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32527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

《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

A.不以欣戚改观   B.以中有足乐者   C.字以爱女 D.以塞忠谏之路也  

E.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F.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G.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翻译句子。

(2分)

赵亦以痛子,殁于客邸。

                             

3.“                       ”这句古训在这个故事中得到了最鲜明的体现。

4.该文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

三、废 弈 向 学 [明]何良俊 (8分)

魏甄琛(人名)举秀才入都,颇以弈棋废日,至通夜不止,令苍头(仆役,仆人)执烛,或时睡顿,则杖之。

奴曰:

“郎君辞父母仕宦(做官),若读书,执烛即(那就)不敢辞,今乃(副词。

却,竟然)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来京)之意乎?

琛怅然惭感,遂诣赤彪(人名)许(处所,地方),假(借)书研习,闻见(听到看到的,这里指学问。

)日优(好,长进)。

1.下面句中“日”作状语的一项是(   )(2分)

A.颇以弈棋废日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闻见日优   D.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或时睡顿,则杖之  B.其一犬坐于前  C.一鼓作气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3.翻译句子。

颇以弈棋废日

                             

4.从废弈向学这件事可以看出魏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四、婆 媳 棋 局 [唐]李 肇 (10分)

  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

将游京师,宿于逆旅(客舍;

旅馆)。

既灭烛,闻主人媪(老妇人)隔壁呼其妇曰:

“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

”妇曰:

“诺(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

”媪曰:

“第几道下子矣!

”各言数十。

媪曰:

“尔败矣!

“伏局(认输)。

”积薪暗记。

明日覆(重摆,重演)其势,意思(用意、思路,这里指下子的方法。

攻守的路子)皆所不及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

①自谓天下无敌   ②既灭烛

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  B.气可以养而致 C.奉命于危难之间  D.先帝不以臣卑鄙

3.下面句中“数”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两项是(        )(2分)

A.层层指数             B.石篑数为余言

C.则凡数州之土壤          D.各言数十

4.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

腰白玉之环

A.良夜难遣,可棋一局乎B.自谓天下无敌C.明日覆其势D.佳木秀而繁阴

5.这则故事给你什么启发?

用10字以内概括回答。

                   

 五、姜 太 师 认 父《王氏见闻记》(6分)

蜀有姜太师者,失其名,许田(今河南许昌市许田镇)人也。

幼年为黄巾所掠,亡失父母。

从先主(指五代时前蜀先主王建)征伐,屡立功勋,后继领数镇节钺(指节度使),官至极品(最高的官级,这里指太师)。

有掌厩夫(马夫)姜老者,事刍秣(粮草)数十年。

姜每入厩,见其小过,必笞之。

如是积年,计其数,将及数百。

后老不任鞭棰(鞭打),因泣告夫人,乞(哀求)放归乡里。

夫人曰:

“汝何许人?

”对曰:

“许田人。

”“复有何骨肉?

“当被掠之时,一妻一男,迄今不知去处。

”又问其儿小字及妻姓氏行第(兄弟姊妹中的排行),并房眷近亲,皆言之。

及姜归宅,夫人具言姜老欲乞假归乡,因问得所失男女亲属姓名。

姜大惊,疑其父也。

使人细问之,其男身有何记验(记号,标志),曰:

“我儿脚心上有一黑子,余不记之。

”姜大哭,密遣人送出剑门之外,奏先主曰:

“臣父近自关东来。

”遂将金帛车马迎入宅,父子如初。

姜报(追补)挞(鞭打)父之过,斋僧数万,终身不挞从者。

1.选出加点词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   )(2分)

例句:

幼年为黄巾所掠

A.不足为外人道也  B.项为之僵  C.此为何若人  D.贤能为之用

2.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①见其小过,必笞之()②因泣告夫人()

③汝何许人()     ④迄今不知去处()

六、谁 杀 陈 他  (8分)

有甲(某人)欲谒(拜见)见邑宰(县令的别称),问左右曰:

“令何所好?

”或语曰:

“好《公羊传》(旧题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撰,由汉代人写定,是一部阐释《春秋》微言大义的书)。

”后入见,令问:

“君读何书?

”答曰:

“惟业(读,从事)《公羊传》。

”试问:

“谁杀陈他(陈他为《公羊传》中一人物,春秋时陈国国君,被蔡国人所杀)者?

”甲良久对田:

“平生实不杀陈他。

”令察谬误,因复戏之曰:

“君不杀陈他,请(问)是谁杀?

”于是大怖,徒跣出走。

人问其故,乃大语曰:

“见明府(对县令的尊称),便以死事见访(向我调查人命案子),后直不敢复来,遇赦当出耳。

1.选出与例句中的“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2分)

或语曰:

“好《公羊传》。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B.或王命急宣C.或遇其叱咄D.或异二者之为

2.找出下列句中的省略成分。

①()后入见。

③()试问:

“谁杀陈他者?

              

4.这则寓言讽刺的是哪种人?

七、乐 不 思 蜀(10分)

司马文王①与禅②宴,为之作故蜀技③,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

王谓贾充曰:

“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

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矣,而况姜维邪?

充曰:

“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

“颇思蜀否?

”禅曰:

“此间乐,不思蜀。

”郤正闻之,求见禅曰:

“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

‘先父坟墓远在陇、蜀⑤,乃心西悲,无日不思。

’”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

“何乃似郤正语邪!

”禅惊视曰:

“诚如尊命。

”左右皆笑。

注释:

①司马文王:

指司马昭。

②禅:

指蜀王刘禅,刘备之子。

③蜀技:

四川的歌舞。

④郤正:

刘禅旧臣,与刘禅一起被迁送到洛阳。

⑤陇、蜀:

都指四川。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颇思蜀否?

(很)B.宜泣而答(应当)C.会王复问(正巧)D.诚如尊命(假使)

2.比较以下三句,解释各句加点的“乃”字。

(3分)

①人之无情,乃何至于是邪?

 ②乃心西悲,无日不思。

③何乃似郤正语邪?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句中加点的两个“为之”。

为之①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②感怆。

为之①           为之②           

4.翻译“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一句。

5.写出文中除“乐不思蜀”之外的一个成语。

           (1分)

八、齐威王之时喜隐 [司马迁](10分)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

“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王曰: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

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威行三十六年。

1.威王“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导致①          、      

         、               。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大鸟止于王庭”,“不蜚不鸣”是喻②                          。

2.下列各项中,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2分)

   国且危亡      止王之庭             

A.且        B.之                     

 年且九十      好为淫乐长夜之饮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在于旦暮

C.说 D.暮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薄暮暝暝

3.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   )(2分)

A.何陋之有   B.吾谁与归   C.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D.皆还齐侵地

4.齐威王的话里饱含着一个成语,请你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成语           。

5.以“旦”“暮”为词素各写一个成语。

①            ②          

 九、宋 之 逊 告 密 《朝野佥载》(8分)

唐洛阳丞(中央和地方官的副职都称“丞”)宋之逊,太常主簿之问(宋之问,唐朝著名诗人,与沈佺期齐名,号称“沈宋”。

但人品不高,谄附权贵。

)弟,罗织(罗列网织罪名,即诬陷)杀驸马王同皎。

初,之逊谄附张易之兄弟(即易之、昌宗兄弟二人,他们是武则天的幸臣。

则天死后被宰相张柬之杀死),出(被贬逐)为兖州司仓(管理粮仓的官),遂亡而归。

王同皎匿之于小房。

同皎,慷慨之士也,忿逆韦(唐中宗韦皇后,杀中宗,临朝乱政。

后被唐玄宗所杀,故称“逆”。

)与武三思(武则天的侄子,曾封王,与韦皇后私通,专擅朝政,被玄宗所杀)乱国,与一二所亲论之,每至切齿。

之逊于帘下窃听之,遣侄昙上书告之,以希(迎合)韦之旨。

武三思等果大怒,奏诛同皎之党。

兄弟并授五品官。

之逊为光禄丞,之问为鸿胪丞,昙为尚衣奉御。

天下怨之,皆相谓曰:

“之问等绯衫(红色官服。

唐朝时五品官才能穿红袍),王同皎血染也。

”诛逆韦之后,之逊等长流岭南。

客谓浮休子(人名)曰:

“来俊臣(武则天时的酷吏,惯会罗织罪名。

)之徒如何?

“昔有狮子王,于深山获一豺,将食之。

豺曰:

‘请为王送二鹿以自赎。

’狮子王喜。

周年之后,无可送。

王曰:

‘汝杀众生亦已多,今次到汝,汝其图之。

’豺默然无应,遂咬杀之。

俊臣之辈,何异豺也!

①以希(迎合)韦之旨(     )  ②兄弟并授五品官(       )

2.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2分)

请为王送二鹿以自赎

A.士卒多为用者  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而辙也未之见焉  D.君与俱来

3.翻译文中划线句:

                                       

4.《宋之逊告密》一则,刻画了告密者的        和他们       的灵魂。

十、富不易妻(6分)

太宗谓尉迟(指尉迟敬德)公曰:

“朕将嫁女与爱卿,称意否?

”敬德谢曰:

“原妇虽鄙陋,亦不失夫妻情。

臣每闻说古人语:

‘富不易妻,仁也。

’臣窃慕之,愿停圣恩。

”叩头固让,帝嘉而止之。

1.选出加点的“固”字含义相同的两项(      )(2分)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C.叩头固让   D.君子固穷  E.固守

2.找出“而”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2分)

例句:

帝嘉而止之

A.溪深而鱼肥 B.委而去之 C.先天下之忧而忧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富不易妻,仁也。

                          

十一 (14分)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指镇海),命小奚以木简(用木板做的书夹子)束书从。

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

因问渡者:

“尚可得南门开否?

”渡者熟视小奚,应曰:

“徐行之,尚开也;

速进则阖。

”予愠为戏。

趋行及半,小奚仆(摔了一跤),束断,书崩,啼,未即起。

理书就束(把书理齐捆好),而前门已牡(门闩)下矣。

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哲理)。

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渡者熟视小奚(      ) ②天下之以躁急自败(     )

2.选出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徐行之,尚开也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寡助之至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公将驰之

3.这则故事,可用成语             来概括其中的哲理。

4.下列译文有错的一项是()(2分)

A.尚可得南门开否?

   译文:

还来得及赶上南门开着吗?

B.予愠为戏。

      译文:

我听了有些生气,认为他在戏弄我。

C.趋行及半,小奚仆。

  译文:

慢慢走刚到半路上,小书童摔了一跤。

D.其犹是也夫      译文:

大概就像这样吧。

5.书童的行为结果印证了文中哪句话?

请将这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翻译:

                                   

6.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十二、三 人 越 谷 (选自苏洵《谏论》)(9分)

今有三人焉:

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

“能跳而越此,谓之勇;

不然为怯。

”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

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

又告之曰:

“跳而越者与千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不然则否。

”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

其怯者犹未能也。

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

然则,人岂有勇怯哉?

要者以势驱之耳。

1.填空(3分)

本文作者苏洵,与儿子     、     合称“”。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彼勇者耻怯(       )   ②然则,人岂有勇怯哉(     )

3.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翻译。

                                     

十三、 心 不 在 马  《韩非子》(14分)

赵襄主学御(驾车)于王于期(即下文的“于期”,是个善于驾车的人),俄而(不久)与于期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

“子(你)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驾车最要紧的),马体安于车,人心调(谐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赶上)于臣。

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通“尚”,还)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后也。

1.选出加点的“于”解释及用法相同的三组:

( )和( )相同;

( )和( )相同。

(6分)

A.赵襄主学御于王于期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先则恐逮于臣

E.万钟于我何加焉   F.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G.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  H.游于是乎始

I.马体安于车     j.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选出加点词解释及用法相同的两组:

(  )和(  )相同;

(  )和(  )相同。

A.此君之所以后也           B.所以动心忍性  

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D.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E.吾知所以距子矣

3.下列各项与“子之教我御”中的“之”用法一样的是(   )(2分)

A.故时有物外之趣  B.怅恨久之  C.益慕圣贤之道  D.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4.翻译句子。

上何以调于马

十四、田 子 退 金(8分)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休假回家),得金百镒(古代重量单位,一镒合二十两)奉其母。

母曰:

“子安得此金?

“所受俸禄也。

”母曰:

“为相三年不食乎?

治官(当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孝子之事亲(侍奉父母)也,尽力致诚。

不义之物,不入于馆(家)。

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子其去(拿开)之。

”田子愧惭走出,造朝(上朝)还金,退请就狱。

王贤其母,说(通“悦”,喜欢)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1.找出与“归休”的“归”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

A.众望所归   B.吾谁与归    C.暮而归

2.判断下列“为”的读音和用法,对的打“√”,错的打“×

”。

①五个“为”都是动词,读第二声。

(   ) 

②四个“为”是动词,一个“为”是介词。

(    )

3.翻译下列句子。

王贤其母,说其义。

                           

4.指出加点“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2分)

A.辍耕之垄上  B.吾欲之南海  C.孝子之事亲也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十五、 农 夫 与 行 者 (8分)

道傍有甫田(大田),农夫耕之,数息而后一锄。

行者见而曰:

“甚矣,农之惰也!

田且甫矣,数息而后一锄,将终岁无能为乎!

”农夫闻之,招行者谓曰:

“余将老于农矣,而莫知所以耕,子盍(何不)示我以耕之道?

”行者于是解衣下田,忙忙然,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

未及移时,而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

徐谓农曰:

“今而后知耕之难也!

农夫曰:

“耕曷难乎?

子之速耕,殆难也。

夫子一息而数锄,则作者常少,而辍者常多;

余数息而一锄,则作者常多,而辍者常少。

以其所常多者,较其所常少者,以其所常少者,较其所常多者,孰为速而孰为迟乎?

孰(谁;

哪个)为逸而孰为劳乎?

行者服而退。

1.下列句中的“而”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农夫耕之,数息而后一锄     而:

才。

  

B.余将老于农矣,而莫知所以耕   而:

可是

C.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   而:

就。

D.行者服而退           而:

却。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甚矣,农之惰也

                         

②孰为逸而孰为劳乎

3.故事里的过路人,他不懂得种田的规律,没有正确分析广大田地和人的有限体力之

间的矛盾。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

 十六、幽 王 击 鼓  《吕氏春秋》(8分)

周宅(居住,这里指处于)丰、镐(都在今陕西长安县附近),近戎人。

与诸侯约:

为高葆(堡垒一类的建筑物)于王路(官道),置鼓其上,远近相闻。

即(如果)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

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

褒姒(幽王的宠妃)大说,喜之。

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

诸侯之兵皆数至而无寇。

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

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即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之下,为天下笑。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戎寇尝至(     ) ②褒姒大说,喜之(   ) 

③因数击鼓(      ) (      ) ④置鼓其上()

2.文章活画了一个昏君的形象,请按要求摘录原文。

(多摘少摘不得分)(3分)

①荒淫:

               ②昏庸:

                    

③下场:

             

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为天下笑。

                                 

4.这个故事传说给人以启示,请你说说:

①给平常人的启示:

                        

②给为官者的启示:

                       

③给执法者的启示:

十七、以叶隐形  《笑林》(5分)

楚人贫居,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

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辨,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

“汝见我不?

”妻始时恒答言:

“见。

”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

“不见。

”默然大喜,携叶入市上,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县官受辞(审问),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1.我国古代还有个故事与这个故事惊人相似,后来演变成了成语,请写出这个成语。

              

2.解释句中加点词。

①吏遂缚诣县(    )  ②可以隐形(      )(2分)

3.本文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来表现楚人?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