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2853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docx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docx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材共分十四章。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课程的研究对象、任务、研究方法及与医药科学的关系;第二章、第三章主要介绍了人体细胞组织的基本结构和人体各系统的解剖、位置和毗邻;第四章至第十四章主要介绍了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

教案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学习建议;综合练习题。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部分解剖学部分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研究方法及与医药科学的关系。

【教学要求】

掌握:

人体的解剖方位及术语

了解: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二章细胞和基本组织

学习建议

1.要求掌握的内容应该达到应用的水平,要求熟悉的内容要达到能够把握详细内容的水平,要求了解的内容也应该清楚。

碰到疑难问题可通过网上答疑或借助学习指导书等形式解决。

2.注意学习的实践性;讲主要是形态方面的内容,因此建议学生要特别注意用观察法进行学习。

学习教材时,要注意观察教材上的插图,必要时可借阅或购置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彩色图谱,以加深学习印象;上实验课时,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观察标本、组织学切片,一方面强化理论学习,另一方面提高实践能力;学生还可以在活体上观察和学习大体解剖方面的知识,比如在学习骨骼知识时,可通过触摸自己身体的骨骼来学习各部骨的名称和位置。

3.注意知识的相互联系: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与四大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学习时第二章细胞和基本组织时,应注意前后内容的联系,要把细胞相关内容的学习结果运用到组织内容的学习上。

比如说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那么在学习每一种组织的细胞时,我们就要注意从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成熟红细胞除外)的特点上去学习把握。

细胞在光镜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细胞的形态、大小;细胞核的形态、数量、位置;胞质及核的染色等方面。

细胞在电镜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细胞内存在的主要细胞器的种类、数量和其微细结构等方面上。

如果我们真正掌握了细胞这一节的内容,那么,我们在学习各种组织的细胞时,就会感到思路清晰,容易记忆。

细胞和基本组织这一章的内容和后面各章节的内容都有密切的关系,同学们要下功夫读细弄懂。

4.注意学习的反馈性:

为了保证学习效果,学生在完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基础上,必须认真完成相关内容的练习题和作业题。

通过复习和练习来评价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纠正。

【教学内容】

1.细胞(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细胞的增殖)

2.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教学要求】

掌握:

1.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

2.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分类及功能

3.骨骼肌、心肌形态结构特点

4.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化学性突触的光、电镜下结构

熟悉:

1.各种上皮细胞的结构特点、主要分布与功能

2.疏松结缔组织中主要细胞成份(成纤维细胞与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结构特点和功能

了解:

1.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和腺上皮

2.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

3.平滑肌提形态结构特点

4.神经元的分类、神经纤维分类、神经末梢的分类和功能

第三章人体各主要系统的解剖

(一)

【教学内容】

1.运动系统(骨与骨连接、肌)

2.消化系统(消化腺、消化管、腹膜)

【教学要求】

掌握:

1.骨的构造、分类和功能

2.关节的基本结构、骨骼的分部与组成

3.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4.肝的位置

5.胰的位置、分部

熟悉:

1.消化管各段的解剖和组织特点

2.肝的大体形态、肝小叶的形态特点及输胆管道

3.腹膜的概念

了解:

1.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2.躯干骨及其连接、四肢骨及其连接

3.肌的形态与功能、全身肌的分布

第三章人体各主要系统的解剖

第三节呼吸系统

【教学内容】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组织结构

二、胸膜和胸膜腔

三、纵隔

【教学要求】

掌握:

呼吸系统的组成;上呼吸道、下呼吸道的概念;鼻旁窦的名称;左、右主支气管的特点;肺的形态、位置、分叶;胸膜、胸膜腔、纵隔的概念

了解:

喉的结构、肺的组织结构特点

学习建议:

学习呼吸系统时,先搞清楚它的组成即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的;再搞清呼吸道的组成即呼吸道是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的。

然后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有重点地学习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以及肺的解剖和组织特点。

从器官角度讲,肺、气管和支气管是重点;从形态角度讲,大体形态(解剖)是重点,镜下形态(组织结构)则为次。

另外与药学专业有关的、与医学临床有关的也应重点学习。

第四节泌尿系统

【教学内容】

一、肾

二、输尿管、膀胱、尿道

【教学要求】

掌握: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肾的形态和位置、肾单位的组织结构;输尿管的走行、膀胱的位置和功能

了解:

尿道的形态特点

重点名词:

【肾门】肾之内侧缘中部的凹陷称为肾门,是肾的血管、肾盂、淋巴管和神经进出肾的部位。

【肾单位】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膀胱三角】膀胱底部的内面,位于两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其粘膜不论在充盈或空虚时均平滑而无皱襞,称此三角区为膀胱三角,是炎症和肿瘤的好发部位。

第五节生殖系统

【教学内容】

一、男性生殖器

二、女性生殖器

【教学要求】

了解:

生殖系统的组成、功能;男性生殖器及女性生殖器的特点

第六节循环系统

【教学内容】

一、心、血管系统

二、淋巴系统

【教学要求】

掌握:

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的组成、功能;体循环、肺循环的概念;心的形态、位置;心腔的结构和瓣膜的功能

熟悉:

心的传导系统;血管的种类与组织结构;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动、静脉组成、淋巴系统;

了解:

心壁的结构

重点名词:

【体循环】起自左心室,当心室收缩时,将含氧及营养物质的动脉血射入主动脉再沿着各级动脉分支运送到全身各部的毛细血管;在毛细血管与组织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后,鲜红的动脉血变成暗红的静脉血,经各级静脉最后汇入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回流至右心房。

体循环途径:

左心室→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体循环的功能是把气和营养物质运送到身体各部,把身体各部组织细胞在新陈代谢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运送回心脏,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肺循环】起自右心室,由体循环回心的静脉血从右心房进入右心室后开始肺循环。

当心室收缩时,血液自右心室射出,进入肺动脉干及其分支到达肺泡毛细血管网,在此进行气体交换后变成动脉血,再经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

肺循环途径:

右心室→肺动脉及其各级分支→肺泡壁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肺循环的功能是把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经肺泡排出体外,而吸入肺内的氧则经肺泡进入血液,把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冠状循环】心脏本身一套比较完整的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的血液循环称为冠状循环,对冠心病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门静脉】门静脉系是下腔静脉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由肝以外的腹腔不成对脏器的静脉共同汇合组成,最后由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在胰头后方汇合为门静脉入肝内。

由胃、肠吸收的物质,包括口服的药物,都要经门静脉先输送到肝脏。

第七节神经系统

【教学内容】

一、脊髓和脊神经

二、脑和脑神经

三、自主神经系统

四、感觉传导通路

五、运动传导通路

六、脑和脊髓的被膜、脑室、脑脊液和脑屏障

【教学要求】

掌握:

神经系统的组成;脊髓的位置和外形;脊神经的组成和成分及分布;脑的分部;硬膜外腔、蛛网膜下腔的概念;交感神经节前和节后神经元胞体的所在部位和它们的连接方式;副交感神经节前和节后神经元胞体的所在部位;躯干四肢痛、温、触觉传导通路;躯干四肢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锥体系的组成和功能

熟悉:

脑神经的名称和序号;脑和脊髓的被膜、脑脊液的循环、脑屏障的概念

了解:

脊髓的内部结构;脊神经的分布;脑神经的分布;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别;锥体外系;头面部痛、温、触觉传导通路

重点名词:

【硬膜外腔】包在脊髓外面的硬膜称之为硬脊膜,它与椎管壁之间有狭窄的腔隙,称为硬膜外腔。

【蛛网膜下腔】蛛网膜和软膜之间的腔隙称为蛛网膜下腔,腔内充满脑脊液。

【蛛网膜颗粒】在上矢状窦的两侧,蛛网膜向窦内突起,形成许多绒毛状突起,称为蛛网膜颗粒。

【脑脊液的循环】从侧脑室产生的脑脊液,经左右室间孔流入第三脑室,向下流过中脑水管到第四脑室,然后经第四脑室的正中孔和外侧孔流到蛛网膜下腔,最后通过蛛网膜颗粒渗入上矢状窦,经颈内静脉等返回心脏。

【脑屏障】血液、脑脊液及脑组织细胞三者之间的物质成分交换(包括代谢产物及药物等)是要透过毛细血管上皮、脑室膜、神经胶质及脑细胞膜的过滤渗透作用来进行,这几层膜及上皮结构较紧密,其通透性有一定的限制,许多大分子物质不能穿过进入脑组织细胞,所以起到保障脑的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称为脑屏障。

【锥体系】锥体系是管理骨骼肌随意运动的传导通路,主要由上、下两级运动神经元组成。

锥体系分为皮质核束和皮质脊髓束。

学习建议:

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1.建议同学们在阅读时,要注意看书上的插图,这些图能形象地说明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

以帮助理解。

比如躯干四肢浅感觉通路的学习,我们通过图3-57比较容易看出:

这个通路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的;三级神经元分别位于脊神经节、脊髓灰质后角和丘脑的外侧核;第二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是交叉到对侧然后在白质内上行到背侧丘脑的外侧核的;第三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是经内囊投射到大脑皮质的中央后回的。

再比如:

循环系统中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我们可以通过血液循环示意图来学习掌握。

如果我们自己把动脉部分涂成红色,看起来就更形象了。

2.建议同学们在记忆一些东西时,可以采用归纳法、列表法、联想法或编成顺口溜。

比如熟记脑神经的名称和序,我们可以背诵:

一嗅二视三动眼,

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听九舌咽,

迷走、副神、舌下全。

第二部分生理学部分

从现在开始,我们将学习有关生理学的内容。

由于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我们要真正掌握生理学的知识,就要在学习生理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生理学的实验,通过认真体验实验过程和观察实验结果,加深对生理学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学习建议

一、在我们学完解剖学与组织学内容,开始学习人体生理学内容的时候,建议同学们再重温一下绪论的内容,认真比较解剖学、组织学与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从而形成不同的学习思路,以适应从形态学到机能学的学习内容变化。

二、建议同学们认真反复地阅读教材第四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的内容,切实学懂弄通神经和肌肉的一般生理,理解机体的基本生理过程,这样在学习后面的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系统生理学时,就不会感到非常困难了。

比如:

我们弄懂了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中的细胞的生物电现象这个问题,我们学习循环生理中的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时,就会比较轻松了,只要注意把握住它的一些特征性的东西就可以了。

三、建议同学们在学习第四章循环生理的第一节心脏生理时,注意把握好心脏生理活动的两个方面,一是心脏的生物电活动,一是心脏的机械活动。

第四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教学内容]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2.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3.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

4.骨骼肌的兴奋和收缩过程

5.生理功能的调节

[教学要求]

掌握:

1.刺激、兴奋、刺激阈和兴奋性的概念

2.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

3.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

4.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的传递

熟悉:

1.前负荷、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2.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过程

3.反馈的概念

了解:

细胞膜受体概念

【兴奋性】近代生理学把组织细胞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刺激】刺激是指能引起细胞、组织或机体发生反应的内外环境变化。

【反应】反应是指组织细胞受刺激后所发生的一切变化。

【受体】受体是细胞接受化学信息的特殊结构,是细胞成分中分化出来的特殊蛋白质。

【单纯扩散】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物质从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作跨膜转运的过程。

【主动转运】细胞膜通过本身某种耗能过程,将物质逆着电-化学差转运的过程,称为主动转运。

【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去极化】当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时,叫做去极化或除极化。

【动作电位】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膜两侧电位的快速可逆倒转,并可在膜上传播开来,这种电位变化称作动作电位,它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阈电位】当细胞或组织受到刺激时,使膜电位减小,产生去极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就爆发动作电位,这一膜电位的临界值称之为阈电位。

【兴奋—收缩耦联】骨骼肌发生收缩以前,总是先在肌细胞上引起一个可传导的动作电位,然后才出现肌细胞的收缩反应。

由肌膜的电变化,导致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内环境】生物体所处的生存环境(大气环境),通常称为外环境。

体内的绝大部分细胞并不与外环境直接接触,它们生存在细胞外液中,所以内环境就是指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主要由组织液和血浆组成。

【反馈】由被控部分向控制部分发送反馈信息并对控制部分的功能状态施加影响,称为反馈。

【稳态】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在微小的波动中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状态称为稳态。

第五章血液

[教学内容]

1.体液与内环境

2.血液的组成及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的特性与功能

3.血液凝固与纤溶过程

4.血液的分型与输血原则

5.血量

[教学要求]

掌握:

1.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

2.血液的组成、功能

3.血浆渗透压的组成、正常值及作用,血液的pH值

4.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正常值和生理功能

5.凝血、纤溶的过程及生理意义

6.ABO血型系统

7.血量

了解:

1.体液的分布概况

2.抗凝与促凝的因素

3.Rh血型系统

4.输血原则

【红细胞比积】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积,正常人红细胞比积在40%~50%范围内。

【血浆与血清】血浆是由抗凝的血液中分离出来的液体,其中含有纤维蛋白原,若向血浆中加入Ca2+,血浆会发生再凝固,因此血浆中不含游离的Ca2+。

血清是由凝固的血中分离出来的液体,其中已无纤维蛋白原,但含有游离Ca2+,若向其中再加入Ca2+,血清也不会再凝固。

【红细胞脆性】一般常用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的大小表示红细胞膜的易破裂性即红细胞脆性。

【红细胞沉降率】将血液抽出体外加入抗凝剂,置于血沉管中静置,红细胞将以很慢的速度下沉,它在血浆中单位时间沉降的高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

【等渗溶液】因为血浆的总渗透压与0.9%NaCl或5%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大致相等,故这两种液体被称为等渗溶液,临床上称0.9%NaCl溶液为生理盐水。

【生理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破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

【血液凝固】血液凝固是指血液自血管流出后,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被分解成可溶性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称为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

第六章循环生理

(一)

第一节心脏生理

[教学内容]1.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2.心肌的生理特性

3.心的泵血功能

4.体表心电图

[教学要求]

掌握:

1.心动周期的概念

2.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和舒张

3.血液在心脏内的单方向流动及其原理;心脏瓣膜的活动

4.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及其原理

5.期前收缩及代偿间歇产生的原理

6.特殊传导系统的组成

7.兴奋在心脏中的传导途径

熟悉:

1.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的概念

2.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力、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3.自动节律性

4.心电图各波的意义

了解:

1.心率及其对心动周期的影响

2.心脏作功的概念和心功能储备的概念

3.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

【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称为每分钟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

【前负荷、后负荷】通常把心室收缩前心室内的压力称为前负荷。

而将大动脉压称为后负荷。

【心音】心音是由心肌收缩和瓣膜关闭时振动所产生的声音。

【自动节律性】组织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够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

【正常起搏点】在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动节律性最高,它自动产生的兴奋依次激动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浦肯野氏纤维和心室肌,引起整个心脏的兴奋和收缩。

可见窦房结是主导整个心脏兴奋的部位,故称为正常起搏点。

【窦性节律】由窦房结所控制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

【有效不应期】在心肌细胞的一次兴奋过程中,动作电位从0期开始到复极3期电位恢复到-60mV这一段时间称为有效不应期。

【体表心电图】正常人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窦房结产生的兴奋通过特殊传导组织依次传向心房和心室,动作电位传导的方向、途径、次序和时间都有一定的规律。

这种生物电变化通过心脏周围的导电组织和体液,传到身体表面,使身体表面各部位在每一心动周期中也出现有规律的电位变化。

将置于人体表面一定部位的测量电极连接到心电图仪,记录出来的心脏电位变化曲线,就是临床上常规记录的心电图。

它反应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等过程。

第六章循环生理

(二)

第二节血管生理

【教学内容】

1.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2.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3.微循环

4.组织液的生成及淋巴循环

【教学要求】

掌握:

动脉血压的概念、正常值、生理变异、形成原理及影响因素;动脉血压相对恒定及其生理意义;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机制及影响因素

熟悉:

中心静脉压的概念及影响因素;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的关系;静脉血流及影响因素

了解:

各类血管的结构及功能特点;微循环的组成、血流通路和血管内外的物质交换

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教学内容】

1.神经调节

2.体液调节

【教学要求】

掌握:

心脏的神经支配(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作用、递质和受体);血管的神经支配(交感缩血管神经的作用、递质和受体);压力感受性反射

熟悉: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

了解:

心血管中枢;化学感受器反射;

第四节器官循环

【教学内容】

1.冠状循环

2.脑循环

【教学要求】

掌握:

冠状循环的血流特点

了解:

血-脑脊液屏障、血-脑屏障

第七章呼吸生理

概述

【教学内容】

呼吸的概念;呼吸的过程

【教学要求】

掌握:

呼吸的概念;呼吸的三个环节;

第一节肺通气

【教学内容】

1.肺通气的动力

2.肺通气的阻力

3.肺容量和肺通气量

【教学要求】

掌握:

肺通气量(每分通气量、最大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无效腔)的概念

熟悉:

胸内压的形成及变化;弹性阻力与顺应性及非弹性阻力;肺容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机能余气量、余气量、肺总容量)的概念

了解:

胸膜腔;呼吸肌、呼吸运动及肺通气的动力;平静呼吸和加强呼吸时胸廓运动的特点

第二节肺换气与组织换气

【教学内容】

气体交换

【教学要求】

掌握:

气体交换过程

熟悉:

影响肺换气的因素(呼吸膜、通气/血流比值)

第三节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教学内容】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教学要求】

掌握:

氧的化学结合

了解:

二氧化碳化学结合

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

【教学内容】

1.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

2.呼吸调节

【教学要求】

掌握:

呼吸的化学性反射调节(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及氢离子浓度变化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影响途径及意义)

了解:

呼吸中枢的概念,延髓呼吸中枢的重要性及高级中枢的作用;肺牵张反射的概念

;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

第八章消化系统生理

[学习内容]

1.消化、吸收的概念

2.消化腺及其分泌的消化液的作用

3.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和胃肠激素

4.胃的运动形式及作用

5.小肠的运动形式

6.胃液组成、作用

7.胰液组成、作用

8.胆汁组成、作用

9.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形式和途径

[学习要求]

掌握:

消化和吸收的概念;胃的运动形式;胃的排空及其调节;胃液、胰液、胆汁的成分和作用;小肠在吸收中的重要作用;糖、蛋白质、脂肪的吸收形式和途径

熟悉:

胃液、胰液和胆汁分泌的调节

了解:

消化的方式;消化道的神经支配与体液调节;小肠的运动形式;唾液和小肠液的分泌

学习建议

消化和吸收是消化系统最重要的生理功能。

消化和吸收的意义在于能为机体新陈代谢提供必需的物质和能量来源。

因此,消化和吸收是一个学习的重点章节。

概念简释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

【吸收】食物经消化后,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容受性扩张】咀嚼和吞咽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体的平滑肌舒张,称为容受性扩张。

【胃的排空】食糜由胃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的排空。

【胆盐的肠-肝循环】胆汁中的胆盐被推进到回肠末端时,绝大部分被肠粘膜吸收入血,随后经门静脉回到肝脏,再被肝细胞重新分泌出来,随胆汁进入十二指肠。

这一过程被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粘液与胃粘膜分泌的HCO3-一起,构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它的主要作用是降低H+向粘膜扩散的速度,并中和H+,从而有效地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粘膜的侵蚀。

第九章能量代谢与体温

[学习内容]

1.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2.基础代谢率

3.体温概念、正常值及其相对稳定的意义

4.体温调节过程

[学习要求]

掌握:

基础代谢率概念

熟悉: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体温调节过程

了解:

正常体温及其波动;产热过程与散热过程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是一个比较小的章节。

建议同学们在学习能量代谢一节时,注意学习能量代谢、基础代谢、基础代谢率等概念;熟悉影响能量代谢的有关因素;在学习正常体温及其波动一节内容时,可以通过实际的体温测量来学习体温的生理变动情况(比如昼夜变化、运动等);也可以结合自己的一些体验或实际观察来学习体热的发散和散热的调节反应。

概念简释

【能量代谢】能量代谢是指机体内伴随物质代谢过程而发生的能量的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的过程。

【食物的卡价】每1克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称为食物的卡价。

【食物的氧热价】机体用1升氧氧化某一种营养物质时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氧热价。

【呼吸商】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产生量与耗氧量的比值称为呼吸商。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食物被认为是影响代谢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们在进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虽处于安静状态,但所产生的热量也要比进食前有所增加。

这种食物能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作用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基础代谢与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即在清醒而又极其安静的状态下,不受肌肉活动、食物、环境温度和精神紧张等影响时的能量代谢。

而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外周温度感受器】存在于皮肤、粘膜和腹腔内脏感受温度变化的感受器称为温度感受器。

因为它们位于中枢神经之外,对机体外周部位的温度起监测作用故称外周温度感受器。

外周感受器又分为热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

【中枢温度感受器】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和脊髓中都有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称为中枢温度感受器。

在温度升高时放电频率增多的称为热敏神经元;温度降低时放电频率增多的称为冷敏神经元。

三、本学期的教学进程已经进行了一半,学员们在学习新内容的同时,要有计划地进行前段学习内容的复习。

在复习过程中,请学员们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1.要真正熟悉教学大纲和考核大纲,明确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考核内容、考核要求,换句话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