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35402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学习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K12学习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K12学习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K12学习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K12学习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K12学习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K12学习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K12学习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K12学习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K12学习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K12学习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K12学习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K12学习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K12学习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K12学习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K12学习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K12学习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K12学习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K12学习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K12学习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12学习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K12学习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学习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K12学习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揭示课题。

3.运用规定,脱式计算

(1)课件出示:

53-24+38。

(2)讲解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示范板书:

教师边讲解边说明:

先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

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

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

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

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

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

注意:

等号上下要

对齐。

(3)梳理提问:

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谁能完整

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4.体会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48-8+17,15÷

5,指定学生说说每道

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教师指出:

加与减、乘与除分别是同一级运算。

(3)学生尝试计算,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4)归纳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

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反思中加深理解

1.比一比:

今天的计算方法和以前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

同之处?

2.练一练: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

人,下午又来了38人。

(1)课件出示例1的条件,同时提出问题:

这天阅览室

共来了多少人?

(2)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重点使学生明确:

“中午走

了24人”是多余的条件。

3.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

(1)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室共来了91人”和“中午

走了24人”,还可以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列

综合算式:

53+38-24。

(2)学生独立计算。

(3)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唤起学生对已有的

加减混合运算的回忆,体会规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

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注重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的规范,为以后学习不同类型的脱式计算打下基础。

同时通

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和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一)计算(教材第47页“做一做”)

23+6-112×

472÷

3

=□○□=□○□=□○□

=□=□=□

1.指定学生说一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学生计算每道算式,教师巡视,巡视时关注学生书写

的规范性。

3.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二)改错(教材第50页第3题)

34-17+33×

418÷

=34-20=24÷

4=18÷

9

=14=6=2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2.口答:

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通过计算、改错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

固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同时培养学

生的计算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教材第50页的第1、2题。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五年级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薛城张丽娜

1、情境铺垫。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解决航模放飞

中的数学问题,进一步认识了分数,你们想不想去看一下他

们的发明创造作品(出示情境图,组织观看)

2、读懂图意。

看懂了吗?

谁来说一说图的意思?

(结合

学生的回答,解读活动衣架与移动书签,体会发明创造)

3、提出问题。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

题?

生说师板书

l平均每个活动衣架用多少米木条?

l平均每个书签用多少米塑料板?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三年级周长立新小学孙玉

1、将护栏问题转化为周长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

要知

道需要多长的护栏,必须知道什么,即让学生明白只要知道

每个花坛一周的长度就可以了。

2、探究如何得到花坛一周的长度,初步感知周长。

示探究提示:

l指一指、画一画。

利用学具(花坛模型图片)找出不同

形状的花坛一周的长度。

l量一量,算一算。

量出这些花坛的边长,算出他们一

周的长度是多少?

你是怎样测量和计算的?

l想一想,说一说。

你能说出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吗?

l探究时先独立思考并尝试,不会的可小组商量。

2、三年级长方形的周长峄城南关小学郝琳

1.由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体会转化思想。

思考并回答:

课件出示

l要求给长方形花坛围上护栏,需要多少钱?

需要先求

什么?

为什么?

l这个问题表面上是求钱的问题,实质上是求什么的问

题?

2.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体会多样化与优化。

示探究要求:

(1)怎样求长方形花坛的周长?

(方法)为什么?

(周长的

意义)

(2)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吗?

(3)哪种方法更简便一些?

(设计意图:

探究指导明确方向,所有问题一次性放给学

生,为学生探究提供时间与空间)

3、五年级三角形的面积阴平教研室李强

1、由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完成第一次转化。

问:

1号蟹池是什么形状的?

要求它的面积实际上就是求

谁的面积?

使学生明确:

表面上是求1号蟹池的面积,实际

上是求三角形的面积。

2、将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完成第二次转化。

回想一下,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

来的?

(把平行四边形面积转化成长方形面积进行研究。

)那

三角形能不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用你手中的两个一样

的三角形比划比划。

(引导学生猜想出可否转化成平形四边

形,)

3、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出示探究提示:

l选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试着拼成平行四边形

l观察对比三角形与拼成后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如面积、底、高等

l你能否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三角形

面积计算公式

l根据你推出的公式计算1号蟹池的面积是多少?

小组开始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4、五年级因数倍数阴平刘兴华

探究问题:

有两个以上因数的数都能摆成方阵吗?

其他

数行不行?

出示探究要求:

l动手做:

用棋子或纸片分别代替1、2、3、4、5、6、

7、8、9、10、11、12这些数摆一摆(或画一画),在能摆成

方阵的数下面作标记。

l观察:

看哪些数能摆成方阵?

哪些数不能摆成方阵?

l找一找:

分别找一找这两类数的因数,看你有什么发

现?

反例

1.小组合作利用准备好的小棋子摆一摆,看一看哪些数

字能摆成方阵,哪些不能?

验证自己的想法。

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进行巡视,适当指导。

2.找4、6、8、9、10⋯⋯和1、2、3、5、7⋯⋯的因数。

5、五年级上册折线统计图

1、绘制条形统计图,体会学习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

(1)思考:

怎样用统计图表示统计表中的信息呢?

(学生

会自觉选用条形图)

(2)出示空白表格条形统计图,看懂图意。

(3)师生共同绘制条形统计图(在课件上完成)

(4)观看条形图,发现从图上只能看出每年数量的多少,

不能明显看出1998—20XX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

情况。

2、认识折线统计图

过渡语:

看来条形统计图只能看出每年数量的多少,不

能明显看出1998—20XX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

况。

有没有从图上能明显看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的统计图呢

生答后板书:

折线统计图

(1)出示空白表格图,看懂图意。

(侧重横轴、纵轴)

(2)师生共同描点。

如我们知道1998年日处理能力是300

吨,画折线统计图时先在横轴找表示1998年这条竖线(课件

闪烁),然后再在纵轴上找到表示300吨横线(课件闪烁),

这两线的交点(红点──课件闪烁)就表示1998年日处理能

力是300吨。

这个过程,我们给它起了一个专门的名字─描

点(板书:

描点)。

描点后通常要在这个点的一边标注上数字,

也叫“标数”。

(3)学生描点。

下面请同学们在绘有纵轴、横轴的空白

图上描出1999至20XX年日处理垃圾吨数的“点”,并标上

数。

(4)教师示范连线。

把表示数的点,按先后顺序用线段

依次连接各点(多媒体把依次相邻的两点分段连接)。

这样就

形成了折线统计图。

(5)学生自主连线。

(完成小组的作品)

3.观察折线统计图,体会优越性(特点)

问题:

观察上面的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

务必让学生发现并体会:

l折线统计图不但能看出垃圾无害化日处理的吨数,而

且能看出1998—20XX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

(板书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l折线统计图与条形图的基本结构是一样的,都由名

称、日期、横轴、纵轴组成

l折线统计图有利于我们作出预测。

如从20XX年开始,

处理能力总体是上升的。

因为折线统计图,是能反映事物变

化的趋势。

所以人们常常根据这种变化趋势,预测后面的发

展变化情况。

但偶然事件也是有可能发生的,预测只是一种

预测,决不能当成真实的结果。

4.生活举例,深化认识

我们已经对折线统计图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想想,生

活中你还从哪儿见过折线统计图?

(报纸上、股市上、父母单

位、电视里⋯⋯)

预设1:

股票走势图:

随着股票的涨跌折线有升有降。

预设2:

降水量统计图:

哪几个月呈上升趋势?

哪几个月

呈下降趋势?

预设3:

移动电话数量变化统计图等。

小结:

折线统计图的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折线的起伏让我

们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折线统计图在清楚地反映

数量增减变化情况方面更具有优势。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结合图示让学生指认各个花坛一周的长。

课件分别

出示各个花坛,让学生指认并说出每个花坛一周的长,即初

步感知周长,初步会表达:

长方形花坛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

形花坛的周长,正方形花坛一周的长度就是正长方形花坛的

周长。

圆形花坛一周的长度就是圆形花坛的周长⋯⋯

(2)汇报测量与计算方法与结果。

通过长方形花坛、正

方形花坛感知4条边相加。

通过扇形花坛、圆形可以用绳子

围一圈,再把绳子取直量绳子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渗透

“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分析与比较,概括周长的概念。

结合汇报,让学生

观察比较,明确围的花坛形状虽不同,但是围的方法却有共

同之处:

都是沿着花坛的边,首尾相接围了花坛一周,即花

坛一周的长度就是花坛的周长。

请你现在想想一下它们的周

长。

2、五年级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薛城张丽娜

生展示探究成果并解释理由

师引导学生从分数的意义,即把1米长的木条看作整体

1,平均分成3

份,每份是米和画图表示,即两个方面来理解1÷

3的

结果

观察算式1÷

3=1÷

4=初步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阴平教研室李强

汇报交流结合探究提示通过问题的方式进行如

l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否拼成平行四边形,你是

怎样拼的?

学生开始汇报展示(分直角、锐角、钝角进行)学

生汇报后,课件演示各种三角形的拼摆情况,体会转化思想。

l三角形与拼成后的平行四边形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生:

⋯⋯(略)

l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使学生

明确:

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等地等高,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

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

高÷

2)

l1号蟹池的面积是多少?

怎样计算的?

⋯⋯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周长(板书

课题:

认识周长)。

知道:

花坛一周的长度就是花坛的周长,

图形、实物也是一样。

周长是一条线,从起点到终点首尾相

接。

计算图形周长的方法就是把各边的长度加起来。

2、三年级可能性总结临山小学褚芹

通过复习,我们再次认识到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

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不确定的一般用“可能

发生”来描述。

“可能”是有大有小的,可能性的大小跟

数量有关,数量多---可能性大,数量少---可能性小。

能性的大小可以用分数表示。

3、五年级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薛城张丽娜

(1)问:

观察1÷

4=2÷

9=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

除法中的被除数就是分数中的分子,除

数就是分数中的分母。

除号相当于分数线。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被除数÷

除数=

(2)分数与除法有没有不同?

生说后师即时概括:

除法是

一种运算,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分数是一种数,他也可

以表示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所以确切地说,分数的分子

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

(3)思考:

在被除数÷

除数=这个算式中,要注意什么

问题?

即解释:

除法中,0不能作除数;

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

除法中的除数,所以分母不能是0。

(4)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被除数和除数,那么除数与

分数之间的关系怎样表示呢?

师依据学生的总结板书:

b=

(b≠0)

反例:

正负数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正负数有什么新的认识?

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能不能用今天学过的正负数知识为自

己打一个分数?

学生自主发言。

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其实对于正负数,我们的祖先早

有研究,咱们一起来看一下资料吧!

出示资料。

(三国时期的学者刘徽则首先给出了正负数

的定义;

《九章算术》中,最早提出了正负数加减法的法则。

看了以后,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吗?

想不想成为

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呢?

那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让

我们共同进步。

反例回顾整理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对这三单元的知识又有哪些新的

认识?

哪些新的收获?

同学之间先交流一下。

对于还有问题的

同学,在课下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还有问题的话,可以请

教老师。

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够把这三个单元掌握的扎扎实

实。

因为遇到了你,我感到非常的幸福,老师会永远记住,

一个个充满朝气,充满憧憬,充满爱心的你!

好,这节课就

上到这儿,下课。

复习课“回顾整理,再现新知”片段赏析

三年级可能性复习

回顾整理,再现新知。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回顾整理可能性的一些知识。

书课题

1、出示研讨的问题,学生个人思考,小组研讨。

l大家想一想,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可能性的哪些知识?

l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l什么事等可能性?

2、全班汇报。

学生先谈论对上面3个问题的理解和认

识,教师组织倾听并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数量多---可能性大

可能性等可能性

数量少---可能性小

最后小结:

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是潜在

的尚未实现的东西,一般用“可能发生”来描述。

“可能”

是有大有小的,可能性的大小跟数量有关,可以用分数表示。

四年级万以上数的认识复习

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知识回顾,板书要点。

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进入

总复习,这节课我们将对第一单元“万以上的数”进行整理

与复习(板书课题)

同学们想一想,在“万以上的数”的认识这一单元,我

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万以上数的读法、写法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改写大数

比较数的大小

2、问题研讨,提升认识。

(逐个研讨下面的问题)

l怎样读写万以上的数?

举例说明。

l什么是近似数?

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医个数的近似数

举个例子。

l将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与求一个数的

近似数一样吗?

l怎样比较整数的大小?

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后教师对每个方面的问题作简要讲述

四年级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复习

如出示下面的研讨问题并逐个研讨

1、如何口算78÷

6=?

390÷

30=?

2、怎样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试商的方法有哪些?

3、什么是商不变的性质?

它有什么作用?

4、我们学习了那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学生对上面的问题进行研讨交流,最后教师进行小结

问题1:

对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务必使学生掌握,把被

除数分成整数数和较小的两位数,分别相除再相加。

对于几

百几十除以整十数,可借用乘法口诀,想乘法算除法。

问题2:

教师从计算的法则、试商的方法、商的位数判

断以及验算等方面进行小结。

问题3:

要让学生知道商不变的性质是除法特有的变化

规律,在今后的学习中还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问题4:

要让学生知道并掌握几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

工作时间总价=单价×

数量速

度=路程÷

时间

六年级圆的复习

一、问题引领,再现新知。

1、出示一个圆,问:

谁能说说圆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圆进行解读,最后落点在:

与定点等长的点的轨迹,是封闭的曲线图形

2、怎样画一个圆?

在同圆内半径、直径具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画圆先确定圆心的位置,再把

圆规的两脚张开,以针尖为定点,两脚间距离为定长(半径)

旋转一周围成的图形就是圆。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直径,直径的长度是半

径的2倍。

板书:

d=2rr=

3、什么是圆周率?

它的值是多少?

你对圆周率还有哪些

通过回答使学生明确:

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

值,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目前算到了小数点后的6万亿位,

做题目一般取,一般人背到。

4、什么是圆的周长和面积?

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后,明确二者从概念、公式到单位的区别,板

书公式。

C=πdC=2πrS=πr2

5、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这中间

体现了怎样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策略?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

在圆周长公式推导过程中,我

们是把绕在圆周上的绳子拉直再测量或采用滚动的方法,测

量圆滚动的痕迹。

这种把曲线图形转化成直线图形的方法,

是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

圆面积的推导:

把圆平均分成若干(偶数)等份,拼成一

个近似的长方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同样应用了转化的思

想,即把圆(未知)转化成长方形(已知)来进行思考。

6年级圆柱的体积练习课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圆柱体的体积,现在请回想

并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l什么是圆柱体的体积?

怎样计算圆柱体的体积?

l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运用了怎样的

策略方法?

圆柱体的体积是圆柱体占有空

间的大小,通过将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我们得到计算公式

为:

V=sh运用这一公式我们可以解决与圆柱体体积相关的

数学问题。

下面有没有信心来接受挑战呢?

好,下面开始练

习挑战。

练习题目设计赏析

1、正负数

(1)教材第74页(试一试)第1题。

本题一是让学生体会正负数可产生于标准差,二是正负

数可以相互抵消,可按如下的方式处理

1、出示题目,读题审题,让学生先说-2、+2等是什么

意思?

然后教师再解读他们的具体含义

2、第一袋味精与第二袋味精的总质量是多少?

第三袋与第四袋呢?

3、第5袋味精合格吗?

4、你在生活中还见过那些类似的标注?

2、握手次数

一场体育比赛中,一共有10名运动员。

如果每两个握

一次手,一共握了几次手?

用列表或画图的方法找找规律,

求出结果。

l出示题目读题理解题意,侧重理解每两个握一次手,

一共握了几次手?

的意思

l求一共握了几次手?

你是怎样解决的?

是画图还是计

算?

l这类问题具有怎样的解决规律?

l如果有100个人,每两个握一次手,一共握了几次手?

怎样能快速准确得出结果?

本题侧重让学生通过画图、计算的方式解决简单的排列

组合问题

3.6年级圆柱体侧面积

薯片盒规格如图。

每平方米的纸最多能做几个薯片盒的

侧面包装纸?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时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考

过程:

要求每平方米的纸能做几个薯片盒的侧面包装纸,先

要求出一个圆柱形薯片盒的侧面积,再计算。

注意单位要进

行换算,最后的结果要根据实际问题运用“去尾法”保留整

6年级圆柱体体积

在棱长是4分米的正方体里削出一个最大的圆柱体,它

的体积是多少?

l先让学生思考怎样削才能削出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