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三十则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37512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语故事三十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成语故事三十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成语故事三十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成语故事三十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成语故事三十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成语故事三十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成语故事三十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成语故事三十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成语故事三十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成语故事三十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成语故事三十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成语故事三十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成语故事三十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成语故事三十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成语故事三十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成语故事三十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成语故事三十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成语故事三十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成语故事三十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成语故事三十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语故事三十则Word文件下载.docx

《成语故事三十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语故事三十则Word文件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语故事三十则Word文件下载.docx

“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

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

”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

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

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

苻坚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晋书·

苻坚·

载记》。

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按图索骥

  春秋时候,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擅长相马,无论什么样的马,他一眼就能分出优劣。

他常常被人请去识马、选马,人们都称他为伯乐(“伯乐”本是天上的星名,据说负责管理天马)。

  有一次,孙阳路过一个地方,忽见一匹拖着盐车的老马冲他叫个不停,走近一看,原来是匹千里马,只是年龄稍大了点。

老马拉着车艰难地走着,孙阳觉得太委屈了这匹千里马,它本是可以奔跑于疆场,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的宝马良驹,现在却默默无闻地拖着盐车,慢慢地消耗着它的锐气和体力,实在可惜!

孙阳想到这里,难过得落下泪来。

  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会相马,使千里马不再被埋没,也为了自己一身绝技不至于失传,孙阳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相马经验和知识写成了一本书,配上各种马的形态图,书名叫《相马经》。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

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

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

“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

”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

“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

”接着感叹道:

“所谓按图索骥也。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

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

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原=3

  后来居上

  汲黯是西汉武帝时代人,以刚直正义、敢讲真话而受人尊重。

他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节,讲求实效。

虽然表面上不那么轰轰烈烈,却能把一个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因此,朝廷把他从东海太守调到朝廷当主爵都尉——一种主管地方吏任免的官职。

  有一次,汉武帝说要实行儒家的仁义之政,为老百姓办好事了。

没等皇帝把话说完,汲黯就说:

“陛下内心里那么贪婪多欲,表面上却要装得实行仁政,这是何苦呢?

”一句话把皇帝噎了回去。

汉武帝登时脸色大变,宣布罢朝,满朝文武都为汲黯捏着一把汗,担心他会因此招来大祸。

武帝回到宫里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汲黯这个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

  从此以后,汲黯的官职再也没有提升。

他当主爵都尉的时候,公孙弘、张汤都还是不起眼的小官,后来,他们一个劲儿住上升,公孙弘当上了丞相,张汤做上了御史大夫,可他汲黯还蹲在原地没动窝。

有一天,汲黯对武帝说,陛下使用群臣,跟码劈柴一样,是“后来者居上”啊!

汉武帝当然听得出这是发牢骚。

于是,转脸对臣下们说:

“人真是不能不学习啊!

你们听汲黯说话,越来越离谱了!

  故事出自《史记·

汲郑列传》。

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

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邯郸学步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

  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

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

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

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

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

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

这成了他的心病。

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

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

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

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

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故事出自《庄子·

秋水》。

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如火如荼

  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雄心勃勃,又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

  可正在这个时候,越王勾践抄了吴王的后路。

他带领军队一直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苏州),又派人马占据淮河,把吴王的退路切断了。

  这消息给吴王夫差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非常震惊,立即召集文臣武将商量对策。

大家说,现在退回去等于两关打了败仗,还会两头挨打;

如果能打败晋国,就等于在诸候国中当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践也不算晚。

  大主意已经拿定,当务之急是尽快征服晋国。

考虑再三,决定出奇制胜。

  一天傍晚,吴王下达了命令。

全军将士吃得饱饱的,马也喂足了草料。

从全军中挑出三万精兵强将。

每一万人摆成一个方阵,共摆三个方阵。

每个方阵横竖都是一百人。

每一行排头的都是军官司。

每十行,也就是一千人,由一个大夫负责。

每项一个方阵由一名将军率领。

中间的方阵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帜,白弓箭,由吴王自己掌握,称为中军;

左边的方阵,红盔红甲、红衣服、红简直就像深不可测;

右边的方阵则一水儿黑色。

半夜出发,黎明时分到达离晋军仅有一里路的地方。

天色刚刚显出亮色,吴军鼓声大作,欢呼之声震天动工地。

  晋军从梦中醒来,一看吴军那三个方阵和声威气势,简直都惊呆了:

那白色方阵,“望之如荼”——像开满白花的茅草地;

那红色方阵,“望之如火”——如像熊熊燃烧的火焰;

而那黑色的方阵,简直就象深不可测的大海。

  故事出自《国语·

吴语》。

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

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

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

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

“这附近可有水源?

”向导摇摇头说:

“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

”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

”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

“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

”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

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

“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

”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

假谲》。

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探骊得珠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住在黄河边上,靠割芦苇、编帘子簸箕为生,日子过得非常贫困。

  有一天,儿子在河边割芦苇,烈日当空,晒得他头昏眼花,于是他就坐下来休息。

他望着眼前的河水在阳光下闪耀着粼粼波光,想起父亲说过,在河的最深处有许多珍宝,可是谁也不敢去,因为那里住着一条凶猛的黑龙叫骊龙,他想,要是潜到河底,找到珍宝,我们一家人就用不着像现在这样一天干到晚,三顿还吃不饱,不如豁出去试一试。

他把心一横,三下两下脱了衣服,一头扎进冰冷的河里。

  开始他还看得见四周的小鱼在游来游去,再往深处,光线变得越来越暗,水也越来越凉,最后,他什么都看不见了,四周一团漆黑。

他心里有点害怕,不知该往哪儿游。

就在这时,不远处有一个圆圆的物体在闪闪发光,定睛细看,啊,原来是明珠!

他憋足一口气游过去,双手抱住明珠,使劲一拽,明珠就到了他怀里。

他迅速浮出水面,上岸后撒腿就往家跑。

  父亲一见明珠,就问他是从哪儿得到的。

他把经过一五一十地向父亲讲述一遍。

父亲听了说:

“好险哪!

这颗价值千金的明珠是长在黑龙下巴底下的,你摘它的时候黑龙必定是睡着了。

它要是醒着,你可就没命了。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

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望洋兴叹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们叫他河伯。

何伯站在黄河岸上。

望着滚滚的浪涛由西而来,又奔腾跳跃向东流去,兴奋地说;

“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

我就是最大的水神啊!

  有人告诉他:

“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

  河伯说:

“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

  那人说:

“别说一条黄河,就是几条黄河的水流进北海,也装不满它。

  河伯固执地说:

“我没见过北海,我不信。

  那人无可奈何,告诉他:

“有机会你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话了。

  秋天到了,连日的暴雨使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注入黄河,黄河的河面更加宽阔了,隔河望去,对岸的牛马都分不清。

这一下,河伯更得意了,以为天下最壮观的景色都在自己这里,他在自得之余,想起了有人跟他提起的北海,于是决定去那里看看。

  河伯顺流来到黄河的入海口,,突然眼前一亮,海神北海若正笑容满面地欢迎他的到来,河伯放眼望去,只见北海汪洋一片,无边无涯,他呆呆地看了一会儿,深有感触地对北海若说:

“俗话说,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这话说的就是我呀。

今天要不是我亲眼见到这浩瀚无边的北海,我还会以为黄河是天下无比的呢!

那样,岂不被有见识的人永远笑主。

  故事见于《庄子·

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掩耳盗铃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

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

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

”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

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

”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

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西汉时候,有一位勇猛善战的将军,名叫李广,一生跟匈奴打过七十多次仗,战功卓着,深受官兵和百姓的爱戴。

李广虽然身居高位,统领千军万马,而且是保卫国家的功臣,但他一点也不居功自傲。

他不仅待人和气,还能和士兵同甘共苦。

每次朝廷给他的赏赐,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部下,就把那些赏赐统统分给官兵们;

行军打仗时,遇到粮食或水供应不上的情况,他自己也同士兵们一样忍饥挨饿;

打起仗来,他身先士卒,英勇顽强,只要他一声令下,大家个个奋勇杀敌,不握牺牲。

这是一位多么让人崇敬的大将军啊!

  后来,当李广将军去世的噩耗传到军营时,全军将士无不痛哭流涕,连许多与大将军平时并不熟悉的百姓也纷纷悼念他。

在人们心目中,李广将军就是他们崇拜的大英雄。

  汉朝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为李广立传时称赞道: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意思是说,桃李有着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仍然会吸引人们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树下都走出一条小路,李广将军就是以他的真诚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崇敬。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

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请君入瓮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

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

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

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

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

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

这可怎么办呢?

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

  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

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

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

“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

”周兴得意地说:

“这还不好办!

”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

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说:

“哦,请快快指教。

”周兴阴笑着说:

“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

”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

“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

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

”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

“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

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

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12

  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着名的琴师。

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

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

海鸟翻飞,鸣声入耳;

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

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师告诉他:

“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

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

忽听岸上有人叫绝。

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

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

“真好!

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

”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

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

”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

“知音!

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

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

汤问》。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胸有成竹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

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

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

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

目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

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

“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

晃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

“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

ndāng谷偃竹记》。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

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唇亡齿寒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

)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

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

“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

”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

大夫荀息说:

“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

”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

“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

”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们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

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

“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

俗话说:

‘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

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

”虞公说:

“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

”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故事出自《左传·

僖公五年》。

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

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

“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

”秦二世一看,心想:

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

便笑着对赵高说:

“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

”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

“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

“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

”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

“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

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

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

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

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明书而不是马。

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秦始皇本纪》。

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不寒而栗

  汉武帝时,有一个人名叫义纵,因为受到太后的恩宠,做了上党郡某县令。

上任以后,公务办得很出色,案子处理上敢作敢为,不论是有钱有势的豪绅,还是平民,只要犯了法,义纵秉公审办,皇上很赞赏他,调他做河内郡都尉。

一到任,他立即把祸害一方的豪门大族满门抄斩,一时间,河内郡的治安和社会风气大有好转,有人不慎把东西失落在道路上,也没有人抢走据为已有。

  义纵调到南阳任太守时,一个做恶多端的豪强地主宁成,正在南阳居住。

宁成为了讨好义纵,每次迎送都装出谦恭的样子。

但是,义纵对他的恶行早有所闻,到南阳后立即展开调查,很快就查清他的罪行,把他关押起来。

  后来,汉武帝又任命义纵做定襄太守。

当时定襄的社会治安历史学家混乱。

义纵到任以后,把押在狱中的没有加开具的二百多名重犯,以及为重犯开脱罪责进行贿赂的二百多名门客亲属,一律严加追究,拘捕治罪,一天之内处死的就有四百多名。

从此以后,定襄的人一听到义纵的名字就“不寒而栗”--天气不冷却浑身发抖。

  不学无术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大将军霍光是朝廷举足轻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

武帝监死前,把幼子刘弗陵(昭帝)托付给霍光辅佐。

昭帝去世后,霍光又立刘询做皇帝(宣帝)。

霍光掌握朝政大权四十多年,为西汉王进立下了不小的功勋。

  刘询承皇位以后,立许妃做皇后。

霍光的妻子霍显,是个贪图富贵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儿成君嫁给刘询做皇后,就乘许娘娘有病的机会,买通女医下毒害死了许后。

毒计败露,女医下狱。

此事霍光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等事情出来了,霍显才告诉他。

霍光非常惊惧,指责妻子不该办这种事情。

他也想去告发,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后想,还是把这件伤天害理的事情隐瞒下来了。

霍光死后,有人向宣帝告发此案,宣帝派人去调查处理。

霍光的妻子听说了,与家人、亲信商量对策,决定召集族人策划谋反,不想走漏了风声,宣帝派兵将霍家包围,满门抄斩。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

霍光传》中评论霍光的功过。

说他“不学无术,暗于大理”,意思是:

霍光不读书,没学识,因而不明关乎大局的道理。

成语“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鸡鸣狗盗

  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

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

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

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

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

“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