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3642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docx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docx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

钦北区大直那桃小学:

何胜德、江元胜、黄国强、陈荣华、覃秀守、吴荣斌

一、课题的提出

1、学生的养成教育极为重要。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

“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同时还指出:

“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有句名言: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句话道出了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人的重要性。

养成教育是中小学德育中的主体工程,贯穿在德育的全过程中。

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却占有地位,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教育的“质”的指标。

2、学生在养成方面暴露的问题极为严重。

独生子女的依赖性、惰性更强日趋明显,学校重规范知识传递,轻行为实践导引,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忽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脱离广大青少年生活实际,不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

在少年儿童中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倾向。

在学校中,常常可以看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现象。

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中这样指出“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我们一直热衷于搞道德教育课,把道德教育文学化、大纲化,其实,这样的道德教育效果是很脆弱,很苍白无力的。

3、养成教育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有不少成功的做法可供借鉴。

如瑞士学者皮亚杰和柯尔伯格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前苏联心理学家关于儿童羞愧感的研究,班杜拉和西亚斯的社会学习理论,我国的学者陈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等。

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

另外,我校十五课题“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及对策研究”取得初步成效也为本课题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本次我校的研究课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重点研究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途径以及方法。

开展一系列适应小学生年龄特点、具有实效性的教育活动,总结出可操作的并带有规律性示范性的教育措施,从而使我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逐步科学化、系列化、规范化,使我校学生从知道要这样做的起点上逐步升华到自己应该这样做,使学生的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有良好教养的学生,为学生的成才奠定良好基础,达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较大提高的目的。

二、课题的界定

“良好行为”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习惯”是指由无数次的生息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用比较概括的话来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他所能涉及到的社会公共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并经过多次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形成习惯的、外在的良好文明行为方面的教育

三、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和学习习惯和公共场所文明习惯等。

2、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初步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及相应教育对策;

3、研究良好的基本习惯的时代性和差异性,研究适合我国国情和文化发展需要的学生基本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健康人格培育的新途径;

4、通过研究,找到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实践性强,研究方法是多样化的。

主导方法是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修养指导法、定期评价法。

辅助方法是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

五、研究原则

1、正面教育的原则。

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贯彻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统一认识,掌握正确的行为标准。

2、系统性原则。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大家的配合。

在校内,班主任要常抓不懈,任课老师要互相配合,少先队、团组织要发挥作用。

在校外,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等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发挥德育基地、劳动基地的作用,促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合力。

3、活动性原则。

单纯靠说教,学生不容易接受,还会使学生感到厌倦,那么效果也当然差了。

所以学校、班级要多开展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循序渐进原则。

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且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们先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他们有哪些不良行为习惯以及有形成的原因,再进行教育,帮助其慢慢改掉,可千万不能要求过高、过快,追求立竿见影。

六、研究的措施

(一)组建一个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建由分管校长为组长,教科室、德育处、团支部、少先队负责人为成员,集思广益,有目的分阶段规划指导、组织实施,部署每月主题教育内容及每周教育考评内容。

(二)抓好两项工程建设

1、班主任建设。

班主任是养成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建设良好乃至优秀班集体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

每年六月底评选校级优秀班主任。

学校要大力宣传优秀班主任的育人事迹。

学校红领巾服务队员要对全校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卫生习惯等诸项进行每日督查,以班为单位进行打分,在校园时的显要位置公布。

班主任还要加强文明礼貌、卫生习惯、劳动教育等常规管理,对学生课间的言行督促指导。

2、宣教考评内容建设。

行为习惯:

(1)、热爱劳动,在家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2)、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能洗手,一周洗一次澡,洗一个头。

(3)、不玩火、水、电,不做危险的游戏。

(4)、外出之前向父母等长辈打好招呼。

(5)、收看内容健康的电视节目,不去游戏机房、网吧等场所玩乐。

(6)、在学校和同学友好相处,不欺负、讥笑、戏弄他人,不骂人,不打架。

(7)、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见到老师或客人老师等长辈主动打招呼。

(8)、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不随便丢垃圾。

(9)、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爱护学校的桌椅等公共财物。

(10)、每天认真做好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

(11)、不迟到早退,有事有病能请假。

(12)、没有征得主人同意,不翻动别人的物品,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

学习习惯:

(1)、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做到提前一天预习。

(2)、上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和有关书本。

(3)、上课时不随便讲话、不开小差、不做小动作。

(4)、上课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5)、回答问题要声音响亮,同学回答问题时不随便插嘴。

(6)、端端正正地写字,姿势正确,做到三个“一”。

(7)、作业及时、认真完成,书写工整,并且按时上交。

(8)、作业不会做时主动想同学、老师请教,决不抄袭。

(9)、语文、英语的背诵不拖拉,按时完成。

(10)、写作文一定要先打草稿,然后修改,最后誊写。

(11)、每周至少有五天能看半小时以上的课外书。

(12)、练习、考试时认真答题,认真检查,不作弊。

(三)建设三重教育阵地。

1、学科教学阵地。

努力把思品课、班队课、晨会课和其它各科教学渗透作为学良好行为习惯训练的主渠道。

课题组有计划地对这几个方面作经常性的全面督查。

2、校外实践活动教育阵地。

经常组织学生去劳动基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并从中学得一些劳动技能。

逐步把临校的街道辟为红领巾劳动一条街。

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搞卫生,送物品,培养学生敬老爱幼的思想。

3、班队活动教育阵地。

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施展自己的才华,自编自演一些在行为习惯势力具有正反两面典型的文娱节目。

从中得到教益。

(四)创设四重教育氛围。

为了更好更快地强化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加强多重育人环境创设,使学生在校园里感受到的浓烈的熏陶。

1、教室宣传氛围。

从班级抓起,《小学生行为规范》挂上墙,张贴“认认真真写字,端端正正做人”等标语、宣传画。

统筹安排,每半月抓一项习惯养成教育,建立班级督查考评制度,努力提高良好习惯的养成率。

各班主任要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来抓。

持之以恒,必有成效。

当前,尤其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校园宣传氛围。

办好宣传橱窗,主要展出包括文明礼貌、劳动教育、卫生习惯等行为规范图片及学生有关活动的照片,表彰习惯养成考核“文明之星”、“进步之星”等。

办好黑板报,围绕学生在校内外、课内外,从学习到学习、卫生、劳动等习惯,定期定主题出刊,让学生接受教育。

办好红领巾广播。

办好学生自办节目“校园生活短波”,每周2次,及时报道校园内外学生习惯的表现情况。

3、家庭教育氛围。

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由家长对学生在家庭、社会上的表现作全面的跟踪,通过“家校路路通”传达给学校,学校根据信息及时调整教育方法。

切实做好家访工作,提高家访实效。

做到家访均衡化,不过分集中在某时段。

家访有针对性,明确轻重主次,不为了凑数量而无目的家访。

再次要努力提高家访质量,提高与家长的沟通水平。

德育处统一做好教师家访记录的有关统计考核工作。

4、媒体教育氛围。

校园电视台及时录制并播放“行为标兵”“光荣升旗手”“优秀少先队员”的事迹,小记者现场采访将校园中的好人好事及时报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同时由课题组和信息技术组联合行动,将校园中浪费饭菜、随地乱扔瓜皮果壳、践踏草坪、损坏课桌椅等不良行为习惯拍摄下来,作为反面例子进行教育。

(五)、抓好五项活动。

1、宣传教育活动。

利用班会、晨会、思想品德课与其它学科教学加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邀请校外有关人士(特别是关工组织)来校做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安全防范教育、人生观价值观、礼仪等方面的教育。

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和电视台两个宣传阵地,定时定量开展广播、演播,拓宽学生视野,浓厚学校文化。

校园环境布置有教育性,教室正前方有国旗悬挂、教室后墙有班训、教室有名人名言、图书角、黑板报、阅报栏、学习园地、卫生角,在走廊楼道悬挂整容镜,张贴“请使用礼貌用语”宣传牌,在醒目的地方悬挂名人、伟人画像及警句,使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在说话。

2、学生评价奖励活动。

建立班级督查考评制度,印发检查评比表,由各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先每天自查自评,再同学互评,做到的打“★”,没有做到的打“○”。

每2周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评议汇总,计算好达成率,填写在班级汇总表中。

每2周班级中评选出一位达成率最高的“文明标兵”和一位进步最大的“进步之星”上报德育处,“利用国旗下讲话”的时间发奖章,进行全校通报表扬;并利用宣传橱窗展示“文明标兵”“进步之星”的照片、介绍他们的事迹。

通过考核评比来形成相互影响、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局面,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3、综合实践活动。

对学生站、坐、写、读姿势和课堂常规、礼貌用语、学生仪表衣着,按规范性要求进行反复实践训练。

根据学生特点,注重导行,通过演小品,通过即兴表演课本剧,通过实践活动来训练良好行为习惯,刺激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兴奋而乐于参与的良好心态,使学生在乐于参与训练的过程中,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教师考核活动。

学校每一位教师都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共同创设一个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员育人的和谐生动的教育环境。

加强班主任工作考核,切实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把树立优良班风和提高班级学生学习成绩作出班主任的核心工作加于重视。

学期末评选校级优秀班主任。

5、师生征文活动。

为了督促师生关注生活中行为习惯,要求教师撰写教育日记和学生个案研究,要求学生留心身边的不良行为和好表现,撰写自由习作,在校园网上开辟行为习惯习作专栏,举办与行为习惯养成相关的征文比赛,如“***变了”学生征文、“我班的***”教师征文等等,从细小的事例中挖掘教育资源。

七、研究的阶段及步骤

第一阶段(2006年5月——2006年9月),本阶段为课题的酝酿准备阶段,将主要做以下工作:

1、反复论证,确立课题;2、由专家给予实施框架,撰写方案;3、组织研讨,制定目标及操作体系。

第二阶段(2006年10月——2009年6月)本阶段为课题的具体实施阶段,将主要做以下工作:

1、深入学习、研讨,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共识;2、分解子课题,组织教师扎实地研究,逐步形成成果;3、定期组织学生个案研讨活动,展示研究的实践成果。

第三阶段(2009年7月——2010年7月),本阶段为总结阶段,主要工作如下:

1、完成各项有关测试,进行对照、分析;2、整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规律。

3、完成研究报告,举行结题会。

 

如何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

   小学阶段的孩子正是处于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

“做事先做人,人以德为帅”,小学是以德育人的主阵地,我们把做人教育摆在首位,而做人教育对我们孩子而言就是行为习惯的养成与教育。

 我们要为学生健康成长搭建理想的舞台,老师、家长都要大胆突破教、学的局限,拓展孩子玩和学的空间,重视与社会、与家长、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以心灵撞击心灵,以心灵赢得心灵。

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促使学生知、意、行的发展,最终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习惯教育越早越好

    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会长远地起作用,甚至会影响一生。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从一入学,就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很重要的。

如果培养得法,尽早形成良好习惯,不但有利于当前的学习,还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俗话说:

“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加强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

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我们现在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2、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因此,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应该渗透于他们的学习、劳动、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

为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有一定的依据,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还应把握其具体可行的特点,如我们要求学生要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就应该让他们明确哪些是礼貌用语,应怎么样使用。

对长辈要尊称“您”,不能直呼其名;向别人提出要求时要说“请”;给别人添麻烦时要说“对不起”;得到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等等。

要求具体明确,学生就容易掌握了。

此外,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上存在着差异,所以我们应分层次对待,尽量具体可行,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所接受。

   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日常习惯培养

4、对学生而言的几种学习习惯

a、读书习惯。

由于小学生刚开始识字,识字量不多,往往是指认较多,或是一字一顿地读,或是唱读。

对此,如果要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加快阅读速度,以尽早进入能快速浏览、阅读的轨道,必须先让学生养成双手捧书读的习惯。

有的学生捧书读时又可能眼离书本不是过远,就是太近。

对此,我就提醒学生:

“我们应怎样读书?

”学生齐答:

“双手捧书,眼离一尺。

”这样做,学生易于记忆,心领神会,利于养成好习惯。

b、写字习惯。

学生的写字习惯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

常见的不正确写字姿势是偏头、侧身、匍伏等。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随时提醒:

“写字必须‘三个一’”,经过提示学生会自觉地迅速纠正不正确的姿势,经过多次纠正,就可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

c、坐姿。

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成长的年龄段。

坐姿端正与否,不仅影响到学习,而且将影响到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

要让学生保持良好坐姿并不费事,只须教师在恰当的时机按照约定呼叫:

“一、二、三!

”学生当会回答:

“坐端正!

”或是教师以某种动作手势予以个别提示,既达到了目的,也不会影响教学的进行。

d、注意力。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

这就要求教师有驾驭课堂稳定住学生注意力的能力。

可针对小学生好动的特点,从激发兴趣入手,把课堂教“活”(活而不乱,放而能收);或者走到学生中间,利用“暗示法”提请学生注意,“拍一拍”、“拨一拨”、“点一点”等;如不便走下讲台,可用“稍停法”(暂时停止讲授),“注视法”、“指向法”等,引起某些学生的注意,收拢其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邻座同学也可以协助提醒。

   有一次课堂上,教室里突然飞进来一只小麻雀在窗玻璃上乱撞,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差不多都移到了小麻雀身上。

我来不及考虑,立即走向窗玻璃捉住了它。

顿时,就有许多学生乱叫:

“给我!

”“给我!

”这时,我说了简短的一句话:

“小麻雀是益鸟!

我们应当怎样做?

”学生省悟过来,异口同声地回答:

“放回大自然。

”这样,很快处置了这一“突发事件”,又使学生受到了保护益鸟的环保行为教育。

   这件事说明当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成了问题时,或发生某种“插曲”、“意外“时能否收拢学生注意力,就要看你教师如何把握了。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相机处置的经验和教育睿智,教师自身的素质就受到考验了。

   除此而外,恰当的赞语、激励,合适的奖励等各种不同手法的灵活运用,对培养学生的集中注意力的习惯也是重要的。

此外,勤于读书、会圈点勾划的习惯,讲卫生(做眼保健操等)的习惯,学习用具正确使用的习惯,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课外活动计划安排的习惯等,都与小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有密切关系,都应纳入培养教育的范围。

只要家长、老师心中有规范,定期检查与随时抽查相结合,“严”有尺度,“教”有方法,要求一致,就可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

“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

”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它能比较系统地向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民。

 

一、课题的提出。

在学校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同学不讲卫生、不知礼让、不敬长辈、不爱劳动、不懂节约,原因何在呢?

因为现在的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娇生惯养使他们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该怎么办呢?

我们知道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从小对小学生加强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也是素质教育必须打好的基础。

古人说:

“养其习于童蒙。

”小学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本课题的研究非常必要,我们要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严格要求,强化训练,反复抓,抓反复,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最终能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二、实验的目标。

1、通过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开展校内外的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逐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以及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

2、通过加强卫生、校规、班容班貌等常规管理和行为的训练,培养学生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守纪律等良好的习惯。

3、在学习、生活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激发学生“六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树立长大为家乡、为祖国作贡献的远大理想。

三、实验的原则。

1、正面教育的原则。

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贯彻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统一认识,掌握正确的行为标准。

2、系统性原则。

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大家的配合。

在校内,班主任要常抓不懈,任课老师要互相配合,少先队、团组织要发挥作用。

在校外,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等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发挥德育基地、劳动基地的作用,促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合力。

3、活动性原则。

单纯靠说教,学生不容易接受,还会使学生感到厌倦,那么效果也当然差了。

所以泞、班级要多开展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循序渐进原则。

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且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们先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他们有哪些不良行为习惯以及有形成的原因,再进行教育,帮助其慢慢改掉,可千万不能要求过高、过快,追求立竿见影。

四、实验的主要措施。

(一)完善网络

1、学校德育领导小组长。

组建由分管校长负责,吸收德育处、团支部、少先队负责人积极参与,集思广益,有目的分阶段规划指导、组织实施,部署每月主题教育内容及每周常规教育重点。

2、班队训练队伍。

由各班班主任为组长,所有科任老师参加的班队训练队伍,形成合力,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加强对学生良好习惯上的知、情、意、行诸方面的协同训练。

3、红领巾服务监督小组。

由大队总辅导员为第一责任人,各班红领巾服务队员为成员,对全校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卫生习惯等诸项进行每日督查,以班为单位进行打分,在校园时的显要位置公布。

4、教师护导检查小组。

由学校行政人员为组长,全体教职工为成员,加强文明礼貌、卫生习惯、劳动教育等常规管理,对学生课间的言行督促指导。

5、社会、家庭评估系统。

本研究采用开放式评估办法。

由家长学校委员会、校外辅导员组成,收集校外信息,对学生在家庭、社会上的表现作出全面、动态的评估,并根据反馈意见及时作出决策或补偿。

(二)建设多重阵地。

1、学科教学阵地。

努力把思品课、班队课、晨会课和其它各科教学渗透作为学良好行为习惯训练的主渠道。

校行政将对这几个方面作经常性的全面督查。

2、校外实践活动教育阵地。

经常组织学生去劳动基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并从中学得一些劳动技能。

逐步把临校的街道辟为红领巾劳动一条街。

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搞卫生,送物品,培养学生敬老爱幼的思想。

3、班队活动教育阵地。

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施展自己的才华,自编自演一些在行为习惯势力具有正反两面典型的文娱节目。

从中得到教益。

(三)创设多重教育环境。

为了更好更快地强化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加强多重育人环境创设,使学生在校园里感受到的浓烈的熏陶。

1、办好宣传橱窗。

主要展出包括文明礼貌、劳动教育、卫生习惯等行为规范图片及学生有关活动的照片,表彰行为规范“每周一星”、“每月一星”等。

2、办好黑板报。

围绕学生在校内外、课内外,从学习到生活、卫生、劳动等行为习惯,定期定主题出刊,让学生接受教育。

3、办好红领巾广播。

办好学生自办节目“校园生活短波”,每周2次,及时报道校园内外学生行为习惯的表现情况。

既表扬先进的,又注意分寸地批评一些有不良行为的学生。

五、实验的范围及步骤。

1、本实验范围为本校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2、实验步骤:

(1)调查摸底情况阶段;

(2)课题具体实施阶段;(3)总结深阶段。

德州市实验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调查表

一、交往能力测试(A3分、B1分、C2分)

1、每天上学、放学回家能否主动与父母打招呼?

A、能B、不能C、有时打招呼

2、你每天进父母的房间敲门吗?

A、敲门B、不敲门C、有时敲门

3、你有好吃的的东西能主动给父母吃吗?

A、给父母吃B、自己吃C、有时让父母吃

4、在家看电视时,让父母选台,还是以你为主?

A、以父母为主B、以我为主C、与父母商量

5、父母生病时,你关心过父母吗?

A、很关心B、不关心C、有时关心

6、平时能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吗?

A、能B、不能C、偶尔做点

7、你在公共汽车上能主动为老、弱、病、残让座吗?

A、能B、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