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审题训练xb.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2338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审题训练xb.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作文审题训练xb.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作文审题训练xb.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作文审题训练xb.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作文审题训练xb.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考作文审题训练xb.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考作文审题训练xb.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考作文审题训练xb.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考作文审题训练xb.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考作文审题训练xb.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考作文审题训练xb.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考作文审题训练xb.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考作文审题训练xb.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考作文审题训练xb.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考作文审题训练xb.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考作文审题训练xb.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考作文审题训练xb.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考作文审题训练xb.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考作文审题训练xb.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审题训练xb.docx

《高考作文审题训练xb.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审题训练xb.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作文审题训练xb.docx

高考作文审题训练xb

高三自主学习作文审题训练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位哲人说过:

向后看才懂得生活,向前看才能生活。

读了这句话,你有何感想?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60分)

审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指导】

此题要求写对整句话的“感想”,故须将“向后看”与“向前看”联系起来作文。

在行文时可以有所侧重。

但如果割裂两者关系,仅谈一点,视为“基本符合题意”。

前一句“向后看才懂得生活”,意思是说,我们要常常回顾自己走过的路,回首过去的生活,善于总结,学会反思,汲取教训,借鉴经验,从而更加懂得生活的真谛。

向后看,还可以意味着对温馨往事的回忆,对人生路上美景的欣赏,对生命之美的回味……

后一句“向前看才能生活”,意思是说,我们要直面人生,正视人生,多去展望自己的未来,勾勒生活的蓝图,脚踏实地,付诸行动,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

“向前看”意味着奋斗拼搏,探索追求,意味着认清形势,看到希望,也看到困难。

这样,我们就不会耽于“过去”,裹足不前,而是迎头赶上,融入生活。

题目对“向后看”“向前看”没有明确的褒贬与取舍,所以,在行文过程中,要注意观点的辩证性,也就是要一分为二而地分析,不能过于绝对地否定某一个方面。

比如,你可以写:

人固然要多“向后看”,从自己的人生足迹中,获得宝贵的人生体验,但更应该“向前看”,义无反顾地面对人生,脚踏实地地创造生活。

你也可以写:

人固然要学会适应生活,直面现实,付诸行动,但别忘了经常回首,看看走过的路,回味过往的生活。

2、2010年6月底,复旦大学邀请加拿大总督米夏埃尔•让女士来校演讲,在互动环节中,有多位学生一再追问:

从海地移民到加拿大,当上了总督,您是怎么成功的?

联系类似的一些事件,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玉良先生对此进行批评:

现在的学生对成功的理解非常偏颇。

你对一个人的“成功”有怎样的理解呢?

请联系社会现实,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审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指导】

“成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定义:

(1)获得预期的结果;

(2)事情的结果令人满意。

这道题目的话题是:

“你对一个人的“成功”有怎样的理解呢?

”单看这句话,似乎可以写得很宽泛,比如谈成功的要素,成功的方法,成功的内涵……但是很显然,前面的材料——多位学生追问米夏埃尔•让女士,杨玉良先生对此进行批评——表明了这道题目的倾向性、导向性,也就是要求你针对学生对成功“非常偏颇”的理解,发表自己的“不偏颇”的中肯的客观的见解(你认为成功是什么),自然行文中要结合材料来谈,否则,如果只要和“成功”有关就可以写,那前面的材料又有何用?

大部分偏题的考生,都是没有结合材料内容来写(有的对原材料只字未提),或者只是点到为止。

或者没有回答“成功是什么”,而是写成了“成功的途径是什么”。

3、请以“墙”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分)

审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指导】

这是实体事物型作文题。

类似的还有“伞”“路”“水”“网”等。

这类题目需要抓住事物特征,明确事物作用,然后以之为喻体,合理联想,写人生,写社会。

墙,可以是有形的,可以是无形的。

如果写有形之墙,可以选择一种或几种有关联的墙,深入挖掘,展开议论,写出新颖独到的见解,或者写与“墙”有关的人和事,表现一个比较深刻的主题。

但相对而言,写无形之墙会有更大的联想、发挥余地,写出深度。

墙的类型:

院墙、城墙、宫墙、长城、哭墙、许愿墙、纪念墙、文化墙、名人墙、铜墙、泥墙、高墙、矮墙、篱笆墙……爱之墙、心之墙、观念之墙、血肉之墙,困难之墙、挫折之墙、阻碍之墙,自我封闭之墙、自我保护之墙,电脑防火墙,闭关锁国之墙、地域保护之墙……

学问道德:

渊博的学识可以是一道墙,孔子的学问被誉为“万仞宫墙”,崇高的人格就是一道墙,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也可以是一道墙。

防护抵御:

(个人、集体、国家、民族)土地、主权、尊严、自由、隐私等不被侵犯。

抵御侵略进攻、侮辱伤害、嫉妒猜疑、肮脏污秽、世俗尘嚣……电脑要有防火墙,心灵也要有保护墙。

隔断分离:

隔离彼此,拉开距离……影响国际交流、地域交流、人与人的交流,制约个人的进步、成功、开放。

囚禁约束:

墙让人失去自由,寸步难行,左右碰壁。

隐藏遮掩:

隐瞒真实真相,掩盖阴谋诡计,藏匿污秽罪恶。

4、请你根据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或文化的感悟,以“一棵大树的庄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审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指导】

“一棵大树的庄严”是一个偏正式短语,“一棵大树”是修饰语,中心语是“庄严”。

“一棵大树”,可以理解为一种文化(儒家、道家或者佛家文化),一个时代(春秋、盛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汉族、藏族),一所名校(哈佛、北大),一位伟人(毛泽东、周恩来),一个品质高尚的人(鲁迅、雷锋),一个学识渊博的人(钱钟书、季羡林),一个令我们敬仰的亲人(爷爷、父亲或者母亲),一位可敬的老师,乃至某位兢兢业业、成就卓越的劳动者,等等。

可以写历史、文明、文化等,也可以写父爱、母爱、师恩、爱国。

这棵大树,不是小树、小草、小花,它是高大的,让我们仰视和尊重。

需要注意的是,“一棵”对“大树”的数量做了限制,可以写一个特定的群体(比如无私奉献者,比如民族英雄),或者写具备同一特质(坚韧、拼搏)的几个代表,把他们当做一棵大树枝繁叶茂的分支,但不宜同时写缺乏必少关联的“很多棵”大树,比如先写张海迪是“一棵大树”,再写洪战辉也是“一棵大树”,不妥当。

再比如,写父亲与母亲是“一棵大树”,附中校园“四棵樟树的庄严”,都不符合题意。

“庄严”是“大树”的特点,《现代汉语词典》对“庄严”的解释为:

庄重严肃。

它呈现“庄严”的原因可能是:

它经历风雨的洗礼,雷电的袭击,遭受磨砺、苦难、打击而常青;它勇敢、顽强,它拼搏、抗争,它执著、坚忍,不沉沦不屈服;它一身正气,刚直不阿,富有正义感;它坚守岗位,忠于职守,挺身而出,它恪守准则,品行高洁,不被利诱;它呵护弱者,大气凛然;它博大宽厚,善待他人,有长者风范;富贵不能使之淫,贫贱不能使之移,威武不能使之屈。

作为一种外在形象,它庄重、严肃有气势,让人仰望,作为一种精神内涵,它具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特点。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众所周知,一个能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以下简称“宾大”)的学生,可以享受很多优质的社会资源:

全球优秀的教师、一流的人文环境、学术界和商政界优质的合作平台、优先的实践和工作机会等。

但这样的机会到底应该给予谁?

“宾大”有其“规章制度”:

学习成绩占40%,综合素质占40%,价值观占20%。

2010年,“宾大”在中国为其国际特训班招生,一位奥数尖子生让他们很感兴趣,于是有了以下对话(其中A为“宾大”教授,B为奥数尖子):

A:

“你读书读得那么好,是为了什么?

B:

“为了挣钱。

A:

“那挣钱又是为了什么?

B:

“为了周游世界。

A:

“除了周游世界还想干什么?

B:

“还可以买房子。

A:

“买了房子还想干嘛?

B:

“和父母一起住……”

对话后,“宾大”十分干脆地拒绝了这位尖子生。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和思考?

请结合自身体验或社会生活,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审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指导】

奥数尖子惨遭淘汰,宾大教授给出的理由是:

“没有回报社会之心,我们希望培养的是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在这道作文题中,材料提到了宾大的招生制度:

“学习成绩占40%,综合素质占40%,价值观占20%。

”我们要敏锐地察觉到这个“暗示”:

宾大不像有些大学,单纯凭考试成绩来决定是否录取考生,而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价值观。

奥数尖子被淘汰,就是在这20%的价值观上栽了跟头,宾大的优质教育资源是社会给予的,学校当然希望学子们能具有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懂得回馈社会,回馈他人,一个一心想读书后“挣钱”、“周游世界”、“买房子”,“和父母一起住”(过安逸舒适的生活)的学生,在校方看来,不是“诚实”,也不是“孝顺”,而是一个眼里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只有“小我”没有“大我”的自私鬼,宾大绝不想把这个机会白白送给这样的学生。

所以,衡量一个优秀学子的标准,不仅是高分或者杰出的个人才能,更包含了正确的价值观。

那又何谓正确的价值观?

即胸怀天下,心系苍生,具有无私、博爱的人文精神,懂得给予付出、回报社会,能够为国家为民族为人类的进步贡献力量,比如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从一个相对小的角度来理解也可:

人读书(活着)不能只为追求个人的物质生活,满足低层次的物欲,更应该有着更纯粹、更美好、更高尚的追求,比如,钱钟书读书,追求文化之精深,沈从文写作,感悟人性之大美。

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湖南省教育厅于2010年12月21日发出通知,明确要求从2010-2011学年寒假起,全省任何普通高中学校不得组织三年级学生成建制补课或变相补课,也不得为各种社会机构举办的复习班、辅导班等提供场地和条件。

将高中毕业班也纳入禁止补课范围,这是目前全国下达的最严“禁补令”。

对这一“最严禁补令”,社会各界反应不一,有人强烈反对,有人极力支持,也有人持怀疑态度。

对这一“禁补令”,你的观点态度是什么?

请联系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讲真话,写真情,有真见;不得套作或抄袭。

审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指导】

本次月考作文要求针对具体的社会问题进行分析评价,降低了审题难度。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现象加以关注、分析、思考,进行恰如其分的评说。

针对具体的社会现象进行恰如其分的分析,要求学生要有一定思维广度和深度,要求学生具备对具体问题的探讨能力。

社会现象评论型材料作文不同于传统的材料作文,这种类型的作文已经把问题或现象摆出来了,“是什么”已经确定,要求学生首先要对材料中的现象做出肯定与否定、是与非、对与错、赞扬与批判的判定,进而确定评说的角度,然后直接围绕问题展开分析评说,重点探讨“为什么”和“怎么办”。

或者写成记叙文,通过对形象的塑造来反映学生对该问题的思考与观点。

7.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作文。

(60分)

断句

邵燕祥

走在

秋天的田野上

我问老托尔斯泰:

一切

成熟了的

都必须低垂着头么?

请根据你对诗句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审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指导】

“成熟了的/都必须低垂着头么?

”反问还是询问?

无须追究。

问题在,命题要求你“根据你对诗句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写文章,换言之,你要作出回答。

不管你怎样立意,都一定要有“成熟”与“低头”的关联。

显然,这里不是要你作“庄稼(秋天的田野)成熟是否必须低垂着头”的自然属性分析论断,而是“联系生活实际”,取其寓意,论证人的成熟与低垂着头的关联。

成熟:

成熟是理性、智慧、纯真与道德的统一。

成熟不是世故与圆滑,不是庸俗与市侩。

成熟的人能客观认识自我,尊重他人,懂得宽容,重视简单,信守道义……

低头:

低头是谦和内敛沉淀,不是一味卑恭顺服妥协。

关于立意:

无外乎三个角度:

成熟者更谦和、虚心;

成熟者更昂扬、自信,敢于展示才华,彰显个性;

成熟者低调处事,抬头做人。

(论证成熟者——如托翁——深爱着脚下的土地,关心底层百姓,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悲悯情怀,甚至懂得回报等等之类,都是符合题意的。

但必须要关联“成熟”。

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有人埋怨:

这世界上再也没有热情,再也没有信仰了!

所有的一切都使我们(人)觉得厌烦,一切都令我们(人)感到疲倦,周围的一切都毫无生机……然而,就在他身旁,树枝上的春芽在悄然冒出……

这则材料引发了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结合你的人生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角度不限,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指导】

这道作文题旨在引导考生以乐观、豁达的态度,能一分为二地对待身边的人与事,去理性地关注社会,冷静地分析事物,积极地思考人生,从而对社会对人生充满信心,看到希望。

当今时代,不再简单纯粹,众生浮躁,人心冷漠,信仰缺失,道德沦丧,利益至上……各种不良现象层出不穷。

而作为个体,平凡的我们容易被忽视,也日益感觉到生活的辛苦与单调,心灵的困顿与茫然,常常滋生厌烦疲惫甚至人生虚无之感,而忽视了潜藏在身边的希望与生命的美好,我们应该有发现美的眼睛,有感受美的心灵,去寻找“春芽”“生机”,并融入到这美好的“春光”之中,去感受社会风尚之美、生活之美,去创造人生之美,从而获得心灵的“新生”。

在题目的材料中,“没有热情”“没有信仰”“觉得厌烦”“感到疲倦”“毫无生机”与后面“春芽冒出”的情景形成了鲜明对比,所以在行文中,也应该有一个对举(对照)的过程:

既看到社会上阴暗的一面,也看到社会阳光的一面;既发现事物的缺憾,也发现事物的优点;既痛心人性的丑恶,也感受人性的崇高;既面对生活中时有发生的不如意,也意识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好;既承受人生的苦痛与磨砺,也体会人生的幸福与希望……并且,更应该把着重点放在后者。

写作时,如果泛泛而谈,难出新意,也难有清晰的思路,应该就某一观点(比如缺失信仰与坚定信念,生活的单调与充实,社会的丑恶与光明)或者从某一现象(食品安全,明星吸毒,大学生精神状态)来写,以小见大,凸显主题。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俄亥俄州有一座地理位置非常独特的房子。

下雨时,落在屋顶北侧的雨水与下面的小溪汇合后,流进附近的安大略湖,然后汇入位于加拿大东南部的圣劳伦斯湾。

而落在屋顶南侧的雨水则经过密西西比河,最终流入位于美国南部的墨西哥湾。

在这座房子屋脊的最高处,两边雨水的落点常常变幻不定。

许多该落在南侧的雨水落在了北侧,或者应该落在北侧的雨水落在了南侧。

这些看似近在咫尺的南北两侧,却决定了将来它们彼此之间的距离达到几千多英里。

令人惊讶的是,决定这些雨水最终去向的,不过是雨天从屋顶轻拂而过的一缕微风。

真是令人感慨,一滴雨水的遭遇竟是如此奇妙。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不也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吗?

因为一个偶然的因素而在不经意间影响了一个人,甚至改变其一生。

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审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指导】

因为一个偶然的因素而在不经意间影响了一个人,甚至改变其一生。

也就是说,偶然的事件可能影响一生,咫尺的距离可能导致天涯之距,一小步可能改变整个人生。

比如,老师对学生的鼓励(批评),父母教育子女时的一句话,朋友之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次不经意的选择,一次邂逅(成就一段爱情),一次车祸(毁了几个家庭),一场大雨(陈胜吴广起义),都可能带来巨大的影响。

并且这种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