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初中生不良倾向干预对策的研究》课题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3767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农村初中生不良倾向干预对策的研究》课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对农村初中生不良倾向干预对策的研究》课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对农村初中生不良倾向干预对策的研究》课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对农村初中生不良倾向干预对策的研究》课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对农村初中生不良倾向干预对策的研究》课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对农村初中生不良倾向干预对策的研究》课题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对农村初中生不良倾向干预对策的研究》课题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对农村初中生不良倾向干预对策的研究》课题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农村初中生不良倾向干预对策的研究》课题报告.docx

《《对农村初中生不良倾向干预对策的研究》课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农村初中生不良倾向干预对策的研究》课题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对农村初中生不良倾向干预对策的研究》课题报告.docx

《对农村初中生不良倾向干预对策的研究》课题报告

《对农村初中生不良倾向干预对策的研究》课题报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行为习惯可以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纠正其不良的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结合我校的校情、学情及我校周边实际,我们实施了一项《对农村初中生不良倾向干预对策的研究》的实验课题。

两年来,我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生良好道德水平和良好行为习惯初步养成,不良倾向得到初步矫正,形成了良好的班风、校纪,探索出了一套农村初中生不良倾向矫正的途径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世界进入21世纪,我们面临的科技、知识、经济等方面的竞争与挑战日益激烈,而众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

决定竞争胜负的关键将是国民的综合素质。

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是健全的人格,而健全的人格的形成有赖于一系列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至此可见,课题的提出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

直视我们农村青少年,长期以来受“重智轻德”思潮的影响,“分数至上”是所有农村家庭的普遍观念,加之农村“留守”儿童较多,学生在家缺乏正确的引导与培养,而且农村许多家长自身具备的低文化素养对子女潜移默化的暗示……使得当前农村中学生普遍存在着日常社会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等方面有不良倾向的现象。

孩子在成长的初始阶段,时时刻刻与不良行为习惯相伴,这些行为虽然在其严重性和稳定性上还没达到违法的程度,但是如不及时加以矫正,就会不断恶化,成为品德不良甚至违法犯罪的前奏。

因此,如何加强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对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规范训练,不仅关系到我校的健康良性发展,也关系到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为此,我们认为,对中学生不良倾向的表现和对策进行研究意义深远。

二、课题的界定

习惯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自动化了的行为。

我们所说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文明礼貌、卫生、劳动、安全等各方面的习惯。

通过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习惯来全面提高学生知、情、意、行的素质。

所谓不良倾向是指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所表现出的种种外在的不良的主观行为,这些行为会阻碍学生的健康发展。

所谓“对农村初中生不良倾向干预对策的研究”是指通过开展学校德育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个案追踪、小课题研究、农村社区教育活动等多种途径,使学生逐步把外部的要求转化成自身内在的需要,使被动的行为逐渐转化成主动的行为,随后再把它提升到自觉性的行为,从而矫正不良倾向并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研究内容、目标和方法

第一、研究内容

1、调查农村中学生目前不良倾向有哪些及其成因。

2、研究如何矫正学生的不良倾向,主要包括:

(1)研究如何开发学校养成教育资源,落实德育目标;

(2)研究如何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的质量;

(3)研究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

3、研究通过那些途径巩固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第二、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将达到以下目标:

1、教育学生明确不良倾向的危害性以及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巨大意义。

2、引导和帮助学生发现并矫正自身存在的不良倾向,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在德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形成勤奋进取的创新精神、和谐的交际能力、坚定的意志、助人为乐的品质、团结合作的精神、稳定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实践能力。

4、通过研究,提高教师德育教育的水平和自身道德素质。

5、在活动中丰富学生的各种情感体验,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6、通过研究,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形成更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着眼于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第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拟采用以下方法:

1、文献法:

查阅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组织课题组老师学习,提高理论养,用理论指导课题研究。

2、问卷调查法:

了解掌握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活动,在各事端的真实信息以及发展水平,收集成资料数据,做进一步的分析处理实践与研究。

3、访谈法:

为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真实行为情况,特别是心理情况,直接找学生进行面谈,以获得资料和反馈信息。

4、个案法:

建立典型实验对象的全程档案,作为课题实验评估和改进实验的依据。

5、观察记录法:

在课题组研究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认真观察并将

其反映认真记录,作为课题组研究资料信息。

6、行为训练法:

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单项行为习惯训练,以达到矫正或提高的目的。

7、思想教育法:

在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的教育,以提高或矫正学生思想的认识。

8、叙事研究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在矫正不良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发生的典型事例以叙事方式记录下来,加以思考和分析,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9、经验总结法:

课题组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要不断总结、反思、提升,积极转写研究论文,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四、研究过程设计

1、准备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1月)主要任务是制定本课题研究方案,收集有关文献资源,抓好教师的培训,举行开题会。

2、实验阶段(2008年12月~2009年12月)主要任务是研究学生有哪些不良倾向及成因;研究如何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3、巩固阶段(2010年1月~2008年4月)主要任务是研究通过哪些途径巩固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4、总结阶段(2010年5月~2010年6月)主要任务是进行资料的汇总,完成课题主报告,请专家进行评估验收。

五、实验研究的操作

(一)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及成因研究

课题研究应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好调查是研究的第一步。

本课题组在准备阶段分别对本校低、中、高各年级段共400余名学生作了分年级段的养成教育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的内容是关于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行为表现,调查的工具是调查问卷,调查卷是由相关年级段的教师根据平时对学生行为表现的观察加以拟定,具有一定的合理度和客观性。

(二)利用学校资源有效矫正学生不良倾向

第一、构筑网络,形成全员育人格局

事实证明,拥有知识并不一定具有教养,关键在于通过学生的思维把道德内在的本质转化为学生自己所具有的信念和行为。

为此,我们通过以下行为规范训练小组,加强了对行为习惯规范训练工作的指导。

1、学校教育领导小组。

学校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室、教务处、团委、家长学校组成。

课题开展以来,共召开了各类专题研讨会10余次,定时分阶段、有目的地指导,及时交流总结,改进训练方法,分析学生思想状况,布置各月训练内容。

2、班级行为规范训练小组。

班主任任组长,科任教师任成员,组成班级训练小组,小组成员参加班级训练活动,共同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训练。

同时建立班主任岗位职责规范,对班主任工作进行严格考核,每学期评选优秀班主任。

为了进一步提升其他科任教师的德育育人理念,学校还定期开展各类教师培训活动,使全体教师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提升,在日常教学中以身作则,为矫正学生不良倾向起到了正面引导的积极作用。

3、学生自主管理委员文明监督岗。

学生自主管理委员成员对全校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每日监督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及时进行反馈。

第二、健全制度,完善规范训练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严格的、持之以恒的规范训练才能形成。

建立一套完整的养成教育工作制度和成立相应的监督机构是持之以恒抓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保证。

为此,我校除了将《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行动准绳,努力营造学习规范和守则的浓厚氛围外,还根据《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精神,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制订并实施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一系列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如《官塘中学学生一日常规》、《官塘中学八好主题教育》、《官塘中学学生学习规范细则》、等,从校内到校外规定了学生言行所必须遵守的内容,并把它们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要求,去引导和规范着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第三、活动实践,培养良好行为品质

让道德认识实践化,具体化,是实施主体性德育,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

为此,我们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地发展,以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1、扎实开展养成教育活动矫正学生不良倾向。

围绕本课题,学校认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使许多学生个性品质和思想道德素质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为其终身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如我们举办了“好习惯伴我成长”故事、手抄报和画报比赛、“养成教育校园之星”评选活动等,有效推动了课题的深入开展。

2、以各种节日为契机开展活动,矫正学生不良倾向。

利用节日为契机,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是我校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良好方式。

如每年三•八节让学生为母亲做一件事(洗头、洗脚)让母亲开心;九•十教师节给老师一声祝福;十•一国庆节向祖国母亲道一声祝福;元旦节向亲人表示新年祝福等等。

此外,我们围绕养成教育主题定期开展主题班队会观摩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高尚的思想品质,达到从思想上矫正学生不良习惯的目的。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不良倾向的矫正

任何活动的目的都应是全面贯彻当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各种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是一个综合过程,学生不良倾向的纠正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又是整体发展过程,只有逐步把教育的要求通过活动内化为学生的心理需求,外化为学生的行为方式,才能取得实效。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感受到不良行为习惯的危害,激发其内心对养成良好习惯的迫切愿望。

如:

我们开展了“我给小鸟安个家”、“校园科技节”、“清洁家园美化环境”等。

学生们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其思想受到不同程度的熏陶,使其对自身不良习惯进行自觉的审视和矫正。

4、浓厚校园文化氛围也可促进学生不良习惯的矫正。

良好的校园育人氛围必定具有良好的德育功效,因此,切实注重校园硬文化建设,认真立足校园软文化建设的教育阵地建设,对本课题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两年来,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加强力度,小到花圃中的标语,大到墙壁上的宣传画,努力做到“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处景观都育人”。

第四、加强配合,携手矫正学生不良倾向

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训练,仅靠学校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

我们强调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

为此,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成立了家长学校。

成立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每学期都聘请关工委和资深领导来校上课,并且做到了每次讲课内容和要求不同,这样有针对性地教育,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家长学校还强调家长必须重视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以身作则,用良好的行为去影响教育子女。

二是学校要求和家庭经常联系,建立联系网。

共同做好了对学生的教育规范工作,同时认真听取他们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随着校园“家校通”进入校园,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更是方便、快捷得多了。

三是建立了实践基地。

主要是学校的法制校长,定期给学生讲相关法律知识,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法律法纪教育。

第五、把握标准,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进步,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成绩与收获。

为了使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明确自身的不足和努力方向,学校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以增强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两年多来,我们在不断探索有我校特色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系列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学生评价机制和具体做法:

1、评价内容多元。

我们每月进行了“文明班集体”评价,并在升旗仪式上进行隆重表彰。

每学期对学生进行评价,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愉悦。

2、评价方式多样。

对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情况的评价,每周一班队课各班进行上周情况回顾,并提出本周要求和整改意见;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每周进行一次全方位深入的阶段性评价。

每学期末,进行一次总结性评价,除了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以处,还请同学们的家长进行评价。

六、研究成效和成果

第一、立足发展,教师专业素质明显提升

课题实验过程中,通过举行学习、讨论、研究活动课、相互交流等主要形式,边学习,边实验,边研究,教师的个人教育科研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有多篇论文、案例或反思获各级各类奖项或发表于教育信息网。

第二、找到了若干学生不良倾向的矫正方法

1、强化学校教育

(1)班主任工作:

重视班主任工作,加强对班主任的培养和培训,发挥他们在养成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

(2)中队活动:

围绕养成教育,贯彻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和系列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

(3)思品课教学:

在坚持对学生灌输正确思想、观点的同时,强化社会实践这一环节,做到知行统一。

(4)主渠道渗透:

要紧跟新课程实验改革的步伐,加强教学研究,实现德育目标和知识目标相统一,能力培养与习惯养成相并重。

(5)校园文化:

学校注重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真正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都能育人。

(6)活动育人:

学校根据总体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参与、自主实践、自主体验中得以全方面培养、矫正。

(7)学校管理:

学校加大方方面面的管理力度,做到管理育人,特别是重视教师师德建设,让教师成为学生文明行为养成的楷模。

2、协调家庭教育

学校成立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完善教师家访制度,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联系,让他们认识到学校开展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与配合。

3、重视社会教育

加强与校外教育机构的联系,拓宽教育的途径,加强法制、网络文明等相关教育,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调动一切有利于学校的积极因素,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三、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得到一定程度矫正

总之,两年来,通过《对农村初中生不良倾向干预对策的研究》实验课题的研究,我校制度更加完善,学习风气更浓厚,校容校貌大为改观,良好的班风已经初步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基本规范,校园随时随地干净整洁,教学秩序井然,环境优雅舒适,家长反映良好,多次得到上级教育部门的表彰。

学校,被评为“江苏省绿色学校”、“XX市德育先进学校”、“XX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XX市学生行为规范示范学校”、“XX市安全文明校园”。

七、问题与思考

1、指导课题研究的相关教育专著资源匮乏

在课题研究中,许多教师都强烈感受到理论知识的缺乏,而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却受困于相关方面理论专著的缺乏,从而使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可以支撑和引导的理论过少。

2、研究中,仍有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难以矫正

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仍有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矫正还需加强,教育是一项系统、复杂、长期、反复的工作,所以我们还必须继续进行研究,如何更好地强化教育学生的行为。

3、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的教育模式还需要更进一步创新,寻找到更能有效服务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教育模式。

八、今后努力的方向

针对上述不足和困惑,为了让实验的预期目的达到更好的实效,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在今后的实施中提出以下对策思考:

1、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监督评价机制的改革。

2、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作为评价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3、发挥课题研究成果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导向作用。

4、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不良习惯,进一步开展实验系列教育活动,同时,组织各种有意义的行为专题讨论和交流等,深化课题研究的成果,积极推进学校常规管理建设。

有关“对农村初中生不良倾向干预对策的研究”的建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要以课改为契机在现有基础上不懈努力,不断创新,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和品德高尚的有用人才而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