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3428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

《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

三、成本费用估算 30

第九章资金来源与保障 33

一、债务资金 33

二、项目资本金 33

三、资金来源与保障 33

第十章财务分析 35

一、有关数据说明 35

二、融资前分析 36

三、融资后分析 37

第十一章敏感性分析和风险分析 40

一、敏感性分析 40

二、主要风险因素识别、应对与风险等级判断 40

第十二章项目评价 47

一、经济效益评价 47

二、社会效益评价 47

三、环境效益评价 48

第十三章结论 49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项目简况

某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项目(以下简称“某景区”)位于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新区,西临长江,东侧沿已建设完成的40米宽滨江景观大道——龙洲大道展开,南接渔洞旧区,北连道角及上界高速入城口。

本项目是巴南区龙洲湾新区建设的重点,在巴南区山水城市建设大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既是重要的滨江生态景观带,也是巴南区建设未来山水城市的新形象标志,其建成将对巴南区形成未来健康的城市开放空间体系以及完善的城市功能结构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本项目以打造巴南区滨江带的优美景观,提升滨水公共空间的人文活力,创造拉动巴南区经济发展契机为主线。

本项目将把巴南区龙洲滨江带打造为集生态保护、休闲娱乐、保健疗养、游览观光、风貌展示为一体、独具特色的风景旅游区。

本项目把人工与自然景观、各类景观空间、各项功能活动有机组合在一起,风景资源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旅游价值。

本项目建成后,将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项目用地滨江长度近1.6公里,总建设用地面积17.7公顷。

本项目将建设观江餐娱休闲带、滨江漫步带、生态保护带等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总建筑面积48960平方米。

项目建设期1年,项目总投资1.7亿元。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重庆市巴南区某城市景观方案设计》(重庆博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2、《重庆市巴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巴南区人民政府);

3、《重庆市旅游产业发展报告》(重庆市旅游局);

4、《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旅游业发展重点专项规划》(重庆市人民人民政府);

5、《重庆市巴南区政府工作报告》;

6、《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案例》(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7、《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

8、有关政府部门、机构发布的工程建设方面的标准、规范、定额;

9、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范。

三、项目承办单位

重庆**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1999年1月19日。

现有职工近100人。

其中高级工程师、经济师近10名。

该公司以市场运作方式,负责某景区的保护和开发。

2006年下半年某景区景观工程建设已经开始。

重庆市建设委员会、重庆市旅游局、巴南区政府对某景区的开发极为重视。

**公司对完成本项目的各项工程充满信心。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加和生活观念的转变,旅游活动已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生活。

随着旅游消费的不断增长和人们旅游观念的日渐成熟,现代旅游发展方式已由过去单纯的以观光为目的的走马观花式旅游向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健身及以文化为载体的各种专题旅游于一体的多种方式转化。

以达到休闲放松、修身养性、健康娱乐、丰富生活和提高素质的综合效果。

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都市人向往自然、空气清新、环境幽静的心情日趋迫切,追求旅游过程中高质量的休闲享受,渴望身心彻底放松的休闲旅游的需求,逐渐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流。

有关旅游专家指出,我国3至5年内,休闲度假消遣旅游必将成为旅游发展的亮点和热点。

休闲旅游市场的形成和扩大,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出广阔的天地,同时也成为造就休闲度假旅游市场的肥沃土壤。

近几年来,重庆市巴南区旅游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结构还不尽合理,从总体上来讲,在充分发挥自然生态优势,开发建设休闲旅游产品方面则显得相对滞后,至今仍难以适应巴南区市民和来巴南区的旅游者休闲旅游的需求,从而导致旅游者在巴南旅游的停留时间十分有限。

回归自然是现化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某景区项目正好可以迎合了人们的这种心理需求,这里有山水相宜的自然环境、独特的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开发建设某景区,并以旅游业带动其他产业的连动发展,是巴南龙洲湾新区合理利用资源和发展地方经济的有效途径。

2、“十五”期间,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旅游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产业规模日益壮大,但重庆市旅游经济发展也面临着深层次的问题。

同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相比,同周边省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势头相比,重庆市旅游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主要表现在:

旅游基础设施仍不完善,景区、景点提档升级任重道远;

在国内外有美誉度、有影响力的旅游大项目少,旅游项目投资分散;

旅游投入不足,相关资金整合兼顾不够,社会资金特别是有实力的大业主进入旅游业较少。

本项目投资1.7亿元,将促进重庆市特别是巴南区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升级。

3、由于人类与生俱有的亲水性,背山面水的习性,自古以来滨水而居就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居住环境。

在现代社会,城市滨江带是最能充分展现城市规划、城市形象、城市独特文化内涵的重要区域,因而城市滨水景观带通常也是最能引人入胜的地方。

国外的威尼斯、悉尼;

国内的青岛、三亚等滨水城市,都是因其滨水特征成为人们最向往的居住和旅游城市。

近年来,我国重庆、杭州、大连、上海、宁波、广州、桂林更是因对城市滨江滨湖滨海带的重新开发和建设,使城市形象大放光彩,进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使得我国众多大、中城市滨江带的开发如火如荼。

龙洲湾新区位于长江之滨,真武山下,是李家沱组团与鱼洞组团的连接部,新城区数年内将新增人口10万人。

随着整个巴南区行政机关将在2008年前搬迁到龙洲湾新区,龙洲湾新区滨江景观开发已迫在眉睫。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意义

1、国家对西部大开发实行政策倾斜,为重庆市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重庆市委、市政府在调整产业结构中,提出了“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新兴支柱产业,打造中国旅游经济强市”的战略目标。

风景区作为旅游业的载体,其保护、建设和开发工作,在调整巴南区产业结构方面起到先导性的作用。

2、开发某景区,是继巴南区南温泉、东温泉、桥口坝温泉和樵坪山、圣灯山、云篆山及南湖后向广大游客开放以来又一新特景区,并将与巴南区各大景区形成有机接轨。

该景区的开发利用,将进一步带动巴南区文化旅游业的振兴和发展。

3、某景区滨江长度近1.6公里,是巴南区重点水利风景区。

加强对风景区资源的保护,有序地开发利用,将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实质上是加快长江上游的天然屏障的建设,这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主要内容。

4、某景区开发将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

据有关专家估计,某景区建成后,能降低环境污染负荷10-15%,调节温度1—2摄氏度、相对湿度10—15%,对巴南主城区(李家沱、渔洞、新城区)的环境气候改善有着积极的影响。

5、某景区既是重要的滨江生态景观带,也是巴南区建设未来山水城市的新形象标志。

其开发建设有利于塑造巴南区城市特色,提升巴南区城市品位,改善巴南区人居环境,将进一步扩大巴南区的知名度,改善巴南区的投资环境。

6、某景区的建设,对巴南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据有关专家估计,某景区带动周边区域房地产开发,周边区域土地将增值数十亿,同时对巴南区相关产业(如餐饮、娱乐业)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成为巴南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7、某景区的开发,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预计本项目为当地农民和三峡库区移民提供500个就业机会,仅此项可为当地农民和库区移民增加年收入360万元,这对缓解当地农村和三峡库区剩余劳动力就业,为下岗职工提供发展空间,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加快某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将某建设成集生态保护、休闲娱乐、游览观光和风貌展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风景旅游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章市场分析及预测

一、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

(一)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

“十五”期间,尽管历经了“非典”等重大突发事件,重庆市旅游业发展仍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政府主导、部门配合、跨区联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大旅游、大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1、旅游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近五年来,重庆市入境旅游稳健增长,国内旅游全面发展,假日旅游空前繁荣,出境旅游方兴未艾,旅游接待和收入等经济指标翻了一番。

2005年全市旅游人数达6017.71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者52.39万人次,国内旅游者5965.32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301.12亿元人民币,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64亿美元。

与2000年相比,全市旅游人数年均递增率达到14.2%,旅游总收入年均递增率达到15.2%。

旅游经济总量增长率高于全市国民经济增长平均水平。

2、产业规模日益壮大。

2005年,全市共有旅行社220家,比2000年增长了15.8%。

其中:

国际旅行社23家,比2000年增长了15%;

国内旅行社197家,比2000年增长了15.9%。

星级饭店189家,比2000年增长了114.8%。

其中三星级及其以上饭店103家,比2000年增长了202.9%。

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7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2处,还涌现出一批新兴的旅游景点。

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9.96万人,比2000年增长了101.4%。

基本形成了以“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为主体,其它关联产业为支撑,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旅游产业体系。

旅游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带动了交通运输、城乡建设,促进了环保和生态的发展,为扩大内需、吸引投资、增加就业,尤其是为库区移民就业安置和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也对宣传重庆、扩大对外交流、提升直辖市形象,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3、旅游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一是旅游交通“瓶颈”初步缓解。

“半小时主城”、“8小时重庆”工程顺利完成,以国道为干线、省道一级和二级公路为主体的放射状公路网基本形成;

西南、西北地区与华东、华南地区的铁路干线连接通道初步贯通;

三峡库区港口码头复建工程全面启动,库区港航条件明显改善;

民航“一大一小”机场布局的形成,使全市区域旅游景区之间的通达性得到空前提高。

二是主要景区的可进入性和景区接待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在旅游国债和专项资金的支持和引导下,景区交通、环境治理、供水供电、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速完善和提升,旅游产品供给体系建设进展明显。

三是旅游市场开发取得明显成效。

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中国重庆三峡国际旅游节”和第三届中国重庆旅游交易会,大大提高了重庆旅游在境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四是跨区域旅游合作迈出新的步伐。

与川、黔、鄂、新等省区达成了无障碍旅游区的共识。

五是旅游业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善。

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规范旅游业发展的文件,修订了《重庆市旅游条例》,为初步构建起我市旅游业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重庆市旅游业“十一五”面临的形势

“十一五”期间,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宏观环境总体向好,是旅游业大有作为、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主要表现为:

1、旅游业发展环境的进一步开放将提供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约定条款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时期,外国旅行社可以通过合资或独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

外国旅游企业的进入,将带来新的资金和经营理念,也会对国内旅游企业产生明显的示范和规范效应,有利于加快引进和建立更加符合国际规则的运行机制,优化旅游的发展环境。

同时,外国旅游企业的进入,将直接带来入境客源的增长,也为发展商务旅游带来广阔的市场。

随着旅游相关行业的对外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与旅游业发展密切关联的金融业的扩大开放将方便旅游支付,关税的降低将大幅降低我国旅游业经营者的经营成本。

2、持续增长和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为旅游业加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市场支撑。

“十一五”时期,我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将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将进一步提高,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与档次都将得到更大的优化。

预计,到2010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000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00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00元,“十一五”期间,旅游将继续成为大众化的消费热点,并将登上新的台阶。

3、产业结构调整赋予全市旅游业发展新的历史使命。

旅游业具有关联度高、带动性强、资源消耗少、劳动密集、市场需求量大等特点,符合以人为本,大力发展服务经济和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国策取向,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对外开放、增加就业与再就业、拉动内需、脱贫致富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对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此,旅游业被列入了国家“十一五”期间积极发展的需求潜力大的重要产业和我市着力培育的新兴支柱产业。

另外,西部大开发战略进入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并重的新阶段,随着三峡工程的全面竣工,重庆直辖市体制优势和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得到体现,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重庆与外部的区域合作更加紧密,内部的交通网络更加便捷,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进一步增强。

这些都为我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某景区利用条件和市场分析

(一)利用条件

1、区位条件

项目所在的龙洲湾新区位于长江之滨,真武山下,是李家沱组团与鱼洞组团的连接部,是重庆南部新城的核心区域。

新区总规划面积10.2平方公里(15000亩),分A、B两个区各5平方公里,规划区内有500亩生态景观公园,6公里亲水江岸,1000米景观艺术长廓,时尚休闲广场等,总体布局将体现自然山水格局。

2、交通条件

龙洲湾新区的交通优势显而易见,距重庆中心城区12公里,从这里到重庆主城的任何一个区都在20分钟车程内。

新区内规划了“三横五纵”的道路交通网络系统,以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为主形成内外交通体系。

贯通新区的主干道———龙海大道,已于2004年竣工,龙海大道双向8车道,与连通巴南和重庆主城区的渝南大道相接。

集交通、休闲、观光、娱乐、灯饰等功能为一体的滨江城市景观大道———龙洲大道也竣工通车,龙洲大道北接上界高速公路,南连鱼洞城鱼胡路口,纵贯整个龙洲湾新区,全长5062米,路宽44米,双向6车道,总投资达2.8亿元。

3、市场条件

2001年至2005年是巴南区旅游经济发展最快的五年,据统计,5年来巴南区累计接待游客801.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7.81亿元,年均增长达9%,累计增长达45%。

2006年巴南区旅游总收入达到9.6亿元,接待游客245万人次,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8.3%,旅游经济在全区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随着重庆经济的飞速发展,巴南区的区位优势逐渐显露。

到2010年,预计巴南区年旅游接待游客人数达4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6.5亿元,旅游经济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2%以上,旅游产业将成为巴南区的支柱产业。

4、设施条件

项目区域内道路、供水、电力、电信等设施基本具备,而且日趋完善,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5、资源条件

(1)地形地貌

某滨江景观带以新城都市繁华为背景,近览江天胜境、远眺鱼洞灯火,是巴南区重要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整体环境颇具特色。

(2)水文地质

基地滨临长江,三峡大坝三期工程形成后,常年水位将到达184.0标高,洪水水位,标高为194.00,用地内另有雨水管沟排水口三处,分别位于各平台之间。

(3)景观视线

基地内地形高差变化强烈,沿江一侧的岸际线变化丰富,在基地的不同竖向高度和平面位置上,对外景观视线可以组织出远眺,近观、俯视、环顾,对景等各种视线类型,为景点设置提供了优越条件。

(4)人文景观

巴南区历史悠久,抗战文化、巴人文化、民俗文化、汽摩文化等人文旅游资源富集,人杰地灵,人文底蕴丰厚,为景区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人文景观素材。

6、其他条件

某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为巴南区重点旅游工程、形象工程,获得重庆市建设委员会、重庆市旅游局、巴南区政府大力支持。

(二)市场分析

1、投资项目的定位

本项目旨在为巴南区发展休闲旅游提供一个高档次、高品位、独具特色的休闲风景区,着重打造“巴南区短程都市滨江休闲旅游长廊”品牌,以休闲娱乐、江岸文化博览为主,同时有机融入三峡艺术创展、巴渝特色餐饮及风味小吃、重庆汽摩文化及巴南特色文化展览、巴南传统工艺品及特产售卖等功能。

具体市场定位可以分为:

(1)消费者定位:

目标消费群锁定为巴南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和不同文化层次的休闲市民以及和来巴南区旅游的高中端游客,为他们提供高中档休闲、度假、娱乐场所。

(2)经营者定位——特别引进的高中端服务供应商,休闲区的经营引进国内外品牌旅游服务和旅游商品供应商,提供有别于巴南其他旅游景区现有的服务和商品品牌和种类,开拓巴南区休闲服务新空间。

2、休闲旅游发展趋势

世界旅游正朝“休闲化、精品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据研究国际休闲经济的权威人士预测,休闲娱乐活动和休闲旅游业将成为下一个席卷世界各地的经济大潮。

本世纪头20年,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将从小康走入富裕;

同时我国的“十五”计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要推行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合理调整居民工作和闲暇时间。

因此,休闲旅游必将成为未来中国休闲经济大潮中的主力军。

3、巴南区休闲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巴南区自然景观丰富,但满足休闲度假需要乃至高中端观光旅游需求的各种服务、休闲项目较少,已有的亦水准低下,这与巴南区高速成长的休闲、观光旅游市场不对称。

(1)目前渔洞、李家沱城区内餐厅、酒吧、宾馆相对集中,但规模、档次较低,主要为个体私人开设,普遍存在狭窄、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等问题,低水平的旅游接待设施已不能满足巴南区旅游市场的需求,无法满足对休闲环境要求高的游客的需要。

(2)休闲度假生活,对自然、文化、物质和设施环境有较高要求。

巴南区渔洞、李家沱城区人满为患,无综合环境质量较高而且相对安静的休闲环境,菜肴、饮品的品种也不丰富,无法满足休闲市民的需要。

(3)巴南区现有休闲度假产品不足,目前度假产品量小、品质需进一步提高、还缺乏高品位、多功能、内涵丰富的休闲度假产品。

公司本次拟建设的某景区项目以提供高中档精品休闲度假场所和产品为主,以满足巴南区高中档次休闲度假市场不断上升的需求。

4、某景区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机会

(1)巴南区城镇居民“十五”末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054元,比“九五”期末的5628元增长78.6%,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出现可喜变化,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8.1%,比“九五”期末下降0.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日常消费由“温饱型”向“发展型”转变,巴南区城镇居民特别是龙洲湾周边地区30—40万城市居民在休闲度假旅游消费将会加大。

(2)随着巴南区经济的飞速发展,龙洲湾新区的区位优势逐渐显露出来,已经形成了水、陆全方位立体交通体系。

这一切都为某景区旅游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某景区将逐步成为重庆数百万市民周末休闲度假的理想目的地。

(3)随着重庆市基础设施的完善、直航线路的增加,同时旅游产品、休闲度假设施的相继开发,重庆高消费客源的构成进一步拓展,逐渐构成以精品观光游客、高档休闲游客,高档商务游客为主、专项旅游游客为辅的多元发展格局。

预计到2010年,重庆入境旅游者突破100万人次,国内旅游者超过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600亿元人民币以上。

这些变化均为拟建设的某景区提供了客源保证。

(4)某景区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及不可替代性,使某景区旅游发展有较强的持续性。

在人文景观方面,某景区凝聚了三峡风情与巴渝文化,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在总体布局方面突现自然山水格局,基地内地形高差变化强烈,沿江一侧的岸际线变化丰富,在基地的不同竖向高度和平面位置上,对外景观视线可以组织出远眺,近观、俯视、环顾,对景等各种视线类型,某景区景观在重庆市现有景观中独具特色。

5、景区游客与旅游综合收入预测

根据2005年重庆市旅游业统计公报,重庆市2005年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6017.71万人次,同比增长13.99%,总收入为301.12亿元人民币,人均综合旅游收入为500元/人。

根据重庆市巴南区2006年度政府工作报告(2007年2月8日在重庆市巴南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2006年巴南区接待旅客24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6亿元,人均综合旅游收入为392元/人。

综合考虑与旅游服务单位(如旅行社)收入分成情况及本景区资源配置情况,外地旅游者人均综合旅游收入确定为250元/人,巴南区及重庆主城区人均综合旅游收入为100元/人。

巴南区休闲市民按20万人次计算,重庆主城区休闲市民按10万人次计算,外地旅游者按巴南区2006年接待旅客10%计算,龙洲景区(包括**公司、旅游设施租赁单位、旅游设施受让单位)年旅游人次及年综合旅游收入预测如下:

序号

游客类别

人次

(万人次)

收入标准

(元/人)

年收入

(万元)

1

巴南区休闲市民

20

100

2000

2

重庆主城区休闲市民

10

1000

3

外地旅游者

24.5

250

6125

4

合计

54.5

9125

**公司年平均经营收入4316万元(根据备查文件4测算),约为景区综合旅游收入47%,因此本项目市场发展空间较大。

6、项目市场研究结论

随着重庆市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来渝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加,将扩大旅游基础设施及接待设施的客源基数;

随着巴南区政府打造“巴南区短程都市滨江休闲旅游长廊”战略的实施,某的品牌优势和服务优势将吸引更多高素质重庆本地游客,同时对接待设施、服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龙洲湾新区的开发(容纳10万人)以及整个巴南区行政机关将在2008年前搬迁到龙洲湾新区,某景区将有一批庞大而稳定的客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某景区的开发有着较大的市场空间。

第四章景区内景点规划设计及内容

一、景区内景点规划设计

(一)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以打造巴南区滨江带的优美景观,提升滨水公共空间的人文活力,创造拉动巴南区经济发展契机为主线,将某滨江景观带打造成为集生态保护、休闲娱乐、游览观光和风貌展示为一体的,把人工与自然景观、各类景观空间、各项功能活动有机组合在一起,使具有复合使用功能的城市滨江公共空间系统。

(二)设计原则

1、景观性原则——滨水地带作为城市意象五要素之一的边缘是形成城市意象和景观特色的重要地段。

构建滨江优美景观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与人工要素的结合:

滨水区内建筑物、构筑物应与自然地形背景、水体植被形成和谐的总体关系,在此前提下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