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总结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3164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筹城乡总结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统筹城乡总结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统筹城乡总结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统筹城乡总结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统筹城乡总结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筹城乡总结4.docx

《统筹城乡总结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筹城乡总结4.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筹城乡总结4.docx

统筹城乡总结4

关于2011年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总结及

2012年工作要点的报告

县委、县政府: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两个转变”(转变农村居民职业、身份),加快“三个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村居民向城镇集中),推进“六个一体化”(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社会事业),改善“三个环境”(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农村居民居住环境和农村人文环境)的总体要求,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总揽,重点推进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等工作,全县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二五”开局良好。

现就全县2011年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要点报告如下:

一、坚持规划布局统筹,城乡建设日新月异。

按照“做靓县城、繁荣乡镇、提升农村”的总体要求,统筹规划城乡布局,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县城建设上,大力实施“西进东扩”战略,完成了旬中新校区、旬邑宾馆、公刘雕像等重点工程,实施了商业水街、县医院门诊综合楼等重点项目,开发了三水雅居、凤凰茗居等城区群众安置房住宅小区,县城建成区面积由3.5平方公里增加到5.8平方公里。

镇区建设上,按照“基础先行、特色突破,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思路,全力狠抓镇区基础设施和“四化”工程建设,太村重点镇建设进展顺利,初步构建起了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

同时,全力推进在城镇为农民建设普通商品住房工程,今年城关、原底、张洪等6个镇、社区相继实施了商品房建设工程,其中,城关镇建成农民商品住房16幢;张洪镇住宅楼完成了主体建设任务;原底鑫源商住小区1-4号住宅楼即将封顶,商业门店主体建成一层;郑家镇住宅楼根基处理完成,90户商业门店二层主体已竣工;底庙镇正在进行住宅楼主体建设。

新农村建设上,按照“巩固、提升、发展、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和“小洋楼、新式样、宽街道、大广场、全绿化、多功能”的建设要求,全面完成了35个示范村、14个新建村和31个巩固提高村建设任务,建成民宅1101户,改造危房218户,修筑新农村村庄道路42公里。

实施了马家堡、北家坊等5个连片示范村建设;职田等5个镇、6个村422户1783人移民搬迁项目,建成民宅422户以及1206户“三告别”工程。

全县78%的农民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74%的村实现了集中连片居住。

二、坚持产业发展统筹,县域经济突飞猛进。

以产业化为目标,以园区为平台,以旅游业为主导,统筹产业发展,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升县域经济总量。

农业生产上,全县粮食播种面积35万亩、总产19.3万吨;更新改造果园2万亩,累计建成绿色苹果基地30万亩,无公害苹果基地10万亩,有机苹果示范园1.7万亩,生态果园示范村5个、7842亩,生态果园示范镇1个、2万亩,栽植杂果经济林2.6万亩;建成600头商品代种猪场20个,累计达到35个,百头育肥场575个,累计达到2745个,生猪存栏34.3万头,出栏36.8万头;新建设施蔬菜大棚480座,累计建成蔬菜大棚1860座,种植蔬菜1560亩;种植烤烟1.6万亩,预计收购烟叶2.4万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万人,累计在外务工人员9.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0.8亿元。

同时,坚持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有力抓手,加快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开发。

全县建成“一村一品”省级示范村48个、市级示范村38个,“一乡一业”省级示范镇3个,进一步夯实了农民增收的产业基础。

工业发展上,完成了七里川煤矿、清塬煤矿、燕家河煤矿、长安煤矿技改建设任务,建成了年产120万吨的青岗坪煤矿,启动实施了年产180万吨的旬兴煤矿和年产10万吨有机复合肥厂,建设了冻干果蔬厂、凯德瑞啤酒厂,加快了全县工业化步伐。

旅游业上,完成了马栏革命纪念馆及其陈列布置和马栏革命旧址水上剧场河道拓宽改造,实施了马家堡关中特委旧址景区建设及陈列布置,启动实施了石门山森林公园西大门及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建设工程,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夯实了基础。

三、坚持基础建设统筹,发展环境日益优化。

按照基础先行、设施齐全的思路,全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乡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交通建设上,全年累计完成投资1610万元,新改建桥梁三座224.42延米,绿化道路52.4公里,完成了石峡沟中桥、石沟大桥及东新桥扩建任务,改建省道172公里、县乡道230公里、通村公路650公里,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708公里,形成了“三纵五横一环线”交通网络。

水利建设上,修订完善了三水河等主要河流及县城、水库等重点部位的度汛预案30多个;潭沟、苍儿沟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全面完成;职田塬区供水扩建项目的太村供水管理站已完成17间五层双面4786平方米水质监测大楼和附属用房2幢主体工程,职田泵站迁建项目已上报省发改委等待批复;县城供水管网改造项目,改造供水管网20.77公里;解决了12个村33个居民小区的人畜饮水,三水河防洪工程及5、6、7号橡胶坝正在加紧施工中。

电信网络建设上,改造农网124个村、316公里,农村通电率达到100%;集中供热三期工程,完成了10个供热分站建设和供热总站楼体建设,铺设供热管道总计8700多米;新建移动基站10个,联通基站5个,通讯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

城乡市场建设上,全面实施了“双百市场”、“镇村工程”,先后在清塬、底庙等镇、社区建成6个农贸市场,新建便民超市51家,改造提高50家,累计建成308家,完善了城乡市场体系建设,促进了城乡商贸流通。

四、坚持体制改革统筹,机制体制日臻完善。

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不竭动力,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形成了城乡互动的机制体制。

土地流转上,按照“三个集中”要求,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方式,全面推行“抓点带面、形式灵活”的土地流转管理模式。

签订耕地流转合同717份,流转耕地3012亩,累计流转耕地1.4万亩。

农民进城落户工作上,各镇、社区和相关部门都成立了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办公室,制定完善了宣传培训、调查摸底、操作流程等工作制度,保障了农民进城落户工作有序开展,累计审核办理进城落户农民1046户、4067人。

财政制度改革上,全面实行“乡财乡用县监管”、“村财村用乡监管”,规范了乡村财务管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启动实施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巩固了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快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

五、坚持社会保障统筹,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以民生工程为抓手,以社会福利均等化为目标,促进社会保障水平节节攀升。

基本医疗救助上,建立了城乡居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城乡居民参合率分别达到96%、97%;实施了城乡居民新型合作医疗一体化改革,受益城乡居民24万多人;建立了农村大病医疗补助基金,最高补助限额达到40万元;建立了临时救助制度,对因天灾人祸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按500-2000元的标准给予救助。

养老低保供养上,建成投用了县中心敬老院,入住五保户100人;发放城乡社会救助资金833.2万元,惠及3.8万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对象;为8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放高龄补贴50元,90岁以上和百岁老人补贴标准每人每月分别提高了50元、100元,共发放高龄补贴109.6万元;城乡居民参保11.7971万人,参保率87.81%,发放养老金21740人,发放率80.16%,累计发放基础养老金1092.34万元。

住房保障上,完成了公租房改造240套,新建廉租房60套、改造150套,套建的160套经济适用房主体工程大部分完成,限价商品房建设完成了规划设计、土地征用等前期工作,林场棚户区改造已开工建设。

六、坚持社会事业统筹,公共服务趋于均等。

不断整合城乡教育、卫生、文化等资源,实现了社会事业统筹发展,促进了公共服务均等化。

教育事业上,完成了12所中小学校舍改造工程,旬中新校区和原底、赤道社区中心幼儿园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县学前一年的2500名幼儿实现了免费教育,入园率达到100%,初中毕业率达到99%,义务教育阶段“蛋奶工程”覆盖面达到86%,“两免一补”拨付及时到位。

卫生事业上,实施了医药卫生体制特别是县级公立医院和县镇一体化改革,实施了县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和职田镇中心卫生院医技楼,全县14个镇、社区卫生院、187村卫生室和县医院实现了药品“三统一”零差率销售。

文化事业上,14个镇区先后建成了文化站、文化广场,建成村级文化活动室168个,城镇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农村80%的农户实现通电话,90%的农户能收看电视,逐步实现了城乡文化共同繁荣这一目标。

一年来的实践与探索,使我们认识到:

一、必须坚持勇于实践、大胆创新。

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颇具创新性的系统工程,可供学习借鉴经验不多,我县在深入调研中理清思路,在问计于民中凝聚智慧,在践行于学中找准定位,在用足用活政策中撬动发展,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二、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全域推进。

我们在统筹城乡发展工作中,完善了城乡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利用、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形成了以县城、太村镇为主体,以土桥、张洪、职田为重心,带动辐射其他镇的“一核、两轴、三心、五点全覆盖”的城镇体系框架,推动了全县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

三、必须坚持开放兴县、借梯登高。

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难以完成,需要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参与。

我们既重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通过合作兴办园区、聚集资源、借船出海,努力推动我县统筹城乡发展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新跨越。

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在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中,全县各级从改善民生入手,大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打实把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把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把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心贴心为农民谋福祉,不断激发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力,为改革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

五、必须坚持统筹协调、合力推进。

统筹协调、合力推进是加快发展的坚强保障。

我们不断深化机构改革,着力转变政府职能,一心一意谋发展,培养和形成了艰苦奋斗、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任劳任怨、开放包容的创业精神,我县统筹城乡发展试点一定能够在短期内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2011年,我们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了实质性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与全县人民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展缓慢,民间资产难以盘活;二是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加;三是土地流转步伐缓慢,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发展滞后;四是农民进城落户工作推进艰难,农民对丢弃土地有后顾之忧;五是农民普通商品住房尚在起步阶段,难以满足广大群众需要;六是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扩大覆盖面;七是各镇、社区和有关部门对统筹城乡发展工作认识不全面、不系统,重视程度不够,各项工作推进相对迟缓。

为此,2012年,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全新的理念、创新的举措,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力抓好统筹城乡发展各项工作任务,为“福利旬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2012年工作要点

2012年是我县统筹城乡发展工作重点突破阶段的关键一年年,对实现“十二五”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全县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总体思路是:

坚持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国共产党旬邑县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精神为指导,围绕“一条主线”(推进发展方式实质性转变),加快“三个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村居民向城镇集中),实施“四大战略”(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果畜富民、旅游兴县),实现“六个一体化”(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社会事业),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工作,促进城、镇、村联动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同进步、共繁荣,持续提升全县人民幸福指数,努力开创我县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新局面。

一、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紧紧围绕“畅通旬邑”目标,以破解交通瓶颈为着力点,拓展发展空间,改善交通条件,提升道路景观。

坚持新建与管护并重,大力度、快节奏地推进“多元交通”建设,促进出境公路高速化、专业运输铁路化、城乡公路网络化,加快构建高速通畅、安全舒适、连贯城乡的“大交通网”。

全力落实“水利振兴”计划,加快马栏柏岭寺水库建设,不断完善城乡供水体系,改造城乡供水管网,扩建新建镇区供水站,保障水资源安全有效供给。

不断优化城乡电网结构,加快城乡电网改造升级,全县所有变电站完成双电源供给,实现“零停电”。

二、统筹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紧紧围绕“宜居旬邑”目标,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互动发展、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宜居县城、重点镇、中心镇、中心村和新型社区建设,基本实现城乡公共设施配置均等化。

以完善功能、优化布局、提升品质为重点,不断完善县城、镇区建设规划,尽快实现县城集中供气、供热,并逐步向重点镇、中心镇、中心村、新型社区延伸,形成以镇为轴心、吸收周边要素,小村并大村、大村入社区新格局。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倾力支持农民进城落户定居。

规划建设占地300亩、5000套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建设,确保城乡居民早日过上居有定所的好日子!

三、统筹城乡机制体制建设。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

鼓励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居住和户籍一元化登记管理,保障城乡居民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参与社会管理的权利。

深化扩权强镇改革,推进县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探索建立农业保险体系,强化金融对“三农”的支持。

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促进城、镇、村联动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同进步、共繁荣。

四、启动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加快推进城乡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步伐,逐步完善资本市场,实现资产资源资本化和交易效益最大化。

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调整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实行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2012年,协调相关部门制定出台《旬邑县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工作实施办法》、《旬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实施办法》、《旬邑县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实施办法》、《旬邑县集体建设用地上房屋所有权登记工作实施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在条件好的镇区先行试点,从户籍资料收集入手,做好农村产权外业测量和内业数据处理工作,对农村土地、房屋进行全面确权登记,搭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推行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有效破解农村发展资金匮乏的难题。

五、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立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以建设现代绿色果业为重点,以百万头生猪生产大县为依托,大力实施“粮果畜菜”四大主导产业提升工程,建立农业生产基地,辐射带动农民大规模生产,形成区域化发展、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群体优势。

积极兴办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重点扶持有一定规模、成长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龙头企业。

加快太村产业园区、中达循环经济工业园、土桥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园“三大园区”建设,着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大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抓好能源化工开发,促使园区建设上规模、上效益。

六、全面加快农民进城落户。

制定出台“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保”等相关政策文件,鼓励引导农民进城落户;按照农民向城镇和社区聚集、土地向园区和经营大户集中、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要求,在农民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以农民普通商品住房建设为突破,扎实推进农民普通商品住房和新型社区建设,逐步实现农村社区化管理,让农民享受现代公共服务。

同时,加大农民实用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就业能力,拓宽农民的就业渠道,全面加快农民进城落户工作。

七、加强领导彻底转变工作作风。

2012年,我们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正确系统把握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及要求,按照主要领导全面抓、主管领导亲自抓、工作人员具体抓的原则,齐心协力做好统筹城乡发展的各项工作,确保全县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稳步推进,走出一条富有旬邑特色的新路子,为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积累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