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6451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docx

《高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docx

高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

A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历史

本试卷共6页,32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l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

满分75分。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2.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

3.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

4.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

③唐朝实行三省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

6.右图所示是民国九年的一则报纸广告。

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实业救国的思潮

C.工人阶级的诞生

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7.1919年孙中山在演讲中指出:

“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

”“地底陈土”指的是

A.清朝皇室B.资产阶级保皇派

C.地痞、土匪、烟贩D.军阀、官僚、政客

8.1942年国统区某报纸评论:

“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

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骂为冷血动物。

”这主要反映了

A.民众普遍的厌战心理B.舆论对军人的评价很低

C.民众救亡意识的增强D.舆论对滥抓壮丁的抗议

9.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

“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

”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10.“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

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

”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A.明朝B.清朝

C.民国D.新中国

11.《共同纲领》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它

A.确立了国家性质B.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针

C.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D.规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

1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A.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广泛的盟友B.中苏同盟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

C.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D.“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13.1961年5、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决定在三年时间内减少2000万城镇人口。

其主要目的是

A.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B.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C.支援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D.缓解国家的经济困难

14.邓小平l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15.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作出的重大部署是

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B.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C.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D.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6.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

A.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B.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C.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D.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

17.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18.有学者指出:

“那些为17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和在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原则(自由与平等),已在新英格兰(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的法律上得到了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17世纪的新英格兰已是一个法制国家

B.17世纪的英国还处于封建势力的统治之下

C.美国的民主政治早在17世纪就开始孕育

D.欧洲在17世纪时并未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

19.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840187019001920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214.88.47.1

A.工业化B.殖民战争

C.资产阶级革命D.第一次世界大战

20.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下列哪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经验有密切关系

A.美英法B.英法俄C.美法德D.英法德

21.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象一潭死水般平静”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2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指的是

A.苏联解体导致全世界独立国家数量增多

B.两极对峙变成了美、欧、中、日、俄势均力敌的格局

C.美国日益受到欧、中、俄等力量的制约

D.区域集团化使世界分裂成几个相互隔绝的地区

23.1971年尼克松宣称:

美国将不接受以美元兑换黄金,外国人可以任意处置美元,外国银行家可以任意决定美元价值。

这表明

A.美国和西欧盟友关系严重恶化B.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动摇

C.欧元出现导致美元地位下降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解体

24.1954年,美国一个城市管理自来水的专员发现,该市自来水耗费量在某些三分钟的时段内会奇怪地突然增加。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当时汽车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刚好是车主集中洗车的时间

B.黑客通过互联网攻击自来水公司的电脑系统,导致数据显示错误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下降,统计数据计算错误

D.当时电视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是广告时间,大家上厕所集中用水

25.20世纪初,物理学本身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下列选项中推动这一变化的是

A.电的发明和利用B.量子论的提出和发展

C.经典力学的发展D.原子能在军事上的应用

二、非选择题:

满分75分。

本大题共7小题,其中第31、32题是选做题。

考生只能选做其中的一题。

26.(9分)

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

【材料二】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

《唐书》54人;《宋史》55人;《元史》l87人;

《明史》“不下万余人”。

——据祝瑞开:

《中国婚姻家庭史》

【材料三】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据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

【材料四】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

请回答:

(1)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妇女的婚姻观存在两重性,即保守性与自主性。

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

(2分)

(2)结合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你认为,该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妇女婚姻自主性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4分)

(3)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

(3分)

27.(16分)

阅读材料: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

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

——梁启超:

《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梁启超文中的欧洲“古学复兴”指的是什么?

(2分)

(2)战国的“思想自由”状况在秦汉、宋明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分)

(3)梁启超所说的“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有何具体表现?

(4分)

(4)欧洲的十四五世纪、中国的战国时期、梁启超所处的这个时代,有什么共同之处?

(4分)

28.(10分)

阅读材料:

英国人一定是丧失了所有的道德和自由感,否则怎么会对这场世界经历过的最重要革命,对它正在进行的庄严方式,不表敬仰赞赏。

凡有幸目睹这一伟大城市最近三天发展的同胞,一定不会认为我的话是夸张的。

——《晨邮报》1789年7月21日论巴士底狱的陷落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1789—1815年的相关史实是否说明法国革命是一场“世界经历过的最重要革命”?

为什么?

(6分)

(2)《晨邮报》的这则评论认为,英国对法国正在进行的事件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

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你的判断。

(4分)

29.(1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一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3分)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5分)

(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

(6分)

30.(17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

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

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

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

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

《世界近现代史》

(1)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原因是什么?

(3分)

(2)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

(6分)

【材料二】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

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据孙代尧:

{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3)新中国“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在农业方面开展了哪些运动?

(2分)

(4)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对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

(6分)

31题和32题是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其中的一题。

31.(9分)

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以其世俗主义标志着近代的开端。

——据(美)约翰·巴克勒等:

《西方社会史》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在欧洲以德意志、瑞士和英国的宗教改革为典型。

国宗教改革的发动者分别是谁?

(3分)

(2)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何历史意义?

(6分)

32.(9分)

在创立新土耳其后,凯末尔转而致力于创造新土耳其人这一同样艰巨的任务。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新土耳其”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2分)

(2)凯末尔为“创立新土耳其”和“创造新土耳其人”采取了哪些措施?

(7分)

 

2007年广东高考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满分75分。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C

D

A

B

D

C

A

B

A

C

D

A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D

C

A

D

B

C

B

D

B

二、非选择题:

满分75分。

本大题共7小题,其中第31、32题是选做题。

考生只能选做其中的一题。

26.

(1)材料一和材料二证明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保守性;材料三和材料四证明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

(2分)

(2)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明中后期、出现了反礼教的思想,鼓舞了明朝妇女追求婚姻自主。

(4分)

(3)考生可从材料本身的可靠性或对材料的使用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如:

①小说是文学作品,作为史料使用,必须慎重。

(或:

小说是现实的反映,可以作为史料使用。

)②材料三、四的现象是个案,而且出现在明中后期,不足以说明整个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

(3分)

27.

(1)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2分)

(2)秦始皇焚书坑儒,思想高度专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大一统;宋明理学盛行,进一步禁锢了思想。

(6分)

(3)西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更多人向国外寻求救国真理;不同的政治主张涌现并展开争论。

(4分)

(4)社会处于变革时期;都有新的经济因素、新的阶级、新的思潮出现;思想文化十分活跃,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家。

(4分)

28.

(1)考生从以下两方面回答皆可。

是。

因为法国革命摧毁了欧洲大陆最顽固的封建堡垒,建立了民主制度;拿破仑打击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法国革命时期实行的政策对世界其他国家也产生了积极影响;法国革命精神激励着世界各国人民。

(6分)

不是。

①从时间来看,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都比法国革命早;②从影响来看,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影响了其他国家,甚至法国革命也受到美国革命的影响;③从方式来看,英国的“光荣革命”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革命影响也很深远。

(6分)

(2)应该持积极支持的态度。

因为英国本身也曾进行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经过启蒙运动,自由平等的观念已得到了西方进步人士的认可。

(4分)

29.

(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

(3分)

(2)①政治:

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②经济: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思想文化: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习;④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局限性。

(5分)

(3)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为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①政治:

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进入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②经济:

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为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③思想文化:

确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

(6分)

30、

(1)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

为了满足国内工业化的需要。

(3分)

(2)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对工业的发展也不利;造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6分)

(3)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2分)

(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改变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农业和工业协调发展;兼顾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6分)

31.

(1)马丁•路德、加尔文、亨利八世。

(3分)

(2)打击了欧洲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为确立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奠定了基础;新教登上历史舞台;增强了欧洲民族意识,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使语言、文学、艺术、音乐、教育等诸多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

(6分)

32.

(1)资产阶级共和国。

(2分)

(2)领导土耳其人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自由;废除哈里发制度;实行政教分离;颁布宪法和制定其他各项法律;大力发展经济;大力发展文化和教育;废除陈规陋习;提高妇女地位。

(7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