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电梯ok.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4056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层电梯ok.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三层电梯ok.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三层电梯ok.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三层电梯ok.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三层电梯ok.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三层电梯ok.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三层电梯ok.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三层电梯ok.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三层电梯ok.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三层电梯ok.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三层电梯ok.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层电梯ok.docx

《三层电梯ok.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层电梯ok.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层电梯ok.docx

三层电梯ok

《PLC课程设计》报告

三层电梯控制系统的模拟

系别电气工程系

班级本自动化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组员

2012年02月

前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电梯作为高层建筑中垂直运行的交通工具,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电梯具有很高的安全要求,它以零部件的形式出厂,总装配在工地现场进行,通过机械零部件之间的装配和机械装置与土建结构之间的衔接完成安装,其运行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维修保养。

所以,电梯的制造、安装和维保是不宜分割的。

电梯是应用于高层建筑中固定式升降运输设备,它有一个装载乘客的桥厢,沿着垂直或倾斜角度小于15°的导轨在各层间运行,是垂直运行的电梯,倾斜方向自动运行的电梯,倾斜或水平方向运动的自动人性道的总称。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电梯在国民经济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有了电梯摩天大厦才能崛起,现代城市才得以发展。

而通过PLC实现电气控制水平,改善了电梯运行的舒适感等。

PLC采用现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采用严格的生产工艺制造,内部电路采用了先进的抗干扰技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PLC运行时,CPU根据用户按控制要求编制好并存于用户储存器中的程序,按指令开始逐步顺序执行用户程序,直到程序结束。

然后重新返回第一条指令,开始下一轮新的扫描过程中,还要完成输入信号的采样和对输出状态的刷新等工作。

因此提高了整个电梯系统的可靠性。

PLC用存储逻辑代替接线逻辑,大大减少了控制设备的外部接线,使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建造周期大为缩短,同时维护也很容易,这也方便了电梯的日常维护与保养。

目录

一、目的································1

二、说明································1

三、面板图······························1

四、编程要求····························2

五、I/O地址的分配·······················3

六、过程分析·····························3

七、接线图·······························4

八、梯形图·······························4

九、控制程序·····························7

十、实习总结·····························10

十一、参考文献···························11

一、目的

1、通过对工程实例的模拟,熟练地掌握PLC的编程和程序调试方法。

2、进一步熟悉PLC的I/O连接。

3、熟悉三层楼电梯采用轿厢外按钮控制的编程方法。

二、说明

电梯由安装在各楼层厅门口的上升和下降呼叫按钮进行呼叫操纵,其操纵内容为电梯运行方向。

电梯轿箱内设有楼层内选按钮S1~S3,用以选择需停靠的楼层。

L1为一层指示、L2为二层指示、L3为三层指示,SQ1~SQ3为到位行程开关。

电梯上升途中只响应上升呼叫,下降途中只响应下降呼叫,任何反方向的呼叫均无效。

例如,电梯停在一层,在二层轿箱外呼叫时,必须按二层上升呼叫按钮,电梯才响应呼叫(从一层运行到二层),按二层下降呼叫按钮无效;反之,若电梯停在三层,在二层轿箱外呼叫时,必须按二层下降呼叫按钮,电梯才响应呼叫(从三层运行到二层),按二层上升呼叫按钮无效。

三、面板图:

 

1

四、编程要求

(一)决定系统所需的动作及次序。

当使用可编程控制器时,最重要的一环是决定系统所需的输入及输出,这主要取决于系统所需的输入及输出接口分立元件。

输入及输出要求:

(1)第一步是设定系统输入及输出数目,可由系统的输入及输出分立元件数目直接取得。

本实验装置的输入输出点数是:

输入11点,输出8点。

(2)第二步是决定控制先后、各器件相应关系以及作出何种反应。

(二)将输入及输出器件编号

每一输入和输出,包括定时器、计数器、内置继电器等都有一个唯一的对应编号,不能混用。

(三)画出梯形图。

根据控制系统的动作要求,画出梯形图。

梯形图设计规则

(1)触点应画在水平线上,不能画在垂直分支上。

应根据自左至右、自上而下的原则和对输出线圈的几种可能控制路径来画。

(2)不包含触点的分支应放在垂直方向,不可放在水平位置,以便于识别触点的组合和对输出线圈的控制路径。

(3)在有几个串联回路相并联时,应将触头多的那个串联回路放在梯形图的最上面。

在有几个并联回路相串联时,应将触点最多的并联回路放在梯形图的最左面。

这种安排,所编制的程序简洁明了,语句较少。

(4)不能将触点画在线圈的右边,只能在触点的右边接线圈。

(四)将梯形图转化为程序

把继电器梯形图转变为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码,当完成梯形图以后,下一步是把它编码成可编程控制器能识别的程序。

这种程序语言是由地址、控制语句、数据组成。

地址是控制语句及数据所存储或摆放的位置,控制语句告诉可编程控制器怎样利用数据作出相应的动作。

(五)在编程方式下用键盘输入程序。

2

(六)编程及设计控制程序。

(七)测试控制程序的错误并修改。

(八)保存完整的控制程序。

五、I/O地址的分配

内部一层按钮S1

I0.2

一层內呼指示灯SL1

Q0.7

内部二层按钮S2

I0.1

二层內呼指示灯SL2

Q0.6

内部三层按钮S3

I0.0

三层內呼指示灯SL3

Q0.5

一层外呼上行U1

I0.6

一层指示灯L1

Q0.2

二层外呼上行U2

I0.5

二层指示灯L2

Q0.1

二层外呼下行D2

I0.3

三层指示灯L3

Q0.0

三层外呼下行D3

I0.4

一层行程开关SQ1

I1.1

上升指示灯UP

Q0.4

二层行程开关SQ2

I1.0

下降指示灯down

Q0.3

三层行程开关SQ3

I0.7

复位开关RST

I1.2

六、过程分析

经过分析,我将程序应分为电梯的控制和指示灯的显示控制。

电梯的控制,我将它分为两个部分——箱内控制和箱外控制。

因为要对上升过程不响应下降呼叫(下降过程不响应上升呼叫),所以电梯箱外控制的升降控制采用的是到达某层的所有情况,例如到达二楼可以是由一楼升到二楼或者是三楼降到二楼。

这样做的好处是逻辑简单明了,便于编程。

箱内升降控制则取决与箱外呼叫。

指示灯的显示控制则一一对应于电梯升降的输入。

同时我用手动行程开关SQ1~SQ3控制电梯内部的指示灯的开关用来模拟电梯升降时触碰行程开关的过程。

3

七、接线图

八、梯形图

 

4

 

5

 

6

九、控制程序

LDI0.2

OQ0.7

OI0.3

ANI1.1

ANI1.2

=Q0.7

LDI0.1

OQ0.6

LDI0.5

AQ0.4

OLD

7

LDI0.4

AQ0.3

OLD

ANI1.0

ANI1.2

=Q0.6

LDI0.0

OQ0.5

OI0.6

ANI0.7

ANI1.2

=Q0.5

LDI1.1

LDI0.1

OI0.0

OI0.5

OI0.3

ALD

LDQ0.4

ANI0.7

ANI1.0

8

OQ0.5

OLD

ANQ0.3

ANQ1.2

=Q0.4

LDI0.7

LDI0.2

OI1.0

OI0.6

OI0.4

ALD

LDQ0.3

ANI1.0

ANI1.1

OQ0.7

OLD

ANQ0.4

ANI1.2

=Q0.3

LDI1.1

=Q0.2

9

LDI1.0

=Q0.1

LDI0.7

=Q0.0

十、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设计使我对电梯的控制有了深入的了解,尤其是电梯的PLC控制,让我很好的锻炼了理论联系实际,与具体项目、课题想结合开发、设计产品的能力。

既让我们懂得了怎样把理论应用于实际,又让我们懂得了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怎样用理论去解决。

在本次设计中,我们还需要大量以前没有学过的知识,于是图书馆成了我们很好的助手。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们要判断优劣、取舍相关知识,不知不觉中我们查阅资料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我们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肯定会遇到许多未知的领域,这方面的能力便会使我们受益匪浅。

在这次设计中,我和同学一起对PLC程序进行了多次的研究修改最终才成功的完成了此次设计。

这次设计不仅帮我了解到如何将所学的PLC知识运用与实际中,同时我也明白了即使是最简单的知识也需要经过自己多次的实践才能够最好的掌握。

同时也提高了我的动手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老师的认真对待,悉心教导也帮助了我能够以最好的方案完成此次设计。

10

十一、参考文献

例如:

[1]蔡红斌.电气与PLC控制技术[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高钦和.PLC应用开发案例精选(第2版)[M].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3]陈建明.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第2版)[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4]李全利.运动控制技术应用设计与实践(西门子)[M].北京:

机械工

业出版社.2009.

[5]廖常初.PLC编程及应用(第3版)[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