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思品四年级上册全部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5142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版思品四年级上册全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北师版思品四年级上册全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北师版思品四年级上册全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北师版思品四年级上册全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北师版思品四年级上册全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北师版思品四年级上册全部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北师版思品四年级上册全部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北师版思品四年级上册全部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北师版思品四年级上册全部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北师版思品四年级上册全部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北师版思品四年级上册全部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北师版思品四年级上册全部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北师版思品四年级上册全部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北师版思品四年级上册全部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北师版思品四年级上册全部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北师版思品四年级上册全部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北师版思品四年级上册全部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北师版思品四年级上册全部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北师版思品四年级上册全部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北师版思品四年级上册全部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版思品四年级上册全部教案.docx

《北师版思品四年级上册全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版思品四年级上册全部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版思品四年级上册全部教案.docx

北师版思品四年级上册全部教案

第 周

课题

用眼观察家乡

第 课时

课型

综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4个正方向和4个副方向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增进对家乡的感情,感受祖国的博大,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

教学策略:

以趣激学

教学重难点:

辨认方向

媒体使用:

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导入:

让学生看书后思考:

看到了什么?

引出学习和了解自己的家乡。

2.阅读与讨论:

请生阅读课文-----妞妞的日记,回答:

妞妞和她的同学们分别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

(师引导学生到:

妞妞和的她的同学们看到了家乡不同方向的景色,而且记录了家乡不同方向的景色,描绘了自己的家乡。

在原来的基础上,又使用了4个副方向。

3.体验活动:

用课桌体验4个副方向的辨别。

4.方向练习:

师在地图上随便指一个方向,由生说出。

5.全班讨论:

说一说每个人看到的景色在家乡的什么方向上?

6.小结并布置家庭作业

 

 

学会比较、对比

 

感悟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用眼观察家乡

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辨别方向

第 周

课题

用手描绘家乡

第 课时

课型

综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合作绘画的活动中巩固对于方向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在合作绘画的活动中增进合作技能。

情感与价值观:

增进对家乡的感情。

教学策略:

以趣激学

教学重难点:

合作描绘家乡

媒体使用:

相关工具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6.导入:

用几分钟的时间评价学生的观察记录,复习4个副方向。

7.阅读与讨论:

请学生读课文,议论书中的学生是怎样描绘自己家乡的,并谈一谈对这些图画的看法。

然后教师说明,这节课要进行的任务。

3.小组准备讨论:

师布置任务:

每个同学都从高处观察了自己的家乡,今天要做的事情就是每个小组为家乡画一幅画,要求是每幅画表现家乡一个方向上的景色。

将生分成4-8个小组,指定各组要画的方向。

(提醒:

先讨论,后分工,最后画)

4各个小组向全班展示并介绍本小组的绘画作品。

5.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

6.小结并布置家庭作业

 

 

自然导入

 

学会先思考再动手

同时培养学生们的合作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用手描绘家乡

看到—选择—分工—

绘画

第 周

课题

用心体会家乡

第 课时

课型

综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特点和风俗习惯。

过程与方法:

认识家乡的多样性。

情感与价值观:

初步理解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教学策略:

以趣激学

教学重难点:

“体会家乡“的深度

媒体使用:

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8.导入:

请学生阅读书中课文,并询问有无同学到过四川,然后简单议论一下四川的情况。

9.全班讨论:

辛蓉是怎样讲述自己的家乡的,她都介绍了哪些方面(主要介绍了四川的地形、地貌,还介绍了一些风俗习惯),

10.小组讨论:

师问: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向家长了解一下自己的老家在哪里,有什么特点。

现在,我们分组分别像辛蓉那样,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老家,介绍要以地形、地貌和风俗习惯为主。

小组准备:

确定介绍的内容,进行分工和练习。

11.全班交流:

各个小组轮流向全班做介绍

5.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

 

 

引导学生进行类似的介绍活动

 

引导学生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用心体会家乡

地形、地貌、风俗习惯

 

第 周

课题

走进不同的家乡

第 课时

课型

综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地形图,初步了解如何阅读地形图。

认识几个有关温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了解各种因素的关系。

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对有关温度统计的认识,感受祖国的博大。

教学策略:

以趣激学

教学重难点:

体会祖国的博大。

媒体使用:

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2.导入:

请学生欣赏书中的内容。

13.探究活动:

师问:

这两页上有一幅地图,是什么地图?

它与周围的几张照片有什么关系?

(生自由发言)

师:

什么是地形图呢?

请同学们进行思考和探究,自己找出答案。

什么是地形?

地形图告诉我们什么?

地形图通过什么告诉我们?

14.小组合作活动: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张本地区地图,并且指定一个地方,思考:

这个地方的地形如何、地势如何、海拔多少?

15.全班自由讨论:

书中的地形图与周围几张照片有什么样的关系?

5.师小结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书中的地形图

 

使学生感受祖国领土的辽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走进不同的家乡

地形图

地形

领土辽阔

第 周

课题

走进不同的家乡

第 课时

课型

综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地形图,初步了解如何阅读地形图。

认识几个有关温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了解各种因素的关系。

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对有关温度统计的认识,感受祖国的博大。

教学策略:

以趣激学

教学重难点:

体会祖国的博大。

媒体使用:

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6.导入:

请同学们结合家庭作业说一说:

对于书中的两幅统计图有什么想法?

2.探究活动。

围绕两幅统计图展开。

思考:

我国降雨量最多的地方是哪里?

最少的地方是哪里?

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哪里?

(海南岛)最低的地方是哪里?

(五道梁)我国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哪里?

(吐鲁番)最低的地方是哪里?

(漠河)为什么年最高气温不是在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

年平均气温也不是在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

3.自由讨论:

引导学生围绕“不论生活在哪里,人们都热爱自己的家乡”这样的主题展开讨论。

结合第16——17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气候、降水量与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的生活及风俗习惯之间的关系。

4,游戏活动

以同桌为对手,互相提问,为不同的民族寻找家园。

5.教师小结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书中的地形图

 

体会祖国的辽阔,景色壮丽多姿。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走进不同的家乡

不同的地区

不同的生活习俗

第 周

课题

请到我的家乡来

第 课时

课型

综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总结在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过程与方法:

提高合作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体验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功感。

教学策略:

阅读、讨论、制作

教学重难点:

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媒体使用:

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导入:

与学生交流一下上次布置的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如有多少成人不知道正确答案。

2.阅读与讨论

请学生阅读卓玛的信,然后讨论。

阅读书第20页下方的文字,然后进行讨论。

3.全班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回忆一下,到目前为止,这个学期都学到了哪些内容。

4,制作活动:

“教科书上的同学们将他们学习到的有关家乡的内容装订成家乡手册,今天我们也来装订自己的家乡手册。

”教师依据实际情况决定具体的方式。

4.学生互相展示并交流自己制作的家乡手册。

 

 

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

 

点明本课题反对教学活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请到我的家乡来

回忆、总结

制作

第 周

课题

家乡人生活的变化

(1)

第 课时

课型

综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增进尊重历史、珍惜今天生活的积极感情。

过程与方法:

掌握通过比较、分析认识事物发展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

感受家乡人生活的巨大变化。

教学策略:

探究、活动、交流

教学重难点:

感受今天的美好生活。

媒体使用:

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导入。

思考:

在新的学习单元里,我们将主要研究家乡的哪些情况?

引出课题。

2.小组探究

(1)按照吃穿住行四个方面将学生进行分组。

(2)各小组分别筹备展览。

利用相关资料讨论如何展示家乡人们生活的变化。

(3)小组分工:

按照介绍、讲解、展示物品、谈感受等。

(4)各个小组交流各自的准备。

(5)教师小结:

肯定学生的成就,提醒他们下次课每个小组要向全班介绍,小组要获得成功,必须依靠每个成员完成各自的责任。

请每个小组的学生抓紧时间完成必需的补充调查、搜集等。

 

 

感受家乡的历史、体会生活中的智慧真实地了解家乡的变化。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家乡人生活的变化

吃、穿、住、行

 

第 周

课题

学校的变化真大

第 课时

课型

综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学校的过去,探究学校的历史,感受学校的变化与进步。

过程与方法:

从对学校过去和现在的对比中理解家乡的变化。

尝试合乎逻辑地思考和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情感与价值观:

增进对学校生活的情感。

教学策略:

探究、活动、交流

教学重难点:

感受学校的变化与进步。

媒体使用:

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导入:

带领学生回忆前一个课题的内容。

我们了解了家乡人物质生活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对我们学校过去是什么样子的、过去的学生在学校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可能更感兴趣,今天我们就一起对家乡学校的历史进行一番考察。

2.阅读讨论。

阅读:

“请同学们先看一看小文和妞妞是怎样考察自己学校历史变化的,她们发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样的认识?

引导学生对自己学校现在的情况比较了解,得出对学校发展变化的认识。

讨论:

师提问:

今天我们也来看一看自己学校的变化,看一看它的过去与现在有什么不同,谈一谈你在课前为研究学校的历史发展做了些什么,是怎样做的,都发现了什么?

生自由发言。

主要进行对比。

3.制作活动:

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如何完成教科书31页的学校的变化年表。

4.教师总结;

我们的家乡和社会都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在家乡的发展变化中,学校的变化是最大的。

家乡最好的建筑之一就是学校,学校各方面的条件都在不断地改善,所以我们要珍惜幸福的学校生活。

 

引导学生辨证地看待今天乡的现状,引导学生看到家乡的整体变化,鼓励他们建立信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校的变化真大

学校的过去

学校的现在

珍惜学校的生活

第 周

课题

学校的变化真大

第 课时

课型

综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学校的过去,探究学校的历史,感受学校的变化与进步。

过程与方法:

从对学校过去和现在的对比中理解家乡的变化。

尝试合乎逻辑地思考和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情感与价值观:

增进对学校生活的情感。

教学策略:

探究、活动、交流

教学重难点:

感受学校的变化与进步。

媒体使用:

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5.导入:

带领学生回忆前一个课题的内容。

我们了解了家乡人物质生活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对我们学校过去是什么样子的、过去的学生在学校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可能更感兴趣,今天我们就一起对家乡学校的历史进行一番考察。

6.阅读讨论。

阅读:

“请同学们先看一看小文和妞妞是怎样考察自己学校历史变化的,她们发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样的认识?

引导学生对自己学校现在的情况比较了解,得出对学校发展变化的认识。

讨论:

师提问:

今天我们也来看一看自己学校的变化,看一看它的过去与现在有什么不同,谈一谈你在课前为研究学校的历史发展做了些什么,是怎样做的,都发现了什么?

生自由发言。

主要进行对比。

7.制作活动:

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如何完成教科书31页的学校的变化年表。

8.教师总结;

我们的家乡和社会都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在家乡的发展变化中,学校的变化是最大的。

家乡最好的建筑之一就是学校,学校各方面的条件都在不断地改善,所以我们要珍惜幸福的学校生活。

 

承上启下

 

学习怎样观察

引导学生去发现、对比,提升他们对自己学校的情感和认识。

 

渗透品德教育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校的变化真大

学校的过去

学校的现在

珍惜学校的生活

第 周

课题

生活中的智慧

第 课时

课型

综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模拟使用过去的生活用品,体验生活的变化与进步。

过程与方法:

认识简单的实物年表,理解年表的作用,学习制作简单的年表。

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体验活动,感受普通劳动者的智慧,培养尊重劳动和劳动者的情感。

教学策略:

探究、活动、交流

教学重难点:

体验生活的变化与进步。

媒体使用:

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3.导入。

请学生阅读32页课文,并就下面问题发表意见:

平时你见过这些东西吗?

你知道这些东西的用途吗?

4.展示:

请搜集到旧物品的学生向全般介绍,展示自己带来的物品,请其他同学猜猜这些东西的大致年代和用途。

师提问:

当时,这些东西为什么被人们喜爱和利用?

现在哪些东西已经被淘汰了,哪些东西现在还在使用,为什么?

师生共同展示一些旧物品。

5.体验活动: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用具,亲身体验一下它的用途。

6.学看年表

引导学生说一说年表中的内容。

7.讨论:

小组讨论:

你刚才使用了什么用具,有什么体验,结合年表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通过对旧物品的回顾和体验,增进对家乡的了解。

 

引导学生理解,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发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智慧

给人们带来了便利

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第 周

课题

“j家庭寻宝”

中的发现

第 课时

课型

综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小人书是过去孩子们最重要的课外读物。

过程与方法:

增强读书兴趣,提高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小人书与今天儿童读物的对比,体会历史的发展。

教学策略:

探究、活动、交流

教学重难点:

体会历史的发展。

媒体使用:

小人书等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8.导入。

请生读36页课文,师提问:

这些学生在欣赏什么?

从他们搜集到的这些东西中你们想到了什么?

今天我们进入新的主题学习,从家里找一些长辈们过去用过的学习和生活用品,通过了解,研究这些东西的用处及来历等,进一步了解历史。

请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旧小人书摆放在课桌上,请一两名学生介绍一下自己是如何找到的,找到的是什么类型的小人书,看过没有,是否喜欢。

9.体验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请每个同学挑选一本别的同学带来的、自己从前没有看过的的小人书来阅读,然后互相介绍。

10.全班讨论:

对今天的体验活动有什么感想?

过去的书和今天的书有什么区别?

过去的孩子为什么喜欢看小人书?

11.总结:

请学生阅读书37页乐乐的话,引导学生明确:

小人书虽小,但是从中却可以发现一个大世界。

 

发现自己现在的生活与父母小时候的生活有怎样的不同。

 

提高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

感受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生活的异同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家庭寻宝”中的发现

小人书大世界

第 周

课题

过去的游戏真有趣

第 课时

课型

综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体验,发现过去游戏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过去和现在的游戏,感受儿童生活的变化。

情感与价值观:

体验参与性较强的集体游戏中的快乐,加深同学之间的友情。

教学策略:

探究、活动、交流

教学重难点:

发现过去游戏的特点。

媒体使用:

过去的老游戏用具。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导入:

教师提问:

同学们平时都玩什么游戏?

最喜欢玩什么游戏?

师先介绍自己小时侯的游戏,然后请学生讲一讲成人小时侯爱玩的游戏、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2.阅读教科书:

请学生朗读教科书38页课文,然后议论一下教科书上面的通页图画,说一说大人们小时侯都玩什么游戏,今天同学们玩的游戏方式和过去的有什么不同。

3.体验活动:

教师提示:

今天,请大家玩一玩爸爸、妈妈小时侯喜欢玩的游戏,有些是书上提到的,有些是爸爸、妈妈介绍给我们的。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简单商量一下玩那种游戏。

选出负责人。

带学生到操场做游戏。

4.做整理活动,小结。

游戏是否有趣,回顾,今天的游戏与这些游戏有什么不一样?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生感受教师的童心。

理解其中的教育意义。

懂得遵守规则,相互尊重和礼让,自己解决游戏中的矛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过去的游戏真有趣

老游戏的项目

游戏规则

第 周

课题

今非昔比的厨房

第 课时

课型

综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3种不同的家庭厨房及其特点,理解厨房在变化过程中体现出的生活的进步,学习从具体,细微之处观察和感受社会的进步。

过程与方法:

学习合乎逻辑地思考和表达。

情感与价值观:

从不同的厨房中了解人们的生活状态,了解人们的生活设施随着直待的变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学策略:

探究、活动、交流

教学重难点:

从细微之处感受社会的进步。

媒体使用:

自家厨房的照片等。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5.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和了解一下家家户户都有的厨房。

我们跟着老奶奶一起去看一看。

6.观察讨论。

a)欣赏书42页照片,老奶奶小时侯的厨房,过去城市人家的厨房因为面积小,有的甚至几家挤在一个厨房里作饭,条件很差。

讨论:

为什么灶台旁边要放一口大水缸?

为什么灶台垒得那么大?

为什么要拉风箱?

为什么要烧柴草?

b)欣赏老奶奶年轻时的厨房照片,思考:

人们怎样使用炉子?

用炉子做饭的情景怎样?

炉子与灶台有哪些不同之处?

c)欣赏现在的厨房:

生自由讨论。

你家的厨房什么样的?

有哪些便利条件,还有哪些需要改进?

3.总结:

从厨房的变化中,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今非昔比的厨房

小时侯的厨房

年轻时的厨房

现在的厨房

第 周

课题

家乡名称的来历

第 课时

课型

综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家乡的名称是怎么来的,丛冢探究家乡的历史。

过程与方法:

感受家乡历史的悠久以及独特的传统。

情感与价值观:

增进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策略:

探究、活动、交流

教学重难点:

增进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媒体使用:

相关文本资料或实物。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7.导入:

请同学们汇报调查的收获,家乡名称的由来?

8.阅读讨论。

a)欣赏书44页照片,读一读爷爷的话,分组谈一谈自己搜集的关于家乡名称的故事。

然后推选一个大家都较熟悉的地名来历,想全班汇报。

9.全班讨论家乡名称的来历。

10.小组探究活动:

按调查内容的类型分组进行探究,如:

古树、古迹、人物、英雄纪念碑、历史博物馆等,还有一些名人或英雄人物的后代都可以作为历史见证。

11.讨论与交流。

各小组轮流向全班同学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

可引导学生进行多项交流,引发问题,产生争论。

如家乡最具代表性的文物是什么、家乡的独特传统是什么等。

12.小结:

肯定学生的调查成果。

 

引导学生探究家乡的历史。

引导学生开展有关家乡名称及古迹的调查活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今非昔比的厨房

小时侯的厨房

年轻时的厨房

现在的厨房

第 周

课题

家乡名称的来历

第 课时

课型

综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家乡的名称是怎么来的,丛冢探究家乡的历史。

过程与方法:

感受家乡历史的悠久以及独特的传统。

情感与价值观:

增进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策略:

探究、活动、交流

教学重难点:

增进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媒体使用:

相关文本资料或实物。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3.导入:

请同学们汇报调查的收获,家乡名称的由来?

14.阅读讨论。

a)欣赏书44页照片,读一读爷爷的话,分组谈一谈自己搜集的关于家乡名称的故事。

然后推选一个大家都较熟悉的地名来历,想全班汇报。

15.全班讨论家乡名称的来历。

16.小组探究活动:

按调查内容的类型分组进行探究,如:

古树、古迹、人物、英雄纪念碑、历史博物馆等,还有一些名人或英雄人物的后代都可以作为历史见证。

17.讨论与交流。

各小组轮流向全班同学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

可引导学生进行多项交流,引发问题,产生争论。

如家乡最具代表性的文物是什么、家乡的独特传统是什么等。

18.小结:

肯定学生的调查成果。

 

引导学生探究家乡的历史。

引导学生开展有关家乡名称及古迹的调查活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今非昔比的厨房

小时侯的厨房

年轻时的厨房

现在的厨房

第 周

课题

家乡水的故事

第 课时

课型

综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家乡生产和生活用水的来源情况。

过程与方法:

感受水与家乡人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情感与价值观:

感受水的宝贵,对水资源持珍惜态度。

教学策略:

探究、活动、交流

教学重难点:

家乡水的发展史。

媒体使用:

关于水的照片或图片。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9.导入:

水是人类生存发必要条件,家乡人的生产和生活每天都需要大量的水,人们对水的利用也经历了一个过程。

引导生阅读、欣赏46—47页的文字、照片和图片,然后提出:

从家乡水的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人们在引水,用水方面发生了几个方面的变化,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家乡水的变化情况。

20.阅读讨论:

请学生阅读和欣赏48页的文字和照片,边看边思考,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水变得越来越宝贵了”这句话。

21.全班讨论:

为什么现在总在提倡节约用水?

(水是生命之源,家乡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水,水的储量是有限的,而人类对水的需求又是无限的,所以,水是很宝贵的资源,应该节约用水。

22.教师小结:

现在我们用水比过去方便了许多,饮用水质量比过去大大提高了,但要时时考虑到水是可利用的有限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节约用水对每一个人都很重要。

引导学生明白水在

生活中的

重要性。

 

了解人们使用水的情况、对待水的态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家乡水的故事

节约用水

第 周

课题

家乡水的故事

第 课时

课型

综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家乡人们节约用水方面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

强化学生珍惜家乡水的情感和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