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手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7334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8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手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最新 手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最新 手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最新 手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最新 手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最新 手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9页
最新 手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9页
最新 手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9页
最新 手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9页
最新 手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9页
最新 手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9页
最新 手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9页
最新 手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9页
最新 手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9页
最新 手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9页
最新 手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9页
最新 手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9页
最新 手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9页
最新 手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9页
最新 手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9页
亲,该文档总共8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 手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

《最新 手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手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 手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

最新手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一、本学期教学内容及目的要求:

(一)“数与代数”领域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

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

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小数除法”。

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

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

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

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第七单元“认识方程”。

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通过直观教具,初步了解方程;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空间与图形”领域

1、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通过分类活动,梳理已学过的一些图形;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第四单元“观察物体”。

能辨认从高低、远近不同观察点拍摄到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

 (三)“统计与概率”领域

第六单元“游戏公平”。

通过游戏,使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能设计公平、简单的游戏规则。

 (四)“综合应用”领域

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

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数图形中的学问”“激情奥运”,“图形中的规律”三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整理与复习

包括整理与复习

(一)、整理与复习

(二)、总复习

2、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1)重视创设生动有趣且富有数学意义的问题情境。

(2)

图形的分类:

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3)积极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积极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本单元教学目的要求:

1.结合具体教学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3.在测量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4.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5.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直观模型,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6.结合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7.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的实际问题

 

重点与难点说明:

小数的进一步认识是把第一学段结合元、角、分理解的小数的意义拓展到生活更广泛的领域,如用小数表示的身高、体重、时间、温度、面积等。

在这些不同的生活领域使用的小数,有一个共同的基础,也是小数与整数的共同的基础,即十进制计数法。

所以进一步认识小数,首先要认识小数的数位及其小数的单位。

进而才能理解用小数与单名数表示的量和用整数与复名数表示的同一个量之间如何相互转换,也才能理解并掌握小数之间如何比较大小。

小数加减运算的基础是整数的加减运算,为此必须理解小数加减运算时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的道理;其次,要理解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以便根据运算的需要决定在小数的末尾是否要添上“0”或去掉“0”。

课时分配:

第一单元共需11课时。

课时分配如下:

小数的意义…………………………2课时

测量活动…………………………1课时

比大小…………………………1课时。

练习一…………………………1课时

购物小票…………………………1课时

量体重…………………………1课时

歌手大赛…………………………1课时

练习二…………………………2课时

机动…………………………1课时

 

第一课时

小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法设计]从现实生活体验入手,结合实际折纸,了解小数的意义,在反复的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探究、体验及应用,在交流中认识小数,指导它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灵活应用知识。

[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5)生活引课:

学生交流:

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书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小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让学生充分交流,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6)探究新知:

1、学生自学小数的意义:

自动铅笔上标有0.5毫米;矿泉水瓶上有1.25升等等。

2、小组交流:

动手折:

将正方形平均分为成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0.3表示()

0.59表示()

0.023表示()

3、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

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4、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5、认识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

练习:

0.23是()位小数,2在()位上,表示()个(),3在在()位上,表示()个(),将它写成分数是()。

6、小数的读写

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

7、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7)数学游戏:

通过数和形的对应,加深对各数位间关系的理解。

(8)课堂小结:

谈这节课的收获?

(学生相互交流)

1、小数的意义;2、小数的计数单位及进率;3、小数的读写方法。

(9)作业:

第6页1——4

第二课时

测量活动(单位换算)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教学重点]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用小数表示

[教学难点]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测量的方法,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教法设计]创设学生在教室测量的具体情境,分小组让学生全体参与,分工合作,展示测量结果,交流测量方法,在相互比较和探讨中共同进步。

[学法指导]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表示测量结果,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尺子。

[教学过程]

4、激趣引新:

同学们已经知道小数在生活有广泛的应用,想不想自己利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活高度呢?

5、实践探究:

1、学生分组,明确活动要求:

⑴前后桌4人一组,组长记录,每人测量一次,再交流汇报。

⑵测量课桌的长度、高度;课本的长和宽;黑板的长与宽。

2、测量活动:

让学生分组测量本班教室内的黑板和桌椅或其它物品的长度,然后讨论这些长度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

在讨论把几分米或几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时,可以先写成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

当学生知道了6分米=6/10米=0.6米后,可进一步问学生如果门的高度是1米6分米怎样用米为单位表示呢?

3、交流测量结果: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可以用小数表示测量结果的原因。

1、拓展提高:

1、填一填:

填写第7页的表格,左边已经有测量结果,只要把测量结果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右边要求学生自己选择物品,先测量它们的长和宽,再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

2、试一试:

第1题:

将几克改写成以千克为单位,其方法是一样的。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交流,这样改写的原因。

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结果,如曲别针的长度是2厘米5毫米,再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小数。

2、课堂小结:

设问: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强调)

五、作业:

第8页练一练

第三课时

比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点]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教法设计]创设少年演讲比赛的情境,比较两个同学的得分谁高一些,放手让学生讨论9.87与9.90那个数大,交流比较的方法,能够正确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在探索的基础上,可利用直观图帮助理解,总结出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尝试比较

创设少年演讲比赛的情境,比较两个同学的得分谁的高一些。

郑强9.87分李明9.90

5、小组讨论:

9.87和9.90哪个数大,并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

6、汇报:

通过全班的讨论明确,从数位来考虑,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二、知识深化探究:

多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张华9.96分,比李明表现好,但不能得10分”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明确张华的分数在9.90和10之间。

让学生自己确定一个分数,然后将三个人的分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9.87<9.90<9.96

“王平的表现比张华差一些,比李明好一些”王平可能多少分?

可能是9.91、9.92、9.93、9.94、9.95

全班交流、归纳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就要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相同,就要看百分位,百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三、练一练

第10页第1题:

先让学生在直线上找到9.8和10.1的位置,从直线图上很容易看出结果,体会到直线右边的数一定比左边的数大。

第4题:

这个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位值制的理解。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几分钟,再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想法。

1、课堂小结:

学生自我总结并质疑问难

五、作业

练一练第10页2、3、5

第四课时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数位间的进率。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小数数位间的进率、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第12页练习一

第1题:

找出小数0.3、1.5、2.8、3.6在直线上的位置,写出直线上的点所表示的小数,加深学生对小数的理解,体会数与形的结合。

第2题:

首先让学生明确航模比赛时,哪一架飞机模型飞行的时间越长,成绩就越好。

第3题:

让学生看清楚是什么单位,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先化成十进分数再化成小数,也可以直接化为小数。

第4题:

三人的身高用的是不同的单位,不容易比较,让学生先改写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比较。

第5题:

答案是多样的,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第6题:

引导学生观察前5排数的规律,容易发现每一排的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数都是0.1,其他的数是怎样得到的?

二、数学游戏:

通过组数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各个数位的意义,建立小数数位的概念,巩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同时,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将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

三、练习小结: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第五课时

购物小票(小数加减法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

1、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设计]创设超市购物的小票情境,了解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必要性,在涂一涂中理解计算时为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利用知识的迁移掌握计数方法。

[学法指导]利用生活经验和直观感悟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培养学生认知细心的计算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超市购物小票计算总价的情境,提出了核对数据的想法,大胆激趣:

你能当上合格的售货员吗?

1、先让学生说说小票上每一项表示什么意思。

2、讨论如何核对找回来的钱对不对的问题。

3、列式计算,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学生自主尝试探究

二、探索计算方法

1、根据题目列式,估算结果。

1.25+2.41=13.87-9.25=

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后,先估算结果。

2、探索计算方法

让学生独立解决,鼓励学生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

交流后归纳方法,强调竖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用竖式计算,并讨论“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就能对齐,然后就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一样了。

三、拓展练习;

第15页练一练1、2

四、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五、作业;

第15页练一练3、4

第六课时

量体重(小数加减法二)

[教学目标]

4、结合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5、能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小数进、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法设计]利用小朋友测量体重的情境,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引出退位减法,认识学习的必要性,能正确计算。

[学法指导]结合情境和直观图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在学生讨论计算的过程中引出小数的基本性质,应当学生灵活应用知识。

[教学过程]

4、情境激趣:

同学们,你们测量过体重吗?

这里有许多数学问题需要你去探讨?

你行吗?

淘气的体重是45.2千克笑笑的体重是38千克

丁丁的体重是33.4千克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5、探究新知: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尝试探究:

1、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2、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45.2-33.4=38-33.4=

学生个别板演,其余独立列竖式计算后,师生共同总结方法,统一认识。

讨论并大小比较:

4元4.00元7.807.800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6、拓展练习:

第17页1、3

7、课堂小结:

你还有什么疑惑吗?

五、作业:

第17页2、4

第七课时

歌手大赛(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1、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设计]通过歌手大赛的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先估分,再组织独立计算,交流分步、综合算式的意义。

[学法指导]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提高计算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歌手大奖赛的情境,提出了“谁表现比较好”的问题。

教学时首先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的分”“综合素质得分”是什么意思,怎样判断谁的表现好呢?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们一般是将专业分和综合素质分加起来进行判断的。

二、探索计算方法

1、根据题目列式,估算结果。

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后,先估算结果。

8.65+0.40=分9.43-9.05=分

9.43-(8.65+0.40)

2、探索计算方法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用竖式计算,并讨论“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就能对齐,然后就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一样了。

3、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15-(4.57+5.29)

让学生独立解决,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

三、拓展练习:

第1题:

5.27+13.43=12.56+17.44=

要注意提醒学生把得数末尾的0去掉。

第2题:

25-13.27=14+6.75=

在列竖式计算时,给被减数小数部分添上两个0,计算时不容易发生错误。

四、课堂小结:

交流计算方法,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五、作业:

第19页练一练1、2、3

第八课时

练习二

[教学目标]

一、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一、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1、基本练习:

第1题:

计算时可以以“亿平方千米”为单位。

第4题:

在比较车身高和车身长时,可以让学生求出高多少或长多少。

在解答第

(2)题时,由于两辆车的前灯道前轮都是0.72米,可以不计算他,只要把后两个数相加的和进行比较即可。

第6题:

在解答每一个问题时,先让学生估计,再进行实际计算。

第7题:

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想问题,虽然身高和凳子的高合起来没有衣架高,但还要考虑到臂长。

2、练习小结:

学生自我评价自己在练习时的表现

3、练习作业:

第20页2、5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本单元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分类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这些图形的类别特征。

2.在分类活动中,认识并识别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3.通过直观操作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

在实验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4.通过摆一摆等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5.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重点与难点说明:

 

图形的分类是本单元重要的学习方法。

图形的分类不仅是认识图形特征的重要方法,也是整理知识,识别知识之间的关系,把知识系统化的重要方法。

结合图形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必须遵循的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

三角形按角的特征分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可以分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等三类,但如果追问:

这样分有没有重复或遗漏?

怎样说明它不重复不遗漏,是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

又如,三角形按边的特征分类,如果分成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两类,对不对,为什么?

对学生也是个需要思考、辩证的问题。

对于不同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还需要辨析它们之间哪些是并列关系,哪些是从属关系。

这些问题需要提出来讨论与辩证,对图形的认识才可能得到丰富、深化和发展。

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规律,重在经历测量、猜想、验证的过程,获得探索图形规律的直接经验。

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重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收集、整理实验结果,发现和描述规律的过程。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有两种不同的描述:

一是三角形两条短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二是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弄清这两种说法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理解“任意”的含义。

 

课时分配:

第二单元共需9课时。

课时分配如下:

图形分类…………………………1课时

三角形分类…………………………2课时

探索与发现

(一)…………………………2课时。

探索与发现

(二)…………………………1课时

四边形分类…………………………1课时

图形欣赏…………………………1课时

机动…………………………1课时

教学内容

图形分类

总课时:

第(1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分类对已学过的一些图进行整理归纳,了解这些图形的类别特征。

教学重、难点

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这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复备

2、我们学过哪些图形?

说一说,分一分。

教学时,学生列举“学过哪些图形”,可能与教材上呈现的不一致,通常可能比教材上的9种图形要多,只要全班同学都接受、都认识,也是可以的。

此外,学生针对每一次分类结果表述分类标准时,可能会出现多种“标准”,教师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二、实践活动: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特性。

1、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沿两个对角一拉,就变形了,他具有不稳定性。

如果是其它图形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性呢?

试一试梯形、三角形。

拉一拉,你发现了什么?

梯形沿两个对角一拉,就变形了,他具有不稳定性。

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对拉,图形不改变形状,他具有稳定性。

2、生活中的运用

生活中见过运用这样的特性的情况吗?

分析怎样利用这两种图形特性的优势,避免这样的缺点。

第1题:

这是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3题:

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并解释为什么“现在可以坐了”。

3、数学万花筒

4、总结

你对这几种图形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本课中教材呈现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提供了需要学生分类的直观图形,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分一分”中逐步进行整理;二是对每一次的分类结果,让学生说一说分类的标准,体会图形类别的特征。

板书设计

图形分类

教学内容

三角形分类

总课时:

第(13)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2、在分类中体会分类标准的严密。

3、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具准备

学生、老师剪下附页1中的图3,课件。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创设情境。

1、笑笑和淘气来到一个神秘的王国,他们很想了解这个神秘的王国,你们想一起去吗?

那就帮他们打开这个神秘王国的大门吧,密码是——一个谜语:

提示语:

红领巾、图形、杨辉、稳固性。

2、谜底:

三角形。

能解释一下吗?

知道杨辉与三角形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吗?

等会可以为大家提供资料。

就让我们先进入三角形的王国吧。

它们非常好客,派了很多代表来迎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