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3948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乘法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以及几百乘几十、几百乘几十几(不进位)和几百几十乘几十(不进位)的口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相应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使学生联系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简便算法,掌握几百乘几十、几百乘几十几(不进位)和几百几十乘几十(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3.使学生在思考、交流、总结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4.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课时安排:

共7课时+练习1课时

 

第1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

p.1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中乘数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计算25×125×144105×8

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尤其是后面两题,105×8乘数中间有0的怎么计算

(2)这几年,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月星小区最近新建了一些楼房,我们去看一看。

出示题目:

月星小区有15幢楼,平均每幢楼住44户,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

求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可以怎样列式?

为什么要用乘法?

指名两人人板演,看板书,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主要说清楚分别要用第2个乘数的个位、十位上的数去乘)。

二、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

让学生看图后,读读题目的意思,说说怎么列式?

(随学生回答板书:

144×15),追问:

为什么要用乘法?

这道算式和刚才复习的时候做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2.指出: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板书课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

三、探索算法:

1.学生自主探索:

尝试笔算。

要求观察算式,先想一想可以怎样列竖式计算,再板书竖式。

提问:

你能用竖式算出得数吗?

要求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笔算,同时指名板演。

提醒学生把横式和答句都写完整。

2.找几个学生的做法板演,分别说说各题错在哪里?

正确的该怎么算?

[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直接一次乘。

指出:

乘数是两位的,要分两次乘。

(2)分别用第一个乘数三个数位上的数去乘,乘了三次。

指出:

一般用第二个乘数分别去乘]另外再指出:

个位乘得的积末尾和个位对齐,十位乘得的积和十位对齐。

3.总结:

(1)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

(2)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四、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2题(做在书上)

先让学生判断每道题的计算对不对,交流后再要求说说错在哪里。

提问:

结合刚才判断和改正错题的过程,你认为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指出: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要注意每次相乘积的末位与乘数的哪一位对齐;二要注意三位数中间有0时,不能漏乘;三要注意不能忘记每次计算时的进位。

2.完成第1题

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竖式进行笔算,算完后指名说说得数。

第二题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组织学生讨论:

对于25×112怎样列竖式计算可以方便一些?

指出:

用竖式计算类似的题目时,通过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能使笔算方便一些。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读题,指名说题意。

估计一下哪一种水果的总价最高。

提问:

要求算出每种水果各卖了多少元,就是要算出总价,总价是怎样计算的?

(板书:

数量×单价=总价)

学生列式计算,写在作业本上。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谁还想提醒大家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提醒学生注意什么,一方面可以给成绩好的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另一方面年也让全班学生对本堂课重点难点和容易发生错误之处得以回顾和反思,有利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和深化)

六、课堂作业:

第2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2.加强计算习惯的养成教育,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一步熟悉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难点:

计算正确性的提高。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分别板书845×37604×28

2.指导:

第一题:

(师生共同完成)这题的数都比较大,多次需要进位,大家在做的时候,有的不知道进位该写在什么地方?

我们可以把每次的进位有序地写在旁边(边算边示范,其他学生照样子写)算完后,指出:

这样记一记,就可以更清楚了。

3.补充:

如果算式是要算37×845,你觉得竖式可以怎么写?

为什么?

4.通过两个竖式的对比,使学生清楚原来的算式只要乘2次,后面的算法要乘3次,还是前面的算法比较简便。

5.指出:

三位数和两位数乘的时候,为了计算的简便,我们更习惯于把位数多的乘数写在上面。

6.第2题,先让学生算,算完后分别说说两次乘得的结果。

问:

这里都需要和0乘,为什么一个结果中有0,而另一个结果中没有0呢?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

当个位上需要进位时,这个0就被进上来的数取代了;当个位上乘的结果不需要进位时,0还是有的。

二、口算练习

“想想做做”第5题

(1)比一比谁做得又快又准确。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2)指名学生口答。

(3)交流:

这些题你算的时候有什么窍门么?

(可以先不考虑后面的0,算出结果后再添上几个0)

(4)问:

第一组题下面2题为什么得数会一样呢?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1)读题,问:

你有疑问么?

(可能会有学生提出为什么汽车的速度慢但需要的时间还少呢?

)可让别的学生帮忙解答这个疑问。

(说明:

虽然都是从北京到上海,但实际路程的长度是不同的)

(2)分别列式算出两条路的长度。

(3)交流后明确:

“速度×时间=路程”

2.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

(1)读题,解读“人均月收入”和“人均年收入”的含义

(2)学生选择必要的信息解决问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

(1)读题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准备如何解答?

(可以分别用乘和减两种方法,这里可能更多的会考虑用乘法)

(2)学生列式解答,在交流的时候主要要让学生说完整的解答过程。

4.完成“想想做做”第10题:

(1)学生读题看图了解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

(2)帮助学生理解:

“已卖出的”要按“每个16元”计算,而“剩下的”要按“每个13元计算”。

(3)学生独立完成。

(4)指名学生回答,说说解题思路。

四、思考题

学生尝试练习,交流探讨思考过程,最后的出结果。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能说说在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中要注意哪些方面吗?

六、课堂作业:

 

第3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补充练习

教学内容:

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2.加强计算习惯的养成教育,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一步熟悉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难点:

计算正确性的提高。

教学疑点: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1×4075×20220×314×5

26×33×8004×32032×4

230×250×10101×8302×4

比一比谁做得又快又准确。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口答。

交流:

这些题你算的时候有什么窍门么?

(可以先不考虑后面的0,算出结果后再添上几个0)

二、笔算练习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

148×1524×375603×26

242×8112×806309×52

几位学生上黑板板书

集体反馈,学生选取1题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24×375、12×806列竖式时可以把乘数交换位置计算比较简便。

三、解决问题

1.我国发射得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钟。

这颗人造卫星一共绕地球运行了59周,一共运行了多少分钟?

2.李老师给全校15个班级分发练习本,每个班分144本,还剩40本作为备用。

学校一共买来多少练习本?

3.补充习题p3第5题

让学生读题,指名说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算理

四、课堂作业:

 

第4课时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简便算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初步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初步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依据。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图,提问:

从图上知道哪几个信息?

要求“每天大约能释放出氧气多少克”哪个条件是多余的?

算式怎么列式?

指名学生回答,板书:

850×15=

2.尝试练习,解决问题:

850×15=?

,用竖式怎样算,请同学们在自备本上试一试。

指名板演,(可能出现的情况):

(1)按照原来的方法笔算

(2)0先不对齐,但在前面乘的时候,0也参与了

(3)交换了两个乘数的位置

(4)在第2步乘的时候,没有把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

……

讲评这几种做法:

第一种方法:

是正确的

第二种方法(重点讲):

为什么开始列竖式的时候0没有对齐某个数位?

(先不考虑,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既然是先不考虑,所以在这两次乘的时候,0也不要考虑。

(擦去多余的0)

指出:

最后加完之后,这个0要补上。

……

比较第一、二种竖式,指出:

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我们可以像这样写,比较简便。

3.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讲评。

小组交流:

像这样两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怎样写比较简便。

通过交流,学生明确:

像这样的题目,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几个0。

二、巩固提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重点让学生说说积的末尾0的个数是怎样确定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前四题,然后集体订正。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对比着计算。

指名学生回答,交流每组题的不同点,使学生认识到:

几十几乘几百,几百几十乘几十都可转化成几十几乘几十来计算。

三、课堂小结

今天同时学习了乘法,那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呢?

四、课堂作业:

 

第5课时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想想做做第5-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规范末尾有0和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笔算方法。

2.探索乘数、积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明白末尾有0乘法的口算依据。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表内乘法口算

教学难点:

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第6页的第7题

二、完成书上的练习:

1.做第5题:

学生独立填写得数。

填完后问:

把后面四栏同第一栏比较,分别看看乘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

(估计学生都会说“多0”、“少0”之类的。

)规范学生的说法:

2→20,2乘10等于20,乘10可以说成是“扩大10倍”,学生模仿说一说。

把第一栏和第二栏的比较:

一个乘数没变,另一个乘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10倍。

类似的变化还有吗?

(比如说第4栏)也指名学生说一说。

再让学生比一比第2栏和第4栏,你有什么发现?

(一个乘数扩大10倍,另一个乘数缩小10倍,积不变。

)……

2.算一算,比一比

先请学生观察题组,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再独立完成这些题,做完后交流得数。

3.完成口算第7题,老师看好时间,从时间角度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

做完后,全班校对得数。

4.完成第10题:

你能在□里填合适的数字,使等式成立吗?

□□×□□=1600□□×□□=2400

指名说说你在做题时先怎么想?

结果是多少?

还有别的结果吗?

如果没规定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你还会有别的结果吗?

这么多种结果,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

5.讨论第9题:

(1)先读题,问:

这里一共给了几个信息?

再读问题,问:

这个问题和什么有关?

哪些信息暂时还用不上?

指出:

当信息比较多的时候,我们要正确选择能解决问题的信息。

学生列式解答。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一般学生还会提“这些废纸能节约……多少?

问:

“这些废纸”指的是哪些废纸?

学生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再交流。

三、布置作业:

 

第6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

练习一

(1)(P7~8)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通过计算和比较,体会乘法计算中的规律,探索简便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

熟练地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口算:

(完成书上的第1题)

老师看好时间,学生统一完成。

再校对。

(这里一共有12题,一般的学生应该能在1分钟内完成。

提问:

谁来说一说,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口算比较简便。

小结:

乘数末尾的0先不看,把0前面的数相成,有几个0不看就在所得的积的后面添几个0。

二、笔算:

(完成书上的第2题)

1.第2题,第一行两题

指名板演,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

A竖式怎样摆?

B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C乘数末尾有0怎么办?

2.学生在自练本上独立做后3题,指名学生板演。

3.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4.提问: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三、“大约”问题:

(完成书上的第3题)

1.学生读第3题。

读完后问:

这里的“140名”是一个怎么样的数?

为什么?

(近似数,这个数据只是一个大致情况,没必要也不可能每一分钟都正好是140名。

相反的,我们全班人数50人,这“50”就是一个精确数。

2.指出:

正是因为信息给的数据本身是一个近似数,所以算出的结果也是一个近似数,问题就说成了“每小时大约有多少名婴儿出生?

”这题在解答的时候不要用“≈”。

3.学生列式解答,观察算式,你觉得这题在计算的时候用什么方法比较合适?

(口算)

4.学生完成完整的解答。

四、简便计算:

上学期我们认识了25×4=100,利用这个算式,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一起来找一找,125×()=1000

指出:

125×8=1000,25×4=100,这两个算式对我们的乘法简便计算帮助是非常大的。

观察第6题,以125×16为例:

谁能直接算出这题的积?

这题可以怎么算?

板书完整的过程:

=(125×8)×2

=1000×2

=2000

也就是说,上面的题经过拆分,可以变成下面的题,计算就比较容易。

学生继续完成另外两组题。

501×20为什么可以变成500×20+20呢?

(可请学生从乘法意义的角度来说一说,为乘法分配律做准备。

五、完成书上的第4题:

1.学生读第4题:

指出:

这题的问题是“京拉线大约长几千几百千米?

”该如何理解这里的“大约”呢?

2.学生列式,观察算式,说说这题该采用什么方法计算。

(笔算)

六、完成书上的第5题:

第5题:

读题后,学生列式,观察算式,说说你准备选用的计算方法。

(可以简便计算,指名说说具体的简便算法。

提问:

根据什么条件求出一共要付多少元?

指名口答后生独立完成,再做集体交流。

提问:

如果每张票价10元呢?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

七、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计算,计算包括了口算、简便计算、笔算等。

八、课堂作业:

 

第7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

练习一第8-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些常见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具体的运算中,选择合适的算法,培养学生灵活解答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灵活的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来完成书上的解决实际问题。

二、口算练习

20×50025×100210×432×30

3×12010×46040×80040×200

13×300200×7060×900100×50

学生直接说得数

指名学生说,选3题让学生说说口算的方法。

提问: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口算较简便?

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来完成书上的解决实际问题。

三、购物问题:

(完成书上的第10、12题)

学生找出本练习中的购物问题,说说购物问题中的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式:

1.第10题:

读题后,把该题与上一题比较,单价、数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然后完整解答。

(单价可以看成是整套的单价,那就要先算出一套的;也可以分别算出课桌和椅子的总价,再把两部分加起来。

2.第12题:

读题后问:

这题与前面两题又有什么不同?

(发现单价会随着人数的多少而变化。

分别算一算三个班各需要的钱数。

比较三个得数,你有什么发现?

(三班的人数是最多的,但需要的钱是最少的。

为什么?

那三个班如何买票是最合算的呢?

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

比较:

如果把前面三个班分别需要的钱数加起来是否会等于这次算出来的钱数呢?

为什么?

指出:

在具体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灵活的情况,需要大家去选择更合适的方法。

小结:

这三题算的时候我们都想到了最基本的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但在具体运算的时候又各有不同,希望大家要多注意。

四、其他问题:

1.第8题:

读题后,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来解答

观察算式,同桌互相说说适合它的计算方法。

(简便计算)

指名板演,结合板演规范学生的书写。

(比如括号的运用等)

2.第9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再交流校对。

3.第11题:

读题后,指名分别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怎么算?

板书这两个面积公式。

学生列式计算,并比出大小。

五、完成思考题:

1.用1、2、3、4、5这五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和一个三位数,要使乘积最大,应该是哪两个数?

要使乘积最小呢?

换五个数字再试一试。

2.集体商量积最大问题:

你有什么大致的思路呢?

(要使积最大,最高位上肯定分别应该是最大的两个数字4和5,低位上的数字应尽可能小。

3.学生尝试找一找,老师依次把找到的算式板书,要求学生看板书继续找积更大的,一直到大家一直认可为止。

最后答案是431×52

4.找一找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5.类似的方法找到积最小的算式:

245×13

六、介绍“铺地锦”,先大家一起看书上的解答,交流是否能看懂?

具体怎么算?

再完成书上留下的计算。

补充:

如果你敢兴趣这种方法,可以

(1)继续出题再算;

(2)想想这又是为什么?

七、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八、课堂作业:

 

第8课时单元过关练习

班级___姓名___等第___

一、口算

60×9=50×90=600÷30=20×34=

43×2=11×600=13×600=75-18=

70-30=8000-3000=120÷3=3×900=

900÷3=320÷3=210×4=70×20=

25×100=75÷3=125×8=25×40=

二、用竖式计算

805×54126×37310×14

 

34×930367×50800×74

 

三、填空

1、365的14倍是。

175是5的倍。

2、□□×□□=1600,□□×□□=2800。

3、125×16=125××2,250×4×6=250×

4、211×39的积大约是,498×21的积大约是。

5、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的积是。

四、你能算出体育用品商店今年10月份卖出的各种球类的总价吗?

球类名称

单价

数量

总价

排球

59元

30个

()元

足球

158元

12个

()元

篮球

87元

120个

()元

五、解决问题

1、星星小学体育组的15名同学在操场上练习自行车慢骑,平均每人骑800米,他们一共骑了多少米?

 

2、一条船3次装运了1500袋黄沙。

照这样计算,有8000袋黄沙,15次能全部运完吗?

 

3、一辆大客车可以乘座48人,一列火车乘座的人数是一辆大客车的12倍。

一列火车乘座的人数比一辆大客车乘座的人数多多少人?

 

4、明明特别喜欢看《少儿百科全书》,他5天看了100页,像这样又看了25天才把这本书看完,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5、青青水果超市上半月卖出85筐苹果,下半月卖出65筐苹果,每筐苹果重20千克。

青青水果超市这个月一共卖出多少千克苹果?

 

6、一条公路长300千米,一个修路队修了20天,还剩80千米没修完,这个修路队平均每天修路多少千米?

 

六、附加题

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中,五年级比四年级的3倍少35人,两个年级的人数差是41人,两个年级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各有多少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