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方路基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4578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6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填方路基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填方路基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填方路基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填方路基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填方路基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填方路基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填方路基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填方路基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填方路基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填方路基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填方路基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填方路基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填方路基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填方路基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填方路基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填方路基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填方路基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填方路基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填方路基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填方路基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填方路基施工方案.docx

《填方路基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填方路基施工方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填方路基施工方案.docx

填方路基施工方案

路基土石方填方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1)工程概述

贵州省道真至新寨高速公路是贵州省人民政府于2009年2月批准实施的《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678网”)中的第三纵北段,北与重庆市拟建的南川至道真(渝黔界)高速公路相接,南与贵州省在建瓮安至马场坪高速公路相连,沟通了包头至茂名和兰州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是我国西南地区南下出海的又一条便捷的高速公路通道,在国家和区域高速公路网中居重要地位。

本合同标段路线起点位于正安枢纽终点,起点桩号K72+950,终点接本高速和溪至流河渡段起点,终点桩号YK83+152.795,标段全长10.203km。

(2)工程地质地貌

项目区域位于川黔南北向构造带、北北东向构造带和北东向的交汇地区,以及黔中隆起的北缘。

由于地应力的长期作用,其构造形迹复杂多样,构造线大部为南北向、北北东向歪斜,局部呈北东向,主要为新华系、华夏系构造体系。

项目区内山高坡陡,地形起伏大,地貌主要为低中山地貌、低山地貌和丘陵河谷地貌。

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区内发育岩溶、崩塌(危岩体、岩堆等)、滑坡等现象发育。

其中尤为发育的不良地质为崩塌体及危岩体,总体工程地质条件差。

(3)沿线气像、水文及地震

1.气象

项目区域位于贵州省西北的遵义地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6~16.2℃,年平均降水量1071~1077mm,年平均日照时数1076.1小时,年无霜期平均285~295天。

灾害气候主要为夏旱、暴雨、冰雹、秋绵雨、霜冻和凝冻等。

2.水文

沿线河流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主要有芙蓉江、三江河等,地表水较发育。

3.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相似地震烈度为小于Ⅵ度。

4.主要技术指标及工程量

道真至新寨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整体式路基宽24.5m,双向四车道,其中:

中央分隔带宽2m,两侧路缘带各宽0.5m,每侧行车道宽2×3.75m,两侧硬路肩各宽2.5m(含0.5m路缘带),两侧土路肩各宽0.75m。

分离式路基宽12.25m,单向二车道,行车宽度2×3.75m,左侧硬路肩宽0.75m(含0.5m路缘带),右侧硬路肩宽2.5m(含0.5m路缘带),两侧土路肩各宽0.75m。

一般路段行车道、路缘带及硬路肩设2%横坡,土路肩设4%横坡。

本合同标段主线挖方总量为222.0749万方,填方总量为61.2154万方。

正安服务区挖方总量为51.8873万方,填方总量为48.8808万方。

2、编制依据

1、贵州省道真至新寨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TJ-08标段);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工期计划

2013年12月-2015年12月

4、土石方调配

表1填方路基汇总表

序号

里程桩号

长度(m)

方量(m3)

本桩利用

纵向调配

1

K75+230.1-K75+350

119.9

36760.4

3892.9

调入32867.5

2

K79+000-K79+081.7

81.7

43338

1390.4

调入39089.3

3

K82+280-K82+820

540

202050.9

12692.4

调入189358.5

4

K82+961.5-K83+152.794

191.294

57392.7

5506.5

调入51886.2

5

ZK82+355.4-ZK82+596

240.8

77565.6

27719.9

调入49845.7

6

ZK82+630-ZK82+802.6

172.6

66080.9

8414

调入57666.9

7

ZK82+979.4-ZK83+147

167.935

63120.2

520.2

调入62600

注:

正安服务区土石方调配见设计图纸。

(1)主要施工机械

表2主要施工机械数量表

序号

机械设备、仪器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总数

1

推土机

PL180

20

D85

10

2

挖掘机

240以上型号

20

3

振动压路机

YZ18型

8

4

冲击碾

25KJ

5

5

装载机

ZLM50E

10

6

洒水车

10m³

6

7

自卸汽车

18m³

50

8

强夯机

单击夯击能达500-1000KN.m

5

注:

施工机械数量以满足施工进度为准。

路基施工质量标准及填料强度要求:

本项目所要求的压实度,均为重型击实标准。

(2)一般土质路基压实度标准

表3土质路基压实度标准

类型

路面底面一下深度(cm)

压实度(%)

上路床

0-30

≥96

下路床

30-80

≥96

上路堤

80-150

≥94

下路堤

150以下

≥93

零填及路堑路床范围

0-80

≥96

(1)填石路基压实质量检测标准

1)、压实沉降差检测:

采用静载12T以上振动压路机碾压(碾压参数:

车速2.0-4.0km/h,频率30Hz,碾压2遍),检测碾压前后各代表测点的高程,应达到碾压前后无明显轮迹,沉降差平均值小于5mm,标准差不小于3mm。

2)、压实干容重检测(孔隙率检测采用水袋法)

检测频度每200m随机检测6点,在压实面积不足200㎡时至少应检测2点。

表4中硬石料压实质量控制标准

分区

摊铺层厚(mm)

最大粒径(mm)

压实干容重(KN/m³)

孔隙率(%)

上、下路床

由试验段确定

小于100

由试验确定

≤21

上路堤

由试验段确定

小于层厚2/3

由试验确定

≤22

下路堤

由试验段确定

小于层厚2/3

由试验确定

≤24

表5软质石料压实质量控制标准

分区

摊铺层厚(mm)

最大粒径(mm)

压实干容重(KN/m3)

孔隙率(%)

上、下路床

由试验段确定

小于100

由试验确定

≤19

上路堤

由试验段确定

小于层厚

由试验确定

≤20

下路堤

由试验段确定

小于层厚

由试验确定

≤22

3)、表观质量检测

碾压后的路基表面应无明显孔隙空洞,填石路基最后一层的铺筑厚度应不大于400mm,过渡层碎石粒径应小于150mm,其中小于0.05mm的细粒料含量应不小于30%。

在必要时,宜设置土工布作为隔离层。

(2)土石混填路基压实标准

可采用灌砂法或水袋法检测,并应符合前述土质路基压实质量要求。

当按填石路基方法检测时,则应按填石路基的压实质量标准判定。

(3)路基施工

(1)施工测量准备

在路基开工前,首先进行施工测量:

1)、在与甲方、勘测设计单位交桩后,对在本施工范围之内的桩位(包括导线点、水准点等)进行必要的保护,并进行导线复测。

2)、对所交水准点桩位按要求进行四等水准点复测,并根据施工需要增设水准点和导线点,资料上报驻地工程师,经签认后,进行下一步测量工作,并对其做固定性保护。

然后进行全段中桩放样。

3)、施工前对原地面进行复测,核对或补充横断面,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4)、根据路线中桩、设计图表定出路基边坡坡脚线、路堑开挖边线、截水沟、排水沟、护坡道、弃土场等位置,并设置标识桩。

5)、清表以后,重新进行测量施工作业。

(2)填方路堤施工

(1)路基试验段施工

开工之前,计划选定一段有代表性路基作为路基试验段,对试验段进行压实实验,填写填料试验、检测报告,确定路基填筑的压实工艺主要参数,即:

将达到规定压实度和压实效果需要的压实设备类型、最佳组合方式、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工序、每层材料松铺厚度等,同时做好详细记录,报驻地工程师批准,即作为同类材料施工现场控制的依据。

在施工中如发现材料有变化,也应及时进行现场试验,并报驻地工程师批准。

(2)清表

(1)路基施工前将路线用地范围内的所有植被、垃圾、有机杂物等和原地面线以下30cm范围内草皮和表土进行清除并运至指定地点,同时拆除路线范围内各种人工构造物,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2)、基岩裸露、耕植土缺乏的硬质岩区则考虑清除全部浅表耕植土,将其用于以后路基边坡防护、中央分隔带及土路肩绿化。

(3)所有清除的杂物均放在路基用地范围以外不防碍施工的设计指定位置以作备用或废弃,以堆放稳定、不干扰交通和污染环境、整齐美观为原则。

(3)地基处理

(1)、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路基清表后基底压实度应满足>90%。

原地面清表后存在的坑、洞、穴等,应在清除沉积物后,用合格填料分层压实,压实度符合不小于90%的要求。

(2)、水田、堰塘地段,应视其具体情况采用排水清淤或晾晒压实,使其满足压实度要求。

若水塘还保留一部分,则应按浸水路堤的要求修筑。

(3)、在清表厚,路基地基为耕地或松土时,平整后按规定要求压实

(4)、当地面横坡或沿路线纵向坡度陡于1:

5时,路基地基应将原地面挖成宽度不小于2m,一般为2m~4m,向内倾斜4%的台阶,并压实满足压实度要求。

如果地表覆盖层厚度小于2.5m,要先全部清除地表覆盖层,再挖台阶。

覆盖层较厚且稳定时,可予以保留。

(5)、零填浅挖处地基处理

①、路基填方高度≤1.6m时,按零填路基处理,先清除表土,然后翻挖碾压不小于40cm,对于高液限、填土等不符合要求的土质应清除换填碎石土80cm,并保证路床范围内达到压实度要求。

②、浅挖路基开挖后,基底弯沉值或压实度达不到要求时,采用翻挖碾压80cm的措施进行处理,对于高液限、填土等不符合要求的土质应清除换填碎石土进行处理。

岩石质路堑开挖至路槽底标高即可,无需凿毛处理。

(6)、当路基受到地下水影响时,设置横向排水盲沟予以排除,引地下水到路堤范围之外,再进行压实。

(4)路基填料选择

本标段填方少于挖方,路基填筑多采用路堑挖方,不用设置取土场。

表6填料分类表

填料分类

填料岩土性质

用路基开挖、隧道出渣的新鲜硬质石料加工成符合路床填筑要求的填料

碎石土、卵砾石及泥岩、泥质粉砂岩等软质岩

强度大于20Mpa,微风化长石砂岩

表7路基填料最小强度要求

填料部位(路床顶面一下深度)(mm)

填料类别

填料最小强度(CBR)(%)

最大粒径

(mm)Ⅱ/Ⅲ

上路床(0-300)

Ⅰ、Ⅱ

8

100

下路床(300-800)

Ⅱ、Ⅲ

5

100

上路堤(800-1500)

Ⅱ、Ⅲ

4

150/小于层厚2/3

下路堤(>1500)

Ⅱ、Ⅲ

3

150/小于层厚2/3

零填及路堑

0-300

Ⅰ、Ⅱ

8

100

300-800

Ⅰ、Ⅱ

5

100

(4)路堤填筑

1.一般土石路堤填筑施工

图1土石填路堤施工流程图

根据试验段总结得出合适的土石路堤填筑施工工艺:

推土机推平—压路机先静压、振动碾压各一遍—有空隙或不平处填充小块石料或石渣—压路机振动碾压-压路机静压一遍收光。

由试验路段施工总结出土石路堤填筑时最佳施工工艺及机械组合:

A、路堤填筑最合适松铺厚度为50cm,松铺系数为1.2。

B、最佳机械组合为:

挖掘机装土、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摊铺整平、振动压路机碾压、洒水车洒水。

C、最适宜的碾压遍数:

静压1遍,振压5遍,最后静压一遍收光,压实度可≥95%;

D、最合适的碾压速度:

2.0Km/h+0.3时碾压效果最佳。

E、含水率:

含水率应控制在最佳含水率8.8+2%时开始碾压效果最好。

填筑松铺厚度控制为50cm最佳。

土石混填路堤填筑施工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a)、土石混合填料中,中硬、硬质石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压实层厚的2/3,石料为强风化石料或软质石料时,应满足路基填料的要求。

b)、路堤填筑不得倾填,应分层填筑压实。

c)、碾压前应使大粒径石料均匀分散在填料中,石料间隙应填充小粒径石料、和石渣。

d)、填料由土石混合材料变化为其他填料时,土石混合材料最后一层的压实厚度应小于30cm,该层填料最大粒径宜小于15cm,压实后,该层表面应无孔洞。

e)、软质石料土石路堤的边坡按土质路堤边坡处理,路堤质量符合土质路堤施工质量要求。

f)、中硬、硬质石料土石路堤应进行边坡码砌。

路基成型后质量应符合填石路堤施工质量要求。

2.高填路基施工

表8高填路堤段

序号

里程桩号

处理长度m

最大边坡高度m

处理措施

1

K79+010-K79+070

60

25.6

强夯

2

K83+010-K83+147.336

177.336

22.8

冲击碾压

a)、改善基底条件

填土高度较高,基础强度不满足要求,对基底进行换填开山毛石等粗集料。

b)、冲击碾压补强

在正常碾压完的基础上,每隔2m对路基进行分层增强补压,冲击碾压能量25kj,工作速度10-15Km/h,碾压遍数根据现场试验确定,一般为20-30遍,每遍两次,要求碾压完成后,压实度≥96%,以达到显著减小路基工后沉降和提高路基整体强度效果。

当路堤中部铺设有钢塑土工格栅时,下一层冲击碾压距离格栅顶面不小于4m以防碾压过程中造成格栅损坏。

对填土路基,冲碾后应对表层30cm厚范围内进行重新洒水整平碾压,压实度应符合要求。

c)、强夯处理

、强夯前应进行试夯,以确定合理的施工参数和工艺。

、对于高填路堤,需要严格遵循“分层填筑,分层压实”的原则进行路堤填筑,并严格控制填土速率,自基底至路堤一定范围内,路堤每填高4m,在正常碾压施工达到规范要求压实度后,进行强夯路堤补强施工。

、设计采用夯锤重10吨,提升10m对路堤进行强夯,锤径为2.5m,夯点按照正三角形布置,间距为4.0m,每层夯击遍数为3遍,每遍夯击次数为5击,三遍强夯结束后,应普夯一次,落距1.5-3.0m,锤印彼此搭接不小于0.5m,单点一般不小于1-3击。

以上参数可根据试夯资料进行修正。

、在高陡路堤地段可适当减少夯击能,并增加夯击遍数和每遍夯击次数。

图2夯击点布置图

、当路堤中部铺设有钢塑土工格栅时,下一层强夯距离钢塑土工格栅顶面不小于6m,以防强夯过程中造成格栅损坏。

、施工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控隔振沟等隔振或防震措施,隔振沟一般宜开挖至地表以下2m左右,或开挖至建筑物基础最大埋深。

强夯场地附近的构筑物距夯点的最小安全距离不得小于15m。

d)、排水措施

为了施工中疏干地表水,降低地下水位,高填路堤基地设置片石排水盲沟。

一般纵向盲沟间距15m,对谷地中心左右20m范围适当加密。

3.陡坡路堤及填挖交界处路堤施工

本标段陡坡路堤段为:

K79+000-K79+040。

填挖交界处见施工图纸填挖交界工程量数量表。

图3陡坡路堤、填挖交界处施工流程图

a)、认真清理半填断面的原地面,将半填断面的原地面表面翻松80cm并回填碾压密实,压实度不小于96%,每层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4m,再进行分层填筑。

b)、填筑时,必须从低处往高处分层摊铺碾压,特别要注意填、挖交界处的拼接,碾压要做到密实无拼痕。

c)、半填半挖路段的开挖,必须待下半填断面的原地面处理好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开挖上挖方断面。

对挖方中非适用材料必须废弃,严禁填在半填断面内。

d)、若图纸对半填半挖路基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时,则土工材料的设置部位、层数和材料规格、质量要求应符合图纸要求和有关规定

e)、陡坡路堤钢塑土工格栅铺设施工和高填路堤施工相同。

陡坡路段的半填半挖路基段,在挖方一侧宽度不足一幅行车道时,应将路床深度内的原有土质全部挖除换填,以保证行车道内土基的均匀性。

f)、过渡区采用碎石土填筑,碎石需耐风化,不易软化,碎石含量不小于70%,压实度不小于96%。

若挖方区为整体性较好的次坚石时,可不单独设置过渡层,过渡段按填石路基填筑,填方区填至下路床顶面后,应将挖方侧3m宽范围超挖2cm后铺设第一层钢塑格栅,然后与填方部分一同铺设上路床。

g)、当结合部的原地面有地下水出漏时,应根据地形设置截、排水盲沟;截水盲沟底面和背水面铺设防渗土工布,顶面和迎水面铺设反滤土工布,排水盲沟侧壁和底面均铺设防渗土工布,防渗土工布和反滤土工布搭接10cm,截水盲沟设置道数依据地下水情况确定。

4.桥涵及结构物回填处路堤施工

图4结构物处回填施工流程图

a)、桥涵填土的范围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文件执行。

墙背或台背回填30cm范围内用级配碎石填筑,分层填筑,采用振动夯实或人工夯实;3m范围内用CBR>15的填料,采用3-5t的小型振动压路机压实;大于3m时可用8-10t的振动压路机分层压实,其每层填筑厚度为15cm。

压实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并应按设计做好纵向和横向防排水系统。

b)、结构物的填土应分层填筑,严禁向坑内倾倒,每层松铺厚度不宜超过20cm。

与路堤交界处应挖台阶,台阶宽度2米,向内横坡2%。

c)、台背填土的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

拱桥台背填土宜在主拱圈安装或砌筑以前完成;梁式桥的轻型桥台台背填土,宜在梁体安装完成之后,涵洞应在盖板安装或浇筑后,在两侧对称平衡的进行;柱、肋式桥台台背填土,宜在台帽施工前,柱、肋侧对称、平衡地进行。

台背回填部分的路床宜于路堤路床同步填筑。

d)、涵洞顶面填土压实厚度大于50cm时,方可通过重型机械和汽车。

5.不良地质段及特殊路基施工

本标段内不良地质段及特殊路基主要包括:

岩溶洼地及软弱地基。

具体工程量见下表。

表9特殊路基段

序号

里程桩号

处理长度

类型

处理措施

1

K82+300-K82+880

580

软弱地基

换填片石

2

K75+280-K75+330

50

岩溶洼地

回填片石、强夯

(1)软弱地基

本工程软弱路基主要分布在水田路段、山谷低洼地以及水塘、鱼塘处。

处理措施有:

换填开挖片石、设置块片石盲沟和采用水泥土搅拌桩。

(2)换填开挖片石

此处理措施适用于软弱土层厚度H≤2.6m、桥头、通道及涵洞等情况。

用挖机或人工直接对需换填部分进行清除,然后集中堆放,可用于以后的环保绿化工程。

在清除软弱土层后选用路基挖方或隧道出渣的硬质石料进行换填,所采用的换填石料抗压强度不得低于25MPa,严禁采用土及软质岩石料进行换填,换填部分按照填石路堤施工要求分层填筑压实,换填分层碾压厚度不超过30cm,压实质量满足填石路堤压实质量要求。

(3)设置片石排水盲沟

此处理措施适用于软弱土层厚度2.6<H≤6m的软弱地基处理或非软弱地基地表潮湿需加强排水疏干地表水的路段。

所采用片石材料强度不小于25MPa。

沟底纵坡不小于1%,横向片石盲沟出口均与纵向片石盲沟相连,以便将路基渗水收集、归并至纵向片石排水沟后,引至路基以外。

(4)水泥土搅拌桩

此处理措施适用于软弱土层厚度>6m的路段。

桩位呈梅花形布置,施工时从路基中心向两侧依次布设。

水泥掺量不小于15%,上部扩大头直径1.0m,下部桩径0.5m。

搅拌桩采用普硅42.5水泥,水灰比控制在0.45-0.55。

扩大头部分采用4搅2喷工艺施工,下部状体采用2搅1喷工艺施工,喷浆压力不小于0.5MPa。

施工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清淤前或清淤过程中及时准确做好淤泥土样的判别,准确区分过湿土与与淤泥土土质。

如遇不易判别的土质及时通知试验人员及监理工程师联系采用有关试验方法进行确定。

、在排水清淤检测完毕后,应立即安排机械、人员进行回填施工。

、在排水清淤施工之前,我部听好天气预报了解清淤回填施工期限内的天气情况,避开雨天施工。

、路基边界处,软弱地基开挖成1:

1.25的边坡。

清淤前后标高应

、抛石挤淤时,若地面较平坦,则从路堤中心呈等腰三角形向前抛填,逐次向两侧对称抛填至全宽,使泥沼或软土向两侧挤出;若地面横坡陡于1:

10,则应自高侧向低侧抛填,并在低侧边部多抛填,使低侧边部约有2m平台顶面。

(5)岩溶洼地

对岩溶洼地的治理,一般将表层的覆盖层清除,然后回填块片石,块片石强度要求在30MPa以上,可采用挖方中的若风化灰岩、白石岩,回填后采用夯击能2500kN.m的机具夯实,夯实后顶部铺设两层土工格栅。

6.雨季路基施工

(1)雨季施工

1)、雨季施工要做好施工现场排水工作,保持排水沟渠的畅通。

2)、雨季施工应应选岩石地段的路堑弃方地段施工,膨胀土和洼地段不宜在雨季施工。

3)、路堑应分层开挖,每层均应设置排水横坡。

挖方边坡不应开挖到位,应预留300mm厚,待雨季过后修整到设计边坡。

4)、雨季填筑路堤,应做到随挖、随运、随整平、随压实,每层填土表面应筑成2~4%的施工横坡以利排水,并应保持排水沟渠畅通,雨前和收工前应将铺筑的松土碾压密实。

(2)施工要求

雨季施工应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中对路基冬雨季施工的要求。

一、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1、建立以项目部为核心的质量保证体系。

项目经理:

杨二武

总工:

罗鸣

生产经理:

梅敏

安全部:

刘惠明

测量组:

试验室:

工程部:

刘建伟

物机部:

技术部:

质检部:

 

 

作业队

 

图3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2、加强技术人员学习和质量控制管理

、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学习有关标准规范、规程、操作方法和施工技术;

、做好安全质量等技术交底工作,对施工技术方法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施工时严格按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3、进行定期质量大检查

①、项目经理部每月组织一次质量大检查,并进行质量评定,作为验工计量的依据。

②、质量大检查由项目总工程师主持,工程部、质检部、合约部、安全部、物机部负责人、各工程队施工技术主管和质量检查人员参加,在总工程师监督下实施。

③、质量大检查以检查工程质量为主,查看规章制度为辅,同时检查质量管理工作。

④、分解评分制,每月质量大检查评定一次,90分及以上为优秀,85分到89分为良好,低于85分为不及格。

⑤、检查中发现质量问题,检查组要及时提出改进措施,限期改正,并进行复查

⑥、质量大检查后,检查组要汇总检查情况,形成文件进行通报,以便各单位了解情况。

4、报验制度

当上道工序完成、工班长自检后,通知项目经理部质检工程师检查,认定合格并填写相关签证表,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审批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到工序施工。

5、虚心接受监理单位及业主提出的指导意见,积极请教完善质保措施。

二、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1、安全生产目标

本标段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专管与群管相结合,加强预测和预控,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实现“人员无重伤以上事故,无重大机械设备事故,无火灾事故”、“员工因工死亡率控制在0%,重伤率控制在0.05‰以下,轻伤频率控制在2‰以下”的安全生产目标。

对业主制定的针对安全进行考核处罚的规定无条件执行。

2、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成立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领导挂帅,全员参加,安全长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对该项目的安全管理,把对施工安全和人员健康作为承包人的重要职责,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安全岗位责任制,逐级签订安全生产承包责任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确保施工安全贯穿施工全过程。

施工时成立工地安全委员会,专职检查工地的施工安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开展安全检查评比竞赛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