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江南中学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语文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35897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金华市江南中学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语文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浙江省金华市江南中学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语文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浙江省金华市江南中学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语文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浙江省金华市江南中学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语文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浙江省金华市江南中学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语文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浙江省金华市江南中学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语文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浙江省金华市江南中学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语文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浙江省金华市江南中学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语文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浙江省金华市江南中学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语文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浙江省金华市江南中学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语文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浙江省金华市江南中学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语文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浙江省金华市江南中学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语文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浙江省金华市江南中学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语文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浙江省金华市江南中学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语文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浙江省金华市江南中学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语文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浙江省金华市江南中学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语文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浙江省金华市江南中学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语文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浙江省金华市江南中学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语文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浙江省金华市江南中学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语文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浙江省金华市江南中学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语文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金华市江南中学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语文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浙江省金华市江南中学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语文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金华市江南中学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语文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金华市江南中学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语文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特别是常见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

注意积累和练习。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谛了。

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

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

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

B.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C.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拉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萃,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D.一个人年纪大了而又荒唐起来以至于赊帐的时候,不知怎么的,他决不赊格斯拉兄弟俩的帐。

【答案】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

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

还可以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A项,“取谛”错误,应为“取缔”。

B项,正确。

C项,“国萃”错误,应为“国粹”。

D项,“赊帐”“赊……帐”错误,应为“赊账”“赊……账”。

故选B。

【点睛】字形题答题技巧:

音辨法,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

形辨法,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

义辨法,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或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近段时间,“声入人心”在全国巡回演出,每到一处,那场面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真可以用间不容发来形容。

B.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错误的。

C.有的人读书,只从表面看,不弄清背景,因此未免望文生义,深入不下去。

D.有效的沟通并不只是说话就行的,应该是言简意赅,也就是用最少的话把意思表达清楚。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一般词语、成语的能力。

做好此类题目,应该注意:

要恰切地了解一般词语、成语的含意,要了解他们的使用范围、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及语法功能。

A项,“间不容发”,指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

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这里用来形容人多,使用不当。

B项,“目无全牛”意思是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

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

这里指没有全局观念,使用不当。

C项,“未免”的意思是“实在不能不说是……”,表示主观上的不以为然,这里用作“只从表面看”导致“望文生义”的客观结果,应用“不免”,所以这里“未免”使用不当。

D项,正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政府部门应着力打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和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主动聚焦企业发展的重点、难点,在资金、科技研发和产权保护精准帮扶,不断促进产业发展。

B.湛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版了由微软人工智能“小冰”创作的现代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是人类历史上首部完全由人工智能创作的诗集。

C.日前,《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登陆央视,以全新形式重温诗词之美,节目首播收视率全国排名第二,登顶文化类综艺节目第一。

D.金庸用绝世才华为华语世界构建了一个遥远的江湖,让现代人能够通过其艺术创作,感受快意恩仇的侠客精神,领略古典主义文化的最后浪漫。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

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

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

A项,成分残缺,“产权保护”后应加“等方面”“等领域”或“等问题上”;

B项,第二分句主语残缺;

C项,“登顶”“第一”重复累赘。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③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

④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⑤《史记》说:

“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A.④②①③⑤B.①②④⑤③

C.①④②③⑤D.④①②⑤③

【详解】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然后默读所给各句子,找出句中的关联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关注句首和句尾。

关联词常常成对出现,代词出现前前面一定要出现此人或事物,而句首和句尾话题应该是一致的。

可以将选项进行分类,以①开头或以④开头,①说作品,④说其人,从衔接上看,显然④更合理。

排除B、C。

比较AD,从结尾入手较好,③是今人对孔孟的评价,⑤是司马迁对孔孟的评价,其中“意”为主张、宗旨的意思,呼应②。

自古及今,③结尾更好。

6.下列句子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

脸庞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蜷曲的……本来就有点僵硬和迟钝。

B.人们不可能时常到他那里去,因为他所做的靴子非常经穿,一时穿不坏的——他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

C.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是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D.有的作品内容确实不错,因为写得拖沓累赘,读起来就像是背着一块石板在剧场里看戏,使人感到吃力、头疼。

【详解】本题考查比喻修辞的辨识能力。

应对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比喻”的概念,然后结合内容进行分析判断。

A项,不是比喻,因为“他本人”与“皮革制成的人”是同类事物。

B项,不是比喻,虽然有“好像”但“好像”前后内容并不是本题和喻体。

C项,不是比喻,“他”像“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是我想象里的僵尸”是夸张。

D项,是比喻,本体是“读拖沓累赘的文字”,喻体是“背着一块石板在剧场里看戏”,形象地突出了拖沓的文字给读者造成的负担。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约翰·

高尔斯华绥(1867——1933),英国小说家、剧作家,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

30岁时发表处女作《天涯海角》,但直到1904年《法利塞人》出版,才引起社会关注。

B.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一种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一种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胆识。

C.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

自号浮休道人、文山。

江西吉州庐陵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D.杨绛(1911—2016),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

代表的翻译作品《堂吉诃德》,代表的散文随笔《我们仨》,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等。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记忆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考生在平时就要对一些经典文学常识知识做好积累,如文学体裁、代表人物、作家作品、情节内容、思想主旨等。

只有平时积累得丰富,识记得准确,考试时才能得心应手地准确答题。

A项,“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错误,约翰·

高尔斯华绥英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故选A。

【点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记牢作者名字、书名、年代、国别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物象、名言警句等。

8.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若属皆且为所虏B.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C.夫晋,何厌之有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应对此类题目,要积累常见特殊句式的标志,并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

A项,是被动句,以“为……所”为标志。

B项,是被动句,以“于”为标志,“于”表被动。

C项,是宾语前置句,以“之”为标志。

D项,是被动句,以“见……于”为标志。

故选C。

【点睛】文言句式常见的类型有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倒装句又包括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定语后置等。

考生在备考复习中要注意总结并掌握各种特殊文言句式的特点,积累各类典型例句,答题时方可对号入座,避免判断失误。

9.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

——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陪着邻国呢?

B.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看五人的死,孰轻孰重本来就一目了然了。

C.寄浮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像浮游一样寄生在天地间,像大海中的一粒小米那样渺小。

D.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做大事不必顾忌细节,行大礼不可拒绝小的礼让。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

本题选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项,“陪”的意思不是“陪着”,而是“增加”。

正确翻译应为“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

”;

B项,“视”的意思不是“看”,而是“比较、对照”,正确翻译应为“与五人的死相比较,意义的轻重到底怎样呢?

D项,“顾”的意思不是“顾忌”,而是“拘泥、顾及”;

“辞”的意思不是“拒绝”,而是“计较、讲究”,正确翻译应为“做大事不必顾及细节,行大礼不必计较细小的礼让”。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

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

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10.下列对《拿来主义》节选部分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

那么,怎么办呢?

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

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

“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A.作者先把中外文化遗产比作一所大宅子,强调了“拿来”的态度,要果敢,要坚决;

然后反面设喻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B.对待文化遗产,作者用“孱头”“昏蛋”“废物”来批判三种错误观点;

用“鱼翅”“鸦片”“烟灯和烟枪”来比喻三个组成部分;

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的三个步骤。

C.鲁迅既批判了在旧的遗产面前畏首畏尾的“孱头”,也批判了那种为了表示自己的“革命性”而故意毁灭遗产的“昏蛋”,但对前者的批判明显强于后者。

D.运用比喻说理,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风趣,变陌生为熟悉,从而增强杂文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是这几段文字的突出特点。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这类题要认真读图,从文中基本概念、重要语句、图表、引述的资料获取信息,结合选项进行准确解读,常见错误有漏掉信息、以偏概全;

因果倒置、主客互换;

未然已然、信息有变;

无中生有、查无实据。

C项,“但对前者的批判明显强于后者”,在文中没有依据,鲁迅先生对“孱头”“昏蛋”和“废物”都是给予强烈批判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

“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       贰:

从属二主

B.共其乏困共:

同“供”,供给

C.失其所与,不知与:

结交,亲附

D.因人之力而敝之敝:

破旧

12.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阙秦以利晋

A.越国以鄙远B.敢以烦执事

C.焉用亡郑以陪邻D.以其无礼于晋

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数语既点出战事爆发的原因,又暗示郑国有机可乘,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B.烛之武临危受命,体现出他深明大义和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也说明佚之狐对他的外交才能了解之深。

C.说退秦师是全文重点,烛之武似乎都在为秦国利益着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D.为了塑造烛之武

形象,本文集中笔墨重点表现烛之武如何说退秦师,而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字未提。

【答案】11.D12.C13.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

D项,敝:

损害。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型,要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A项,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

B项,介词,拿,用。

C项,连词,表目的。

D项,连词,因为。

例句中“以”,连词,表目的。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只字未提”有误,应为“只作简略交代”。

14.下列对《品质》节选部分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但是假如我要定做的是他还没有替我做过的新式校靴子,那他一定要照手续办事了——叫我脱下靴子,把靴子坳拿在手里,以立刻变得又批评又爱抚的眼光注视着靴子,好像在回想他创造这双靴子时所付出的热情,好像在责备我竟这样穿坏了他的杰作。

以后,他就把我的脚放在一张纸上,用铅笔在外沿上搔上两三次,跟着用他的敏感的手指来回地摸我的脚趾,想摸出我要求的要点。

A.“那他一定要照手续办事了”表明他对靴子品质有执着的追求。

B.“又批评又爱抚的眼光”透露出他对自己所做靴子的爱惜之情。

C.选文连用两个“好像”,表明“我”预感到了他内心的沮丧和愤怒。

D.“搔上两三次”“来回地摸”等细节描写凸显了他的敬业精神。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从文章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C选项“预感到了他内心的沮丧和愤怒。

”错误,由原文“,把靴子坳拿在手里,以立刻变得又批评又爱抚的眼光注视着靴子,好像在回想他创造这双靴子时所付出的热情,好像在责备我竟这样穿坏了他的杰作。

”可知,表明“我”预感到了他对自己所做的靴子的爱惜之情和对自己产品负责任的态度。

【点睛】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节选部分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字的魅力

说到汉字,不能不提及世界文明史。

世界的古代文明,可以说就是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圈,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圈,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印度圈,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圈四大文明。

这四大文明之中,前三者互相交往而发展,成为近代文明的源流,只有中国几乎未与其他文化发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

因此,无论是汉字的发展历史,还是汉字所承载的中国独具的文字文明和文化底蕴,都足以令中国人感到自豪。

但是,由于汉字本身的特点所带来的缺陷,如撰文用字多、字形复杂、难记、难读,在过去几十年中,汉字的发展前景广受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家的议论。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要想准确把握汉字的功过是非,必须审视汉字的发展史。

在对汉字发展史上的基本事项进行简洁明晰的梳理后,那些对汉字抱有成见的人就会明白:

现在就想把拥有四千余年历史、担负着人类文明发展史一翼的汉字塞进博物馆里,还为时尚早。

汉字是表意文字。

汉字的表记法从古代到现代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字,到隶、行、楷,没有文化断层。

而与汉字、汉学有关的律令制度,如国家概念、产业、生活、文化等,也都跨越广阔的版图,从中国平原,传播至东方的朝鲜、日本,南方的越南。

虽然多数国家后来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但依然有着汉字的影响和痕迹存在。

如朝鲜的自创文字“谚文”的意思是“非正式”的文字,因而朝鲜“正式”的文字依然是汉字,这跟日本称汉字为“真名”,称自创的文字为“假名”相同,都是出于对汉字的尊崇。

但在过去的近百年里,“汉字文化圈”曾经缩小过,就连毛泽东、鲁迅等也曾主张废除汉字,认为汉字终将改为世界通用的表音文字。

但事实并非如此。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字改革——实施拼音文字,其作用只不过是拼音文字充当了学习汉字的辅助工具。

韩国在文字政策上曾先后经历了汉字时代和“韩文专用”时代。

许多韩国专家指出,抛弃汉字使韩国社会出现了知识、哲学和思想的贫困,今天的经济危机,就是韩国半世纪以来推行韩文专用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因为它导致韩国社会出现大量文盲。

所以,韩国开始反思,于1991年11月和1994年9月在汉城先后两次举行了“汉字优于拼音文字”的国际汉字学术研讨会,并且成立了“国际汉字振兴协会”。

日本也是如此,它曾减少了可识的汉字字数,但现在又增加了。

现在,从世界潮流看,“汉字文化圈”在扩大,汉字也在为创造21世纪人类的高度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

汉字不仅是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根基,而且是能够超越语言的不同而让彼此知晓共通意思的最佳媒介。

透过汉字,不用语音也能达到彼此理解、彼此认同和彼此融合。

15.不能说明“汉字具有独特魅力”的一项是()

A.在四大文明之中,只有中国圈文明几乎未与其他三大文明产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

B.新中国成立初期曾推行拼音文字,结果拼音文字充当了学习汉字的辅助工具。

C.韩国废弃汉字后,社会经济、文化等出现较严重的危机,韩国又重新重视汉字。

D.日本称汉字为“真名”,称自创的文字为“假名”。

1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汉字文化圈”是所有会使用汉字的文化人的圈子,它诞生于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

B.因为汉字有完整

律令制度,所以赢得了朝鲜、日本等国家的尊崇。

C.只要审视汉字的发展史,就能准确把握汉字的功过是非。

D.汉字承载着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文明与文化底蕴,抛弃汉字,就可能出现知识、哲学和思想的贫困。

【答案】15.A16.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A项,“在四大文明之中,只有中国圈文明几乎未与其他三大文明产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说法错误。

本选项是中国圈文明与其他三大文明的不同特点,并非“汉字的魅力”的证据。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项,“‘汉字文化圈’是所有会使用汉字的文化人的圈子”说法错误。

例如韩国是“汉字文化圈”的一部分,但并非所有的韩国人都必须会汉字。

B项,“因为汉字有完整的律令制度,所以赢得了朝鲜、日本等国家的尊崇”说法错误。

结合原文第三段“而与汉字、汉学有关的律令制度,如国家概念、产业、生活、文化等,也都跨越广阔的版图,从中国平原,传播至东方的朝鲜、日本,南方的越南。

如朝鲜的自创文字‘谚文’的意思是‘非正式’的文字,因而朝鲜‘正式’的文字依然是汉字,这跟日本称汉字为‘真名’,称自创的文字为‘假名’相同,都是出于对汉字的尊崇”分析可知,朝鲜、日本等国家称自创的文字为“谚文”“假名”,是出于对汉字的尊崇,并非因为汉字有完整的律令制度,选项强加因果。

C项,“只要审视汉字的发展史,就能准确把握汉字的功过是非”说法错误。

结合原文第二段“要想准确把握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