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重点(精).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3239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重点(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重点(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重点(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重点(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重点(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重点(精).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重点(精).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重点(精).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重点(精).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重点(精).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重点(精).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重点(精).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重点(精).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重点(精).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重点(精).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重点(精).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重点(精).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重点(精).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重点(精).doc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重点(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重点(精).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重点(精).doc

填空、简答:

1.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这是贯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灵魂。

2.“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追求下列课程理念:

①教育民主;②国际理解;③回归生活;④关爱自然;⑤个性发展

3.新课程的目标重建:

①新课程确立起新的知识观,从而走出了课程目标的知识技能取向;②新课程确立起新的学生观,从而使个性发展成为课程的根本目标;③新课程确立起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连续性,从而使新课程植根于生活的土壤

4.语文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教学方式将产生重大影响:

①教师角色:

由“传授型”向“研究型”转变;②教学方式:

由“讲授型”向“师生互动型”转变

5.课程基本理念有以下四条: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6.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7.语文课程目标与语文课程功能具有内在的联系。

离开了课程功能,目标的制定就缺乏内在的依据。

8.中外母语课程的独特功能:

①培植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③母语课程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工具;④母语课程奠定个体社会化和终身学习的基础

9.语文课程目标也称语文教育目标,它的作用:

它是语文教育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并决定着语文教育的方向。

10.三个维度:

“过程和方法”“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1.立足三个“统一”,把握“三维”目标:

①过程与结果的统一;②认知与情意的统一;③接受性与体验性的统一

12.教学阅读转型的表现:

①从“一元解读”到“多元解读”;②从普适性解读到个性化解读;③从“他者解读”到“自我解读”;④从“认知性”解读到“体验性”解读

13.阅读教学范式转型的表现:

①从教师独白到师生对话的转换;②从教师“肢解”到学生“体验”的转换;③从预设性教学到生成性教学的转换;

④从倾听型学习到言说型学习的转换;⑤从结构型教学到后结构教学的转换

14.阅读教学转型存在问题解析:

①防止阅读教学中的浅体验;②防止阅读教学中的假对话;③防止阅读教学中的伪生成;④防止阅读教学中的乱言说;⑤防止阅读教学中的无结构

15.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话:

①与教科

书的对话;②与教师的对话——垂直

性互动;③与伙伴的对话——水平性

互动;④与环境的对话——发散性互

16.阅读教学要坚持四个主体性的统

一:

①文本作者的创作主体性;②语

文教师的施教主体性;③教材编者的

编辑主体性;④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17.我国中学写作教学的目标定位,具

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①写以致用的

思想一直未我国语文课程标准(或大

纲所倡导;②在“写以致用”思想

主导下,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的

文体特征掌握,成为我国写作教学的

主要目标;③端正写作态度、培育写

作情感,也是我国写作教学的一个重

要目标

18.写作教学缺乏有效性的主要特征:

①写作教学内容缺失;②写作指导缺

位;③写作教学观念落后;④一些作

文试题的导向错误;⑤写作体式要求

失当

19.①关于“写什么”:

首先,要理

清写作目标与写作内容的关系;其

次,要规定具体的写作课程内容;最

后,要研究学生有效的写作实践。

关于“怎么写”

20.口语交际教学,原名听说训练。

二次飞跃是在新世纪之初,其明显的

标志是2001年7月公布的《全日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把以往的听说训练改为口语交际,强

调语言的实际运用,从而突出了口语

的交际功能。

21.听说能力的基本结构:

①听话能力

结构:

a.感知语言能力;b.理解语言

的能力;c.品评语言的能力;②说话

能力结构:

a.内部语言的组织能力;

b.口语材料的选择能力;

c.语音运用

及应变能力

22.口语交际教学的三种质地的课程

内容:

①反思性的课程内容;②形成

性的课程内容;③技巧性的课程内容

23.从课程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①设置综合性学习突破了传统的、狭

隘的语文课程观;②设置综合性学习

有助于语文课程教育功能的充分发

挥:

a.密切了语文课程与多个领域的

联系,b.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

合提供了保障,c.促进学生各种能力

的培养;③设置综合性学习可以弥补

分科课程的缺陷,有利于语文学科教

育目标的全面达成

24.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①活

动准备阶段;②进入问题(课题情

境阶段;③实践体验和问题求解阶

段;④总结、表达和交流阶段

25.综合性学习评价的要求:

①以正面

评价和激励评价为主;②全面评价与

差异评价相结合;③关注问题意识和

多样化的探究;④重视知识的综合运

用;⑤重视过程和体验

26.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价策略:

学生作品平均法;②教师观察交流评

价法;③问卷调查法

27.高中阶段要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多

样的课程,课程结构随之发生变化,

即由原来实行单一的必修课变为必

修课加选修课,于是就产生了学生的

选课制。

学生选课制的到来,必然引

起课程管理制度的变革,也就是说,

客观上要求采用学分制。

由此可见,

学分制与选课制密切相关。

28.语文教材的基本结构:

①范文系

统;②知识系统;③作业系统;④助

读系统

29.语文教材的功能:

德智启迪功能;

语文历练功能;语言积累功能;知识

扩展功能

30.语文教材的类型:

语文教材有综合

型(合编型和分科型(分编型两

种编制类型

31.语文教材的特质:

基础性;系统性;

典型性;具体性

32.语文课程资源类型:

①素材性课程

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②校内课程

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③显性课程资

源和隐形课程资源;④语文课程资源

的其他类型

33.语文课程资源的基本特点:

丰富

性;潜在性;生成性;言语性

34.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文化性

原则;审美性原则;地域性原则;多

功能原则

35.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将

在语文课程实施层面引发深刻变革,

即语文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过

程、教学媒体、师生角色等都会发生

本质的变化。

36.媒介语言的特征:

传播内容具体、

形象、丰富;传播速度及时、迅捷、

高效;传播手段多样、灵活;媒介语

言具有“拟真性”、“虚拟性”,容易

误导受众

37.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走向质

性课程评价:

质性课程评价与量化课

程评价;量化课程评价的反思与批

判;走向质性课程评价

38.质性课程评价典范之一:

档案袋

评定(语文质性评价的重要方式;

质性课程评价典范之二:

苏格拉底式

评定

39.学科的特点:

①理论性;②实践性;

③综合性

40.工具性:

①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

具;②语文是思维和想象的工具;③

以语文为工具从事其他的学习,语文

是基础工具;人文性:

①言语活动是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之一;②

言语活动是一个人的生命活动,只要

是人就不能没有言语活动;③语文的

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一个人的言语

世界有多大,他的生活外延就有多

大;④就汉语而言,它不仅负载着中

华民族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当从其外

在形式看,同样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

统文化精神和汉民族人文心理,具有

鲜明的民族性

41.教学过程的构成因素:

空间因素:

教师、学生、教材;时间因素:

教学

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结果。

42.中学语文教学原则:

①德育、美育

和智育相统一的原则;②听、说、读、

写相互促进原则;③发展智力原则;

④课内外语文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43.评价的特点:

诊断性、全面性、多

元性

44.语文教育评价应具备的作用:

馈、激励、甄别、导向

45.传统语文评价方法是考试。

46.阅读教学方法选择:

①记叙文教

学方法:

讲析法、讨论法、朗读法、

练习法;②议论文教学方法:

辩论、

演讲;③文言文教学方法:

诵读、句

读、翻译、鉴赏、背诵。

作文教学方法选择:

①单项作

文训练;②命题作文训练;③供材料

作文训练;④想象作文训练;⑤话题

作文训练;⑥自由作文训练

口语交际教学的方法:

听讲;

诵读;复述;问答;讨论;辩论、演

讲、讲故事

47.魏书生:

课堂教学六步法(属于

参与式:

定向(明确教学要求、重

点与难点;自学;讨论(先小组,

后班级;答疑;自测;自结

48.钱梦龙:

三主四式导读法(学生

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自读课(认读、辩题、审题、发问、

质疑、评论分析讲读课;作业课;

复读课

名词解释:

1.语文素养:

指人经过长期的语文学

习和实践,从而在语文修养方面达到

一定的水平。

它包括作为行为的语言

运用能力和与语文内涵相关系的心

理特征。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

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

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

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红领巾教学法:

解放初期(1956

年,苏联教育学家普希金在北师大

讲授《红领巾》所运用的教学方法,

也是对我国语文教学影响最大的语

文教学模式。

理论上是三个阶段:

始——阅读分析——结束,在实践上

表现为介绍作家的时代背景、解释生

词难句、朗读、分析人物形象、分析

故事情节、概括主题思想、总结写作

特点这一模式。

通常称为讲读法,对

我国语文教学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

但也出现了机械模仿、公式化形式主

义倾向。

3.语文综合性学习:

以语文学科为依

托,以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

与社会生活的整体联系为主线,以问

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借助

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种课程组合形态。

4.教材:

关于教材最一般的定义,是指教师在教学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它既包括最标准的教科书,也包括形形色色的图书教材、视听教材、电子教材等。

其中,教科书是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教材。

狭义的语文教材的概念是指语文教科书。

5.语文校本课程:

语文校本课程是语文学科视野中的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开发主体,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为适应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而开发的有学校个性特色的语文课程。

6.媒介语言:

从广义上讲,凡是用来传播信息的符号,包括文字、线条、图片、动画、声音、视频、图表、光线、色彩、影调、角度、景别、蒙太奇特技等都属于媒体语言。

从狭义上讲,媒介语言单指在媒体中使用的语言、文字。

从语文教学上讲,媒介语言包括在媒体中使用的文字、声音、图片、视频,包括报刊语言、广播语言、电视语言、网络语言等。

7.语文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资源指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各种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的总和,包括一切人力、物力以及社会、自然、人文资源;狭义的课程资源又称教学资源,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直接因素。

语文课程资源是指语文课程编制及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直接性资源。

8.语文教学法: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其他相关的理论,研究语文现象及其规律的理论体系。

9.语文课程目标:

是从语文课程的角度出发,规定语文课程人才培养的个体规格和质量要求,是指人们在语文学科领域展开的全部教学活动中预期要到达的具体要求。

10.语文教学过程:

是语文教师的实施过程,是语文教师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组织学生、指导学生积极学习语文,掌握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品德的过程,是教师教授与学生学习整体相统一的过程。

11.语文教育评价:

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标准,在系统搜集资料并加以分析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及结果所做的价值判断、描述和把握。

论述:

1.语文教师教育:

教师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它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教育改革、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教师的专业发展程度关乎学校教育质量乃至整个国家的竞争力。

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提高教师

专业水平是教师教育的根本性目标,

而一名理想的教师应当具备以下品

质:

①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

教师只有有了高的理想,才能不断增

强自我意识和使命感,不断进行自我

挑战,达到高成就、高水准。

而教育

的复杂性则要求教师应当富有更高

的灵性与悟性;②自信、自强,不断

挑战自我。

一个理想的教师应善于认

识自己、发现自己。

只有自信、自强,

一个人的潜能、才华才能发挥到极

致,一名理想的教师,应当不断地追

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

击成功;③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

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合作基础上的竞

争,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教师应

当适应这样的社会环境。

同时教师的

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在多大的层面

上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对学生施

加影响,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善于调动

帮助他成长的各方面因素的;④充满

爱心,受学生尊敬。

教育有一个很重

要的前提就是爱心,只有在爱的基础

上,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才

会把他的青春、智慧,无怨无悔地献

给孩子们,献给教育事业;⑤追求卓

越,富有创新精神。

一个优秀的教育

家应当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

人。

⑥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

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

教育最

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只有知识面广

阔的教师,才能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

召;⑦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

感。

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

极的生活态度,因此,一名有理想的

教师应该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命运,

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⑧坚

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

这也是一

名优秀教师应当具备的重要条件。

2.写作教学:

首先,我们应当明确新

课程写作教学的目标定位:

第一,写

以致用的思想一直为我国语文课程

标准所倡导。

这是我国百年写作教学

一以贯之的取向;第二,在“写以致

用”思想主导下,记叙文、说明文和

议论文的文体特征掌握,成为我国写

作教学的主要目标。

记叙文、议论文

和说明文的练习,被认为“是一切写

作的‘通用’之基础”,所以掌握了

这些文体的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去

写各种具体的文体,才会游刃有余;

第三,端正写作态度、培育写作情感,

也是我国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表现为一下三个方面:

①真实写作;

②读写结合;③重视兴趣的激发和生

活的体验。

其次,我们应当要提高写作教学

的有效性,即了解写作教学缺乏有效

性的主要特征,并明确“写什么”和

“怎么写”。

第一,写作教学缺乏有

效性具有以下表现:

①写作教学内容

缺失;②写作指导缺位;③写作教学

观念落后;④一些作文试题的导向错

误;⑤写作体式要求失当;第二,“写

什么”值得是写作内容,而写作内容

的明确,需要理清以下三个关系:

要理清写作目标与写作内容的关系;

②要规定具体的写作课程内容;③要

研究学生有效的写作实践。

关于“怎

么写”,就是我们的话语形式,也就

是要求我们思考应当如何运用语言

文字使人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在作

品中得以实现,并做到学思同步。

最后,我们还应当知道写作教

学的三大范式:

①“结果——文本”

取向的写作课程②“过程——作者”

取向的写作课程③“交流——读者”

取向的写作课程。

只有恰当运用上述

三种范式,基于“整合同构”的思路,

重建我们的写作课程,才是我国作文

教学走出困境的希望所在。

3.教案写作:

【教学目标】1.熟读课

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积累文言词

汇,朗读、背诵课文。

2.理清文章脉

络。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

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

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注意个别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教学

课时】一个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

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1.导语

2.学生讨论,教师明确

3.结语、作业

4.板书【教学反思】初一学生古文基

础太差,学起来吃力。

为此,让学生

多读,逐步培养学生鉴赏古文的能

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