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范围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33060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9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范围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心理学范围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心理学范围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心理学范围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心理学范围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心理学范围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心理学范围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心理学范围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心理学范围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心理学范围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心理学范围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心理学范围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心理学范围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心理学范围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心理学范围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心理学范围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心理学范围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心理学范围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心理学范围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心理学范围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范围Word下载.docx

《心理学范围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范围Word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学范围Word下载.docx

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种类:

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是有意注意——有(服从于事先)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第二节注意的特征

一、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范围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清楚地观察到对象的数量。

成人注意的平均广度是:

黑色圆点8~9个,外文字母4~6个,几何图形3~4个,汉字3~4个。

二、注意的稳定性

——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上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久暂特性。

注意的稳定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

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

注意的起伏——在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

广义:

指注意保持在对一定活动的总的指向上,而行动所接触的对象和行动本身可以发生变化。

(如学习)

三、注意的分配

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四、注意的转移?

——人有意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活动)上。

 

第三节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怎样在教学中防止学生的分心?

一、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

无意注意可以成为顺利完成教学的因素,也可能成为学生在学习中“分心”的原因。

教学中应善于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充分发挥它的作用,避免其消极的影响,提高教学效果。

(一)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学过程中,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避免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

1、尽可能保持教室周围环境的安静。

2、创造干净整洁的教室内环境

3、教师的打扮应尽量避免学生分心

4、保证良好的课堂秩序和纪律,尽量减少学生迟到、分心、讲话等现象,以及偶发事件的处理。

(二)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善于发挥与教学有关的刺激作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做到新颖性、科学性、系统性、趣味性相结合,与学生的直接经验相结合。

2、在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3、提高教学的语言艺术,语言要有变化、重点突出。

4、板书设计清晰醒目、有重点

5、教具新颖、直观、把握教具出示的时机、与言语讲解相结合

6、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二、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

1、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培养间接兴趣。

2、提高学习活动的目的性

3、激发学习动机

4、严格要求学生,加强意志力的培养和锻炼,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

三、交替利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引导学生使两种注意有节奏地交替转换,这样才能使注意较为持久地保持在学习上。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第一节感知觉及其种类

感觉(sensation):

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皮肤觉

内部感觉:

运动觉:

肌肉伸缩、关节转动

平衡觉:

身体位置、运动状态、超重、失重

内脏觉:

疼痛、饥渴、呕吐、麻木、恶心

第二节感觉的一般规律

什么是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引起人们感觉的刺激范围

绝对感觉阈限(absolutesensorythreshold)—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absolutesensitivity)—人的感官器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差别阈限(differencethreshold)—能觉察出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别量。

差别感受性(differencesensitivity)—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一、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一)感觉适应

刺激对感受器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提高或降低)。

适应现象表现在所有感觉中,视觉、听觉、触压觉、嗅觉、味觉等。

视觉适应:

明适应、暗适应

(二)感觉对比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比如:

明度对比

颜色对比

同时对比

继时对比

二、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一)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

视觉对其他感觉的影响

听觉受其他感觉的影响

味、嗅觉、平衡觉其他感觉的影响

(二)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

某感觉丧失后其他感觉来弥补

(三)联觉

某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种感官的感觉和表象的现象。

如,甜蜜的声音、尖酸的语言

红、橙、黄——温暖(暖色)

(四)感觉后像

第三节知觉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

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

时间知觉:

对时间的分辨、对时间的确认、对持续时间的估量、对时间的预测。

时间知觉的依据:

根据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根据有机体的各种节律性活动。

运动知觉:

真正运动、似动(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运动后效)

错觉:

大小错觉、形状和方向错觉

第三节知觉的特性及影响知觉的心理因素

一、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的选择性

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

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知觉,产生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知觉定势。

(二)知觉的整体性

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组织加工过程。

在知觉活动中,人们对整体的知觉优先于对个别成分的知觉。

(三)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词把它标志出来,这种感性阶段的理解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理解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

(四)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

知觉恒常性的种类:

形状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五)知觉的适应

当视觉输入发生变化时,我们的视觉系统能够适应这种变化,使之恢复到变化前的状态,叫知觉适应。

第四节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正确地采用直观教具能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理性知识的理解。

1、根据感知对刺激强度依存性的规律

在制作和演示直观教具时就应当考虑到演示对象的大小、颜色、声音等,以使学生清楚地感知到。

2、根据感觉的对比规律

如果在地图或图表上画出某一部分,让学生加以区别,最好把它们涂成对比的颜色。

3、根据知觉中对象与背景转换的规律

在制作教具时,应当用背景把知觉对象衬托出来,使学生清晰地感知到对象的主要部分。

4、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特点使用直观教具

小学低年级学生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给他们上课应广泛运用直观教具。

随着年龄增长,教师在使用直观教具时要考虑如何把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引向抽象思维。

5、适时展示直观教具

课堂上教具展示要适时,过早或过迟都会影响知觉的选择性。

6、直观和言语结合,言语在知觉理解性中起着重要作用

使用直观教具时,要伴以言语说明或解释。

二、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三、优化直观教具,增强教学效果

第四章记忆与信息加工

第一节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

记忆——是个体保持信息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存和再现的心理过程。

记忆包括:

编码、储存和提取三个过程。

第二节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是记忆的入口通道,来自各种感觉系统的大量信息在此作短暂的停留,因此又叫做感觉登记。

存储容量非常大、信息保持时间很短

第三节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唯一对信息进行有意识加工的记忆阶段,是一个储存人们正在思考的信息的记忆系统。

容量有限:

7加减2个项目

能保持20秒左右

组块:

指人们在过去经验中已变得相当熟悉的一个刺激独立体。

复述:

出声或不出声地重复。

复述使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以防止被其他信息排挤掉。

复述不仅使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里,并作为信息的传输机构将信息从短时记忆送入长时记忆。

分为精致性复述和维持性复述。

第四节 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一种记忆系统,经复习信息保持时间超过30秒甚至按年计算的记忆;

因此种记忆的时限是按时、日、月、年计算的。

故又称为永久记忆。

程序记忆:

技能和习惯的记忆

陈述记忆:

事实、规则、概念、事件的记忆。

情景记忆——表象

语义记忆——图式

双重编码理论——图文并茂

长时记忆的组织加工

(一)类别群集

(二)联想群集

(三)主观组织

(四)意义编码

(五)心象化

(六)记忆术

长时记忆的遗忘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遗忘的规律:

先快后慢

遗忘理论:

1、衰退理论

2、干扰理论

3、动机性遗忘理论

4、线索依赖性遗忘理论

怎样进行科学的复习?

1、及时复习,“先密后疏”:

及时复习:

6小时、一天、三天、一周、一月

2、防止材料之间的相互干扰。

干扰是造成遗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以先后学习两种材料时,要防止材料之间的相互干扰。

同时复习两种材料时中间要休息一会,类似的材料不要一起复习。

复习系列材料时,要加强材料中间部分的复习等。

3、过度学习150%

4、记笔记

记笔记是我们在阅读和听讲中常采用的外部记忆的手段,它可以增加记忆效果。

5、大声朗读

第五章思维与创造

第一节概念的学习与教学

(一)什么是概念

是思维的单位,是一种将具有共同特性的物体、活动、抽象观念或品质聚合在一起的心理类别。

(二)概念的结构

1、特征表说(FeatureListTheory)

概念是由定义特征和概念规则两个因素构成的。

定义特征

一类个体具有的共同的有关属性,是概念的本质特征

次要的特征

在概念的大多数实例中出现的特征,也称为特异特征

概念规则:

(1)简单规则:

概念的定义特征只有1个,如700毫微米波长的光为红色

(2)合取规则:

概念的几个定义特征必须同时具备,如“圆”这个概念

(3)析取规则:

概念中的各个定义特征可以部分具备,也可兼具,如“侵权行为”这个概念

(4)关系规则:

指根据事物或事物属性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概念,如“中间”这个概念

2、原型说(PrototypeTheory)

概念由原型和类别成员的代表性程度构成。

类别成员的代表性程度是指属于同一概念的同类个体可容许的变异性,即其他实例偏离原型的距离。

(三)概念学习

1、通过与情境的直接接触、观察和模仿

2、通过符号和定义学习

概念学习的影响因素:

1.定义特征的突显性

一个概念的定义特征越突显或越明显,这个概念越容易学习。

2.定义特征与特异特征的重叠性

一个概念的定义特征与特异特征越多,二者的重叠性越大,这个概念越容易学习。

3.无关特征的数量

无关特征是指在其所有正例中都不出现或者在正例和反例中都出现的特征。

无关特征越多,概念就越难学习。

4.概念规则的复杂性

概念规则越简单,概念越容易学习。

反之,则越不容易。

5.正例与反例的功能

正例应涵盖概念的所有外延,这样才能避免概念的外延被缩小。

举反例可以避免概念之间因相似而产生混淆,避免概念外延的扩大。

概念教学的两种方式

1、“例子—定义”的教学方式

给出某一概念的正例和反例,让学生得出或推导出定义。

2、“定义—例子—定义”的教学方式

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让学生识别概念的正例和反例,最后又回到定义上来重新阐述定义,以表明这些例子是如何代表该定义的。

第二节推理

一、推理

从一个或几个已有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就叫做推理(reasoning)。

二、推理形式

(一)演绎推理

(deductivereasoning)

从一般性知识的前提到特殊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也可以说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1、三段论推理:

由两个假定真实的前提和一个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这两个前提的结论所组成。

2、假言推理:

大前提是假言判断的推理,就作假言推理。

即断定某一对象情况是另一对象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判断。

3、选言推理:

大前提是选言判断的推理叫做选言推理。

(二)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inductivereasoning),就是从特殊性知识的前提到一般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

1、完全归纳法

完全归纳法就是由一类中的每一个对象都有某种性质,推出这一类都具有某种性质的推理方法。

2、简单枚举法

简单枚举法就是由一类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并且没有遇到相反的情况,从而得出这一类所有对象都具有这种性质的推理方法。

(三)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analogyreasoning),由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性质上的相同,推出它们在别的性质上也相同的推理形式。

第三节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思维的一种形式。

由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经过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心理过程。

问题解决策略(Strategyofproblemsolving)是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搜索问题空间、选择认知操作方式时运用策略的总称。

(一)试误法:

对如何从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没有任何线索、也没有理论指导。

只能盲目尝试。

(二)爬山法:

限于条件,对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差距缺乏足够清晰的认识,只能走一步说一步,不断缩小与最终目标之间的距离。

(三)手段-目标分析:

人们对问题情景中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的差距认识非常清晰,只需要根据目标,选择具体手段来缩小差距。

(四)逆向工作法:

逆向工作法是从目标出发,反方向推导。

(五)类比法: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一)呈现刺激的模式

(1)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经验接近,就越容易被理解,问题也就越容易被解决;

(2)刺激的呈现模式,是问题呈现的方式,强调问题情境的性质和特征。

(二)问题表征

问题表征(Problemrepresentation)是在头脑中对问题信息进行记载、理解和表达的方式。

一般分为语言表征和表象(视觉)表征。

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两种表征形式各有优劣。

如果说问题呈现的方式强调刺激本身的特征;

那么,问题表征就强调你在头脑里面是如何思考这个问题的。

(三)心理定势(心向)

定势(set),又称心向,是指主体对一定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如果以前曾以某种方法解决某类问题并多次成功,则以后遇到同类问题,也会重复同样的方法。

(四)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指仅仅从物体正常功能的角度来思考物体的定势。

第五节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creativitythinking)是指一种新颖独特的并具有社会价值意义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准备期:

准备期(preparation)是指创造性思维形成之前,对问题相关知识的理解与积累。

酝酿期:

酝酿期(incubation)是思维创造准备期得不到结果而将问题暂时搁置,等待有价值的想法自然酝酿成熟而产生出来。

豁朗期:

豁朗期(illumination)是指经过潜伏性酝酿期之后,具有创造性的新观念可能突然出现,也就是常说的灵感(inspiration)。

验证期:

验证期(verification)就是对豁朗期产生的想法给予评价、检验或修正。

创造者的思维特点:

思维的流畅性:

思维的流畅性,也叫思维的丰富性,是指在限定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的多少。

思维的变通性:

思维的变通性,也叫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摈弃旧的习惯思维方法开创不同方向的那种能力。

思维的独特性:

思维的独特性,是指产生不寻常的反应和不落常规的那种能力,此外还有重新定义或按新的方式对我们的所见所闻加以组织的能力。

思维的敏感性:

思维的敏感性,是指及时把握住独特新颖观念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培养?

(怎么样培养创造性的人?

(一)培养创造性人格

(二)培养多种思维形式

(1)发散性思维:

发散式思维(divergentthinking)是指思维能不拘一格地从已有的信息中尽可能地扩展开,通过多种思考,开拓途径、寻找可能解决问题的办法。

(2)聚合性思维:

聚合式思维(convergentthinking)是指,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并整合起来,得出合理结论的过程。

(3)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颠倒常规的思维方向,从对立的方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创造性思维训练

头脑风暴法

第六章智力与智力开发

第一节智力和智力理论

智力:

能力指个体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创造力:

是一种独特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独特之处在于创造新颖、恰当和高质量事物的能力。

一、心理测量取向

1、斯皮尔曼二因素论

斯皮尔曼(Spearman)

2、瑟斯顿的群因素论

⏹瑟斯顿(Thurstone)提出

⏹语文理解(V)指理解语文涵义的能力;

⏹语句流畅(W)指属迅速语文反应能力;

⏹数字运算(N)指迅速正确地计算能力;

⏹空间关系(S)指方位辨识及空间关系判断能力;

⏹联想记忆(M)指两事联结的机械式记忆;

⏹知觉速度(P)指凭视觉迅速辨别事物异同的能力;

⏹一般推理(R)指根据经验能做出的归纳推理能力。

3、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理论

吉尔福特(J.Guilford)

4、卡特尔智力形态论

Ø

液态智力:

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表现的能力,如对数字关系的认识、类比和演绎推理的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

晶态智力:

是获得语言、数学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二、多维取向

1、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H.Gardner,1983)

⏹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

v语言智力(李敖)

v数学逻辑智力(爱因斯坦)

v空间智力(毕加索)

v音乐智力(肖邦)

v身体运动智力(李小双)

v人际关系智力(特雷莎修女)

v自知认识智力(荣格)

⏹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不同。

2、智力的三元理论

成分智力指个体在问题情境中,运用知识分析资料,经由思考、判断、推理以达到问题解决的能力。

情景智力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根据所需适应、选择所要的环境,及有效的改变、塑造环境的能力。

经验智力指个体运用既有经验处理新问题时,统合不同观念而形成的顿悟或创造力的能力。

三、认知取向

PASS模型

vPASS模型是指三级认知功能系统中所包含的四种认知过程,它们分别是计划(P),注意(A),加工(S)(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

这三个系统在智慧活动中各司其能。

▪注意资源系统的功能是使大脑处于一种适宜的工作状态。

▪加工系统是接收、解释、编码和存储外界输入的信息

▪计划系统执行的是计划、监控、评价等高级功能

第二节智力的发展和测量

一、智力发展的一般规律

1.童年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贝利的研究)

2.人的智力在18-25岁间达到顶峰

3.对人的毕生发展研究,人的流体智力在中年之后下降趋势,而人的晶体智力稳步上升

4.能力发展的趋势存在个体差异。

能力高的发展快,达到高峰的时间晚,能力低的发展慢,达到高峰的时间早。

(一)能力发展的水平差异

智力超常是指智商在140以上的个体。

在西方称为“天才”,我国则经常使用“神童”,即超常儿童。

智力缺陷根据以下三个指标来确定:

 第一,智力明显低于同龄人平均水平(IQ低于70);

第二,智力缺陷者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不能很好的适应;

第三,智力缺陷者的智力发展问题发生在早年,常常出现在16~18岁以前。

(二)智力表现的早晚差异

 1.人才早熟,即早慧

 2.中年成才

 3.大器晚成

(三)能力的性别差异

1.男女两性智力发展水平上的差异

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

2.男女智力发展速度上的差异

学龄初期,女性智力发育优于男性,青春期后男性智力优于女性;

3.男女智力类型上的差异

①男性视觉优于女性,尤其是多纬度空间能力;

女性听觉定位和分辨力优于男性,女性观察比男性细致;

②抽象和意义记忆上,男性优于女性;

形象和机械记忆上,女性优于男性;

③抽象和逻辑思维上,男性优于女性;

形象思维上女性优于男性;

④在词的流畅性方面,女性优于男性;

而言语的推理上,男性优于女性。

二、智力的测量

1、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1905年,编制了最早的一个智力量表。

2、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

1916年,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在进行修订时,第一次引入智商这一概念,用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率来计算智商,所以被称为“比率智商”。

智力年龄(智龄):

是受测者通过测验项目所属的年龄。

智商:

也称智力商数,用IQ表示。

其公式为:

智商(IQ)=(智龄MA÷

实龄CA)×

100

3、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4、瑞文推理测验

第三节智力开发

二、智力开发(怎样进行智力开发?

1、早期教育(怎样进行科学的早期教育?

●为儿童创设丰富的外部环境

●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早期教育要适当与全面

●提供适当的活动材料

2、教育教学中的智力开发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培养元认知技能

元认知策略:

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元认知调节策略

第七章情绪、情感与情操

第一节概述

情绪的概念

情绪(emotion)是由某种刺激(机体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