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101-109 (自动保存的).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73281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7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101-109 (自动保存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101-109 (自动保存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101-109 (自动保存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101-109 (自动保存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101-109 (自动保存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101-109 (自动保存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101-109 (自动保存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101-109 (自动保存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101-109 (自动保存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101-109 (自动保存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101-109 (自动保存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101-109 (自动保存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101-109 (自动保存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101-109 (自动保存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101-109 (自动保存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101-109 (自动保存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101-109 (自动保存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101-109 (自动保存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101-109 (自动保存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101-109 (自动保存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101-109 (自动保存的).docx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101-109 (自动保存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101-109 (自动保存的).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101-109 (自动保存的).docx

沈绍功教授临证经验汇讲(101---109)沈绍功教授主讲(评估中医药-Ⅰ)

评估中医药(Ⅰ)

这个到这个时候了,应该评估中医药了。

因为社会上的风言风语太多,另外好多巫医呢打着中医药的旗号招摇撞骗,好多根本不是临床医生,在电视台上这个堂那个堂误导听众,明明中医药是个文化,是个科学,这么一弄,这污泥浊水呀!

浑浊了。

所以事到如今,应该正确的评估中医药。

这老人家讲了:

“中医药是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这讲了半个世界了,这句话还是经典呀!

一点不假。

我认为:

中医药同人类共存亡,只要有人类,就会有中医药,人类没有了,中医药也没有了。

所以大家不必担忧,中医药消灭不了,它与人类是共存亡。

中医药有丰富的系统的理论性;有丰富的经验性;有明显的特色性;有优势的疗效性;又有非常时尚的养生性。

现在都治未病呀,大家别误解了,这个领导提出来要治未病,这是个好意,最后呢引向了歧途。

有一种舆论,认为中医只能治未病,治不了已病,这完全是无风不起浪,对中医是极大的侮辱,中医即治已病也可以治未病。

养生中医有很时尚的观点,5000多年呀,中国人口的繁衍全靠中医。

对中医相信不够要迷信,热爱不够要酷爱。

相信、迷信、酷爱中医什么呢?

就是它的原生态。

它的原生态四个字就是“辨证论治”。

概括起来辩证一个字要“准”,论治一个字要“活”。

迷信也好,酷爱也好,就注意6个字“辨证论治,一个准,一个活。

”对不对?

这是中医靠这个提高疗效的根本。

对这个不酷爱,你对这个不迷信,最后你肯定走非医成药,走上了这个道路,中医也末世了,你自己搞中医也没信心了。

比如治疗高血压,原来60年代我在广安门医院有个西学中的同仁,他治高血压,就这4个药:

夏枯草、

钩藤、石决明和川牛膝,都是平肝熄风的药,不搞辩证,所有的高血压都用这4个药,全部去追求中医的药理,不讲中医的辨证和论治。

当然你碰到高血压的类型是肝阳上亢可能会有效,但是中医讲高血压绝对不就是肝阳上亢呀!

有痰浊,有中气不足,有淤血,那就法不对证就不会有疗效。

按照中医的药理来开药,那就非医成药,半个多世纪,这条路走不通。

好多医生呀,有一定疗效,不可能进一步提高,就是吃了亏呀,非医成药,光要中药,不要中医,更不要中医的辩证论治了。

高血压是中医的优势病种,这是西医的盲点,西医治疗高血压终身服药,离不开药,很被动。

医生让病人终身服药了,他也没有天资了。

可悲呀!

对不对?

还需要医生吗?

OCT,自己买药不就行了吗?

每个病都终身服药,医生就没事干了,所以治疗这个病很被动,没有招。

中医是有优势,优势绝对不在于一方一法,更不在于非医成药,在于中医的辨证论治。

我碰到这么一个领导,一个部的部长,他血压高,出现的症状头是空,尤其到下午头发空,心慌气短,根本没有精神,上班的时候很大的精神,回家什么都不动了,舌苔是薄白的,脉是沉细的,这样的病人中医讲了,根本不是肝阳上亢,也不是水不涵木,完全是个气虚的病人。

对不对?

心慌气短,苔薄白,脉沉细,头空痛,这就是中医讲的气虚的病人,他吃了6年的中药,效果不好,吃西药就离不开,越吃越软,血压是降下了,付出了代价,越来越虚了。

最后让我给他会诊,我就给他开了一个药,补中益气呀!

这没听说过,补中益气以为是升血压,辨证是气虚,你给他升提呀,反而是降压,这就是中医的奥妙,我就补中益气汤里面加了个川牛膝,用中医的升降理论。

两个礼拜以后,就让他西药1个礼拜减一次,一个礼拜减一次,通过一个星期,西药都停了,血压特别平稳,精神大振,这就中医的疗效,中医的奥妙,你要辨证论治。

像这样的病人你用平肝潜阳,滋水涵木,他越来越亏,走着西医的路。

所以他

很惊奇,说:

“中医呀太神秘了。

”我说:

“中医并不神秘,就是靠辨证论治。

”西医药的副作用停了,没有了,中药给他有效了,现在他汤药也不吃了,就每天吃点补中益气丸,吃杞菊地黄胶囊,非常好,精力充沛。

中医的辨证论治非常神奇,你搞中医呀,一定要它的原生态,坚定不移的搞辩证论治,绝对不要走非医

成药的路。

中医望诊。

四诊八纲呀,看病中医考虑四诊八纲,望闻问切。

四诊里面最主要的就舌诊、舌象,非常客观,看得见摸得着,不能说中医没有客观指标,舌诊是其中的一个。

当然我讲过,舌诊必须简化,必须实用化。

教科书上,中医基础,舌诊得讲10几个学时,老师讲完了,越讲越糊涂,到临床一看你傻了,看一个忘了

28

一个,看了舌苔忘了舌质,看了舌质忘了舌体,忙不过来。

病人舌苔很快,动作敏捷的,伸一下3秒,迟钝的伸一下最多5秒,3-5秒要把舌苔、舌质、舌体都要看明白了,你不简化行吗?

看不明白。

最终让病人伸第二次舌头,没完没了伸,病人会特别反感,你这医生有本事了,老叫我伸舌头。

所以这个临床逼得我们,舌诊必须简化。

舌诊很重要很客观,必须得简化,所以我这一套简化,3-5秒肯定看明白了。

怎么看?

第一:

舌苔看它的颜色。

黄的主热,白的主寒,这一看就清楚呀!

黄和白分得清楚。

当然你色盲这个就没法搞中医,你黄百都分不清楚,你怎么弄啊?

你赶紧改行。

第二:

看它的厚薄来辩他的虚实。

苔厚的,苔腻的,那就是实证,主要就痰浊、湿浊和食积,这3个实证,一看就明白了;苔薄白,是正常的或者是虚证,或者主表证。

表证就分风寒和风热;虚症又分阴阳气血4个虚。

第三;看舌苔的润和燥。

润的说他有津液,并不伤阴;燥的就伤津耗液。

舌苔就看这三个,1-2秒就够了,看明白了?

舌质看什么?

第一也会看颜色。

淡的是气虚或者阳虚;红的就是热盛或者阴虚;绛的热伤了营;紫的是寒凝或者是淤血。

第二看它的胖瘦。

舌质胖的是气虚或者阳虚;舌质瘦的是阴虚。

舌苔非常简单,苔看三个,质看两个,3-5秒就足够了,一次就解决问题。

舌诊在四诊八纲里面是非常重要,一目了然,也就一锤定音,其它的不必悉具。

就我看病很快呀,昨天我门诊看了150个病人,能想象吗?

6个小时150个病人,3分钟一个病人,这功夫怎么来的?

就看舌苔,舌苔基本上虚实寒热表里都定了,方子就出来了。

看病不在于快和慢,在于准呀在于疗效。

我一生行医快半个世纪了,就是靠这一手,一锤定音。

有些医生呀,很细,和病人半个小时一个小时聊天,聊老半天,血压还是高,血糖还是高,心脏还是憋,病人最多去两次。

好多病人说了:

“宁可3分钟,不要一个小时。

”病人明白聊老半天解决不了问题。

为什么快?

快要准。

那么多病人还没有投诉我。

为什么?

准了。

准了就有疗效。

所以我第一个告诉你们:

一定要抓住舌苔和舌质。

就是舌体,它好办了,舌体有变化了病就重了,病危了,你慢慢的看,病人甚至于昏迷了不会有问题。

所以舌诊很重要,主要看这5个方面,苔3个,质2个,一目了然。

脉诊很重要,脉诊不可丢,中医不号脉成不了中医。

中医号脉,脉诊那是个标志呀,有些老中医不号脉了,他没有医德了,不看病了,为了赚钱了,问病人开什么药,哪个贵重药开哪个药,这是赚钱的事呀,当然这个赚不义之财呀。

我很相信因果关系,你不义之财肯定会遭报应的,拿不得。

我们医生是不容易,尤其你们基层医生更不容易,比不上教师,我的工资比不上我的女儿,女儿是一级教师,她的工资比我高呀,教化学的,在北京重点中学,她讲的家教一个小时一千到两千呀!

教师的待遇好还有教师节。

医生不行,既不能拿红包,工资又低,物价又涨,是难,很难,难了你不能忘本呀,尤其难,穷,志气短了,取不义之财,是呀你发了,富了,肯定招报应,记住我的话,穷苦想别的办法,取之有道。

所以脉诊不能丢,不号脉和病人聊天开贵药,这不是中医。

但是脉诊很难,所以脉必须得粗不能细。

《内径》上好多脉,包括李时珍的24脉,好多脉都分不清,越搞越糊涂。

所以王叔和的《脉经》上讲得

很清楚:

“心中意了指下难明。

”脉重要,脉必须粗不能细。

怎么粗呢?

抓住8个主脉:

浮、沉、迟、数、

滑、涩、弦和细。

这8个脉必须分清楚,指导你用药不一样。

浮脉是表证呀,要祛表呀;沉脉是里证呀,不是补虚就是祛实;迟脉是寒证呀,要温;数脉是热证,要凉呀;滑脉是痰浊或者食积;涩脉是淤血呀;弦脉是实证呀,肝旺呀;细脉是虚证,要扶正呀。

这个脉好分,这8个脉必须得分。

脉有兼脉,临床号脉不是单纯的主脉,都是兼脉出现。

我给它归纳了,兼脉

一共有18种兼脉。

18种兼脉:

弦迟,弦脉和迟脉兼了,看见了弦迟的脉,这是气滞寒凝,要理气温通;弦数脉是气滞热盛,要理气清热;弦滑脉是气滞痰浊,要理气化痰、祛痰;弦涩脉,弦和涩合并了是气滞血瘀;弦细脉是阴虚阳亢;细数脉是阴虚内热;结代脉是痰浊瘀血;促代,又促又代是气虚阳衰。

一共18个脉。

脉很重要,但是必

须粗分,不能细。

你掌握8个主脉,再加上18个兼脉,这临床够了。

所以四诊里面,舌诊第一位的,脉诊不能丢,这个简化在临床很容易了,很能掌握。

底下问十问。

望闻问切,问诊呀,十问里面主要问两个。

第一问上口。

问口呀,也就问他的饮食,这个至关重要。

因为中药都是口服的,饮食不好,辩证再好的药影响吸收,影响疗效,所以第一问,问上口,问他的饮食,不能疏忽。

饮食呢,问了以后,假如食欲不振,就看他的舌苔,苔腻的用温胆汤,苔薄的用养胃汤,先把胃口开了,解决他的饮食问题。

好多癌症的病人,高血压的病人,糖尿病的病人,冠心病的病人,告诉你什么病,先开胃口,不是温胆就是养胃汤。

养胃汤里面两个主要的药:

一个是乌梅一个就是茯苓。

胃口一开,复诊再给他辨证用药,这是很关键的一步别疏忽了,问上口。

第二问下口。

问二便就是问大小便,便秘的一定给他润肠;小便少的一定要给他利尿,明天要讲的。

中医治疗实证,提高疗效的一个关键就是分利,让邪呀有个出路,所以问下口这二便很重要。

十问别的都很次要的,这两问是主要的。

当然小便颇数的就要给他滋肾,滋肾有一个好方子,它就叫滋肾通关丸。

滋肾通关丸三个药:

知母、黄柏和肉桂。

最近我有一个深圳的学生,老学生了。

他在那个罗孚中医院,现在是内科主任,这个是我70年代在搞急诊的时候的一个学生,因为深圳尖锐湿疣特别多,而且深圳明显的吃喝多,舌苔是腻的。

上个月来了告诉我:

“沈老师怎么办?

这个病特别多。

”我说:

“你绝对别给他清热解毒,因为尖锐湿疣是病毒,这是一个病毒,绝对不用清热解毒的。

”西医治疗病毒是个盲点,它没有办法,中医也不能跟着西医走,认为病毒就是清热解毒,解决不了它的湿热下注,清热解毒对热有好处,对湿可是忌讳,所以我就告诉他滋肾通关丸。

另外中医治疗病毒,一定要扶正祛邪,这第二个关键。

不扶正这湿热祛不了,我就告诉他,用滋肾通关丸三个药,加上扶正。

扶正最好的药就是黄芪。

生芪,又能扶正,黄芪又能托毒,对病毒也有好处。

第三个告诉大家把湿热有个出路,要分利二便,就会要用草决明来通便,用白花蛇舌草又能清热不伤胃给他利尿。

这方子很简单,就这么八九个药,用了一个月,给我打电话来了,说这个神了,很感谢。

最后我还教了他一个办法,口服再加外泡,一起使用,一边吃就头煎二煎熬药,第三煎再熬药,熬了呢有两个,当然在深圳炎热,我又加30g的薄荷,放在药渣里面,熬第三遍,多搁点水,假如女士就把药渣和水,放在盆里面,凉的时候坐浴,坐浴一刻钟;男士怎么办呢?

自己又怕老婆知道了,就得问了,一切坦白从严呀!

对不对?

一说你不老实得了这个病还了得!

我就教他个办法,熬成水倒在可乐瓶里面,另外这些病人都是有钱的主呀!

都是官,自己有车,你每天下班的时候,先别回家,开车到僻静的地方,拿可乐瓶,拿一次性的茶杯,倒一杯,自己泡一刻钟,丢了再回家,神不知鬼不觉,隐私也保护了,疗效也好了。

这是个好方子。

这个诊断里面的四诊讲的舌诊和脉诊,加两问就够了,很简单。

这样你把整个中医,一号脉一看舌苔,一问,心里有数了,知道虚实寒热,是外感还是内伤,是虚证还是实证,偏热还是偏寒,都一目了然,这方子马上就出来了。

我第二步再教你怎么治?

怎么活?

怎么用药?

这一配,不速度很快嘛?

快而准快而活,就保证疗效了。

对不对?

这一步你听明白了没有?

治疗尖锐湿疣的方子是什么?

(学生问)

方子不是告诉你们了吗?

滋肾通关丸。

三个药:

知母、黄柏、肉桂。

知母、黄柏苦寒不伤胃,加上分利二便,知道吗?

一个草决明,一个白花蛇舌草。

白花蛇舌草苦寒解毒也不伤胃,再加上扶正知道吗?

里面加上生黄芪。

这是基本方,再根据病人再加味。

明白了吗?

这是好方子,你可以试。

诊断简化了,底下讲病了。

中医对病就分两类:

一类是外感时病,一个内伤。

一个时病,一个杂病。

外感病主要分清风寒和风热。

当然外感病打了2000多年官司。

伤寒说外感病主要是伤寒;温病说不对,外

感病主要是温病。

写了至少我看近千本书,争论不休。

在70年代我就给他们统一了,别打了!

打老半天没用,一切从临床出发,见了伤寒就六经辨证,见了温病就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不就妥了吗?

你理论上打了老半天,没用。

打了老半天跟临床分离了,解决不了临床问题,伤寒不可否定,温病也不可否定,都各有长,但都各有短,从临床出发不就解决了嘛?

这我1970年讲课,慷慨激昂。

结果有好几个老中医

就问我了:

“风寒风热你怎么辨?

”哎呀!

问得我哑口无言。

我一想对呀,要分清风寒就伤寒,风热就温病,怎么分呀?

那么多的症状,怎么分呀?

回去我琢磨了一个月,想出来辩证这四个指标,可不敢拿,因为

拿了以后临床不符合我不是误人子弟吗?

等于我这也是理论上白说。

我整整试了半年,因为我当时是在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外感病一年四季特别多,我专门总结了外感病的149例,中医辨证和西医治疗

外感病的对照,它的优势,在这《中国医药学报》第一期得了一等奖,首期一等奖,全部搞辨证论治,西医输液,中医喝汤药。

汤药怎么办?

就是把汤药熬好了以后,放在250ml的输液瓶里面,比如甘露醇250ml,洗干净,消好毒,灌在里面,通过实践这四个指标能分清风寒风热。

在我8年后讲课,就讲了这四个指标。

这外感病抓风寒风热,内伤病抓虚证实证。

外感病就四个指标,不会混杂。

当然第一要靠舌脉,舌和脉。

刚才我讲了,中医四诊里面最客观的就舌诊,其次就是脉诊,要把这个必须放在第一位,作为金标准。

这个也很冒险呀!

你们都知道,传统的中医过去讲辨证分型,92年开始有国标了,有行标了,不讲辨证分型了,讲症候分类,都是主症次症,把舌脉放在最后,作为陪衬呀!

我把它倒过来了,把舌和脉放在第一位,金指标。

这个好多专家不理解,打破常规呀,你要创新呀就很难了,不理解。

但我始终认为终有一天中医的客观化标准化至少来讲还是以舌脉为主。

对不对?

现在好几个院士都同意我这个观点。

我搞标准化30年以上了,国家和标准局都给了我证书,荣誉证书,就是搞标准化30年以上荣誉证书,但我始终呼吁必须把舌脉放在第一位,金指标。

所以外感分风寒风热第一看舌脉。

苔薄白,脉浮紧就是风寒;苔薄黄,脉浮数就是风热。

这分得清清楚楚不会混乱。

第二个看寒热。

发烧、怕冷、怕寒,寒大于热的是风寒,发热38度左右,很怕冷、畏寒、形寒,盖被子,这是风寒;热大于寒了,发

烧39度以上,仅仅是怕风,那他肯定是风热,这也分得清楚也不会混杂。

第三个看咳痰。

书上讲:

痰分寒热是用颜色来分,临床不是。

白粘痰以为是风寒,你用白芥子试试看,痰就出不来了,等于有痰的病人用可待因,把痰堵在里面,咳得更厉害,甚至于喘了,所以这几年,我在临床上发现辨痰的寒热不在颜色,在他质量。

质稀薄的,甭管黄白都是风寒;粘稠的,甭管黄白都是风热。

第四个用汗和痛。

无汗头痛就是风寒;有汗的咽痛嗓子痛这是风热。

这四个指标不就分清楚了吗?

伤寒温病打了多少年?

从临床出发,抓住这四个指标,把风寒风热分清楚了。

是风寒六经辨证,辛温解表;是风热,卫气营血、三焦辨证,辛凉解表不就妥了吗?

还打什么?

争论不休,都可以免了。

你也不必看那么多伤寒的书,温病的书都不必看了,都可以免了。

对不对?

评估中医药(Ⅱ)内伤病分虚证实证。

虚证怎么办?

书上讲虚证心肝脾肺肾。

对不对?

五脏,还有气血阴阳四个虚。

这一组合麻烦了。

所以老师讲虚证,至少十几个学时,讲完了你也糊涂。

临床一号脉,究竟什么虚呀?

分不清楚。

而且病人得病很自由了,你说心虚难道不夹肾虚了吗?

交叉兼证很多,一组合,整个虚证四五十种。

像我这么科班出身,家传的中医,一号脉我都糊涂了。

辩证糊涂,开药糊涂,糊涂加糊涂没有疗效。

对不对?

所以搞虚证的辨证必须简化,必须实用,面对临床。

所以我琢磨了这个办法,叫单元组合辩证分类法。

单元组合辨证分类怎么辨呢?

四个单元,气虚阴阳。

虚证里面四大虚,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五脏的虚,任何的虚都离不开这四个单元。

而且这里面首先抓住舌苔脉搏,分得清楚。

再抓一个主症,这个主症必须这四个虚特有的,必须有的,别的虚证不会有的。

抓这样一个主症就舌、脉、一个主症很简单。

三个指标定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有些主症你可别抓呀!

比如头晕抓什么主症?

对不对?

阴虚能头晕,气虚能头晕,血虚更能头晕,这就乱了,没有特异性,这样的症不抓;麻木,很普遍见的麻木,能抓吗?

痰浊有麻木,水不涵木有麻木,气虚血虚都会麻木,这样的主症你别抓。

必须特有的,一个主症、一个舌、一个脉,这样就把这四个辩证分得很清楚。

气虚:

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主症就加气短促,气短,别的虚不会气短,就气虚会气短,这样三个很简化的临床的指标就定为气虚证。

别人看病,你一号脉沉细,看了苔薄白,舌质淡,一问哎呀,大夫这两天气短,肯定定他为气虚,气虚就定好了。

第二血虚:

舌质淡,脉细数,面huang白,这是血虚呀。

阴虚:

苔净质红,脉象细数,加个主症,五心烦热,手心脚心加心烦,手心脚心热,当然这个范围要大一点,平常手心脚心热,手心脚心出汗也算五心烦热,或者晚上睡觉手脚伸在被子外面,这也属于五心烦热,面要大一点,这肯定阴虚。

阳虚和气虚一样,苔薄白舌质淡,这和气虚没区别,但阳虚一定要加苔、舌质,舌质淡而胖,唇边舌,有唇边舌,脉也是沉细和气虚一样,但一定要看尺脉弱,尺脉几乎摸不着,脉沉细尺脉弱;主症就加一个形寒、怕冷,形畏寒。

舌、脉、主症,这四个单元分清楚了。

底下就五脏的定位。

五脏的定位症。

心:

它的定位症,是心悸心慌;肝的定位症是胁痛,但这个范围也要广,胁胀、胁满、

胁痛都属一个概念,这定肝的主症;脾的主症四肢倦怠,四肢困倦;肺的主症就咳喘;肾的主症腰酸或者腰痛,腰软腿软,这都是肾的主症。

一共九个单元四个基本的虚,五个五脏的定位,形成九个单元,然后临床去组合,见什么是什么。

原来呀这个中医的辨证分型或者证候分类,往往就主观。

比如治高血压病,定几个型,定几个类,脱离临床。

临床不准呀!

辩证不准,你疗效何谈?

保证不了疗效,而且病人病得很自由,不是你主观给他规定的。

这一套,完全从临床出发了。

比如病人来了,给你一看,脉沉细,舌苔薄白,舌质淡胖,病人告诉你很怕冷,就想到首先阳虚呀。

病人告诉你:

“哎呀!

最近我心慌的厉害。

”心阳不足。

他告诉你我腰还怕凉,就心肾阳虚。

对不对?

手也疲劳,手脚没劲,就心脾肾阳虚。

这辨证完全从临床,有一个算一个,很准就出来了。

后面再配药,心阳一个药,脾阳一个药,肾阳一个药,肯定保证疗效。

对不对?

加上论治再活一些,你疗效肯定就提高了。

这个听明白没有?

这个就叫单元组合的辩证分类方法,虚证都在这个范围里面,怎么变化都离不开这个范围,定位很准。

当然临床还包括很多兼证,虚证的兼证有九个。

哪九个兼证呢?

心肺气虚、心肾阳虚、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肝肾气虚、肺脾气虚、肝肾阴虚、肺肾阳虚和脾肾阳虚,这九个异脏同虚。

这异脏同虚,用刚才这九个的单元组合,一模一样。

比如说心脾两虚,首先心是血虚,脾是气虚,气虚和血虚的主症,加上心悸加上四肢困乏不就成了心脾两虚吗?

肺肾气虚,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先抓气虚的主症,肺咳喘,肾腰酸,这不就组成了肺肾气虚吗?

脾的关系就四肢困乏。

还有好多三个脏四个脏都虚,都可以组合。

这完全符合临床的表现,辩证肯定准。

这一章听明白没有?

虚症临床十之八九,你不用这一套简化实用的办法,你肯定搞糊涂。

临床很复杂,当然还有虚实夹杂,没关系,先把虚证告诉你,底下我再把实证告诉你,两个一对都跑不了。

这一套办法很快,很实用,书上没有的,一定要掌握。

有问题吗?

没问题还往下走。

实证掌握八个纲目。

淫、痰、饮、湿、滞、瘀、食、虫这八个纲目。

其中四个为主,淫、痰、滞、瘀,这四个纲目最主要的,四个纲目为主。

还有湿邪。

先讲淫邪。

淫邪就是风、寒、暑、湿、燥、火,这六个邪。

其中尤其风、寒、火三个邪为主,抓风、寒、火。

风有内外。

外风就是外感病,就是刚才讲的风寒、风热。

内风就是肝风,肝风有六个主症,见了这六个主症,就能定为内风,也就肝风,眩晕、麻木、震颤、抽搐、强直和昏迷,见了任何一个,就说他有内风,也就有肝风。

肝风有三个证类。

第一个是肝阳化风,就在这六个主症中间,加上舌质红、脉弦,那么就是肝阳化风了;热极生风,这六个主症里面加上舌黄、苔黄、舌绛,脉象弦数,就定为热极生风;第三个证类,血虚动风,就六个主症加上舌淡脉细。

这是风呀要别它的内外。

寒也辨内外。

外寒就是刚才讲的风寒,也叫表寒,或者叫风寒束肺,或者叫伤寒的太阳的伤寒证,叫法不一样,都属于风寒;内寒就是阳虚,或者叫虚寒证。

火也要分它的内外。

外火不叫外火,叫外热,外热就是风热。

内火要分虚实,虚火和阳虚有关,也称虚热证,实火它的主症是苔黄、舌红、脉数,加上热甚。

热甚呢根据不同的脏腑有八个定位症。

心火的定位:

口疮、口苦、心烦;肝火的定位:

胁满、易怒和目赤;肺火的定位证叫肺热,粘痰、鼻衄;胃火的定位,口渴引饮和牙龈肿;小肠火,尿频、尿急、尿痛;大肠火,热结旁流,肛门灼热;膀胱热就癃闭和淋浊;漏了个脾热呀,脾热的热就是消谷善饥。

火呀,内火分虚实,虚火就是虚热,实火以舌苔、脉搏和热盛八个定位。

第一个邪淫邪。

第二个邪痰。

痰分两类。

当然书上讲有形痰和无形痰。

现在这几年绝对不是有形的痰,全身那流痰,也是有形的痰。

因为什么呢?

就是我几部研究生都做了痰浊的研究,发现过去讲无形的痰,它都脂质代谢紊乱,高密度脂蛋白低了,低密度脂蛋白高了,所以我把它改过来了,不叫有形无形,无形的痰看得见呀,血脂分析就能看得见,还能叫无形的痰吗?

所以还是回到广义的痰和狭义的痰。

狭义的痰就是肺痰,肺为储痰之器呀!

它分四类,寒、热、燥、湿。

寒痰苔白怕冷,痰是清稀泡沫;热痰,苔黄、烦咳,痰是粘稠有块;燥痰难呛带血;湿痰,苔腻纳呆,痰多易呛,这是狭义的痰。

广义的痰流窜全身叫流痰。

脾为生痰之源。

它的主症有六个:

苔腻、脉滑、头重、胸闷、口粘、纳呆。

见了这六个主症,你就定他有痰,尤其是看舌苔,一症便能定音。

要分五类:

第一类就痰迷心窍,也就这六个主症以外,还要加上眩晕、心悸、癫痫、狂症或者中风昏迷;痰停少阳,除了这六个主症以外,

要见寒热往来,胁满易怒;痰阻中焦,胸脘堵闷,肢体沉重;痰窜经络,就要见瘰疬、痰核、阴疽、流注;最后一个痰阻四肢,见肢麻、偏瘫。

底下邪就是瘀。

在实证里面,一个痰一个瘀是尤为重要。

但怎么判断瘀呢?

给它总结了三个指标:

一个局部的血结症,定处的刺痛、拒按、肿块,这就是有瘀;全身的血滞证,舌质紫斑,舌下静脉显露和脉涩;离经的血溢证,出血是瘀暗,血块是瘀暗。

见了这三个指标那么肯定是有瘀,尤其是舌质紫暗或者是舌下静脉显露,最重要的指标,有瘀。

不搞辩证呀,光用西医的观点来治疗冠心病,这也用了好多药,都是活血化瘀,补气活血,你不管临床有没有瘀血都用这一套,对不对?

就是非医成药。

有效吗?

有一定疗效。

有全效嘛?

很难提高疗效。

冠心病你不信,四五十岁的病人他的瘀血很少,表现是肾亏,腰酸背痛,脉沉细,尺脉弱,舌苔淡胖,这个辩证肾的阴阳不调,肾亏呀!

你再给他活血化瘀,尤其虫类的药,非但治不了他的病,反而会有明显的副作用。

中医的法宝就在辨证,冠心病绝对不是瘀血的多,新世纪以后,瘀血的很少了,痰浊的多了,四五十岁以上肾亏的多了,法随证变,这中医的法宝呀!

否则疗效怎么办?

提高不了。

所以你不要受西医的影响。

有些冠心病,内皮细胞凋亡有血栓,都搞活血化瘀,搞了一段不行,病人心慌气短,加上补气活血用补气活血,活血化瘀必须中医有瘀血,没有瘀血这不叫中医,叫非医成药。

瘀血有五个定位症:

第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