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常见病识别预防及保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6590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常见病识别预防及保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老年常见病识别预防及保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老年常见病识别预防及保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老年常见病识别预防及保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老年常见病识别预防及保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老年常见病识别预防及保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老年常见病识别预防及保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老年常见病识别预防及保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老年常见病识别预防及保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老年常见病识别预防及保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老年常见病识别预防及保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老年常见病识别预防及保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老年常见病识别预防及保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老年常见病识别预防及保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老年常见病识别预防及保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老年常见病识别预防及保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老年常见病识别预防及保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老年常见病识别预防及保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老年常见病识别预防及保养.docx

《老年常见病识别预防及保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常见病识别预防及保养.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老年常见病识别预防及保养.docx

老年常见病识别预防及保养

老年常见病的识别、预防及保养

老龄化社会的形成,致使老年常见病的识别、积极预防及日常保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老年常见病的相关问题作一简单介绍。

一、老年常见病的识别

(-)有关老年的一些基本常识

要熟悉老年常见病的防治,我们必须先了解以下一些基本常识。

1.关于老年人的年龄划分

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对老年人的年龄划分不尽一致。

目前,我国比较公认的年龄划

分是:

45~59岁为老年早期(也称中年期);

60~89岁为老年期;

90岁以上为高龄期(尊称长寿期)。

2.关于老化、衰老的概念

老化,是指人的生命中,身体逐渐衰老的过程。

老化现象是人体必然经历的过程。

事实上在老年来到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袁老过程。

一般来讲,老化可以分为正常老化和异常老化。

正常老化是指符合自然生理规律的生理性老化。

异常老化,也称病理性老化,是指由于疾病。

遗传、劳累、营养不良、环境恶劣等因素影响,加速了老化过程,即所谓的未老先衰。

衰老——由于人体老化而出现的生理功能、适应能力及抗病能力等的减退,这种与年龄相符合的老化征象,叫作衰老。

可见老化与衰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老化是渐趋衰弱的过程,衰老是身体老化的现象。

3.关于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

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在7%以上,称为“老年国”,即老龄化社会。

这种老龄化现象在城市表现的尤为突出。

如:

据统计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上海市60岁以上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14.16%,早就进入了老龄化城市。

新近统计,60岁以上的老人占上海总人口近20%。

有资料预测,到2025年,60岁以上的老人将占上海总人数的28.56%。

可见,传播并使大家了解、掌握老年常见病的早期识别、及早预防和护理常识意义非凡。

4.老化的常见表现

老年人的内脏器官逐渐萎缩,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再生能力日趋降低,免疫功能日趋低下。

就直接能察觉的生理特征而言,如头发变白,皮肤弹性减退,皱纹增多,出现色斑,肌肉松弛,脂肪增多,脊柱弯曲,身高下降,眼睑下垂,眼睛老视(即老花),听力减退,记忆力减退,性功能减退,生殖机能丧失,容易生病,不易康复等。

5.老年性疾病的基本概念

所谓老年性疾病,是指老年人特有的或老年期易患的疾病。

包括两种情况:

一是健康人变老过程中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原发性疾病,如老年性痴呆、老年性耳聋、老年性精神病、老年性肺气肿等。

二是人至老年期才容易出现的疾病,如部分恶性肿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骨质疏松、老慢支、肺心病、高脂血症、前列腺肥大、老年性白内障等。

(二)老年性器质性疾病的早期辨识

1.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中风

高血压,是公认的世界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渐趋升高。

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高血压的患病率在20%左右。

据世界卫生组织有报道,70岁以上的老人中半数以上有高血压。

老年人的高血压,多因血管弹性日趋减退(动脉硬化)所致。

所以多以收缩期血压升高为主。

正常血压:

舒张期血压为60~90mmHg;收缩期血压为90~140mmHg。

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常血压值可有一定上升。

上世纪末的统计表明:

表14-l中国中老年人平均正常血压参考值(mmHg)

年龄

收缩压(男)

舒张压(男)

收缩压(女)

舒张压(女)

51~55

134

84

134

80

56~60

137

84

139

82

61~65

148

86

145

83

此外,落实到个人,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基础血压。

如某人年轻时基础血压多在60/90mmHg左右,现为88/136mmHg上下,尽管血压似乎还在正常范围,但因其基础血压偏

低,有可能其已患有高血压。

老年人高血压早期多出现轻度的头晕、头胀或头痛,颈项板紧不舒,有的则出现失眠多梦。

这些早期表现容易受气候变化、情绪波动、体力劳累等因素影响。

凡遇这种情况需及时定期地测量血压。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的病机,多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有关。

高血压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减少血压波动,延缓对心、脑、肾等脏器的病理损害,减少发生脑中风、心脏病的风险,故对于老年人非常重要。

脑动脉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脑动脉硬化是指脑部大动脉和中动脉的管壁内出现脂质沉着,形成分散或成片的粥样斑块,从而发生动脉管胜狭窄。

可想而知,由于脑动脉管壁狭窄,血流不畅,势必造成大脑供血不足,思维、记忆等脑功能渐趋减退。

由此可见,老年人的精神障碍,如健忘、抑郁、痴呆等,多与脑动脉硬化的病理损害有关。

脑动脉硬化的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当其影响脑功能时,则可见到头晕、头痛、耳鸣、手颤、手足麻木、睡眠不佳、容易疲劳、记忆力减退等。

其中头痛多为钝痛,且多出现后枕部或前额部。

记忆力减退多表现为对名称及数字容易忘记,以近期记忆力减退为主。

有学者把头痛、眩晕、健忘作为脑动脉硬化的三个主要症状。

脑动脉硬化,中医学多认为其与痰瘀交阻、脑络不畅有关。

脑中风,是指由于脑部血液循环发生急性障碍所导致的脑部血管疾病,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出血性脑中风,如脑血管破裂;另一类是缺血性脑中风,如脑血栓形成。

脑中风多由长期高血压、脑血管硬化、高脂血症等疾病继发。

有报道认为,脑中风发生前约70%的人有先兆:

如突然出现短暂的眩晕欲仆或失忆等一过性脑缺血的表现,可视作中风的警报。

此外,如突然出现血压过低或过高、肢体麻木、性格反常、鼻腔出血等可能是中风的早期信号。

脑中风,中医学多认为其与肝风内动、痰瘀阻络等有关。

2.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由于供血给心脏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此时粥样硬化的斑块从血管壁突入血管腔,使血管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中医学将其纳入“胸痹”、“心痹”、“真心痛”范围,其病机多与痰瘀内阻、心脉不畅有关。

本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且以脑力劳动者居多,是发达国家的流行病,欧美国家最多见。

我国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增多、发病年龄提前。

据回顾性统计分析,近30年来,冠心病的城市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长期血压、血脂偏高,形体偏胖,经常出现胸口憋闷。

心悸气短、夜寐噩梦等症状的中老年人,应及早就诊。

冠心病,医学上分为多种类型,最常见的是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

心绞痛型冠心病,多在劳累或情绪激动后,发生胸骨后或左前胸压榨性疼痛。

剧痛时冷汗直冒,安静休息或含用硝酸甘油片、麝香保心丸等数分钟后疼痛逐渐消失。

这是由于心肌一时性血供不足所致。

心肌梗死型冠心病,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血管完全阻塞,导致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

病人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类似于心绞痛,但症状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就应高度警惕心肌梗死的可能。

3.老年人糖尿病

糖尿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尤其45岁以上患病率急剧上升。

糖尿病人中半数以上是老年人。

糖尿病有明显的家族性,而其遗传因素的显性率在老年人中明显升高。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通常为“三多一少”。

但老年人糖尿病多起病缓慢,早期未必有明显症状,很容易被忽视,不少病人出现明显的糖尿病并发症才被发现,如血管硬化、高脂血证、周围神经炎、反复皮肤感染或尿路感染、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等。

4.老年性肺气肿

老年性肺气肿是由于年老肺泡衰退,弹性组织功能减弱而形成的生理衰退现象。

其有别于阻塞性肺气肿,后者是多由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引起的肺气肿。

老年性肺气肿是缓慢发生的,早期可以无症状,或仅有咳嗽、咯痰。

病变发展后,可在运动后感到呼吸短促、随着病变的加重,在休息时亦感到呼吸困难,有的口唇和手指甲、脚趾甲呈紫色,称之为“紫绀”。

病变至一定阶段,胸廓前后径变大,肋间隙增宽呈圆状,称之为“桶状胸”。

老年性肺气肿,中医多辨为肺气虚损,肾不纳气。

5.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十分常见。

女性多从绝经前后开始。

男性多见于55岁以后。

女性发病率数倍于男性。

年老以后,内分泌功能减弱,尤其是性腺萎缩,性激素分泌减少,使骨质脱钙,蛋白质合成减少,引起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的早期可以出现全身骨骼、关节、肌肉酸痛及乏力,并可使老人身高缩短,佝腰屈背。

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由于骨骼的脆性增加而容易骨折。

至严重阶段,剧烈咳嗽、突然起卧、不慎转侧等均可能导致骨折。

中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多与肾精亏耗,骨骼失养有关。

6.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多指女性绝经期前后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

其原因是随着年龄增大,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下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导致。

目前医学上对更年期又分为更年前期、更年期、更年后期,合成围更年期,故该病又称“围更年期综合征”,约半数更年期女性会出现相应症状。

事实上,男士也有更年期,其出现的年龄稍晚于女性,一般出现五十四、五岁以后,其更年期所出现的不适症状也不如女性明显和常见。

男性更年期的出现与雄激素分泌减少,内外环境适应能力降低有关。

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月经失调。

这是最早出现的症状。

多见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然后不规则,逐渐量少、经停。

也有一开始即见经期缩短,经量减少,或骤然停经。

二是血管功能失调。

多见潮热、多汗、头痛、心悸等症。

其中阵发性潮热汗出最为突出,多从胸部向头颈部放射,持续数秒钟或数分钟不等。

血压升高或波动的现象也较常见。

三是精神神经症状。

多见烦躁、易怒、抑郁、多疑、失眠、健忘等症。

也有表现为皮肤麻木、嗅觉异常、味觉障碍等感觉过敏的现象。

男性更年期也可以表现为抑郁、烦躁、失眠、头痛、困倦及性功能减退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更年期综合征的病机多为阴阳失调,肝肾亏虚。

7.部分恶性肿瘤

中老年是恶性肿瘤的高发期,如肝癌好发于40~50岁,胃癌好发于50~60岁,肺癌好发于60~70岁。

老年人患癌的内在原因是身体免疫力的下降,以致在新陈代谢中出现的异常细胞不能被识别和控制。

有文献报告,上海老年人中肺癌发病率最高,其次是胃癌、食道癌、肝癌。

老年妇女中乳腺癌较为常见。

此外,前列腺癌、膀胱癌等也好发于老年人。

作为癌症的早期信号,以下几点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一是身体的某个部位出现肿块,尤其是质地坚硬、较为固定的肿块。

二是不明原因的出血,如出现痰中带血或咯血、呕血或黑便、大便带血、无痛性血尿。

涕中带血、乳头出血、绝经后阴道流血等。

三是如进行性贫血、进行性消瘦、无痛性黄疽、果酱色大便。

上腹部不舒、吞咽困难、溃疡经久不愈、黑痣增大等。

(三)老年性精神障碍的早期征兆

老年性精神障碍,亦称“精神老化”。

1.老年人睡眠障碍

据统计80%的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失眠或睡眠障碍,其表现形式多样,如表现为人睡困难或睡眠不深;睡眠早醒或夜寐多梦。

睡眠障碍容易引起或加重老年人情绪不稳定、体力不充沛。

2.老年人抑郁症

老年人中患有抑郁症约占7%-10%,而患有老年病的老年人中抑郁症的发病率可达50%。

抑郁症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并严重影响家庭幸福,社会和谐。

抑郁症的表现多为情绪低沉,终日叹气,情感淡漠,坐立不安,对事物失去原有的兴趣和爱好,甚至出现厌世情绪。

3.老年人多疑症

老年人多疑症中最常见的是疑病症,总是怀疑自己患有某种疾病,即便经医生检查、诊断和解释后也无济于事。

疑病症病人多不惜工本,到处求医。

其自诉可限于身体的某一器官、部位,也可遍及全身,症状可轻可重。

其中疑患癌者最多。

此外,老年人中无端怀疑社会、亲友、家人嫌弃自己、亏待自己的现象也时有所见。

4.老年性痴呆

老年性痴呆,是由于脑组织老化、萎缩,大脑皮层高级功能广泛损害所致的智能障碍。

老年性痴呆的早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记忆力、判断力、感觉能力、思维功能、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及情感反应等的减退或障碍,但无意识障碍。

后期发展至意识障碍,生活不能自理。

二、老年常见病的积极预防

自古以来,人们都十分重视疾病的早期预防,古医籍中把只重视治疗疾病,而不重视疾病预防,喻作“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一)预防的概念

预防,在中医学中属于“治末病”的范畴。

老年人延缓衰老、防止疾病的举措,古时又称寿老、寿亲、寿世、养老等。

预防疾病是传统养生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目的之一。

可以说,一切有意识地护养人体生命、维持人体健康的主客观行为,都具有积极的预防疾病的作用。

事实证明,合理的疾病预防,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

(二)预防的层次

预防不只是个人行为、家庭活动,更涉及整个社会、民族、地区的文明程度和保健意识。

近年来,随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长足发展,科学地、积极地防治疗疾病已经成为大众的共同追求。

预防疾病应该是全方位、多角度的。

完整意义上的疾病预防,应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一是依靠整个社会(政府、社区)尽可能地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空气、水质。

土壤、绿化。

声光,乃至于社会治安、政治氛围、民情习俗等,均是构成生存环境的要素。

良好的生存环境,有利于群体的预防保健;不良的生存环境,有害于民众的身心健康。

在此层面上,政府作为、社会力量起主导作用。

老龄化社会,更需政府层面对老年心身健康的关爱。

二是依靠医学力量(医院、医生)积极发挥健康咨询、预防指导和早期诊治疾病的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的医院、医生主要承担临床医学的责任。

随着医学理念的改变和医疗市场的扩展,在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领域中,医院、医生也应在其中扮演主要角色。

老年人更需要医疗机构及有关人员的保健关怀。

三是依靠社会成员(个人、家庭)有意识的做好自身预防或帮助他人防病治病。

有意识、有目的地科学预防保健活动应伴随一个人的终生。

人生在世,外有邪气之侵,天时之感,内有七情忧患,饮食劳逸,疾病发生在所难免,尤其是老年人更是如此。

病前预防、病后康复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发挥家庭和个人的积极作用。

上述疾病防治的三个层面,既各有侧重,又互有关联。

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展现一幅全方位、多层次的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防病保健的完整画卷。

(三)老年性疾病的预防方法

1.老年性疾病的总体预防原则

老年性疾病的总体预防,在于强调老年人的自我保健,其为老年人防病治病、延缓衰老的重要举措。

老年人自我保健的内容很多,其中首先要对老年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使老年人认识自我保健的重要性,能自觉地按照自我保健的内容和要求去实施。

老年性疾病的总体预防,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倡导合理的生活方式

老年人由于多种生理机能的下降,抗病能力的低下,更应倡导合理的生活方式。

当退休以后,或生活环境、家庭成员有明显改变时,更应重视及时调节生活方式。

如:

应顺行四时气候变化,居住环境最好阳光充足,冷暖适宜,疾病流行之际,尽量少去人群聚集地,以防感染。

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生活要有规律,做到早睡早起。

稳定情绪、适度运动、热水泡脚、按摩手脚心等方法均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努力改掉吸烟、酗酒的坏习惯。

抽烟会加速记忆力减退,加速呼吸系统老化,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促使癌症尤其是肺癌的发生。

酒类特别是白酒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容易引发高血脂、肝损害、脑血管意外等疾病。

提倡合理饮茶。

合理饮茶对身心健康有多种好处。

老年人饮茶应注意:

不要太浓,浓茶会影响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的吸收;不饮隔夜茶,因隔夜茶会产生某种致癌物质;泡茶温度要适宜,宜将沸水放至80℃左右后冲泡,有助于茶中维生素等有益成分的析出。

(2)提倡清淡的饮食习惯

老年人咀嚼能力低下,肠胃蠕动减弱,消化功能降低,故饮食、烹调除要求色、香、味俱佳而促进食欲外,更应注意食物选料的柔软,食物烹煮的松软。

一切为了便于咀嚼,易于消化。

饮食切记多清淡,少甘肥。

否则老年人容易导致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糖尿病、浮肿等疾病的发生。

老年人还需注意饮食的平衡。

包括酸碱平衡、寒热平衡、营养平衡。

绝大部分蔬菜、水果、豆类都属碱性物质,而大部分肉类、鱼类、蛋类及米面食品都属酸性食品。

酸碱失衡容易导致疾病发生。

人的体质都有寒性热性之分,饮食也应注意“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原则。

老年人中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两种倾向并存,我们应努力通过饮食调养以予纠正。

(3)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

老年人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调节生理功能,调摄情志状态,促进精力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但老年人的体育锻炼必须注意:

循序渐进,开始锻炼时持续时间不宜过长,并避免饭后立即锻炼;强度适当,老年人不宜选择运动量过大的项目,最宜选择保健操、太极拳(剑)、练功十八法或散步等;持之以恒,体育锻炼贵在持之以恒,老年人的体育锻炼更是如此,宜每天坚持体育活动半小时左右为最适宜。

(4)把握有效的心理调节

老年人极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及时注意自我心理调节,克服有害健康的情志刺激,显得尤为重要,凡事需豁达、乐观,泰然处之,努力做到遇变不惊,尽量克服情志抑郁。

老年人尤应做到清心寡欲,省思少虑,淡泊名利,豁达开朗,笑口常开。

老年人致力于琴棋书画,花鸟音乐,是寄托精神、畅达情怀的良好办法。

(5)了解辨证、辨体调补知识

老年人脏腑阴阳常有偏盛偏衰。

根据中医辨证,进行适当调补,对恢复脏腑功能、纠正偏盛偏衰、延缓衰老有积极意义。

在症状明显时,可用药物来补虚纠偏。

气虚可用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茂、黄精、怀山药等;补血可用熟地、当归、首乌、蜂王浆等;补阳可用仙茅、仙灵脾、巴戟肉、狗脊、鹿茸等;补阴可用龟板、鳖甲、生地、女贞子、桐妃子、沙参、麦冬等,切不可不顾体虚及疾病情况而滥用进补药物。

2.老年性疾病的具体预防方法

老年人特有的或易患的疾病,习称老年性疾病,其广泛涉及老年人的各系统、各脏器的各种病理变化。

在此,我们只能选择较为常见较为典型的老年性疾病,介绍其容易做到的预防方法。

(1)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主要预防措施有:

一是安排好有规律的生活。

避免过度紧张、激动、焦虑,保持充分的睡眠,包括白天的闭目养神,参加一定的自己所喜爱的文艺交谊活动,这些皆有助于血压的稳定,有助于心脏血管的正常调节。

二是养成清淡饮食的习惯。

清,是指低脂肪。

低胆固醇饮食,对于高脂肪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蛋黄、无鳞鱼等,老年人不宜多食;淡,主要是指少盐饮食。

老年人因为味蕾功能减退,饮食口味往往偏重,必须下决心坚持少盐饮食,否则不利于血压的控制,专家建议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6g左右。

三是坚持适当的健身锻炼。

老年人以体操、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最为适宜

(量力而行,避免剧烈运动),持之以恒的体育健身运动有助于血管放松、血压下降,保护心肺功能,增强抗病能力,促进脂质代谢。

四是自我控制精神情绪。

任何情绪激动和心理紧张,都会使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上升,甚至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的发作,所以一定要学会情绪的自我控制,保持轻松。

宁静而愉快的情感。

一旦发生情绪波动,尽可能地采用外出散步、听音乐、练气功、与亲友交谈等方法予以排遣、转移。

五是戒除烟酒、肥胖之害。

抽烟、酗酒等对心血管系统健康有明显的不利影响。

肥胖会明显加重心血管系统的负担,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厘米),上下浮动5%。

(2)脑动脉硬化、脑中风

主要预防措施有:

一是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波动,以减少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二是注意劳逸结合,尽可能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以促进血液流畅,增强体质。

三是尽量不抽烟,少喝酒。

因大量抽烟喝酒均可引起血管硬化,甚至触发中风。

四是合理饮食对动脉硬化的预防是最重要的,避免食用过量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

瓜果蔬菜及其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应注意补充。

五是要认真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因为这些慢性疾病的发展可加速脑动脉的硬化。

六是如老年人经常出现头痛、眩晕、健忘,则要高度疑似脑动脉硬化的可能;如经常出现一过性眩晕欲仆、短暂失忆、血压过高过低、肢体麻木、性格反常、鼻腔出血等,就要警惕中风的发生。

(3)老年人糖尿病

主要预防措施有:

一是糖尿病有明显的家族倾向,凡有该病家族史的老年人,定期健康检查测定血糖尤其重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凡空腹血糖大于7.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mmol/L者,均可诊断为糖尿病。

二是老年人糖尿病(三多一少)的症状都不明显,不少病人出现了糖尿病的并发症后方被发现,所以凡老年人有血管硬化(早期见眼底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周围神经炎、反复皮肤感染,或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等疾病时,均应设法排除糖尿病的存在。

三是合理饮食,尽量少食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主要指米、面类),以减轻胰岛负担。

采取有效方法控制体重,以防止过于肥胖而引起胰岛素相对不足。

四是适当的体育运动,对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有学者将饮食疗法、体育疗法和胰岛素疗法,称为糖尿病治疗的“三驾马车”。

(4)老慢支、肺气肿、肺心病

主要预防措施有:

一是注意环境卫生、气象因素、大气污染、过敏物质等,这些因素往往是本病发生的重要致病因素,尽量减少接触污染空气,防止粉尘刺激,杜绝致敏物质是预防老慢支的重要环节。

二是预防感冒,反复感冒是老慢支病情加重或继发感染的主要诱因,因此,预防感冒对于老年人尤为重要。

结合各人体质情况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增强御寒能力和抗病能力。

在天气冷热骤变时慎调衣被。

在感冒流行时尽量不到人多热闹之处。

这些都是预防感冒必须做到的。

三是吸烟对本病的影响很大,要下决心戒烟以减少呼吸道刺激。

如出现肺心病浮肿,少盐饮食也很重要。

四是本病最易在秋冬季节发作,按照中医学“冬病夏防、冬病夏治”的防治原则,在未病之前或疾病缓解期,坚持扶正固本的中医调补,对于改善体质、缓解发作不无好处。

(5)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主要预防措施有:

一是尽量多去户外活动,保持充足的阳光照射,可促进皮肤自身合成维生素D,有利于钙质的吸收。

适当运动也可刺激成骨细胞的活动,以延缓骨质疏松的发展。

二是注意补充食物中的钙质、蛋白质、及各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地维生素C,牛奶是补充钙的最佳食品(因人而异,自我掌握),鱼类、水产品、芝麻酱,尤其是虾皮,含钙较为丰富,宜适当多食。

海洋贝壳类加工而成的活性钙,含钙量高,吸收利用率也较好,是理想的补钙药剂。

(6)更年期综合征

主要预防措施有:

一是加强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脑内吗啡肽的释放,抑制髓体促性腺激素的冲动性分泌(性腺激素低下引起的代偿),以减少阵发性潮热盗汗。

二是多食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以杜绝绝经期骨质疏松。

三是本病易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症状,注意养成良好的心理素养和情致调节能力,有利于更年期女性度过这一“困难时期”。

家庭亲友对更年期女性身心健康的关注、关爱,也同样重要。

四是普及医学常识,了解更年期的生理知识,清楚更年期是妇女的生理过程,所出现的症状会逐步缓解,不必为此而感到惊慌焦虑恐惧。

进入更年期的妇女,更应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过于劳累,过于紧张,避免过食辛辣,过食脂糖。

(7)部分肿瘤

主要预防措施有:

一是老年人恶性肿瘤的早期症状都不明显,必要的定期健康体检是早期发现肿瘤的有效措施。

二是注意体育锻炼,注意情志调畅,尤其要克服长期难以解除的抑郁焦虑,保持整体的身心健康,是预防肿瘤发生最好的自我保养。

三是不抽烟、少喝酒,避免食用霉变食品,加强劳动保护(对接触石棉、沥青、粉尘等工业污染者尤应注意)等措施,也是减少癌症发病的重要方面。

四是凡发现质地坚硬、较为固定的肿块;不明原因的出血(尤其是无痛性血尿、果酱色大便、妇女乳头出血、绝经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