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暑期语文7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2565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暑期语文7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暑期语文7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暑期语文7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暑期语文7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暑期语文7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届暑期语文7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届暑期语文7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届暑期语文7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届暑期语文7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届暑期语文7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届暑期语文7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届暑期语文7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届暑期语文7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届暑期语文7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届暑期语文7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届暑期语文7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暑期语文7及答案.docx

《届暑期语文7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暑期语文7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暑期语文7及答案.docx

届暑期语文7及答案

2014届暑期语文卷(七)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穷岛屿之萦回。

(王勃《滕王阁序》)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李密《陈情表》)

(3)人生如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过零丁洋》)

(5)伤心秦汉经行处,(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6),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己亥杂诗》)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15分)

《青霞先生文集》序

[明]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①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

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

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寇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

甚且及寇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野行者之馘②以为功。

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

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③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

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

而君之门人给谏④俞君,于是裒⑤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

而其子以敬,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

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

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

岂皆古之中声也哉?

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

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

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

呜呼!

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

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

予谨识之。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经历:

掌管文牍的小官。

②馘:

guó,古代战时割取的所杀敌人的耳朵。

③阃寄:

指边将领。

④给谏:

掌管谏诤、弹劾之官。

⑤裒:

póu,聚集。

2.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诋:

痛斥

B.以恣寇之出没恣:

任凭,放纵

C.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 矜:

夸耀

D.其能遗之也乎?

    其:

难道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说明沈青霞是“古之志士之遗”的一组是()(3分)

①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②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

③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讥刺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

⑤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

⑥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

A.①③⑤B.②③④C.④⑤⑥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青霞先生敢于直谏,受人尊重,后因反对宰相专权误国而被陷害致死,他的讥刺时政的诗文也是他招祸的原因之一。

B.沈青霞被害死以后,虽然朝中的官员不敢为他申冤,但当年迫害他的官员和宰执也因陷害他被追究罪责而撤职。

C.先生逝世后,他的一个姓俞的学生才收集并整理先生一生著作的诗文若干卷,刻印成书,准备流传它。

D.这篇序文,是为沈青霞的文集而作,却是从沈青霞其人写起,作者成功地把握了论文中“知人论世”的原则,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宰执深疾之。

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4分)

译文:

(2)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

(2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6分)

咏水仙花五韵(宋)陈与义

仙人缃色裘,缟衣以裼①之。

青帨②纷委地,独立东风时。

吹香洞庭暖,弄影清昼迟。

寂寂篱落阴,亭亭与予期。

谁知园中客③,能赋《会真诗》④。

注:

①裼:

古行礼时覆加在裘外之衣,也称中衣。

②帨,女子的佩巾。

③园中客:

作者的自称。

④《会真诗》:

元稹《莺莺传》中有张生赋《会真诗》赠给崔莺莺的故事。

(1)这首诗是从那些角度描写水仙花的?

(2分)

(2)诗中的水仙花具有什么特点?

诗人通过对水仙花的描写寄予了怎样的感情?

(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吴荪甫异样地狂笑着,站起身来就走出了那书房,一直跑上楼去。

现在知道什么都完了,他倒又镇静起来了。

(《子夜》)

吴荪甫彻底破产了,绝望得甚至想自杀。

但他告诉丁医生自己没事,随后就叫妻子赶快收拾,晚上就上轮船,他将携着全家人到牯岭避暑。

B.他们开始捶门,又叫“三少爷”,也没有用。

觉慧在里面大声说:

“我不开。

我屋里没有鬼!

”他索性走到床前,躺下去,用手蒙住耳朵,不去听外面的叫声。

(《家》)

高老太爷病重,在四太太的提议下,开始为高老太爷捉鬼治病。

当整个高公馆都笼罩在浓重的祈神活动之中时,“只有这两扇门是紧紧关住的”。

C.如果将来并无子女,则夫妇双方的财产,包括动产不动产,一律全部互相遗赠。

任何一方身故后,不得举办遗产登记,因为免除该手续才不致损害继承人或权益持有者。

(《欧也妮•葛朗台》)

欧也妮答应嫁给公证人的儿子、初级裁判所所长特•蓬风。

这是特•蓬风在签订婚书的时候写的条款。

D.对聂赫留朵夫来说,决定命运的时刻到了。

他不断责备自己,上次见面没有说出主要的话,就是他打算跟她结婚。

现在他下定决心要把这话说出来。

(《复活》)

文中的上次指的是第一次探监,而“现在”指的是第二次探监,聂赫留朵夫决心向玛丝洛娃求婚。

E.看了他那凶狠的眼光,她打算逃开去,他又抓住她,摇晃她,把她推倒在地上,然后拽着她漂亮的胳膊,拖着她迈开大步向罗兰塔拐角上走去。

到了那里,他转身问她道:

“最后一次回答我,你愿不愿意属于我?

”她使劲地回答:

“不!

”(《巴黎圣母院》)

克洛德威胁爱斯梅拉达,要她顺从自己,不然就把她杀了。

爱斯梅拉达宁死不屈。

愤怒的克洛德把她拖到罗兰塔,交给军警。

8.简答题。

(任选一题)(5分)

(1)《三国演义》中,曹操在赤壁战败后,过华容道时曾“三笑一哭”。

请问,他为谁而哭?

最后一笑引来了谁,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

(5分)

(2)“我们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呢。

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壮哩!

”(《红楼梦》)这段话是谁说的?

是对谁说的?

为何说这段话?

(5分)

选第()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

①子曰: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

②公孙丑曰:

“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①也?

”孟子曰: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②。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③也。

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孟子》)

[注] ①孳孳:

同“孜孜”,勤勉。

②彀率:

拉开弓的标准。

③跃如:

跃跃欲试的样子。

(1)孟子以“大匠”“羿”为例,是要说明什么问题?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以上两个选段看,孔孟的教育方法怎样体现“中道而立”的思想?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0~12题。

“好声音”的精神追求张颐武

①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获得了诸多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的经历等方面的争议。

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近年来中国选秀文化变化和发展的一个新的状况的投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的新的变化的投影。

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②中国的选秀文化经过了2005年以后的第一波的高潮之后,在相当程度上进入了某种困局。

一是造就超级明星的功能业已减退。

通过选秀为公众所认识好像越来越难。

这既是由于这些年唱片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的问题复杂,也是由于歌手的形象风格都相当接近,难以脱颖而出。

一开始通过选秀的梦想舞台选出青春偶像的情况已经不再出现,反而是许多参加各电视台选秀的选手都差不多,观众的印象模糊。

二是观众的新奇感消退之后,对于选秀的形式已相当熟悉,各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也都有重复之嫌,使得观众产生了疲劳感,觉得没有什么新意了。

这几年选秀一直处在瓶颈之中。

③当下引发观看热潮和争议的《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引发了轰动效应。

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从音乐专业方面着力,从“好声音”中寻求新的可能性。

让刘欢、那英等这样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让迷人的好声音得以展现。

通过这些华语歌坛的最重量级的人物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的做法,使普通人能够成为音乐人,进入这一专业领域得到更多的培养和深造,从而能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进入专业领域。

这个构思另辟蹊径,让选秀不再一下子就能实现梦想,也不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通过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

这是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学习的长期的努力的过程,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④今天的80后90后面对的是一个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的社会环境,而独生子女的适应和抗压能力又相对较弱。

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的路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所在。

诸多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而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中得到了展现。

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更艰苦地磨练,给他们提供更加积极和向上的价值。

这样,音乐大家和青年选手的双向选择就有了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它所标举的是脚踏实地,所倡导的是一种正面而积极的价值观。

通过艰苦的奋斗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这里不是梦想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遽然实现的展台,而是一个走向梦想实现的起点,一个修业和锻炼的开始。

幸福感来自奋斗和梦想的力量,而这一切又在公平和公开的程序中进行,这是具有魅力的。

⑤但这个节目引起的质疑和思考也值得我们反思。

“好声音”的几位选手的经历和过去的生活引发了一些争议,这些问题曾经是电视节目为了制造效果而经常存在的,但这一次引发的争议似乎相当大。

这其实说明,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并要求电视节目有更严格的自律,要求出现在屏幕的上的人更为真实。

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胡乱编造的情节。

因为人们越来越明白,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

只有诚信,社会才能向更高处进发。

年青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

这其实也给这个优秀的节目一个更为苛刻的要求。

只有更加真实,更加让每一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节目才可能赢得更多的成功,因为只有真实的人的努力和梦想才有价值。

这其实凸显了今天社会的必然要求。

          (综合《中关村》2012年第9期同名文章和作者张颐武的博客整理而成)

10.下列关于“中国好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好声音》不同于那些让年轻人当即实现明星梦,或是仅仅让普通人在舞台上展现梦想的选秀节目。

B.《中国好声音》让刘欢、那英等这样最有声望的音乐人在节目中指点新人,从而赢得了公众。

C.《中国好声音》中展现了青年一代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求。

D.《中国好声音》引起的反响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对于真实和诚信的关注。

11.第二段画线句子“许多参加各电视台选秀的选手都差不多,观众的印象模糊”在论述中有什么作用?

请作简述。

(2分)

12.近年来,各大卫视之间展开了激烈而纷乱的选秀之争,请结合本文的观点,简述怎样让选秀节目走上良性的发展之路。

(4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l5题。

母亲莫言

①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

5岁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

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

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

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当时,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

她一边捶打野菜一边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这一细节,直到今天,我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所包含的意义。

②我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

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

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③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

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

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

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

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

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

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

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

她追问我为什么哭。

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

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

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④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

多少年后,当我回忆起母亲这句话时,心中更是充满了感动,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

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

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⑤我曾经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画面:

以色列重炮轰击贝鲁特后,滚滚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泥土的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有几根碧绿的黄瓜和几根碧绿的芹菜。

她站在路边叫卖蔬菜。

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高高地举起拳头,嗓音嘶哑但异常坚定地说:

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

⑥老太太的话让我感到惊心动魄,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脑海中翻腾着,使我感到了一种不可消灭的精神力量,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

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选自《中国剪报》2012年10月31日第五版)

1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第①段中从视觉、嗅觉、听觉等方面描写了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

B.在作者眼中母亲勤劳、乐观、善良,热爱生活,是中国女性的代表。

C.文章以小见大,通过对母亲的具体生动的回忆,折射出时代的苦难。

D.文章写尽了母亲苦难,也写作者少年的苦难,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生活的源泉。

E.文章后两段写到贝鲁特战火中的老太太,这是对母亲形象的补充与拓展,也是对主题的升华。

14.第③段中,画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

(4分)

15.“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为什么会在作者的脑海中翻腾?

阅读全文,请探究作者这么说的原因。

(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l5题。

中国首善陈光标

陈光标,现任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

近10年他向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突破8.1亿,被媒体称为“中国首善”。

2010年9月,他宣布死后捐出全部财产。

陈光标如此慷慨,他究竟有多少钱呢?

《2010胡润百富榜》显示,被称为“中国首善”的陈光标以个人财富35亿元排在百富榜第406位。

陈光标算得上是中国的有钱人,但是算不上是中国最有钱的人,他甚至连南京的首富都算不上。

陈光标的裸捐逻辑

陈光标进入公众视野,始于2008年那场巨大的灾难——汶川地震。

地震发生后两个小时,陈光标就调集了60台工程机械与120多人的救灾队千里救灾,救回131个生命,其中他亲自抱、背、抬出200多人,救活14人,向地震灾区捐赠款物过亿元。

有关机构称赞他是“有良知、有灵魂、有道德、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

陈光标在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一封信中发出倡议:

每个富人应该意识到,能够成为富人是幸运的,但你拥有的财富绝不可以仅仅属于自己个人,你有责任为他人,为社会,多做一些事,更多地回报社会。

对于裸捐的意义,陈光标做出了如下解释: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当我们活着的时候,能够轰轰烈烈地为自己的国家干一番事业,创造财富,创造就业,创造文明和进步,无疑是幸福和快乐的。

同样,当我们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能够把财富归还世界,让更多遭遇不幸和贫困的兄弟姐妹共享,自己清清白白地离开这个世界,更是一种高尚和伟大。

相反,如果在巨富中死去则是可耻的。

“我经常说,财富是水,是身外之物。

如果有一杯水可以一个人喝,有一桶水可以存放在家里,要是有一条河就该与大家分享。

”陈光标的裸捐逻辑是如此淡定,他说,“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捐的不是钱,而是一种理念,通过这种理念来唤醒人们的灵魂与良知,并且是在呼唤这个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在巨富中死去是可耻的”

“在巨富中死去是可耻的。

”陈光标理直气壮地说,“你说我沽名钓誉也好,贪图名誉也罢,我都认了。

”“我就要高调做善事,如果你不服你来做,你来和我争‘中国首善’这个称号。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秘书长刘选国日前撰文指出,“对于陈光标式慈善,社会赞誉的多,批评质疑的也不少。

我认为,陈光标式慈善对中国慈善事业的推动是无可置疑的,其慈善观对于正思考散财之道的中国第一代创业者来说,具有极大示范效应。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陈光标高调慈善的意义和价值也许就在于尝试。

用陈光标自己的话说,“我打算多试几种方法,希望起到火车头作用,但愿我的经历,可以为中国慈善事业的制度化和产业化形成做点事情。

当很多富豪还在为财富来源的正当性纠结的时候,陈光标们的举动,无疑又对个人占有巨额财富的必要性和正当性,提出了质疑,更对很多人孜孜以求创造财富帝国的雄心,从目的、价值和意义三个方面,提出了挑战。

更有学者指出,中国人的财富伦理,亟需从传统文化中去寻找资源,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能更好地获取普世认同的财富观念。

《孟子·滕文公上》说“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为富而仁,因仁而富,只有回到传统文化中,将富与仁相结合,才能为当下时代的财富暴增,找到合理的伦理归宿。

13.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陈光标作为南京首富,被媒体誉为“中国首善”,五年累计捐款额多达9亿元。

他宣布死后捐出全部财产。

B.陈光标被人们关注始于汶川地震,地震发生后两小时,他调集救灾队,救回131个生命,并向地震灾区捐赠款物过亿元。

为此,有人称赞他,“把财富归还世界,是一种高尚和伟大。

C.陈光标的“裸捐”善举以及在中国台湾等地的高调行善,引发不同反响。

赞誉的多,批评质疑的也不少,多数学者认为,他的行为极大的推动了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D.陈光标的善举,可以被视为一些有远见的中国富豪开始追求道德成熟的最新迹象,他们将行善当作其社会形象的一个重要标志。

E.有学者指出,中国人的财富伦理,亟需从传统文化中寻找资源,只有回到传统文化中,将富与仁相结合,才能为财富的暴增找到合理的伦理归宿。

14.陈光标说:

“我捐的不是钱,而是一种理念。

”请简要概述陈光标的财富理念的内涵。

(4分)

15对于陈光标高调慈善捐款,有人为他喝彩,也有人说他是在趁机炒作、沽名钓誉。

你如何看待他的善举?

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3分)

长期以来我们在吃四大发明的老本,在一种虚(wàng)的怀旧安慰中构筑自己的民族自尊心。

这种自尊心是必要的,但这种思想方法却制造着一种后顾的文化模式。

因为后顾,我们对世界的许多新变化有一种阿Q式的“我祖先比你阔多了”的情绪。

这正造就了我们的长期封闭,亦造成了我们裹足不前。

(1)根据文中的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1分)汉字

(2)请写出一个与“裹足不前”词义相近的成语。

(2分)成语

17.下面是一位高三学生参加某高校中文系自主招生的一段自荐文字。

文中有许多处可能有用语不恰当的地方,请找出3处作删除或修改。

(3分)

①贵校是一所闻名遐迩的著名文科重点大学②能进入贵校学习是我的人生梦想。

我是一个全面发展的高中毕业生③无论对文史哲还是对理化生都有较广泛、较深入的了解④我尤其喜爱理科去年在全国高中化学联赛中获得了福建赛区一等奖⑤我创作的小说《一次机会》、《春天的脚步》分别在省、市级刊物发表。

我曾参加市中学生辩论大赛⑥凭着敏捷的反应、出众的口才、优雅的风度令对手黯然失色自惭形秽不仅征服了观众也征服了评委因而获得了“最佳辩手”的称号⑦相信我的到来一定会使贵校倍感荣幸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7分)

著名音乐人,“中国达人秀”评委高晓松,2011年5月因酒驾被判处拘役6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2011年11月刑满出狱。

有人认为,高晓松触犯法律,醉酒驾车,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不应再担任达人秀评委。

但有网友反驳,认为他专业素养与评判能力受到同行和观众的一致好评,不应该剥夺他担任评委的权利。

你是否赞同高晓松继续担任达人秀评委?

请简述理由。

(150字左右)

答:

五、写作(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地对天问道:

“你是怎样才赢得人间的赞美呢?

”天回答道:

“我无所不容,无所不纳,所以我能忘我地无私奉献,才赢得人间的永远赞美。

”地赞叹道:

“你包容万物,容纳众生,无私奉献,你真是无愧天之绝美呀!

”天对地问道:

“你是怎样才赢得人类的赞美呢?

”地回答道:

“我无所不忍,无所不载,所以我能真诚无私地奉献,才赢得人间的永恒赞美。

”天赞誉:

“你无所不忍,无所不载,无私奉献,你真是无愧地之壮美啊!

”智者说:

“能容才大,能献才惠,能忍才威,能载才美,能认识自己,能看清别人,这是人生大境界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班级座号姓名

…………………………………………密………………………………………………封………………………………………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