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教案少学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6060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结构》教案少学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建筑结构》教案少学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建筑结构》教案少学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建筑结构》教案少学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建筑结构》教案少学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建筑结构》教案少学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建筑结构》教案少学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建筑结构》教案少学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建筑结构》教案少学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建筑结构》教案少学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建筑结构》教案少学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建筑结构》教案少学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建筑结构》教案少学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建筑结构》教案少学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建筑结构》教案少学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建筑结构》教案少学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建筑结构》教案少学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建筑结构》教案少学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建筑结构》教案少学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建筑结构》教案少学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结构》教案少学时.docx

《《建筑结构》教案少学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结构》教案少学时.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结构》教案少学时.docx

《建筑结构》教案少学时

附件2:

嘉应学院

教案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系(部、室)

土木工程系

教研室

力学与结构教研室

课程名称

建筑结构

专业班级

2008(3)

主讲教师

王莺歌

职称职务

讲师

使用教材

《建筑结构》.杨鼎久

 

嘉应学院教务处制

二○○六年五月

第1次课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第1周星期二第3~4节

课时数

2节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1章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了解钢筋分类;掌握钢筋的强度和变形性能;掌握钢筋的选用;掌握混凝土的强度与强度等级概念;了解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与变形模量;了解混凝土的收缩与徐变;了解粘结作用的组成、粘结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钢筋的分类;钢筋的强度和变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钢筋的选用;混凝土的立方体强度及强度等级;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轴心抗拉强度;混凝土在一次短期加荷时的变形;混凝土在多次重复加荷时的变形;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作用。

重点:

钢筋的分类;钢筋的强度和变形;混凝土的强度及等级。

难点:

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建筑结构》,杨鼎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0分钟,授新课80分钟,安排讨论10分钟,布置作业____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练习课□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

讲授√讨论□指导□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

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

填表说明: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

第2次课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第1周星期四第1~2节

课时数

2节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2章混凝土结构基本计算原则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结构的功能要求和极限状态的定义及分类;了解影响结构可靠性的因素;掌握分项系数;掌握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实用设计表达式;了解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规定。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建筑结构的功能要求和极限状态;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影响结构可靠性的因素;分项系数;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耐久性规定。

重点:

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难点:

建筑结构的功能要求和极限状态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建筑结构》,杨鼎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10分钟,授新课80分钟,安排讨论分钟,布置作业____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练习课□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

讲授√讨论□指导□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

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

填表说明: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

第3次课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第2周星期二第3~4节

课时数

2节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3章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3.1概述

3.2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力性能试验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理解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力性能试验。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适筋受弯构件正截面的三个受力阶段及截面应力、应变分布,受弯构件破坏形态及配筋对破坏形态的影响。

重点:

理解受弯构件正截面的三个受力阶段及截面应力、应变分布,配筋对破坏形态的影响。

难点:

配筋对破坏形态的影响。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建筑结构》,杨鼎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10分钟,授新课80分钟,安排讨论分钟,布置作业____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练习课□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

讲授√讨论□指导□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

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

填表说明: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

第4次课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第2周星期四第1~2节

课时数

2节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3章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3.3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原则

3.4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理解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原则;掌握单筋矩形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原理与计算方法。

重点掌握单筋矩形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原理与计算方法;掌握梁和板的主要构造要求。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一般计算方法和基本假定,等效矩形应力图,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最大和最小配筋率。

重点: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一般计算方法和基本假定;理解等效矩形应力图,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最大和最小配筋率的概念。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流程。

难点: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一般计算方法和基本假定,等效矩形应力图,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最大和最小配筋率。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建筑结构》,杨鼎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10分钟,授新课80分钟,安排讨论分钟,布置作业___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练习课□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

讲授√讨论□指导□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

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

填表说明: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

第5次课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第3周星期二第3~4节

课时数

2节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3章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3.5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双筋矩形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原理与计算方法,理解其相关界限条件。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双筋矩形截面构件的配筋计算方法、适用条件和构造要求;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延性。

重点:

双筋矩形截面构件的配筋计算方法、适用条件和构造要求;理解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延性。

 

难点:

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的配筋计算方法。

已配受压钢筋和未配受压钢筋两种情况的计算。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建筑结构》,杨鼎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10分钟,授新课75分钟,安排讨论分钟,布置作业_5_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练习课□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

讲授√讨论□指导□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

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

填表说明: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

第6次课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第3周星期四第1~2节

课时数

2节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3章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3.6T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T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T形截面受弯构件的配筋计算方法、适用条件和构造要求;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延性。

重点:

T形截面受弯构件的配筋计算方法、适用条件和构造要求;理解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延性。

 

难点:

T形截面受弯构件的配筋计算方法。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建筑结构》,杨鼎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10分钟,授新课75分钟,安排讨论分钟,布置作业__5__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练习课□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

讲授√讨论□指导□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

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

填表说明: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

 

第7次课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第4周星期二第3~4节

课时数

2节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4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

4.1概述

4.2斜截面破坏的主要形态

4.3影响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了解斜截面破坏的主要形态和影响因素;了解无腹筋梁斜裂缝出现后的应力状态;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斜截面破坏的主要形态,影响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无腹筋梁斜裂缝出现后的应力状态及其破坏形态。

重点:

斜截面破坏的主要形态,影响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难点:

斜截面破坏的主要形态和影响因素。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建筑结构》,杨鼎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10分钟,授新课80分钟,安排讨论分钟,布置作业____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练习课□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

讲授√讨论□指导□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

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

填表说明: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

第8次课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第4周星期四第1~2节

课时数

2节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4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

4.4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及适用范围

4.5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步骤和方法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理解无腹筋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理解剪力传递机理,腹筋的作用及其对破坏形态的影响,截面限制条件及最小配筋率的意义。

掌握有腹筋简支梁和连续梁的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计算公式及其适用范围。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无腹筋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剪力传递机理,腹筋的作用及其对破坏形态的影响,截面限制条件及最小配筋率的意义。

有腹筋简支梁和连续梁的抗剪性能,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计算公式及其适用范围。

重点:

无腹筋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腹筋简支梁和连续梁的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计算公式及其适用范围。

难点:

截面限制条件及最小配筋率的意义。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建筑结构》,杨鼎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10分钟,授新课80分钟,安排讨论分钟,布置作业____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练习课□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

讲授√讨论□指导□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

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

填表说明: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

第9次课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第5周星期二第3~4节

课时数

2节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4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

4.5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步骤和方法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有腹筋简支梁和连续梁的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计算公式及其适用范围。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有腹筋简支梁和连续梁的抗剪性能,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计算公式及其适用范围。

重点:

腹筋简支梁和连续梁的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计算公式及其适用范围。

难点:

腹筋简支梁和连续梁的受剪承载力设计。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建筑结构》,杨鼎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10分钟,授新课80分钟,安排讨论分钟,布置作业____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练习课□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

讲授√讨论□指导□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

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

填表说明: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

 

第10次课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第5周星期四第1~2节

课时数

2节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4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

4.6纵向钢筋的截面和弯起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理解抵抗弯矩图、纵筋锚固、弯起及截断等构造要求。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理解抵抗弯矩图、纵筋锚固、弯起及截断等构造要求。

重点:

纵筋锚固、弯起及截断等构造要求。

难点:

抵抗弯矩图。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建筑结构》,杨鼎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10分钟,授新课80分钟,安排讨论分钟,布置作业____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练习课□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

讲授√讨论□指导□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

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

填表说明: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

 

第11次课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第6周星期二第3~4节

课时数

2节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5章受扭构件承载力

5.1概述

5.2纯扭构件的破坏特征和承载力计算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了解平衡扭转和协调扭转的概念,纯扭构件裂缝出现前后的受力性能、破坏形态;理解纯扭构件的变角度空间桁架模型和极限扭矩。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平衡扭转和协调扭转的概念;纯扭构件裂缝出现前后的受力性能、破坏形态;纯扭构件开裂扭矩,变角度空间桁架模型和极限扭矩。

重点:

纯扭构件裂缝出现前后的受力性能、破坏形态。

难点:

纯扭构件变角度空间桁架模型和极限扭矩。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建筑结构》,杨鼎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0分钟,授新课80分钟,安排讨论10分钟,布置作业____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练习课□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

讲授√讨论□指导□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

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

填表说明: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

第12次课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第7周星期二第3~4节

课时数

2节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5章受扭构件承载力

5.3弯剪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弯剪扭构件按《规范》的配筋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弯剪扭构件配筋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

重点:

弯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难点:

弯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建筑结构》,杨鼎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10分钟,授新课80分钟,安排讨论分钟,布置作业____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练习课□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

讲授√讨论□指导□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

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

填表说明: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

第13次课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第7周星期四第1~2节

课时数

2节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6章轴向受力构件承载力

6.1概述

6.2轴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了解配有纵筋和箍筋的轴心受压柱的受力全过程及其破坏特征;掌握配有纵筋和箍筋的轴心受压柱和配有纵筋和螺旋筋的轴心受压柱的承载力及计算公式;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配有纵筋和箍筋的轴心受压柱的受力全过程及其破坏特征;配有纵筋和箍筋的轴心受压柱的承载力计算;配有纵筋和螺旋筋的轴心受压柱的承载力及计算公式。

重点:

配有纵筋和箍筋的轴心受压柱的承载力计算。

难点:

配有纵筋和螺旋筋的轴心受压柱的承载力及计算公式。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建筑结构》,杨鼎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10分钟,授新课80分钟,安排讨论分钟,布置作业____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练习课□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

讲授√讨论□指导□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

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

填表说明: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

 

第14次课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第8周星期二第3~4节

课时数

2节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6章轴向受力构件承载力

6.3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偏心受压构件的破坏形态及其分类,二阶弯矩的影响;掌握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偏心受压构件的破坏形态及其分类,界限破坏,纵向弯曲(二阶弯矩)的影响;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矩形截面不对称配筋的计算方法。

重点:

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难点:

矩形截面不对称和对称配筋的计算方法。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建筑结构》,杨鼎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10分钟,授新课80分钟,安排讨论分钟,布置作业____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练习课□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

讲授√讨论□指导□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

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

填表说明: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

 

第15次课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第8周星期四第1~2节

课时数

2节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6章轴向受力构件承载力

6.3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矩形截面对称配筋的计算方法。

重点:

矩形截面对称配筋。

难点:

矩形截面对称配筋。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建筑结构》,杨鼎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10分钟,授新课80分钟,安排讨论分钟,布置作业____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练习课□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

讲授√讨论□指导□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

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

填表说明: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

 

第16次课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第9周星期二第3~4节

课时数

2节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6章轴向受力构件承载力

6.4偏心受压构件斜截面剪承载力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理解偏心受压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了解双向偏心受压矩形正截面承载力的简化计算方法和截面延性的特点;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偏心受压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受压构件的构造要求,偏心受压构件的截面延性的特点。

重点:

偏心受压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难点:

偏心受压构件的截面延性的特点。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建筑结构》,杨鼎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10分钟,授新课80分钟,安排讨论分钟,布置作业____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练习课□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

讲授√讨论□指导□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

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

填表说明: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

第17次课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第9周星期四第1~2节

课时数

2节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6章轴向受力构件承载力

6.5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理解轴心受拉、大偏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原理;了解偏心受拉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轴心受拉、大偏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偏心受拉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重点:

轴心受拉、大偏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

难点:

大偏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建筑结构》,杨鼎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10分钟,授新课80分钟,安排讨论分钟,布置作业____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练习课□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

讲授√讨论□指导□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

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

填表说明: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

 

第18次课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第10周星期二第3~4节

课时数

2节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复习前5章内容。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综合复习钢筋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混凝土结构计算原则,受弯构件正截面、斜截面,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混凝土结构基本计算原则;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