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关于对工程质量安全及优化设计自查情况的汇报材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4785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榆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关于对工程质量安全及优化设计自查情况的汇报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榆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关于对工程质量安全及优化设计自查情况的汇报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榆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关于对工程质量安全及优化设计自查情况的汇报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榆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关于对工程质量安全及优化设计自查情况的汇报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榆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关于对工程质量安全及优化设计自查情况的汇报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榆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关于对工程质量安全及优化设计自查情况的汇报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榆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关于对工程质量安全及优化设计自查情况的汇报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榆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关于对工程质量安全及优化设计自查情况的汇报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榆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关于对工程质量安全及优化设计自查情况的汇报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榆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关于对工程质量安全及优化设计自查情况的汇报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榆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关于对工程质量安全及优化设计自查情况的汇报材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榆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关于对工程质量安全及优化设计自查情况的汇报材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榆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关于对工程质量安全及优化设计自查情况的汇报材料.docx

《榆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关于对工程质量安全及优化设计自查情况的汇报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榆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关于对工程质量安全及优化设计自查情况的汇报材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榆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关于对工程质量安全及优化设计自查情况的汇报材料.docx

榆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关于对工程质量安全及优化设计自查情况的汇报材料

榆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

关于对工程质量安全及优化设计

自查情况的汇报材料

 

尊敬的张东省副总经理、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榆绥高速公路全体参建员工对张东省副总经理、各位领导和各位专家莅临项目建设一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榆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自去年3月份正式开工以来,在省交通运输厅和交通集团的正确领导下,榆绥管理处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克服建设环境复杂、施工周期短、建设任务等诸多困难,圆满完成了省厅和交通集团2010年度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推动了项目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现将目前工程整体进度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概况

榆绥高速公路起于榆林市榆阳区牛家梁与榆神高速公路相接,止于绥德县史家湾与青银高速公路相连,路线全长118.809公里。

路基土石方:

挖方1084万立方米,填方1058万立方米;桥梁28997米/103座,隧道2000米/12座(单洞),桥隧折算全幅总长38.998公里,占建设里程的32.8%。

互通式立交9处(含榆佳枢纽);沥青混凝土路面150.7万平方米。

批复概算93.8亿元,全线永久性征地12333亩,建设总工期三年,计划于2012年建成通车。

榆绥管理处内设综合办公室、财务科、工程管理科、质量安全科、环境保障科5各部门,现有职工60人,其中领导班子4人,工程技术人员15人,外聘工程技术人员4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11人。

全线设1个总监办、1个中心试验室、13个高级驻地办、15个路基施工单位、4个路面施工单位、9个房建施工单位、6个绿化施工单位、3个沥青供货单位,共37个施工合同段。

二、项目进展

(一)完成投资及形象进度

完成投资:

截至2011年3月底:

本年完成投资2.1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4%,累计完成投资37.16亿元,占初步设计概算93.7亿元的39.7%;

形象进度:

截至2011年3月底,其中:

路基土石方累计完成2022万方,占总量2142万方的94%;

梁板预制累计完成10600片,占总量10820片的98%;

桥梁墩柱累计完成5022根,占总量5595根的90%;

盖梁、系梁累计完成4033座,占总量4544座的89%;

隧道全断面掘进累计完成18100米,占总量20000米的90%;

隧道全断面衬砌累计完成15899米,占总量20000米的80%。

(二)控制性工程进展

本项目控制性工程主要为杨家砭大桥和南沟隧道

杨家砭大桥跨包西铁路段刚构桥采用挂篮施工,此段设计为56+90+56预应力砼变截面箱梁,其中每个T梁分10对梁段,进行对称悬臂浇筑,目前下部结构已全部完成,4个0#块模板已安装,4月份计划完成4个块段的挂篮安装,9月份完成合拢。

南沟隧道左洞长1988米,右洞长1966米,属于典型的黄土隧道。

从隧道掘进所揭示的围岩情况来看,隧址大部分处于黄土中夹有大量流砂地带,加之该隧道进出口段均存在偏压,征迁环境影响大,施工进度缓慢。

目前左、右洞分别剩余788米、767米,进出口双向开挖掘进,单洞每天进尺3.3米,计划10月份贯通。

(三)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自查情况

1.严格合同管理,加大对施工过程中各道工序工艺的检查和控制,深入持久开展“四专项、一活动”,实现“又快又好”的建设目标。

榆绥项目始终坚持“工程质量第一”的管理宗旨,提出了“开工必优、一次成优”的质量控制目标,确立了创建“陕北地区精品样板工程”的项目建设总目标。

履约检查:

为实现质量目标,榆绥管理处自开工伊始,从狠抓各参建单位合同履约入手,严格加大合同管理执行力度,采取强制更换不称职项目经理、高级驻地以及监理组长等主要项目管理人员,约见法人代表限期整改违约行为等措施,不断提升各参建单位从业人员的技术服务水平和现场管理能力,使其自觉加大施工投入,为确保工程质量奠定了基础。

同时,管理处对各施工单位的人员、设备、驻地建设等方面的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全线通报。

目标管理:

按照交通集团下达的年度计划逐月分解,按标段下达目标任务,按月细化形象进度,层层落实目标责任,与各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下发《计量支付管理办法》、《设计变更管理办法》、《计划统计管理办法》、《文明工地管理办法》等文件对各参见单位进行目标管理,每月对各单位从进度、质量、安全生产、文明工地、廉政建设等方面,实行综合考评,按月考核生产任务完成情况,每月月初召开生产调度会议,通报考核结果,分析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对策,科学调整部署,确保各项阶段性目标的顺利完成。

严格工序:

严格落实施工期间的工作程序,各分项工程坚决按合同、设计、规范和《监理实施细则》等文件规定内容执行,建立健全自检体系和监理独立抽检制度,严格落实开工审批,狠抓每道工序工艺的过程控制,强化现场监理职责,深入持久地扎实开展砼质量通病治理、隧道排水系统排查治理、高边坡整治和“监理企业树品牌、监理人员讲责任”活动,召开各种专项整治现场会议和劳动竞赛活动,为自觉形成规范化施工,保证工程质量营造了良好氛围和作业习惯,促使日常工序作业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另外,为确保工程实体内在质量,管理处在桥梁桩基、箱梁预制、隧道初期支护和二衬等关键隐蔽工程部位,执行第三方检测机制,采取先进无破损检测手段,对已完成工程全方位检查评定,保证工程实体质量。

责任追究:

牢固树立参见人员的质量意识,榆绥管理处不断加大全线的巡查力度,充分发挥监理单位和中心试验室以及第三方检查单位的职能,严把原材料准入制度,严控实测项目中的弱项指标,强力推行工程质量首件认可制度,优化施工工艺,印发各分项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规范各工点的施工作业行为,强化过程控制,加强现场工序实测质量。

对各级单位发现的质量问题绝不姑息迁就,对不合格的工程,坚决推倒重来。

严格按照质量责任追究制度进行问责。

在施工全过程,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质量管理责任体系。

开工以来共查处清理劣质沙子11111方、碎石12999方钢材454吨、钢筋焊接860根、水泥433吨,报废预制梁板16片,涵洞2道,通道2处,立柱一个,八字墙2个。

管理处和总监办下发巡查指令21份、巡查通知74份、处罚文件52份。

质量排查:

根据陕北冬季较长的气候特点,为充分利用冬季时间抢抓工期,从2010年11月15日起至2011年3月15日,开展为期100天的“冬季大干活动”。

为保证路基、结构物工程冬季施工质量,按照气温条件,对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采取相应的防寒、防冻措施,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组织施工。

为确保冬季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质量,管理处积极组织开展了两次“质量回头望”活动,并结合厅质监站检查提出的问题,对已完工的结构物砼强度及几何尺寸、隧道初支二衬厚度、二衬空洞、路基压实度、三背回填等工程质量进行了全面排查,并在排查过程中,处理20米梁板钢筋笼2个,返工处理路基下边坡防护200米,推到下挡墙30米。

通过“质量回头望”活动,及时消除了质量缺陷,确保工程质量不留隐患、不留死角,对保证工程质量、提升工程建设品质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厅质监站2010年度第一、二、三、四季度和半年检查通报的综合评定:

榆绥项目工程质量一次性抽查平均合格率为:

95%其中关键指标合格率99%,弱项指标合格率为93%;工程质量各项指标均达到了省厅和交通集团年初下达的控制目标。

2011年厅质监站对榆绥项目第一季度检查,共抽查655点,合格598点,合格率94%,其中桥梁工程共检查322点,合格305点,合格率93%;隧道工程共检查260点,合格249点,合格率为95.8%;原材料共检查47点,合格44点,合格率为93%,其中关键指标共抽检285点,合格278点,合格率97%;弱项指标共检查350点,合格320点,合格率91%。

2.加大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狠抓施工过程中安全保障措施的落实,全面达到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榆绥管理处从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入手,建立了全方位的监管体系,加大了全线安全生产宣传力度,核查施工现场每个保障环节,落实检查安全专用资金使用情况,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积极号召全线参建单位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工程、和谐工程、精品工程”专项活动,各参建单位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作业规程,施工现场安全措施完善,安全责任制落实到位,“三类人员”持证率达到100%。

加强冬季施工安全,2010年11月份榆绥项目进入冬季施工,为了保障冬季施工安全,管理处专项下发《关于加强冬季施工安全要求的通知》,并转发上级单位《关于转发《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关于立即开展冬季安全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的通知》等7份冬季安全生产文件,同时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1月专题召开了榆绥项目冬季防火安全紧急会议,并3次组织总监办、各高驻办进行全线安全检查,对各施工单位生产区、生活区、施工现场等进行了逐项检查,并要求各施工、监理单位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限期整改,做到万无一失,确保了双节及两会期间榆绥高速全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在“平安工地”活动开展期间,榆绥管理处特制定《榆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并将各参建单位的活动开展情况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中,形成现场安全监管与项目监管的有效联动机制。

各参建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活动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的活动方案。

各参见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活动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的活动方案,由个单位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从上到下建立起监督、监管体系,对活动真正做到了责任明确、逐级管理,使参建人员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生产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将认识转变为自觉行为融汇到日常工作中去,形成人人关心安全,处处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榆绥项目全线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四)以做好今年精细化观摩施工现场会筹备工作为契机,深入开展交通集团“精细化管理年”、“创先争优”和“继续深入开展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和作风建设”专项活动,不断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到工程施工中,促进工程整体品质不断提高,实现既定目标。

今年,全省范围精细化观摩施工现场会将在榆绥项目召开,榆绥管理处以做好此项筹备工作为契机,将2011年确定为本项目精细化管理、标准化施工的实践年。

同时,严格按照交通运输部“五化”(发展理念人本化、项目管理专业化、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日常管理精细化)管理理念,结合交通集团“精细化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狠抓施工现场的精细管理,创新管理方式,细化管理层次,提高工作质量,提升项目建设品质。

通过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以抓好关键环节、重要细节为着力点,做到各项管理工作“实施有标准、操作有规程、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核”,全面提高了榆绥高速公路建设质量,开创实现了陕北精品样板工程目标的新局面。

榆绥管理处结合项目实际,制定了《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全面推行“精、准、细、严”的管理理念。

在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工程进度、投资控制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精细化管理目标,同时严格执行“政府监督、行业监管、法人负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设计监控”六位一体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质量责任卡,推行终生负责制,坚持质量通报制度,结合“质量控制要点”、“标准工法”,通过持续开展“四整治,一活动”和“提高弱项指标专项整治活动”,积极推行精细化管理,把精细化管理措施化、量化到每一分项工程、每一步工序、每一个岗位上。

从去年冬季到今年第一季度,管理处组织各施工、监理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榆绥N1、N9、N10、N12等合同段分别召开了梁板预制、路基防护、桥梁护栏、桥面铺装等标准化施工和精细化管理的现场会,通过抓点带面、树立标准、互相学习、查漏补缺的方式,规范施工,统一科学合理的工艺和方法,下达具体细致的验收考核文件,全面认真落实,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同时,在强化基础管理方面,榆绥管理处围绕项目建设中心工作,积极在全线范围内组织开展创优争先活动,通过开展“五比一创”(比形象进度、比工程质量、比管理水平、比投资控制、比廉政安全文明、创建优质和谐工程)和继续深入开展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和作风建设专项活动,努力打造一支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领导干部队伍,通过深入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的同时,努力做到工作开展有计划、活动创建有部署、贯彻执行有检查、活动开展有总结、开展落实有考核,做到以专项活动开展促进工作作风转变,在全线迅速掀起一股“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确保全面实现建设目标。

(五)榆绥项目设计优化变更及绿化景观方案建议

1.设计变更方面

根据省厅《关于印发《对在建高速公路项目设计优化完善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陕交函)[2006]206号)精神,榆绥管理处积极落实“三阶段”设计优化完善工作。

本项目第一阶段设计优化工作已于2010年7月完成,并将核查报告报送省交通厅及交通集团;第二阶段设计优化工作于2010年12月份开始,目前正在有序进行。

2010年7月份榆绥管理处组织对施工图进行了修编,设计优化内容已纳入修编后的施工图。

截止目前共计增加变更费用9200万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路面优化(路面上面层采用4厘米细粒式沥青玛蹄脂碎石(SMA-30改性沥青;榆林至绥德方向下面层通铺ATB-30粗粒式密集配沥青碎石),估计增加费用3900万元。

(2)青云村大桥(K16+620-K17+220)小煤窑采空区治理工程,增加费用1300万元。

(3)米脂1#隧道为小径距黄土隧道,设计中仰拱没有成环,二衬没有钢筋,截止目前增加费用600万元。

袁家砭隧道围岩上为砂土层,下为岩石,增加费用800万元。

(4)全线桥梁护栏及隧道电缆槽增加钢筋估算增加费用1000万元。

(5)其他主要是全线增加通道、涵洞及跨线桥等增加费用1600万元。

2.绿化景观方面

因本项目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海拔在800-1300米之间,路线依次跨越了沙漠地貌、黄土沟壑和河谷地貌三类地貌单元。

绿化工程设计总体方案依据地形地貌、气候、降水、土壤、植被等条件对上述三类地貌单元的段落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分别确定具有针对性的绿化栽植模式,具体如下:

沙漠区:

着重考虑绿化栽植的防风固沙和生态恢复的作用,设计以乔灌草结合、沙生灌木为主的模式,采用具有耐严寒、耐干旱、耐高温、耐贫瘠、深根性、抗风蚀沙埋的乡土绿化植物,主要有:

沙柳、沙棘、柠条、花棒、沙打旺、紫穗槐等;

黄土沟壑区:

考虑到地下水的缺乏,水土流失敏感的情况,栽植密度适当加大,在设计上以乔灌结合为主,增加乔木的使用,采用具有耐干旱、耐严寒、耐高温、耐盐碱、耐贫瘠的植物,主要有:

旱柳、白榆、新疆杨、樟子松、云杉、花棒、沙棘、柠条、紫丁香、红瑞木等;

河谷地区:

主要考虑生态恢复与景观效果的兼顾,适当增加一些已在北方大面积推广的节水耐旱性园林观赏绿化品种。

在立交区、路基分离带形成一定的景观特色,主要有:

旱柳、白榆、新疆杨、樟子松、刺槐、山杏、云杉、花棒、沙地柏、沙棘、柠条、紫丁香、金叶莸、红瑞木等。

另外,根据2011年3月30日冯厅长检查指示精神,榆绥管理处拟从以下几点完善绿化工程优化设计,落实领导指示,创建项目亮点。

沙漠地区:

在挖方段的碎落台增加常绿乔木,如樟子松等,株间距5m,已设计山杏的段落采取山杏和樟子松间隔栽植;在边坡上混播的草籽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大,生长周期长、见效慢,建议栽植紫穗槐(二年生苗),短期内能够形成绿化效果,固坡防沙,避免边坡的侵蚀。

黄土沟壑:

对于有条件的挖方段,在碎落台上适当增加丁香等花类植被。

河谷地区:

因当地植被很好,乔木高大,建议取消设计上的行道树,主要以种草防护为主,充分融入自然环境之中。

互通区:

建议在互通立交区因地制宜,人工微整修地形,岛内坡面的修饰,呈流线型缓边坡,植草后产生层次感和立体效果,适当增加乔木,提升绿化观感。

(六)征地拆迁和环境保障

截至2011年3月底,全线共交付施工单位建设用地11778.97亩,占全线征地总数的97.35%;拆迁房屋488户,占应拆迁户的87%;拆迁特殊拆迁物40处,占应拆除物的80%,三线杆迁改1397根,占应迁改杆线数量的97%。

(七)资金使用

榆绥管理处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主线,资金沉淀少、无闲置,各项费用控制良好。

管理处在加强内部资金控制的同时对施工单位资金使用实施有效的监管,采取统一开户、使用审批、跟踪检查等措施,确保了资金在本项目上封闭运行。

截止2011年3月底累计到位资金26.57亿元,累计审批支付工程建设资金26亿元,监督发放农民工工资2.4亿元。

项目财务管理无重大问题发生,资金使用安全、有效。

(八)党风廉政建设

重点建设项目岗位廉政教育专项活动有效开展,党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不断提高,全年未发生任何违法违纪案件。

三、2011年工作计划

(一)年度投资目标

省厅及交通集团下达给我们的年度投资任务是40亿元,我们力争完成42亿元。

(二)主要形象进度

一是6月底前除杨家砭跨铁路桥、南沟隧道外,其余路基桥隧工程全部贯通;8月底杨家砭跨铁路桥合拢,10月底南沟隧道贯通;

二是7月底底基层、基层基本完成,下面层完成50%,9月底下面层基本完成,中面层完成试验段。

三是冬季完成剩余中面层80%、上面层50%备料;

四是年内绿化工程基本完成;房建工程完成70%;机电工程、交通安全设施、收费大棚、伸缩缝、桥隧装修等附属工程招标工作结束,施工单位进场。

(三)工程质量及安全生产

全年工程质量一次性抽查平均合格率达到95%,关键指标检测合格率达到98%(根据省厅质监站质量检测数据综合评定),弱项指标合格率达到80%;无重大工程质量责任事故,没有因质量问题受到上级部门通报。

安全生产保持良好态势,全年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四、2011年总体工作思路

围绕一个目标,即紧紧围绕省厅和交通集团下达的建设任务,强化措施,确保年底交上一份满意度的答卷;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进度,一手抓质量,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突出三个重点,即搞好环境协调,抓紧施工方案确定,落实好资金保障;管好四只队伍,即严格约束和管理好业主、监理、设计和施工四支队伍;做好五项工作,即严格计划考核、搞好质量控制、狠抓安全生产、搞好廉政建设,围护环境稳定。

五、工程建设中存在主要问题和处理意见

(一)工程技术问题

1.夹砂层边坡治理:

N3-N7合同段挖方段边坡原设计为土质边坡,坡率为1:

1,采用砖砌拱形骨架进行防护,但部分段落地质变化,出现夹砂层,坍塌严重。

处理方案:

对出现夹砂层面积较大,边坡低的挖方段,采用调整坡率为1:

2.5,草方格植草防护;对出现夹砂层面积较小且边坡高的段落,采用编织袋装土填充,再施做拱形骨架的方案进行处理。

2.米脂1#隧道右线裂缝处理:

米脂1#隧道为小净距隧道,部分段落存在地形偏压,右线YK91+765-YK92+100段为黄土地质,原设计SV-2支护方式,二衬无钢筋、仰拱没有成环。

二次衬砌及仰拱回填位置完成后出现不同程度纵向裂缝,目前已对裂缝段落采取矮边墙斜45度方向施作钢管桩进行注浆加固,裂缝已得到控制,没有进一步发展,目前准备组织专家确定隧道衬砌裂缝处理方案。

3.袁家砭、南沟隧道夹砂层支护方案:

N13、N14、N15合同段袁家砭隧道和南沟隧道在掌子面拱顶以下1.5米-2.0米为夹砂层,结构松散,稳定性差,遇水失稳,开挖过程中掉块严重。

处理方案:

开挖后立即对砂层进行初喷;原设计φ50*4超前小导管,隔3榀施作,沙层部分环向间距由40CM调整为20CM,取消砂层中原设计φ22系统锚杆;每榀钢拱架增加16根φ50*4、4.5米长锁脚锚管,以防止下断面开挖过程中拱顶下沉及掉拱。

4.煤矿采空区治理

(1)青云村大桥(K16+620-K17+220)小煤窑采空区:

2010年10月8日,K16+907青云村大桥(全长486米,共24孔,最大桥高23米)7#-4桩基钻进至31.7米时孔内泥浆突然漏光,经走访当地村民证书,桥址处为已废弃红旗矿采空区,经走访当地村民证实,桥址处为已废弃红旗矿采空区,经钻孔勘探,验证7#-2、7#-3、7#-4桩底存在80CM左右的煤矿采空区。

经省公路勘察设计院对该桥址进一步补充工程勘察,查明采空区颁布范围:

采深30.4-45.4米,煤层0.5-0.8米,采空高度0.6-1.0米。

根据《榆绥高速公路K16+907青云村大桥小窑采空区治理工程方案设计评审会会议纪要》(陕交建二零一一年第五次)文件精神,同意K16+907青云村大桥小窑采空区采用充填式注浆注砂治理方案。

治理面积46760平方米,平均厚度0.8米,采用全孔间歇式全充填注浆、注砂工艺,共布设钻孔518个,目前该治理工程招标已经完成。

(2)K19+596无明沟中桥采空区处理

根据《榆绥高速公路K16+907青云村大桥小窑采空区治理工程方案设计评审会会议纪要》(陕交建二零一一年第五次)文件精神,为确保全线路基及结构物安全,管理处组织省公路勘察设计院对全线疑似采空区路段进行了重新勘察,发现K19+596无明沟中桥下存在疑似小煤窑采空区,目前正在进一步勘察,待出具正式勘察报告后组织相关单位确定处理方案。

5.取消镇川停车区:

根据交通集团3月3日会议纪要,同意取消镇川停车区,设计院正在完善相关手续,同时已委托设计院在K65+900-K66+400路基左侧进行港湾式停车带方案设计。

6.榆林南立交线路问题:

榆林南立交设于榆林市樟子松种子园附近,收费站、连接线需迁移部分樟子松,樟子松迁移费用约每株5000元。

该立交配套建设的榆林南管理所和收费站、养护工区房建占地40.24亩,从2009年至今征地一直未能解决,加之根据机电评审意见,榆林南立交收费站要增加4-6车道,房建区正好在樟子松的密集区,榆林市市政府强烈要求线路及收费站等房建区重新选址,目前已委托省公路设计院重新进行方案设计。

7.台背跳车问题:

为了解决台背跳车问题,管理处考虑对全线通道、明涵没有设计搭板的桥梁台背进行反开挖,采用底基层填料进行处理。

(二)征迁和环境保障工作

征地改迁和环境保障依然制约着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特别是天然气管道迁改用地未征用,影响8公里路基和部分桩基施工,还有124户房屋拆迁和10处特殊拆迁物尚未拆迁,工程断点较多。

1.全线需迁改天然气共分三段,涉及米脂、榆阳两县(区),现采取分段的方法进行协调解决;镇川北段,经过协调,同意原设计方案,目前正在与当地政府协调启动改用地征用工作。

镇川南段因原设计用地内附着物较多,尤其涉及镇川镇交警中队办公楼及多处厂矿企业的迁改,难度较大,因此现已与天然气公司协调一致同意改变原设计方案,目前正在协调迁改用地征用工作。

2.全线122户房屋和10处特殊拆迁物尚未拆除,其中榆阳区牛家梁互通立交和古城滩互通立交内涉及拆迁房屋62户,鱼河镇梁渠村20户,米脂县12户,绥德县28户。

10处特殊拆迁物有3处已签订补偿协议,还有7处因要价过高,正在谈判,分别是鱼河镇机砖厂、镇川塑料颗粒厂、榆林南互通立交占用榆林市樟子松种子园(要求变更立交连接线方案)及种子园洗衣厂、包西铁路养护工区、周家沟村委医疗站和梁渠村小学的拆迁赔偿。

3.因使用地方道路、灌溉排水系统的完善及施工震动、扬尘等产生的环境问题造成阻工事件频繁发生,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正常施工问题,已组织部分施工单位与地方公路管理部门对使用路段进行确认和摸排,灌溉排水系统大部现已协调多部门进行了沟通和解决,极少数正在与当地群众和地方政府进行沟通和协调,对施工震动问题一方面已协调榆林市国土局委托省地质185勘探队对震源进行监测,另一方面已安排和协调地方政府和施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逐步处理。

(三)资金落实到位情况

截止3月29日,累计收到交通集团拨款26.57亿元,收到施工单位履约现金担保、质保金、安全经费、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等3.84亿元,收取投标单位投标保证金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