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化学考试说明分析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6279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4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化学考试说明分析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北京市化学考试说明分析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北京市化学考试说明分析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北京市化学考试说明分析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北京市化学考试说明分析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北京市化学考试说明分析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北京市化学考试说明分析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北京市化学考试说明分析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北京市化学考试说明分析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北京市化学考试说明分析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北京市化学考试说明分析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北京市化学考试说明分析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北京市化学考试说明分析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北京市化学考试说明分析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北京市化学考试说明分析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北京市化学考试说明分析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北京市化学考试说明分析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北京市化学考试说明分析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化学考试说明分析1.docx

《北京市化学考试说明分析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化学考试说明分析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化学考试说明分析1.docx

北京市化学考试说明分析1

北京市2007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课标卷化学考试说明及分析

1.物质的构成和变化

物质的多样性

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

(06)31.含碳元素的物质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

(2)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在相应的位置上写出不同碳单质的名称或化学式。

名称:

化学式:

名称:

可用于制铅笔芯

分子结构

单质图片

【分析】命题立意:

知识方面,考查学生原子结构示意图、不同的碳单质和CO2与温室效应的知识;能力方面,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此外突出教育功能,使学生了解物质的多样性。

解题思路:

(2)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C60的分子结构类似足球,金刚石是正八面体结构的晶体;

 

物质的分类

1.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

2.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

★★★

(05)4.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A.氢氧化钙B.氯化钠C.硫酸D.甲烷

【答案】D

(05)1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镇啤酒B.新鲜空气C.优质燃煤D.高锰酸钾

【答案】D

(05)33.(3)生石灰和硅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是常用的干燥剂。

生石灰和二氧化硅都属于(填序号);

①酸②碱③盐④氧化物

【答案】D

(06)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果汁B.豆浆C.酱油D.水

【答案】D

【分析】命题立意:

本题要求考生了解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够分析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题思路:

纯净物有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有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

果汁中含有糖类、酸类以及水等;豆浆中含有蛋白质、糖类以及水;碳酸饮料中含有碳酸、糖类、柠檬酸以及水等,都属于混合物。

水是纯净物。

难度系数:

0.89

区分度:

0.39

试题反馈:

本题要求学生运用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分析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成分,有一定的能力要求。

部分学生习惯记忆式学习,平时训练不够,有6%的考生选择B。

(06)36.

(2)CO和Fe2O3均属于(填序号)。

①单质②氧化物③酸④碱⑤盐

微粒构成物质

物质的

微粒性

1.知道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2.知道什么是分子、原子和离子(含常见原子团)。

3.认识分子的主要性质。

★★

4.用粒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

(06)10.有人通过闻茶的方法就能判断出茶的产地。

人们能够闻到茶香的原因是

A.分子之间有间隔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答案】B

【分析】命题立意:

考查学生对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等特性的理解情况。

解题思路:

人们能够闻到茶香,是因为有香味的小分子进入人的鼻孔,正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难度系数:

0.98

区分度:

0.33

试题反馈:

经典题型,学生训练到位,得分率极高。

(06)18.下列物品中,不是利用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是

半坡出土的合成橡胶合成纤维聚苯乙烯

人面鱼纹彩陶盆制成的轮胎制成的服装制成的灯饰外壳

ABCD

【答案】A

【分析】命题立意: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考查学生对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概念以及应用情况的了解。

解题思路:

合成橡胶、合成纤维、聚苯乙烯都是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彩陶盆不是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制成的。

难度系数:

0.94

区分度:

0.38

试题反馈:

有3%的学生选择D选项,这部分学生平均分44.25,说明部分学生不了解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第12单元教学不到位。

 

原子的构成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2.知道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3.知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有密切关系。

(05)19.根据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ABCD

【答案】B

(05)21.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

C.电子层数不同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答案】A

(06)31.含碳元素的物质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

(1)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其最外层电子数为。

原子与分子,原子与离子的关系和相互转化

1.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2.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

(05)20.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碳原子B.氧原子C.氧分子D.二氧化碳分子

【答案】D

(06)6.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HB.H2OC.H2D.2H

【答案】C

【分析】命题立意:

考查学生对元素符号、化学式的意义以及分子、原子概念的掌握情况。

解题思路: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氢分子。

H表示氢元素或一个氢原子;H2O表示水分子;H2表示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

难度系数:

0.86

区分度:

0.49

试题反馈:

有9%的考生选择A选项,这部分学生平均分为45.05,说明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还不够到位。

从难度曲线图来看,本题对45分~60分的学生有较好的区分作用。

化学元素

常见元素

1.知道什么是元素。

2.知道氢、碳、氧、氮等常见元素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05)3.医生建议患甲状腺肿大的病人多食海带等海产品,这是因为海带中含有较丰富的

A.氟元素B.碘元素C.锌元素D.钙元素

【答案】B

元素的简单分类

1.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2.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物质组成的表示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记住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05)16.二氧化钛(化学式为TiO2)俗称钛白,是世界上最白的物质,常用作高级白色颜料。

二氧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是

A.−2B.+2C.+3D.+4

【答案】D

(06)3.以二氧化锡(SnO2)为敏感材料制成的“气-电”转换器,可用于对有害气体的监测。

SnO2中Sn的化合价为

A.-4B.+4C.+3D.+2

【答案】B

【分析】命题立意:

考查学生应用化合价法则推断元素化合价的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化合价法则,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已知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计算得Sn的化合价为+4。

难度系数:

0.9

区分度:

0.54

试题反馈:

经典题型,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掌握计算方法,得分率很高。

从难度曲线图来看,本题对25分~55分的学生有较好的区分作用。

 

化学式

1.认识化学式的含义。

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识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

2.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

3.能应用元素的化合价推求化合物的化学式。

★★★

4.能应用化合物的化学式推求元素的化合价。

★★★

(05)16.二氧化钛(化学式为TiO2)俗称钛白,是世界上最白的物质,常用作高级白色颜料。

二氧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是

A.−2B.+2C.+3D.+4

【答案】D

(06)3.以二氧化锡(SnO2)为敏感材料制成的“气-电”转换器,可用于对有害气体的监测。

SnO2中Sn的化合价为

A.-4B.+4C.+3D.+2

【答案】B

【分析】命题立意:

考查学生应用化合价法则推断元素化合价的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化合价法则,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已知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计算得Sn的化合价为+4。

难度系数:

0.9

区分度:

0.54

试题反馈:

经典题型,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掌握计算方法,得分率很高。

从难度曲线图来看,本题对25分~55分的学生有较好的区分作用。

(06)33.右表为某品牌燕麦片标签的一部分。

(1)人类从食物中摄入的六大类主要营养素,右表

出现了类。

(2)右表中有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3)人体健康离不开钙元素。

下列有关钙元素的叙述

中,不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人体中钙元素大部分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②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③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

④成年人比幼儿和青少年需要摄入更多的钙

(4)假设每克蛋白质完全氧化放出热量约为18kJ,

则每100g燕麦片中蛋白质完全氧化所放出的热量约为kJ。

【答案】

(1)5

(2)2(3)④(4)133.2

【分析】命题立意:

考查学生对

(1)六大营养素、

(2)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3)某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的了解情况,和获取信息能力以及(4)通过阅读图表进行分析,应用所给信息解决相关计算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1)右表中出现了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无机盐五类营养素;

(2)右表中有铁和锌两种微量元素;(3)幼儿和青少年比成年人需要摄入更多的钙;(4)7.4×18kJ

难度系数:

0.44

区分度:

0.55

试题反馈:

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金属元素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

此外,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种类学生掌握不准。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物质的变化

1.能辨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

2.能识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05)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石油合成塑料和橡胶

葡萄酿成酒

海水晒盐

铁矿石冶炼成钢铁

ABCD

【答案】C

(06)2.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米饭变馊B.牛奶变酸C.湿衣服晾干D.铁锅生锈

【答案】C

【分析】命题立意:

本题要求考生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能够对生活中某些常见的变化进行分析。

解题思路: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米饭变馊是米饭中的淀粉、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生成了氨等有害物质;牛奶变酸是因为生成了乳酸;铁锅生锈是铁和空气和水接触生成了三氧化二铁(铁锈主要成分),属于化学变化。

湿衣服晾干的实质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化学变化。

难度系数:

0.98

区分度:

0.35

试题反馈:

选项错选率不超过1%,经典题型,学生练习非常到位。

 

化学变化与能量

1.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热量)的变化。

2.知道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05)10.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答案】A

 

催化剂

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

几种化学反应

反应类型

识别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

(05)22.人类最早使用的合金是由铜、锡形成的青铜,我国的锡储量

占世界第一位。

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记载的炼锡方法基

本上就是现代用的碳还原法,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nO2+2C===Sn+2CO↑。

该反应类型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答案】C

金属活动性顺序

能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

(06)34.(4)人们每年要从金属矿物资源中提取数以亿吨计的金属。

根据所学化学知识,按要求写出两个生成金属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①(置换反应);

(4)置换反应示例:

Fe+CuSO4=Cu+FeSO4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

定律

1.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

2.用粒子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做出解释。

★★★

(06)25.物质X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

工业上用三氧化二锑(Sb2O3)生产X的化学方程式为:

Sb2O3+2H2O2====X+2H2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为

A.SbO2B.Sb2O5C.HSbO3D.H3SbO4

【答案】B

【分析】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学生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的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都没有变化,因此反应后X的化学式为Sb2O3+2H2O2-2H2O,所以X的化学式为Sb2O5。

难度系数:

0.94

区分度:

0.52

试题反馈:

经典题型,训练比较到位,得分率很高。

从难度曲线图来看,本题对25分~45分的学生有较好的区分作用。

 

化学方程式

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

(06)34.(4)人们每年要从金属矿物资源中提取数以亿吨计的金属。

根据所学化学知识,按要求写出两个生成金属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①(置换反应);

②(分解反应)。

【答案】

(4)置换反应示例:

Fe+CuSO4=Cu+FeSO42CuO+C2Cu+CO2↑

H2+CuO===Cu+H2O

分解反应示例:

2HgO====2Hg+O2↑

(5)空气和水

(05)36.(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5)37.(4分)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A、B进行趣味实验。

(2)使用装置B进行实验时,将滴管中的物质加入到锥形瓶中,发现气球也鼓起来。

你推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Zn+H2SO4===ZnSO4+H2↑

(05)33.(6分)食品保鲜可以防止食品腐坏,保持食品的营养和味道。

食品保鲜的措施有添加防腐剂、充填气体、放置干燥剂和脱氧保鲜剂等。

(4)某脱氧保鲜剂主要成分为活性铁粉,利用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来吸收包装袋中的氧气,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4Fe+3O2+6H2O===4Fe(OH)3

(06)3.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电解水H2O==H2+O2

B.铁和稀盐酸的反应2Fe+6HCl==2FeCl3+3H2↑

C.实验室制二氧化碳CaCO3+H2SO4==CaSO4+CO2↑+H2O

D.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的反应2NaOH+H2SO4==Na2SO4+2H2O

【答案】D

【分析】命题立意:

考查学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能力和观察能力。

解题思路:

电解水方程式没有配平;铁和稀盐酸的反应产物为FeCl2;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4微溶,会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

难度系数:

0.83

区分度:

0.60

试题反馈:

13%的学生选择B选项,说明这部分学生(平均分44.15)审题不够认真,没有看出或者不知道铁和稀盐酸的反应产物为FeCl2。

从难度曲线图来看,本题对40分~65分的学生有较好的区分作用。

溶液

溶液

1.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溶剂、溶质的含义。

★★

2.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3.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

(06)12.下列物质中,不能与水形成溶液的是

A.白糖B.食盐C.纯碱D.植物油

【答案】D

【分析】命题立意:

考查学生对溶液概念的理解情况,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了解对生活中常见物质溶解性的。

解题思路:

白糖、食盐、纯碱都易溶于水,能够与水形成溶液。

植物油不溶与水,不能与水形成溶液。

难度系数:

0.97

区分度:

0.34

试题反馈:

部分低分(平均分32.94)学生对纯碱不了解,错选C。

 

饱和溶液

1.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

★★

2.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05)30.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增加溶剂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C.将30g硝酸钾投入到7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一定是100g

D.5g食盐完全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答案】B

 

溶解度

1.了解溶解度的含义。

★★

2.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

★★

(05)34.(4分)下面是三种气体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中所列气体体积数均已换算成标准状况)。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CO

0.035

0.028

0.023

0.020

0.018

0.016

0.015

N2

0.024

0.020

0.016

0.014

0.012

0.011

0.010

O2

0.049

0.038

0.031

0.026

0.023

0.021

0.019

某课外小组同学根据上表数据绘制出溶解度曲线如下图。

温度/℃

溶解度

(1)请写出CO和O2对应的溶解度曲线的序号:

CO、O2;

(2)有人说,冬天在生煤炉的屋里放一盆清水可以防止CO中毒。

请根据CO的溶解度曲线判断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填“是”或“否”)

(3)夏天天气闷热时,鱼塘里的鱼总是接近水面游动,主要原因是此时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请根据O2的溶解度曲线,查找并写出35℃时,O2的溶解度为(精确到0.001)。

【答案】

(1)②①

(2)否(3)0.024

(06)29.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

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其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D.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

 

【答案】D

【分析】命题立意:

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溶解度、溶解度曲线、溶液质量分数和饱和溶液的概念。

解题思路:

根据溶解度概念和溶解度曲线,.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g;.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不同,因此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根据溶解度曲线,在100g水中之能溶解50g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3.3%;根据溶解度曲线,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比乙物质大,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

难度系数:

0.47

区分度:

0.44

试题反馈:

A选项干扰性很强,44%的学生选择A选项,平均分为53.24,说明学生审题不够细。

从难度曲线图来看,本题对50分~75分的学生有较好的区分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