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34624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广西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广西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广西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广西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广西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广西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广西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广西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广西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广西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广西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广西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广西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广西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广西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广西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广西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广西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广西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广西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西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一)学科专业建设…………………………………………………11

(二)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14

(三)科学研究与科研成果转化……………………………………19

(四)队伍建设………………………………………………………21

(五)科学管理与依法治校……………………………………………24

(六)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26

(七)校园建设…………………………………………………………29

(八)国际交流与合作………………………………………………31

五、规划实施与监控评估……………………………………………34

广西大学作为广西唯一一所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教育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应当自觉承担起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崇高使命,在广西高等教育发展中起引领作用。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2010年全国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广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及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实施期为2011年至2015年。

一、“十一五”期间学校发展的回顾

经过“十一五”的建设,学校实现了从教学研究型大学到研究教学型大学,从理工农学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到哲、经、法、文、理、工、农、管、教等九大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的转变。

(一)学校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1.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十一五”末,校舍总建筑面积120.26万平方米,其中学生宿舍面积247239平方米,实验室面积278683平方米,教室面积88783平方米;

体育场馆所126386平方米。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由2006年底的4.05亿提高到2010年底的5.12亿,生均16812元,单台套1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由2006底507台套增加至2010底655台套。

拥有各类藏书323万册,电子图书204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4000多种,全文电子期刊1.8万种,中外文献数据库62个。

校园网内部已经从千兆骨干网络升级为万兆骨干网络,在校园大部分区域内实现了IPv6的覆盖。

2.办学规模稳步扩大

目前,学校有29个学院,96个本科专业,1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7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全日制本科生从2005年的19879人到2010年22330人,硕士研究生从4145人到7158人,博士研究生从181人到379人;

在校成人高等教育学历生从20317人到25250人;

留学生从2006年的330人到2010年的1090人。

3.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卓有成效

——“十一五”期间,学科建设取得很大进展,学科结构进一步优化。

现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群,21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学科;

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部级重点开放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立项建设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7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9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

微生物学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先进材料制备技术中心成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十一五”期间,学校以全面推进和实施“质量工程”为契机,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学校共获得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项目166项(其中国家特色专业12个,国家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0种,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30项),获广西“质量工程”成果82项;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27项;

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

学生在各种学科竞赛活动中共获奖1393项,其中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等三大赛事共获国家级奖59项、省部级奖292项。

4.科学研究和队伍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十一五”期间,学校科研项目大幅度攀升,共承担国家级项目328项,其中,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各1项,在广西实现零的突破;

科研经费快速增长,从2006年7160万元到2010年23204万元,五年科研总经费达72770万元;

高级别有显示度成果取得重大突破,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政府科学技术奖65项,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85项;

申请发明专利361件,获授权发明专利82件;

至2009年底被SCI、EI及ISTP三大索引收录的论文分别为1552篇、1617篇及462篇,核心期刊论文5891篇。

学校坚持“走出校园,融入地方,合作共赢”的科技工作思路,启动了“结对共进”、“校市科技对接”等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专项科技活动,与全区十四个地级市和部分行业管理部门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构架协议,每年针对各地级市、行业经济发展的科技重点难题进行联合攻关,每年度得到各地市科技合作专项经费资助约500万元,极大地推动了产学研合作、企业科技进步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学校贯彻落实国家“企业科技特派员工程”行动,先后派出科技特派员103人,其中30人获得科技部特派员专项基金资助。

——经过“十一五”的建设,学校已逐步建立起一支学历层次较高、职称结构合理、学缘结构良好的师资队伍。

有教职员工3,697人,其中专任教师2,00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631人,占教师总数的31.5%。

专任教师中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教授378人,副教授634人,博士生导师12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6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15人,教育部骨干教师7人,广西十百千人才第一、二层次人选40人,广西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12人,广西优秀专家11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20人。

一批年青有为、生机勃勃的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正活跃在教学、科研第一线。

5.管理工作科学民主高效

学校以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按照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民主管理的要求,积极推进校务公开,保证了教职员工的知情权;

大力加强法治校园建设,科学规范管理行为,管理工作进入法治化轨道;

推行管理制度和机制创新,开展了转变干部作风和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干部素质和行政效能明显提高;

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和岗位管理;

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后勤管理服务体系,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理顺行政部门职能划分,优化和重组2个行政处级单位;

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对部分二级学院进行了调整重组;

充分发挥教代会、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在民主管理学校中的作用。

6.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硕果累累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把理论武装、思想政治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和持久的精神动力。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形成了配合默契、敬业爱校、开拓创新的领导集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明显增强。

学校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目标,组织开展了师德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校园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明示范窗口建设等五大文明工程建设,校容校貌校风大为改观,师生的精神风貌乐观向上,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7.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

“十一五”期间,积极推进学校的国际化战略,以把广西大学建设成为一所在东南亚地区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学为目标,开创了国际交流合作新局面。

与国外高校合作创办了两所孔子学院,与境外54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3项,经费达759.5万元;

承办国际学术会议13次,赴境外参加国际会议484人次,派出(境外)访问团组280批,接待了包括越南副总理阮善仁先生在内的来自越南、泰国、韩国等20个国家及地区的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大学、科研机构的代表团组324批,共计2187人次。

在国外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52人,硕士24人,攻读博士后人员18人。

共聘请了来自9个国家的外籍教师、专家284人次。

招收留学生人数从2006年的330人到2010年的1090人。

与加拿大尼比星大学、日本岐阜、三重大学等大学的学生互换项目15项,参加项目学生达300多人。

(二)学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与快速发展的同类高校相比,与服务广西新发展的要求相对照,学校还存在以下问题与不足:

1.学科整体水平不高,学科结构不尽合理,学位点数量和层次有待提高,各学科之间交叉融合、资源共享的机制有待完善,特色优势学科有待加强。

2.科研综合实力还不能强有力地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有待突破,体现学校学科综合水平的大型科研项目和有国际国内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不多,“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尚待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科研经费尤其是服务地方的横向科研经费还有待进一步增长,学校科研评价体系和激励政策相对滞后,科研管理机制、机构、人力和物力投入等与快速发展的要求不够协调。

3.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任教师数量仍不足,高水平领军人才匮乏,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少。

目前,我校尚无两院院士,博士生导师数量偏少,吸引和汇聚高层次人才的机制有待完善。

4.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尚不能适应广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教育教学观念有待更新,教学改革有待深化,教学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研究性教学模式和探究式学习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尚处于初级阶段,校企合作育人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学生“四种能力”的培养有待加强。

5.管理改革还不够深入。

管理观念、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有待加强,管理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权责不清、效率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的现象。

6.办学条件尚不能适应高水平大学发展的需要,教学科研资源仍然不足,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有待进一步加强。

办学经费虽有增加,但仍然相当困难,学校整体财政状况不容乐观,偿还贷款的压力较大,迫切需要有新的筹资渠道来解决这一问题。

二、“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外部发展机遇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广西经济持续跨越发展的黄金期。

对广西大学而言,更是整体办学实力上水平的机遇期和关键期,在这期间,学校面临诸多发展机遇。

1.国家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国家“十二五”期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积极稳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战略的实施以及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都越来越依赖于科技的进步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三大功能方面的作用将日益凸现。

这从根本上为适当扩大教育规模,扩展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质量提出了要求,更给高等教育面向社会发展需要进行机制创新和结构优化提供了有利时机。

2.区域经济发展构建新格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广西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广西工作做出重要指示,特别强调广西要积极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泛珠三角合作、西南地区协作等,加快沿海地区的开放开发,带动广西乃至西南地区的开发与发展,为广西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指明了方向。

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批准设立钦州保税港区,标志着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凸显我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为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区域创造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

2009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贸区宣告建成,这一系列重大机遇接连降临到地处祖国南疆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促使广西加快形成区域发展的新格局。

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广西的新定位、新目标、新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了加快构建“两区一带”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新格局,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做优广西工业的决定》和40个配套文件,确立了广西工业“14+4”框架体系,明确了广西未来十年的工业化发展路径。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出台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安排财政转移支付高达数千亿元;

提倡农村科普化、大力提高农民素质等因素为学校充分发挥农林学科特色和优势,为农村发展提供教育、科技、人才支持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4.国家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高等教育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做出贡献。

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应用研究”以及“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

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为社会成员提供继续教育服务。

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

5.政府持续的重点支持。

广西大学是国家重点建设的“211工程”大学,“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教育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的办学体制。

国家将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加大对“211工程”大学的重点支持,启动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100所中西部地方高校优势学科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将继续把重点建设广西大学的目标任务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将在“十二五”期间继续给予重点支持。

这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二)内部发展优势

1.办学基础好。

广西大学是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和良好办学传统的重点大学,历经80多年办学历史发展的基础以及教学科研和人文精神的深厚积淀,尤其是经过三期“211工程”建设,构建了功能分区合理的基础设施以及层次较高、能力较强的教学科研创新群体等硬件和软件基础,集聚了特色逐步鲜明、优势逐渐突出的学科体系,学科门类齐全,文理交融,为学科交叉融合和高水平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发展潜力大。

广西大学学科经过调整与融合,搭建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框架平台,目前学科涵盖九大门类,学科互补性强,综合优势突出,学科整体实力较雄厚,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通过下一阶段的学科融合和内涵发展,综合效益将更加明显。

3.专业适应强。

学校现有专业绝大部分是根据地方经济社会的特点而设置的,学科的交叉与渗透,产学研用的结合,专业结构的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独立办学、校地合作”办学模式的有益尝试,为学校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夯实了基础。

(三)困难与挑战

八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三期“211工程”建设,学校实现了从教学研究型大学到研究教学型大学的转变,为向高水平大学迈进创造了必要条件。

但与建设高水平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相比,尚存在六大方面的问题与不足,制约着学校进一步发展。

“十二五”时期所面临的外部发展优势不只是广西大学所独有的,是区内高校乃至西部地区高校所共有的,学校面临着区内高校、西部地区和全国同类高校的竞争压力。

同时,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面临人民群众接受高水平优质教育、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挑战。

三、“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的整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和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按照教育“三个面向”的基本要求,以建设高水平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为目标,立足广西、对接东盟、开放合作、改革创新、加快发展,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学科建设为龙头、科技创新为支撑、队伍建设为保障、质量效益为核心,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培育特色,凸显优势,全面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指导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办学以教师为本,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教学以学生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坚持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统一,注重教育内涵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既突出重点,又注意全面提升,协调学校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以及校内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各种关系,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全面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

2.坚持特色发展的原则

坚持“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的指导思想,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办学道路。

根据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广西工业“14+4”框架体系的发展布局,调整、重组现有学科,开设新的学科,打造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学科体系。

科学调整现有专业内涵结构,彰显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特色,造就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坚持服务面向特色,推进产学研用结合,促进学校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对接,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源和思想库。

(三)总体目标

通过五年建设,全面提升学校在全国综合性大学中的地位和水平,进一步确立学校服务广西、凸现特色的办学方向,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使学校全面适应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要,成为培养国家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所需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成为解决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思想库和科技源,成为面向东盟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高地,初步建成高水平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

四、“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的主要任务与保障措施

(一)学科专业建设

1.发展目标

学科专业建设以满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目的,以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为根本,形成文理并重、基础扎实、多学科相互渗透、突出应用和创新的学科专业体系。

要坚持“调整结构、凝练方向、凸显特色、突出重点、分层建设”的思路,加强学科重点建设,构筑一批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高水平学科和特色学科,积极构建高水平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学科发展框架平台。

2.主要任务

(1)适应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内涵,打造10个左右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品牌专业及30个与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特色专业。

(2)扶持6个重点建设学科和重点研究方向(或研究领域),使之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促进10个以上特色优势学科专业率先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

(3)在建设好现有学位点和学科平台的基础上,新增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以上、博士后流动站2个;

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部)重点学科5个以上。

3.主要措施

(1)对接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提升学科专业水平。

学科专业建设是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关键。

要面向国家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十二五”“211工程”建设为抓手,扶持若干个重点研究方向或研究领域,使之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促进若干个特色优势学科专业率先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同时使大部分学科进入健康和快速发展阶段,优势学科在国际国内有重要影响和较强竞争力。

(2)实施专业结构优化与特色专业创建项目。

控制本科专业总数,以内涵发展为主,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根据我校的学科实力及特色,大力培育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品牌专业和与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结合特别紧密的特色专业,促进学生就业率和继续升学率的全面提高。

坚持依托学科、面向需求的原则,不断提升专业品质,增设适应广西14+4产业发展需要、以服务北部湾建设为重点的本科专业,如车辆工程(新能源车辆方向)、海洋工程、物流管理等,使得学科专业布局更加合理。

根据广西产业发展新趋势,促进传统学科本科专业改革与创新,科学调整现有专业内涵结构,使之更符合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强调本科专业建设必须充分注重学科背景和研究基础,进一步完善本科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体系。

(3)以“211工程”建设为龙头,加强优势学科群建设。

继续推进学科群建设,到2011年按质按量完成“结构工程与红水河流域水力资源开发”、“亚热带生物技术”、“动植物遗传与繁殖”、“泛北部湾特色资源加工新技术”、“电气工程与‘西电东送’关键技术开发”和“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与发展研究”等优势或特色学科群的建设,以推动学校学科水平的高水平发展;

做好“十二五”“211工程”建设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工作。

继续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制定“十二五”“211工程”方案并报自治区实施“211工程”领导小组、教育厅和自治区发改委,力争被自治区政府纳入《“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纲要》中,进入自治区的“十二五”财政预算的盘子,着手开展“十二五”“211工程”建设工作。

(4)构建特色明显、结构合理的重点学科体系。

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学科现状,构建国家级、省部级、校级三级重点学科体系,形成以国家级重点学科代表学科水平、以省部级学科凸显学科优势、以校级重点学科彰显学科特色的结构合理的重点学科体系。

全面加强已有学位授权点的建设,力争获得更多学位授权点特别是一级学科博士点。

按照“凸显特色、强调重点、立足创新、整合优势、凝练方向、锻造品牌”的思路,强化理工科学、农业科学、生命科学、管理科学和应用人文科学的特色和优势,积极扶持实力较弱但又是综合性大学框架构建必需的、具有潜力的学科专业发展,通过多学科的协调发展,提升学科专业整体水平。

(5)完善管理机制,创新建设模式。

打破学科壁垒和学院壁垒,改革现有学科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创建新的学位授权点组织形式;

建立并完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机制,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学科资源开放、共享、交流、合作的局面,提高资源使用效益;

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大对先进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力度,加快跨学科研究基地和研究生创新基地的建设步伐;

不断优化学科管理队伍建设,营造学科良好发展环境,提高学科建设服务水平。

(6)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改进学科建设投入体制,加强学科建设的监督力度。

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