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35672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docx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docx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一、基本概念

1、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2、事故隐患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源本身是一种“根源”,事故隐患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等的主体对象,或可能诱发主体对象导致伤害或疾病的状态。

例如:

装乙炔的气瓶发生了破裂。

危险源是乙炔,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根源;事故隐患是乙炔瓶破裂,导致事故的“状态”。

3、危险因素

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4、有害因素

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5、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是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及其大小的过程,通常两者通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6、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

(1)、能量、有害物质

A、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即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因害因素。

B、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的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素。

(2)、失控

A、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

B、人员失误

C、管理缺陷

D、温度、风雨雷电、照明等环境因素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

二、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一般危险源的辨识

(1)、按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进行辨识(其中类型)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心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人的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A、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种 类

内    容

设备、设施缺陷

强度不够、运动件外露、密封不良

防护缺陷

无防护、防护不当或距离不够等

电危害

带电部位裸露、静电、雷电、电火花

噪声危害

机械、振动、流体动力振动等

振动危害

机械振动、流体动力振动等

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

辐射

核放射

运动物危害

固体抛射、液体飞溅、坠落物等

明火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熟料、水泥、蒸汽、烟气等

作业环境不良

粉尘大、光线不好、空间小、通道窄等

信号缺失

设备开停、开关断合、危险作业预防等

标志缺陷

禁止作业标志、危险型标志、禁火标志

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B、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种 类

内     容

易燃易爆物

氧气、乙炔、一氧化碳、油料、煤粉、水泥包装袋等

自燃性物质

原煤及煤粉等

有毒物质

有毒气体、化学试剂、粉尘、烟尘等

腐蚀性物质

腐蚀性的气体、液体、固体等

其他

 

C、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种 类

内     容

致病微生物

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

传染病媒介物

能传染疾病的动物、植物等

致害动物

飞鸟、老鼠、蛇等

致害植物

杂草等

其他

 

 

 

D、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等。

E、心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等。

F、人的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指挥失误,操作错误,监护失误等。

G、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2)、按照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分类》进行辨识

——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

——触电

——淹溺

——灼烫

——火灾

——高处坠落

——坍塌

——放炮(爆破)

——化学性爆炸(瓦斯爆炸、火药爆炸)

——物理性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

——其他爆炸

——中毒和窒息

——其他伤害

(3)、根据国内外同行事故资料及有关工作人员的经验进行辨识

(4)、引发事故的四个基本要素

——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

——环境的不安全条件

——管理缺陷

三、危险源的评价与分级

1、是非判断法

直接按国内外同行业事故资料及有关工作人员的经验判定为重要危险因素。

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即LEC法:

当无法直接判定或直接不能确定是否为重要危险因素时,采用此方法,评价是否为重要危险因素。

风险值(D)=发生事故或危险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次(E)*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C)

这是一种评价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

它是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3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3种因素是,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取得这3种因素的科学准确的数据是相当烦琐的过程,为了简化评价过程,采取半定量计值法,给3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3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危险性的大小;

即D=L*E*C。

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为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D为危险性分值

  表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表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暴露

 

表3发生事故的后果(C)

 

 

  分数值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100

10人以上死亡

40

3~9人死亡

15

1~2人死亡

7

严重

3

重大,伤残

1

引人注意

 

风险值大小一般所对应的危险级别

 

危险级别

高度危险

重要危险

一般危险

稍有危险

D

160及以上

70-159

21-69

20及以下

备注

要立即采取措施和整改

需要整改

需要注意控制

可以接受,需要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