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复习题集第3973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4122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复习题集第397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复习题集第397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复习题集第397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复习题集第397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复习题集第397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复习题集第3973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复习题集第3973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复习题集第3973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复习题集第3973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复习题集第3973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复习题集第3973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复习题集第3973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复习题集第3973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复习题集第3973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复习题集第3973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复习题集第3973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复习题集第3973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复习题集第3973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复习题集第3973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复习题集第3973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复习题集第3973篇.docx

《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复习题集第397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复习题集第3973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复习题集第3973篇.docx

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复习题集第3973篇

2019年国家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社会工作者小强被服务机构派驻到某地震灾区从事社会服务工作。

从增强社会工作者文化知识素养角度,小强要做的工作是()。

A、加强个案、小组和社区等专业知识学习

B、了解熟悉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民族习惯

C、做好心理准备以从容应对各种突发的问题

D、参加工作坊提高自己对问题的整合能力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4节>社会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答案】:

B

【解析】:

社会工作者的文化知识素养是指社会工作者要对各种各样的人开展工作,要同他们合作和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就要去了解他们、理解他们,而要真正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就必须了解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怎样看待问题,了解人们的生活经历、习俗语言、行为诉求和信仰观念等。

据此,本题应选B。

2.社区给居民提供工作机会,属于社区功能中的()。

A、社会参与功能

B、心理支持功能

C、“生产——消费——流通”的经济功能

D、社会控制功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7章>第1节>社区的含义和功能

【答案】:

C

【解析】:

经济的功能,这里主要指的是通过经济和商业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流通过程,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保障基本生活的社区经济体系。

这些活动包括满足居民的衣、食、住等最基本的需求,如商店、餐饮服务点等,同时也包括提供医疗照顾、环境卫生、就业、交通、休闲等其他服务。

社区给居民提供工作机会是属于社区功能中的“生产——消费——流通”的经济功能。

3.关于小组工作中发展模式的表述,错误的是()。

A、发展模式的服务人群包括各种困难人群、面临危机的人群以及寻求更大自我发展的人群

B、发展模式关注的焦点在于小组组员有关生理和病理方面的因素

C、发展模式又称过程模式或发展性小组模式

D、发展模式的实施原则是积极参与的原则与“使能者”原则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6章>第2节>发展模式

【答案】:

B

【解析】:

发展模式又称过程模式或发展性小组模式,是较晚发展起来的一种小组工作模式,旨在解决和预防服务对象社会功能的衰减问题、恢复和发展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

这一模式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如各种困难人群、面临危机的人群以及寻求更大自我发展的人群等。

社会工作者在运用发展模式时,应坚持和贯彻以下两大原则:

①积极参与原则;②“使能者”原则。

B项,发展模式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关注人的社会功能的提升。

发展模式关注的焦点在于小组组员的社会功能而不是有关生理和病理方面的因素,重视的是组员个人潜力的发掘与发挥而不是治疗性辅导。

4.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目标是(  )。

A、促进社会公正

B、促进发展

C、助人自助

D、解决社会问题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1节>社会工作的目标

【答案】:

D

【解析】:

社会工作是因为社会上存在众多复杂的社会问题而出现的,所以解决社会问题就成为了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教材原话。

5.小刘是一名社会工作者,近段时间以来,由于工作上的压力比较大,小刘出现了焦虑、失眠等症状,并产生了受挫感和厌烦感,此时,能给小刘提供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让他能轻松面对工作的是()。

A、行政性督导

B、教育性督导

C、支持性督导

D、监督性督导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9章>第2节>社会工作督导的内容

【答案】:

C

【解析】:

支持性督导的工作内容

(1)疏导情绪:

督导者协助被督导者适应和处理服务过程中感到的挫折、不满、失望、焦虑等各种情绪,增强被督导者的自我功能。

(2)给予关怀:

督导者通过给予关怀与支持,让被督导者在工作过程中有安全感,并愿意尝试新工作。

(3)发现成效:

督导者协助被督导者发现工作成效,并能自我欣赏,激发被督导者的工作情绪和士气,并对机构逐渐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4)寻求满足:

督导者给予被督导者从事专业的满足感和价值感,促进其对专业的认同,进而愿意持续投身于社会服务工作。

6.从直观行动思维转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关键阶段是(  )。

A、婴儿阶段

B、婴幼儿阶段

C、学龄前阶段

D、学龄期阶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4节>婴幼儿阶段的主要特征

【答案】:

B

【解析】:

在婴幼儿的后期开始出现有意识记忆的萌芽,2岁左右形成符号思维能力,这一阶段是孩子从直观行动思维转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关键阶段。

7.在社会工作机构举办的若干次小组活动中,社会工作者小王发现有一个组员有一两次没理由的缺席,小王分析这个组员可能是用这种方式(  )。

A、寻求认同感

B、保护自己

C、对小组活动不满

D、对社会工作者不满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6章>第3节>中期转折阶段

【答案】:

B

【解析】:

小组工作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成员能够表露内在的真实自我。

这时,有些组员就会产生防卫和抗拒的心理及行为。

本题中,这位组员可能就是用这种缺席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本题主要是对小组组员在中期转折阶段的常见特征进行考查。

8.小王下岗在家,压抑痛苦,整天抽烟、喝酒。

按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小王的行为退行至他曾停滞的(  )发展阶段。

A、肛门期

B、潜伏期

C、口唇期

D、生殖期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3节>人类行为的心理学理论

【答案】:

C

【解析】: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有五个时期:

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按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一个被“停滞”在口唇阶段初期的人可能会从事大量的口唇活动,比如吃、喝、抽烟等。

所以C项正确。

本题主要考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考生要掌握此理论中五大发展阶段,并深入理解。

9.20世纪20~60年代,欧美临床社会工作的主导理论是()。

A、精神分析理论

B、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

C、增强权能理论

D、社会支持理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2节>精神分析理论发展史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史的掌握。

精神分析理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在欧美社会工作中产生影响,直到60年代都在临床社会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

10.精神分析理论的实务原则不包括()。

A、强调要与服务对象签订治疗契约

B、治疗者要为服务对象提供一个安全与支持的环境

C、采用的基本方法是自由联想

D、服务对象要倾听和同感治疗者的想法与感受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2节>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答案】:

D

【解析】:

精神分析理论的社会工作遵循的原则包括:

(1)在治疗过程中要坚持个别化原则。

(2)精神分析理论强调要与服务对象签订治疗契约。

(3)治疗者要为服务对象提供一个安全与支持的环境。

(4)精神分析治疗采用的基本方法是自由联想。

(5)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要倾听和理解服务对象的想法与感受。

D项所述有误。

11.()是不接触研究对象而把握资料本质的研究技术。

A、定性研究

B、定量研究

C、非接触性研究

D、行动研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0章>第4节>非接触性研究

【答案】:

C

【解析】:

非接触性研究是不直接接触研究对象而把握资料本质的研究技术。

工作对象不受研究过程和场景的影响是其根本特征,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比较法和内容分析法是其常用技术。

12.关于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没有服务对象或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对象,社会工作也就不会发生

B、服务对象都是自己主动求助而形成的

C、服务对象在服务发生之前处于潜在状态

D、一个人或群体愿意接受服务或帮助,就变成了服务对象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3节>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

【答案】:

B

【解析】:

B项,从产生过程来看,服务对象可分为由于自己主动求助而形成的及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主动寻找和帮助而形成的。

13.使能者是社会工作者所承担的一个重要服务角色,下列对“使能”的理解正确的是()。

A、使能的目的是有系统地影响服务对象的人际互动或内在的心理功能,控制或减轻问题的症状

B、使能就是面对服务对象不但要提供直接服务或帮助,也要帮助其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强自立、克服困难,即“助人自助”

C、使能就是使服务对象有能力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

D、使能就是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提倡某些行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4节>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

【答案】:

C

【解析】:

使能就是使服务对象有能力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

14.一位下岗工人在失去工作后家庭关系也开始出现问题,孩子在学校也遇到了问题,学习成绩下降,同学关系变得疏离,家庭生活出现危机。

他本人则把自己封闭在家里,对生活一筹莫展。

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理论帮助这个下岗工人。

A、社会支持

B、人本主义

C、增强权能

D、生态系统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4节>生态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答案】:

D

【解析】:

生态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1)人们的问题不完全是由个人原因引起的,社会环境中的障碍是导致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

(2)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的着眼点不能仅放在个人身上,要从与之相关的不同系统的角度分析问题;(3)服务对象与各个系统的关系是动态的,社会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对服务对象与环境的关系作出新的判断;(4)对服务对象的帮助要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把他们的问题放到不同层面的系统中去看待和解决。

针对本题案例,应用生态系统理论解决问题。

15.在社会服务机构的组织结构中,最简单的组织结构方式是()。

A、直线式组织结构

B、三角式组织结构

C、幕僚式组织结构

D、职能式组织结构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2节>社会服务机构的组织结构与运作

【答案】:

A

【解析】:

社会服务机构的一般组织结构有三种类型:

①直线式组织结构;②直线参谋式组织结构;③职能式组织结构。

其中,直线式组织结构是最简单的组织方式,组织由上而下分成若干等级,各层级中每一个部门地位相等、权责相符,层级间只有直线和垂直关系。

16.社会工作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找到助人的办法和途径,这属于社会工作理论()的作用。

A、解释问题

B、预测与判断

C、确定干预模式和方法

D、指导服务实践发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1节>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功能

【答案】:

C

【解析】:

一般来说,社会工作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解释问题、预测与判断、确定干预模式和方法、指导服务实践发展和发展新的理论。

对于确定干预的模式和方法而言,社会工作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找到助人的办法和途径。

这也正是社会工作理论所能发挥的作用。

17.关于个案研究的优缺点,下列论述错误的是()。

A、有利于客观、深入、准确地把握研究对象的问题、需要及其原因机制,进而对其全面深入的认识

B、有利于提出有效和具体的处理办法或解决问题的方案

C、研究发现可以进行推论

D、研究需要花费许多的时间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0章>第4节>个案研究

【答案】:

C

【解析】:

个案研究的优点在于:

了解研究对象各方面状况,进而对其有全面和深入的认识;由于资料广泛深入,本方法有利于客观、深入、准确地把握研究对象的问题、需要及其原因机制,有利于提出有效和具体的处理方法或解决问题。

其缺点在于:

研究需要花费许多的时间;由于样本很少和对象缺乏代表性,研究发现不能进行推论。

故D项说法错误。

18.1925年,(  )建立社会学与社会服务系被视为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标志。

A、中央团校

B、金陵女子学院

C、中华女子学院

D、燕京大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2节>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

20世纪初至二三十年代,一些传教士在我国开展社会服务,并在大学讲授社会工作课程,培养社会工作专门人才,自此,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开始出现。

1925年燕京大学设立的社会学与社会服务系可视为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标志。

19.王文在刚进入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时经常接受督导。

在一次接受个别督导的过程中,他向督导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遇到的个案情况。

在他介绍的过程中,督导始终耐心地听他介绍。

在这一过程中,该督导采取的技巧是(  )。

A、接纳

B、尊重

C、评价

D、聆听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9章>第3节>社会工作督导方式中的技巧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个别督导的技巧。

在个别督导的会谈过程中,督导者应做到的事项:

(1)聆听;

(2)补充;(3)提出疑问;(4)进行评价;(5)提出建议。

其中,聆听要求督导者要从头至尾仔细聆听被督导者的谈话,以便在充分掌握信息的基础上作出判断。

20.在社会工作方法发展的过程中,(  )方法是最先被接受的。

A、小组工作

B、个案工作

C、社区工作

D、社会行政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2节>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

【答案】:

B

【解析】:

社会工作方法被接受的顺序按时间发展依次是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和社会行政,所以个案工作方法是最先被接受的。

本题主要是对社会工作方法发展历史方面的考查。

考生要熟记各个方法发展的时间、关键事件。

21.一位长期受到丈夫虐待的女士,产生了强烈的无助感,对丈夫的暴力失去了反抗能力。

作为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来帮助这位女士。

A、精神分析理论

B、增强权能理论

C、生态系统理论

D、人本主义理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6节>增强权能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运用

【答案】:

B

【解析】:

在社会工作者看来,这位女士并非没有能力,而是生活环境的限制,使她的个人能力被压制了,甚至她自己也认为自己无力反抗丈夫的暴力。

社会工作者可以用增强权能的观点来帮助她建立自信和自我控制能力,认识到自己的能力。

一方面采取措施控制她丈夫的暴力行为;另一方面帮助服务对象发现自己在过去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长处,让她认识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去掉她的无力感,逐渐帮助她走出家庭暴力的阴影。

22.16岁的高二女生小王比较时尚,经常模仿电视中的女明星和同学朋友中比较时尚的女生的造型,结果总是被人当作另类来看待。

从小王的情况来看,影响小王的主要环境构成要素是(  )。

A、家庭

B、同辈群体

C、学校

D、社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2节>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环境的构成要素中的同辈群体。

同辈群体是由年龄、性别、志趣、职业、社会地位及行为方式大体相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的群体。

同辈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它对个体的认知发展、行为塑造、情绪表达、精神追求及支持系统均有直接影响;

(2)同辈群体往往有一套自己的价值标准,当这些标准与社会主流的价值标准一致时,会有利于群体成员形成积极的行为,当这些标准与社会主流的价值标准不一致时,会对群体成员的行为起消极影响;(3)伴随着个体的成长,同辈群体在不同的社会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种角色的多样

23.社会工作者小梅是某社会服务机构的人员,在一次社区活动设计过程中,小梅自己不能一个人应对,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这时小梅所在的社会服务机构为小梅加派人手并出面与其他部门进行协调,这种协调属于(  )。

A、主动性协调

B、程序性协调

C、工作性协调

D、支持性协调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2节>社会服务机构的组织结构与运作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服务机构运作的功能性环节。

社会服务机构的协调活动可分为程序性协调和工作性协调。

其中,程序性协调是在制订机构的活动计划时,对不同部门、人员的相关活动在时间、过程方面的合理搭配,使服务活动在进行过程中实现互相支持、互相配合。

这种协调是在活动设计过程中进行的。

24.小王是一名社会工作者,与一般人不同,小王经常关注的是社区中有困难的、需要帮助的人群,这体现了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  )。

A、服务大众

B、注重能力培养和再学习

C、待人真诚和守信

D、践行社会公正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2节>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容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

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同的专业价值观包括:

服务大众、践行社会公正、强调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和价值、注重服务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待人真诚和守信、注重能力培养和再学习。

其中,服务大众是指社会工作者应当将服务社会中有需要的困难人群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

25.下列对个案社会工作结案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意味着案主问题的彻底解决

B、是一个动态过程

C、是个案工作程序中的一个阶段

D、工作者可以和案主协商结案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3节>评估与结案

【答案】:

A

【解析】:

结案并不意味完全终止服务,工作者要根据需要与案主讨论结案后的跟进事宜。

本题主要考查个案工作的结案程序,结案的工作内容以及可以进行结案的几种情况,考生要牢记。

26.关于个案工作过程中的评估过程,下列论述有误的是(  )。

A、评估是指服务介入总结结束阶段的评估

B、效果评估注重服务运用的策略、方法和技巧

C、常用的评估方法有问卷评估、行为评估和心理测量

D、社会工作者可以让服务对象主导评估工作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3节>评估与结案

【答案】:

B

【解析】:

针对不同的评估任务,可以把社会工作评估分为:

①效果评估。

针对服务介入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包括服务对象是否发生改变、改变的程度以及实现服务目标的程度等;②过程评估。

针对服务介入的具体过程进行评估,包括服务运用的策略、方法和技巧以及影响每次服务介入活动的因素等。

B项,注重服务工作的成效,运用策略、方法和技巧的评估是过程评估。

27.我国各省的儿童福利院、社会救助管理站属于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这类单位的主要特征不包括()。

A、承担政府规定的社会公益性服务

B、面向社会提供无偿公益服务

C、经费由国家财政拨款

D、可以依法进行服务收费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2节>社会服务机构的性质与类型

【答案】:

D

【解析】: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要承担政府规定的社会公益性服务任务,面向社会无偿提供公益服务,这类单位业务活动的宗旨、目标和内容以及分配的方式和标准等由国家确定,不得开展经营活动,其经费由国家财政拨付。

28.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社会工作者有时会在服务对象去世时,责怪自己做得不够好,情绪悲伤,感到沮丧和无力。

为了协助社会工作者适应和处理服务中产生的上述问题,社会工作督导应注重()。

A、给社会工作者讲授患者死亡的原因和相关知识

B、给社会工作者讲授如何协助逝者家属的生活适应

C、与社会工作者探讨所产生的负面情绪及解决的途径

D、协助社会工作者认识到应用积极的情绪去替代负面情绪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工作中的支持性督导。

社会工作督导必须发挥其支持性功能,帮助被督导者增强自我功能,平衡和安抚其工作情绪,缓解焦虑,增强其工作信念,提高工作效能。

所以本题选C。

29.个案工作的焦点是()。

A、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自身的能力

B、使个人或者家庭具有处理困境的基本能力,并能够与社会环境的改善相互促进

C、通过社会环境的改善来协助个人或者家庭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

D、注重周围环境对个人或者家庭的作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1节>个案工作的本质

【答案】:

B

【解析】:

社会功能的恢复包含个人或者家庭与社会环境相互促进。

其主要任务在于,个案工作的焦点是使个人或者家庭具有处理困境的基本能力,并能够与社会环境的改善相互促进,形成良性的循环,持续改善个人或者家庭与社会环境的适应水平。

30.监督与评估是个案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

A、切实提供符合服务对象需要的信息

B、确认服务对象的真正需要

C、及时调整服务,保证服务的适当性

D、对整个服务介入过程进行检查和反思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5节>个案管理的工作过程

【答案】:

C

【解析】:

在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不断监督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服务,保证服务的适当性。

31.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问题的变化、民众认识的提高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推进,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在扩大,服务内容在拓展。

下列内容中,属于我国社会工作崭新议题的是()。

A、贫困家庭的生活保障

B、孤残儿童的社会救助

C、失业人士的求职协助

D、在婚姻家庭方面陷入困境的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2节>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

【答案】:

D

【解析】:

随着社会问题的变化和人们对人类生存问题认识的变化及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也在不断拓展。

社会工作除了关注那些最困难群体之外,也关心在非物质生活领域遇到困难的人。

比如,在学习中遇到挫折的青少年学生、在婚姻家庭方面陷入困境的人、在事业发展中遇到困难的人。

故选D。

32.社会工作行政作为一种社会工作服务方法,它在性质上属于(  )。

A、社区工作模式

B、小组工作模式

C、间接社会服务

D、直接社会服务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1节>社会服务机构的规划

【答案】:

C

【解析】:

在社会工作中,既有直接的社会服务,即直接面对服务对象的服务;也有间接的社会服务,间接的社会服务是通过支持一线的工作人员进行的服务,社会工作行政属于间接社会服务。

33.(  )可作为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标志。

A、1925年燕京大学建立社会学与社会服务系

B、一些传教士在我国开办社会服务

C、一些大学开始从事社会服务教学并从事服务实践活动

D、晏阳初推行的华北平民教育运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2节>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答案】:

A

【解析】:

B、C项是代表了我国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开始出现。

D项是我国知识分子施行的、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社会工作实践活动。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的关键事件,考生可对关键事件和人物进行系统整理。

34.关于个案研究的优缺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客观、深入、准确地把握研究对象的问题、需要及其原因机制

B、由于样本很少和对象缺乏代表性,研究发现不能进行推论

C、有利于提出有效和具体的处理办法或解题的方案

D、研究不需要花费许多时间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0章>第4节>个案研究

【答案】:

D

【解析】:

个案研究的优点有:

①了解研究对象各方面的状况,进而对其有全面和深入的认识;②由于资料广泛深入,有利于客观、深入、准确地把握研究对象的问题、需要及其原因机制,有利于提出有效和具体的处理办法或解题方案;③个案研究依托分析性概括,彰显了其辅助理论建构的重要力量。

个案研究的缺点有:

①由于本方法讲究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同步,并注重在过程中动态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