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中考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4105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中考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中考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中考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中考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中考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中考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中考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中考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中考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中考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中考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中考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中考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中考含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中考含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中考含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中考含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中考含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中考含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中考含答案解析.docx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中考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宁波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中考含答案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中考含答案解析.docx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中考含答案解析

2015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宁波市卷)

科 学

卷Ⅰ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第1~10小题,每小题4分,第11~15小题,每小题3分,共55分。

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下列地形变化主要是由流水作用引起的是(  )

2.科学理论的提出,必须要有一定的证据。

下列科学证据与科学理论相符合的是(  )

A.太阳黑子与日心说

B.谱线红移与地球的演化

C.微波背景辐射与宇宙热大爆炸

D.始祖鸟化石的发现与生命起源

3.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4.在缺水的旱季,非洲肺鱼深藏在泥洞中进行夏眠。

在夏眠时,肺鱼不吃不动,通过类似于肺功能的鳔来完成微弱的呼吸,直到雨季来临才破洞而出。

肺鱼在夏眠过程中(  )

A.不需要氧气

B.新陈代谢完全停止

C.不能适应旱季环境

D.体内有机物总量逐渐减少

(第5题)

5.把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压在有“科学”两字的书上,如图所示。

图中“科学”两字是(  )

A.变浅的虚像

B.变浅的实像

C.变深的虚像

D.变深的实像

6.人的有耳垂、无耳垂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有耳垂、无耳垂由相同的基因控制

B.控制有耳垂、无耳垂的基因是DNA上的某个片段

C.有耳垂的父母生出无耳垂的孩子属于变异现象

D.无耳垂的父母生出无耳垂的孩子属于遗传现象

(第7题)

7.如图,实验中的女生长发上扬。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保证该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是(  )

A.金属球壳必须带电

B.身体必须直接接触金属球壳

C.身体必须与金属球壳不断摩擦

D.身体与大地之间必须用绝缘材料隔离

(第8题)

8.如图为甲生成乙和丙的反应示意图,其中丙是呼吸作用产物之一,则(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甲是有机物

C.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g

D.乙由一种元素组成

9.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应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干冰在舞台制雾时作致冷剂

B.小苏打在做馒头时作发酵剂

C.还原铁粉在月饼盒内作除氧剂

D.生石灰在某些食品袋内作干燥剂

(第10题)

10.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1是光敏电阻,其阻值大小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减小。

闭合开关S后,当光照强度增大时(  )

A.通过R2的电流变大

B.电路总电阻变大

C.R1消耗的功率变小

D.要保持电流表示数不变,应将R2的滑片P向右移

(第11题)

11.战斗机水平飞行时,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天地分界线”。

当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如图乙所示时,飞机可能在(  )

A.斜向上爬升

B.斜向下俯冲

C.竖直向上爬升

D.竖直向下俯冲

(第12题)

12.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所示。

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

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B.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含水量无关

C.蒸腾作用能带走叶片的部分热量,与水的汽化有关

D.将叶片浸入浓盐水,气孔会逐渐增大

13.将红色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上加热,铜丝表面变为黑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红色铜丝表面变黑,是因为生成了氧化铜

B.红色铜丝表面变黑,是因为铜发生了还原反应

C.立即把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溶液会出现蓝色

D.立即把变黑的铜丝插入酒精中,铜丝变回红色

(第14题)

14.从水下向水面看,看到一条鱼及其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可以判断(  )

A.a是b鱼通过光的反射成的虚像

B.a是b鱼通过光的折射成的虚像

C.b是a鱼通过光的反射成的虚像

D.b是a鱼通过光的折射成的虚像

(第15题)

15.把盛有5g16%的NaOH溶液的短试管放入盛有10g16%的CuSO4溶液的锥形瓶里,如图所示。

倾斜锥形瓶直到使两溶液充分混合,混合后不可能的是(  )

A.产生蓝色沉淀0.98g

B.锥形瓶内物质总质量不变

C.所得溶液的Na2SO4质量分数大于9.5%

D.所得的Na2SO4溶液质量与原CuSO4溶液质量相等

卷Ⅱ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6分)

(第16题)

16.2014年11月26日,我国多地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火星合月”天文现象。

(1)从图中月相判断,这一天的农历日期在这个月的________(填“初七之前”或“二十三之后”)。

(2)图中的白色圆点是火星,看上去比月球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通过钝化的方式使锌制品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可有效防止锌的腐蚀。

某锌制品的钝化液含有硝酸银、硝酸铜、重铬酸等,其中重铬酸是一种可溶性的酸。

(1)该钝化液pH________7。

(填“>”、“<”或“=”)

(2)重铬酸(H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3)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含有金属单质的细微颗粒,该颗粒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_______。

(第18题)

18.如图所示,迅速下压活塞,筒内浸有乙醚的棉花被压燃。

下压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________能;在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中,实现这一能量转化过程的是________冲程。

19.1879年10月,经过对1600多种材料进行几千次试验后,爱迪生制成了第一个可供实用的碳丝灯泡(灯丝由竹丝炭化后制成)。

(第19题)

(1)如图甲所示,当磁体的磁极靠近正常工作的碳丝灯泡时,灯丝上端被磁体吸引,这是因为通电后的灯丝在磁场里受到了________的作用。

(2)要从图甲现象变为图乙中灯丝上端被排斥的现象,可以改变________方向。

(3)碳丝通电后产生高温,在空气中立即烧断,这是因为___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所以碳丝灯泡必须抽成真空。

20.下图是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主要步骤。

(第20题)

(1)滴在洁净载玻片中央的液体a是________。

(2)未经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时,细胞结构不够清晰,需用稀碘液进行染色。

染色后的细胞结构中,着色最深的是________,该结构与生物的________密切有关。

(第21题)

21.右图表示NaCl、Na2CO3、AgNO3、BaCl2、HCl五种溶液之间的部分反应关系,线条相连的溶液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1)图中还缺少一条连线,此线应连在________两溶液之间。

(填字母)

(2)E是________溶液。

(3)A和B反应有气体生成,则C是________溶液。

(第22题)

22.如图甲所示的覆杯实验中:

(1)硬纸片不会掉下的事实是________存在的证据。

(2)有同学认为实验中是水粘住了纸片,老师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随着空气被抽出,纸片掉下了,排除了纸片是被水粘住的可能。

若换用容积和高度均相同,而杯口更小的杯子进行实验,要使同一硬纸片掉下,相同情况下需要抽气的时间会________(填“变短”、“变长”或“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3分,共39分)

23.课前,小科和小思对物体浸没前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深度是否有关,有不同的猜想,于是用相同的长方体重物,分别以甲图和乙图的方式进行实验,并获得如下数据:

(第23题)

(1)分析小科测得的数据可以得出:

浸没前,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随浸入水中的深度增大而________,小思的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

(2)综合分析两个人的数据却发现,第

(1)小题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其中________两次实验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

(填实验序号)

课后,小科和小思才知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随排开水的体积增大而增大。

(第24题)

24.今年5月11日,某同学发现虫蛀过的绿豆有些能发芽,有些不能发芽,便产生了探究的想法。

他将30粒正常绿豆种子均分为三组,其中一组不作处理,其余两组进行不同部位的钻孔处理(钻孔不影响未处理部分的结构)。

将三组种子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实验结果如下表:

(图甲为绿豆种子,图乙为种子内部结构)

(1)对比三组实验结果可知,缺失________(填种子结构名称)会导致种子无法发育成幼苗。

(2)比较第一和第三组实验可知,第三组种子还能萌发成幼苗,这是因为________。

从种子的萌发速度看,破损的种子更快,因为种皮破损的种子更有利于吸收________。

破损种子在自然环境中的出苗率是否更高?

该同学又开始了新的探究……

25.课外小科约老师继续探究铁粉和硫粉反应的实验:

他们各自取一定量的铁粉和硫粉均匀混合后堆放在石棉网上,在其中插入烧红的玻璃棒,反应立即发生。

拿掉玻璃棒后,反应继续剧烈进行,反应过程中有少量刺激性气味的气体X产生。

反应结束后,都得到了黑色固体。

老师得到的黑色固体不会被磁铁吸引,而小科的却会被磁铁吸引。

(1)铁和硫的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气体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第25题)

(3)对比老师的实验结果,小科猜想自己得到的黑色固体可能是有剩余的铁或有生成的四氧化三铁。

小科想验证是否有铁剩余。

老师启发小科:

硫化亚铁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硫化氢气体,该气体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于是,小科认为正确连接如图所示的三个装置并进行实验,如果a处有水压出,就能验证有铁剩余。

①小科依次连接各装置的导管口:

e→________→b→a。

(填“c→d”或“d→c”)

②老师指出设计不够合理,不能就此验证猜想。

请你帮小科说出不够合理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

于是小科改进了实验设计,继续进行探究……

26.为研究普通成年人健步走的推荐速度及步频,小科查阅到如下资料:

【资料1】PA(体力活动)指南建议:

为健康效益,成年人要确保每周5天、每天一次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资料2】能量代谢当量(MET)是一种表示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定义1kg体重在1min内消耗3.5mL氧气的运动强度为1MET。

3~6MET为中等运动强度。

【资料3】成年人在不同步行速度下,步频的统计数据及相应的能量代谢当量如下表:

根据上述资料,进行如下研究:

(1)一步走过的距离称为步幅,单位时间内走的步数称为步频。

步行速度v与步频f、步幅L之间的关系式是v=________。

(2)分析【资料3】中的数据可以发现:

相同条件下,能量代谢当量随着________的增大而增大。

(3)小科的妈妈在30min内健步行走3600步,__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中等运动强度。

(假设小科妈妈步行时的能量代谢当量与【资料3】中相应的数据一致,下同)

(4)小科的妈妈体重50kg,当她以6.4km/h的速度步行3.2km,共消耗了________mL氧气。

四、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第27、28、31小题各6分,第29、33小题各8分,第30小题9分,第32小题7分,共50分)

27.某健康学生对自己的体温及其生活环境温度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

(第27题)

(1)人体正常体温保持在________℃左右,由此可以判断图中________表示该学生体温变化曲线。

(2)人的正常体温能维持相对稳定,主要依赖于________的精细调节。

28.一瓶未贴标签的粉末状常见金属R。

为了测定R的相对原子质量,准确称取一定量金属粉末,在坩埚内加强热使其完全氧化,冷却后再称重。

重复实验,获得如表数据。

请回答:

实验次数

金属质量(g)

金属氧化物质量(g)

1

45.0

84.9

2

45.0

85.1

3

45.0

85.0

平均值

45.0

m

(1)表格中m=________。

(2)该金属氧化物中,R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3)已知R的化合价为+3价,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

29.小科家有几盏相同的照明灯,如图甲所示,按要求连接在家庭电路上,并由一个开关控制。

(第29题)

(1)取下任何一个灯泡后,闭合开关,其余的灯仍能发光,则这几盏灯之间是________联的。

断开开关,装上灯泡。

(2)小科觉得连接灯泡的金属导线没有用绝缘材料包裹,可能有安全隐患。

如果照明灯的额定电压是220V,要辨别连接灯泡的两根金属导线中与火线相连的一根,请写出检测工具及步骤。

 

(3)小科用第

(2)题的检测方法也无法辨别,于是怀疑照明灯的额定电压不是220V,观察灯泡外包装,上面有如图乙所示信息。

请你对这种接线方法的安全性进行分析。

 

(第30题)

30.后端挑着装满道具的“百宝箱”,前端挑着由活动支架与花布组成的“戏台”,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肖秋林就这样挑着担子四处游走,表演了40多年“一人一台戏”的布袋木偶戏。

如图所示,假设“戏台”重100N,装了道具的“百宝箱”重200N,它们的悬挂点A、B之间距离为1.5m,扁担视作重力不计的硬直棒。

(1)挑起担子时,“百宝箱”被提高了0.6m,这一过程中,需要克服“百宝箱”重力做多少功?

 

(2)假设肩膀与扁担的接触点为O,当手不对扁担施加力的作用时,要使扁担在水平位置平衡,前端悬挂点A与点O的距离多大?

 

(3)当前端的“戏台”卸下后,左手在A点施加力,同样能使扁担在水平位置平衡。

若肖师傅是在站立时卸下“戏台”,则卸下“戏台”前后:

①扁担对肩膀压力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②肖师傅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如何变化?

变化多大?

(假设肖师傅的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cm2)

 

(第31题)

31.如图所示为人工改造后的某地溪流,原来湍急的流水变得平缓,蜿蜒不平的河道变得平坦,自然河岸被垂直的混凝土堤坝所替代。

结果飞溅的水花大大减少,石缝和泥洞大量消失,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削减。

(1)从溪流生态系统的组成看,水中的溶解氧属于________成分。

按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特征分,溪流中的鱼类属于________。

(2)人工改造后的溪流,水体自净能力大大下降。

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及生态平衡的知识分析,其本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2题)

32.某地规定工业排放的废气中SO2的含量不得超过0.4mg/L。

某兴趣小组利用以下反应:

SO2+I2+2H2O===H2SO4+2HI,测定某工业废气中SO2的含量,测试装置如图所示。

测试步骤:

①碘溶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1.27g碘单质,加入少量碘化钾,先溶解在100mL水中,继续加水配制成1000mL溶液。

②取5mL上述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入2~3滴淀粉试液。

③把100mL注射器的活塞推到底后,插入试管的橡皮塞中,如图所示。

然后缓缓向外拉,使吸入试管内的废气与淀粉碘溶液充分接触。

每次抽取的气体为100mL,重复抽取n次,直到溶液的颜色变为无色(废气中的其他成分不与淀粉碘溶液反应)。

(1)排放到空气中的SO2气体主要来自于________燃烧。

(2)步骤②中,5mL溶液中溶有碘单质________mg,滴入淀粉试液后,溶液变为________色。

(3)按步骤测试某工业废气,抽取次数为80次后,溶液刚好变为无色。

试计算该废气中SO2含量,并判断是否符合排放标准。

 

33.如图所示是某规格的小灯泡L和定值电阻R的U-I图像。

(第33题)

(1)图中表示小灯泡U-I图像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若它们串联、并联时总电阻的值分别为R串和R并,请在对应的图上坐标区域内画出它们的U-I图像(R串、R并的U-I图像分别用③和④表示)。

(3)当它们分别以串联和并联两种方式接在同一稳压电源(已知电源电压不高于10V)两端时,从电源流出的电流变化了0.45A。

求该稳压电源的电压及并联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2015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宁波市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第1~10小题,每小题4分,第11~15小题,每小题3分,共55分。

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给分)

1.B 解析:

A项是地壳变动引起的,B项是由于石灰岩中的主要成分CaCO3在H2O和CO2的作用下形成微溶的Ca(HCO3)2,在流水的冲刷下而形成的,C项是风引起的,D项是人为引起的,故选B。

2.C 解析:

A.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一种形式,与日心说无关,A错;B.谱线红移是指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天文学家哈勃利用仪器观察星系发出的光,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此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而不是地球的演化,故B错;C.发生大爆炸时,宇宙温度极高,之后慢慢降温,到现在大约还残留3K左右的热辐射,故C正确;D.始祖鸟化石的发现说明鸟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而非生命的起源,故D错。

所以选C。

3.B 解析:

A.称量时应该左物右码,故A错;B.粗盐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速溶解,故B正确;C.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故C错,D.蒸发结晶时要用玻璃棒搅拌,故D错。

所以选B。

4.D 解析:

在夏眠过程中,肺鱼没有死亡,必须要进行新陈代谢,所以有机物总量会逐渐减少,故选D。

5.A 解析:

看到的字变大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成的是虚像,跟看到水中的鱼变浅是相同的道理,故选A。

6.A 解析:

不同的性状是由不同的基因控制的,基因是DNA上的一个片段,故选A。

7.C 解析:

金属球壳带电,人与金属球壳靠近或接触,都会使人带上电,而不是人和球摩擦后带电的,故选C。

8.D 解析:

由图可得,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A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已知的丙是呼吸作用的产物之一,可知该反应为2H2O2===O2↑+2H2O;所以甲是H2O2,是无机物;故B错;H2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而不是34g,故C错;乙为氧气,由一种元素组成,故D正确。

9.A 解析:

A.干冰升华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B.小苏打NaHCO3发酵会生成CO2,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C.还原铁粉与O2反应生成Fe2O3,属于化学反应,故C错;D.生石灰作为干燥剂,原理是CaO+H2O===Ca(OH)2,属于化学反应,故D错。

10.D 解析:

A.由图可得,R1和R2并联,R2两端电压保持不变,所以通过R2的电流不变,故A错;B.当光照增强时,R1阻值变小,总电阻R1R2/(R1+R2)也会变小,故B错;C.R1消耗的功率P1=

,因为电压不变,R1变小,所以P1变大,故C错;D.电流表测的是总电流,光强增大,R1减小,I1会变大,要使总电流不变,则要减小I2,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增大R2的值,应将滑片P向右滑,故D正确。

11.B 解析:

选择天地分界线为参照物,认为天地分界线是不变的,则飞机斜向下俯冲。

12.C 解析:

A.保卫细胞也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故A错;B.保卫细胞含水量少时,气孔关闭,二氧化碳无法进入,光合作用减弱,故B错;C.水汽化会吸热,能带走热量,故C正确;D.将叶片浸入浓盐水,会因为外界溶液浓度过高而失水,气孔会减小甚至闭合,故D错。

13.B 解析:

将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会变黑是因为铜和氧气发生了氧化反应生成了黑色的氧化铜,化学方程式为:

2Cu+O2

2CuO,故A正确,B错误;C.氧化铜放入稀硫酸中会生成蓝色的CuSO4,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故C正确;D.酒精的成分是乙醇,黑色的氧化铜与乙醇的反应方程式是CuO+C2H5OH===CH3CHO+Cu+H2O,故D正确。

14.A 解析:

观察图发现a与b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符合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以a是b通过反射所成的虚像,故选A。

15.D 解析:

设生成的Cu(OH)2的质量为x,生成Na2SO4的质量为y

2NaOH+CuSO4===Cu(OH)2↓+Na2SO4

 80  160  98     142

0.8g  1.6g   x   y

x=0.98g y=1.42g

Na2SO4溶液的质量为5g+10g-0.98g=14.02g

Na2SO4%=

×100%=10.1%>9.5%

可得A、C正确,D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B也正确,故选D。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6分)

16.

(1)初七之前 

(2)火星到地球的距离远大于月亮到地球的距离,观察到的火星视角比月球小得多

解析:

月相亮面朝西,接近上弦月,为初七之前;看上去小是因为火星到地球比月亮到地球距离远。

17.

(1)< 

(2)+6 (3)Ag(或银)

解析:

(1)含有重铬酸,所以pH小于7;

(2)根据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铬元素的化合价为x,(+1)×2+2x+(-2)×7=0,可得x=+6;(3)Zn的金属活动性比Ag和Cu强,Zn能置换出AgNO3中的Ag,如果Zn足够多,还可以置换出Cu(NO3)2中的Cu。

18.内(或热) 压缩

解析:

活塞下压,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压缩冲程利用的就是这个原理。

19.

(1)安培力(或磁力) 

(2)电流(或磁场) (3)C+O2

CO2

解析:

(1)通电灯丝的周围存在磁场,磁极会对其产生磁力的作用;

(2)要改变磁极的方向,可以改变电流的方向。

(3)C在空气中会跟氧气发生反应。

20.

(1)生理盐水 

(2)细胞核 遗传

解析: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将细胞放在生理盐水中,使细胞内外浓度相同,不会吸水过多而胀破;

(2)染色时,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最容易被染色,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与生物的遗传有关。

21.

(1)B、D 

(2)NaCl(或氯化钠) (3)BaCl2(或氯化钡)

解析:

五种物质能发生反应的关系如下

由图可知NaCl只能跟1种物质发生反应,所以E为NaCl,AgNO3能跟4种物质发生反应,而图中最多只有D能跟3种物质反应,所以D是AgNO3,还能跟B反应,Na2CO3能跟3种物质发生反应,所以B是Na2CO3,A、B反应有气体,则A是HCl,剩下的C是BaCl2,关系如图所示。

22.

(1)大气压 

(2)变短

解析:

覆杯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杯口越小,大气产生的压力就越小,用较少的时间抽气,就能使纸片掉下。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3分,共39分)

23.

(1)增大 

(2)2和4(或2和5、3和6)

解析:

(1)由表中数据可得,随着深度的增加,浮力也增大了;

(2)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浮力的变化是由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化引起的,2和4两组数据中,深度相同,浮力不同,实际上是因为它们的底面积不同,从而导致V排不同所引起的。

24.

(1)胚轴 

(2)剩余的子叶仍能保证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 水分

解析:

(1)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若有损伤,则无法发育;

(2)子叶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种皮破损,还能有利于吸水。

25.

(1)放热 

(2)SO2 (3)①c→d ②反应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