体诗的对仗避免同字相对,词则不然。

词的对仗可以同字相对。

如上面所举例子“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同了“里”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就同了“有”字。

又如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同了“江”字,李清照的《一剪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4,词的词谱

词谱本是指音乐曲谱,后演变为格律形式,即各个词牌的字数,平仄,韵脚,句读,段落等等。

我们这里指的是最后一种含义。

当词乐盛行的时候,词的作者按曲谱填词,根本不需要词谱,词谱的出现,是在词乐衰亡以后,后人将各种词谱收集到一起编纂成的,这种赚书就叫做词谱。

清末以来比较有影响的有:

《词律》,清万树撰,后经过杜文澜、徐立本校勘,共800多个词调、1900多体。

比较完整的是清朝康熙年间陈妍敬、王奕清等峰值编纂的《词谱》(又名《钦定词谱》),收826个词调、2306种体。

另外还有清代舒梦兰编纂的《白香词谱》,收100词调,适合初学者学习。

5,词调与词牌的关系

关于词调与词牌的关系,应该注意同调异名,异调同名和异调同体三种情况。

同调异名即同一词调有不同的词牌名,比如《卜算子》又名《白尺楼》《楚天谣》《眉峰碧》《缺月挂疏桐》等;《贺新郎》又名《金缕衣》、《金缕词》、《金缕歌》、《风敲竹》、《貂裘换酒》《雪月江山夜》等。

异调同名恰好与其相反,比如《卖花生》既是《浪淘沙》的别名,又是《谢池春》的别名;《子夜歌》既是一个词调的本名又是《忆秦娥》和《菩萨蛮》的别名。

异调同体是一个词调有几种别体,如《满芳庭》这个词牌,《钦定词谱》以晏几道的作品为正格,又列出了周邦彦、黄公度、程垓、赵长卿、元好问、无名氏的词6种别体。

叶嘉莹说诗讲稿

作者:

叶嘉莹

二,词的写法

关于词的写法是变化不一的,每个人有每个的写词的风格,所以在前面开讲之前我说了,你们要自己去探索自己的“道路”,就是要你们走自己的风格。

所以关于词的写法我只讲讲我的写词的方式,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上周我给大家讲了长调《空锁楼台3.蝶舞成殇》的谋篇布局,今晚我们继续讲下小令与中调的谋篇布局和词中常用的抒情手法。

1,小令的写法

小令,因为其字数比较少,所以在写法上不适宜细水长流,只要抓住一个情景,物境,心境,把要要抒发的或要描写刻画的事物放映出来就行了。

所以主要以描写为主,也不用像长调一样大费周章,精心布置。

比如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他抓住一个字“忆”全篇就围绕这一个字来展开描写,通过对过去美丽江南的描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来表现作者对江南的向往思念。

又比如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此词作者李煜《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离别愁有多种,作者李煜抒发的是亡国之愁,已经不是一般“乱絮飞花”等一般意象能够完全展现作者心里的痛楚,所以必须要跳出这个“圈子”,通过另一种表现手法来表现作者心里的亡国之痛。

全词上阕写景,下阕言情,其实上下阕均为凄婉之情所笼罩,产生一种凄凉意境。

上阕情随景生,情景交融;下阕从具体描写到“剪不断,理还乱”感情到达机制,无法形容。

作者百般写情,通过营造出一种情境来表达自己的亡国之痛,感人至深。

通过这个例子,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在写小令应该要注意心境与情境的相合。

因为小令短小精悍的特点,所以我们在做小令时,就应该注意先立意,把握要描写的事物或要抒发的感情,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抒情的主要心里情绪;写景的主要是物像选择)去选择合适的“意境”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或描写所见的物境。

尤其特别要注意一定要立足于一点去写(立意不能散,不能无)。

2,中调的写法

中调,在词牌中在59字与90字之间,在词中字数也是比较多的了。

我们讲到古诗时,七律才56字已经有了“起承转合”这样谋篇布局的章法。

那么对于词来说,字数多于七律,它就该有基本的谋篇布局方法了。

中调的特点不仅字数多了,而且分了引与近两种形式。

宋人取唐五代小令,曼衍其声,别成新腔,名之曰引。

旧曲翻成新调,称为近,又称近拍。

有的中调是双调的小令,其格律音律等都是完全重复的;

比如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等,上下片格律都是完全相同的。

有的中调是不同的上下片字数不同,格律自然也不同。

比如说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她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等。

因为前后的不一,所以在写作上就有了区别。

相同的双调在写作上一般不能停在一个格调上,必须要有“变化”,这个“变化”可以是感情的变化,也可以是时间,空间,描写的变化等等,这样写的词才会不让人觉得单调无味。

不相同的实际上已经有了结构变化,但是在写作也是必须前后相应,感情,描境都要有变化。

中调的写法,要根据“意”而来,因为要有变化,所以如何把握这个“意”不让它乱就是写好词关键。

因为中调大多是双调的,上下片的基调是不同的。

一般有的先写景,后抒情;有的边写景,暗含情(融情于静);有的一直写情;有的一直写景等等所用的方式千姿百态。

但是在有一点上我们可以注意到,词的句子一般是有联系,所以在这上面我们可以寻找写作的方法。

比如在时间上前后的联系,在空间上(虚实关系,铺垫等)的联系。

中调不比长调那么周密安排,但是一些基本的都是与长调相似。

首先就是要注意你所选得词牌是否符合自己的所要表达的感情。

比如《贺新郎》词调是比较哀怨的,就不能用在祝贺成婚的时候;

其次当然是立意,确定你要描写什么,表达什么,抒发什么感情,定好你的立足点;再次再去思考用什么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借物喻人,融情于景等等),那些意象,什么情境(比早晨,中午,黄昏,晚上等),

第三,写作时还需要注意把握词的基调和词能否完全表达自己的心境(词与心境的关系)。

比如一首《沁园春》词的基调是比较快,格调高昂的,就不能写的那么细腻慢长;《大江东去》是比较雄壮的,就不能以艳词来填;《雨霖铃》是比较慢哀愁的调子,就不能按喜悦来填。

词的基调非常重要,在写前,建议不懂基调的先去了解词牌。

3,词的常用表现手法

词的抒情手法常用的无怪乎四种:

1、直抒胸臆 2、借景抒情 3、叙事抒情 4、借史抒情 

(1)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就是直率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含任何隐晦。

在词中这种抒情方式是比较常见的,适合于各个阶层段学词的人。

这类词也比较多,一般词中分三种情况:

一是先写景或叙事等,再抒发感情。

比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上阕咏赤壁,下阕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以自身作结就是直抒胸臆)。

作者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

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最后直接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

又如柳永的《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然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周邦彦《风流子》“新绿小池塘,风帘动、碎影舞斜阳。

羡金屋去来,旧时巢燕;土花缭绕,前度莓墙。

绣阁里、凤帏深几许?

听得理丝簧。

欲说又休,虑乖芳信;未歌先噎,愁转清商。

遥知新妆了,开朱户、应自待月西厢。

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

 问甚时却与,佳音密耗,寄将秦镜,偷换韩香?

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

”中的“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

”;等等都是很直接抒情,毫不掩饰。

然而在写作上我们可以看出抒情大都是在写景叙事等的基础上的(先写景或叙事等,再抒发感情)。

直抒胸臆的第二种就是全词都在抒情。

比如秋风的《菩萨蛮.伤往事》“愁思点点花飞絮,扬州一梦终难续。

八月盼相逢,岂知情更浓。

初秋才一聚,九月徒相遇。

莫怨我心痴,断肠君不知?

”;

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第三种就是,边写景边抒情。

比如秋风的《空锁楼台3.蝶舞成殇》(略)

又如宋代谢懋的《风流子》“少年多行乐,方豪健、何处不嬉游。

记情逐艳波,暖香斜径,醉摇鞭影,扑絮青楼。

难忘是,笑歌偏婉娩,乡号得温柔。

娇雨娱云,旋宽衣带,剩风残月,都在眉头。

一成憔悴损,人惊怪,空自引镜堪羞。

谁念短封难托,征雁虚浮。

念夜寒灯火,懒寻前梦,满窗风雨,供断闲愁。

情到不堪言处,却悔风流。

 ”

(2)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包括情景交融与融情入景两种。

王国维说:

“文学中有二元质焉:

曰情,曰景。

” 所谓“情”指“感情”“情绪”“思想”“想法”等作者主观的内蕴实质,是作品主旨;而“景”则指由人所遇、所想、所见的“人、事、物、景”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图景,它是一种客观存在,反映在作品中就是对生活的再观体,是承载主旨的形象”。

所谓“情景交融”,即情语与景语融为一体,或随景赋情,情随景生;或移情于景,景中见 情;或物我情融,主客一体。

情景交融的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

比如温庭筠的《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干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一个女子,清早梳妆打扮,倚靠栏杆,眺望江面,期待着爱人的帆船归来。

然而从早晨盼到日暮。

千帆过尽,始终不见爱人踪影,因而"肠断白苹洲。

“过尽干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便是写景抒情,生动含蓄地刻划出了思妇对爱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传统情景交融手法中,“景语”的表达无论简略或细致,无论是撒点式的渲染还是画面式的铺写,都绘形绘色绘声,力求具体清晰。

所谓“融情入景”,乃指将诗人的主观情感(包括情绪或意念)完全融化在景物描写之中,或隐藏在景物描写的背后,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上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融情入景”是唐代近体诗创作使用最普遍的手法之一,采用此手法的诗作比比皆是。

比如上面李清照的《声声慢》(词略)。

一位国破家亡羁留异乡的女词人那难以言说的痛苦和无边的愁绪,梧桐细雨,憔悴黄花,疾风过雁寂寞黄昏,所有这些景语无一不是诗人主观情感的注脚。

一字一泪,字字血泪,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融情入景的诗作往往将抽象的情感通过想象和联想,转化成或寄寓在具体的景物景象描写之中。

如《山居秋暝》一诗的颔联、颈联写景的句子就寄寓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

由于融情入景手法对诗作的意向和主旨不做直接的揭示,而是隐蔽在作品的深处,因而使作品更加含蓄、深沉,让读者在寻思求索中玩味无穷,获得丰富深远的审美享受。

《山居秋暝》是王维的代表作,首联写雨后空山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清新,又是初秋傍晚,给整首诗勾勒了一个宏大的背景。

颔联皓月当空、青松如盖、石上清泉、熠熠生辉,虽是描摹自然却处处有作者的人格体现。

颈联“竹喧”、“莲动”、“浣女(归)”、“渔舟(下)”,以动衬静,以喧衬幽,表现诗人对幽静纯朴生活的向往。

尾联委婉地道出诗人远离官场、洁身自好、寄情山水的愿望。

诗人仅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了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犹如世外桃源一般,正是苏轼所赞“诗中有画。

“融情入景”手法与传统的“情景交融”手法无论在抒情方式还是审美效果上均有明显不同。

前者抒情更含蓄蕴藉,涵盖的信息量更大,拓展了诗意的广度和深度,不仅如此,而且在审美上还产生了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3)叙事抒情

所谓“叙事抒情”就是通过叙述所发生过的事情,然后抒发作者的“感慨”。

叙事抒情在词中比较常见,一般都是对往事的回忆,大多是“闺怨”,有的是对“人生”“怀古”的叙述。

叙事内容一般构成词的主体内容。

叙事抒情在词中一般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全词都为叙述抒情。

比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就是一首叙事抒情的壮词,叙述出当时密州出猎的壮观场面和作者那种老当益壮的英雄气概。

二是,在词中插叙抒情。

比如秋风的《空锁楼台1.江山美》上片中内容“犹记稼轩当年,仗剑天涯走,亡魂厉鬼,都化尘云。

意昂昂登高作赋,神笔勾韵,气宇凡间。

男儿志、忠君报国,造福百姓。

可怜英雄难酬志,空留一身心病。

枉负凌云!

壮士忆晚年,国破山河,徒留空恨。

”是对辛弃疾事迹简述;

《空锁楼台3.蝶舞成殇》下片内容中“忆千年往事,数扬州、一夜风流。

箫声玉舞灯花夜,风淑月懒,绿肥红羞。

醉里寻花问柳,颠鸾倒凤,云雨巫山,爱恨纠缠不休。

”是对梦里千年往事的叙述。

插叙抒情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所叙述的事情是为全词整体服务的,叙述之事要于全词内容有联系。

4、借史抒情 

借史抒情在词中就是一般的通过对过去历史的“人,事,物”再现,来抒发作者心里的感情,主要表现为“怀古伤今”“借古讽今”。

比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遗曲。

作者通过把奔腾的长江,青翠的山峰以及彩船白鹭这些美丽的景象与金陵的衰败的历史作比较,使其想起了往日的情景,亡国的苦恨,六朝故都的奢华与迤逦都随着流水化为乌有。

通过对六朝历史教训的认识,表达了他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寓意着作者对历史的兴叹与惋惜。

又比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作者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

而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

作者借陈后主之诗,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 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

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