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照明施工规范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33466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照明施工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隧道照明施工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隧道照明施工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隧道照明施工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隧道照明施工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隧道照明施工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隧道照明施工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隧道照明施工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隧道照明施工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隧道照明施工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隧道照明施工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隧道照明施工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隧道照明施工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隧道照明施工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隧道照明施工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隧道照明施工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隧道照明施工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隧道照明施工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隧道照明施工规范文档格式.docx

《隧道照明施工规范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照明施工规范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隧道照明施工规范文档格式.docx

如图纸要求保护线缆,则灯具连接线穿保护管;

5调试:

灯具安装接线完成以后,每个回路单独进行调试,确保单个回路正常。

4.1.6回路调试正常后,将灯具尾线固定。

固定时要求方式统一,线形整齐美观;

4.1.7系统调试。

2LED疏散指示灯

4.2。

1前期检查:

检查测量所有LED疏散指示灯安装预留孔,对没有预留孔或者预留孔尺寸偏小的要及时进行处理。

检查通往安装预留孔的预埋管,存在漏埋、预埋管管径偏小或者管道不通的要及时进行处理;

2.2LED疏散指示灯安装:

支线电缆敷设后,安装灯具,连接电源线,固定灯具.安装时要对照图纸核对指示灯面板图形或者文字,保证安装位置正确。

4.2.3调试:

安装完成后先进行单回路调试,无误后进行整体系统联调。

最后对指示灯安装缝隙进行防水处理。

4.3电缆桥架安装

根据电缆桥架承重程度,分为单臂托架和双臂托架;

3.1前期检查:

察看测量隧道壁弧度,根据测量弧度定做桥架托臂底座安装角度.有明显落差的隧道壁须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定做托臂(如紧急停车带须定做90度托臂以及相应的桥架弯头),保证桥架安装后整体水平、美观;

3.2划线定位:

按照图纸要求高度先确定桥架托臂安装位置,测量高度时要利用已经形成的参考物作为测量基础(如已经完工或初步完工的路面,道沿等),先画出一条基准线,然后根据托臂间距确定托臂安装位置;

3。

3桥架托臂安装:

在已经确定的位置上安装桥架托臂,特殊的地方需要安装特殊定做的托臂,必要时进行托臂组装。

初步调整托臂角度;

4.3。

4电缆桥架安装:

安装电缆桥架.根据隧道弯曲程度可选择不同长度的桥架,较直隧道可选用长桥架(4米—6米),转弯处可选用短桥架(1米—2米)。

桥架之间以及桥架与托臂之间要可靠固定,桥架之间要用接地线连接。

调整托臂角度,使桥架平直、美观,可多个角度进行观察调整。

4.4电缆敷设

电缆敷设分干线电缆、支线电缆、接地线缆

按照线路路由核查现场实际情况,根据现场情况确定电缆敷设方式;

对已经存在的预埋管道或其他单位施工的与埋管道要预先进行试通,确保可以正常敷设电缆。

隧道施工中,要重点核查电缆沟到配电箱预埋管、配电箱到桥架预埋管、过弧预埋管(有LED疏散指示灯时,要检查其线缆预埋管),对不通的管道、对照图纸漏埋的管道、管径偏小的管道进行统计,将统计数据报监理办,协商处理方案,并尽快处理;

2电缆沟支架安装:

需要在电缆沟敷设电缆时,先对电缆沟进行测量,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电缆沟支架尺寸,及时采购。

安装时先画出基准线,确定支架安装位置后再进行安装,保证支架高度水平一致;

3电缆沟敷设接地扁钢:

电缆沟敷设电缆中,地线采用扁钢,则敷设电缆前先将接地扁钢焊接好.扁钢要进行防腐处理,扁钢连接处必须满焊,扁钢搭接长度应大于扁钢宽度的2倍以上,扁钢要与每个电缆沟支架牢固焊接,并相隔一定距离与接地极连接,对焊接处进行防腐处理,出口接地扁钢接入联合接地;

4干线电缆敷设:

干线电缆分电缆沟内敷设和桥架敷设.

1)、电缆沟内敷设:

电缆在支架上分层水平敷设,一般长距离电力电缆或者粗电缆敷设在下层(当有高压电缆或控制电缆时,高压电缆敷设在最下层,其次时控制电缆,再时电力电缆),短距离电力电缆或者细电力电缆敷设在上层。

敷设中禁止电缆交叉叠压,并留有一定余量,以免电缆缩短受到拉力。

在每个电缆沟支架处对电缆进行绑扎固定。

电缆进、出控制配电箱时要留有适当余量;

2)、桥架敷设:

电缆在桥架上水平敷设,一般长距离电缆敷设在外侧,短距离电缆敷设在内侧。

尽量避免电缆之间交叉叠压,并留有一定余量,以免电缆缩短受到拉力。

电缆每隔1m—1.5m进行捆扎固定.电缆进出控制配电箱时要留有适当余量;

桥架敷设中,如果地线采用扁钢,则在敷设电缆前先敷扁钢(扁钢须进行防腐处理),并连接好后再敷设电缆。

扁钢连接可采用铜螺丝固定或搭接对焊(对焊时要对焊口进行防腐处理)。

4.5支线电缆敷设:

隧道照明支线电缆一般在桥架上敷设,和灯具连接,一般连接方法分为:

预分支电缆连接,穿刺线夹连接和普通干包连接。

灯具接线一般按照A、B、C三相火线循环连接,以保证三相电流平衡。

支线电缆接线中一定要处理好接口处和支线电缆头的绝缘处理,防止打铁短路。

支线电缆在桥架和进出控制配电箱处留有适当余量.

LED疏散指示灯支线敷设一般在电缆沟敷设或者穿管敷设,和灯具连接,连接方法分为:

预分支电缆连接,穿刺线夹连接和普通干包连接。

线缆敷设时要预留适当余量。

当穿管敷设时要预先检查试通预埋管,没有问题后再穿线。

4.4。

6接地线缆敷设:

电缆沟地线一般采用扁钢接地,接地线截面除设计另有要求外,均采用40x4镀锌扁钢或者φ16圆钢,接地线每间隔一定距离于接地极连接,连接处均需电焊或气焊,焊口进行防腐处理.接地极间距由设计决定,一般宜为5米.桥架接地线一般采用扁钢或者铜芯电缆,并间隔一定距离通过预埋管与电缆沟接地线连接或者与接地极连接。

4.4.7电缆标示牌:

为接线和以后维修方便,每根电缆上都要有标示牌,标明电缆回路编号、起点、终点和电缆型号.要求每条回路两端必须有标示牌,路由中,每个电缆竖井、弯道处、电缆分岔处都必须有标示牌,其它路由每间隔5—10米要有标示牌。

5控制配电箱安装

隧道内控制配电箱一般采用暗装

5.1前期检查:

检查测量所有的控制配电箱安装预留孔,对尺寸偏小或者存在问题的预留孔要及时进行处理。

检查通往配电箱的预埋管,存在漏埋、预埋管管径偏小或者管道不同的要及时进行处理;

4.5.2控制配电箱安装:

按图纸配电箱编号对应安装控制配电箱并固定。

安装前要检查配电箱内电器件是否完好。

进出线路接线时要求箱内布线整体。

5。

3调试:

系统安装完成以后进行调试。

调试无误后,对控制配电箱安装缝隙进行防水处理。

附件1

隧道照明

隧道作为高等级公路的特殊路段,当车辆在驶入、通过和驶出隧道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视觉问题。

为适应视觉的变化,需设置附加电光照明,关于隧道照明设计,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

中国在这方面虽起步较晚,但也有相应的规范和要求。

原则和标准

1。

隧道照明设计的原则

为解决车辆驶入或驶出隧道时亮度的突变使视觉产生的“黑洞效应”或“白洞效应”,许多国家各自确定了一些设计原则和标准:

如美国IES、英国BS、日本《隧道照明设计指南》、国际照明协会的CIE标准以及中国的《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等。

共同遵守的设计原则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隧道内不管是白天或夜间均需设基本照明;

(2)白天车辆进入隧道时,路面亮度应逐渐下降,使司机的视觉有一个适应过程,将入口段分为引入段、适应段和过渡段;

(3)确定引入段、适应段和过渡段的长度(S),通常按车速(V)以T=2s的适应时间来确定,可用S=VT/3。

6(m)来估算;

(4)出口段也应设过渡照明,在双向交通情况下和入口段相同;

(5)夜间出入口不设加强照明,洞外应设路灯照明,亮度不低于洞内基本亮度的1/2;

隧道内应设应急照明,其亮度不低于基本亮度的1/10。

2。

隧道照明设计的标准

依据以上原则,中国JTJ026-90《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给出了明确的标准。

设计及其改进方法

1)。

照明计算

按照规范要求公路隧道照明应考虑4个因素:

◎路面亮度;

◎路面亮度的均匀性;

◎闪烁的防止;

◎眩光的控制.

(1)路面亮度计算,为了便于计算,一般是先计算平均照度,而后根据路面所选用的材料,选定一换算系数,再换算成亮度,计算平均照度的公式为:

E=NΦSUFKK1/(BS)

式中:

N为灯具排列方式(相对排列时为2,交错排列时为1);

UF为路面直射光利用系数;

K1为因相互反射作用使照度上升的系数;

ΦS为灯具中全部光源的总光通量(lm);

K为减光系数;

B为路面宽度(m);

S为灯具间隔(m)。

其中,N、ΦS、B、S由设计而定,UF、K、K1通常可分别取0。

38、0。

48、1.23,也可由查表或计算得到。

(2)亮度均匀度的定性判断

路面及洞壁下半部分亮度均匀度应满足一定的要求,在灯具安装间距确定后,可按下述方法定性判断是否满足均匀度的要求,即相对排列S≤2.5h;

交错或中间排列S≤1。

5h。

S为灯具安装间距;

h为灯具安装高度。

(3)闪烁的防止

闪烁效应是由于照明器不连续布置,司机的视觉不断经受明暗变化的刺激,使人产生不快感。

闪烁效应的频率低于2。

5Hz或高于15Hz时可不计。

闪烁频率(F)主要与灯具安装间距(S)和车速(V)有关,即F=V/S。

据此,将不产生闪烁效应的布灯间距列于表3。

(4)眩光的控制,眩光是由视线内有亮度极高的物体或强烈的亮度对比,引起不舒适或造成视觉下降的现象。

所以要尽量避免采用高亮度大光源照明,以控制眩光。

2)。

区段的划分及亮度的确定

(1)规范要求的照明曲线

按表1的标准要求,规范中给出了白天照明渐变梯度图(照明曲线,如图1)。

对规范中给出的照明曲线,这里提出3种处理方法,以设计车速80km/h为例,第1种是简单处理,就是将120m入口按引入段40m,亮度为80cd/m2;

适应段40m,亮度为46cd/m2;

过渡段40m,亮度为4。

5cd/m2,这样大梯度过渡如图1中粗线所示,因平均亮度低于规范要求的亮度,显然不可取.

第2种是折衷处理,就是将120m入口段40m,洞口最高亮度取洞外亮度4000cd/m2的1/30即133cd/m2,则该段的亮度为(133+80)=106.5cd/m2;

适应段40m,亮度为(80+46)/2=63cd/m2;

过渡段40m,亮度为(46+4。

5)/2=25。

25cd/m2,这样大梯度过渡,形成的梯度曲线和规范要求的渐变曲线相差甚远,也不宜采用,如图1细线所示。

第3种是渐变处理,就是分别计算出亮度为80cd/m2、46cd/m2、4.5cd/m2的布灯间距,然后逐渐的变化布灯间距,以适应渐变曲线,如设计路面宽度为8.5m,选用400W高压钠灯。

亮度为80cd/m2时,平均照度E=80×

13=1040lx,

亮度为46cd/m2时,平均照度E=46×

13=598lx,

亮度为4.5cd/m2时,平均照度E=4。

13=58。

5lx(选用100W高压钠灯)

这样从入口开始,引入段灯距从连续布设到间距2。

28m,适应段灯距从2。

28m到3。

79m,过渡段从400W灯3.79m间距到100W灯间距8.1m,亮度值形成一个一个的点,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就是规范要求的照明曲线。

这种处理方法的缺点是设计和施工都很不方便,实际上也没有必要,就此提出一种改进方法。

(2)改进的照明曲线,由上面可以看出,实现规范要求的照明曲线有多种方法,同时也说明规范要求的照明曲线不实际也不合理。

结合多座隧道的照明设计、施工及运营实践经验,现提出一种改进的方法。

改进的照明曲线如图2.

改进方法是把长均为40m的引入段,适应段和过渡段各分成20m的两个区段,形成了图2中的①~⑥区段,①~⑥各区段的亮度取区段的起点和终点亮度的平均值,形成了改进后的照明曲线,各点及各段亮度如下:

入口亮度L0=133cd/m2,A点亮度La=106.5cd/m2,B点亮度Lb=80cd/m2,C点亮度Lc=(Lb+Ld)/2=(80+46)/2=63cd/m2,D点亮度Ld=46cd/m2,E点亮度Le=(Ld+Lf)/2=(46+4.5)/2=25.25cd/m2,f点亮度Lf=4。

5cd/m2。

①段的亮度L1=(133+106.5)/2=120cd/m2

②段的亮度L2=(102+30)/2=91cd/m2

③段的亮度L3=(80+63)/2=71。

5cd/m2

④段的亮度L4=(63+46)/2=54。

⑤段的亮度L5=(46+25。

5)/2=35。

6cd/m2

⑥段的亮度L6=(25.5+4.5)/2=14.9cd/m2

改进后的小梯度照明曲线可以看出每个区段亮度是一定的,也就是说每个区段中的灯具间隔是相同的。

这样每个区段只须计算一次布灯间距,并且还可以看出用改进后的小梯度照明曲线,设计和施工都很方便,完全可以替代规范中要求的渐变曲线,且通过实际工程检验效果良好。

照明控制

隧道附加光电照明要根据洞外亮度的变化进行控制。

第一种方案是按洞外亮度的不同,分为晴天白昼、阴雨白昼、清晨、傍晚、夜间5种情况进行控制。

晴天白昼出入口加强照明灯全开;

清晨、傍晚和阴雨白昼合并为一种情况,加强照明灯隔一开一,即开一半;

夜间关加强灯,开路灯。

隧道在运营中一般除检修外基本灯不关闭,只有在交通量很少时可开一半关一半,以利节能。

由此照明控制应设置专门的测光装置,以确定洞外亮度,进而决定开哪些灯关哪些灯.

第二种方案是按一年中的不同季节,每个季节制定一套配时方案即开关灯时间,在主控机上编程实现自动控制。

第三种方案是人工干预控制,即根据洞外不同亮度,手动控制开关灯时间及灯种。

结语

隧道照明工程设计还有很多方面,如灯具的选择、供电线缆、供电管路、应急照明、诱导照明、横洞照明、路灯照明等,这里仅讨论了照明设计的原则、标准、照明曲线以及照明控制等。

随着技术的发展,实际工程的实施、检测和检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的一些标准和要求也有待修改和完善。

附件2

电缆敷设

一、电缆敷设的一般要求

1、选择电缆路径时,应考虑下列要求:

1)、为了确保电缆的安全运行,电缆线路应尽量避开具有电腐蚀、化工腐蚀、机械振动或外力干扰的区域;

2)、电缆线路周围不应有热力管道或设施,以免降低电缆的额定载流量和使用寿命;

3)、应使电缆线路不易受虫害(蜂蚁或鼠害等);

4)、便于维护;

5)、选择尽可能短的路径,避开场地规划中的施工用地或建设用地;

6)、应尽量减少穿越管道、公路、铁路、桥梁及经济作物种植区的次数,必须穿越时最好垂直穿过;

7)、城市电缆应尽可能敷设在非繁华的的隧道或沟道内,否则应敷设在非繁华区的人行道下面;

8)、在城市和企业的新区敷设时,应考虑到电缆线路附近的发展、规划,尽量避免电缆线路应建设需要而迁移。

2、电缆敷设方式有以下几种:

1)、地下直埋;

2)、电缆沟;

3)、电缆隧道;

4)、室内的墙壁或天棚上;

5)、桥梁或构架上;

6)、水泥排管内;

7)、水下。

3、电缆的敷设方式不同时,应选用不同的电缆:

1)、直埋敷设应使用具有铠装和防腐层的电缆;

2)、在室内、沟内、隧道内敷设的电缆,应采用不应有黄麻或其他易燃外护层的铠装电缆,在确保无机械外力时,可选用无铠装电缆;

易发生机械振动的区域必须使用铠装电缆;

3)、水泥排管内的电缆应采用具有外护层的无铠装电缆。

4、电缆直埋敷设,施工简单、投资省,电缆散热好,因此在电缆根数较少时应先考虑采用。

5、在确定电缆构造物时,需结合建设规划,预留备用支架或孔眼。

6、电缆支架间或固定点间的最大间距,不应大于表2—1所列数值:

表2—1电缆支架间或固定点间的最大间距

敷设方式

钢带铠装电缆电缆

全塑电缆、控制电缆

钢丝铠装电缆

水平敷设

垂直敷设

5

0.8(0。

4)

3.0

6.0

注:

如果不是每一支架固定电缆时,应用括号内数字。

7、电缆敷设的弯曲半径与电缆外径的比值(最小值),不应小于表2—2所列数值。

表2-2电缆敷设的弯曲半径与电缆外径的比值(最小值)

电缆护套类型

电力电缆

其它多芯电缆

单芯

多芯

金属护套

皱纹铝和皱纹钢套

25

30

20

15

非金属护套

无铠装10

有铠装15

电力电缆中包括橡皮、塑料绝缘铠装和无铠装电缆。

8、电缆在电缆沟或隧道内敷设时的最小净距,不宜小于2—3所列数值.

表2-3电缆在电缆沟、隧道内不是时的最小净距

电缆隧道净高

电缆沟

≥1900

沟深≤600

沟深>600

通道宽度

两边有支架时,架间水平净距

1000

300

500

一边有支架时,架与壁间的水平净距

900

450

支架层间的垂直净距

电力电缆35kv

250

200

≤10kv

150

控制电缆

120

100

电力电缆间的水平净距(单芯电缆品字形布置时除外)

35但不小于电缆外径

9、电缆在屋内明敷,在电缆沟、电缆隧道和竖井内明敷时,不应有黄麻或其他易燃的外护层,否则应予剥去,并刷防腐漆。

10、电缆在屋外明敷时,尤其是有塑料或橡胶外护层的电缆,应避免日光的长时间直晒,必要时应加装遮阳罩或采用耐日照电缆。

11、交流回路中的单芯电缆不应采用磁性材料护套铠装的电缆。

单芯电缆敷设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1)、三相系统中使用的单芯电缆,应组成紧贴的正三角形排列(水下电缆除外),每隔1~1.5米应用绑带扎紧,避免松散;

2)、使并联电缆间的电流分布均匀;

3)、接触电缆外皮时应无危险;

4)、穿金属管时,同一回路的各相和中性线单芯电缆应穿在同一管中;

5)、防止引起附近的金属部分发热.

12、不应在有易燃、易爆及可燃的气体或者液体管道的沟道或隧道内敷设电缆;

13、不宜在热力管道的沟道或隧道内敷设电力电缆;

14、敷设电缆的构架,如为钢制,宜采取热镀锌或者其他防腐措施。

在有较严重腐蚀的环境中,还应采取相适应的防腐措施;

15、当电缆成束敷设时,宜采用阻燃电缆;

16、电缆的敷设长度,宜在进户处、接头、电缆头处或地沟及隧道中留有一定余量。

二、电缆埋地敷设

1、电缆直接埋地敷设时,沿同一路径敷设的电缆数不宜超过8根;

2、电缆在屋外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

人行道下不应小于0.8米,车行道下不应小于0。

8米,穿越农田时不应小于1米。

敷设时,应在电缆上面,下面各均匀敷设100mm厚的软土或细沙层,再盖混泥土板、石板或砖等保护,保护板应超出电缆两侧各50mm。

在寒冷地区,电缆应敷设在冻土层以下。

当无法深埋时,可增加敷设细沙的厚度,使其达到上下各100mm以上。

3、禁止将电缆放在其他管道上面或者下面平行敷设;

4、电缆在壕沟内作波状敷设,预留1.5%的长度,以免电缆冷却缩短受到拉力;

5、在土壤中含有对电缆有腐蚀性物质(如酸、碱、矿渣、石灰等)或有地中电流的地方,不宜采用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如必须敷设时,视腐蚀程度,采用塑料护套电缆或防腐电缆。

6、电缆通过下列地段应穿管保护,穿管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1)、电缆通过建筑物和构造物的基础、散水坡、楼板和穿过墙体等处;

2)、电缆通过铁路、道路和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等地段;

3)、电缆引出地面2米至地下200mm处的一段和人容易接触使电缆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方(电气专用房间除外),除了穿管保护外,也可采用保护罩保护.

7、直接埋地电缆引入隧道、人孔井,或建筑物在贯穿墙体处添加的保护管,应堵塞管口,以防水的渗透;

8、电缆与建筑物平行敷设时,电缆应埋在建筑物的散水坡外.电缆引入建筑物时,所穿保护管长度应超出建筑物散水坡100mm;

9、埋地敷设的电缆之间及各种设施平行或交叉时的最小净距,不应小于表10—15所列数值:

表10-15埋地敷设的电缆之间及各种设施平行或交叉时的最小净距

项目

敷设条件

平行时

交叉时

建筑物、构造物基础

电杆

乔木

灌木丛

10kv以上电力电缆之间及其与10kv以下和控制电缆之间

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之间及其与控制电缆之间

控制电缆之间

通信电缆,不同使用部门的电缆

热力管沟

水管、压缩空气管

可燃气体及易燃液体管道

铁路(平行时与轨道,交叉时与轨底,电气化铁路除外)

道路(平行时与路边,交叉时也路面)

排水明沟(平行时与沟边,交叉时与沟底)

0。

0.6

0.1

-—

5(0。

1)

2.0

0(0。

25)

1.0

1.5

5(0.25)

0.5(0。

0.5(0.25)

(0。

5)

0.5

1、表中所列净距,应自各种设施(包括防护外层)的外缘算起。

2、路灯电缆与道路灌木丛平行距离不限。

3、表中括号内数字,是指局部地段电缆穿管,加隔板保护或者加隔热层保护后允许的最小净距.

三、电缆在沟内敷设

1、电缆沟可分为无支架沟、单侧支架沟、双侧支架沟三种。

当电缆根数不多(一般不超过5根)时,可采用无支架沟,电缆敷设也沟底;

2、屋内电缆沟的盖板应与屋内地坪相平,在容易积水积灰处,宜用水泥砂浆或沥青将盖板缝隙抹死;

3、屋外电缆沟的沟口宜高出地面50mm,以减少地面排水进入沟内。

但当盖板高出地面而影响地面排水或交通时,可采用具有覆盖层的电缆沟,盖板顶部一般低于地面300mm;

4、屋外电缆沟在进入建筑物(或变电所)处,应设有防火隔墙;

5、电缆沟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盖板重量不宜超过50kg。

在屋内须经常开启的电缆沟盖板,宜采用花纹钢盖板;

6、电缆沟应采取防水措施。

底部还应做不小于0。

5%的纵向排水坡度,并设集水坑(井)。

积水的排出,有条件时可以排入下水道,否则可经水井用泵排出。

电缆沟较长时应考虑分段排水,每隔50m左右设置一个集水井;

7、电缆在多层支架上敷设时,高压电缆位于最底层,低压电缆位于最上层;

电力电缆应放在控制电缆的上层,但1kv及以下的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可并列敷设.

当两侧均有支架时,1kv及以下的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宜于1kv以上电力电缆分别敷设于两侧的支架上。

盐雾地区或化学腐蚀地区的支架宜涂防腐漆或采用玻璃钢支架。

8、电缆在沟内敷设时,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