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言文语段专项训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6386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文言文语段专项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文言文语段专项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三文言文语段专项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三文言文语段专项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三文言文语段专项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三文言文语段专项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三文言文语段专项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三文言文语段专项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三文言文语段专项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三文言文语段专项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三文言文语段专项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三文言文语段专项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三文言文语段专项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三文言文语段专项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三文言文语段专项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三文言文语段专项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文言文语段专项训练.docx

《高三文言文语段专项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文言文语段专项训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文言文语段专项训练.docx

高三文言文语段专项训练

高三文言文语段专项训练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一、李允

则,字垂范。

少以材略闻,荫补衙内指挥使,改左班殿直。

累迁供备库副使、知潭州。

将行,真宗谓曰:

“朕在南衙,毕士安尝道卿家世,今以湖南属卿。

”湖湘多山田,可以艺粟,而民惰不耕。

乃下令月所给马刍,皆输本色,繇是山田悉垦。

湖南饥,欲发官廪先赈而后奏,转运使执不可,允则曰:

“须报逾月,则饥者无及矣。

”明年荐饥,复欲先赈,转运使又执不可,允则请以家资为质,乃得发廪贱粜。

因募饥民堪役者隶军籍,得万人。

转运使请发所募兵御邵州蛮,允则曰:

“今蛮不搅,无名益戍,是长边患也。

且兵皆新募,饥瘠未任出戍。

”乃奏罢之。

陈尧叟安抚湖南,民列允则治状请留,尧叟以闻。

召还,连对三日,帝曰:

“毕士安不谬知人者。

”迁洛苑副使、知沧州。

允则巡视州境,浚浮阳湖,葺营垒,官舍间穿井。

未几,契丹来攻,老幼皆入保而水不乏,斫冰代炮,契丹遂解去。

真宗复召谓曰:

“顷有言卿浚井葺屋为劳民者,及契丹至,始见善为备也。

”尝宴军中,而甲仗库火。

允则作乐行酒不辍,副使请救,不答。

少顷火熄,命悉瘗所焚物,密遣吏持檄瀛州,以茗笼运器甲。

不浃旬,兵数已完,人无知者。

枢密院请劾不救火状,真宗曰:

“允则必有谓,姑诘之。

”对曰:

“兵械所藏,儆火甚严,方宴而焚,必奸人所为。

舍宴而救,事或不测。

”允则不事威仪,间或步出,遇民可语者,延坐与语,以是洞知人情。

讼至,无大小面讯立断。

善抚士卒,皆得其用。

盗发辄获,人亦莫知所由。

身无兼衣,食无重羞,不畜资财。

晚年居京师,有自契丹亡归者,皆命舍允则家。

允则死,始寓枢密院大程官营。

选自《宋史卷三百二十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湖湘多山田,可以艺粟艺:

种植

B.葺营垒,官舍间穿井穿:

凿通

C.允则必有谓,姑诘之谓:

缘由,说法

D.讼至,无大小面讯立断讯:

询问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允则爱民的一组是(3分)()

①欲发官廪先赈而后奏②募饥民堪役者隶军籍

③民列允则治状请留,尧叟以闻④老幼皆入保而水不乏

⑤遇民可语者,延坐与语⑥有自契丹亡归者,皆命舍允则家

A.①③⑥B.①②⑥C.③④⑤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允则年轻时因材略出名,并靠祖上功德做了官;宋真宗从毕士安那里对允则的家世有所了解,因而将湖南交给他管理,并收到较好的效果。

B.在主政沧州期间,李允则“浚井葺屋”,被有些人称为劳民,直到契丹来攻,斫冰代炮,打退来犯之敌,人们才发现他善于早作准备。

C.兵器库失火,李允则照样饮酒作乐不停;而后将被火烧的东西掩埋,并补充兵器。

在遭到枢密院的弹劾后,允则道出了自己不救火的原因。

D.李允则不摆官架子,有时徒步出行,故能“洞察人情”,因而在任用官员、审理案情、甚至在抓获小偷、处理上下级关系上都能得心应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转运使又执不可,允则请以家资为质,乃得发廪贱粜。

(4分)

(2)今蛮不搅,无名益戍,是长边患也(3分)

(3)身无兼衣,食无重羞,不畜资财。

(3分)

二、吕諲,河中河东人。

少力于学,志行整饬。

孤贫不自业,里人程氏财雄于乡,以女妻諲,亦以諲才不久困,厚分赀赡济所欲,故称誉日广。

开元末,入京师,第进士,调宁陵尉,采访使韦陟署为支使。

哥舒翰节度河西,表支度判官。

性静慎,勤总吏职,诸僚或出游,諲独颓然据案,钩视簿最①,翰益亲之。

翰败潼关,諲西趋灵武,肃宗才之,拜御史中丞。

所陈事无不顺纳。

帝复两京,诏尽系群臣之污贼者,使三司处其罪,御史大夫李岘及諲领使。

諲于权宜知大体不及岘,而援律过之,当时惮其持法,然以岘故,多所平反。

乾元二年,擢諲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知门下省。

諲引妻之父楚宾为卫尉少卿,楚宾子震为郎官。

中人马尚言者,素暱于諲,为人求官,諲奏为蓝田尉。

事觉,帝怒,杀尚言,以其肉赐从官,罢諲为太子宾客。

数月,拜荆州长史、澧朗峡忠等五州节度使。

諲始建请荆州置南都,诏可。

于是更号江陵府,以諲为尹,以湖南之岳、潭、郴……凡七州,隶其道。

初,荆州长史张惟一以衡州蛮酋陈希昂为司马,督家兵千人自防,惟一亲将牟遂金与相忤,希昂率兵至惟一所捕之。

惟一惧,斩其首以谢,悉以遂金兵属之,乃退。

自是政一出希昂。

后入朝,迁常州刺史,过江陵入谒,諲伏甲击杀之,诛党偶数十人,积尸府门,内外震服。

諲为治,不急细务,决大事刚果不挠。

始在河西,悉知诸将能否,及为尹,奏取材者数十人总牙兵,故威惠两行。

諲之相,与李揆不平,既斥,乃用善治闻。

揆恐帝复用,即妄奏置军湖南非便,又阴遣人刺諲过失。

諲上疏讼其事,帝怒,逐揆出之,且显条其罪。

諲苦羸疾,卒,年五十一,赠吏部尚书。

諲在朝不称任职相②,及为荆州,号令明,赋敛均一。

其治尚威信,故军士用命,阖境无盗贼,民歌咏之。

自至德以来,处方面数十人,諲最有名。

荆人生构房祠,及殁,吏裒钱十万徙祠府西。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六十五》)

①簿最:

财物出纳的总账册。

②任职相:

称职的宰相。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厚分赀赡济所欲赡:

赡养B.而援律过之援:

引用

C.决大事刚果不挠挠:

屈服D.又阴遣人刺諲过失刺:

打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亦以諲才不久困②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B.①诏尽系群臣之污贼者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C.①素暱于諲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D.①逐揆出之,且显条其罪②存者且偷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少孤贫的吕諲,学习勤奋,品行端庄。

同乡富豪程楚宾欣赏他的才华,将女儿嫁给他,并不吝钱财资助,后吕諲果于开元末中得进士。

B.吕諲生性谨慎,勤于政务,在同事出游时仍坚持办公。

但在审理投降叛贼的群臣时,却不如李岘懂得变通,执法过严,令人惧怕。

C.在朝廷辅政时,吕諲并不称职。

他任人唯亲,岳父、妻舅均被委以重任,还因太监马尚言的请求任命马尚言为蓝田尉,终因用人失察被罢为太子宾客。

D.在地方执政时,吕諲不拘小节,但处理大事刚毅果断,知人善任,号令严明,恩威并施,治内太平,深受民众拥戴,荆人还为他建了生祠。

4.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翰败潼关,諲西趋灵武,肃宗才之,拜御史中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惟一惧,斩其首以谢,悉以遂金兵属之,乃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諲之相,与李揆不平,既斥,乃用善治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史万岁,京兆杜陵人也。

父静,周沧州刺史。

万岁少英武,善骑射,骁捷若飞。

好读兵书,兼精占候。

年十五,值周、齐战于芒山,万岁时从父入军,旗鼓正相望,万岁令左右趣治装急去。

俄而周师大败,其父由是奇之。

尉迥之乱也,万岁从梁士彦击之。

军次冯翊,见群雁飞来,万岁谓士彦曰:

“请射行中第三者。

”旣射之,应弦而落,三军莫不悦服。

及与迥军相遇,每战先登,邺城之阵,官军稍却,万岁谓左右曰:

“事急矣,吾当破之。

”于是驰马奋击,杀数十人,众亦齐力,官军乃振。

及迥平,以功拜上大将军。

尔朱绩以谋反伏诛,万岁颇相关涉,坐除名,配敦煌为戍卒。

其戍主甚骁武,每单骑深入突厥中,掠取羊马,辄大克获。

突厥无众寡,莫之敢当。

其人深自矜负,数骂辱万岁。

万岁患之,自言亦有武用。

戍主试令驰射而工,戍主笑曰:

“小人定可。

”万岁请弓马,复掠突厥中,大得六畜而归。

戍主始善之,每与同行,辄入突厥数百里,名詟北夷。

窦荣定之击突厥也,万岁诣辕门请自効。

荣定数闻其名,见而大悦。

因遣人谓突厥曰:

“士卒何罪过,令杀之,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

”突厥许诺,因遣一骑挑战。

荣定遣万岁出应之,万岁驰斩其首而还。

突厥大惊,不敢复战,遂引军而去。

由是拜上仪同,领车骑将军。

平陈之役,又以功加上开府。

及高智慧等作乱江南,以行军总管从杨素击之。

万岁率众二千,自东阳别道而进,踰岭越海,攻陷溪洞不可胜数。

前后七百余战,转斗千余里,寂无声问者十旬,远近皆以万岁为没。

万岁以水陆阻绝,信使不通,乃置书竹筒中,浮之于水。

汲者得之,以言于素。

素大悦,上其事。

高祖嗟叹,赐其家钱十万,还拜左领军将军。

开皇末,突厥达头可汗犯塞,上令晋王广及杨素出灵武道,汉王谅与万岁出马邑道。

万岁率柱国张定和、大将军李药王、杨义臣等出塞,至大斤山,与虏相遇。

达头遣使问曰:

“隋将为谁?

”候骑报“史万岁也”。

突厥复问曰:

“得非敦煌戍卒乎?

”候骑曰:

“是也。

”达头闻之,惧而引去。

节选自《隋史·史万岁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值周、齐战于芒山值:

恰逢

B.军次冯翊,见群雁飞来,次:

驻扎

C.坐除名,配敦煌为戍卒表。

坐:

定罪或因犯……罪

D.万岁诣辕门请自效诣:

拜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尉迟迥之乱也②戍主始善之,每与同行

B.①万岁以水陆阻绝②尔殊绩以谋反伏诛

C.①乃置书竹筒中,浮之于水②汲者得之,以言于素

D.①其戍主甚骁武②素大悦,上其事。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史万岁骁勇的一组是

()

①万岁令左右趣治装急去②及与迥军相遇,每战先登

③每单骑深入突厥中,掠取羊马④突厥无众寡莫之敢当

⑤逾岭越海,攻陷溪洞不可胜数⑥达头闻之,惧而引去

A.②⑤⑥B.①④⑥C.①③④D.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万岁十五岁时,北周和北齐交战,双方旗鼓正相望时,史万岁就预见北周要失败。

B、史万岁随梁士彦前往征讨尉迟迥,在冯翊驻军,弯弓射雁,让三军无不心悦诚服。

C、史万岁以配敦煌,勇武的敦煌戍主令其骑马射箭,见果有功底,开始对史万岁友善。

D、突厥达头可汗侵犯边塞,听说对方隋朝将领是原来的敦煌戍卒史万岁,害怕而领兵退去。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俄而周师大败,其父由是奇之。

(2)每单骑深入突厥中,掠取羊马,辄大克获。

(3)士卒何罪过,令杀之,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

四、陈汤字子公,山阳瑕丘①人也。

少好书,博达善属文。

家贫丐贷无节,不为州里所称。

西至长安求官,得太官献食丞。

数岁,富平侯张勃与汤交,高其能。

初元二年,元帝诏列侯举茂才,勃举汤。

汤待迁,父死不奔丧,司隶奏汤无循行,勃选举故不以实,坐削户二百,会薨,因赐谥曰缪侯。

汤下狱论。

久之,迁西域副校尉,与甘延寿俱出西域。

汤为人沉勇有大虑,多策谋,喜奇功,每过城邑山川,常登望。

既领外国,与延寿谋曰:

“夷狄畏服大种,其天性也。

西域本属匈奴,今郅支单于威名远闻,侵陵乌孙、大宛,常为康居画计,欲降服之。

数年之间,城郭诸国危矣。

且其人剽悍,好战伐,数取胜,久畜之,必为西域患。

郅支单于虽所在绝远,蛮夷无金城强弩之守,如发屯田吏士,驱从乌孙众兵,直指其城下,彼亡则无所之,守则不足自保,千载之功可一朝而成也。

”延寿亦以为然,欲奏请之。

汤曰:

“国家与公卿议,大策非凡所见,事必不从。

”延寿犹与不听。

会其久病,汤独矫制发城郭诸国兵、车师戊己校尉屯田吏士。

延寿闻之,惊起,欲止焉。

汤怒,按剑叱延寿曰:

“大众已集会,竖子欲沮众邪?

”延寿遂从之,部勒行陈,益置扬威、白虎、合骑之校,汉兵、胡兵合四万余人,延寿、汤上疏自劾奏矫制,陈言兵状。

即日引军分行,从北道入赤谷,过乌孙,入康居东界,令军不得为寇。

间呼其贵人屠墨见之,谕以威信,与饮盟遣去。

由是具知郅支情。

前至郅支城都赖水上,离城三里,止营傅陈。

郅支百余骑驰赴营,营皆张弩持满指之,骑引却。

颇遣吏士射城门骑步兵,骑步兵皆入。

延寿、汤令军闻鼓音皆薄城下,四周围城,各有所守,穿堑,塞门户,卤楯为前,戟弩为后,昂射城中楼上人,楼上人下走。

土城外有木城,从木城中射,颇杀伤外人。

外人发薪烧木城。

夜,数百骑欲出外,迎射杀之。

平明,四面火起,吏士喜,大呼乘之,钲鼓声动地。

汉兵纵火,吏士争入,郅支单于被创死。

呼韩邪单于见郅支已诛,且喜且惧,稽首来宾,愿守北籓,累世称臣。

初,中书令石显尝欲以姊妻延寿,延寿不取。

及丞相、御史亦恶其矫制,皆不与汤。

汤素贪,所虏获财物入塞多不法。

司隶校尉移书道上,系吏士按验之。

汤上疏言:

“臣与吏士共诛郅支单于,幸得禽灭,万里振旅,宜有使者迎劳道路。

今司隶反逆收系按验,是为郅支报仇也!

”上立出吏士,令县道具酒食以过军。

既至,论功,拜延寿为长水校尉,汤为射声校尉。

【注】。

①瑕丘:

在今山东兖州北(节选自《汉书·陈汤传》,有改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好书,博达善属文属:

写作

B.富平侯张勃与汤交,高其能高:

认为……高

C.延寿、汤令军闻鼓音皆薄城下薄:

逼近

D.令县道具酒食以过军具:

器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令军不得为寇②是为郅支报仇也

B.①久畜之,必为西域患②久之,迁西域副校尉

C.①既领外国,与延寿谋曰②既至,论功,拜延寿为长水校尉

D.①间呼其贵人屠墨见之②及丞相、御史亦恶其矫制

3.以下句子分成四组,全部属于“汤为人沉勇有大虑,多策谋”的一组()

①既领外国,与延寿谋曰

②国家与公卿议,大策非凡所见,事必不从

③会其久病,汤独矫制发城郭诸国兵、车师戊己校尉屯田吏士

④延寿、汤上疏自劾奏矫制,陈言兵状

⑤间呼其贵人屠墨见之,谕以威信,与饮盟遣去

⑥今司隶反逆收系按验,是为郅支报仇也

A.①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④⑤⑥D.②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汤年轻时就喜欢读书,聪明好学,但家境贫寒,为生活所迫而四处借贷,没有节制,品行不被乡里人所看重。

B.陈汤举荐为秀才后等着升迁时他的父亲去世,没有按惯例回家奔丧,被司隶举报没有孝心而下狱治罪。

C.陈汤趁着西域校尉甘延寿生病之机假传圣旨,擅自调动兵马,当甘延寿试图制止时,他用武力胁迫甘延寿听从自己的调遣。

D.陈汤处事果断,有计谋,性格刚直,敢于直言,但同时他也不顾亲情,不顾名节,贪图功名,贪婪敛财。

5.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彼亡则无所之,守则不足自保,千载之功可一朝而成也。

(4分)

(2)大众已集会,竖子欲沮众邪?

(2分)

(3)呼韩邪单于见郅支已诛,且喜且惧,稽首来宾,愿守北籓,累世称臣。

(4分)

五、姚思廉,字简之,雍州万年人。

思廉少受汉史于其父,能尽传家业,勤学寡欲,未尝言及家人产业。

在陈为扬州主簿,入隋为汉王府参军,丁父忧解职。

后为代王侑侍读。

会义师克京城,侑府僚奔骇,唯思廉侍王,不离其侧。

兵将升殿,思廉厉声谓曰:

“唐公举义,本匡王室,卿等不宜无礼于王。

’’众服其言,于是布列阶下。

高祖闻而义之,许其扶侑至顺阳阁下,泣拜而去。

观者咸叹曰:

“忠列之士也。

仁者有勇,此之谓乎!

高祖受禅,授秦王文学。

后太宗征徐圆朗,思廉时在洛阳,太宗尝从容言及隋亡之事。

慨然叹日:

“思廉不惧兵刃,以明大节,求诸古人,亦何以加也!

”因寄物三百段以遗之,书曰:

“想节义之风,故有斯赠。

”寻引为文学馆学士。

太宗入春宫,迁太子冼马。

贞观初,迁著作郎、弘文馆学士。

写其形像列于《十八学士图》,令文学褚亮为之赞,曰:

“志苦精勤,纪言实录。

临危殉义,余风励俗。

”三年,又受诏与秘书监魏徵同撰梁、陈三史。

思廉又采谢炅等诸家梁史续成父书,并推究陈事,删益傅宰综顾野王所修旧史,撰成《梁书))五十卷、《陈书》三十卷。

魏徵虽裁其总论,其编次笔削,皆思廉之功也。

赐彩绢五百段,加通直散骑常待。

思廉以藩邸①之旧,深被礼遇,政有得失,常遣密奏之,思谦亦直言无隐。

太宗将幸九成宫,思廉谏曰:

“离宫游幸,秦皇、汉武之事,固非尧、舜、禹、汤之所为也。

”言甚切至。

太宗谕曰:

“朕有气疾,热便顿剧,固非情好游赏也。

”因赐帛五十匹。

九年,拜散骑常侍,赐爵丰城县男。

十一年卒。

太宗深悼惜之,废朝一日,赠太常卿,谥日康,赐葬地于昭陵。

(选自《旧膊书•姚思廉传》)

注释:

①藩邸:

指秦王府。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义师克京城会:

适逢

B.高祖闻而义之义:

认为……正直

C.太宗尝从容言及隋亡之事从容:

随口

D.令文学褚亮为之赞赞:

称赞

2.下列句子产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姚思廉忠心至诚的一组是()

①能尽传家业,勤学寡欲

②入隋为汉王府参军,丁父忧解职

③侑府僚奔骇,唯思廉侍王,不离其侧

④许其扶侑至顺阳阁下,泣拜而去

⑤忠苦精勤,纪言实录。

临危殉义,余风励俗

⑥常遣密奏之,思廉亦直言无隐

A.①②⑥B.②④⑤C.③④⑥D.①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思廉年少时跟随父亲学习汉史,能够完全继承父业,勤学寡欲。

B.遭遇义师平定京城,姚思廉忠勇兼备,言行让众人叹服。

C.太宗征伐徐圆朗,在谈到隋朝灭亡的史实时,便生发感慨,认为姚思廉的行为不逊于古代的仁人志士。

D.思廉虽然为《梁书》《陈书》的总论作了最后裁定,但其编次、删改,大都是魏徵的功劳,朝廷赐给了思廉彩绢五百段,并加官为通直散骑常侍。

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忠列之士也。

仁者有勇,此之谓乎!

”(3分)

(2)书曰:

“想节义之风,故有斯赠。

”寻引为文学馆学士。

(3分)

(3)思廉以藩邸之旧,深被礼遇,政有得失,常遣密奏之,思廉亦直言无隐。

(4分)

六、徐恪,字公肃,常熟人。

成化二年进士。

授工科给事中。

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

中官怒,请即遣恪等,将摭其罪,无所得乃已。

出为湖广左参议,迁河南右参政。

陕西饥,当转粟数万石。

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弘治初,历迁左、右布政使。

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

王奏恪侵侮,帝赐书诫王。

河徙逼开封,有议迁籓府三司于许州者,恪言非便,遂寝。

四年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

故事,王府有大丧,遣中官致祭,所过扰民。

成化末,始就遣王府承奉。

及帝即位,又复之。

恪请如先帝制,并条上汰冗官、清赋税、禁科扰、定赎例、革抽分数事,多议行。

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

御史李兴请于郧阳别设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之。

恪陈五不可,乃止。

恪素刚正。

所至,抑豪右,祛奸弊。

及为巡抚,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严,宗人多不悦。

平乐、义宁二王遂讦恪减禄米、改校尉诸事。

勘无验,坐恪入王府误行端礼门,欲以平二王忿。

帝知恪无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

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

属吏以羡金赆,挥之去。

至则值岐王之国,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

其党密构于帝。

居一岁,中旨改南京工部右侍郎。

恪上疏曰:

“大臣进用,宜出廷推,未闻有传奉得者。

臣生平不敢由他途进,请赐罢黜。

”帝慰留,乃拜命。

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

十一年考绩入都,得疾,遂致仕,卒。

(选自《明史 列传第七十三》,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议迁籓府三司于许州者       于:

  B.恪言非便,遂寝           寝:

停止

  C.属吏以羡金赆,挥之去         以:

因为

  D.其党密构于帝         构:

陷害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徐恪刚正的一组是(3分)

  ①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    ②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③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  ④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

⑤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      ⑥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成化末年,王府有大丧,朝廷派中官致祭,经过之处骚扰百姓。

皇帝即位,恢复过去的做法,就地派王府承办。

  B.徐恪上奏,请求汰除冗官、清查赋税、禁止科扰、制定赎例、革除抽分等几件事,这些事经过讨论大多得以施行。

  C.御史李兴请求在郧阳分别设置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属它。

徐恪陈述五点理由反对,此时最终被罢止了。

  D.徐恪被调任南京工部右侍郎。

他以“大臣晋升任用,应出于朝廷推荐”为理由请赐罢黜。

皇帝宽慰挽留,他才接受任命。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请即遣恪等,将摭其罪,无所得乃已。

(3分)

  

(2)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

(3分)

  (3)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

(4分)

七、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

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

遨少好学,敏于文辞。

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

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

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

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

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

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

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

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

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

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

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

”对曰:

“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

”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

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

“陛下闻鼓乎?

其声一而已。

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

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

”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隐逸传》)

1.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字:

书法

B.因徙居华阴,欲求之因:

因为

C.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壁屋写:

描摹

D.与乎石门之徒异矣徒:

门徒

2.下列各句,均能说明郑遨“节高”的一组是(3分)

①遨少好学,敏于文辞②后闻妻子卒,一恸而止

③欲以禄遨,遨不顾④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

⑤遭乱世不污于荣利⑥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

A.①②⑥B.②③⑥C.③④⑤D.①④⑤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士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荡,于是隐居山林,当了道士。

B.郑遨与道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