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36775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

《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

行为主义主张研究( 

A.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 

B.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 

C.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 

D.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 

7. 

反对对任何心理现象做元素分析,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并把构造主义称为“砖块和灰泥的心理学”的是( 

E.人本主义心理学 

8. 

认为人类行为是由某种潜意识动机驱使的心理学观点是(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精神分析的观点 

精神分析学认为:

人之为人,首先其是一个生物体,既然人首先是生物体,那么,人的一切活动的根本动力必然是生物性的本能冲动,而本能冲动中最核心的冲动为生殖本能(即性本能或性欲本能)的冲动,而在社会法律、道德、文明、舆论的压制下,人被迫将性本能压抑进潜意识中,使之无法进入到人的意识层面上,而以社会允许的形式下发泄出来,如进行文学、艺术的创作,后期弗洛伊德又提出了与“生殖本能”对应的“死亡本能”学说,认为人除了维护自身生命生长发展的能量(即求生本能,其中核心本能为性欲本能)之外,还有着将自身生物肌体带入到无机状态,即死亡状态下的能量,即死亡本能,死亡本能在战争、仇视、杀害、自残中得以非常明显地表现。

[3]

9. 

主张研究人的价值和潜能的发展,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的是( 

E

10. 

_____是关于心理实质的唯一正确的观点。

( 

A.唯心主义心理观 

B.唯物主义心理观 

C.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 

D.灵魂论

11. 

脑和整个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是______,它是产生心理的主要器官。

A.小脑 

B.中脑 

C.延脑 

D.大脑 

12. 

______是检验人的心理的唯一标准。

A.客观现实 

B.实践活动 

C.心理规律 

D.社会生活条件 

13. 

有“活命中枢”之称的是( 

A.延脑 

B.脑干 

C.丘脑 

D.小脑 

延脑除构成脊髓与高级中枢联络的通路,与相应的感觉和运动器官相联系外,还是重要的内脏活动中枢,调节呼吸、消化、循环、汗腺分泌以及各种防御反射(如咳嗽、呕吐、泪分泌以及眨眼等),又称活命中枢。

活命中枢构成脑干的一部分

14. 

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应是( 

A. 

反射弧 

B.反射 

C.无条件反射 

D.条件反射 

15. 

执行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是( 

A.反射系统 

B.反射弧 

C.条件反射 

D.无条件反射

16. 

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 

A.精神活动 

B.意识活动 

C.反射活动 

D.技能活动 

17. 

望梅止渴属于( 

A.生理反射 

B.强化反射 

D.无条件反射 

18. 

人们看电影,电影拷贝上的一幅幅画面是不动的,而人们看到的却是连贯的动作、活动的景物,这是运用了______的心

理学原理。

.感觉对比 

B.感觉适应 

C.后像 

D.联觉 

后像是一个视觉生理现象,其在视觉刺激停止后的形象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即形象感觉有一种残留现象,称为后像(afterimage)

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联觉”现象。

最常见的联觉是“色-听”联觉,即对色彩的感觉能引起相应的听觉,现代的“彩色音乐”就是这一原理的运用。

19.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反映的是( 

感觉对比 

B. 

感觉适应 

C. 

后像 

D. 

联觉 

20. 

以下现象中,哪一项涉及到了感觉适应现象( 

) 

 

游泳池的水刚开始显得很凉 

吃完冰激凌之后觉得辣椒酱很辣 

你更喜欢丝绸而非天鹅绒的感觉 

刺激屏幕上呈现10毫秒以至你感觉不到 

21. 

吃了甜糖以后,吃桔子格外酸,这是( 

A.感觉对比 

22. 

在某种时间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对前一个闪光的觉察,这种效应叫( 

A.视觉掩蔽 

B.闪光融合 

C.视觉对比 

D.后像 

在某种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对前一个闪光的觉察,这种效应称为视觉掩蔽(visualmask)。

在研究光的掩蔽效应时,目标物或者出现在掩蔽光之前,或者同时出现,或者出在掩蔽光之后。

在这些条件下,对目标的觉察都明显受到掩蔽光的影响。

视觉掩蔽除了光的掩蔽以外,还有图形掩蔽、视觉嗓音掩蔽等。

闪光融合是指当刺激不是连续作用而是断续作用的时候,随着断续频率的增加,感觉到的不再是断续的刺激,而是连续的刺激的一种景象。

23. 

看到一个苹果,听到一首歌曲,属于( 

A.感觉 

B.知觉 

C.观察 

D.思维 

感觉不仅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也反映我们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和状态。

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换句话说,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知觉有这样几个特性:

整体性、恒常性、意义性、选择性。

24. 

强光照射下的煤块的亮度远远大于黄昏时粉笔的亮度,人们仍把煤块知觉为黑色,把粉笔知觉为白色,这是(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25. 

用红笔划出书中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 

)特性。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26. 

教师指导小学生观察教具时,总是要有目的地用言语启发学生,唤起已有知识经验,这是根据知觉的( 

)性。

D.恒常性

27. 

把一串点知觉为一条虚线,反映了知觉的( 

A整体性 

D恒常性

28. 

一位教师绘制了一张教学图表,并在图表的四边绘制了色彩绚丽的精美图案,但在课堂上,他发现学生观察的效果不理

想。

这位教师违背了知觉规律的(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29.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做( 

A.运动知觉 

B.听知觉 

C.空间知觉 

D.时间知觉 

30. 

胖人宜穿竖条的衣服,瘦人宜穿横条的衣服,是为了利用_____改变其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

A.适应 

B.错觉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理解性 

错觉是人们观察物体时,由于物体受到形、光、色的干扰,加上人们的生理、心理原因而误认物象,会产生与实际不符的判断性的视觉误差。

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扭曲的知觉,也就是把实际存在的事物被扭曲的感知为与实际事物完全不相符的事物。

31. 

在路上遇见小时候的同伴,虽然叫不出他 

(她)的姓名,但确认是认识的,此时的心理活动是( 

A.重现 

B.保持 

C.回忆 

D.再认 

再认和再现是记忆的一个基本过程,是和识记、保持两个过程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记忆过程,也是识记和保持过程的表现和结果。

在心理学里,再认和再现被认为是评价记忆巩固水平的重要指标。

对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再度感知的时候,觉得熟悉,认得它是从前感知过的,叫做再认。

32. 

若要增加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是通过_____来完成的。

A.延长记忆的时间 

B.扩大每个组块的信息量 

C.增加记忆的内容 

D.改变记忆的速度 

33. 

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 

A.倒摄抑制 

B.前摄抑制 

C.干扰 

D.抑制 

34. 

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 

35. 

在一份书面学习材料中,记忆效果最好的位置在( 

A.中间部分 

B开始和结尾部分 

C.不一定 

D.都一样 

36. 

根据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记忆分成( 

A.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B.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C.机械记忆和逻辑记忆 

D.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37. 

一篇课文,如果记忆20次刚好能够达到背熟,那么如果要想达到最佳的学习程度,应该记忆( 

)次。

A.20 

B.25 

C.30 

D.40 

38. 

初中阶段学生记忆力的发展( 

A.是稳定时期 

B.是最佳时期 

C.是较慢时期 

D.已开始有所下降 

39. 

当人们在交谈中提到“天安门”时,头脑中出现天安门的形象,这是( 

A.回忆 

B.重现 

C.表象 

D.想象 

40. 

从感知到思维的过渡环节是( 

A.想象 

B.表象 

C.需要 

D.记忆 

41. 

看到水稻长得不错,断定今年一定有个好收成。

这属于:

A.感知觉 

B.记忆 

C.想象 

42. 

“灯是照明的工具”这种认识反映了思维的( 

)A.概括性 

B.灵活性 

C.直觉性 

D.间接性 

43. 

成人修理钟表,一边修理一边寻找故障原因,这属于(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逻辑思维 

D.直觉思维 

45. 

去城市的某个地方参观,我们事先会在头脑中想出可能到达的道路,经过分析与比较,最后选择一条短而方便的路,这

是( 

46. 

学生学习各种科学知识,科学工作者进行某种推理、判断属于( 

D.直觉思维

47. 

学生能做到“一题多解”的思维活动是( 

)A.辐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创造思维 

48. 

到一片稻田,心中想着把它变成高尔夫球场后的样子,这种心理过程属于:

感觉 

知觉 

想象 

思维 

.普通心理学中的解释:

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想象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都属于高级的认知过程,它们都产生于问题的情景,由个体的需要所推动,并能预见未来。

思维是人用头脑进行逻辑推导的属性、能力和过程

49. 

读毛泽东《沁园春.雪》,脑海中浮现北国冬日景象,这是( 

)A.思维 

C.再造想象 

D.幻想 

51. 

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在( 

A.小学低年级 

B.小学中年级 

C.小学高年级 

D.初中 

52. 

初中学生的想象( 

A.多为有意识有目的的 

B.全数有意识有目的的 

C.意识性目的性较差 

D.多为无目的无意识的

53. 

人在某一瞬间,将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些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这一特点指的是注意的( 

A.指向性 

B.集中性 

C.目的性 

D.能动性 

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

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的反映一些现象而离开其余对象。

二是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

指向性表现为对出现在同一时间的许多刺激的选择;

集中性表现为对干扰刺激的抑制。

它的产生及其范围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外部刺激的特点和人的主观因素。

54. 

鹤立鸡群就是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这一注意现象是(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以上三种注意都不是 

55. 

背课文时,我们必须不断提醒自己,集中注意每句的意思、句子的衔接,反复试背,这种注意是(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D.三者综合 

56. 

学生在听课的同时还可以作笔记,这属于注意的( 

)A.广度 

B.转移 

C.分散 

D.分配 

57. 

有的学生在上课时边听课边做小动作,这是注意的( 

)A.分配 

B.分散 

C.转移 

D.广度 

59. 

人根据任务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称为 

A.注意广度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60. 

“一目十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反映了注意在_____方面的一个品质。

A.广度 

61. 

幼儿通常很难长时间将注意保持在教师讲课的内容上,这属于( 

)差。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广度 

62. 

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是( 

)A 

.没有关系的 

.不能转化的 

.可以转化的 

D.没有区别的 

63. 

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皆是_____的绝好写照。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情境 

64. 

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表现了( 

)状态。

A.表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65. 

急中生智是一种( 

A.激情 

D.信号 

66. 

当人处于应激状态下时会出现肌肉紧张、血压升高等反应,这是情绪的( 

)表现。

A.主观体验 

B.外部表现 

C.生理唤醒 

D.行为反应 

67. 

下面哪种活动是意志行动( 

A.吹口哨 

B.背诵课文 

C.摇头晃脑 

D.膝跳反射 

68. 

“化悲痛为力量”“不要意气用事”,这是( 

A.意志对认识的影响 

B.情感对认识的依赖 

C.意志对情感的作用 

D.情感对意志的影响 

c

69.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反映的是(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70. 

一个人既不想牙疼,也不愿忍受治牙的痛苦,但没办法,必须接受一种结果。

这种冲突是( 

71. 

俗话说的"

想吃粥,又怕烫"

是指动机冲突中的( 

72. 

春节将到,火车票紧张,想除夕到家,火车票贵;

避开高峰期,火车票不涨价,但回家的日期就不如意了。

这种冲突是

)A.双趋冲突 

73.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在最高层。

A.尊重的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缺失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74. 

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理想和人的价值的完美实现属于( 

A生理与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75. 

为了获得某种奖励而产生的动机,属于( 

)动机 

A.外在 

B.内在 

C.主导 

D.社会 

76. 

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属于( 

)动机。

C.自然 

D.从属 

77. 

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是( 

A.生理性 

B.社会性 

D.成就 

78. 

以下哪种动机驱使青少年特别重视伙伴关系( 

A.交往动机 

B.成就动机 

C.自尊动机 

D.自身价值动机 

79. 

下列哪个是非语言智力测验量表( 

A.比纳—西蒙智利测量量表 

B.斯坦福—比奈智利测量量表C.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D.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80. 

比率智商是指( 

A.一个人的智力实际达到的年龄水平 

B.个体的智商在其同龄人中的相对位置 

C.个体的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间的关系 

D.随着个体实际年龄变化而变化的智商分数

81. 

离差智商是指( 

D.随着个体实际年龄变化而变化的智商分数 

82. 

能力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下面不属于能力发展差异的是( 

A.天才儿童 

B.大器晚成 

C.多愁善感 

D.过目不忘 

83. 

"

高分低能"

说明( 

A.知识与能力无关 

B.能力低的人同样可以获得高的成绩 

C.掌握过多的知识反而会阻碍能力的发展 

D.知识并不等同于能力 

84. 

智商高于_____的儿童是超常儿童。

)A.110 

B.120 

C.130 

D.140 

85. 

智商低于_____的儿童是低常儿童。

)A.40 

B.50 

C.60 

D.70 

86. 

某人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灵活多变、注意力容易转移,他是属于哪种气质类型(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87. 

某人安静沉稳、寡言少语、反应缓慢、情绪不外露、注意稳定不易转移,他是属于哪种气质类型( 

88. 

张飞、李逵是哪种典型的气质类型( 

)A.胆汁质 

89. 

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属于哪种气质类型( 

90. 

性格的形成依赖于( 

)A.血型 

B.体型 

C.激素分泌水平 

91. 

下列属于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观点的是( 

A.心理发展包含着量变和质变的矛盾运动 

B.心理发展是平衡的、不间断的 

C.心理发展是匀速的 

D.心理发展只有量变没有质变 

92. 

狼孩现象主要是由( 

)因素造成的。

A.先天 

B.后天 

C.遗传 

D.狼奶 

93. 

童年期的年龄范围是( 

A.3~6、7岁 

B.6、7~11、12岁 

C.11、12~14、15岁 

D.6、7~14、15岁 

94. 

少年期的年龄范围是( 

D.14、15~17、18岁 

95. 

青年期的年龄范围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