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6119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docx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docx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

苏轼《水调歌头》中考试题汇编

(截至2020年)

 

【甲】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B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4.甲词中加点的“婵娟”在词中指的是。

(1分)

15.甲乙两词共同体现了苏轼哪种可贵的人生态度?

请结合词中划波浪线的A、B两句具体阐述。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4.(1分)月亮

15.(3分)两词都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1分)。

A句体现出词人感悟到: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自古皆然。

表现了词人达观超然的生活态度(1分)。

B句写词人在雨中潇洒徐行,不惧困难,表现了他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心态(1分)。

(2020湖北孝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写作的緣由,并领起全篇。

B.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感。

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关和向往。

C.诃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现用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圈”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6.这首词中加线的句子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3分)

 

【参考答案】

5.A选项中,谈到小序的作用。

宋词小序,本为词之附庸,用于补充说明词的内容,如交待背景、点明时序、说明原委等。

一般认为,宋词较多出现题序,始于张先;而苏轼主张“以诗为词”,小序承载的功用越发明显,也由此开始转向繁复;到南宋小序甚至不再是词的依附,甚至有了一定的独立性。

由此看,A选项的说法没有问题。

B选项中,把酒问天见于首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开篇陡然发问,把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端了出来,也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因此没有问题。

C选项中,“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这句词情感波澜起伏。

首先,接续上文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更向深远发展,倾心于天上宫阙,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

上天而说“归去”,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

然而“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真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词人又有些犹豫了,终不忍弃绝人间。

由此可以看出,选项中说“对人间生活的厌弃”是不正确的。

D选项中,字面意思是“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看起来是在埋怨月亮,实际上借景抒情,表达了因亲人不能团聚产生的惆怅之情。

6.对于“句子为什么有名气”这样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对句子的赏析。

通常我们说,赏析要包含诗句原意,运用的手法,表达的深层含义以及作者的情感几个方面。

这里我们就可以从原意入手,然后写出诗句的深层含义,由于没有复杂的意向和典故,最后分析一下诗句的写作手法即可。

(2019河北)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

(2分)

上片:

下片:

11.宋代胡仔《若溪渔隐丛话》评价本词: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请从本词蕴含的人生哲理或作者表现的情怀作出分析。

(2分)

【参考答案】

10.上片:

望月下片:

怀人

11.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乐观和美好的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

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

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的流露。

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

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

(2019湖南郴州)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丙辰”指干支纪年法的丙辰年,“不胜寒”意为“忍受不了寒冷”“何似”意为“怎么比得上”,“何事”意为“为什么”,“但愿”是“只希望”之意.

B.词的上片词人由赏月抒发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但他最终不愿“归去”,是因为在“天上宫阙”里,自己会有“高处不胜寒”的不适,而无在人间“起舞弄清影”的欢乐。

C.词的下片由月写到人,由自己联想到兄弟,由抱怨圆月到理解月圆,由月圆月缺的自然规律到悲欢离合的人生规律,由对生活的无奈到对生活的祝福,表现了词人理性的生活态度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境界。

D.中秋与明月是美好的时节和事物,离别与亲情是千古传承的无奈与温馨,如同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给自己给亲人也是给我们留下的美好祝愿。

【参考答案】

1.B

(2018广西玉林)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词中小序(小记)交代了这首词创作的和。

词中加点的“此事”指的是(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3分)

7.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低”是指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

整句话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

B.“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这两句中,苏轼把酒问天,将青天视为自己的朋友,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C.词的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阕写对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

全词以消极悲观的情绪作结。

D.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

整首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远高深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答案】

6.(3分)时间缘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评分标准:

每空1分】

7.(2分)C

(2018海南)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阅读下面的宋词,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3分)

A.这是一首望月坏人之作,全词情理交融,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了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纠结心理,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

C.“何事长向别时圆”,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无理的语气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情深。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达了美好祝愿,表现了作者的旷达和智慧。

【参考答案】

【答案】B

(2018山东淄博)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有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2.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2分)

23.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2分)

【参考答案】

22、“清影”意为清冷的影子(1分)营造孤独、寂寞、凄清的氛围,表现了词人的孤独、苦闷(1分)(共2分)

23、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2分)

(2017贵州遵义)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

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  ,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参考答案】

7.(2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8.(3分)月亮(1分)   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言之有理即可)(2分)

(2016福建福州)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3.这首词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2分)

14.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词人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乐观思想,也表达了词人的美好愿望。

(2分)

15.下面对于本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起舞弄清影”是作者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

B.词中“我欲”、“又恐”、“何似”之间的矛盾转折,显示了作者感情的波澜起伏。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既是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也是一种祝福。

D.本词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说明,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

1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包含了什么哲理?

试简要分析。

(2分)

【参考答案】

13..宋(或:

北宋)   苏轼(或:

苏东坡)

1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5.D理由:

“展开描写、抒情和说明”应为“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

16.诗人把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相对,说明事物不能十全十美。

(2016湖南湘西)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谦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此事古难全”中“此事”指的是什么?

(2分)

(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请简要分析。

(3分)

【参考答案】

(1)答: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答:

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以及被贬的失意之情。

(2015广东广州)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A.这首词是吟咏中秋的名作,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和矛盾,下片写中秋对月思人,怀念手足兄弟,因而心情极为抑郁不平。

B.开篇写中秋之夜苏轼把酒问天,流露出作者对宇宙人生的疑惑,而且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也更加深了一层,竟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

C.下片起笔的月色描写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由“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问转入抒发怀人之情,表面上对月有怨,实际写与亲人不得团圆的惆怅。

D.全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虚实并述,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语言如行云流水,想象生动丰富,意境旷远美妙。

(2014新疆乌鲁木齐)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1.这首词中“”一词照应小序中的“欢饮达旦”。

全词带有人生哲理的意味,词人问天,问月,归根到底是问。

12.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交待写作缘由。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C.“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D.这首词上阙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参考答案】

11.无眠人生(2分)12.D(2分)

(2013湖北天门)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伙,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国?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禅娟。

15.下列对本词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有一段词前小序,其作用是交待写作缘由。

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首句陡然发问,这是诗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生的遐思。

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低”表示夜已深,而词人无眠,照应了小序说“欢饮达旦”。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国?

”这一句旨在表达词人时圆月满腹怨恨之意。

16.下列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

词人最终领悟到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词人的问天、问月,归根结底是问人生。

D,全篇将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2012湖南怀化)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一个是。

(2分)

(2)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2分)

“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

【参考答案】

12.

(1)又恐何似

(2)

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或:

抑郁、悲伤、痛苦之情;或:

希望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达的情怀(只要答对一点即可)

(2012四川眉山)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

(2分)

答:

                                     

8.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

答:

                                   

【参考答案】

7.示例一:

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

示例二:

“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

示例三:

“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

8.“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2011河北)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①(2分)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       ,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②(2分)说说你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的理解。

                                      

【参考答案】

①对月怀人(2分,如果答成“抒发对子由的怀念之情”之类的答案,得1分);②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

(大意相同即可,2分)

(2009湖北荆州)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8.这首词开篇发问,起笔不凡。

画横线的句子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2分)

答:

19.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渔隐丛话》说: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你认为这首词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3分)

答:

(2009广西桂林)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赏读诗词,应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律,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

这首词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上闺感情缠绵悱恻,下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你略作赏析。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6.(2分)乐观旷达(只要答出积极乐观即可得满分)

7.(2分)以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美妙的境界结束全词。

(从语言分析1分)表现了诗人乐观的情怀(或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不能与亲人团聚;对远方亲人的祝福)。

(从内容分析1分)

(2008广西来宾)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1.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答案】

21.A

(2006新疆乌鲁木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