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必备篇目小石潭记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6098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20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必备篇目小石潭记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中考语文必备篇目小石潭记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中考语文必备篇目小石潭记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中考语文必备篇目小石潭记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中考语文必备篇目小石潭记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中考语文必备篇目小石潭记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中考语文必备篇目小石潭记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中考语文必备篇目小石潭记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中考语文必备篇目小石潭记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中考语文必备篇目小石潭记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中考语文必备篇目小石潭记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中考语文必备篇目小石潭记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中考语文必备篇目小石潭记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中考语文必备篇目小石潭记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中考语文必备篇目小石潭记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中考语文必备篇目小石潭记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中考语文必备篇目小石潭记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中考语文必备篇目小石潭记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中考语文必备篇目小石潭记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中考语文必备篇目小石潭记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必备篇目小石潭记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

《中考语文必备篇目小石潭记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必备篇目小石潭记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必备篇目小石潭记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

中考语文必备篇目小石潭记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

2019中考语文必备篇目:

小石潭记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ng)竹,闻水声,如鸣佩(pi)环,心乐(l)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n)石底以出,为坻(ch),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mn),蒙络(lu)摇缀(zhu),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ch),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ng)幽邃(su)。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

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

隶(l)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注释

1从:

自,由。

2.小丘:

小山,在小石潭东面。

3.西:

(名词作状语)向西

4.行:

走。

5.篁(hung)竹:

竹林。

篁,竹林,泛指竹子。

6.如鸣佩环:

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

佩、环:

都是玉质装饰品。

鸣:

发出声响。

7.乐:

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8.伐竹取道,伐:

砍伐。

取:

这里指开辟。

9下:

(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10.见:

看见。

11.水尤清冽(li):

潭水格外清凉,清澈。

尤:

格外,特别。

清冽:

清凉。

清,清澈。

冽:

凉。

12.全石以为底: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以为:

把当作(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

以:

用。

为:

作为

13.近岸:

靠近潭岸的地方。

近,靠近。

岸,岸边.

14.卷石底以出:

石底有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卷:

弯曲。

以:

相当于连词而,表承接。

15.为坻(ch)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16.坻:

水中高地。

17.屿:

小岛。

18.嵁:

不平的岩石。

19.岩:

高出水面较大而高耸的石头。

2019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cēncī)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1.可百许头:

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

大约许:

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22.皆若空游无所依:

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

空:

在空中。

皆:

全,都。

2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下,向下照射。

布:

照映,分布。

澈:

透过。

24.佁然不动:

(鱼影)静止呆呆地一动不动。

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25.俶尔远逝:

忽然向远处游去了。

俶(ch)尔,忽然。

远,遥远,空间距离大。

26.往来翕(xī)忽:

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翕忽:

轻快敏捷的样子。

翕:

迅疾。

27.乐:

玩乐。

28.潭西南而望:

向潭水的西南方向望去而,连词,连接状语和名词,不译,表修饰。

西南,向西南(名词作状语)。

29.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忽明忽暗。

斗:

像北斗星一样曲折。

蛇行:

像蛇一样蜿蜒前行。

30.其岸势犬牙差互:

势:

形势。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一样参差不齐。

犬牙:

像狗牙一样。

差:

交错。

其:

那。

31.不可知:

不能够知道。

32.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qiǎochung)幽邃:

四周被竹子树木环绕合抱,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寂寥:

寂静寥落。

悄怆,忧伤的样子。

邃,深远。

凄:

(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

寒:

(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33.以其境过清:

认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

以,认为。

清,凄清。

3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不可以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小石潭的情况便离开了。

居:

停留。

之:

代游小石潭这件事。

而:

表顺承。

去:

离开。

35.吴武陵:

信州(今重庆奉节一带)人,唐宪宗元和初进士,因罪贬官永州,与作者友善。

36.同游者:

共同游玩的人。

游:

游玩。

者:

的人。

37.龚古:

作者朋友。

38.宗玄:

作者的堂弟。

39.隶而从者:

跟着同去的。

隶:

附属,随从。

而:

表修饰。

从:

跟随,动词。

40.二小生:

两个年轻人。

译文:

从小土丘往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于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道路,下面显现出一个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别清凉。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像各种各样的石头和小岛。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乐似的。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

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参差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石潭旁边,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空无一人,(这气氛)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有吴武陵、龚古和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一同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文言知识

一、与《记承天寺夜游》有异曲同工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似与游者相乐。

二、古今异义

1、小生:

古义:

年轻人

今义:

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

古义:

离开。

乃记之而去;

今义:

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

3、闻:

古义:

听到。

闻水声;

今义:

用鼻子嗅气味。

4、居:

古义:

停留。

不可久居;

今义:

住。

5、可,古义:

大约。

潭中鱼可百许头;

今义:

能愿动词,可以

6、布:

古义:

映。

今义:

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7、许:

古意:

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现在用法的来。

今义:

允许。

8、佁(yǐ)然:

古义:

呆呆的样子。

今义:

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三、一词多义

1、可:

(1)大约。

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能够。

不可久居。

2、从:

(1)自,由。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跟随。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3、清:

(1)清澈。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凄清,冷清清。

以其境过清。

4、差:

(1)长短不一。

参差披拂;

(2)交错,动词。

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

(1)看见。

下见小潭;

(2)看见,动词。

明灭可见。

6、乐:

(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心乐之;

(2)逗乐,嬉戏。

似与游者相乐。

7、以

(1)因为。

以其境过清;

(2)等于而的用法,表修饰。

卷石底以出;

(3)把。

全石以为底。

8、而

(1)不译,表顺接关系。

乃记之而去;

(2)不译,表修饰关系。

隶而从者;

(3)不译,表修饰关系。

潭西南而望。

9、游

(1)游动。

皆若空游无所依;

(2)游览。

同游者。

10、环

(1)玉环。

如鸣佩环;

(2)环绕。

竹树环合。

11、为

(1)作为。

全石以为底;

(2)成为。

为岩。

四、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名词作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

下:

名词作状语,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

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

下:

名词作状语,向下。

5、俶尔远逝。

远:

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

西南:

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

斗:

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

蛇:

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

凄: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凄凉。

寒: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10、如鸣佩环。

鸣:

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

乐:

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

喜欢的意思。

12、近岸。

近:

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13、隶而从者。

隶:

名词作动词,跟着。

14、似与游者相乐。

乐:

形容词作动词,玩了。

五、特殊句式

倒装句:

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

如佩环鸣)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

以全石为底)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

石底卷以出)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修辞手法:

1、闻水声,如鸣佩环。

(比喻)听到水声,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拟人)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与游人相互嬉戏。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比喻)两岸的地势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省略句:

1、乃记之而去。

(省略主语这番景致)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2、斗折蛇行。

(省略主语小溪的岸边)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蜿蜒。

3.以其境过清。

(省略主语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积累·运用(30分)

1.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

(10分)

(1)乡书何处达,。

王湾《》

(2),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

(3),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4)惟有绿荷红菡萏,。

李商隐《赠荷花》

(5),不亦君子乎?

《论语》

(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7)请你写出两句咏月的诗句:

,。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8分)

我们印象中的荷,一向是青叶如盖,俗气一点说亭亭玉立,之所以亭亭,是因为它有那一把瘦长的腰身,风中款摆,蕴致绝佳,但在雨中,荷是一群仰着脸的动物,专注而jīn持,显得格外英姿bó发,娇健中令有一种妩媚。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

(2)这段文字中有三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3分)

(3)这是作家洛夫在《一朵午荷》中描绘的荷,你最喜欢什么花呢?

请描绘一下你对花的独特感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30字左右。

(3分)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3分)

A.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B.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C.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D.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4.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3分)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4日讯(记者景远) 今日,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英卓华在以“中国:

改革开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题的第14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会上指出,城市化将会帮助实现“中国梦”,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增长的另一个引擎,帮助建立一个繁荣的中国。

 

英卓华说,真正的“中国梦”的含义是每个人都可以去拥有,他们的工作可以得到公平的回报,每个人都得到公平的对待,同时也可以公平的获得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险。

国家需要支持这样的改革,世界银行业做好了准备,为中国做一个好的合作伙伴。

5.名著阅读题。

(6分)

(1)结合具体事例说说你对《简爱》的主人公形象的理解。

(3分)

(2)小说《红岩》里在监狱中朗诵《我的“自白书”》的人是谁?

他在被捕时用什么办法通知党组织的?

(3分)

二、理解·感悟(6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6—7题。

(6分)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6.前人评价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精妙,请你说说为什么。

(3分)

7.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2题。

(18

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水仙一花,予之命也。

予有四命,各司一时:

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

;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

无此四花,是无命也。

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

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

欲购无资,家人曰:

“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

”予日:

“汝欲夺吾命乎?

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

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

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

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③购之。

([清]李渔《水仙》)

【注】①秣陵:

指南京。

②质:

抵押。

③珥:

用玉做的耳饰。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可爱者甚蕃

(2)陶后鲜有闻(3)各司一时(4)予之家于秣陵

9.找出与“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至之市C.花之君子者也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0.用斜线(/)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

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5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12.阅读【甲】【乙】两文,说一说作者如何突出他们对花的喜爱的。

(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题。

(10分)

谁偷了我们的wifi信号(陈博翰)

①在这个信息时代,网速太

差或者突然断网,无疑让人很沮丧。

更令人气恼的是,wifi不好这种事,还每天都在发生。

那么,究竟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网速呢?

②在许多盛大节日里,人们总爱在屋子里装饰上彩灯,来增添节日的欢乐气氛。

比如,圣诞节时,人们会在圣诞树上悬挂一串串小彩灯。

而在中国新年到来的时候,许多人也习惯在家里布置上五颜六色的小灯。

这个时候,家中wifi第一大盗就出现了,它们就是彩灯。

英国宽带服务提供商TalkTalk公司研

究发现,彩灯会影响网速,而且这一影响还高达25%。

据估计,大约有600万英国人被家里缓慢的网速折磨的痛苦不堪,而电子设备的干扰,特别是来自节庆时彩灯的影响就是罪魁祸首。

③我们知道,任何用电的东西都会产生一个电磁场——这是一种看不见的电子颗粒云。

如果磁场足够大,就会干扰wifi网络中用到的无线电波。

所以,电线或者电灯都会干扰wifi。

这其中,彩灯的影响更大。

因为彩灯有很多的电线和电管,这些漂亮的小彩灯们,被人们装饰在门廊上,圣诞树上,它们的电线就在房间里产生了一个很大的磁场,而且不像其他的电子设备,由于人们一开彩灯就会开一整晚,这时,这个磁场对网络的影响会更持久。

滕州生活网www.tz365.CN

④不仅是灯光,厨房里的家电也会扰乱我们的网速。

WiFi发出的电磁波遇到金属材料后,一部分会被反射回去,所以,在金属后面的设备会接收到很弱的信号,如果你将WiFi设备放置在金属材质覆盖的环境中,WiFi信号甚至会被屏蔽。

所以,我们家中的冰箱、烤炉、洗衣机等障碍物都会影响信号的传输。

在厨房里,最大的干扰还是来自于微波炉传出的无线电波。

这是因为,无线网络是一个高频的无线电信号,使用的是2.4GHz附近的频段,而微波炉的工作频率也包含2.4GHz这个频段,微波炉加热就靠水分子吸收这个波段的能量共振。

这也就意味着,当你用微波炉时,你的网络可能会被微波炉吸走去帮助你加热饭菜。

不仅仅是微波炉,那些无线遥控玩具、高保

真扬声器、婴儿监视器,也通常和wifi用相同频率的无线电波,它们同样会对信号造成干扰。

除了微波炉,在吸收无线电波方面,水也十分擅长。

2.4G频段的无线电波是最容易被水吸收的。

有经验的人在布设wifi网络时候,碰到一些大的水管都要绕开。

所以,把你的鱼缸放在wifi旁一定是很糟糕的想法。

不仅仅是水会阻拦w

ifi信号,任何的液体,包括我们的体液都会干扰到信号。

如果你站得太靠近路由器,也会影响大伙的网速哟。

⑥如果你的家又旧又大,承重墙又很厚,你

就会发现wifi根本就进不了任何房间。

这是因为无线信号的频率很高,当它们穿过砖、石灰墙、大理石或者金属时,信号会受到极大的衰减,这样网速自然会受到影响。

⑦而且,在

不同材质造的房子里,wifi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中国,许多房子都是框架结构。

墙体沉降后会跟梁柱之间有裂缝,这样,在承重梁、柱跟后期砖砌起的墙体之间,会钉上铁丝网,然再抹水泥砂浆,这样就不会有裂缝了。

同时,钢筋混凝的土墙面,拆开模板后表面太光滑,挂不住水泥砂浆,粘上铁丝网后再抹水泥砂浆,也能起到牢固、不开裂的作用。

但就是这样的铁丝网,也在无形中阻挡了无线信号的传播。

在一些现代家庭的房子里,许多人用很薄的石膏板做墙面,这时,网络信号就会比较好。

(选自《大科技百科新说》)

13.第②段中划线句“家中wifi第一大盗就出现了,它们就是彩灯。

”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作用是什么?

(3分)

14.第④段划线句中加点词“可能”能否删除,为什么?

(3分)

你的网络可能会被微波炉吸走去帮助你加热饭菜。

15.隔壁黄阿姨家正在装修房子,为了确保wifi信号良好,请你结合本文内容,给她提四点建议。

(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6—19小题。

(10分)

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

近来国内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负面影响很大。

很多人已从企业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反思总结。

如果从哲学及文化的深度,挖掘其思想病灶,这些事件暴露出现代人敬畏感的缺失。

敬畏感是指人类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所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

这种心理具有警戒与自省的作用,有助于规范与约束人们的言行举止。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

儒家有“畏天命”、“畏圣人”、“敬其在己者”等敬天爱人的观念,道家曾通过“道法自然”来强调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敬畏。

儒道两家都是基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来谈论敬畏的。

只有具备鲜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时时事事都“上对得起先人,下对得起子孙”。

如今,在一部分现代人当中,这种敬畏感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正逐步弱化和缺失。

比如说,改革开放30年来,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骄奢淫逸、挥霍浪费的现象也逐渐抬头﹔为了眼前利益,某些人不计后果大肆破坏环境,任意掠取资源,完全丧失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更有甚者,抱着“天不怕,地不怕,历史也不怕,百姓更不怕”的心态,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把个人对生命的敬畏、对道德的敬畏、对社会舆论的敬畏丧失殆尽。

如此种种短视或自私的行为,不仅违背了科学发展的理念,而且还会危及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子孙后代的延续。

所以,大力培养和增进现代

人的敬畏感,刻不容缓。

近年来,人们通过不同方式,例如读经、祭祖等活动,来唤醒现代人对历史传统的认同感,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对各种事物有所敬畏。

但是,对于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这些努力还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需要继续加大伦理道德教育的力度,对法律、秩序和规则保

持敬畏,对社会责任感保持敬畏,同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

总之,现代人只有常存敬畏之心,才能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所规约,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完善,才能保证中华文明的薪火传承、生生不息。

16.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2分)

17.文章第3段引用儒家、道家的学说有何作用?

(2分)

18.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

(3分)

19.缺失敬畏心的行为在生活中常有,请举一例并说说其危害。

(3分)

(五)阅

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3题。

(16分)

完美计划姜钦峰

他站在门外,深呼吸,然后敲门。

这是一栋老式居民楼的顶层,夏日宁静的午后,敲门声显得格外清脆。

防盗门打开,探出一个小脑袋,是个梳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七八岁的样子,长得眉清目秀。

“您好,请问是你们家打电话要修洗衣机吗?

”他的普通话并不标准,夹杂着浓重的外地口音,脸上带着职业的微笑,显得彬彬有礼。

小女孩扑闪着大眼睛,打量眼前的陌生人,小平头,浅蓝色马甲,胸前印着“专业维修”四个字,右手提着黑色的工具箱,看上去训练有素。

她疑惑地摇了摇头,“我不知道,得问我的爸爸妈妈才行。

“请问你家还有大人在家吗?

”他脸带微笑,语气更加柔和了。

“爸爸妈妈都上班去了,6点钟下班,要不你明天再来吧?

”小女孩如实回答,口齿伶俐,条理清晰。

“哎呀,真是不凑巧。

”他喃喃自语,脸上露出失望的表情,顺手把工具箱放在地上,右手插进了裤兜,开始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处理。

      “呀!

叔叔,你手上在流血!

”小女孩忽然尖叫一声,把他吓了一大跳,刚插进裤兜的右手像触电般猛地弹了回来。

他下意识地伸出右手,仔细看了看,没事,再看左手,果然手背上有一块殷红的血迹。

肯定是刚才上楼时太匆忙,不小心在扶梯上擦破了,自己居然浑然不知。

“真该死!

”他在心里狠狠地骂了自己一句。

“叔叔,你一定很疼吧,我家里有创可贴。

”小女孩说完,不等他有所回应,就转身跑回了房间。

他站在门外,不知道该不该进屋,又看了看手上的伤口,忽然觉得有点疼。

小女孩从房间里出来时,手里拿着一张创可贴,还有一根蘸了紫药水的棉签。

他接过棉签,低头仔细擦拭手上的伤口,觉得很凉爽。

“咱们不认识,你为什么要帮助我?

”话一出口,连他自己都觉得好笑,干吗跟一个孩子说这些。

小女孩骄傲地笑了,嘴角上扬,露出一对甜甜的小酒窝,“妈妈告诉我,每个人都应该互相帮助,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

”说话间,伤口已经处理完毕,他看了看手背上的创可贴,很舒服。

他蹲下来,摸了摸小女孩的脸蛋,“小朋友,你真乖!

叔叔明天再来。

”说完,他拎起工具箱,转身下楼。

刚走出几步,马上又折了回来,“小朋友,以后你一个人在家时,千万不能给陌生人开门,记住了吗?

交代清楚,他心里卸下一块石头,步履轻松地下楼。

走到一个垃圾筒旁,他忽然收住脚步,看看四处无人,迅速脱下浅蓝色马甲,又从右边裤兜掏出一把尖刀,塞进垃圾筒。

他是个心狠手辣的流窜犯,精心选择顶层住户作为目标。

为了实施今天的计划,他在院内连续蹲守了两天,摸清了小女孩父母的作息时间,然后伺机动手。

一旦作案成功,对凡是看清他相貌的人,绝不留活口。

即使小女孩不开门,那普通的防盗门也挡不住他。

这是个完美的计划,简直无懈可击,没想到最后还是落空了。

两手空空,漫无目的地走在大街上,他有点沮丧。

天色渐晚,他必须找个安全的地方过夜,经验告诉他,住旅馆危险。

抬腕看表,忽然看到手背上的创可贴,他乐了,今天运气其实不错,居然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半年后,他落网了,主动交代了这个失败的计划。

警察觉得意外,如此穷凶极恶的人,怎么可能自动放弃?

他说:

“我在外逃了三年,捡过垃圾,睡过桥洞,从来没有人跟我说过一句关心的话。

”警察沉默了。

“知道吗?

那张创可贴其实应该贴在这儿。

”他用手指了指心窝。

20.回答下列问题。

(4分)

①小说两次写歹徒的微笑.,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

②“今天运气其实不错,居然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21.他“又看了看手上的伤口,忽然觉得有点疼”,他为什么会“忽然觉得有点疼”?

请简析。

(4分)

22.标题“完美计划”指什么?

你觉得这篇小说还有哪些地方堪称“完美”?

请简要分析。

(4分)

23.小说结尾处“那张创可贴其实应该贴在这儿”有引人深思之效,请从意蕴和艺术手法的层面进行探究。

(4分)

三、表达·交流(60分)

2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