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子基础较难题汇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7569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1.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的子基础较难题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细胞的子基础较难题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细胞的子基础较难题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细胞的子基础较难题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细胞的子基础较难题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细胞的子基础较难题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9页
细胞的子基础较难题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9页
细胞的子基础较难题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9页
细胞的子基础较难题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9页
细胞的子基础较难题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9页
细胞的子基础较难题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9页
细胞的子基础较难题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9页
细胞的子基础较难题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9页
细胞的子基础较难题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9页
细胞的子基础较难题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9页
细胞的子基础较难题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9页
细胞的子基础较难题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9页
细胞的子基础较难题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9页
细胞的子基础较难题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9页
细胞的子基础较难题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9页
亲,该文档总共7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细胞的子基础较难题汇编.docx

《细胞的子基础较难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的子基础较难题汇编.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细胞的子基础较难题汇编.docx

细胞的子基础较难题汇编

2014-2015学年度?

?

?

学校11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甲状腺细胞可以将氨基酸和碘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含18O的氨基酸在甲状腺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中产生了H

O,那么水中的18O最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COOH

B.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的碘浓度,这表明a是主动运输过程

C.与c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D.上图中与③不直接相通,但膜成分最为相似的是高尔基体,用含3H标记的氨基酸注射到该细胞中,则出现3H的部位依次为①③②⑥⑤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甲状腺泡细胞合成分泌性甲状腺球蛋白过程有肽键产生,肽键由两个α-氨基酸氨基和羧基缩合而成,其中羧基提供氢、氧原子,氨基提供氢原子,故A正确;细胞内碘浓度要高于细胞外血浆中的碘浓度,碘以离子状吸收的,则a是主动运输,故B正确;c过程是蛋白质加工、修饰和分泌过程,与之有关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由于在c过程之前蛋白质已合成,故不需要核糖体,故C正确;在合成跨膜蛋白时内质网产生运输小泡运到高尔基体,故在膜成分上两者应极为相似,同时内质网向内与核膜直接相连,向外与细胞膜也直接相连。

用同位素标记出现放射性部位依次是①③②⑥④,线粒体为该过程提供能量,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分泌蛋白合成、分泌过程及运输方式和生物膜系统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每空1分,共6分)研究人员用同种小鼠进行了某中药制剂、四环素对肝脏脂肪含量影响的实验。

实验设计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据表分析回答:

组别

除每天喂养相同的饲料外,进行如下处理

在第11天测量并计算每组小鼠肝脏脂肪的平均含量(mmol·L-1)

连续11天每天喂下列试剂

同时第8天至第11天每天腹腔注射下列物质

甲组

等体积生理盐水

等体积生理盐水

0.49

乙组

等体积生理盐水

0.025mmol四环素

6.51

丙组

中药制剂(0.05g)

0.025mmol四环素

4.74

丁组

中药制剂(0.10g)

0.025mmol四环素

4.52

戊组

中药制剂(0.15g)

0.025mmol四环素

4.10

(1)若要观察小鼠皮下脂肪细胞中的脂肪颗粒,可用染液染色后加以判断。

(2)请拟定实验题目

(3)甲组和乙组对照可说明。

上表实验结果可得出中药制剂对四环素引起的肝脏脂肪增加量有作用。

(4)研究人员认为,还需要观察中药制剂单独使用时对小鼠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

请完善实验设计并回答问题:

高考资源网

实验步骤:

①步骤一:

按上表所示的实验设计的要求增加3组小鼠,并编号。

②步骤二:

这3组小鼠除每天喂养相同的饲料外,每天还需分别喂0.05g、0.10g、0.15g的中药制剂共11天。

同时在第8至11天注射,保持其它条件适宜且相同。

③步骤三:

测量并统计实验结果,将得到的实验结果与上表的组的结果进行对照,然后得出结论。

【答案】

(1)苏丹Ⅲ(或“苏丹Ⅳ”)

(2)探究中药制剂、四环素对对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

(3)四环素导致肝脏脂肪含量增加降低(或抑制)

(4)②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③甲

【解析】

试题分析:

(1)观察小鼠皮下脂肪细胞中的脂肪颗粒,可用苏丹Ⅲ(苏丹Ⅳ)染液染成橘黄(红)色。

(2)根据提干内容可以推知,实验目的是:

探究中药制剂、四环素对对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小鼠分组时,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使不同组小鼠要同一性别个体与总数目相同,因此应该将这些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每组雌雄小鼠各10只。

(3)甲组和乙组的实验变量是有无注射四环素溶液,对照可说明四环素导致肝脏脂肪累积。

上表实验结果可初步说明该中药制剂能对小鼠降低(四环素引起的)肝脏脂肪的累积量。

(4)观察中药制剂对小鼠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分组后,对小鼠除每天喂养相同的饲料外,每天还需分别喂一定浓度梯度的中药制剂,共11天。

同时在第8至11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保持其它条件适宜且相同,避免无关变量不适宜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实验能力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的能力。

3.细胞膜塑形蛋白促进囊泡形成的机制揭示,为了将细胞内的废物清除,细胞膜塑形蛋白会促进囊泡(分子垃圾袋)形成。

将来自细胞区室表面旧的受损的蛋白质带到内部“回收利用工厂”,在那里将废物降解,使“组件”被重新利用。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胞膜塑形蛋白、核酸、淀粉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都具有多样性

B.“分子垃圾袋”应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该结构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C.“回收利用工厂”可能是溶酶体,“组件”可能是氨基酸

D.细胞膜塑形蛋白在合成过程中,核糖体提供场所、线粒体可提供动力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细胞膜的塑形蛋白的单体为氨基酸(20种),核酸的单体为核苷酸(8种),淀粉的单体为葡萄糖,因此葡萄糖的排列顺序不具有多样性,故A错误;根据分泌蛋白形成过程等知识,可判断囊泡(分子垃圾袋)由生物膜构成,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具有生物膜流动性的特点,故B正确;溶酶体中水解酶可以水解细胞中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等,可以作为“回收利用工厂”,故C正确;细胞膜塑形蛋白在细胞的核糖体内合成,合成所需要的能量由线粒体或在细胞质基质提供,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囊泡的形成、各种细胞器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4.下面是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图甲,其中数字为氨基酸序号)及部分肽链放大图(图乙),请根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蛋白质中含有两条肽链、49个肽键。

B、图乙中含有的R基是①②④⑥⑧。

C、从图乙中可推知该蛋白质至少含有4个游离的羧基。

D、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mRNA中至少含有51个密码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于二硫键(—S—S—)是连接两条肽链的化学键,故可以确定该蛋白质由两条肽链组成,共有51-2=49个肽键,故A正确;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①是氨基,②④⑥⑧是R基,故B错;由于R基⑥⑧中有两个羧基,同时两条多肽链中各有一个游离的羧基,因此该蛋白质中至少有4个游离的羧基,故C正确;该蛋白质中含有51个氨基酸,因此mRNA中含有51个密码子,故D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5.胆固醇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脂质,既可在细胞内以乙酰CoA为原料合成,也可以LDL(一种脂蛋白)的形式进入细胞后水解形成。

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内胆固醇的来源及调节过程,其中①②③表示促进或抑制的过程。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胆固醇在细胞中合成的场所是内质网,它是构成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B.血浆中的LDL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这一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性有关,需要消耗ATP

C.从图中分析可知,如细胞内胆固醇过多,则会有①②③的反馈调节过程,①为抑制,②③为促进。

D.如果生物发生遗传性障碍,使LDL受体不能合成,则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将下降。

【答案】AB

【解析】

试题分析:

细胞中内质网是脂质合成与加工的场所,胆固醇在内质网上合成,也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故A正确。

LDL是胆固醇与蛋白质的复合体,属大分子物质,且结合图LDL进入细胞的过程,可确定为胞吞,与膜的流动性有关,需要消耗ATP。

故B正确。

由图可知,细胞内胆固醇过多,①②③却为反馈调节,但①抑制DNA转录与翻译,从而抑制LDL受体的合成 ②抑制还原酶的活性从而抑制乙酰CoA还原为胆固醇,③则促进胆固醇转化为胆固醇酯,降低细胞中的胆固醇含量。

故C错误。

如果发生遗传性障碍,LDL受体不能合成,外界LDL无法进入细胞,使细胞外(血浆和组织液)LDL含量增加。

而LDL为胆固醇和蛋白质的复合体,故血浆的胆固醇含量不是下降,而是升高。

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膜膜的结构与功能的运用、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反馈调节

点评:

本题综合性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难度中等偏上

6.由胰腺合成的胰蛋白酶原,可在肠激酶的作用下形成有活性的胰蛋白酶,其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肠激酶与胰蛋白酶原的特定部位结合以发挥效应

B.胰蛋白酶比胰蛋白酶原少了5个肽键

C.图中环状结构形成的原因与二硫键直接相关

D.用胰蛋白酶及等量的胃蛋白酶分别在37℃、pH=7的条件下处理同样大小的蛋白块时,前者消失的较快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肠激酶能识别并切割氨基酸序列,并不是与特定部位结合发挥效应,A错误;胰蛋白酶的肽键=氨基酸的个数-肽链数=(223-6)-1=216;胰蛋白酶原的肽键=223-1=222,少了6个肽键,B错误;图中环状结构形成的直接原因与二硫键和氢键都有关,故C错误;由于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大约为2,因此在37℃、pH=7的条件下处理同样大小的蛋白块时,用胰蛋白酶处理,蛋白快消失较快,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结构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7.下图是油菜种子在发育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油脂的变化曲线。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种子形成过程中,油脂水解酶的活性很高

B.种子发育过程中,由于可溶性糖更多地转变为油脂,种子需要的N增加

C.干重相等的可溶性糖和油脂中,所贮存的能量油脂多于糖

D.种子萌发时,油脂转变为可溶性糖,说明可溶性糖是种子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种子发育过程中,油脂含量越来越高,可以判读其油脂水解酶活性不可能很高;该过程中,可溶性糖转变为油脂,但由于油脂元素组成中没有N元素,因而种子需要的N很少;种子生命活动所需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

考点:

本题考查糖类和脂质相关知识,结合曲线图,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识图析图能力。

8.人们通过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等抗生素研究发现,抗生素能够杀死细菌等病原体而对人体无害,其原因是抗生素能够有效地阻断细菌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而不影响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

人们对此现象提出了许多假设,其中最不合理的是

A.抗生素能阻断细菌DNA的转录过程,而不影响人体DNA的转录过程

B.抗生素能阻断细菌转运RNA的功能,而不影响人体转运RNA的功能

C.抗生素能阻断细菌内核糖体的功能,而不影响人体内核糖体的功能

D.抗生素能阻断细菌线粒体的功能,而不影响人体线粒体的功能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抗生素能够有效地阻断细菌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而不影响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可能的原因是抗生素只能阻断细菌的DNA的转录、细菌转运RNA的运输、细菌内核糖体的功能,而不影响人体的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与蛋白质合成过程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9.罗伯特和布莱恩国在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方面的研究成果,荣获2012年诺贝尔奖。

GPCRs是一类往返跨膜七次的跨膜蛋白,下图是其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G蛋白偶联受体说法错误的是

A.必定含有C、H、O、N、P、S等元素

B必定含有“`-CO-NH-”结构

C.必定经过转录、翻译等过程合成

D.必定与细胞的信号传递有关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受体为蛋白质,含有基本元素:

CHON,不一定含有PS,故A错。

蛋白质由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以“`-CO-NH-”连接,故B正确。

蛋白质要经过转录和翻译合成,故C正确。

受体能够识别信息分子并与之结合,传递信息,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受体蛋白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10.下面是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图1,其中数字为氨基酸序号)及部分肽链放大图(图2),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蛋白质中含有两条肽链49个肽键

B.图2中含有的R基是①②④⑥⑧

C.从图2可推知该蛋白质至少含有4个游离的羧基

D.从图1可推知氨基酸形成该蛋白质时分子质量减少了888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图1可知,该蛋白质中含有两条肽链,肽键数=(21-1)+(30-1)=49,A正确;图2中①为氨基,②④⑥⑧为R基,③⑤⑦为肽键,⑨为羧基,B错误;从图2中肽链的R上含有两个羧基,每条肽链的末端各含有一个羧基,推知该蛋白质至少含有4个游离的羧基,C正确;形成该蛋白质的过程中失49个水,同时形成2个二硫键,分子质量减少18×49+2×2=888,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结构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1.在胰岛β细胞中先合成胰岛素原,胰岛素原再通过蛋白酶的水解作用,生成胰岛素(如图D11所示)。

胰岛素原水解所需的水分子中的氢用于()

图D11

A.形成—COOH和—SH

B.形成—NH2和—COOH

C.形成—SH和—OH

D.形成—COOH和连接碳的—H

【答案】B

【解析】比较胰岛素原与胰岛素的结构,可见胰岛素原通过蛋白酶的水解作用破坏的是氨基酸之间的肽键。

肽键形成时水分子中的氢来自—NH2和—COOH,故肽键被破坏时消耗的水分子中的氢用于形成—NH2和—COOH。

12.李斯特氏菌中的致死食源性细菌会在人类的细胞之间快速传递,使人患脑膜炎。

其原因是该菌的一种InIc蛋白可通过抑制人类细胞中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的转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乳酸菌一样,该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该菌使人类细胞发生变形,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该菌在人体细胞间快速传递与细胞膜的特性发生改变有关

D.Tuba蛋白和InIc蛋白的合成均需要内质网的加工

【答案】C

【解析】该菌的遗传物质是DNA;该菌的一种InIc蛋白质可通过抑制人类细胞中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的转移;Tuba蛋白是细菌产生的,细菌没有内质网。

13.生物实验包括科研方法、试剂使用、现象观察、实验条件等,各选项题目与内容不相符合的是

A.采用同位素标记法

B.实验中使用酒精

C.颜色反应实验

D.实验过程中需活体

①鲁宾和卡门研究光合作用释放O2的来源

②分泌蛋白的形成分泌过程

①苏丹Ⅲ染色的花生子叶装片的制作

②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

①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②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

①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②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鲁宾和卡门用氧的同位素18O分别标记H20和CO2进行实验,以研究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来源,科学家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时,在豚鼠的胰腺腺泡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进入实验,A项正确;在进行脂肪鉴定的过程中,用苏丹Ⅲ染色后,需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在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中,根尖在卡诺氏液中浸泡后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B项正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需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剂染色,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需用斐林试剂染色,C项正确;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需保持活细胞状态,而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解离环节将导致细胞死亡,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相关生物实验的科研方法、试剂使用、现象观察、实验条件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14.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下图为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概念图,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a一定不含S元素

B.①过程一定有水生成

C.多肽中b的数目等于c的数目

D.d表示空间结构的多样性

【答案】B

【解析】蛋白质共有的元素是:

C、H、O、N,有的含有S、P等,如T2噬菌体的蛋白质就含有S,A错误;①过程为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发生于核糖体中,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相连接生成水,B正确;c代表肽键,一条多肽链中的氨基酸数等于肽键数+1,C错误;结构决定功能,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d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D错误。

15.生物学实验需要使用某些试剂处理,某同学对有关实验做了如下归纳,其中正确的是()。

实验

内容

试剂

处理目的

观察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

体积分数50%酒精溶液

脂肪颗粒相互分散,便于观察

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RNA分布

质量分数8%盐酸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便于染色

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

生理盐水

维持细胞活性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质量分数10%NaOH溶液

碱性环境,便于酵母菌细胞呼吸

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质量分数15%盐酸、体积分数95%酒精

洗去多余醋酸洋红溶液,便于观察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D.③④

【答案】C

【解析】在观察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实验中,体积分数50%酒精溶液的作用是洗去浮色;在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RNA分布实验中,质量分数8%盐酸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便于染色剂进入细胞;用生理盐水处理人口腔上皮细胞能够维持细胞的渗透压,从而维持细胞活性;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中,质量分数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环境中的CO2;质量分数15%盐酸和体积分数95%酒精是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的解离液,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分离。

即②③正确,故选C。

16.以二倍体黄色圆粒和黄色皱粒两个品种的豌豆(2N=28)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有关实验数据的分析,错误的是()

A.甲图说明该蛋白质含有两条肽链

B.乙图说明该细胞可能正在进行减数分裂

C.丙图说明杂交的两个亲本都是杂合子

D.丁图说明豌豆根细胞内离子浓度大小Si4+>Ca2+>Mg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由甲图知,该蛋白质共有17个游离的羧基,其中R基上15个,则多肽链末端共2个,一条多

肽链末端只有一个羧基,说明该蛋白质有两条肽链,A正确。

豌豆2N=28,乙图中染色体数为14,说明已经减半,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可能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的细胞,B正确。

从丙图中知,两亲本杂交后代黄:

绿=3:

1,推知两亲本粒色基因均为杂合;子代圆:

皱=1:

1,推知亲本之一粒形基因杂合,另一方隐性纯合。

综上,杂交的两个亲本都是杂合子,C正确。

丁图所示实验结束时Mg2+浓度最低,Si4+浓度最高,说明豌豆根细胞吸收Mg2+最多,吸收Si4+最少,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蛋白质结构相关知识、细胞分裂各时期变化、遗传定律应用以及根对矿质营养的吸收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对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7.下图表示从鸡的血液中制备核糖体的大致过程,对该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步骤①加入14C氨基酸的目的是为了在步骤⑤中检测核糖体

B.步骤②的目的是破坏细胞膜

C.步骤③、④的目的是分离细胞器和其他细胞结构

D.该过程运用了渗透作用原理、同位素示踪法、离心法、层析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合成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原料的,故A正确。

步骤②放入蒸馏水中是为了让细胞吸水涨破破坏细胞膜,故B正确。

步骤③、④的目的是分离细胞器和其他细胞结构,以便更好的将核糖体分离出来,故C正确。

该过程运用的渗透原理,同位素标记法和离心法没用到层析法,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信息的分析能力。

18.图1是“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部分操作图,图2是“叶绿体中色素分离”的结果。

以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盖玻片下最好是成熟的植物组织细胞

B.实验中用吸水纸引流常需要重复几次

C.图2中b代表的是叶绿素b

D.出现图2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研磨时没加碳酸钙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用于植物质壁分离是成熟的植物细胞,故A正确。

实验中用吸水纸需要重复几次,故B正确。

图2中b代表的是叶黄素,故C错误。

出现图2叶绿素色素带浅最可能的原因是没加保护叶绿素的碳酸钙,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和叶绿体中色素提取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19.下列关于能源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种糖类都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

B.糖类、脂肪释放的能量可被生命活动直接利用

C.糖类、脂肪、蛋白质均可通过三羧酸循环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

D.糖类也称碳水化合物,各种糖类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之比为2:

1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糖类是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纤维素不能作为细胞内能源物质;释放的能量必须产生ATP,只有产生的ATP才是生命活动所需的直接能源,没有产生ATP的那部分能量是生命活动不能利用的,甚至是对生命活动有害;糖类、脂肪、蛋白质均可通过三羧酸循环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糖类分子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的。

因为多数糖类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之比是2:

1,类似水分子。

因而糖类又称做“碳水化合物”,并不是所有的糖类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之比为2:

1。

考点:

主要考查对生物体内各种能源物质的特点及功能的理解和掌握。

20.下图甲是高等动物(2N)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乙是该动物体内5个不同时期细胞分裂图。

下列叙述有误的是

A.若图甲是该动物的睾丸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类似于图乙中ABCDE所示的分裂图象

B.图甲细胞在发生分裂时,参与分裂过程的细胞器有

C.如果乙图中分裂的细胞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则图中使复制后相同基因分开的是B、C细胞分裂图像

D.基因重组和基因分离的时期是乙图中A、E和C,C、D细胞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如果是睾丸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也能进行减数分裂,图乙中的A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是有丝分裂后期,C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是有丝分裂中期,E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故A正确。

图甲细胞如果正在分裂需要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故需要②核糖体,⑧线粒体功能,和①中心体形成纺锤体,故B正确。

如果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复制后的相同基因分开是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C正确。

基因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A,相同基因分离的时期是B和C,C和D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把握知识点间内在联系综合运用能力及对图形分析能力。

21.下列物质中,不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是()

A.麦芽糖酶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