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健康教育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7268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健康教育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专题健康教育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专题健康教育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专题健康教育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专题健康教育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专题健康教育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专题健康教育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专题健康教育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专题健康教育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专题健康教育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专题健康教育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专题健康教育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专题健康教育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健康教育资料.docx

《专题健康教育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健康教育资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健康教育资料.docx

专题健康教育资料

疾病防疫教育

专题一:

禽流感防治

一、人感染禽流感的症状有哪些?

(1)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流感,主要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

有些患者可见眼结膜炎。

(2)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热程1~7天,一般为2~3天。

(3)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

(4)半数患者有肺部实变体征。

血白细胞计数(20~183)×109/L,淋巴细胞大多降低,血小板正常。

骨髓穿刺示细胞增生活跃,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伴出血性吞噬现象。

部分患者ALT升高,咽拭子细菌培养阴性。

(5)半数患者胸部X线摄像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伴胸腔积液。

二、预防和控制禽流感有哪三个主要环节?

(1)消除传染源:

必须做到四早。

  ①早发现:

早发现禽流感病禽和病人;

  ②早报告:

早向卫生防疫部门报告禽流感病禽和病人

③早隔离:

病人要至少隔离至热退后两天,病禽要封闭或封锁;

  ④早治疗:

要早治疗病人,早杀灭病禽。

对病人要进行综合性有效治疗,在病鸡场周围3公里内的病禽要就地杀灭、深埋。

(2)切断传播途径

  ①戴口罩:

禽流感病人、接触者(如医护人员和饲养人员)必须戴口罩;

  ②换气:

病房、养鸡场和居室加强通风换气;

  ③远离易感场所:

少去或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与养鸡场,去时戴口罩;

  ④消毒:

病房和养鸡场的空气消毒(按空气消毒规定进行);病人和病禽的分泌物与排泄物消毒(按消毒规定进行);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消毒(按消毒规定进行);以上消毒方法与消毒剂基本上与“非典”的消毒相同,禽流感病毒对高温、紫外线和常用消毒剂都敏感。

(3)减少易感人群或高危人群:

60岁以上老人、儿童、小学生、免疫力低下者、慢性病患者是流感的好发人群,对这些人要注意御寒,加强户外锻炼,增强抵抗力,接种流感疫苗

三、如何诊断人是否患了禽流感?

禽流感的诊断主要依靠流行病学与临床表现,确诊有赖于病毒分离、病毒抗原与血清抗体检测。

流行病学史包括是否到过疫区,或与家禽有密切接触,或与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

1周内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并出现持续高热(>39℃)者应警惕禽流感。

病毒分离、病毒抗原与血清抗体检测是诊断禽流感的重要方法。

患者甲型流感病毒和H5亚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阳性,患者呼吸道标本(鼻咽或气管吸出物)酶联免疫法检测阳性者,应列为疑似病例;患者呼吸道标本(咽拭子、鼻咽或气管吸出物、痰或肺组织)分离出流感病毒A(H5N1),或血清微量中和试验检测流感病毒A(H5N1)抗体阳性,或采用流感病毒A(H5N1)特异性血凝素基因反转录PCR检测呼吸道标本阳性均可确诊。

专题二:

麻疹预防

一、麻疹的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表现,典型麻疹诊断不难。

麻疹粘膜斑对出疹前早期诊断极有帮助,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及皮疹形态分布特点均有助诊断;麻疹后留下色素沉着及糠麸状脱屑在恢复期有诊断意义。

出疹期麻疹需与其他出疹性疾病鉴别,如:

①风疹前驱期短,全身症状轻,无粘膜斑,皮疹散在,色稍淡,1~2日即退,无色素沉着及脱屑;②幼儿急疹多见于婴幼儿,突发高热

数日,热退时出玫瑰色散在皮疹为其特征;③猩红热,发热咽痛1~2日,全身出猩红色针尖大小皮疹,疹间皮肤也发红,疹退后伴大片脱皮。

白细胞数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咽拭子培养可获A组β溶血性链珠菌;④肠道病毒感染,皮疹无特异性,可为斑丘疹、疱疹、瘀点,常伴咽痛、肌痛、腹泻及无菌性脑膜炎;⑤药物皮疹每有近期服药史,皮疹多样,停药后皮疹不再发展而逐渐消退。

二、麻疹的预防

提高人群免疫力是预防麻疹的关键,故对易感人群实施计划免疫十分重要。

如发现麻疹病人,则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止传播和流行。

  

(一)自动免疫 易感者都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初种年龄不宜小于8个月,因恐来自母体的抗体中和疫苗病毒,使之失效。

我国目前定于8个月时初种,4岁时加强一次。

国外主张在15个月时初次接种更为保险,并认为在1岁以内接种者,应于1年后加强一次。

疫苗应保存在2~10℃暗处,每次皮下注射0.2ml,1次即可。

各年龄剂量相同,于麻疹流行季节前一个月接种最好。

易感者在接触麻疹病人后2日内,若应急接种麻疹疫苗,仍可防止发病或减轻病情。

流行时易感者80%接种了疫苗,可于2周内控制流行。

接种疫苗后反应轻微,5~14日后可有低热数日,偶见稀疏淡红皮疹。

  有发热和急、慢性疾病者,应暂缓自动免疫;有过敏体质、活动性结核、恶性肿瘤、白血病及应用免疫抑制剂或放射治疗和先天性免疫缺陷者,不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凡8周内接受过输血或血制品及被动免疫制剂,以及4周内接受其他病毒减毒活疫苗者均应推迟接种,以免影响效果。

  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血清抗体都有上升,阳性率可达95%~98%,最早于12天血液中即可出现血凝抑制等抗体,1个月时达高峰,抗体效价在1∶16~1∶128。

2~6个月后渐降,一般仍维持一定水平。

部分接种者4~6年后可全部消失,故复种年龄可在4~6岁时。

婴儿主动免疫覆盖率达到90%以上时,可形成无病区。

  有些国家将麻疹疫苗与风疹疫苗,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同时接种,不影响其免疫效果。

  

(二)被动免疫 年幼体弱及患病者如接触麻疹病人,5天内进行被动免疫可免于发病,5~9天内进行则仅能减轻病情。

可肌注丙种球蛋白(10%)0.2ml/kg,或胎盘球蛋白0.5~1.0ml/kg,或成人血浆20~30ml。

被动免疫力仅能维持3~4周,3周后又接触麻疹患者需再注射。

  (三)综合预防措施 发现麻疹病人应立即作疫情报告,并招待呼吸道隔离至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至10天。

凡接触患者的易感儿应检疫3周,并根据情况给予自动免疫或被动免疫,接受免疫制剂者,应延长检疫至4周。

在麻疹流行期间,应大力宣传患者不出门,医药送上门,易感儿不患门,集体机构加强晨间检查,对可疑者应隔离观察。

 

环境卫生教育

一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尽管过去几十年间人类在健康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比如成千上万的人能够健康、长寿地生活。

但人类还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沾沾自喜,因为由于环境因素而导致的疾病以死亡至今仍在全球许多地区大量存在。

    从11月19日在京召开《世界资源报告1998~99》新闻发布会上得到的信息表明:

近1/4(23%)的全球疾病与环境因素有关。

这些重大的环境问题包括水、室内空气污染、大气污染、环境卫生和传染病。

    这份关于世界健康与环境的最新报告对这一问题的阐述令人震惊。

它说,在当今世界最贫困的地区,估计约有1/5即1.1千万(相当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人口总数)的儿童活不到5岁,而造成这种悲剧的主要原因是感染与环境有关的疾病。

比如,因空气污染导致的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每年便会夺去大约400万名儿童的生命。

    发达国家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对这些国家国民健康的威胁来自于工业污染以及生物威胁。

报告提供的资料显示:

在欧洲及北美,大约有2亿人仍然暴露于不安全的空气中。

而若放到全球范围内考察,这一数字将会被改写为惊人的14亿。

二人类环境基本概念

1. 环境的基本概念

    在环境科学领域,环境的含义是:

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按照这一定义,环境包括了已经为人类所认识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理世界的所有事物。

它既包括未经人类改造过的众多自然要素,如阳光、空气、陆地、天然水体、天然森林和草原、野生生物等等;也包括经过人类改造过和创造出的事物,如水库、农田、园林、村落、城市、工厂、港口、公路、铁路等等。

它既包括这些物理要素,也包括由这些要素构成的系统及其所呈现的状态和相互关系。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概念也在变化。

以前人们往往把环境仅仅看作单个物理要素的简单组合,而忽视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进入七十年代以来,人类对环境的认识发生了一次飞跃,人类开始认识到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中的各个组分和各种反应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一个方面有利的行动,可能会给其他方面引起意想不到的损害。

2. 环境要素和环境质量

(1) 环境要素

    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各异而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为环境要素,也叫环境基质。

环境要素分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自然环境要素,故环境要素通常是指自然环境要素,包括水、大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等。

环境要素组成环境结构单元,环境结构单元又组成环境系统,例如由水组成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地球上的全部水体又组成水圈(水环境整体);由土壤组成农田、草地和林地等,由岩石组成岩体,全部岩石和土壤构成岩石圈或称土壤-岩石圈;由生物体组成生物群落,全部生物群落构成生物圈。

    环境要素具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属性,这些属性决定了各个环境要素间的联系和作用的性质,是人们认识环境、改造环境的基本依据。

(2) 环境质量

    所谓环境质量,一般是指,一处具体环境的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于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对环境要求的,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

环境质量通常要通过选择一定的指标(环境指标)并对其量化来表达。

自然灾害、资源利用、废物排放以及人群的规模和文化状态都会改变或影响一个区域的环境质量。

三、室内环境

 人的代谢产物有400多种,许多都排泄在室内空气中,如二氧化碳、水蒸气、汗臭味(主要成分为丁酸)、体臭味、脚臭味……。

这是人对居室产生的污染,如果室内人多,如果有人吸烟,通风又不好,就会使人难受、恶心。

    室内地毯上、灰尘中有螨虫;浴室、厕所、厨房洗碗池、地毯、冰箱、空调机等,是霉菌、细菌、病毒大量繁殖的场所,可引起气喘、皮疹、过敏、呕吐甚至患传染病。

这是微生物、寄生虫对居室的污染。

    居室中使用空调,由于房间紧闭,人就只能吸斗室内已经呼吸过多次的混浊空气,经空调机多次反复过滤后的室内空气,负离子数目逐渐减少,能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空调机的空气过滤器长期不清洁,其中矿物纤维便会成为细菌、病毒、霉菌的载体,吹入室内,也会使空气污染。

    因此居室中须保持良好的通风、干燥和清洁,卧具、地毯要常常晾晒,使螨虫和霉菌无藏身之处。

    居室适当的绿化,能改善室内环境,既能给居室增添盎然生机,又让环境雅洁清新,因为绿色植物有净化空气、除尘、杀菌和吸收有害气体的功用,所以这类做法实在应该大力提倡。

四、饮水与健康

生活离不开水,然而水中有许多有害物质会使人致病。

水中有害物质的产生,都与水污染有直接的关系。

 这些年来,由于农业大量使用氮肥和化学农药,工业排放含氮的“三废”,加之生活污水、工业废渣、矿业开采等,致使河水、地下水中硝酸盐和农药残毒含量升高,受到严重污染,饮水中硝酸盐超过一定含量,人饮用后就会发生中毒现象。

在人体内,硝酸盐易转化成亚硝酸盐与增胺合成产生毒害性很强的亚硝胺致癌物,对人体都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严重危害。

在人类生活的地区,有的地方地下存在有害金属元素,它们会溶解于水中,人长期饮用有害金属元素的水后就会出现中毒现象。

据报道,云南、贵州的偏僻山区有人食欲减退,四肢酸疼乏力,有时一夜之间头发全部脱落,被称为“鬼剃头”。

经有关专家调查研究,原来是当地铊元素含量过高,导致铊中毒。

河北省泊头市市民由于长期饮用深层高氟水,氟中毒症也较严重,患氟骨症者占病区人口1%以上。

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人们常用水缸或水池储存生活饮用水。

新鲜水储存一段时间后,细菌的数量会增加很多,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这是因为即使水加热到沸点时能杀死一部分细菌,但由于水中含有硝酸盐,当水中具备一定数量的细菌时,在水加热过程中,会使水中的硝酸盐还原为毒性强且致癌的亚硝酸盐,它在体内达到一定量后,会降低人体的带氧功能,严重时可造成胸闷,甚至窒息。

据医学专家研究分析发现,储存3天的水再烧开后,其亚硝酸盐含量为储存1天水的3.64倍;储存7天的水则为储存1天的9.12倍。

 通常人们总认为饮用自来水是安全可靠的,实际上随着工业的发展,自来水中的致癌物也在增加,并构成对人体健康的威胁。

其中的罪魁祸首是三卤甲烷,包括三氯甲烷、二氯溴甲烷、二溴氯甲烷和三溴甲烷4种有机氯化物。

在对白鼠、家鼠和狗进行的实验中,己证实三氯甲烷确能引发肝癌或肾癌,其他3种氯化物也有一定的致癌性。

目前,已证实自来水中大约有20种以上致癌或致畸性的化合物。

 此外,装在保温瓶较长时间的温水、经过多次反复煮沸的残留水、在炉灶上沸腾了一夜或更长时间后经冷却的温吞水,开水在锅炉中隔夜重煮或未重煮的冷开水,都会有较多的亚硝酸盐,它对人体有一种潜在的慢性危害。

由于大量污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未经处理,通过河塘沟渠,渗井渗坑、污灌、超采地下水以及降水对固体废弃物的淋溶等途径,使地下水的硬度逐年升高,也就是水中钙镁物质逐年升高。

据测验,1公斤垃圾粪便淋滤后,可溶出2.8克钙镁物质,使水的硬度升高9毫克/升;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灌区1公斤土壤能分别溶出0.8克和0.7克的钙镁物质,使1立方米水的硬度分别升高0.5—2毫克/升。

地下水硬度升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特别是饮用高硬水易使人胃肠不适,腹胀泻肚,排气多,甚至引起肾结石和心血管疾病。

因此,警惕水污染十分重要。

首先要注意水源卫生,尽量采用深层水源,少用或不用地表水、浅井水。

其次要讲究科学用水,烧水时让水沸腾一会儿就拿下来,保证水优质、清洁。

要多用新鲜水,需要存放饮用水时,应进行消毒处理,且存放时间不要过长,对水缸水池要经常清洗消毒。

自来水不要直接饮用,要煮沸后再饮,或提前将水打好静置,等三卤甲烷挥发一段时间后再用。

有条件的家庭或单位可考虑使用净化水的设备。

五、人们身边的环境问题

·北京有近140万辆机动车,仅为东京和纽约等城市机动车拥有量的1/6。

但是,每辆车排放的污染物浓度却比国外同类机动车高3-10倍。

北京大气中有73%的碳氢化合物、63%的一氧化碳、37%的氮氧化物来自于机动车的排放污染。

 

·北京市如果按平均每人每天消费一个塑料袋计算,每个袋重0.4克,每天就要扔掉4吨聚乙烯膜,仅原料就扔掉近4万元。

如果把这些塑料袋铺开的话,每人每个弃置的塑料溥膜面积达240平方米,北京市1000万人每年弃置的塑料袋是市区建筑面积的2倍。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

我国北方的一次筷子产业每年向日本和韩国出口150亿双木筷,全国每年生产一次性筷子耗材130万立方米,减少森林蓄积200万平方米。

 

·50年代,北京的水井在地表下约5米处就能打出水来。

现在北京4万口井平均深达49米,地下水资源已近枯竭。

 

·水龙头一分钟滴水,一年就流失上吨的水。

 

·北京市空气质量监测网的监测结果表明,1998年北京城市的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年均浓度为每立方米378微克,是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3倍。

 

·居室中的每一种装饰材料,基本上都含有一定的污染物质。

比如墙壁涂料中的甲苯、屋顶石膏中的石棉微尘、各种黏合剂中的甲醛、油漆中的铅化合物、以及某些建材中含有的放射性物质。

 

六、垃圾可变宝 

·不少废塑料可以还原为再生塑料,而所有的废塑料、废餐盒、食品袋、纺织袋、软包装盒等都可以回炼为燃油。

1吨塑料至少能回炼600公斤汽油和柴油。

 

·回收1吨废纸可生产好纸800公斤,可以少砍17棵大树,可以节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可以减少35%的水污染。

而每张纸至少可以回收两次。

 

·我们每天从家里扔出来的垃圾中有40%以上是果皮、蛋壳、菜叶、剩饭厨房垃圾,这些垃圾是可用堆肥发酵的方法处理为有机肥料或饲料的。

 

·北京地区的生活垃圾中,每天约有180吨废金属可回收。

铝制易拉罐再制铝,比用铝土提取铝少消耗71%的能量,减少95%的空气污染。

丢弃一个铝罐就等于浪费半个铝罐的石油。

 

·废玻璃回收再造玻璃,不仅可节约自然资源,还可减少大约32%的能量消耗,减少20%的空气污染和50%的水污染。

七、如何保护环境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环境的恶化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

如何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地球上每一个人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作为2l世纪的地球公民,我们有责任共同努力,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世界。

中国的环境保护目前不是很好。

有的人会说:

用水用电和我们搞环保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节水、节电,就是在保护我们的环境。

因为电是动力,是二次能源,它是从一次能源转化过来的。

现在,用水力、用太阳能等都可以发电,但那只占人用电量的一少部分,大部分电还是由火力发电厂生产的。

火电厂不是烧油就是烧煤,而且大多数是烧煤。

全世界每年要消耗几十亿吨煤,多是用于发电。

而且,煤是混合物,其中主成分是碳。

煤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众多污染物。

这其中,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而二氧化硫则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所以说,少用些电,就可能少很多污染。

再来说说水,农村里自家基本都是打井取水或者引山泉,城镇多用自来水,自来水并不是自然来的,那是将天然水沉淀、过滤消毒后用泵打到我们房间中的水管子里出来的。

要有自来水,就得用电。

再说,水资源也是十分宝贵而且日益紧张的资源,节约用水,就是节约资源,就是节约用电,也是保护环境。

这个道理很容易懂。

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关心环保的人们正围绕“莫使旱地变荒漠”这一主题,以不同的方式举行活动,充分显示了人类保护共同家园的坚定信心。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已经成为危及国家生态安全的突出问题。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生态安全高层论坛,既是对世界环境日主题的积极响应,也是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开展的具体行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十五”期间,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全国环境质量基本稳定,部分城市和地区有所改善。

通过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一些沙化退化的土地,已经能够看到绿色;通过污染控制、综合治理,一些水体恶化的河湖,已经恢复了原有的风光;通过生态移民、自然修复,一些环境脆弱的地区,已经得到有效保护;通过生态建设,一些往日污染矛盾突出的地方,开始走上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

  刚才表彰的生态市、生态县和环境优美乡镇就是全国可持续发展的先进典型。

江苏省张家港、常熟、昆山和江阴市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在环保模范城的基础上又上了新台阶;浙江省安吉县通过发展生态经济,探索出环境与经济“双赢”的路子;上海市闵行区严格保护环境,把“脏乱差”的城乡结合部建成了人居环境良好的花园小区。

事实证明,只要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威胁着国家生态安全,全国已有1/3的国土面积受到水土流失的侵蚀,90%的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有限的耕地资源受到环境污染和地力下降的双重威胁,宝贵的生物资源正在锐减。

沱江、松花江等接连发生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直接威胁到人民的生产生活。

频繁袭击北方的沙尘暴,再次敲响了生态安全的警钟。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生态兴则文明兴。

环境适宜的长江、黄河流域孕育了辉煌的中华文明,生态较好的“两河”流域塑造了古巴比伦文明。

反之,生态衰则文明衰。

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国,随着生态环境的变迁,早已湮没在万顷流沙之中。

当代现实也告诉我们,生态环境一旦遭到严重污染,将导致难以恢复的灾难。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辐射泄漏、印度博帕尔农药厂的毒气爆逸事故,造成的危害至今不能彻底消除,其教训十分深刻。

我们维护生态安全就是捍卫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就是巩固中华民族发展的根基。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安全问题。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十一五”规划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出了具体目标和措施。

不久前,国务院做出了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召开了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对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提出了明确要求。

我们要在促进经济发展能力,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保护环境,必须努力扭转自然生态恶化的趋势。

要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要求,区别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定位,把经济活动控制在自然生态的承载力之内。

加强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发挥自然修复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

要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天然草原植被恢复、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和防沙治沙等生态治理工程。

要因地制宜发展适应抗灾要求的避灾经济。

积极推进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和环境优美乡镇等生态示范创建工作,树立一批科学发展的典型。

 要何保护环境,必须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力度。

要将水、空气、土壤污染防治作为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把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加大整治力度。

要坚决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和生产能力,关闭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企业。

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制度,依法开展规划环评,积极探索重大决策环评,做到增产不增污、增产要减污。

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强化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确保农产品安全。

加快实施危险废物处置、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燃煤电厂脱硫、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等国家环保重点工程,着力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

  维护生态安全,必须有效防范突发性环境事件。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环境事故的高发期,近年来发生的重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警示我们,事故出于麻痹,责任重于泰山!

我们必须建立健全防控体系,完善事故应急预案,健全决策响应系统。

要将重点流域、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部位作为防控的主要对象,常抓不懈,把环境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中。

一旦发生环境事故,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采取断然措施,科学处置,通力合作,沉着应对,把危害和损失控制在最小程度。

  要保护好环境,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广泛参与。

保护环境是全民族的共同事业,要加强生态安全的警示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生态安全意识。

健全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监督检查,强化环境执法。

各级政府要及时发布环境信息,让社会公众了解环境状况。

要群策群力、群防群治,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爱护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将保护环境的热情转化为自觉行动。

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努力营造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良好氛围。

 保护环境,需要加强国际环境交流与合作。

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提高我国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的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

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危险废物非法进口、有害外来物种入侵和生物遗传资源流失。

中国将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国际环境与发展事务,认真履行国际环境公约,广泛开展双边和多边环境合作,共同研究解决危及生态安全的世界难题,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保护环境,贵在实践、重在落实。

让我们共同努力,以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我们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最简单易行的,应该从节电、节水做起。

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治理起来得费很大力气。

我们青少年是未来的主人,一定要保护环境。

我们可以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只要大家都能为保护环境做一些有益的事,相信我们明天的环境会更美好。

 

安全教育

高等院校既是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摇篮,也是社会组成的一部分。

大学生活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开始独立人生的第一站。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校园社会化现象日趋明显,一些治安案件、危及大学生人身财产案件,诱发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等在高校大学生中也时有发生;加强对大学生安全防范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使大学生自觉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和自觉遵纪守法意识成为目前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对大学生中一些常见案件分析上看:

一些大学生虽然文化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